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电动机、压缩机及电动机的制造方法与流程

2022-02-22 07:40:31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发明涉及电动机、压缩机及电动机的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2.例如,压缩机具备对压缩制冷剂的压缩部进行驱动的电动机。电动机具备转子以及定子,经由固定于转子的旋转轴传递旋转动力至压缩部,所述转子上设置有永久磁铁,所述定子通过生成旋转磁场而使转子旋转。定子的轴向的端面设有绝缘架。绝缘架具有筒状的外周壁部;从外周壁部的内周面向外周壁部的径向延伸的多个卷筒部;形成于卷筒部的内周壁部。绝缘架的各卷筒部被重叠于定子具有的多个齿的每个上,通过将由出线嘴供给的电线经由卷筒部卷绕于齿上而形成绕组。
3.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第5110212号公报


技术实现要素:

4.在绝缘架的卷筒部上卷绕绕组时,可以考虑使前端从绝缘架径向的中心侧越过卷筒部的内周壁朝向外周壁部延伸的出线嘴,绕着位于绝缘架径向中心侧的旋转中心转动,从而使供给绕组的出线嘴的前端自卷筒部的外周壁部周向上的一端朝向另一端回旋,从而在卷筒部上卷绕绕组。这种情况下,因以避免出线嘴的前端与外周壁部的内周面的接触的方式使出线嘴回旋的位置关系而导致,在卷筒部上开始卷绕绕组的外周壁径向上的起始位置,向绝缘架的中心侧偏移。即,无法从贴近外周壁部的内周面的位置开始,在卷筒部上卷绕绕组。由此,在卷筒部的外周壁部的内周面侧,在绕组与内周面之间会产生空隙,从而卷筒部上的绕组的卷绕状态无法形成为整列绕线,导致绕组的占积率降低。
5.所公开的技术是鉴于上述问题而提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提高绝缘架的绕组的占积率的电动机、压缩机及电动机的制造方法。
6.本发明的所公开的电动机的一个方式具备:转子;产生使转子旋转的磁场的定子;固定于定子轴向的端部的筒状的绝缘架;以及经由绝缘架被卷绕于定子的绕组,绝缘架具有:筒状的外周壁部;一个端部与外周壁部的内周面连接并从一个端部沿外周壁部的径向呈棒状延伸的多个卷筒部;从所述卷筒部的另一个端部沿定子的轴向突出形成的多个内周壁部;以及形成于在周向上邻接的内周壁部之间的开口部,在外周壁部中,以卷筒部的外径侧为卷筒部侧外周壁部,以开口部的外径侧为开口部侧外周壁部时,卷筒部侧外周壁部的径向上的厚度为,与在定子轴向上靠近定子的基端侧的厚度相比,远离定子侧的前端侧的厚度较小,并且卷筒部侧外周壁部的基端侧的厚度大于开口部侧外周壁部的厚度。
7.根据本发明所公开的电动机的一个方式,能够提高绝缘架的绕组的占积率。
附图说明
8.图1是表示具备实施例1的三相电动机的压缩机的纵剖面图。
9.图2是表示从上绝缘架侧观察实施例1的三相电动机的俯视图。
10.图3是表示实施例1的定子铁芯的底视图。
11.图4是表示实施例1的上绝缘架的立体图。
12.图5是表示实施例1的定子的底视图。
13.图6是表示实施例1的上绝缘架的主要部分的俯视图。
14.图7是表示实施例1的上绝缘架的外周壁部的形状的纵剖面图。
15.图8是表示实施例1的上绝缘架的外周壁部的形状的纵剖面图。
16.图9是表示在实施例1的上绝缘架的绝缘架齿部上通过出线嘴卷绕绕组的状态的俯视图。
17.图10是放大表示图9的出线嘴前端的轨迹的俯视图。
18.图11是表示实施例1的上绝缘架的绝缘架齿部上卷绕有绕组的状态的俯视图。
19.图12是表示实施例1的上绝缘架的绝缘架齿部的形状的纵剖面图。
20.图13是表示实施例1的上绝缘架的绝缘架齿部的其他形状的纵剖面图。
21.图14是表示比较例的上绝缘架的立体图。
22.图15是表示使出线嘴朝向比较例的上绝缘架的绝缘架齿部转动的状态的俯视图。
23.图16是表示在比较例的上绝缘架的绝缘架齿部上通过出线嘴卷绕绕组的状态的俯视图。
24.图17是表示比较例的上绝缘架的绝缘架齿部上卷绕有绕组的状态俯视图。
25.图18是表示实施例2的上绝缘架的立体图。
26.图19是表示实施例2的上绝缘架的主要部分的俯视图。
27.图20是表示实施例2的上绝缘架的外周壁部的形状的纵剖面图。
28.图21是表示实施例3的上绝缘架的立体图。
29.图22是表示实施例3的上绝缘架的外周壁部的形状的纵剖面图。
30.图23是表示实施例3的上绝缘架的外周壁部的形状的纵剖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31.下面参照附图对本发明所公开的电动机、压缩机及电动机的制造方法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此外,本发明所公开的电动机、压缩机及电动机的制造方法不被下述实施例限定。
32.实施例1
33.图1是表示具备实施例1的三相电动机的压缩机的纵剖面图。如图1所示,压缩机1是通常所说的旋转式压缩机,具备:容器2、压缩机轴3、压缩部5、以及三相电动机6。容器2由金属材料形成,并且形成有密闭的内部空间7。内部空间7形成为大致呈圆柱状。在将容器2纵置于水平面时,其形成为:内部空间7所形成的圆柱的中心轴与铅垂方向平行。在容器2中,在内部空间7的下部形成有储油器8。在储油器8中,储藏有用于润滑压缩部5的润滑油即冷冻机油。容器2与引入管11及排出管12连接,所述引入管11用来引入制冷剂,所述排出管12排出压缩后的制冷剂。作为旋转轴的压缩机轴3形成为棒状,以一端配置于储油器8的方式,配置于容器2的内部空间7。压缩机轴3被容器2支承为能够以内部空间7所形成的圆柱的中心轴为中心旋转。压缩机轴3通过旋转,将储藏于储油器8的冷冻机油供给至压缩部5。
34.压缩部5配置于内部空间7的下部,并且配置于储油器8的上方。压缩机1还包括上
消音盖14和下消音盖15。上消音盖14配置于内部空间7中的压缩部5的上部。上消音盖14在其内部形成上消音室16。下消音盖15配置于内部空间7中的压缩部5的下部,并且配置于储油器8的上部。下消音盖15在其内部形成下消音室17。下消音室17通过形成于压缩部5的连通路(未图示)与上消音室16连通。在上消音盖14与压缩机轴3之间,形成压缩制冷剂排出孔18,上消音室16通过压缩制冷剂排出孔18与内部空间7连通。
35.压缩部5利用压缩机轴3的旋转来压缩从引入管11供给的制冷剂,并将该压缩后的制冷剂供给至上消音室16与下消音室17。该制冷剂与冷冻机油具有相溶性。三相电动机6配置于内部空间7中的压缩部5的上方。
36.图2是表示从上绝缘架侧观察实施例1的三相电动机6的俯视图。如图1和图2所示,三相电动机6具备转子21以及定子22。转子21由多片硅钢薄板(磁性体)层叠并形成为圆柱状,通过多个铆钉9而被一体化。转子21的中心插通有压缩机轴3而被固定。转子21中,以成为以压缩机轴3为中心的六角形的每个边的方式形成有6个缝隙状的磁铁嵌入孔10a。在转子21的周向上空开规定间隔,形成各磁铁嵌入孔10a。在磁铁嵌入孔10a中嵌入有板状的永久磁铁10b。
37.定子22形成为大致圆筒形,以包围转子21的方式配置,并固定于容器2。定子22具备:定子铁芯23、上绝缘架24、下绝缘架25以及多个绕组46。上绝缘架24固定于定子铁芯23的上端部。下绝缘架25固定于定子铁芯23的下端部。上绝缘架24及下绝缘架25是将定子铁芯23和绕组46绝缘的绝缘部的一个示例。
38.图3是表示实施例1的定子铁芯23的底视图。定子铁芯23,例如将由硅钢板所例示的软磁性体形成的多个板层叠而形成,如图3所示,具备轭部31以及多个定子铁芯齿部32-1~32-9。轭部31形成为大致圆筒形。多个定子铁芯齿部32-1~32-9中的第1定子铁芯齿部32-1形成为大致柱体状。第1定子铁芯齿部32-1的一端与轭部31的内周面相连地形成,即,形成为从轭部31的内周面朝向定子铁芯23的中心轴突出。多个定子铁芯齿部32-1~32-9中与第1定子铁芯齿部32-1不同的定子铁芯齿部,也与第1定子铁芯齿部32-1同样地,形成为大致柱体状,并从轭部31的内周面朝向定子铁芯23的中心轴突出。进一步地,多个定子铁芯齿部32-1~32-9形成为,在轭部31的内周面呈每隔40度的等间隔配置。
39.图4是表示实施例1的上绝缘架24的立体图。上绝缘架24由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树脂(pbt)所例示的绝缘体形成为圆筒状,如图4所示,具有:圆筒状的外周壁部41;作为卷筒部的多个绝缘架齿部42-1~42-9;作为内周壁部的多个凸缘部43-1~43-9;以及形成于上绝缘架24的周向上彼此邻接的凸缘部43-1~43-9之间的开口部47-1~47-9。外周壁部41形成为大致圆筒形。在外周壁部41形成有多个缝隙44。多个绝缘架齿部42-1~42-9中的第1绝缘架齿部42-1形成为截面呈大致半圆的直柱体状。第1绝缘架齿部42-1的一端与外周壁部41的内周面相连地形成,即,其形成为从外周壁部41的内周面沿外周壁部41的径向呈棒状地延伸。多个绝缘架齿部42-1~42-9中与第1绝缘架齿部42-1不同的绝缘架齿部,也形成为直柱体状,与第1绝缘架齿部42-1同样地,形成为从外周壁部41的内周面沿外周壁部41的径向呈棒状地延伸。多个绝缘架齿部42-1~42-9形成为在外周壁部41的内周面呈每隔40度的等间隔配置。
40.多个凸缘部43-1~43-9与多个绝缘架齿部42-1~42-9对应,分别形成为大致半圆形的板状。多个凸缘部43-1~43-9中的与第1绝缘架齿部42-1对应的第1凸缘部43-1,与第1
绝缘架齿部42-1的另一端相连地形成。多个凸缘部43-1~43-9中与第1凸缘部43-1不同的凸缘部,也与第1凸缘部43-1同样地,与多个绝缘架齿部42-1~42-9的另一端相连地形成。
41.下绝缘架25也与上绝缘架24同样地形成。即,下绝缘架25由绝缘体形成为圆筒状,具有外周壁部41、多个绝缘架齿部42-1~42-9、以及多个凸缘部43-1~43-9。以下,将上绝缘架24及下绝缘架25的多个绝缘架齿部42-1~42-9称作绝缘架齿部42。此外,将上绝缘架24及下绝缘架25的多个凸缘部43-1~43-9称作凸缘部43。
42.图5是表示实施例1的定子22的底视图。如图5所示,定子铁芯23的多个定子铁芯齿部32-1~32-9,分别卷绕有电线即绕组46。在每个定子铁芯齿部32-1~32-9上,由每个绕组46分别形成卷绕部45。实施方式的三相电动机是6极9槽的集中绕组型的电动机(参照图2)。多个绕组46具备:多个u相绕组46-u1~46-u3、多个v相绕组46-v1~46-v3、以及多个w相绕组46-w1~46-w3。此外,定子22中,从各卷绕部45引出并汇集成一束的中性线由绝缘套管覆盖,并插入到在定子22的周向(转子21的旋转方向)上相邻的卷绕部45的间隙(参照图2)。以下,将定子铁芯23的多个定子铁芯齿部32-1~32-9称作定子铁芯齿部32。
43.定子的制造方法
44.定子22是使用绕线机,通过在适当地安装有上绝缘架24及下绝缘架25的定子铁芯23上,适当地配置u相电线、v相电线以及w相电线来制作的。电线例如是漆包线(在铜线上包覆有磁漆被膜的电线)。绕线机例如具备u相电线用出线嘴、v相电线用出线嘴、以及w相电线用出线嘴。u相电线用出线嘴、v相电线用出线嘴、以及w相电线用出线嘴互相固定。u相电线用出线嘴通过相对于安装于定子22的上绝缘架24及下绝缘架25适当地移动,能够相对于定子铁芯23将u相电线配置在规定的位置。v相电线用出线嘴通过相对于安装于定子22的上绝缘架24及下绝缘架25适当地移动,能够相对于定子铁芯23将v相电线配置在规定的位置。w相电线用出线嘴通过相对于安装于定子22的上绝缘架24及下绝缘架25适当地移动,能够相对于定子铁芯23将w相电线配置在规定的位置。此外,绕线机不限于实施例1的结构,也可以使用只具备1根出线嘴的绕线机。关于由出线嘴n供给的电线(以下,也称作绕组46)卷绕于上绝缘架24及下绝缘架25的绝缘架齿部42的卷绕状态将在下文中说明。
45.压缩机的动作
46.压缩机1设置为未图示的制冷循环装置的结构要素,用来压缩制冷剂,使制冷剂在制冷循环装置的制冷剂回路循环。三相电动机6通过对多个u相电源线48-u1~48-u3、多个v相电源线48-v1~48-v3以及多个w相电源线48-w1~48-w3分别施加三相电压,而产生旋转磁场。转子21通过由定子22产生的旋转磁场旋转。三相电动机6通过转子21的旋转而使压缩机轴3旋转。
47.压缩部5通过压缩机轴3的旋转而经由引入管11引入低压制冷剂气体,将该引入的低压制冷剂气体压缩而生成高压制冷剂气体,并将高压制冷剂气体供给到上消音室16和下消音室17。下消音盖15减少被供给到下消音室17的高压制冷剂气体的压力脉动,并将减少了压力脉动的高压制冷剂气体供给到上消音室16。上消音盖14减少被供给到上消音室16的高压制冷剂气体的压力脉动,并将减少了压力脉动的高压制冷剂气体通过压缩制冷剂排出孔18供给到内部空间7中的压缩部5与三相电动机6之间的空间。
48.被供给到内部空间7中的压缩部5与三相电动机6之间的空间的高压制冷剂气体,通过形成于三相电动机6中的间隙,被供给到内部空间7中的比三相电动机6更上方的空间。
被供给到内部空间7中的比三相电动机6更上方的空间的制冷剂,经由排出管12,被排出到制冷剂回路内。
49.压缩机的特征性结构
50.接着,对实施例1的三相电动机6的特征性结构进行说明。实施例1的特征中包含,在上绝缘架24及下绝缘架25的绝缘架齿部42附近的外周壁部41的内周面41a的形状。以下,对上绝缘架24进行说明,但下绝缘架25也是同样的。
51.图6是表示实施例1的上绝缘架的主要部分的俯视图。图7及图8是表示实施例1的上绝缘架的外周壁部的形状的纵剖面图。图7是沿图6的b-b线的纵剖面图。图8是沿图6的a1-a1线的纵剖面图。
52.如图4及图6所示,上绝缘架24的绝缘架齿部42,其一个端部与外周壁部41的内周面41a连接,并从一个端部向外周壁部41径向的内侧延伸,作为内周壁部的凸缘部43从绝缘架齿部42的另一个端部沿定子22的轴向(压缩机轴3的轴向)突出而形成。在此,在外周壁部41中,以绝缘架齿部42的外径侧为绝缘架齿部侧外周壁部41t,以彼此邻接的凸缘部43之间的开口部47的外径侧为开口部侧外周壁部41f。如图6及图7所示,与各开口部47对应的开口部侧外周壁部41f的内周面41a和外周面41b形成为圆弧状。开口部侧外周壁部41f的内周面41a和外周面41b不限定为如上所述的圆弧状。此外,从绝缘架齿部42沿定子22轴向延伸的绝缘架齿部侧外周壁部41t的高度形成为,大于从绝缘架齿部42沿定子22轴向延伸的凸缘部43的高度。
53.由于开口部侧外周壁部41f的内周面41a形成为圆弧状,在使出线嘴n的前端回旋而将由出线嘴n供给的绕组46卷绕于绝缘架齿部42时,卷绕于绝缘架齿部42的绕组46的长度方向(绕组46的卷绕方向)与开口部侧外周壁部41f的内周面41a平行,因此能够在避免出线嘴n的前端与外周壁部41的接触的同时,从将出线嘴n的前端靠近外周壁部41的内周面41a的位置开始,在绝缘架齿部42上卷绕绕组46。
54.此外,如图4、图6及图8所示,在上绝缘架24的外周壁部41中,与位于各绝缘架齿部42之间的开口部侧外周壁部41f在径向上的厚度(以下,称作开口部侧外周壁部41f的厚度)相比,与各绝缘架齿部42对应的绝缘架齿部侧外周壁部41t,形成为增加了外周壁部41厚度的加厚部。比开口部侧外周壁部41f形成为厚度更大的绝缘架齿部侧外周壁部41t包含:在定子22的轴向上,自绝缘架齿部42侧向作为前端的上端侧,绝缘架齿部外周壁部41t的厚度减小的部分。
55.如图7所示,开口部侧外周壁部41f中,定子22侧的下端的厚度形成为t1,定子22的相反侧的上端的厚度形成为t4。在此,开口部侧外周壁部41f的外周面41b相对于定子22的轴向所呈角度为r1,开口部侧外周壁部41f的内周面41a相对于定子22的轴向所呈角度为r2。即,开口部侧外周壁部41f形成为,上端的厚度t4小于下端的厚度t1(t4《t1)。此外,如图8所示,绝缘架齿部侧外周壁部41t中,与绝缘架齿部42连接的基端的厚度形成为t2,定子22的相反侧的上端的厚度形成为t3。绝缘架齿部侧外周壁部41t的基端是指,自绝缘架齿部42向上竖起的根部。与开口部侧外周壁部41f的外周面41b一样地,绝缘架齿部侧外周壁部41t的外周面41b相对于定子22的轴向呈角度r1。在此,绝缘架齿部侧外周壁部41t的内周面41a相对于定子22的轴向所呈角度为r3。即,绝缘架齿部侧外周壁部41t形成为,上端的厚度t3小于基端的厚度t2(t3《t2)。此时,开口部侧外周壁部41f和绝缘架齿部侧外周壁部41t的各
个角度、厚度分别满足以下关系式。关系式1:r3>r2≥r1关系式2:t1<t2关系式3:t3≤t4
56.此外,如图7及图8所示,绝缘架齿部侧外周壁部41t的上端的厚度t3形成为小于基端的厚度t2。并且,形成为开口部侧外周壁部41f的下端的厚度t1以下(t3≤t1<t2)。
57.即,在外周壁部41的周向上,绝缘架齿部侧外周壁部41t的基端的厚度t2形成为大于位于绝缘架齿部42之间的开口部侧外周壁部41f的厚度t1。由此,提高了绝缘架齿部侧外周壁部41t的机械强度,避免了外周壁部41向外周壁部41径向的内侧倒下。此外,对于绝缘架齿部侧外周壁部41t的厚度,相对于在定子22轴向上靠近定子22的基端侧(绝缘架齿部侧外周壁部41t的基端侧)的厚度,远离定子22侧的前端侧(绝缘架齿部侧外周壁部41t的上端侧)的厚度较小。例如,绝缘架齿部侧外周壁部41t的厚度形成为,随着在定子22轴向上远离定子22侧(绝缘架齿部侧外周壁部41t的基端侧)而逐渐减小。由此,在卷绕绕组46时,在从绝缘架齿部侧外周壁部41t周向上的绝缘架齿部42中央经过的出线嘴n的前端与内周面41a之间,确保有间隙g。因此,避免了在绝缘架齿部42上卷绕绕组46的出线嘴n的前端与绝缘架齿部侧外周壁部41t接触。
58.此外,上绝缘架24的外周壁部41的厚度在外周壁部41的周向上,随着从开口部侧外周壁部41f侧靠近绝缘架齿部42的中央而增大。具体而言,在外周壁部41的周向上,绝缘架齿部侧外周壁部41t的厚度,以绝缘架齿部侧外周壁部41t的基端的厚度t2大于开口部侧外周壁部41f的下端的厚度t1的方式变化。由此,进一步提高了绝缘架齿部侧外周壁部41t的机械强度,并且进一步避免了由于外周壁部41的历时变化,而使外周壁部41向外周壁部41径向的内侧倒下。
59.此外,在外周壁部41的周向上,绝缘架齿部侧外周壁部41t的内周面41a的角度r3,例如,在绝缘架齿部42的两端为1
°
~4
°
左右,在绝缘架齿部42的中央为10
°
左右。像这样,在外周壁部41的周向上的绝缘架齿部42的中央的角度r3大于两端的角度r3。由此,在绝缘架齿部42上卷绕绕组46的出线嘴n在经过绝缘架齿部42中央时,如图8所示,在出线嘴n的前端与内周面41a之间确保有间隙g,避免了出线嘴n与内周面41a的接触。
60.绕组的卷绕工序的主要部分
61.图9是表示在实施例1的上绝缘架24的绝缘架齿部42上通过出线嘴n卷绕绕组46的状态的俯视图。图10是放大表示图9中的出线嘴n的前端的轨迹的俯视图。图11是表示在实施例1的上绝缘架24的绝缘架齿部42上卷绕有绕组46的状态的俯视图。绕线机中,首先,配置定子铁芯23,其适当地安装有上绝缘架24及下绝缘架25、和未图示的绝缘膜。
62.如图9及图10所示,绕线机的出线嘴n相对于定子铁芯23,绕着位于上绝缘架24及下绝缘架25径向的中心侧的旋转中心o转动,并且绕线机使定子铁芯23相对于供给绕组46的出线嘴n在定子22的轴向上移动。通过出线嘴n及定子铁芯23的这种移动,绕组46经由上绝缘架24及下绝缘架25的各绝缘架齿部42,被卷绕于定子铁芯23的定子铁芯齿部32,从而形成卷绕部45。
63.此外,绕线机中,出线嘴n沿着外周壁部41的径向延伸,出线嘴n的旋转中心o位于沿着外周壁部41径向的直线上。此外,在外周壁部41的周向上,开口部侧外周壁部41f的中心位置与绝缘架齿部侧外周壁部41t的中心位置(绝缘架齿部42的中心位置),相对于出线嘴n的旋转中心o所成的旋转角度,均被设定为20
°
左右。
64.绕线机使从上绝缘架24的外周壁部41的中心侧延伸出的出线嘴n,以在定子22的
轴向上越过凸缘部43的上方的方式,绕着位于外周壁部41的中心侧的旋转中心o转动。即,出线嘴n以不接触凸缘部43的方式,在外周壁部41的内周面41a的周向上转动。此时,出线嘴n通过沿着与定子22的轴向正交的平面,自开口部侧外周壁部41f朝向绝缘架齿部侧外周壁部41t回旋,从而在外周壁部41的周向上,以自作为绝缘架齿部42的周向一端的进入端42a侧,朝向作为绝缘架齿部42的周向另一端的退出端42b侧缠绕的方式卷绕绕组46。
65.并且,在外周壁部41周向上,出线嘴n以在绝缘架齿部42的进入端42a,由出线嘴n供给的绕组46与外周壁部41的内周面41a接触的方式进入绝缘架齿部42,然后以在绝缘架齿部42的中央,出线嘴n的前端不接触外周壁部41的内周面41a的方式隔开间隙g地回旋,并从绝缘架齿部42的退出端42b退出。
66.如上所述,在外周壁部41周向上的绝缘架齿部42的中央,出线嘴n的前端与内周面41a之间确保有间隙g。换言之,当出线嘴n在回旋时移动到从轴向观察时哪怕有一点与绝缘架齿部42重合的位置时,确保有间隙g。由此,能够使从绝缘架齿部42的进入端42a侧开始回旋的出线嘴n的前端的位置,到达至外周壁部41的内周面41a附近而开始卷绕。因此,从绝缘架齿部42的进入端42a开始卷绕绕组46的位置,是靠近外周壁部41的内周面41a的位置。
67.其结果,如图11所示,能够使在绝缘架齿部42上卷绕有绕组46的卷绕部45形成为,绕组46从靠近外周壁部41的内周面41a的位置起,以排列整齐的状态有规律地卷绕的整列绕线。因此,能够使在外周壁部41周向上的卷绕部45的两端(进入端42a及退出端42b)的各个侧面45a、45b,被整齐排列为沿着外周壁部41径向的直线状,使卷绕部45形成为整齐的扇状。因此,提高了绝缘架齿部42中绕组46的占积率。此外,由于卷绕部45形成为整列绕线,所以能够在彼此邻接的卷绕部45之间确保出线嘴n可通过的空间。因此,由于出线嘴n与卷绕部45在卷绕绕组46时的接触被抑制,从而避免了由接触导致的绕组46的绝缘性的降低。此外,整列绕线是指,层叠在卷绕部45的各层的绕组46,相互错开绕组46直径的1/2地层叠卷绕。
68.此外,实施例1的绝缘架齿部42的供绕组46卷绕的周面形成为,在定子22的轴向上,向外周壁部41的上端侧(远离定子22的一侧)突出的曲面。图12是表示实施例1的上绝缘架24的绝缘架齿部42的形状的纵剖面图。图13是表示实施例1的上绝缘架24的绝缘架齿部42的其他形状的纵剖面图。
69.图12是沿图4、图6中的q-q线的纵剖面图。图13是以与图12同样的方式表示绝缘架齿部42的其他形状的纵剖面图。
70.如图12所示,绝缘架齿部42的周面42a具有,在定子22轴向上的绝缘架齿部42的厚度从外周壁部41周向上的绝缘架齿部42的两端(进入端42a及退出端42b)向中央增大的曲面,也就是形成为半圆筒状。通过像这样使绝缘架齿部42的剖面形状形成为半圆筒状,能够增加外周壁部41周向上的绝缘架齿部42中央的厚度,进一步提高机械强度。由此,即使外周壁部41要向内侧倒下,绝缘架齿部42也会对外周壁部41进行支承,从而进一步避免外周壁部41向外周壁部41径向的内侧倒下。
71.此外,绝缘架齿部42的供绕组46卷绕的周面42a,不限于向外周壁部41的上端侧突出的曲面,如图13所示,还可以形成为平坦面。
72.接下来,为了与实施例1的上绝缘架24的绕组46的卷绕状态进行比较,对比较例的上绝缘架进行说明。图14是表示比较例的上绝缘架的立体图。图15是表示使出线嘴n朝向比
较例的上绝缘架的绝缘架齿部转动的状态的俯视图。对在比较例的上绝缘架中与实施例1的上绝缘架24相同的部分标注相同的符号并省略说明。
73.如图14及图15所示,比较例的上绝缘架124的外周壁部41具有开口部侧外周壁部41f,与实施例1一样地,外周壁部41的厚度在外周壁部41周向上,随着从开口部侧外周壁部41f侧靠近绝缘架齿部42的中央而增大。但是,比较例的上绝缘架124不像实施例1那样外周壁部41的上端薄于基端,而是形成为外周壁部41的厚度在定子22的轴向上固定。
74.图16是表示在比较例的上绝缘架124的绝缘架齿部42上通过出线嘴n卷绕绕组46的状态的俯视图。图17是表示比较例的上绝缘架124的绝缘架齿部42上卷绕有绕组46的状态的俯视图。
75.如图16所示,当在比较例的上绝缘架124的绝缘架齿部42上卷绕绕组46时,为了避免在出线嘴n从外周壁部41周向上的绝缘架齿部42中央经过时,出线嘴n的前端与外周壁部41的内周面41a的接触,需要使出线嘴n的前端靠近外周壁部41径向的中心侧地回旋。因此,在外周壁部41的周向上从绝缘架齿部42的进入端42a开始卷绕由出线嘴n供给的绕组46的位置,是靠近凸缘部43侧的位置。
76.因此,在比较例中,在由出线嘴n的前端供给的绕组46与外周壁部41的内周面41a之间需要间隙k。与此相对地,图10所示的实施例1,能够抑制像图16所示的比较例那样产生间隙k的情况,因此能够使由出线嘴n供给的绕组46的、从绝缘架齿部42的进入端42a开始卷绕的位置,靠近外周壁部41的内周面41a。即,在绝缘架齿部42的进入端42a,开始卷绕绕组46的位置与外周壁部41的内周面41a之间会产生间隙k,因此无法像实施例1那样使绕组46贴近内周面41a地卷绕。
77.其结果,如图17所示,在绝缘架齿部42上卷绕绕组46而成的卷绕部45为:绕组46不形成为整列绕线,外周壁部41周向上的卷绕部45的两端(进入端42a及退出端42b)的各个侧面45a、45b的内周面41a侧呈圆弧状弯曲的形状。即,比较例无法像图11所示的实施例1那样,使卷绕部45形成为整齐的扇状,从而导致绕组46的占积率的降低。此外,比较例的卷绕部45具有,绕组46从绝缘架齿部42的中央向外周壁部41的内周面41a鼓出地卷绕的倾向。因此,比较例中,存在在卷绕绕组46时出线嘴n与卷绕部45接触的风险,并由于接触导致绕组46的绝缘性的降低。
78.实施例1的效果如上所述,实施例1的三相电动机6的上绝缘架24(下绝缘架25)中,绝缘架齿部侧外周壁部41t在径向上的厚度为,与在定子22轴向上靠近定子22的基端侧的厚度相比,远离定子22侧的上端侧的厚度较小,并且绝缘架齿部侧外周壁部41t的基端侧的厚度t2大于开口部侧外周壁部41f的厚度t1。由此,能够确保外周壁部41的机械强度并避免外周壁部41向外周壁部41径向的内侧倒下,同时通过使绕组46贴近外周壁部41的内周面41a开始卷绕而提高绝缘架齿部42的绕组46的占积率。此外,通过使绕组46贴近外周壁部41的内周面41a开始卷绕而能够使绕组46形成为整列绕线,能够提高绝缘架齿部42的绕组46的卷绕状态的品质。进一步地,由于卷绕部45形成为整列绕线,从而抑制了在卷绕绕组46时出线嘴n与卷绕部45的接触,因此能够避免由于接触导致的绕组46的绝缘性的降低。
79.此外,实施例1的三相电动机6的上绝缘架24(下绝缘架25)的外周壁部41在径向上的厚度,在外周壁部41周向上,随着从开口部侧外周壁部41f(开口部侧外周壁部41f的下端的厚度t1)侧靠近绝缘架齿部42的中央(绝缘架齿部侧外周壁部41t的基端的厚度t2)而增
大。由此,绝缘架齿部侧外周壁部41t的厚度大于开口部侧外周壁部41f的厚度,因此机械强度被提高,能够进一步避免外周壁部41向外周壁部41径向的内侧倒下。
80.此外,实施例1的三相电动机6的上绝缘架24(下绝缘架25)中,在定子22的轴向上,外周壁部41高于凸缘部43。具备这样的外周壁部41的结构可能存在在卷绕绕组46时,出线嘴n的前端与外周壁部41的内周面41a接触的风险,因此在绝缘架齿部侧外周壁部41t的内周面41a与出线嘴n的前端之间,确保有间隙g。由此,能够避免外周壁部41的内周面41a与出线嘴n的前端的接触。
81.以下,参照附图对实施例2、3进行说明。实施例2、3中,对与实施例1相同的构成部件标注与实施例1相同的符号并省略说明。实施例2的上绝缘架24及下绝缘架25的绝缘架齿部侧外周壁部41t的内周面41a的形状,与实施例1的绝缘架齿部侧外周壁部41t的内周面41a的形状不同。
82.实施例2
83.图18是表示实施例2的上绝缘架的立体图。图19是表示实施例2的上绝缘架的主要部分的俯视图。图20是表示实施例2的上绝缘架的外周壁部41的形状的纵剖面图。图20是沿图19的a2-a2线的纵剖面图。
84.如图18及图19所示,实施例2的上绝缘架24-2的外周壁部41具有,形成为厚度比开口部侧外周壁部41f大的绝缘架齿部侧外周壁部41t-2。绝缘架齿部侧外周壁部41t-2的内周面41a中,在定子22轴向上远离定子22侧的上端侧,形成有台阶部41ta。
85.如图20所示,绝缘架齿部侧外周壁部41t-2形成为:与绝缘架齿部42连接的基端的厚度形成为t2,而由于在定子22轴向上的外周壁部41的高度中途形成有台阶部41ta,外周壁部41的上端侧的厚度较薄。在实施例2中,当开口部侧外周壁部41f的厚度为t1时(图7),也满足以下关系式。关系式2:t1<t2
86.例如,如图20所示,绝缘架齿部侧外周壁部41t-2的上端的厚度形成为与开口部侧外周壁部41f的厚度t1相同的厚度t1。
87.此外,在定子22的轴向上,以出线嘴n在卷绕绕组46时从外周壁部41周向上的绝缘架齿部42的中央经过时、其下端的高度为h1;以绝缘架齿部侧外周壁部41t-2具有的台阶部41ta的高度为h2;以凸缘部43的高度为h3。其中,台阶部41ta的高度是指,绝缘架齿部侧外周壁部41t-2中厚度变薄的上端侧与台阶部41ta的交界的高度。此时,绝缘架齿部侧外周壁部41t-2具有的台阶部41ta满足以下关系式。关系式4:h1>h2≥h3
88.由于形成有台阶部41ta的绝缘架齿部侧外周壁部41t-2满足关系式2、4,在卷绕绕组46时,如图19及图20所示,从绝缘架齿部侧外周壁部41t-2周向上的绝缘架齿部42的中央经过的出线嘴n的前端,与内周面41a之间确保有间隙g,从而避免了出线嘴n与内周面41a的接触。
89.此外,与实施例1一样地,在实施例2中,从绝缘架齿部42的进入端42a开始卷绕绕组46的位置,也是靠近外周壁部41的内周面41a的位置。因此,形成于绝缘架齿部42的卷绕部45,如图11所示,形成为绕组46有规律地卷绕的整列绕线。
90.实施例2的效果实施例2的上绝缘架24-2的外周壁部41,通过形成具有台阶部41ta的绝缘架齿部侧外周壁部41t-2,从而能够增加绝缘架齿部侧外周壁部41t-2中绝缘架齿部42侧(定子22侧)的厚度较厚的部分。由此,与实施例1的绝缘架齿部侧外周壁部41t相比,能
够进一步提高绝缘架齿部侧外周壁部41t-2的机械强度。因此,与实施例1一样地,在实施例2中,也能够避免外周壁部41向外周壁部41径向的内侧倒下。
91.此外,与实施例1一样地,在实施例2中,通过贴近外周壁部41的内周面41a开始卷绕绕组46,能够使绕组46形成为整列绕线,因此能够提高绝缘架齿部42的绕组46的卷绕状态的品质,并提高绝缘架齿部42的绕组46的占积率。此外,由于卷绕部45形成为整列绕线,从而抑制了在卷绕绕组46时出线嘴n与卷绕部45的接触,因此能够避免由于接触导致的绕组46的绝缘性的降低。
92.实施例3
93.实施例3中,上绝缘架24及下绝缘架25的绝缘架齿部侧外周壁部的内周面41a的形状,与实施例1、2的绝缘架齿部侧外周壁部41t、41t-2的内周面41a的形状不同。
94.图21是表示实施例3的上绝缘架的立体图。图22及图23是表示实施例3的上绝缘架的外周壁部41的形状的纵剖面图。图22是沿图21的a3-a3线的纵剖面图,且是绝缘架齿部42的进入端42a侧的纵剖面图。图23是沿图21的a4-a4线的纵剖面图,且是绝缘架齿部42的退出端42b侧的纵剖面图。a3-a3线及a4-a4线是沿上绝缘架的径向经过出线嘴n的旋转中心o的切断线。
95.如图21所示,实施例3的上绝缘架24-3的外周壁部41具有绝缘架齿部侧外周壁部41t-3。绝缘架齿部侧外周壁部41t-3的厚度为,周向上的绝缘架齿部42的进入端42a侧和退出端42b侧不相同,绝缘架齿部侧外周壁部41t-3中退出端42b侧的厚度大于进入端42a侧的厚度。如图22及图23所示,绝缘架齿部侧外周壁部41t-3的内周面41a上,绝缘架齿部侧外周壁部41t-3周向上的绝缘架齿部42的进入端42a侧形成有第一形状部41ta,并且绝缘架齿部42的退出端42b侧形成有第二形状部41tb。例如,以沿外周壁部41的径向且经过绝缘架齿部侧外周壁部41t-3周向上的绝缘架齿部42的中心的直线为分界,划分为第一形状部41ta和第二形状部41tb,在外周壁部41周向上,绝缘架齿部侧外周壁部41t-3形成为非对称形状。
96.如图22所示,绝缘架齿部侧外周壁部41t-3的第一形状部41ta以与实施例1的绝缘架齿部侧外周壁部41t相同的方式形成,形成为随着相对于定子22的轴向远离定子22侧,绝缘架齿部侧外周壁部41t-3的厚度逐渐减小。即,第一形状部41ta满足上述的关系式1、2,通过在卷绕绕组46时,从绝缘架齿部侧外周壁部41t-3周向上的绝缘架齿部42的中央经过的出线嘴n的前端,与第一形状部41ta的内周面41a之间确保有间隙g,从而避免了出线嘴n与内周面41a的接触。
97.如图23所示,绝缘架齿部侧外周壁部41t-3的第二形状部41tb以与实施例2的绝缘架齿部侧外周壁部41t-2同样的方式形成,在相对于定子22的轴向远离定子22侧的一侧具有台阶部41ta。即,第二形状部41tb满足上述关系式2、4,通过在卷绕绕组46时,从绝缘架齿部侧外周壁部41t-2周向上的绝缘架齿部42的中央经过的出线嘴n的前端,与第二形状部41tb的内周面41a之间确保有间隙g,从而避免了出线嘴n与内周面41a的接触。
98.在卷绕绕组46时,出线嘴n从外周壁部41周向上的绝缘架齿部42的中央经过之后,相对于外周壁部41的内周面41a回旋的出线嘴n的前端以远离内周面41a的方式转动,因此有增加绝缘架齿部42的退出端42b侧的外周壁部41的厚度的余地。由此,实施例3的绝缘架齿部侧外周壁部41t-3,通过在绝缘架齿部42的进入端31a侧形成第一形状部41ta,并且,在绝缘架齿部42的退出端42b侧,形成比第一形状部41ta更能够增加绝缘架齿部侧外周壁部
41t-3厚度的第二形状部41tb,从而能够增加退出端42b侧的绝缘架齿部侧外周壁部41t-3的厚度,来抑制绝缘架齿部侧外周壁部41t-3的机械强度的降低。
99.此外,与实施例1、2一样地,在实施例3中,从绝缘架齿部42的进入端42a开始卷绕绕组46的位置,也是靠近外周壁部41的内周面41a的位置。因此,形成于绝缘架齿部42的卷绕部45如图11所示,形成为绕组46有规律地卷绕的整列绕线。
100.实施例3的效果实施例3的上绝缘架24-3的绝缘架齿部侧外周壁部41t-3的厚度为,周向上的绝缘架齿部42的进入端42a侧和退出端42b侧不相同,绝缘架齿部侧外周壁部41t-3中退出端42b侧的厚度大于进入端42a侧的厚度。也就是说,绝缘架齿部侧外周壁部41t-3,通过具有第一形状部41ta和第二形状部41tb,从而能够使绝缘架齿部侧外周壁部41t-3的退出端42b侧的厚度比进入端42a侧的厚度增加更多,因此与实施例1的绝缘架齿部侧外周壁部41t相比,能够进一步提高绝缘架齿部侧外周壁部41t-3的机械强度。因此,与实施例1一样地,在实施例3中,也能够避免外周壁部41向外周壁部41径向的内侧倒下。
101.此外,与实施例1、2一样地,实施例3中,通过贴近外周壁部41的内周面41a开始卷绕绕组46,能够使绕组46形成为整列绕线,因此能够提高绝缘架齿部42的绕组46的卷绕状态的品质,并提高绝缘架齿部42的绕组46的占积率。此外,由于卷绕部45形成为整列绕线,从而抑制了在卷绕绕组46时出线嘴n与卷绕部45的接触,因此能够避免由于接触而导致的绕组46的绝缘性的降低。
102.此外,在本实施例中,将三相电动机应用于旋转式压缩机,但是并不限定于旋转式压缩机,也能够应用于涡旋压缩机。
103.符号说明
104.1压缩机
105.3压缩机轴
106.5压缩部
107.6三相电动机
108.21转子
109.22定子
110.24上绝缘架(绝缘架)
111.25下绝缘架(绝缘架)
112.41外周壁部
113.41a内周面
114.41b外周面
115.41f开口部侧外周壁部
116.41t绝缘架齿部侧外周壁部(卷筒部侧外周壁部)
117.41ta台阶部
118.41ta第一形状部
119.41tb第二形状部
120.42(42-1~42-9)绝缘架齿部(卷筒部)
121.43(43-1~43-9)凸缘部(内周壁部)
122.42a周面
123.42a进入端(周向上的一端)
124.42b退出端(周向上的另一端)
125.45卷绕部
126.46(46-u1~46-u3)多个u相绕组
127.46(46-v1~46-v3)多个v相绕组
128.46(46-w1~46-w3)多个w相绕组
129.47(47-1~47-9)开口部
130.g间隙
131.n出线嘴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