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医院患者体位采集垫、体位管理系统及体位管理方法与流程

2022-02-22 09:03:28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发明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医院患者体位采集垫、体位管理系统及体位管理方法。


背景技术:

2.随着全球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快,老年慢病患者带病生存时间延长,长时间卧床患者的照护也成为医院和家庭最大的负担。在卧床患者中,压力性损伤是一种最常见的并发症,它不仅会造成病人的局部组织损坏,增加病人的痛苦,而且当其恶化至坏死溃疡期时损坏可深达骨面,细菌极易进入血液循环引起败血症从而危及病人的生命。有研究显示:我国住院患者压力性损伤患病率为1.57%,老年患者压力性损伤发生率为3.34%,而长期卧床老年患者压力性损伤发生率高达25.7%。压力性损伤为患者带来痛苦和沉重的经济负担,其治疗需消耗大量医疗资源。各医疗机构将压力性损伤患病率或发病率作为一个重要的护理质量监测指标,并对压力性损伤的影响因素进行积极探索。压迫时间长短也决定着组织的受损程度,长时间高压作用不可避免地导致压力性损伤的发生,研究表明9.3kpa以上的受压强度持续2小时便可对组织造成不可逆的损伤。
3.目前,防治压力性损伤的主要方法是对患者进行定时有效翻身,或者直接给患者使用减压床垫。根据美国压疮咨询委员会在指南中的建议,使用普通床垫的患者最佳体位变换方案为2h/次以达到预防压力性损伤的目的。但是,频繁翻身是对护理资源的极大消耗,目前的翻身管理工作无法完全达到护理指南建议的目标。护士日常翻身工作量大,直接影响其对患者的有效翻身护理管理。以某三甲医院神经内科病房为例,病房有50张床位,白天(7h)每位护士至少护理8-10人,夜间(7h)护理24-50人不等。
4.另外,护理人员无法科学、准确的记录患者受压持续时间,目前护士仅仅依靠临床经验或指南建议对患者进行一定频率的翻身,由于护士护理病人多,并且病人翻身时间不同,可能存在未定时给予卧床者翻身,未定时进行翻身管理。
5.此外,必须考虑到患者自发翻身的情况,这会导致翻身重复护理,增加护理成本。在实际情况中,部分患者(58%~61%)有自发翻身的现象。如患者发生自发翻身,其翻身时间将重新计算。但现有护理指南建议的2h/次(或4h/次)翻身,都没有考虑到患者自发翻身,护士仅仅依靠时间频率进行翻身护理,导致患者重复护理,增加了患者的负担和护理资源。


技术实现要素:

6.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之不足,提供一种能够对患者进行体位采集的床垫,实时监测患者体位,以及集合体位数据针对性地有效管理的患者体位管理系统,来降低患者的压力性损伤。
7.基于上述目的,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医院患者体位采集垫,包括床垫本体,所述床垫本体上间隔设置有两条压力感应链,其中一条所述压力感应链的中段位于床垫本体上患者躺卧时的肩胛部,另一条所述压力感应链的中段位于床垫本体上患者躺卧时的骶尾
部;每条所述压力感应链包含依次连接的四条柔性薄膜压力传感器,且四条所述柔性薄膜压力传感器于床垫本体上呈m型排列,最外侧的两条所述柔性薄膜压力传感器呈八字形分别向床垫本体的两侧延伸。
8.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具有以下优点:经大量模拟人体压力试验分析得出,患者躺在病床上时各种姿势体位必然压迫到的是肩胛部和骶尾部,因此本技术创新设计在床垫本体上与躺卧时肩胛部和骶尾部相应的区域布局压力感应链,来获取患者的压力数据。其中,床垫本体上上方的压力感应链对应监测人体上半身,下方的压力感应链对应监测人体下半身,柔性薄膜压力传感器呈m型排布能很好地采集到各体位的压力数据。从床垫本体的上方看上下间隔排布的八条传感器,当居左的四条传感器中有两条或以上超过阈值压力时,可判断患者处于左侧卧位,当居中的四条传感器中有两条或以上超过阈值压力时,可判断患者处于仰卧位,当居右的四条传感器中有两条或以上超过阈值压力时,可判断患者处于右侧卧位,与各传感器外联的上位机可以获取压力数据进行体位判断,给出高效准确的护理建议。整个采集垫上传感器数量适宜、传感器分布位置巧妙,可以精简传感器成本并大大降低数据处理复杂度。
9.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床垫本体上设有传感器卡槽,所述压力感应链固定于传感器卡槽内,且所述压力感应链的感应面凸出于传感器卡槽的槽口平面。
10.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压力感应链可拆卸固定在床垫本体上,所述压力感应链粘接在所述床垫本体上,或者,所述压力感应链通过魔术贴结构固定在床垫本体上。
11.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床垫本体上的防护薄膜,所述防护薄膜罩住两条压力感应链。
12.另一方面,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医院患者体位管理系统,包括上述的医院患者体位采集垫,以及分别与所述压力感应链中的各柔性薄膜压力传感器连接的监测器;所述监测器用于接收柔性薄膜压力传感器获取的压力数据,根据患者不同翻身姿态对应的压力分布和变化,获得患者翻身姿势变化数据和持续受压时间并予以显示。
13.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还包括与监测器无线通信连接的护士站体位管理终端,用于远程监测患者体位数据。
14.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还包括正对所述床垫本体设置的摄像头,所述摄像头与护士站体位管理终端无线通信连接,用于获取患者的实时体位并传输给护士站体位管理终端进行统一监测管理。
15.又一方面,本发明还提供一种体位管理方法,适用于采用前述医院患者体位采集垫和前述体位管理系统进行患者体位管理,包括以下步骤:布置体位采集垫,对应患者躺卧时的肩胛部和骶尾部装配两条压力感应链;持续获取患者躺卧时各柔性薄膜压力传感器上的压力数据,根据各个位置的压力数据判断患者当前体位;其中,所述压力数据包括当前传感器上的压力值和持续受压时间;当居左的四条柔性薄膜压力传感器中有两条或以上超过预设阈值压力时,判断患者处于左侧卧位,当居中的四条柔性薄膜压力传感器中有两条或以上超过预设阈值压力时,判断患者处于仰卧位,当居右的四条柔性薄膜压力传感器中有两条或以上超过预设阈值压力时,判断患者处于右侧卧位;
记录患者当前体位的保持时间,当所述保持时间超过设定时间阈值时,变更患者体位。
16.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还包括以下步骤:通过摄像头远程获取患者的实时体位,在护士站体位管理终端上做体位补充记录。
17.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还包括以下步骤:周期性获取患者仰卧位、左侧卧位和右侧卧位的持续时间并形成数据曲线,结合数据曲线确定患者下一阶段体位护理方案。
18.本发明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发明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19.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20.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1医院患者体位采集垫的结构图。
21.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1医院患者体位采集垫的爆炸图。
22.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2医院患者体位管理系统的结构图。
23.其中,附图标记为:1、床垫本体,2、压力感应链,3、传感器卡槽,4、监测器,5、护士站体位管理终端,6、摄像头。
具体实施方式
24.下面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 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发明,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25.实施例1请参阅图1、图2所示,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医院患者体位采集垫,包括床垫本体1,床垫本体1上间隔设置有两条压力感应链2,其中一条压力感应链2的中段位于床垫本体1上患者躺卧时的肩胛部,另一条压力感应链2的中段位于床垫本体1上患者躺卧时的骶尾部;每条压力感应链2包含依次连接的四条柔性薄膜压力传感器,且四条柔性薄膜压力传感器于床垫本体1上呈m型排列,最外侧的两条柔性薄膜压力传感器呈八字形分别向床垫本体1的两侧延伸。
26.具体地,经大量模拟人体压力试验分析得出,患者躺在病床上时各种姿势体位必然压迫到的是肩胛部和骶尾部,因此本技术创新设计在床垫本体1上与躺卧时肩胛部和骶尾部相应的区域布局压力感应链2,来获取患者的压力数据。其中,床垫本体1上上方的压力感应链2对应监测人体上半身,下方的压力感应链2对应监测人体下半身,柔性薄膜压力传感器呈m型排布能很好地采集到各体位的压力数据。从床垫本体1的上方看上下间隔排布的
八条传感器,当居左的四条传感器(
①②⑤⑥
)中有两条或以上超过阈值压力时,可判断患者处于左侧卧位,当居中的四条传感器(
②③⑥⑦
)中有两条或以上超过阈值压力时,可判断患者处于仰卧位,当居右的四条传感器(
③④⑦⑧
)中有两条或以上超过阈值压力时,可判断患者处于右侧卧位,与各传感器外联的上位机可以获取压力数据进行体位判断,给出高效准确的护理建议。整个采集垫上传感器数量适宜、传感器分布位置巧妙,可以精简传感器成本并大大降低数据处理复杂度。其中,柔性薄膜压力传感器可采用能斯达电子的sf系列薄膜压力传感器。
27.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床垫本体1上设有传感器卡槽3,方便准确对位安装柔性薄膜压力传感器,并防止传感器在使用过程中移位,压力感应链2固定于传感器卡槽内,且压力感应链2的感应面凸出于传感器卡槽的槽口平面。
28.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压力感应链2可拆卸固定在床垫本体1上,方便更换维修。具体地,压力感应链2可以是粘接在床垫本体1上,或者,压力感应链2通过魔术贴结构固定在床垫本体1上。
29.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床垫本体1的内芯为海绵垫或记忆棉垫或乳胶垫,透气性和回弹性好,可大大提升患者躺卧时的舒适性。
30.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还包括设置在床垫本体1上的防护薄膜,防护薄膜罩住两条压力感应链2,避免传感器外露的同时不影响传感器的受压检测,可避免微小异物或液体脏污传感器,也可避免传感器磨损而影响检测性能。
31.实施例2如图3所示,另一方面,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医院患者体位管理系统,包括上述的医院患者体位采集垫,以及分别与压力感应链2中的各柔性薄膜压力传感器连接的监测器4;监测器用于接收柔性薄膜压力传感器获取的压力数据,根据患者不同翻身姿态对应的压力分布和变化,获得患者翻身姿势变化数据和持续受压时间并予以显示。同时设在床边的体位监测器上可以提示上一个患者体位姿势,并根据护理指南推荐另一种体位姿势,护理人员在进行翻身护理时,可以直接观察床边体位监测设备上的提示信息,直接按照提示翻转患者,无需像现有临床护理一样,每次都要在护理本上记录患者体位变化。
32.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监测器中设有警示单元,用于根据患者各个体位的压力数据及体位保持时间,判断患者需要变更体位的时间并提醒护理人员。当达到需要变更患者体位时间时,床边监测器发出翻身提示,提醒护理人员及时变更患者体位,防止压力性损伤的发生。
33.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还包括与监测器无线通信连接的护士站体位管理终端5,用于远程监测患者体位数据。其中,无线通信需根据病房情况,实现安全地有效地传输数据,并且能根据病房情况灵活组网,终端设备需低功耗。本技术中采用较为成熟的zigbee无线连接技术并集成嵌入式控制,具有星状节点连接特性,在多信息并发和长距离传输多节点转发上有传统有线传输无法比拟的优势。采用双电源供电,即使在交流电断电的情况下依然可以待机48小时以上,应对断电等突发情况下更从容,空旷地带单节点可以传输数公里,所以在大型医院中不需要布设很多的设备,经济成本上压力小费用低。
34.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还包括正对床垫本体设置的摄像头6,摄像头6与护士站体位管理终端5无线通信连接,用于获取患者的实时体位并传输给护士站体位管理终端5进行统
一监测管理。
35.实施例3本发明还提供一种体位管理方法,适用于采用前述实施例1中医院患者体位采集垫和前述实施例2中的体位管理系统进行患者体位管理,包括以下步骤:s1:布置体位采集垫,对应患者躺卧时的肩胛部和骶尾部装配两条压力感应链;s2:持续获取患者躺卧时各柔性薄膜压力传感器上的压力数据,根据各个位置的压力数据判断患者当前体位;其中,所述压力数据包括当前传感器上的压力值和持续受压时间;当居左的四条柔性薄膜压力传感器中有两条或以上超过预设阈值压力时,判断患者处于左侧卧位,当居中的四条柔性薄膜压力传感器中有两条或以上超过预设阈值压力时,判断患者处于仰卧位,当居右的四条柔性薄膜压力传感器中有两条或以上超过预设阈值压力时,判断患者处于右侧卧位;s3:记录患者当前体位的保持时间,当所述保持时间超过设定时间阈值时,变更患者体位。当患者受压肢体同一体位达到设定阈值时,床边监测器可发出改变体位提示,并在护士站体位管理终端内小窗口声光提示,同时在翻身护理时提供原受压体位提示,护理人员根据床边监测设备显示建议翻身体位。护士今后将无需记录每次翻身情况,有效地避免了重复翻身的情况,根据监护设备上的提示直接翻身即可,不仅提高了患者翻身的效率,也增加了翻身护理的有效性,降低了重复护理工作负担。
36.在一些实施方式中,上述方法还包括以下步骤:s4:通过摄像头远程获取患者的实时体位,在护士站体位管理终端上做体位补充记录。
37.在一些实施方式中,上述方法还包括以下步骤:s5:周期性获取患者仰卧位、左侧卧位和右侧卧位的持续时间并形成数据曲线,结合数据曲线确定患者下一阶段体位护理方案。
38.另外,体位管理系统与床边的体位监测设备无线网络连接,因此在体位管理中还可以在护士站体位管理终端内查询每个患者体位信息、当前受压部位、实时记录持续时间、翻身剩余时间以及提示翻身报警时间。体位管理系统还可联入医院中央监护系统,抓取心电监护仪等实时波形,与体位数据同步显示方便临床护士实时跟踪患者病情。
39.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40.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发明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
41.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而言,阅读上述说明后,各种变化和修正无疑将显而易见。因此,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应看作是涵盖本发明的真实意图和范围的全部变化和修正。在权利要求书范围内任何和所有等价的范围与内容,都应认为仍属本发明的意图和范围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