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用于一致且均匀测量缝合线的直径的系统、装置和方法与流程

2022-02-22 07:08:45 来源:中国专利 TAG:
用于一致且均匀测量缝合线的直径的系统、装置和方法与流程

本专利申请整体涉及外科手术缝合线,并且更具体地涉及用于测量缝合线诸如编织缝合线或复丝缝合线的直径的系统、装置和方法。

背景技术

外科手术缝合线用于闭合伤口和外科手术切口,并且用于修复受损或切断的肌肉、血管和组织。通常,缝合线在一个端部处附接到针,并且将针牵拉穿过组织以形成将组织保持在一起的一个或多个套环。随后使用一个或多个结打结缝合线,使得组织将保持拉到一起。

尽管已证明常规缝合线对于闭合伤口是非常有效且可靠的,但已开发出附加类型的缝合线以在某些种类的医疗程序期间使用。被称为倒钩缝合线的一种此种缝合线具有从细丝向外突出的倒钩,这允许缝合线用于闭合伤口、靠近组织、收紧组织并且附接假体装置—所有这些都不使用结。

缝合线应为柔性的、牢固的、不可断裂的、无毒的且非低变应原性的。此外,缝合线不应促进芯吸,这意味着缝合线不准允许流体从外部渗透身体或器官。

缝合线可由随时间推移而被身体吸收的可生物吸收的材料以及无限期地留在体内或由医疗人员手动移除的不可生物吸收的材料制成。应当使用的外科手术缝合线的确切类型(即,可生物吸收的或不可生物吸收的)取决于手术,其中主要标准为切口的位置。

美国药典(USP)。USP是由美国药典委员会每年公布的美国的信息纲要。USP是药学产品和医疗装置(包括建立外科手术缝合线标准)的官方标准设定机构。

需要缝合线以满足USP中所阐述的预先确定的性能标准。例如,USP确立了缝合线的不同尺寸。根据USP,缝合线可以从#10至#12-0范围内的各种尺寸制造,其中#5与用于整形外科的重编织缝合线相对应,而#10/0是用于眼科应用的细单丝缝合线。给定USP缝合线尺寸的丝线的实际直径根据缝合线材料的种类而不同。

USP还定义了测试、评估并测量外科手术缝合线所需的机械缝合线测试标准。USP机械缝合线测试标准包括USP 861—缝合线直径、USP 871—针附接和USP 881—拉伸强度。

USP 861确立了当测量缝合线的直径时必须使用的计量器的类型。对于胶原缝合线,USP 861规定用于确定缝合线的直径的计量器具有静重式类型。对于所有缝合线类型,USP 861规定:1)压脚和与计量器连接的移动零件被称重,以便向缝合线标本施加210±3g的总负载;以及2)当测量公制尺寸0.4和更小的缝合线的直径时,应从压脚移除该附加重量,使得施加到缝合线的总负载不超过60g。

USP 861还规定使用以下用于测量缝合线标本的直径的准则:1)在将缝合线从其容器移除之后并且在不拉伸缝合线的情况下立即确定直径;2)将缝合线股线跨砧座和压脚的中心放置,并且轻轻地降低压脚直至该压脚的整个重量搁置在缝合线上;以及3)在大致对应于缝合线标本的长度的四分之一、二分之一和四分之三的三个点处测量每个缝合线标本的直径。

对于大于3-0的复丝缝合线,USP 861还需要在沿缝合线标本的长度的每个点处的两次直径测量,其中直径测量结果彼此成直角,并且使用两个测量结果的平均值作为在该点处观察到的直径。

当使用USP 861测量缝合线的直径时,存在多个缺陷。特别地,使用静重式计量器将重物直接下垂到缝合线股线上可永久性地压缩和/或损坏缝合线股线,这可导致获得缝合线的不准确的直径测量结果。此外,USP 861不提供用于在将静重降低到缝合线股线上时控制静重的下降速率的一致且可重复的标准。此外,存在用于预张紧缝合线标本、用于紧固缝合线标本的端部或用于控制如何使缝合线标本旋转以获得缝合线的相对于彼此成直角的两个不同侧上的直径测量结果的不一致标准。

此外,在根据USP专论测量缝合线直径之前,需要张紧复丝缝合线。专论有些广泛和/或模糊,并且不解释关于如何将张力施加到缝合线和/或如何使缝合线旋转以获得两个直径测量结果的确切方法。各种直径测试方法和机器在本领域中是熟知的,然而,这些已知的方法和机器需要由操作者进行手动调节,并且因此不是非常可重复的。例如,一些常规机器需要操作者在两个手指之间物理地抓握缝合线并且用手扭转缝合线以用于使缝合线旋转以获得两个直径测量结果。

因此,尽管存在上述USP标准和现存的现有技术缝合线直径测量协议,但仍然一直需要用于更准确地、一致地且重复地测量缝合线标本的直径的改进的系统、装置和方法。还需要用于测量具有不同长度的缝合线的直径,以及用于使缝合线旋转以按一致的方式测量缝合线的两个不同侧上的缝合线的直径的系统、装置和方法。



技术实现要素:

在一个实施方案中,系统被设计成符合USP的缝合线标准药典专论(例如,复丝缝合线、单丝缝合线),并且提供以一致、可重复且可再现的方式测试缝合线直径的方法,由此使人类操作者和/或人类的影响最小化。

在一个实施方案中,系统优选地使得能够对具有各种长度的缝合线股线执行缝合线直径测量。可容纳具有任何长度的缝合线股线。在一个实施方案中,该系统可容纳具有大约六(6)英寸至48英寸的长度的缝合线股线。在一个实施方案中,用于获得缝合线直径测量结果的系统可容纳具有大约10英尺或更大的长度的缝合线股线。在一个实施方案中,一种用于获得缝合线直径测量结果的系统可容纳具有小于六英寸的长度的缝合线股线(例如,具有一英寸至六英寸的长度的缝合线)。在一个实施方案中,获得沿缝合线股线的长度的同一点处的彼此成直角的第一直径读数和第二直径读数。在一个实施方案中,当使缝合线股线旋转以获得第一直径读数和第二直径读数时,缝合线股线优选地维持在张力(例如,恒定水平的张力)下。在一个实施方案中,该系统有利地将可移动夹具与旋转特征部联接,以使得能够在缝合线股线上彼此成直角地进行直径测量。本文所公开的系统提供了用于使缝合线的两个端部同时旋转以提供一致且可重复的直径测量结果的简单、快速、一致且可重复的方法。

本文所公开的测试系统通过提供更好的整合、缝合线旋转以及测量沿缝合线的长度的若干点处的缝合线的直径来改进已知系统。

在一个实施方案中,在缝合线的第一端紧固到第一缝合线夹具并且缝合线的第二端紧固到第二缝合线夹具的情况下,该系统优选地包括杆件,该杆件可操作地连接到第一缝合线夹具和第二缝合线夹具,以使第一缝合线夹具和第二缝合线夹具在第一位置(例如,零度位置)和第二位置(例如,90度位置)之间一起同时旋转。

在一个实施方案中,一种用于测量缝合线的直径的系统优选地包括:测试台;第一缝合线夹持组件,该第一缝合线夹持组件可滑动地安装到测试台;第二缝合线夹持组件,该第二缝合线夹持组件固定到测试台;以及缝合线直径计量器,该缝合线直径计量器可滑动地安装到测试台并且定位在第一缝合线夹持组件和第二缝合线夹持组件之间。在一个实施方案中,该系统优选地包括旋转组件,该旋转组件与第一缝合线夹持组件和第二缝合线夹持组件联接,以用于使第一缝合线夹持组件和第二缝合线夹持组件在轴线上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同时旋转。在一个实施方案中,第一位置可以是零度位置,并且第二位置可以是与第一位置限定直角的90度位置。在一个实施方案中,该系统有利地包括缝合线张紧组件,该缝合线张紧组件与第一缝合线夹持组件和第二缝合线夹持组件中的一者联接,以用于当缝合线在缝合线的轴线上测量和旋转时将张力施加到缝合线以保持缝合线绷紧。

在一个实施方案中,第一缝合线夹持组件有利地包括第一缝合线安装表面,并且第二缝合线夹持组件有利地包括第二缝合线安装表面。在一个实施方案中,在缝合线的端部已经紧固到相应的第一缝合线夹持组件和第二缝合线夹持组件之后,在缝合线股线沿轴线延伸的情况下,第一缝合线安装表面和第二缝合线安装表面当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移动时可在轴线上同时旋转。

在一个实施方案中,当第一缝合线夹持组件和第二缝合线夹持组件处于第一位置中时,第一缝合线安装表面和第二缝合线安装表面优选地位于共同水平平面中(如,平行于地板)。在一个实施方案中,当第一缝合线夹持组件和第二缝合线夹持组件处于第二位置中时,第一缝合线安装表面和第二缝合线安装表面优选地位于共同竖直平面中(如,垂直于地板)。

在一个实施方案中,第一缝合线夹持组件可包括具有第一凸轮表面的第一缝合线紧固杆件和与该第一凸轮表面相对的第一缝合线后挡部。在一个实施方案中,第一缝合线紧固杆件可在解锁位置和锁定位置之间移动,以用于将缝合线的第一端夹在第一凸轮表面和第一缝合线后挡部之间。可旋转的凸轮表面使得系统能够用于安装具有不同直径并且由不同材料制成的广泛多种缝合线以便测量缝合线直径。

在一个实施方案中,第二缝合线夹持组件可包括具有第二凸轮表面的第二缝合线紧固杆件和与该第二凸轮表面相对的第二缝合线后挡部。在一个实施方案中,第二缝合线紧固杆件可在解锁位置和锁定位置之间移动,以用于将缝合线的第二端夹在第二凸轮表面和第二缝合线后挡部之间。因此,该系统可用于安装具有不同直径和材料的多根缝合线以便测量缝合线直径。

在一个实施方案中,缝合线的第一端可紧固在第一凸轮表面和第一缝合线后挡部之间,并且缝合线的第二端可紧固在第二凸轮表面和第二缝合线后挡部之间。在一个实施方案中,可将套环栓系在缝合线的端部处并且将套环放置在柱或锚定件之上以用于紧固缝合线的端部。

在一个实施方案中,测试台可包括:左端板,该左端板限定测试台的左端;右端板组件,该右端板组件限定测试台的右端;前导轨,该前导轨使左端板和右端板组件互连;以及后导轨,该后导轨使左端板和右端板组件互连。在一个实施方案中,前导轨和后导轨有利地具有彼此平行的相应的纵向轴线。

在一个实施方案中,第一缝合线夹持组件可滑动地安装在前导轨和后导轨上,以用于在左端板和右端板组件之间滑动。可调节第一缝合线夹持组件和第二缝合线夹持组件之间的距离以容纳具有不同长度的缝合线。因此,该系统可用于测量具有各种长度的缝合线(例如,具有6英寸-48英寸的长度的缝合线;具有1英寸-6英寸的长度的缝合线;具有4英尺-10英尺或更大的长度的缝合线)。

在一个实施方案中,缝合线直径计量器可滑动地安装在前导轨和后导轨上,以用于在第一缝线夹持组件和右端板组件之间滑动。可选择性地使可滑动的缝合线直径测量计量器移动以测量沿缝合线的长度的不同点(例如,1/4长度、1/2长度、3/4长度)处的缝合线直径。

在一个实施方案中,旋转组件优选地包括具有纵向轴线的可旋转杆。在一个实施方案中,可旋转杆具有可旋转地紧固到左端板的第一端和可旋转地紧固到右端板组件的第二端。在一个实施方案中,可旋转杆有利地与第一缝合线夹持组件和第二缝合线夹持组件联接,由此可旋转杆可围绕可旋转杆的纵向轴线旋转,以用于使第一缝合线夹持组件和第二缝合线夹持组件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移动。在一个实施方案中,第一缝合线夹持组件被构造成当调节第一缝合线夹持组件和第二缝合线夹持组件之间的距离时在可旋转杆之上滑动。

在一个实施方案中,第一缝合线夹持组件有利地包括安装在可旋转杆上的第一小齿轮和与第一小齿轮啮合的第一大齿轮。在一个实施方案中,第一缝合线安装表面优选地紧固到第一大齿轮。

在一个实施方案中,第二缝合线夹持组件优选地包括安装在可旋转杆上的第二小齿轮和与第二小齿轮啮合的第二大齿轮。在一个实施方案中,第二缝合线安装表面优选地紧固到第二大齿轮。

在一个实施方案中,使可旋转杆旋转使第一小齿轮和第二小齿轮同时旋转,这继而使相应的第一大齿轮和第二大齿轮同时旋转,这继而使相应的第一缝合线安装表面和第二缝合线安装表面同时旋转。在一个实施方案中,缝合线的端部紧固在相应的第一缝合线安装表面和第二缝合线安装表面之上,使得缝合线与第一大齿轮和第二大齿轮同时旋转。

在一个实施方案中,该系统优选地包括锁定柄部,该锁定柄部可与第一缝合线夹持组件联接。在一个实施方案中,锁定柄部优选地具有:解锁位置,在该解锁位置中,第一缝合线夹持组件在前导轨和后导轨两者以及可旋转杆之上自由地滑动,以用于调节第一缝合线夹持组件和第二缝合线夹持组件之间的距离;和锁定位置,在该锁定位置中,第一缝合线夹持组件在适当位置中锁定到前导轨和后导轨,使得第一缝合线夹持组件在被锁定时不可再滑动。

在一个实施方案中,第一缝合线夹持组件优选地包括容纳第一小齿轮和第一大齿轮的第一外齿轮板和第一内齿轮板。在一个实施方案中,第一可旋转杆开口有利地穿过第一外齿轮板和第一内齿轮板,以用于接纳可旋转杆。

在一个实施方案中,第二缝合线夹持组件优选地包括容纳第二小齿轮和第二大齿轮的第二外齿轮板和第二内齿轮板。在一个实施方案中,第二可旋转杆开口有利地穿过第二外齿轮板和第二内齿轮板,以用于接纳可旋转杆。

在一个实施方案中,第二缝合线夹持组件固定到测试台的右端板组件的上端。

在一个实施方案中,测试台可包括:左前腿和左后腿,该左前腿和该左后腿定位在测试台的左侧处;和左侧向支撑件,该左侧向支撑件使左前腿和左后腿的上端互连。

在一个实施方案中,测试台可包括:右前腿和右后腿,该右前腿和该右后腿定位在测试台的右侧处;和右侧向支撑件,该右侧向支撑件使右前腿和右后腿的上端互连。

在一个实施方案中,测试台可包括纵向支撑件,该纵向支撑件沿测试台的长度延伸并且使左侧向支撑件和右侧向支撑件互连。纵向支撑件优选地增强测试台的结构完整性。

在一个实施方案中,调平脚可安装在腿中的每个腿的下端处以用于调节腿的相应长度和/或以用于在表面(例如,台面、实验台、地板)之上调平测试台。

在一个实施方案中,缝合线直径计量器优选地包括:缝合线测试平台,该缝合线测试平台具有适于安置缝合线的顶表面;测试探针,该测试探针具有下端,该下端被构造成朝向缝合线测试平台的顶表面降低以用于测量缝合线的直径;视觉显示器,该视觉显示器用于示出缝合线的所测量直径;以及致动器(例如,脚踏板),该致动器与缝合线直径计量器和/或测试探针联接以用于以电子方式控制测试探针的下端朝向缝合线测试平台的顶表面的移动。在一个实施方案中,当测量缝合线直径时,测试探针不是简单地下垂到缝合线上,而是以避免损坏(例如,变形、压扁)缝合线的受控方式下降到缝合线上。

在一个实施方案中,一种用于测量缝合线的直径的系统优选地包括测试台,该测试台具有左端板和右端板组件以及在左端板和右端板组件之间延伸的前导轨和后导轨,由此前导轨和后导轨具有彼此平行的相应的纵向轴线。

在一个实施方案中,该系统优选地包括:第一缝合线夹持组件,该第一缝合线夹持组件可滑动地安装到前导轨和后导轨;第二缝合线夹持组件,该第二缝合线夹持组件固定到右端板组件的上端;以及缝合线直径计量器,该缝合线直径计量器可滑动地安装到前导轨和后导轨。

在一个实施方案中,该系统有利地包括可旋转杆,该可旋转杆与第一缝合线夹持组件和第二缝合线夹持组件联接,以用于使第一缝合线夹持组件和第二缝合线夹持组件在轴线上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同时旋转。在一个实施方案中,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彼此偏移并且可限定直角。

在一个实施方案中,该系统优选地包括与第二缝合线夹持组件联接的缝合线张紧组件,由此第一缝合线夹持组件被构造成在前导轨和后导轨两者以及可旋转杆之上滑动,以用于调节第一缝合线夹持组件和第二缝合线夹持组件之间的距离。在一个实施方案中,缝合线直径计量器被构造成在前导轨和后导轨之上以及在第一缝合线夹持组件和第二缝合线夹持组件之间滑动,以用于获得沿缝合线的长度的不同点处的缝合线直径测量结果。

在一个实施方案中,可旋转杆优选地具有纵向轴线,该纵向轴线与相应的前导轨和后导轨的纵向轴线平行。在一个实施方案中,测试台优选地在地板表面之上调平,使得导轨和可旋转杆与地板表面平行。在一个实施方案中,可旋转杆有利地具有与左端板可旋转地联接的第一端和可旋转地紧固到右端板组件的第二端,由此可旋转杆可围绕可旋转杆的纵向轴线旋转,以用于使第一缝合线夹持组件和第二缝合线夹持组件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移动,该第二位置优选地与该第一位置限定直角。

在一个实施方案中,第一缝合线夹持组件有利地包括安装在可旋转杆上的第一小齿轮、与第一小齿轮啮合的第一大齿轮以及紧固到第一大齿轮的第一缝合线安装表面。

在一个实施方案中,第二缝合线夹持组件有利地包括安装在可旋转杆上的第二小齿轮、与第二小齿轮啮合的第二大齿轮以及紧固到第二大齿轮的第二缝合线安装表面。

在一个实施方案中,使可旋转杆(例如,六角杆)旋转使第一小齿轮和第二小齿轮同时旋转,这继而使相应的第一大齿轮和第二大齿轮同时旋转,这继而使相应的第一缝合线安装表面和第二缝合线安装表面同时旋转,这继而使具有紧固到相应的第一缝合线夹持组件和第二缝合线夹持组件的端部的缝合线旋转。

在一个实施方案中,第一缝合线夹持组件有利地包括容纳第一小齿轮和第一大齿轮的第一外齿轮板和第一内齿轮板。在一个实施方案中,第一可旋转杆开口穿过第一外齿轮板和第一内齿轮板,以用于接纳可旋转杆。

在一个实施方案中,第二缝合线夹持组件有利地包括容纳第二小齿轮和第二大齿轮的第二外齿轮板和第二内齿轮板。在一个实施方案中,第二可旋转杆开口有利地穿过第二外齿轮板和第二内齿轮板,以用于接纳可旋转杆。

在一个实施方案中,一种测量缝合线的直径的方法优选地包括:将缝合线的第一端紧固到第一缝合线夹持组件;将缝合线的第二端紧固到第二缝合线夹持组件;以及通过第一缝合线夹持组件和第二缝合线夹持组件中的一者将张力施加到缝合线,由此在张力下的缝合线位于从第一缝合线夹持组件延伸到第二缝合线夹持组件的轴线上。在一个实施方案中,该系统可包括线性滑动件,该线性滑动件与第一缝合线夹持组件和第二缝合线夹持组件中的一者联接,这允许缝合线在被施加张力时拉伸。施加到缝合线的张力(例如,结拉拔极限的一半)优选地在缝合线沿第一缝合线夹持组件和第二缝合线夹持组件之间的轴线延伸时保持缝合线绷紧。

在一个实施方案中,该方法优选地包括:将缝合线直径计量器定位在沿缝合线的长度的第一点(例如,沿缝合线的长度的1/4的距离)处;使用缝合线直径计量器获得沿缝合线的长度的第一点处的缝合线的第一直径测量结果;以及在继续将张力施加到缝合线时,使第一缝合线夹持组件和第二缝合线夹持组件在轴线上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同时旋转90度,这继而使缝合线在缝合线的轴线上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旋转90度。在一个实施方案中,缝合线直径计量器有利地包括制动器或锁,该制动器或锁用于固定缝合线直径计量器沿缝合线的长度的位置,诸如固定在沿缝合线的长度的第一点处。在一个实施方案中,缝合线直径计量器可锁定在沿缝合线的长度的不同位置处(例如,在缝合线的长度的1/4处、在缝合线的长度的1/2处、在缝合线的长度的3/4处),由此可获得每个位置的第一直径测量结果和第二直径测量结果。在一个实施方案中,该系统优选地包括与夹持组件的第一旋转位置相关联的第一固定止挡件和与夹持组件的第二旋转位置相关联的第二固定止挡件。

在一个实施方案中,该方法可包括使用缝合线直径计量器获得沿缝合线的长度的第一点处的缝合线的第二直径测量结果,由此沿缝合线的长度的第一点处的第一直径测量结果和第二直径测量结果彼此偏移。在一个实施方案中,第一缝合线直径测量结果和第二缝合线直径测量结果相对于彼此成直角。

在一个实施方案中,该方法可包括:使第一缝合线夹持组件和第二缝合线夹持组件同时旋转回到第一位置,这继而使缝合线在轴线上旋转90度回到第一位置;使缝合线直径计量器移动到沿缝合线的长度与第一点间隔开的第二点(例如,沿缝合线的长度的1/2的距离);以及在继续将张力施加到缝合线时,使用缝合线直径计量器获得沿缝合线的长度的第二点处的缝合线的第一直径测量结果。

在一个实施方案中,该方法可包括:在继续将张力施加到缝合线时,使第一缝合线夹持组件和第二缝合线夹持组件在轴线上同时旋转90度,这继而使缝合线在轴线上旋转90度;以及使用缝合线直径计量器获得沿缝合线的长度的第二点处的缝合线的第二直径测量结果,由此沿缝合线的长度的第二点处的第一直径测量结果和第二直径测量结果相对于彼此成直角。

在一个实施方案中,一种方法可包括:使第一缝合线夹持组件和第二缝合线夹持组件同时旋转回到第一位置;使缝合线直径计量器移动到沿缝合线的长度与第二点间隔开的第三点(例如,沿缝合线的长度的3/4的距离);以及在继续将张力施加到缝合线时,使用缝合线直径计量器获得沿缝合线的长度的第三点处的缝合线的第一直径测量结果。

在一个实施方案中,该方法可包括:在继续将张力施加到缝合线时,使第一缝合线夹持组件和第二缝合线夹持组件在轴线上同时旋转90度,这继而使缝合线在轴线上旋转90度;以及使用缝合线直径计量器获得沿缝合线的长度的第三点处的缝合线的第二直径测量结果,由此沿缝合线的长度的第三点处的第一直径测量结果和第二直径测量结果相对于彼此成直角。

尽管本文所公开的一些实施方案教导了使缝合线旋转90度以获得两个不同的直径测量结果,但在一个实施方案中,系统可使缝合线旋转小于90度(例如,60度)以获得第一缝合线直径测量结果和第二缝合线直径测量结果,或者超过90度(例如,100度)以获得第一缝合线直径测量结果和第二缝合线直径测量结果。

下文将更详细地描述本专利申请的这些和其它优选实施方案。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专利申请的一个实施方案的用于测量缝合线的直径的系统的透视图。

图2是图1所示的系统的前正视图。

图3是图1所示的系统的顶部平面图。

图4是图1所示的系统的底视图。

图5是图1所示的系统的左侧视图。

图6是图1所示的系统的右侧视图。

图7是根据本专利申请的一个实施方案的包括第一缝合线夹持组件的图1所示的系统的左侧的透视图。

图8是根据本专利申请的一个实施方案的可旋转杆和安装在该可旋转杆上的第一小齿轮的透视图。

图9是根据本专利申请的一个实施方案的图1所示的系统的左侧的局部分解图,该系统包括图8的可旋转杆和第一小齿轮以及与第一小齿轮啮合的第一大齿轮。

图10A示出了根据本专利申请的一个实施方案的图9所示的第一大齿轮的透视图。

图10B示出了图9所示的第一大齿轮的前正视图。

图11示出了根据本专利申请的一个实施方案的用于紧固图10A和图10B的第一大齿轮的第一外齿轮板和第一内齿轮板的分解图。

图12示出了根据本专利申请的一个实施方案的图1所示的系统的剖视图,该系统包括图9的可旋转杆和第一小齿轮以及图10A和图10B的与第一小齿轮啮合的第一大齿轮。

图13示出了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方案的包括第二缝合线夹持组件的图1所示的系统的右侧的顶部平面图。

图14示出了图13的第二缝合线夹持组件的透视图。

图15示出了图13和图14的第二缝合线夹持组件的另一个透视图。

图16是根据本专利申请的一个实施方案的图1所示的系统的右侧的剖视图,该系统包括图15的第二缝合线夹持组件的第二小齿轮和第二大齿轮。

图17是图16所示的第二小齿轮和第二大齿轮的分解图。

图18是根据本专利申请的一个实施方案的包括缝合线直径测量计量器的图1的系统的透视图。

图19示出了图18的缝合线直径测量计量器的前正视图。

图20示出了图18和图19所示的缝合线直径测量计量器的透视剖视图。

图21示出了图18至图20所示的缝合线直径测量计量器的另一个剖视图。

图22示出了图18至图21所示的测试台和缝合线直径测量计量器的下侧。

图23A示出了根据本专利申请的一个实施方案的用于测量缝合线的直径的系统的前视图,该系统包括处于零(0)度位置中的第一缝合线夹持组件和第二缝合线夹持组件。

图23B示出了图23A的第一缝合线夹持组件的透视图。

图23C示出了图23A的第二缝合线夹持组件的透视图。

图24A示出了根据本专利申请的一个实施方案的图23A的系统,其中第一缝合线夹持组件和第二缝合线夹持组件旋转到90度位置中。

图24B示出了图24A的第一缝合线夹持组件的前透视图。

图24C示出了图24A的第二缝合线夹持组件的透视图。

图25是根据本专利申请的一个实施方案的缝合线的示意图,该缝合线具有紧固到第一缝合线夹持组件的第一端和紧固到第二缝合线夹持组件的第二端,其中第一缝合线夹持组件和第二缝合线夹持组件彼此间隔开。

图26是在第一缝合线夹持组件已经移动得更靠近第二缝合线夹持组件之后图25的第一缝合线夹持组件和第二缝合线夹持组件的示意图。

图27是在第一缝合线夹持组件已经移动得更靠近第二缝合线夹持组件之后图26的第一缝合线夹持组件和第二缝合线夹持组件的示意图。

图28A是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案的缝合线的示意图,该缝合线具有紧固到第一缝合线夹持组件的第一端和紧固到第二缝合线夹持组件的第二端,其中第一缝合线夹持组件和第二缝合线夹持组件以及缝合线处于零度位置中。

图28B是图28A的第一缝合线夹持组件和第二缝合线夹持组件的示意图。

图29是在第一缝合线夹持组件和第二缝合线夹持已经被旋转90度到达90度位置之后图28A和图28B的第一缝合线夹持组件和第二缝合线夹持组件的示意图。

图30A是根据本专利申请的一个实施方案的测量缝合线的直径的方法的第一阶段的示意图。

图30B是根据本专利申请的一个实施方案的测量缝合线的直径的方法的第二阶段的示意图。

图30C是根据本专利申请的一个实施方案的测量缝合线的直径的方法的第三阶段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考图1至图4,在一个实施方案中,用于测量缝合线的直径的系统100优选地包括具有左侧104和右侧106的测试台102。在一个实施方案中,测试台102优选地包括定位在测试台102的左侧104上的左前腿108和左后腿110,以及定位在测试台102的右侧106上的右前腿112和右后腿114。在一个实施方案中,测试台102的四个腿108、110、112和114优选地在地板表面F上方竖直地延伸。

在一个实施方案中,左前腿108优选地包括用于调节左前腿108的高度的调平脚116,并且左后腿110优选地包括用于调节左后腿110的高度的调平脚118。在一个实施方案中,右前腿112有利地包括用于调节右前腿112的高度的调平脚120,并且右后腿114包括用于调节右后腿114的高度的调平脚122。在一个实施方案中,可上下调节调平脚116、118、120和122以在地板表面F之上调平测试台102和/或调节测试台在地板表面F之上的高度。

在一个实施方案中,测试台102有利地包括左侧向支撑件124,该左侧向支撑件在左前腿108和左后腿110的上端之间延伸,以用于增强测试台102的左侧104的结构完整性。测试台102优选地包括右侧向支撑件126,该右侧向支撑件有利地在右前腿112和右后腿114的上端之间延伸,以用于增强测试台102的右侧106的结构完整性。

在一个实施方案中,测试台102有利地包括纵向支撑件128,该纵向支撑件在左侧向支撑件124和右侧向支撑件126之间延伸,以用于进一步增强测试台102的结构完整性和强度。在一个实施方案中,扣紧元件和/或支架可与竖直腿108、110、112和114、左侧向支撑件124和右侧向支撑件126以及纵向支撑件128联合利用以用于增强测试台102的结构完整性和强度,以提供稳定的测试台102和测试环境用于测量缝合线的直径。

在一个实施方案中,测试台102优选地包括从左前腿108和左后腿110的上端向上突出的左端板130。左端板130优选地是静止的,并且不相对于测试台102的其他部件移动。

在一个实施方案中,测试台102有利地包括右端板组件132,该右端板组件包括组装在一起的右内端板和右外端板。右端板组件优选地定位在测试台102的右侧106处。在一个实施方案中,右端板组件132优选地从相应的右前腿112和右后腿114的上端向上突出。右端板组件优选地是静止的,并且不相对于测试台102的其他部件移动。

在一个实施方案中,当测量缝合线的直径时,测试台102的部件中的一个或多个部件适于在测试台102的左侧104和右侧106之间滑动和/或移动。为了有利于一个或多个部件的滑动移动,在一个实施方案中,测试台102优选地包括前导轨134,该前导轨具有紧固到左端板130的左侧136和紧固到右端板组件132的右侧138。在一个实施方案中,前导轨134可具有圆柱形横截面,并且滑动部件可在前导轨134的外表面之上滑动。在一个实施方案中,前导轨134优选地联接相应的左端板130和右端板组件132的前侧,并且有利地增强测试台102的结构完整性。

在一个实施方案中,测试台102有利地包括后导轨140,该后导轨具有紧固到左端板130并且更优选地紧固到左内端板的左侧142以及紧固到右端板组件132并且更优选地紧固到右内端板的右侧144。在一个实施方案中,前导轨134和后导轨140优选地沿彼此平行的相应轴线延伸。后导轨140优选地使得测试台102的一个或多个可滑动部件能够在测试台102的左侧104和右侧106之间来回滑动。在一个实施方案中,后导轨140优选地联接相应的左端板130和右端板组件132的后侧,以用于进一步增强测试台102的结构完整性并且在测试台的后侧处支撑滑动部件。

在一个实施方案中,测试台102可包括紧固在前导轨134之上的前导轨止挡件146和紧固在后导轨140之上的后导轨止挡件148。如本文将更详细地描述,前导轨止挡件146和后导轨止挡件148优选地控制安装在导轨134、140上的缝合线直径计量器的向右滑动移动,并且有利地防止缝合线直径计量器接触测试台102的右端板组件132,如本文将更详细地描述。

在一个实施方案中,测试台102有利地包括第一缝合线夹持组件150,该第一缝合线夹持组件安装在前导轨134和后导轨140上,以用于在测试台102的左侧104和右侧106之间来回滑动。第一缝合线夹持组件150可向左和向右滑动,以用于容纳具有不同长度的缝合线股线。在一个实施方案中,第一缝合线夹持组件150有利地包括:第一引导衬圈152,该第一引导衬圈具有适于在前导轨134的外表面之上滑动的弓形切口153;和第二引导衬圈154,该第二引导衬圈具有适于在后导轨140的外表面之上滑动的弓形切口155。在一个实施方案中,第一缝合线夹持组件150有利地包括锁定柄部156,该锁定柄部可在解锁位置和锁定位置之间移动,该解锁位置使得第一缝合线夹持组件150能够在前导轨134和后导轨140之上滑动,该锁定位置将第一缝合线夹持组件在适当位置中锁定在前导轨和后导轨上。

在一个实施方案中,当第一缝合线夹持组件150已经沿相应的前导轨134和后导轨140的长度移动到所需位置时(例如,以容纳具有特定长度的缝合线),锁定柄部156可移动到锁定位置中,以用于将第一缝合线夹持组件150在适当位置中锁定并且防止第一缝合线夹持组件150相对于测试台102的前导轨134和后导轨140的任何进一步的向左或向右滑动移动。

在一个实施方案中,测试台102优选地包括可旋转杆158,该可旋转杆在左端板130和右端板组件132之间延伸。在一个实施方案中,可旋转杆158可以是带六(6)个侧面的具有六角形横截面的六角杆。在一个实施方案中,可旋转杆158可沿测试台102的前侧延伸。在一个实施方案中,可旋转杆158有利地穿过形成于左端板130、第一缝合线夹持组件150和右端板组件132中的对齐开口。在一个实施方案中,左侧杆件160紧固到可旋转杆158的左端,并且右侧杆件162紧固到可旋转杆158的右端。在一个实施方案中,左侧杆件160和右侧杆件162可从与第一缝合线夹持组件150的零度位置相关联的第一位置(例如,竖直取向)以及与第一缝合线夹持组件150的90度位置相关联的第二位置(例如,水平取向)移动,如本文将更详细地描述。

在一个实施方案中,第一缝合线夹持组件150的前侧有利地包括接纳可旋转杆158的开口,由此当锁定柄部156处于解锁位置中时,第一缝合线夹持组件150沿可旋转杆158的长度自由地向左和向右滑动,以将第一缝合线夹持组件150定位在测试台102的左侧104和右侧106之间的优选位置处。

在一个实施方案中,测试台102的右侧106处的右端板组件132有利地包括第二缝合线夹持组件164,该第二缝合线夹持组件设置在该右端板组件上,以用于夹持缝合线的第二端以便测量缝合线的直径。在一个实施方案中,缝合线的第一端紧固到第一缝合线夹持组件,并且缝合线的第二端紧固到第二缝合线夹持组件,以用于测量沿缝合线的长度的各个位置处的缝合线的直径。

在一个实施方案中,第二缝合线夹持组件164从右端板组件132向上延伸并且固定到测试台102。在一个实施方案中,第一缝合线夹持组件150适于在测试台102的左端板130和右端板组件132之间滑动,使得可调节第一缝合线夹持组件150和第二缝合线夹持组件164之间的距离以容纳具有不同长度的缝合线。例如,当测量相对更长缝合线的直径时,第一缝合线夹持组件和第二缝合线夹持组件被定位成更远离彼此,并且当测量相对更短缝合线的直径时,第一缝合线夹持组件和第二缝合线夹持组件被定位成更靠近在一起。在一个实施方案中,第二缝合线夹持组件164安装在线性滑动件165的顶部(图3),这使得缝合线能够在张紧重物被施加到线性滑动件时略微拉伸。

在一个实施方案中,测试台102有利地包括缝合线直径计量器166,该缝合线直径计量器优选地适于测量缝合线的直径,该缝合线具有紧固到第一缝合线夹持组件150的第一端和紧固到第二缝合线夹持组件164的第二端。在一个实施方案中,缝合线直径计量器166优选地适于在前导轨134和后导轨140之上滑动,以用于使缝合线直径计量器166在测试台102的左端104和右端106之间移动。在一个实施方案中,在缝合线已经紧固到第一缝合线夹持组件和第二缝合线夹持组件之后,缝合线直径计量器优选地用于测量沿缝合线的长度的不同位置处的缝合线的直径。

在一个实施方案中,缝合线直径计量器166有利地包括缝合线直径计量器柄部168,该缝合线直径计量器柄部可由操作者抓握以使缝合线直径计量器在前导轨134和后导轨140之上移动,并且将缝合线直径计量器166定位在沿相应的前导轨134和后导轨140的长度的所选择位置处。在一个实施方案中,缝合线直径计量器166优选地包括制动组件169,该制动组件与缝合线直径计量器柄部168联接。当部署时,制动组件169防止缝合线直径计量器166在前导轨和后导轨之上滑动。在一个实施方案中,制动组件169可移动到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即,制动位置)中,在该第一位置中,缝合线直径计量器在前导轨134和后导轨140之上自由地滑动,在该第二位置中,将缝合线直径计量器在适当位置中锁定在前导轨134和后导轨140上。在一个实施方案中,制动组件169可包括弹簧加载滑动接头,由此当按下缝合线直径计量器柄部168时,制动组件169被释放,并且当释放缝合线直径计量器柄部时,应用制动器以停止缝合线直径计量器的滑动移动。

在一个实施方案中,缝合线直径计量器166可包括计量器底板170,该计量器底板被适配用于有利于缝合线直径计量器166在相应的前导轨134和后导轨140之上的滑动移动。在一个实施方案中,缝合线直径计量器166有利地包括前轴承172,该前轴承紧固到计量器底板170的下侧。前轴承172有利地包括开口174,该开口适于接纳前导轨134以有利于缝合线直径计量器166在前导轨之上的滑动移动。在一个实施方案中,缝合线直径计量器166优选地包括后轴承176,该后轴承紧固到计量器底板170的下侧。后轴承176有利地包括后开口178,该后开口适于接纳后导轨140以有利于缝合线直径计量器166在测试台102的后导轨140之上的滑动移动。

在一个实施方案中,测试台102优选地包括张紧组件180,该张紧组件定位在测试台102的右侧106处以用于张紧紧固到第二缝合线夹持组件164的缝合线。在一个实施方案中,张紧组件180优选地包括张紧线缆182,该张紧线缆具有紧固到线性滑动件165的上端和紧固到张紧重物186的下端。线性滑动件165优选地与第二缝合线夹持组件164连接,以用于将张力施加到缝合线的紧固到第二缝合线夹持组件的端部。张紧组件180有利地包括具有心轴190的滑轮托架188,该心轴支撑接纳张紧线缆182的可旋转滑轮192。在一个实施方案中,张紧组件180有利地包括张紧线缆对齐器194,该张紧线缆对齐器在张力经由张紧线缆182施加到线性滑动件165时控制和/或限制张紧线缆182的摆动移动。

在一个实施方案中,张紧组件180优选地包括张紧重物扣件196,该张紧重物扣件在张紧重物扣件的上端处具有适于接纳张紧重物186的开口198。当未使用时,可将张紧重物186储存在张紧重物扣件196中。

参考图5,在一个实施方案中,用于测量缝合线的直径的测试台102优选地具有前侧200和后侧202。在一个实施方案中,操作者可定位在前侧200处以用于测量缝合线的直径。左前腿108优选地沿测试台102的前侧200竖直地延伸,并且左后腿110优选地沿测试台102的后侧202竖直地延伸。左侧向支撑件124有利地使左前腿108和左后腿110的上端互连,以用于增强测试台102的结构完整性。测试台102有利地包括紧固到左端板130的前导轨134和后导轨140。测试台102有利地包括可旋转杆158,该可旋转杆穿过左端板130中的开口以与左杆件160联接,该左杆件用于使第一缝合线夹持组件150和第二缝合线夹持组件164(图1)在零度位置和90度位置之间旋转。

测试台102优选地包括缝合线直径计量器166,该缝合线直径计量器与前导轨134和后导轨140联接以用于在测试台的左侧和右侧之间滑动。缝合线直径计量器166有利地包括:测试探针204,该测试探针被构造成降低到与测试探针对齐的缝合线上以用于测量缝合线的直径;和数字显示器206,该数字显示器优选地示出已经通过测试探针204测量的缝合线的直径。

在一个实施方案中,锁定柄部156优选地可在工作台102的前侧200处触及,以用于在沿相应的前导轨134和后导轨140的长度的不同位置处选择性地滑动和定位第一缝合线夹持组件150(图1)。可调节第一缝合线夹持组件和第二缝合线夹持组件之间的距离以容纳具有不同长度的缝合线。

在一个实施方案中,缝合线直径计量器166有利地包括计量器柄部168,该计量器柄部可由定位在测试台102的前侧200处的操作者抓握以用于调节缝合线直径计量器166在测试台102的左侧104和右侧106之间并且沿相应的前导轨134和后导轨140的长度的侧向位置。在一个实施方案中,缝合线直径计量器可包括制动组件169(图4),该制动组件用于将缝合线直径计量器在适当位置中锁定在沿相应的前导轨和后导轨的长度的特定点或位置处。

参考图6,在一个实施方案中,测试台102优选地包括右前腿112和右后腿114,该右前腿和该右后腿具有与右侧向支撑件126联接以用于稳定测试台102(图1)的右侧106的上端。测试台102优选地包括右端板组件132,该右端板组件从相应的右前腿112和右后腿114的上端向上突出。第二缝合线夹持组件164定位在右端板组件132的上端处。

在一个实施方案中,相应的前导轨134和后导轨140的右端有利地紧固到右端板组件132(例如,右内端板),以用于增强测试台102的右侧的结构完整性。测试台102的右侧优选地包括张紧组件180,该张紧组件具有张紧线缆182,该张紧线缆具有紧固到线性滑动件165的上端和与张紧重物186联接的下端。张紧组件180优选地适于向第二缝合线夹持组件164提供张力,以将张力施加到具有紧固到第二缝合线夹持组件164的端部的缝合线。

在一个实施方案中,张紧组件180有利地包括滑轮托架188,该滑轮托架可紧固到右端板组件132的右外端板。张紧组件180还可包括张紧线缆对齐器194,该张紧线缆对齐器引导并对齐张紧线缆182,以防止张紧线缆182的下端和/或张紧重物186发生任何不期望的摆动。张紧重物扣件196在张紧重物扣件的上端处具有开口198,该开口适于诸如当张紧重物未被使用并且被储存在张紧重物扣件内部时接纳张紧重物186。

在一个实施方案中,缝合线直径计量器166优选地安装在前导轨134和后导轨140上,以用于使缝合线直径计量器在测试台102的左侧和右侧之间选择性地滑动。可从测试台102的前侧200抓握计量器柄部168,以用于使缝合线直径计量器166沿前导轨134和后导轨140的长度选择性地移动。

参考图7,在一个实施方案中,第一缝合线夹持组件150优选地适于在前导轨134和后导轨140之上滑动,以用于将第一缝合线夹持组件选择性地定位在测试台102的左侧和右侧之间的所需位置处。在一个实施方案中,第一缝合线夹持组件150有利地包括:前衬圈152,该前衬圈具有适于在前导轨134的外表面之上滑动的弓形下侧153;和后衬圈154,该后衬圈具有适于在后导轨140的外表面之上滑动的弓形下侧155。

在一个实施方案中,第一缝合线夹持组件150优选地包括第一外齿轮板210和第一内齿轮板212,该第一外齿轮板和该第一内齿轮板适于接纳可相对于第一外齿轮板210和第一内齿轮板212移动的第一大齿轮214。在一个实施方案中,第一外齿轮板210和第一内齿轮板212优选地具有对齐的开口,这些对齐的开口适于接纳可旋转杆158,使得第一外齿轮板210和第一内齿轮板212可沿可旋转杆158的长度滑动,以用于调节第一缝合线夹持组件150和第二缝合线夹持组件164(图1)之间的距离。

在一个实施方案中,第一缝合线夹持组件150有利地包括第一缝合线安装架216,该第一缝合线安装架紧固到第一大齿轮214并且适于随着第一大齿轮在两个位置(诸如零度位置和90度位置)之间移动而与第一大齿轮214同时旋转。第一缝合线安装架216有利地包括第一缝合线安装表面218,该第一缝合线安装表面适于安置缝合线的第一端以用于将缝合线的第一端紧固到第一缝合线夹持组件150。在一个实施方案中,第一缝合线安装架216优选地包括第一缝合线紧固杆件220,该第一缝合线紧固杆件具有与第一缝合线后挡部224相对的第一凸轮表面222。在一个实施方案中,缝合线的第一端可定位在第一凸轮表面222和第一缝合线后挡部224之间,因此第一缝合线杆件220可移动到锁定位置中,以用于将缝合线的第一端紧固在第一凸轮表面222和第一缝合线后挡部224之间。一旦缝合线的第一端紧固到第一缝合线安装架216,缝合线就可与第一缝合线安装架216在零度位置和90度位置之间同时旋转,以用于测量缝合线在零度位置和90度位置处的直径。因此,可在沿缝合线的长度的同一点处两次测量缝合线的直径,其中第一直径测量结果与第二直径测量结果成直角。在一个实施方案中,可通过围绕柱栓系缝合线的套环或结并使缝合线穿过对齐凹口来将缝合线紧固到第一缝合线夹持组件,该对齐凹口将紧固的缝合线与旋转轴线和缝合线直径计量器的测量面对齐。

参考图8,在一个实施方案中,可旋转杆158优选地适于接纳可紧固在该可旋转杆的外表面之上的第一小齿轮226。在一个实施方案中,第一小齿轮226具有齿轮齿228并且包括中心开口230,该中心开口具有与可旋转杆158的外表面的形状(例如,六角形状)匹配的形状。可旋转杆158可具有不同的横截面形状和结构,这些形状和结构包括但不限于六角形杆、具有键合轴的杆和具有花键轴的杆。在一个实施方案中,当第一小齿轮226安装在可旋转杆158上时,可旋转杆158的旋转将导致第一小齿轮的同时旋转。

参考图9,在一个实施方案中,第一小齿轮226优选地安装在可旋转杆158上。第一小齿轮226具有外齿228,该外齿与设置在第一大齿轮214的凸形弯曲外侧表面上的外齿232啮合。紧固到可旋转杆158的左端的左杆件160可从图9所示的第一取向旋转到用于使可旋转杆158旋转的第二取向,这继而使第一小齿轮226沿逆时针方向旋转,这继而使第一大齿轮214沿顺时针方向从图9所示的零度位置旋转到图24A所示的90度位置。当第一小齿轮226沿逆时针方向旋转时,第一小齿轮226的齿轮齿228优选地接合第一大齿轮214的齿轮齿232,以使第一大齿轮沿顺时针方向旋转。在一个实施方案中,由于第一小齿轮226和第一大齿轮214之间的齿轮齿数比,可旋转杆可旋转约180度以使第一大齿轮旋转约90度。

参考图10A和图10B,在一个实施方案中,第一大齿轮214优选地具有半圆形状。在一个实施方案中,第一大齿轮214有利地具有凸形弯曲外表面234,该凸形弯曲外表面具有适于与第一小齿轮226(图9)的齿轮齿啮合的齿轮齿232。第一大齿轮214优选地具有凹形弯曲内表面,该凹形弯曲内表面具有适于安置第一缝合线安装架216(图7)的居中定位的安装平台236。在一个实施方案中,第一大齿轮214的侧面具有相应的弯曲引导凸缘237A、237B,这些弯曲引导凸缘限定相应的弯曲沟槽239A、239B,这些弯曲沟槽适于接纳第一外齿轮板210和第一内齿轮板212(图7)上的弯曲保持唇缘,以使得第一大齿轮能够相对于齿轮板旋转。

参考图10B,在一个实施方案中,第一大齿轮214为半圆并且具有与圆的中心C相交的直径D。在一个实施方案中,当缝合线S的端部紧固到第一缝合线夹持组件150(图1)时,缝合线S优选地与中心C对齐并且当第一大齿轮214在第一零度位置和第二90度位置之间旋转时保持在中心C中。在一个实施方案中,第一缝合线夹持组件150和第二缝合线夹持组件164(图1)优选地保持缝合线S绷紧,使得当缝合线S从第一零度位置旋转到第二90度位置时,该缝合线保持对齐在中心C内。

参考图11,在一个实施方案中,第一外齿轮板210和第一内齿轮板212优选地紧固在一起,以用于将第一大齿轮214(图10A和图10B)保持在齿轮板之间,因此第一大齿轮可选择性地相对于齿轮板旋转。在一个实施方案中,第一外齿轮板210优选地具有内面240,该内面具有形成于其中的第一大齿轮沟槽242,该第一大齿轮沟槽与大齿轮214(图10B)的形状共形。第一外齿轮板210优选地包括第一弯曲保持唇缘244,该第一弯曲保持唇缘沿第一大齿轮沟槽242的上端延伸。第一弯曲保持唇缘244优选地位于第一大齿轮的第一弯曲沟槽239A(图10A)中,以用于当第一大齿轮在零度位置和90度位置之间移动时限制第一大齿轮。

第一内齿轮板212优选地包括内面246,该内面具有形成于其中的第二大齿轮沟槽248,该第二大齿轮沟槽与第一大齿轮的形状共形并且适于当第一大齿轮在零度位置和90度位置之间移动时安置第一大齿轮。第一内齿轮板212优选地包括第二弯曲保持唇缘250,该第二弯曲保持唇缘定位在第二大齿轮沟槽248的上端处。第二弯曲保持唇缘250优选地位于第一大齿轮的第二弯曲沟槽239B(图10A和图10B)中,以用于当第一大齿轮在零度位置和90度位置之间移动时限制第一大齿轮。

参考图12,在一个实施方案中,第一缝合线夹持组件150与前导轨134和后导轨140联接,并且适于沿前导轨134和后导轨140滑动,以用于将第一缝合线夹持组件150定位在测试台102的左端和右端之间的所选择位置处。在一个实施方案中,第一缝合线夹持组件150优选地包括第一大齿轮214,该第一大齿轮安装在第一外齿轮板210和第一内齿轮板212之间。在一个实施方案中,第一缝合线夹持组件150优选地包括第一小齿轮226,该第一小齿轮安装在可旋转杆158上并且也定位在第一外齿轮板210和第一内齿轮板212之间。第一小齿轮226的齿轮齿228优选地与第一大齿轮214的齿轮齿232啮合。可使与可旋转杆158联接的左杆件160移动以使第一小齿轮226旋转,这继而将使第一大齿轮214在零度位置和90度位置之间旋转。当第一大齿轮214在零度位置和90度位置之间旋转时,紧固到第一大齿轮的缝合线安装架216优选地与第一大齿轮214同时旋转,使得紧固在缝合线安装架216的缝合线安装表面218(图7)之上的缝合线S也将在缝合线的轴线上在零度位置和90度位置之间旋转。

参考图13至图15,在一个实施方案中,测试台的右侧106优选地包括第二缝合线夹持组件164(图1),该第二缝合线夹持组件适于紧固缝合线的第二端以用于测量缝合线的直径。在一个实施方案中,第二缝合线夹持组件具有与本文所述的第一缝合线夹持组件大体类似的结构和/或类似的部件。在一个实施方案中,第二缝合线夹持组件164优选地包括突出到高于右端板组件132的第二外齿轮板262和第二内齿轮板264。在一个实施方案中,第二缝合线夹持组件164优选地包括第二大齿轮266,该第二大齿轮定位在第二外齿轮板262和第二内齿轮板264之间。第二大齿轮266适于在零度位置和90度位置之间旋转,以用于使紧固到第二缝合线夹持组件的缝合线旋转。在一个实施方案中,第一缝合线夹持组件150(图1)和第二缝合线夹持组件164经由可旋转杆158彼此连接,以用于使第一缝合线夹持组件和第二缝合线夹持组件在零度位置和90度位置之间一起同时旋转。

在一个实施方案中,第二缝合线夹持组件164优选地包括第二缝合线安装架268,该第二缝合线安装架适于安置缝合线的端部。第二缝合线安装架268优选地包括具有第二凸轮表面272的第二锁定杆件270和相对的第二缝合线后挡部274。在一个实施方案中,缝合线的第二端定位在第二凸轮表面272和第二缝合线后挡部274之间,并且第二锁定杆件270可移动到锁定位置中以用于将缝合线的第二端紧固到第二缝合线夹持组件,其中缝合线丝线被挤压在第二凸轮表面272和第二缝合线后挡部274之间。在另一个实施方案中,缝合线的端部可围绕柱(示出,未标记)栓系成套环或结,并且通过对齐凹口或后挡部274对齐。在一个实施方案中,第二缝合线安装架268优选地紧固到第二大齿轮266的凹形侧,因此第二大齿轮266和第二缝合线安装架268适于在零度位置和90度位置之间彼此同时旋转,这继而使缝合线在缝合线的轴线上在零度位置和90度位置之间旋转。在一个实施方案中,第二缝合线安装架268优选地允许围绕旋转轴线平移,以使得缝合线能够拉伸,同时仍施加相同量的张力并且维持与第二大齿轮266的对齐。

在一个实施方案中,张紧线缆182的上端紧固到线性滑动件165(图13至图15),该线性滑动件继而与第二缝合线安装架268连接。张紧线缆182有利地越过滑轮192,因此张紧线缆182的下端紧固到张紧重物186,并且张紧线缆的上端紧固到线性滑动件165,以用于张紧缝合线的紧固到第二缝合线夹持组件164的第二缝合线安装架268的第二端。

参考图16和图17,在一个实施方案中,第二大齿轮266保持在第二缝合线夹持组件164的第二外齿轮板262和第二内齿轮板264(图15)之间。

在一个实施方案中,第二大齿轮266优选地具有半圆形状。在一个实施方案中,第二大齿轮266有利地具有凸形弯曲外表面,该凸形弯曲外表面具有适于与第二小齿轮280的齿轮齿282啮合的齿轮齿284。第二大齿轮266优选地具有凹形弯曲内表面,该凹形弯曲内表面具有适于安置第二缝合线安装架268(图15)的居中定位的安装平台286。类似于以上在图10A和图10B所示和所述的第一大齿轮214,在一个实施方案中,第二大齿轮266的侧面具有相应的弯曲引导凸缘,这些弯曲引导凸缘限定相应的弯曲沟槽,这些弯曲沟槽适于接纳第二外齿轮板262和第二内齿轮板264(图15)上的弯曲保持唇缘,以使得第二大齿轮能够相对于齿轮板旋转。

参考图17,在一个实施方案中,第二大齿轮266为半圆并且具有与圆的中心C相交的直径D2。在一个实施方案中,当缝合线S的第二端紧固到第二缝合线夹持组件164(图1)时,缝合线S优选地与中心C对齐并且当第二大齿轮266在第一零度位置和第二90度位置之间旋转时保持在中心C中。在一个实施方案中,第一缝合线夹持组件150和第二缝合线夹持组件164(图1)优选地保持缝合线S绷紧,使得当缝合线S在缝合线的轴线上从第一零度位置旋转到第二90度位置时,该缝合线S保持对齐在中心C内。

在一个实施方案中,可旋转杆158的旋转将使第二小齿轮280旋转,这继而将使第二大齿轮266在零度位置和90度位置之间旋转。当第二大齿轮266旋转时,第二缝合线安装架268(图15)与第二大齿轮同时旋转,这继而将使紧固到第二缝合线夹持组件164的缝合线S旋转。

参考图17,在一个实施方案中,右杆件162优选地与可旋转杆158的右端联接。在一个实施方案中,使右杆件162从图17所示的竖直取向旋转到水平取向将使可旋转杆158沿逆时针方向旋转,这继而将使第二小齿轮280沿逆时针方向旋转。当第二小齿轮280沿逆时针方向旋转时,第二小齿轮的齿轮齿282优选地接合第二大齿轮266的齿轮齿284,以使第二大齿轮266沿顺时针方向在零度位置和90度位置之间旋转。尽管图17中未示出,但紧固到第二大齿轮266的中心平台286的第二缝合线安装架268(图15)将与第二大齿轮266同时旋转。

参考图18,在一个实施方案中,用于测量缝合线的直径的系统100优选地包括缝合线直径计量器166,该缝合线直径计量器适于沿相应的前导轨134和后导轨140滑动,以用于定位在测试台102的左侧104和右侧106之间的所选择点和/或位置处。在一个实施方案中,缝合线直径计量器166优选地包括计量器底板170,该计量器底板具有紧固到计量器底板170的下侧的前轴承172和也紧固到下侧计量器底板170的后轴承176。前轴承172和后轴承176有利地具有开口,这些开口适于接纳相应的前导轨134和后导轨140的外表面,以使得缝合线直径计量器166能够在测试台102的左端和右端之间滑动。在一个实施方案中,测试台102有利地包括紧固在前导轨134之上的前导轨止挡件146和紧固在后导轨140之上的后导轨止挡件148。止挡件146、148可邻近前导轨和后导轨的右端定位。当操作者将缝合线直径计量器166朝向测试台102的右侧106滑动时,前导轨止挡件146和后导轨止挡件148可接触相应的前轴承172和后轴承174或缝合线直径计量器166的一侧,以停止缝合线直径计量器朝向右端板组件132的滑动移动,使得缝合线直径计量器166的该侧未接合、接触和/或撞击测试台102的右端板组件132。

在一个实施方案中,缝合线直径计量器166优选地包括制动组件169,该制动组件与缝合线直径计量器柄部168联接。当部署时,制动组件169防止缝合线直径计量器166在前导轨和后导轨之上滑动。在一个实施方案中,制动组件169可移动到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即,制动位置)中,在该第一位置中,缝合线直径计量器在前导轨134和后导轨140之上自由地滑动,在该第二位置中,将缝合线直径计量器在适当位置中锁定在前导轨134和后导轨140上。在一个实施方案中,制动组件169可包括弹簧加载滑动接头,由此当按下缝合线直径计量器柄部168时,制动组件169被释放,并且当释放缝合线直径计量器柄部时,应用制动器以停止缝合线直径计量器的滑动移动。

参考18和图19,在一个实施方案中,缝合线直径计量器166优选地包括测试探针204,该测试探针可朝向测量平台207的顶表面205降低以用于测量已经定位在测试探针204的下端和测量平台207的平坦顶表面205之间的缝合线S(图19)的直径。在一个实施方案中,该系统优选地包括致动器215,诸如可压下的脚踏板,该致动器与缝合线直径计量器联接并且可由操作者接合以用于将测试探针204降低到缝合线上以测量指定为X的位置处的缝合线S的直径。

在图19中,参考标号204示出了处于回缩位置中的测试探针,在该回缩位置中,测试探针与测量平台207的平坦顶表面205间隔开并且未与缝合线S接触。当测试探针处于回缩位置中时,缝合线直径计量器166的制动组件可被接合,以使计量器相对于缝合线S向左或向右滑动,以将计量器定位在沿缝合线S的长度的不同位置处。在图19中,参考标号204'和虚线表示处于伸出位置中的测试探针,在该伸出位置中,测试探针204'的下端接合缝合线S以用于获得指定为X的位置处的缝合线的直径读数。

在一个实施方案中,该系统优选地包括控制器(例如,电子器件、微处理器、软件程序、传感器、存储器装置等),以用于以受控的方式将测试探针朝向测量平台207和缝合线S降低,使得测试探针不会简单地下垂到缝合线S上(例如,作为静重),该下垂可使缝合线S的形状扭曲和/或变形,从而得到缝合线S的不准确直径读数的集合。控制系统可被构造成以标准化、一致且可重复的方式以受控的下降速率并且以受控的力水平(例如,总静负载)降低测试探针,以获得可靠且可重复的直径测量结果读数。使探针降低协议自动化和标准化提供了优于现有技术方法的显著改进,在现有技术方法中操作者手动和/或用手控制测试探针的移动,这可导致循环之间和操作者之间的巨大差异。使本文所公开的系统自动化消除了操作者错误并且消除了不同操作者之间的差异。

在一个实施方案中,缝合线直径计量器和一体化控制系统可使用气动和机械部件降低测试探针,这些气动和机械部件包括但不限于活塞、柱塞、弹簧、缓冲器和气隙。还可以电子方式或通过使用光学系统来降低测试探针。在一个实施方案中,测试探针可以电子方式或通过使用电子部件返回到回缩位置。

在一个实施方案中,测试探针通常处于降低或伸出位置中,在该降低或伸出位置中,测试探针搁置在测试平台的顶部。在一个实施方案中,当致动器215处于第一位置中(例如,脚踏板被压下)时,测试探针204的下端回缩,使得测试探针未与缝合线S接触。在一个实施方案中,当致动器215移动到第二位置中(例如,脚踏开关被释放)时,系统向缝合线直径计量器166发送信号(例如,电子信号)以缓慢降低测试探针204,直到测试探针的下端接触缝合线S以获得缝合线的直径测量结果。在一个实施方案中,可诸如通过将活塞或气动装置与测试探针联接来抑制测试探针的降低。在一个实施方案中,该系统被编程为以受控的下降速率降低测试探针,使得测试探针不会永久性地变形和/或在缝合线的顶部反弹。

在一个实施方案中,缝合线直径计量器被构造和/或编程为控制施加到缝合线的总静负载,使得每次降低测试探针时施加相同、一致的静负载。在一个实施方案中,工业标准(例如,USP 861)可用于确定待施加到缝合线的总静负载。在一个实施方案中,计量器优选地对较大的缝合线施加较大的总静负载,并且对较小的缝合线施加较小的总静负载。例如,计量器可被构造成将约210克的总静负载施加到尺寸为7-0或更大的缝合线,并且将不大于约60克的总静负载施加到尺寸为8-0或更小的缝合线。在其他实施方案中,可重新校准和/或重新编程由缝合线直径计量器施加的总静负载以符合其他标准,诸如欧洲或非美国司法管辖区所要求的标准。

在一个实施方案中,缝合线直径计量器166有利地包括数字显示器206,该数字显示器显示定位在测量平台207的顶表面205之上的缝合线S的最近直径测量的结果。在一个实施方案中,在获得第一直径测量结果之后,将缝合线旋转90度并且记录第二直径测量结果,由此在沿缝合线的长度的同一点处记录第一直径测量结果和第二直径测量结果,其中第一测量结果与第二测量结果成直角地获取。因此,可针对零度位置处的缝合线S获得缝合线S的第一直径测量结果,并且在将缝合线直径计量器维持在沿缝合线S的长度的同一点处时,将缝合线S旋转到90度位置,使得可针对90度位置处的缝合线S获得缝合线S的第二直径测量结果。

参考图20至图22,在一个实施方案中,缝合线直径计量器166有利地安装在测试台102的前导轨134和后导轨140上,以使得缝合线直径计量器能够在测试台的左侧和右侧之间滑动,以用于测量沿缝合线的长度的各个位置处的缝合线的直径。在一个实施方案中,缝合线直径计量器166优选地包括计量器底板170以及紧固到计量器底板170的下侧的前轴承172和后轴承176。轴承172、176中的每个轴承优选地具有延伸穿过该轴承的开口,该开口适于接纳相应的前导轨134和后导轨140中的一者,以用于将缝合线直径计量器与导轨联接,由此缝合线直径计量器可在导轨之上滑动。

在一个实施方案中,缝合线直径计量器166优选地包括制动组件169,该制动组件与缝合线直径计量器柄部168联接。当部署时,制动组件169防止缝合线直径计量器166在前导轨134和后导轨140之上滑动。在一个实施方案中,制动组件169可移动到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即,制动位置)中,在该第一位置中,缝合线直径计量器在前导轨134和后导轨140之上自由地滑动,在该第二位置中,将缝合线直径计量器在适当位置中锁定在前导轨134和后导轨140上。在一个实施方案中,制动组件169可包括弹簧加载滑动接头171(图22),由此当按下缝合线直径计量器柄部168时,制动组件169被释放,并且当释放缝合线直径计量器柄部168时,应用制动器组件169以停止缝合线直径计量器的滑动移动。

参考图22,在一个实施方案中,前轴承172优选地具有延伸穿过该前轴承的前开口174,该前开口适于接纳前导轨134。在一个实施方案中,后轴承176有利地包括延伸穿过该后轴承的后开口178,该后开口适于接纳后导轨140。前轴承172和后轴承176有利地安装到计量器底板170的下侧,以使得缝合线直径计量器166能够沿相应的前导轨134和后导轨140的长度滑动,以用于使缝合线直径计量器移动到测试台102的左侧104和右侧106(图1)之间的所选择点和/或位置。

在一个实施方案中,缝合线直径计量器166优选地包括缝合线直径计量器柄部168,该缝合线直径计量器柄部可由位于测试台102的前侧200处的操作者抓握,以使得操作者能够使缝合线直径计量器166在测试台102的左端和右端之间选择性地移动。计量器柄部168可包括与计量器柄部联接的制动组件,该制动组件将缝合线直径计量器在适当位置中锁定在沿相应的前导轨134和后导轨140的长度的所选择位置处。在一个实施方案中,缝合线直径计量器166将保持在适当位置中锁定在导轨上,直到计量器柄部168被重新接合以用于解锁缝合线直径计量器以允许在前导轨和后导轨之上滑动移动。

参考图23A,在一个实施方案中,外科手术缝合线S可紧固到测试台102的第一缝合线夹持组件150和第二缝合线夹持组件164,以用于测量外科手术缝合线S的直径。在一个实施方案中,缝合线S的第一端紧固到定位在测试台102的左侧104处的第一缝合线夹持组件150。第一缝合线夹持组件150优选地包括锁定柄部156,该锁定柄部可移动到解锁位置,以使得第一缝合线夹持组件150能够沿前导轨134和后导轨140向左和向右滑动,从而改变第一缝合线夹持组件150和第二缝合线夹持组件164之间的距离。在一个实施方案中,当锁定柄部156处于解锁位置中时,第一缝合线夹持组件150可在前导轨和后导轨之上滑动,以用于调节第一缝合线夹持组件150和第二缝合线夹持组件164之间的距离。在一个实施方案中,第一缝合线夹持组件150和第二缝合线夹持组件164可被定位成更远离彼此以用于测量具有更大长度的缝合线,并且第一缝合线夹持组件150和第二缝合线夹持组件164可被定位成更靠近在一起以用于测量具有更短长度的缝合线。当第一缝合线夹持组件150已经定位在距第二缝合线夹持组件164优选距离的所选择位置处时,锁定柄部156可移动到锁定位置,以用于将第一缝合线夹持组件150在适当位置中沿前导轨134和后导轨140的长度锁定。当锁定柄部156处于锁定位置中时,第一缝合线夹持组件和第二缝合线夹持组件之间的距离将保持恒定。

在一个实施方案中,外科手术缝合线S的第二端优选地紧固到第二缝合线夹持组件164。如本文所指出,在一个实施方案中,第二缝合线夹持组件164优选地是静止的,并且不会沿前导轨134和后导轨140的长度向左或向右滑动。在一个实施方案中,张紧重物186优选地张紧受拉线缆182以将张力施加到第二缝合线安装架268,这继而将张力施加到外科手术缝合线S的已经紧固到第二缝合线夹持组件164的第二端。在将张力施加到缝合线S的情况下,缝合线S优选地在第一缝合线夹持组件150和第二缝合线夹持组件164之间保持绷紧(即,在张力下拉紧)。

在一个实施方案中,缝合线直径计量器166可用于测量外科手术缝合线S的直径。缝合线直径计量器166优选地适于在第一缝合线夹持组件150和第二缝合线夹持组件164之间并且沿相应的前导轨134和后导轨140的长度滑动,使得缝合线直径计量器可测量沿缝合线S的长度的不同点处的缝合线S的直径。与缝合线直径计量器柄部联接的制动组件可用于将缝合线直径计量器锁定在沿前导轨和后导轨的长度的所选择位置处。在一个实施方案中,在缝合线直径计量器166位于测试台102的左侧104和右侧106之间的第一点处的情况下,获得外科手术缝合线S的第一直径测量结果。在获得第一直径测量结果之后,将第一缝合线夹持组件150和第二缝合线夹持组件164从零度位置旋转90度到90度位置,这继而使缝合线S旋转90度。在获得零度处的第一直径读数和90度处的第二直径读数之后,柄部可被接合以用于解锁制动组件,使得缝合线直径计量器166可沿缝合线S的长度滑动到第二点。一旦缝合线直径计量器定位在第二点处,就可释放柄部以部署制动组件,以将缝合线直径计量器在适当位置中锁定在第二点处,因此可获得第二组直径测量结果,例如,在零度位置处获取的第一直径测量结果和在90度位置处获取的第二直径测量结果。可重复该过程(例如,解锁和锁定制动组件),使得可获得沿缝合线S的长度的3-5个不同位置处的直径测量结果,其中每组测量结果包括零度位置处的第一直径测量结果和90度位置处的第二直径测量结果。

参考23A至图23C,在一个实施方案中,相应的第一缝合线夹持组件150的第一大齿轮214和第二缝合线夹持组件164的第二大齿轮266有利地定位在零度位置处。在零度位置中,缝合线直径计量器166用于获得缝合线S的直径测量结果。

参考24A至图24C,在缝合线处于零度位置处的情况下已经测量缝合线的直径之后,在不移动缝合线直径计量器166的情况下,第一缝合线夹持组件150的第一大齿轮214和第二缝合线夹持组件164的第二大齿轮266可旋转90度到90度位置,这继而使缝合线S同时旋转90度。缝合线直径计量器166将优选地被启动,以获得沿缝合线S的长度的同一点处的缝合线S的另一个直径测量结果。

在一个实施方案中,在获得第一组直径测量结果之后,缝合线直径计量器166可沿前导轨134和后导轨140向左滑动到沿缝合线S的长度的第二点,以用于获得零度位置和90度位置处的缝合线S的第二组直径测量结果。可重复该过程,使得可获得多组直径测量结果,其中每组包括零度位置处的第一直径测量结果和90度位置处的第二直径测量结果。

参考图25,在一个实施方案中,可修改第一缝合线夹持组件150和第二缝合线夹持组件164之间的距离以容纳具有不同长度的缝合线。在一个实施方案中,第二缝合线夹持组件164固定到测试台,使得该第二缝合线夹持组件保持静止,并且第一缝合线夹持组件150被构造成相对于第二缝合线夹持组件164滑动和移动。在一个实施方案中,可将具有在4英寸-48英寸之间的长度的缝合线紧固到缝合线夹持组件,由此使第一缝合线夹持组件移动以适应不同的缝合线长度。在一个实施方案中,系统可容纳更短的缝合线(例如,具有一英寸至六英寸长度的缝合线)或更长的缝合线(例如,具有四英尺至10英尺或更大长度的缝合线)。

参考图25,在一个实施方案中,缝合线S具有约45英寸-55英寸的长度,并且第一缝合线夹持组件150和第二缝合线夹持组件164彼此间隔开约45英寸-55英寸的距离D1,使得缝合线S在第一缝合线夹持组件150和第二缝合线夹持组件164之间被拉伸绷紧。

参考图26,在一个实施方案中,缝合线S’具有约20英寸-30英寸的长度,并且第一缝合线夹持组件150’和第二缝合线夹持组件164’彼此间隔开约20英寸-30英寸的距离D2,使得缝合线S’在第一缝合线夹持组件和第二缝合线夹持组件之间被拉伸绷紧。

参考图27,在一个实施方案中,缝合线S”具有约4英寸-10英寸的长度,并且第一缝合线夹持组件150”和第二缝合线夹持组件164”彼此间隔开约4英寸-10英寸的距离D3,使得缝合线S”在第一缝合线夹持组件和第二缝合线夹持组件之间被拉伸绷紧。

参考图28A至图28B和图29,在一个实施方案中,第一缝合线夹持组件150和第二缝合线夹持组件164优选地将张力施加到缝合线S,使得当第一缝合线夹持组件和第二缝合线夹持组件在零度位置和90度位置之间旋转时,缝合线S被拉伸绷紧(例如,保持在张力下)。

参考图28A和图28B,在一个实施方案中,在第一缝合线夹持组件150和第二缝合线夹持组件164处于零度位置中的情况下,缝合线S的第一端紧固到第一缝合线夹持组件150并且缝合线S的第二端紧固到第二缝合线夹持组件164。在一个实施方案中,通过与第二缝合线夹持组件164连接的线性滑动件165(图3)将张力施加到缝合线S,使得缝合线S在第一缝合线夹持组件和第二缝合线夹持组件之间保持绷紧(即,拉紧而没有松弛)。在一个实施方案中,缝合线直径计量器166(图23A)用于测量沿缝合线的长度的指定点X(图28A)处的缝合线S的直径。

参考图28B和图29,第一缝合线夹持组件150和第二缝合线夹持组件164从图28B所示的零度位置同时旋转到图29所示的90度位置。当第一缝合线夹持组件150和第二缝合线夹持组件164同时旋转90度时,由第一缝合线夹持组件和第二缝合线夹持组件保持绷紧的缝合线S也在缝合线的轴线上旋转90度。在缝合线S已经旋转90度之后,缝合线直径计量器166(图23A)可用于测量沿缝合线的长度的指定点X(图28A)处的旋转的缝合线S的直径。因此,获得沿缝合线的长度的同一指定点X处的缝合线S的两个直径读数,其中第一直径读数和第二直径读数彼此相隔90度(例如,相对于彼此成直角地)获取。

参考图30A至图30C,在一个实施方案中,系统100优选地包括缝合线直径计量器166,该缝合线直径计量器可在测试台102(图23A)的左侧104和右侧106之间滑动,以用于将缝合线直径计量器166定位在沿缝合线S的长度的各个所选择点处,该缝合线通过第一缝合线夹持组件150和第二缝合线夹持组件164保持绷紧。

参考图30A,在一个实施方案中,系统100优选地包括邻近测试台102(图1)的左侧104定位的第一缝合线夹持组件150和邻近测试台102(图1)的右侧106定位的第二缝合线夹持组件164。系统100优选地包括缝合线直径计量器166,该缝合线直径计量器可在测试台的左侧和右侧之间滑动,以用于获得沿缝合线的长度的不同点处的直径测量结果。

参考图30A,在一个实施方案中,可将缝合线直径计量器166移动(例如,沿前导轨和后导轨滑动)到指定为X1的第一点(该第一点为沿缝合线S的长度的约1/4的距离),以用于获得第一点X1处的缝合线S的第一组直径读数。制动组件可被部署用于将缝合线直径计量器在适当位置中锁定在第一点X1处。在一个实施方案中,第一组直径读数包括在第一缝合线夹持组件150和第二缝合线夹持组件164以及缝合线S处于零度位置(参见图28B)中的情况下获得第一直径读数。在已经获得第一点X1处的缝合线S的第一直径读数之后,第一缝合线夹持组件150和第二缝合线夹持组件164以及缝合线S可同时旋转90度到90度位置(参见图29)。缝合线直径计量器166然后可用于获得第一点X1处的缝合线S的第二直径读数,该第二直径读数与第一直径读数成90度。因此,获取第一点X1处的第一组缝合线直径读数,其中在缝合线S处于零度位置中的情况下获取第一组中的第一直径读数,并且在缝合线S处于90度位置中的情况下获取第一组中的第二直径读数。在一个实施方案中,可对两个直径测量结果求平均以提供与缝合线的点P1相关联的单个直径测量结果。

参考图30B,在一个实施方案中,制动组件可被解锁,并且缝合线直径计量器166被移动(例如,沿前导轨和后导轨滑动)到第二点X2(该第二点为沿缝合线S的长度的约1/2的距离),以用于获得第二点X2处的缝合线S的第二组直径读数。在被移动到第二点X2之后,制动组件优选地被重新部署,以用于将缝合线直径计量器锁定在第二点X2处。在一个实施方案中,第二组直径读数包括在第一缝合线夹持组件150和第二缝合线夹持组件164以及缝合线S处于零度位置(参见图28B)中的情况下获得第一直径读数。在已经获得第二点P2处的缝合线S的第一直径读数之后,第一缝合线夹持组件150和第二缝合线夹持组件164以及缝合线S可在轴线上同时旋转90度到90度位置(参见图29)。缝合线直径计量器166然后可用于获得第二点X2处的缝合线S的第二直径读数,该第二直径读数与第二组直径读数中的第一直径读数成90度。因此,获取第二点X2处的第二组缝合线直径读数,其中在缝合线S处于零度位置中的情况下获取第二组中的第一直径读数,并且在缝合线S处于90度位置中的情况下获取第二组中的第二直径读数。

参考图30C,在一个实施方案中,制动组件可再次被解锁,使得缝合线直径计量器166可被移动(例如,沿前导轨和后导轨滑动)到第三点X3(该第三点为沿缝合线S的长度的约3/4的距离),以用于获得第三点X3处的缝合线S的第三组直径读数。在被移动到第三点X3之后,制动组件优选地被重新部署,以用于将缝合线直径计量器锁定在第三点X3处。在一个实施方案中,第三组直径读数包括在第一缝合线夹持组件150和第二缝合线夹持组件164以及缝合线S处于零度位置(参见图28B)中的情况下获得第一直径读数。在已经获得第三点X3处的缝合线S的第一直径读数之后,第一缝合线夹持组件150和第二缝合线夹持组件164以及缝合线S可同时旋转90度到90度位置(参见图29)。缝合线直径计量器166然后可用于获得第三点X3处的缝合线S的第二直径读数,该第二直径读数与第三组直径读数中的第一直径读数成90度。因此,有利地获取第三点X3处的第三组缝合线直径读数,其中在缝合线S处于零度位置中的情况下获取第三组中的第一直径读数,并且在缝合线S处于90度位置中的情况下获取第三组中的第二直径读数。

在一个实施方案中,可在沿缝合线的长度的多于三个不同位置处获得缝合线直径读数。例如,在一个实施方案中,对于总共40个读数(即,在缝合线处于第一零度位置中的情况下的20个读数和在缝合线处于第二90度位置中的情况下的20个读数),可沿10英尺长的缝合线的长度每六英寸地获得第一缝合线直径读数和第二缝合线直径读数,或者对于总共20个读数(即,在缝合线处于第一零度位置中的情况下的10个读数和在缝合线处于第二90度位置中的情况下的10个读数),可沿10英尺长的缝合线的长度每12英寸地获得第一缝合线直径读数和第二缝合线直径读数。

虽然上述涉及本发明的实施方案,但是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基本范围的情况下可设计本发明的其他和更多实施方案,这仅受下述权利要求范围的限制。例如,本发明设想本文所述的任何实施方案中所示或以引用方式并入本文的任何特征可与本文所述的任何其它实施方案中所示或以引用方式并入本文的任何特征结合,并且仍然落在本发明的范围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