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天桥立体绿化装置的制作方法

2022-02-22 09:49:12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绿化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天桥立体绿化装置。


背景技术:

2.随着城市化的加剧,城市人口快速增长,大量建筑的逐渐建成,带来了环境污染等负面影响。推行立体绿化不但节约用地、投资少、见效快,而且效益十分可观,是实现国家“节能减排”战略和现代化城市改善环境的最佳途径之一。在大中城市的中心城区,往往寸土寸金,人口密集,绿化用地紧张,立体绿化更凸显其重要性和可行性。在城市中有很多钢筋混凝土或钢结构的人行天桥伫立在城市繁华的街道中,生硬外观在城市当中显得毫无生机。在人行天桥上做立体绿化不仅能弥补平地绿化与建筑绿化的不足,丰富绿化层次,还有助于恢复生态平衡,改善不良环境,而且还可以增加城市建筑的艺术效果,使之与环境更加协调统一。现有的人行天桥绿化方式主要有外挂花箱方案和栏杆马鞍式花箱方案,
3.外挂花箱方案存在以下缺点:
4.1、绿化面积较小,只能在花箱上部开口种植物,形成线条状绿化,植物对花箱侧面难以形成覆盖,绿化占整体面积约为50%。
5.2、土壤太多,花箱太大,结构复杂,结构整体质量较大,100kg/每延米,对桥体的承重及维护要求较高。
6.3、影响桥体的外观。外挂花箱需要在桥体外侧焊接钢架用于放置花箱,一般为了种植更多植物(宽度越宽就有更多面积种植物),装更多的土壤(深度越深就能容纳更多土壤,土少则导致蓄水能力差,植物固定能力差,吹风容易侧翻),花箱的高度和宽度都较大,对桥体美观会有较大的影响。
7.4、结构固定方式落后,需要在桥体上开孔打膨胀螺栓固定或者直接将钢结构焊接到桥体上面,需要破坏桥体原有结构,并且在施工期间也有很大的安全隐患。
8.5、花箱上面裸露的滴灌系统无法隐藏,影响美观性,底部及侧面的结构难以形成有效的遮挡,精致程度大打折扣。
9.栏杆马鞍式花箱方案存在以下缺点:
10.1、单个花箱容积有限,种植基质少,蓄水能力差,容易缺水,只能种较小的植物。
11.2、植物覆盖率低,绿化占整体面积约为60%。
12.3、会侵占部分人行通道的空间,马鞍式花箱需要在栏杆两侧对称悬挂,一半挂在桥体外侧,一半挂在桥体内侧。
13.4、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马鞍式花箱结构就是直接把花箱悬挂在栏杆上面,对栏杆的承重有很高的要求。
14.5、滴灌系统和固定螺栓直接裸露在花箱上部,严重影响栏杆的美观性。
15.基于上述分析,作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有必要对现有技术进行改进,以解决外挂花箱方案和栏杆马鞍式花箱方案存在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16.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天桥立体绿化装置。
17.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天桥立体绿化装置,包括安装在天桥护栏上的安装架,所述安装架的一侧设有挂靠结构,所述挂靠结构上挂设有若干沿着天桥护栏长度方向设置的立体绿化单元,所述立体绿化单元的顶部设有浇灌装置,立体绿化单元的底部设有排水装置。
18.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可选方案,所述立体绿化单元包括植物基质块和用于包裹所述植物基质块的网架,所述网架设有与所述挂靠结构相互匹配的挂钩部。
19.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可选方案,所述挂靠结构包括与所述安装架连接的挂板,所述挂板呈l形,且挂板与所述挂钩部相互扣合。
20.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可选方案,所述安装架通过抱箍与天桥护栏可拆卸连接。
21.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可选方案,所述安装架包括安装挡板,所述安装挡板通过抱箍与天桥护栏可拆卸连接,安装挡板上连接有加强方管和所述挂板。
22.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可选方案,所述浇灌装置包括沿着天桥护栏长度方向设置的滴灌管,所述滴灌管设置在立体绿化单元的上方。
23.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可选方案,所述滴灌管上方设有装饰盖板,所述装饰盖板与天桥护栏连接。
24.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可选方案,所述排水装置包括沿着天桥护栏长度方向设置的排水槽,所述排水槽设置在立体绿化单元的下方。
25.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26.1、增大了人行天桥立体绿化的绿化面积,提升了绿化率。
27.2、增强了人行天桥立体绿化的植物存活率及延长了植物生命周期。
28.3、提升了人行天桥立体绿化在施工过程中及使用过程中的安全性。
29.4、对滴灌管及安装架等钢结构做了很好的隐藏,提升了美观性。
30.5、节约了人行天桥立体绿化的建设成本。
31.6、减少了人行天桥护栏的荷载。
32.7、安装方便,减少了人行天桥立体绿化的对桥体结构的破坏。
附图说明
33.图1是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34.图2是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的爆炸图;
35.图3是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中立体绿化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36.图4是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的使用状态图;
37.图5是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38.图中:1-天桥护栏;2-安装架;3-立体绿化单元;4-植物基质块;5-网架; 6-挂钩部;7-挂板;8-抱箍;9-安装挡板;10-加强方管;11-滴灌管;12-装饰盖板;13-排水槽。
具体实施方式
39.实施例
40.如图1-图5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天桥立体绿化装置,包括固定安装在天桥护栏1上的安装架2,所述安装架2远离天桥护栏1的一侧设有挂靠结构,所述挂靠结构上挂设有若干沿着天桥护栏1长度方向设置的立体绿化单元 3。立体绿化单元3沿着天桥护栏1长度方向设置,其可以完全覆盖人行天桥护栏1的侧面,使绿化面积最大化。所述立体绿化单元3的顶部设有浇灌装置,立体绿化单元3的底部设有排水装置。浇灌装置设置在立体绿化单元3上方并为立体绿化单元3提供水分,排水装置设置在立体绿化单元3下方并排走立体绿化单元3多余的水分,其能够增强人行天桥绿化植物的存活率以及延长其生命周期,而且避免水流四溢,不影响天桥周围的行人和环境。
41.如图3所示,具体地,所述立体绿化单元3包括植物基质块4和用于包裹所述植物基质块4的网架5,所述网架5的背部设有与所述挂靠结构相互匹配的挂钩部6。植物基质块4的表面种植植物,植物基质块4通过网架5包裹,并通过挂钩部6挂在安装架2上,其对网架5及挂钩部6等钢结构做了很好的隐藏,提升了美观性。立体绿化单元3提前预制,运输到现场后可直接安装,能够实现立体绿化单元3的快速施工,提高施工效率。
42.所述挂靠结构包括与所述安装架2连接的挂板7,所述挂板7呈l形,且挂板7与所述挂钩部6相互扣合,立体绿化单元3安装方便,并且安装稳定,节约了人行天桥立体绿化的建设成本。挂板7竖直方向上受力,安全性有保障。
43.如图4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安装架2通过抱箍8与天桥护栏1的立柱可拆卸连接。本实用新型不影响原有天桥护栏1的结构,直接使用抱箍8将安装架2固定在天桥护栏1,实用性强。具体地,所述安装架2包括安装挡板9,所述安装挡板9通过抱箍8与天桥护栏1可拆卸连接,安装挡板9上连接有加强方管10和所述挂板7。安装挡板9的内侧面使用抱箍8连接天桥护栏1,其能够防止浇灌装置的水流进入天桥上,加强方管10和挂板7焊接在安装挡板9 的外侧面,提高安装架2的稳定性,提升了人行天桥立体绿化装置在施工过程中及使用过程中的安全性。
44.如图2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浇灌装置包括沿着天桥护栏1长度方向设置的滴灌管11,所述滴灌管11设置在立体绿化单元3的上方,滴灌管11利用u型卡扣固定在天桥护栏1即可,本实用新型对植物采用滴灌的方式,能够避免种植基质的流失,保证植物良好的生长。优选地,所述滴灌管11上方设有装饰盖板12,所述装饰盖板12采用卡箍与天桥护栏1的横杆连接。装饰盖板 12呈l形,其将滴灌管11隐藏起来,提高天桥立体绿化装置的美观性。
45.如图5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排水装置包括沿着天桥护栏1长度方向设置的排水槽13,所述排水槽13设置在立体绿化单元3的下方,排水槽13采用不锈钢制成,排水槽13通过管道接入市政管网,避免排水槽13的水流影响天桥周围环境。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天桥立体绿化装置,其绿化效果好,绿化率高,整体较美观,并且安装操作方便快捷,能够大幅度提升立体绿化单元 3的施工速度,避免长时间占道施工,且安装对天桥护栏1无损害,适用面积广。
46.本实用新型的天桥立体绿化装置与现有的外挂花箱方案和栏杆马鞍式花箱方案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47.1、增大了人行天桥立体绿化的绿化面积,提升了绿化率。
48.2、增强了人行天桥立体绿化的植物存活率及延长了植物生命周期。
49.3、提升了人行天桥立体绿化在施工过程中及使用过程中的安全性。
50.4、对滴灌管11及安装架2等钢结构做了很好的隐藏,提升了美观性。
51.5、节约了人行天桥立体绿化的建设成本。
52.6、减少了人行天桥护栏的荷载。
53.7、安装方便,减少了人行天桥立体绿化的对桥体结构的破坏。
54.在本实用新型描述中,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应做广义理解,可以是固定连接,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或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此外,实施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等包含于至少一种实施方式中,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将不同实施方式的特征进行组合。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上述具体实例方式,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基本技术构思,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无需经过创造性劳动,即可联想到的实施方式,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