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检体输送装置的制作方法

2022-02-22 07:45:40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发明涉及检体输送装置。


背景技术:

2.在自动分析装置中,进行血液、尿等检体的分析。在日本实用新型注册第3133890号(专利文献1)中记载了,在具备自动分析装置、检体输送装置、以及与检体输送装置连接使检体暂时待机的待机装置的检体处理系统中,在待机装置具备保冷装置。
3.现有技术文献
4.专利文献
5.专利文献1:日本实用新型注册第3133890号


技术实现要素:

6.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7.在使检体暂时待机的检体缓冲部中,即使设置了对检体进行保冷的保冷装置,如果在检体缓冲部的待机中发生检体的蒸发,则存在检体的分析精度降低的问题。另外,由于检体缓冲部的内部与外部的温度差及湿度差,在将检体从检体缓冲部送出时等如果产生结露,则存在检体的分析精度降低的问题。
8.因此,期望尽可能抑制随着使检体在检体缓冲部待机而产生的检体的分析精度的降低。
9.根据本说明书的记述及附图,其它课题和新的特征将变得清晰。
10.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案
11.如果简单地说明本技术中公开的实施方式中的代表性的实施方式的概要,则如下。
12.根据一实施方式,检体输送装置具备:输送线部,其将用于通过自动分析装置分析的检体输送至上述自动分析装置;检体缓冲部,其配置于上述自动分析装置与上述输送线部之间,使在上述输送线部输送的上述检体在投入上述自动分析装置之前暂时待机;以及控制部,其控制上述检体缓冲部。上述检体缓冲部具备:内部传感器,其测定上述检体缓冲部的内部的温度及湿度;帕尔贴元件,其冷却上述检体缓冲部的内部;风扇,其能够将上述检体缓冲部的内部的空气排出;以及通风口,其构成为能够开闭,且若在上述风扇动作时开放,则能够进行上述检体缓冲部的换气。上述控制部根据与上述内部传感器测定出的上述检体缓冲部的内部的温度及湿度相关的信息,将上述珀耳帖元件、上述风扇、上述通风口以互相协作地动作的方式控制。
13.发明效果
14.根据代表性的实施方式,能够抑制伴随使检体在检体缓冲部待机而产生的检体的分析精度的降低。
附图说明
15.图1是表示一实施方式的检体处理系统的结构图。
16.图2是表示一实施方式的检体缓冲部的结构图。
17.图3是表示使检体在检体缓冲部内待机时的检体缓冲部的动作的流程图。
18.图4是表示另一实施方式的检体缓冲部的结构图。
19.图5是表示使检体在检体缓冲部内待机时的检体缓冲部的动作的流程图。
20.图6是表示加湿支架的结构的示意图。
21.图7是表示使用加湿支架的情况下的检体处理系统的一例的结构图。
22.图8是表示使用加湿支架的情况下的检体缓冲部的一例的俯视图。
23.图9是表示另一实施方式的检体缓冲部的结构图。
24.符号说明
25.1—检体处理系统,2—投入部,3—输送线部,4、4a、4b—检体缓冲部,5—自动分析装置,6—控制部,11—马达,12、12a、12b—通风口,13—珀耳帖元件,14—风扇,15、15a、15b—闸门,16—传送带线,17—检体,18—支架,19—温度传感器,20—湿度传感器,21—温度传感器,22—湿度传感器,31—加湿支架,32—底座,33—水池,34—挥发体,41—预处理部,51—检体挡块,52—加湿支架挡块,53—辅助传送带线。
具体实施方式
26.以下,基于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详细地进行说明。此外,在用于说明实施方式的所有附图中,对具有相同功能的部件标注相同的符号,并省略其重复的说明。另外,在以下的实施方式中,除了特别需要时以外,原则上不重复相同或同样的部分的说明。
27.(实施方式1)
28.图1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检体处理系统(自动分析系统)1的结构图。
29.如图1所示,检体处理系统(自动分析系统)1具备:能够投入检体的投入部(检体投入部)2;将投入到投入部2的检体向自动分析装置5输送的输送线部(检体输送部)3;使检体暂时待机(保管)的检体缓冲部(检体待机部、检体待机室、检体保管室)4;以及对检体进行分析的自动分析装置5。检体缓冲部4配置于输送线部3与自动分析装置5之间,能够使在输送线部3输送的检体在投入自动分析装置5之前暂时待机(保管)于检体缓冲部4内。即,能够将检体从输送线部3向检体缓冲部4内送入并暂时待机,另外,能够将检体从检体缓冲部4送出并投入自动分析装置5。检体缓冲部4具有保冷功能(保冷装置)。
30.另外,检体处理系统1具有控制检体缓冲部4的控制部6。因此,检体缓冲部4的动作能够由控制部6控制。控制部6不仅可控制检体缓冲部4,有时还可控制输送线部3。控制部6例如由计算机等构成。在图1的情况下示出了在投入部2内设置有控制部6的情况,但也能够在投入部2以外的位置设置控制部6。例如,也能够将控制部6设置于输送线部3、检体缓冲部4或自动分析装置5,或者,也能够将控制部6与投入部2、输送线部3、检体缓冲部4以及自动分析装置5分开设置。也能够将控制部6设置于后述的预处理部41(参照后述的图7)。
31.图2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检体缓冲部4的结构图。图2中示意性地示出了从侧面侧透视观察检体缓冲部4的内部的情况,因此,图2虽未标注剖面线,但对应于概略剖视图。
32.如图2所示,检体缓冲部4具备马达11、通风口12(12a、12b)、珀耳帖元件13、风扇
14、闸门15(15a、15b)、传送带线16、温度传感器19以及湿度传感器20。
33.马达11是用于驱动传送带线16的马达,传送带线16由马达11驱动。
34.通风口12构成为能够开闭。通风口12包含:通风口12a,其配置于风扇14的附近(更具体而言,与风扇14相邻的位置);以及通风口12b,其配置于从通风口12a分离的位置(因此,从风扇14分离的位置)。通风口12(12a、12b)若在风扇14动作时开放,则能够通过通风口12(12a、12b)进行检体缓冲部4的换气。
35.珀耳帖元件(peltier元件)13是使用了珀耳帖效应(peltier效应)的热电元件,具有冷却检体缓冲部4的内部的功能。帕尔贴元件13配置于检体缓冲部4的内部。通过使珀耳帖元件13动作,能够冷却检体缓冲部4的内部,由此,使检体缓冲部4的内部的温度降低。例如,在检体缓冲部4的内部的温度上升时,能够使珀耳帖元件13动作,对检体缓冲部4的内部进行冷却。
36.风扇14构成为能够旋转,配置于检体缓冲部4的内部。风扇14是能够排出检体缓冲部4内部的空气的风扇。在打开通风口12a、12b的状态下,若风扇14旋转,则检体缓冲部4内的空气通过通风口12a排出到检体缓冲部4外,检体缓冲部4外部的空气(外部空气)通过通风口12b流入检体缓冲部4内。即,能够将检体缓冲部4内的空气与外部气体置换,换言之,能够对检体缓冲部4进行换气。
37.此外,在本实施方式及后述的实施方式2、3中,外部空气是指检体缓冲部4的外部(周围)的空气。
38.闸门15构成为能够开闭。闸门15包含用于将检体17送入检体缓冲部4内的闸门15a和用于将检体17从检体缓冲部4送出的闸门15b。在将检体送入检体缓冲部4内时,闸门15a打开(开放),从此将检体送入检体缓冲部4内。在将检体送入检体缓冲部4内时以外,闸门15a关闭(闭合)。在将检体从检体缓冲部4送出时,闸门15b打开,从此将检体送出到检体缓冲部4外。在将检体缓冲部4内的检体向检体缓冲部4外送出时以外,闸门15b关闭。在闸门15关闭的状态下,能够切断通过闸门15进行的检体缓冲部4的内部与外部之间的空气的移动。另外,在通风口12关闭的状态下,能够切断通过通风口12进行的检体缓冲部4的内部与外部之间的空气的移动。因此,在通风口12(12a、12b)及闸门15(15a、15b)关闭的状态下,检体缓冲部4的内部与外部之间的空气的移动被切断。因此,闸门15具有将检体缓冲部4内部的空气与检体缓冲部4的外部切断的功能。通过与从输送线部3向检体缓冲部4的检体的送入及从检体缓冲部4向自动分析装置5的检体的移动协作地进行闸门15的开闭,能够将使检体缓冲部4内的空气向检体缓冲部4的外部开放的时间缩到尽可能短的时间。
39.温度传感器(内部传感器)19是用于检测(测定)检体缓冲部4的内部的温度的温度传感器,配置于检体缓冲部4的内部(例如检体缓冲部4的内壁)。湿度传感器(内部传感器)20是用于检测(测定)检体缓冲部4的内部的湿度的湿度传感器,配置于检体缓冲部4的内部(例如检体缓冲部4的内壁)。也能够使用具有温度传感器19和湿度传感器20双方的功能的传感器。
40.传送带线16用于使检体17在检体缓冲部4内移动。
41.检体缓冲部4的各构成要素可以由控制部6控制。因此,马达11、通风口12(12a、12b)、珀耳帖元件13、风扇14、闸门15(15a、15b)、传送带线16、温度传感器19以及湿度传感器20可以由控制部6控制。
42.检体17是自动分析装置5的分析对象的液状试样(液体),被放入容器(检体储存容器)。具体而言,检体17是医用的检体,例如能够应用血液、尿等生物体试样。本实施方式中,检体17投入到投入部2后,在输送线部3上输送并在检体缓冲部4内暂时待机,直至从检体缓冲部4输送到自动分析装置5,构成检体17的液状试样(液体)为容纳于容器的状态,因此,也能够将液状试样和容纳该液状试样的容器合在一起视为检体17。
43.应当通过自动分析装置5分析的检体17首先被投入到投入部2。投入到投入部2的检体17搭载于支架(检体支架部、检体保持部)18。支架18和搭载于该支架的检体17从投入部2沿输送线部3移动,被送入检体缓冲部4内。此时,支架18和搭载于该支架的检体17从开放的闸门15a被送入检体缓冲部4内。在检体缓冲部4内,搭载检体17的支架18配置于传送带线16上。通过马达11驱动传送带线16,配置于传送带线16的支架18也移动,从而搭载于支架18的检体17也与支架18一起移动。支架18及搭载于该支架18的检体17在传送带线16上移动,当到达预定的待机位置时,停止移动,并在此暂时待机。由此,检体17在检体缓冲部4内暂时被保管(储存)。即,检体17直至被进行在自动分析装置5的分析,暂时在检体缓冲部4内待机。检体缓冲部4能够容纳多个检体17和搭载它们的多个支架18。图2中将在检体缓冲部4内待机的检体17和搭载该检体的支架18仅图示了一组,但也能够在检体缓冲部4内使多组检体17和搭载该检体的支架18待机。然后,将搭载于支架18的检体17从开放的闸门15b送出到检体缓冲部4的外部,并输送(投入)到自动分析装置5。在自动分析装置5对投入到自动分析装置5的检体17进行分析(例如成分分析)。
44.检体17在检体缓冲部4内暂时待机(保管),但在待机的期间,担心发生检体17的蒸发。若发生检体17的蒸发,则在通过自动分析装置5进行检体17的分析时,存在检体17的分析精度降低的问题。因此,需要尽可能抑制在检体17在检体缓冲部4内待机的期间检体17蒸发。因此,期望将检体缓冲部4的内部维持为能够抑制检体17的蒸发的环境。
45.而且,检体缓冲部4的内部的湿度越低,在检体缓冲部4内检体17越容易蒸发,另外,检体缓冲部4的内部温度越高,在检体缓冲部4内检体17越容易蒸发。
46.在与本实施方式不同,检体缓冲部不具有相当于湿度传感器20的元件的情况下,不能检测检体缓冲部的内部的湿度,因此,即使能够使用例如珀耳帖元件冷却检体缓冲部的内部,也不能将检体缓冲部的内部的湿度控制为适于抑制检体的蒸发的湿度。因此,难以将检体缓冲部的内部维持为能够抑制检体的蒸发的环境。因此,由于在检体缓冲部内待机的期间发生检体的蒸发,存在在通过自动分析装置进行检体的分析时,检体的分析精度降低的问题。
47.在本实施方式中,在检体缓冲部4的内部设置温度传感器19及湿度传感器20,通过该温度传感器19及湿度传感器20,能够得到检体缓冲部4的内部的温度及湿度相关的信息。检体缓冲部4的内部的冷却能够使用珀耳帖元件13和风扇14。基于由温度传感器19和湿度传感器20得到的检体缓冲部4的内部的温度和湿度相关的信息,使珀耳帖元件13、风扇14以及通风口12协作地动作,由此能够将检体缓冲部4的内部保持为难以发生检体17的蒸发的环境。例如,能够将检体缓冲部4的内部保持为难以发生检体17的蒸发的温度及湿度。由此,能够抑制在检体缓冲部4内发生检体17的蒸发,因此,能够抑制或防止伴随在检体缓冲部4使检体17待机而引起的检体17的分析精度的降低。此外,珀耳帖元件13、风扇14以及通风口12的协作的动作能够由控制部6控制。
48.参照图3具体说明使检体17在检体缓冲部4内待机(保管)时的检体缓冲部4的动作。图3是表示使检体17在检体缓冲部4内待机时的检体缓冲部4的动作的流程图。
49.当检体17被送入检体缓冲部4内时,成为如下状态:闸门15(15a、15b)闭合,通风口12(12a、12b)闭合,检体17在检体缓冲部4内待机。
50.在该状态下,首先,利用配置于检体缓冲部4的内部的温度传感器19检测(测定)检体缓冲部4的内部的温度t1(图3的步骤s1)。接着,利用配置于检体缓冲部4的内部的湿度传感器20检测(测定)检体缓冲部4的内部的湿度h1(图3的步骤s2)。步骤s1和步骤s2可以先进行任一个,另外,也可以同时进行。
51.接着,控制部6将在步骤s1检测出的检体缓冲部4的内部的温度t1与检体缓冲部4的外部的空气(外部空气)的温度t2比较,判断检体缓冲部4的内部的温度t1是否低于外部空气的温度t2(图3的步骤s3)。接着,控制部6将在步骤s1检测出的检体缓冲部4的内部的湿度h1与检体缓冲部4的外部的空气(外部空气)的湿度h2比较,判断检体缓冲部4的内部的湿度h1是否低于外部空气的湿度h2(图3的步骤s4)。
52.此外,作为外部气体的温度t2及湿度h2,例如能够使用由设置于配置有检体处理系统1的房间内的温度计(或温度传感器)和湿度计(或湿度传感器)测定的值。关于该外部空气的温度t2及湿度h2,可以测定值被自动地输入,或者也可以手动输入测定值。另外,也能够将后述的实施方式2的温度传感器21及湿度传感器22也应用于本实施方式,由此测定外部气体的温度t2及湿度h2。
53.控制部6根据步骤s3的判断和步骤s4的判断,选择执行是否使风扇14动作和是否使珀耳帖元件13动作。
54.首先,对在步骤s3判断为检体缓冲部4的内部的温度t1低于外部气体的温度t2的情况(即在步骤s3判断为t1<t2为“true(正确)”的情况)、且在步骤s4判断为检体缓冲部4的内部的湿度h1低于外部气体的湿度h2的情况(即在步骤s4判断为h1<h2为“true”的情况)进行说明。
55.控制部6在步骤s3判断为t1<t2为“true”,且在步骤s4判断为h1<h2为“true”的情况下,使风扇14动作(旋转)(图3的步骤s5a),并且使珀耳帖元件13为停止状态(图3的步骤s6a)。
56.此外,通风口12(12a、12b)与风扇14联动地进行开闭,在使风扇14动作时,通风口12(12a、12b)开放,在风扇14停止时,通风口12(12a、12b)闭合。因此,在步骤s5a中,在通风口12(12a、12b)打开的状态下,风扇14动作。
57.在步骤s3判断为t1<t2为“true”,且在步骤s4判断为h1<h2为“true”的情况下,检体缓冲部4的内部的湿度h1低于外部气体的湿度h2,因此,认为检体缓冲部4的内部的湿度h1过低。因此,为了使检体缓冲部4的内部的湿度h1上升,进行步骤s5a、s6a。
58.当在步骤s5a、s6a使风扇14动作,且使珀耳帖元件13为停止状态时,不进行利用珀耳帖元件13进行的冷却,但由于旋转动作的风扇14,产生强制的气流,由此检体缓冲部4的外部的空气(外部气体)通过通风口12b流入检体缓冲部4内,检体缓冲部4内的空气通过通风口12a排出到检体缓冲部4外。即,能够将检体缓冲部4内的空气与外部气体置换。在图2中用箭头23示意性地示出此时的由风扇14产生的气流(空气的流动)。由此,通过进行步骤s5a、s6a,检体缓冲部4的内部的温度t1与外部气体的温度t2大致相同(即t1=t2),且检体缓
冲部4的内部的湿度h1与外部气体的湿度h2大致相同(即h1=h2)。也就是,检体缓冲部4的内部的湿度h1从低于外部空气的湿度h2的值上升到与外部空气的湿度h2大致相同的值。
59.由于检体缓冲部4的内部的湿度h1越低,在检体缓冲部4内待机的检体17的蒸发量便倾向于越多,因此,为了抑制检体17的蒸发,提高检体缓冲部4的内部的湿度h1是有效的。通过进行步骤s5a、s6a,能够使检体缓冲部4的内部的湿度h1从比外部空气的湿度h2低的值上升到与外部空气的湿度h2大致相同的值,因此,能够抑制在检体缓冲部4内待机的检体17的蒸发。
60.另外,当在步骤s5a使风扇14动作时,检体缓冲部4内的空气与外部空气被强制地置换,因此,即使使珀耳帖元件13动作,通过珀耳帖元件13进行了冷却的空气也与外部空气被强制地替换,无论有无珀耳帖元件13的动作,检体缓冲部4的内部的温度t1均与外部气体的温度t2大致相同。因此,在进行步骤s6a的情况下,使珀耳帖元件13动作没有效果。因此,通过在步骤s5a使风扇14动作,且在步骤s6a使珀耳帖元件13为停止状态,能够节约珀耳帖元件13的动作所需的电力。
61.接着,说明在步骤s3判断为检体缓冲部4的内部的温度t1低于外部气体的温度t2的情况(即在步骤s3判断为t1<t2为“true”的情况),且在步骤s4判断为检体缓冲部4的内部的湿度h1不低于外部气体的湿度h2的情况(即在步骤s4判断为h1<h2为“false(错误)”的情况)。此外,在步骤s4中h1<h2为“false”对应于检体缓冲部4的内部的湿度h1为外部气体的湿度h2以上(即h1≥h2)。
62.控制部6在步骤s3判断为t1<t2为“true”,且在步骤s4判断为h1<h2为“false”的情况下,使风扇14成为停止状态(图3的步骤s5b),并且使珀耳帖元件13成为停止状态(图3的步骤s6b)。
63.此外,通风口12(12a、12b)与风扇14联动地进行开闭,在风扇14停止时,通风口12(12a、12b)关闭,因此,在步骤s5b中,在通风口12(12a、12b)关闭的状态下,风扇14停止。在该状态下,检体缓冲部4的内部与外部空气切断。
64.在步骤s3判断为t1<t2为“true”,且在步骤s4判断为h1<h2为“false”的情况下,认为检体缓冲部4的内部的湿度h1和温度t1是适于抑制检体17的蒸发的湿度和温度。这是因为,可以认为,检体缓冲部4的内部的温度t1低且检体缓冲部4的内部的湿度h1高的状态是适于抑制检体17的蒸发的环境。检体缓冲部4内部的湿度h1越低,倾向于在检体缓冲部4内待机的检体17的蒸发量越多,因此,为了抑制检体17的蒸发,提高检体缓冲部4的内部的湿度h1是有效的。另外,若检体缓冲部4的内部的温度t1高,则检体17的温度也与检体缓冲部4的内部的温度t1相应地变高,检体17容易蒸发。因此,为了抑制检体17的蒸发,降低检体缓冲部4的内部的温度t1也是有效的。
65.因此,在步骤s3判断为t1<t2为“true”,且在步骤s4判断为h1<h2为“false”的情况下,在步骤s5b、s6b中将风扇14设为停止状态,且将珀耳帖元件13设为停止状态,从而能够维持检体缓冲部4的内部的温度t1和湿度h1。在步骤s6b中珀耳帖元件13停止,因此,不基于珀耳帖元件13进行冷却,且在步骤s5b中风扇14停止,因此,不基于风扇14进行检体缓冲部4的强制的换气,因此,检体缓冲部4的内部的温度t1和湿度h1几乎维持不变。由此,能够抑制在检体缓冲部4内待机的检体17的蒸发。另外,在步骤s5b中风扇14停止,因此,在检体缓冲部4内不会产生气流,这也可以发挥作用,以抑制检体17的蒸发。另外,通过在步骤s6a使
珀耳帖元件13成为停止状态,能够节约珀耳帖元件13的动作所需的电力。由于不进行过剩的冷却,能够节约电力的消耗。
66.接着,说明在步骤s3判断为检体缓冲部4的内部的温度t1不低于外部气体的温度t2的情况(即在步骤s3判断为t1<t2为“false”的情况)、且在步骤s4判断为检体缓冲部4的内部的湿度h1低于外部气体的湿度h2的情况(即在步骤s4判断为h1<h2为“true”的情况)。此外,在步骤s3中,t1<t2为“false”对应于检体缓冲部4的内部的温度t1为外部气体的温度t2以上(即t1≥t2)。
67.控制部6在步骤s3判断为t1<t2为“false”,且在步骤s4判断为h1<h2为“true”的情况下,使风扇14成为停止状态(图3的步骤s5c),并且使珀耳帖元件13动作(图3的步骤s6c)。
68.此外,通风口12(12a、12b)与风扇14联动地进行开闭,在风扇14停止时,通风口12(12a、12b)闭合,因此,在步骤s5c中,在通风口12(12a、12b)关闭的状态下,风扇14停止。在该状态下,检体缓冲部4的内部与外部空气切断。
69.在步骤s3判断为t1<t2为“false”,且在步骤s4判断为h1<h2为“true”的情况下,检体缓冲部4的内部的湿度h1低于外部气体的湿度h2,因此,认为检体缓冲部4的内部的湿度h1低于适于抑制检体17的蒸发的湿度。另外,在步骤s3判断为t1<t2为“false”,且在步骤s4判断为h1<h2为“true”的情况下,检体缓冲部4的内部的温度t1为外部气体的温度t2以上,因此,认为检体缓冲部4的内部的温度t1比适于抑制检体17的蒸发的温度高。
70.因此,在步骤s5c、s6c,将风扇14设为停止状态,且使珀耳帖元件13成为动作状态,从而通过珀耳帖元件13的冷却功能使检体缓冲部4的内部的温度t1降低。在步骤s6c中珀耳帖元件13成为动作状态,因此,基于珀耳帖元件13进行的冷却,而且在步骤s5c中风扇14停止,因此,不进行基于风扇14进行的检体缓冲部4的强制换气,因此,检体缓冲部4的内部的温度t1降低。另外,当检体缓冲部4的内部的温度t1因珀耳帖元件13的动作而降低时,饱和蒸气压随之降低,因此,检体缓冲部4的内部的湿度h1上升。另外,由于风扇14停止,检体缓冲部4内的检体17的蒸发所产生的水蒸气不会排出到检体缓冲部4的外部,因此,继续留在检体缓冲部4内,这也可以有助于检体缓冲部4的内部的湿度h1的上升。从而,通过在步骤s5c将风扇14设为停止状态,且在步骤s6c使珀耳帖元件13成为动作状态,能够使检体缓冲部4的内部的温度t1降低,使湿度h1上升。由此,能够抑制在检体缓冲部4内待机的检体17的蒸发。
71.接着,说明在步骤s3判断为检体缓冲部4的内部的温度t1不低于外部气体的温度t2的情况(即在步骤s3判断为t1<t2为“false”的情况)、且在步骤s4判断为检体缓冲部4的内部的湿度h1不低于外部气体的湿度h2的情况(即在步骤s4判断为h1<h2为“false”的情况)。此外,在步骤s3中t1<t2为“false”对应于检体缓冲部4的内部的温度t1为外部气体的温度t2以上(即t1≥t2),另外,在步骤s4中h1<h2为“false”对应于检体缓冲部4的内部的湿度h1为外部气体的湿度h2以上(即h1≥h2)。
72.控制部6在步骤s3判断为t1<t2为“false”,且在步骤s4判断为h1<h2为“false”的情况下,使风扇14动作(旋转)(图3的步骤s5d),并且将珀耳帖元件13设为停止状态(图3的步骤s6d)。
73.此外,通风口12(12a、12b)与风扇14联动地进行开闭,在使风扇14动作时,通风口
12(12a、12b)开放,因此,在步骤s5d中,在通风口12(12a、12b)打开的状态下,风扇14动作。
74.在步骤s3判断为t1<t2为“false”,且在步骤s4判断为h1<h2为“false”的情况下,检体缓冲部4的内部的湿度h1和温度t1高,因此,为了防止检体17的结露,期望进行步骤s5d、s6d,使检体缓冲部4的内部的湿度h1和温度t1迅速降低。
75.当在步骤s5d、s6d中使风扇14动作,且使珀耳帖元件13成为停止状态时,不进行基于珀耳帖元件13进行的冷却,但通过旋转动作的风扇14产生强制的气流,由此检体缓冲部4的外部的空气(外部气体)通过通风口12b流入检体缓冲部4内,检体缓冲部4内的空气通过通风口12a排出到检体缓冲部4外。即,能够将检体缓冲部4内的空气与外部气体置换。由此,通过进行步骤s5d、s6d,检体缓冲部4的内部的温度t1与外部气体的温度t2大致相同(即t1=t2),且检体缓冲部4的内部的湿度h1与外部气体的湿度h2大致相同(即h1=h2)。因此,能够消除检体17结露的风险。
76.另外,还考虑在步骤s5d取代使风扇14动作,而将风扇14设为停止状态,且在步骤s6d取代使珀耳帖元件13成为停止状态,而使珀耳帖元件13动作。但是,在该情况下,若通过基于珀耳帖元件13进行的冷却而使检体缓冲部4内的温度下降,则饱和蒸气压也随之下降,因此,存在结露的风险反而增加的问题。与此相对,若在步骤s5d使风扇14动作,且在步骤s6d将珀耳帖元件13设为停止状态,则检体缓冲部4内的空气与外部空气强制性地置换,因此,不会产生检体17的结露。
77.另外,当在步骤s5d使风扇14动作时,检体缓冲部4内的空气与外部空气被强制地置换,因此,无论有无珀耳帖元件13的动作,检体缓冲部4的内部的温度t1都与外部空气的温度t2大致相同。因此,通过在步骤s5d使风扇14动作,且在步骤s6d将珀耳帖元件13设为停止状态,能够节约珀耳帖元件13的动作所需的电力。
78.图3的流程在检体17在检体缓冲部4内待机的期间至少进行一次,但也能够每预定的时间重复进行图3的流程。
79.这样,能够将检体缓冲部4的内部保持为适于检体17待机的环境。由此,能够抑制或防止伴随在检体缓冲部4中使检体17待机而引起的检体17的分析精度的降低。
80.(实施方式2)
81.图4是表示本实施方式2的检体缓冲部4的结构图,对应于上述图2。此外,对本实施方式2中的检体缓冲部4标注符号4a,以下称为检体缓冲部4a。
82.图4所示的本实施方式2的检体缓冲部4a的以下的点与上述图2所示的上述实施方式1的检体缓冲部4不同。
83.图4所示的本实施方式2的检体缓冲部4a除了温度传感器19及湿度传感器20,还具备温度传感器(外部传感器)21及湿度传感器(外部传感器)22。也能够使用具有温度传感器21和湿度传感器22双方的功能的传感器。
84.温度传感器21是用于检测(测定)检体缓冲部4a的外部的温度的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22是用于检测(测定)检体缓冲部4a的外部的湿度的湿度传感器。在图4的情况下,温度传感器21及湿度传感器22配置于闸门15(15a)的外部侧。温度传感器21及湿度传感器22也可由上述控制部6控制。
85.另外,在图4所示的本实施方式2的检体缓冲部4a中,使风扇14不紧贴通风口12a,在风扇14与通风口12a之间设有间隙。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1中,根据检体缓冲部4的内部
的温度t1和湿度h1,在步骤s6a、s6b、s6c、s6d中判断是否使风扇14动作。与之相对,在本实施方式2的情况下,能够使风扇14始终动作。
86.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1中,通风口12(12a、12b)与风扇14联动地进行开闭,在使风扇14动作时,使通风口12(12a、12b)开放,在风扇14停止时,通风口12(12a、12b)闭合。与之相对,在本实施方式2中,使风扇14始终动作(旋转),并且如后述地,根据检体缓冲部4a的内部的温度t1和湿度h1,在步骤s19a、s19b、s19c、s19d判断通风口12(12a、12b)的开闭。在通风口12(12a、12b)闭合时,能够通过风扇14的旋转使检体缓冲部4a的内部的空气循环。在将通风口12(12a、12b)开放时,能够通过风扇14的旋转将检体缓冲部4a的内部的空气排出到外部(即,将检体缓冲部4a内的空气与外部空气置换)。
87.图4所示的检体缓冲部4a的其它结构与上述图2所示的上述实施方式1的检体缓冲部4大致相同,因此,在此省略其重复的说明。
88.如上述,若在检体缓冲部内待机的期间发生检体的蒸发,则在通过自动分析装置进行检体的分析时,存在检体的分析精度降低的问题。另外,由于检体缓冲部的内部与外部的温度差及湿度差,担心检体从检体缓冲部出入时产生结露。若检体从检体缓冲部出入时产生结露,则在通过自动分析装置进行检体的分析时,存在检体的分析精度降低的问题。因此,不仅在检体缓冲部内的检体的蒸发,而且检体从检体缓冲部出入时产生结露也需要尽可能地抑制。因此,期望将检体缓冲部的内部维持为能够抑制检体的蒸发及结露的环境。
89.在本实施方式2中,检体缓冲部4a具备:用于测定检体缓冲部4a的内部的温度和湿度的温度传感器19及湿度传感器20;以及用于测定检体缓冲部4a的外部的温度和湿度的温度传感器21及湿度传感器22。通过该温度传感器19、21及湿度传感器20、22,能够得到与检体缓冲部4a的内部的温度及湿度相关的信息和与检体缓冲部4a的外部的温度及湿度(即外部气体的温度及湿度)相关的信息。基于与由温度传感器19及湿度传感器20得到的检体缓冲部4的内部的温度及湿度和由温度传感器21及湿度传感器22得到的检体缓冲部4的外部的温度及湿度相关的信息,使珀耳帖元件13、风扇14以及通风口12协作地动作,由此能够将检体缓冲部4的内部保持为难以发生检体17的蒸发、结露的环境。此外,珀耳帖元件13、风扇14以及通风口12的协作的动作能够由控制部6控制。由此,能够抑制在检体缓冲部4内发生检体17的蒸发,另外,能够防止发生检体17的结露,因此,能够抑制或防止伴随在检体缓冲部4中使检体17待机而引起的检体17的分析精度的降低。
90.具体而言,基于由温度传感器21及湿度传感器22得到的外部气体的温度及湿度,计算外部气体的露点温度,并使用珀耳帖元件13将检体缓冲部4a的内部冷却成检体缓冲部4a的内部的温度不低于外部气体的露点温度的程度。由此,能够防止由于检体缓冲部4a的内部与外部(外部气体)的温度差而在检体产生结露,并且抑制检体的蒸发。
91.参照图5,具体说明使检体17在检体缓冲部4a内待机(保管)时的检体缓冲部4a的动作。图5是表示使检体17在检体缓冲部4a内待机时的检体缓冲部4a的动作的流程图。
92.当检体17被送入检体缓冲部4a内时,成为如下状态:闸门15(15a、15b)闭合,通风口12(12a、12b)闭合,检体17在检体缓冲部4a内待机。
93.控制部6根据步骤s14的判断、步骤s15的判断、步骤s16的判断以及步骤s17的判断,如下地选择执行将通风口12(12a、12b)开放还是闭合和是否使珀耳帖元件13动作。风扇14能够始终动作。
94.首先,由温度传感器19检测(测定)检体缓冲部4a的内部的温度t1,由温度传感器21检测(测定)检体缓冲部4a的外部(外部空气)的温度t2(图5的步骤s11)。接着,由湿度传感器20检测(测定)检体缓冲部4a的内部的湿度h1,由湿度传感器22检测(测定)检体缓冲部4a的外部(外部气体)的湿度h2(图5的步骤s12)。步骤s11和步骤s12可以先进行任一个,另外,也可以同时进行。
95.接着,控制部6基于由温度传感器21检测出的外部空气的温度t2和由湿度传感器22检测出的外部空气的湿度h2,计算(算出)外部空气(检体缓冲部4a的外部的空气)的露点温度t3(图5的步骤s13)。露点温度对应于冷却含有水蒸气的空气时开始凝结的温度。因此,露点温度t3对应于冷却外部空气时开始凝结的温度。如果知道外部空气的温度t2和湿度h2,则能够计算该外部空气的露点温度t3。
96.接着,控制部6判断在步骤s11检测出的检体缓冲部4a的内部的湿度h1是否比99%高(h1>99%)(图5的步骤s14)。另外,控制部6将在步骤s11检测出的检体缓冲部4a的内部的温度t1与在步骤s13计算出的外部空气的露点温度t3比较,判断检体缓冲部4a的内部的温度t1是否低于外部空气的露点温度t3(t1<t3)(图5的步骤s15)。在图5中示出了在步骤s14之后进行步骤s15的情况,但步骤s14和步骤s15可以先进行任一个,另外,也可以同时进行。另外,在步骤s13的判断中的“99%”的值是内部湿度的允许上限值,根据需要,也能够变更为比100%低的其它值。
97.在h1>99%和t1<t3的至少一方成立的情况下(即在步骤s14、s15的任一方判断为“true”的情况下),控制部6使通风口12(12a、12b)开放(图5的步骤s18a),并且将珀耳帖元件13设为停止状态(图5的步骤s19a)。以下,对进行该步骤s18a、s19a的情况进行说明。
98.在步骤s14判断为检体缓冲部4a的内部的湿度h1高于99%的情况下(即在步骤s14判断为h1>99%为“true”的情况下),认为检体缓冲部4a的内部的湿度h1过高,担心在检体缓冲部4a的内部在检体17产生结露。
99.另外,在步骤s15判断为检体缓冲部4a的内部的温度t1低于外部气体的露点温度t3的情况下(即在步骤s15判断为t1<t3为“true”的情况下),存在如下问题:在之后将检体17从检体缓冲部4a送出时,检体17产生结露。其理由如下。露点温度t3对应于冷却外部空气时开始凝结的温度。因此,如果在检体缓冲部4a内待机的检体17的温度低于露点温度t3,则在从检体缓冲部4a送出的检体17暴露于外部气体时,存在该检体17的周围的空气被冷却到比露点温度t3低的温度,检体17产生结露的问题。而且,在检体缓冲部4a内待机的检体17的温度为接近检体缓冲部4a的内部的温度t1的温度。因此,在检体缓冲部4a的内部的温度t1低于露点温度t3的情况下,在检体缓冲部4a内待机的检体17的温度也比露点温度t3低的可能性高。因此,在检体缓冲部4a的内部的温度t1低于露点温度t3的情况下,在从检体缓冲部4a送出检体17时,成为比露点温度t3低的温度的检体17可能产生结露。
100.因此,在步骤s14判断为h1>99%为“true”的情况和在步骤s15判断为t1<t3为“true”的情况下,通过进行步骤s18a、s19a,强制性地对检体缓冲部4a内进行换气,从而使检体缓冲部4a的内部的温度t1上升到与外部空气的温度t2相同的温度。
101.在风扇14动作的状态下,当在步骤s18a使通风口12(12a、12b)开放时,通过旋转动作的风扇14引起的强制的气流,外部气体通过通风口12b流入检体缓冲部4a内,检体缓冲部4a内的空气通过通风口12a排出到检体缓冲部4a外。即,能够将检体缓冲部4a内的空气与外
部气体置换。由此,通过进行步骤s18a、s19a,检体缓冲部4a的内部的温度t1上升,成为与外部气体的温度t2大致相同(即t1=t2),且检体缓冲部4a的内部的湿度h1与外部气体的湿度h2大致相同(即h1=h2)。也就是,检体缓冲部4的内部的温度t1从比外部空气的温度t2以下的露点温度t3更低的值上升到与外部空气的温度t2大致相同的值。由此,能够抑制或防止在之后从检体缓冲部4a送出检体17时检体17产生结露。即,当检体缓冲部4的内部的温度t1上升到与外部气体的温度t2大致相同的值时,在检体缓冲部4a内待机的检体17的温度也成为接近外部气体的温度t2的温度,因此,在之后从检体缓冲部4a送出检体17时,检体17不会产生结露。
102.另外,通过进行步骤s18a、s19a,检体缓冲部4a的内部的温度t1及湿度h1与外部空气的温度t2及湿度h2大致相同,因此,也能够防止在检体缓冲部4a的内部检体17产生结露。
103.另外,当一边使风扇14动作,一边在步骤s18a使通风口12(12a、12b)开放时,检体缓冲部4a内的空气与外部空气被强制置换,因此,无论有无珀耳帖元件13的动作,检体缓冲部4a的内部的温度t1都与外部空气的温度t2大致相同。因此,通过在步骤s18a使通风口12(12a、12b)开放,且在步骤s19a将珀耳帖元件13设为停止状态,能够节约珀耳帖元件13的动作所需的电力。
104.在h1>99%和t1<t3均不成立的情况下(即在步骤s14、s15均判断为“false”的情况下),转移至步骤s16、s17。即,控制部6将在步骤s11检测出的检体缓冲部4a的内部的温度t1与比在步骤s13计算出的外部空气的露点温度t3高1℃的温度(即t3 1)比较,判断检体缓冲部4a的内部的温度t1是否低于比外部空气的露点温度t3高1℃的温度(即t3 1)(图5的步骤s16)。也就是,在步骤s16中,判断t1<t3 1是否成立。例如,在假设在步骤s13计算出的露点温度t3为18℃的情况下,在步骤s16中,判断检体缓冲部4a的内部的温度t1是否低于19℃。另外,控制部6判断在步骤s11检测出的检体缓冲部4a的内部的湿度h1是否比90%高(h1>90%)(图5的步骤s17)。在图5中示出了在步骤s16之后进行步骤s17的情况,但步骤s16和步骤s17可以先进行任一个,另外,也可以同时进行。另外,也能够根据需要将在步骤s16的判断中的“1℃”的值变更为其它值。另外,也能够根据需要将在步骤s17的判断中的“90%”的值变更为其它值。但是,维持在步骤s17比较湿度h1的值(在此为“90%”)比在步骤s14比较湿度h1的值(在此为“99%”)小的条件。
105.在h1>90%和t1<t3 1中的至少一方成立的情况下(即在步骤s16、s17的任一方判断为“true”的情况下),控制部6使通风口12(12a、12b)闭合(图5的步骤s18b),并且将珀耳帖元件13设为停止状态(图5的步骤s19b)。以下,对进行该步骤s18b、s19b的情况进行说明。
106.在步骤s16判断为检体缓冲部4a的内部的温度t1低于比外部气体的露点温度t3高1℃的温度(即t3 1)的情况下(即在步骤s16判断为t1<t3 1为“true”的情况下),检体缓冲部4a的内部的温度t1为t3以上且低于t3 1(即t3≤t1<t3 1)。在该情况下,认为检体缓冲部4a的内部的温度t1处于适当的温度范围内,能够防止在从检体缓冲部4a送出检体17时在检体17产生结露,并且能够抑制检体17在检体缓冲部4a内的蒸发。
107.另外,在步骤s17判断为检体缓冲部4a的内部的湿度h1高于90%的情况下(即在步骤s17判断为h1>90%为“true”的情况下),检体缓冲部4a的内部的湿度h1高于90%且为99%以下(即99%≥h1>90%)。在该情况下,认为检体缓冲部4a的内部的湿度h1处于适当的湿度范围内,在检体缓冲部4a的内部,能够防止在检体17产生结露,并且能够抑制检体17的
蒸发。
108.也就是,在步骤s16判断为“true”的情况下,检体缓冲部4a的内部的温度t1为适当的值,在步骤s17判断为“true”的情况下,检体缓冲部4a的内部的湿度h1为适当的值,因此,期望维持检体缓冲部4a的内部的环境(温度及湿度)。
109.因此,在步骤s16判断为“true”的情况和在步骤s17判断为“true”的情况下,在步骤s18b、s19b将通风口12(12a、12b)闭合,且将珀耳帖元件13设为停止状态,从而维持检体缓冲部4的内部的温度t1和湿度h1。
110.在风扇14动作(旋转)的状态下,当在步骤s18b将通风口12闭合时,空气因旋转动作的风扇14而在检体缓冲部4a内循环,但由于通风口12被闭合,因此,不进行检体缓冲部4a的换气,另外,在步骤s19b使珀耳帖元件13停止,因此,不进行基于珀耳帖元件13进行的冷却。在图4中用箭头23示意性地示出此时的由风扇14产生的气流(空气的流动)。因此,检体缓冲部4a的内部的温度t1和湿度h1几乎维持不变。由此,能够一边抑制在检体缓冲部4a内待机的检体17的蒸发,一边抑制或防止检体缓冲器部4a内的检体17的结露的产生、从检体缓冲部4a送出检体17时的检体17的结露的产生。另外,通过在步骤s19b将珀耳帖元件13设为停止状态,能够节约珀耳帖元件13的动作所需的电力。通过不进行过剩的冷却,能够节约电力的消耗。
111.在h1>90%和t1<t3 1均不成立的情况下(即在步骤s16、s17均判断为“false”的情况下),转移至步骤s18c、s19c。即,控制部6使通风口12(12a、12b)闭合(图5的步骤s18c),并且使珀耳帖元件13动作(图5的步骤s19c)。以下,对进行该步骤s18c、s19c的情况进行说明。
112.在步骤s16、s17均判断为“false”的情况下,认为检体缓冲部4a的内部的温度t1过高,且检体缓冲部4a的内部的湿度h1过低。检体缓冲部4a的内部的温度t1越高,则越容易产生检体缓冲部4a内的检体17的蒸发,另外,检体缓冲部4a的内部的湿度h1越低,则越容易产生检体缓冲部4a内的检体17的蒸发。因此,检体缓冲部4a的内部的温度t1高,且湿度h1低的环境可以说是容易产生检体缓冲部4a内的检体17的蒸发的环境。
113.因此,在步骤s18c、s19c将通风口12闭合且将珀耳帖元件13设为动作状态,从而利用珀耳帖元件13的冷却功能使检体缓冲部4a的内部的温度t1降低。在步骤s19c使珀耳帖元件13成为动作状态,因此,基于珀耳帖元件13进行冷却,且在步骤s18c将通风口12闭合,因此,空气因旋转动作的风扇14而在检体缓冲部4a内循环,但由于不进行检体缓冲部4a的换气,因此,检体缓冲部4a的内部的温度t1降低。另外,当检体缓冲部4a的内部的温度t1由于珀耳帖元件13的动作而降低时,饱和蒸气压随之降低,因此,检体缓冲部4a的内部的湿度h1上升。另外,通过将通风口12闭合,因检体缓冲部4a内的检体17的蒸发而产生的水蒸气不会排出到检体缓冲部4a的外部,因此,继续留在检体缓冲部4a内,这也能够有助于检体缓冲部4a的内部的湿度h1的上升。因此,通过在步骤s18c将通风口12闭合,且在步骤s19c将珀耳帖元件13设为动作状态,能够使检体缓冲部4a的内部的温度t1降低,使湿度h1上升。由此,能够抑制在检体缓冲部4a内待机的检体17的蒸发。
114.这样,通过按照图5的流程控制通风口12及珀耳帖元件13,使检体缓冲部4a的内部的温度t1一边不低于外部空气的露点温度t3一边保持为低温,从而能够更可靠地抑制检体17的蒸发。另外,能够防止在从检体缓冲部4a送出检体17时在检体17产生结露。
115.另外,通过按照图5的流程控制通风口12及珀耳帖元件13,将检体缓冲部4a的内部的湿度h1在在检体缓冲部4a内不产生结露的范围内保持为高湿,从而能够更可靠地抑制检体17的蒸发。另外,能够防止在检体缓冲部4a的内部在检体17产生结露。
116.图5的流程在检体17在检体缓冲部4a内待机的期间至少进行一次,但也能够每预定的时间重复进行图5的流程。
117.这样,能够将检体缓冲部4a的内部保持为适于检体17待机的环境。由此,能够抑制或防止伴随在检体缓冲部4a中使检体17待机而引起的检体17的分析精度的降低。
118.(实施方式3)
119.本实施方式3对应于上述实施方式1或上述实施方式2的变形例。
120.在上述实施方式1、2中,通过检体缓冲部4、4a的内部的温度管理和换气,将检体缓冲部4、4a内维持为难以发生检体17的蒸发的环境。在本实施方式3中,通过进一步进行加湿,能够将检体缓冲部4、4a内维持为难以发生检体17的蒸发的环境。在本实施方式3中,例如使用能够对检体缓冲部4b的内部进行加湿的加湿支架(加湿部件)31。图6是表示加湿支架31的结构的示意图。
121.如图6所示,加湿支架31包括与上述传送带线16接触的底座(底座部)32、储存加湿用的水的水池(储水部)33、以及水的浸渗力及挥发能力优异的挥发体34。水池33及挥发体34保持于基座32。在水池33内储存有加湿用的水,水池33内的水浸透挥发体34,从挥发体34向外部发散(挥发)水蒸气。在图6中用箭头示意性地示出从挥发体34散发的水蒸气。挥发体34例如是海绵状的部件。
122.图7是表示使用上述加湿支架31的情况下的检体处理系统1的一例的结构图。
123.图7所示的检体处理系统(自动分析系统)1具备:预处理部(检体预处理部)41,其包含能够投入检体的投入部2;输送线部,其输送从预处理部41送出的检体;检体缓冲部4,其使检体暂时待机;以及自动分析装置5,其对检体进行分析。预处理部41包含进行分注处理的分注模块等。此外,在上述图1的情况下,也能够取代投入部2而应用图7的预处理部41(包括投入部2)。
124.此外,对本实施方式3的检体缓冲部4标注符号4b,以下称为检体缓冲部4b。
125.检体缓冲部4b配置于输送线部3与自动分析装置5之间,能够从输送线部3向检体缓冲部4b内送入检体,并使其暂时待机,另外,能够从检体缓冲部4b送出检体,并输送(投入)至自动分析装置5。检体缓冲部4b具有保冷功能。
126.加湿支架31例如收纳于包含投入部2的预处理部41的分注模块,当控制部6判断为检体缓冲部4的内部的湿度降低时,在分注模块内向加湿支架31的池33内注水,然后该加湿支架31通过输送线部3被输送到检体缓冲部4b。
127.图8是表示使用加湿支架31的情况下的检体缓冲部4b的一例的俯视图。在图8中示意性地示出了从上表面侧透视观察检体缓冲部4b的内部的情况,对应于俯视透视图。
128.在图8中,从闸门15a送入到检体缓冲部4b内的检体17在传送带线16上移动到预定位置,在此待机预定时间,然后从闸门15b向检体缓冲部4b外送出而输送到上述自动分析装置5,在此进行检体17的分析。此外,检体17搭载于支架18上,搭载检体17的支架18搭载于传送带线16上。
129.检体挡块51及加湿支架挡块52为可动式,通过控制检体挡块51及加湿支架挡块52
的开闭,能够变更检体17(支架18)的输送路径。
130.在检体缓冲部4b的内部为高湿且不需要加湿支架31时,检体挡块51及加湿支架挡块52均打开,检体17(支架18)能够通过检体挡块51及加湿支架挡块52,因此,能够在全部的传送带线16上移动。
131.在检体缓冲部4b的内部为低湿且需要加湿支架31时,从闸门15a向检体缓冲部4b内送入加湿支架31,加湿支架31在传送带线16上移动,且在加湿支架31通过了检体挡块51的时刻将检体挡块51关闭。与此同时,使辅助传送带线53动作,变更检体17(支架18)的输送路径。由此,在图8中,在传送带线16上移动来的检体17(支架18)在配置于检体挡块51的近前的辅助传送带线53上移动,即在由箭头表示的路径上移动,因此,检体17(支架18)不会侵入传送带线16中的位于检体挡块51与加湿支架挡块52之间的部分。也可以在辅助传送带线53的前后配置挡块,以使检体17(保持件18)在辅助传送带线53停止时不能进入辅助传送带线53。
132.而且,加湿支架挡块52也关闭,从而加湿支架31在加湿支架挡块52的近前的位置停止。由此,成为加湿支架31在加湿支架挡块52的近前待机的状态。
133.图9是表示本实施方式3的检体缓冲部4b的结构图,对应于上述图2及图4。
134.在检体缓冲部4b中,优选在由风扇14产生的风最强地吹到加湿支架31的位置设置风扇14,在图9的情况下,风扇14配置于加湿支架31的停止位置的正上方。控制部6当确认加湿支架31来到加湿支架挡块52的近前的位置时,使风扇14动作(旋转),将风吹到加湿支架31,由此,使水蒸汽从加湿支架31发散(挥发)。由此,能够在检体缓冲部4b内通过加湿支架31进行加湿,使检体缓冲部4b内的湿度上升。
135.这样的基于加湿支架31进行的加湿例如能够在上述图5的流程中步骤s16、s17均判断为“false”的情况下进行。
136.即,在步骤s16、s17均判断为“false”的情况下,认为检体缓冲部4b的内部的温度t1过高,且检体缓冲部4b的内部的湿度h1过低。因此,在步骤s18c、s19c将通风口12闭合且将珀耳帖元件13设为动作状态,从而利用基于珀耳帖元件13进行的冷却功能使检体缓冲部4b的内部的温度t1降低。此时,在步骤s18c使通风口12闭合,因此,不进行检体缓冲部4b的换气,通过旋转动作的风扇14产生的风吹到加湿支架31,从而水蒸气从加湿支架31发散(挥发)。由此,能够在检体缓冲部4b内进行基于加湿支架31进行的加湿,使检体缓冲部4b内的湿度上升。从而,在本实施方式3的情况下,为了使检体缓冲部4b的内部的湿度h1上升,能够利用基于加湿支架31进行的加湿,因此,能够将检体缓冲部4b的内部的湿度h1更可靠地控制在适于抑制检体17的蒸发的湿度范围。由此,能够更可靠地抑制在检体缓冲部4a内待机的检体17的蒸发。从而,能够更可靠地抑制或防止伴随在检体缓冲部4b使检体17待机而引起的检体17的分析精度的降低。
137.以上对由本发明人作成的发明基于其实施方式具体地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不限定于上述实施方式,不言而喻,能够在不脱离其主旨的范围内进行各种变更。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