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可调节压迫力度的绷带的制作方法

2022-02-22 06:50:10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器械领域,具体涉及为一种可调节压迫力度的绷带。


背景技术:

2.绷带采用医用高分子材料天然橡胶或特种橡胶精制而成,为乳白色,长条扁平型,点连叠型装盒,伸缩性强,可连续性抽取。适用于医疗机构在常规治疗及救治中输液、抽血、输血,止血时一次性使用。但是在现有技术中,利用绷带压紧止血的操作受人为影响因素较多,会因按压不力度不合适,造成皮下出血,甚至形成假性动脉癌风险。
3.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绷带无法控制止血力度的问题,提供一种可调节压迫力度的绷带。


技术实现要素:

4.为了克服现有绷带无法控制止血力度以及止血时间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可调节压迫力度的绷带。
5.一种可调节压迫力度的绷带,其包括:绷带,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绷带头尾相互粘连为一体,且设有卷收多个绷带的卷筒;所述绷带具有塑性框体和软性巾体;所述软性巾体镶嵌于所述塑性框体内;所述软性巾体分为三层,其从外到内依次分为气囊层、网格层、亲肤层;在塑性框体表面设有可对气囊层充气的气密芯槽;沿一水平方向在所述塑性框体上设置多个凹槽,且在塑性框体的一端设置与凹槽活动卡接的卡夹;使用时通过气密芯槽实现对气囊层的充气,且网格层可以分散气囊层的压力,使气囊层均匀压迫患者伤口处;使用前从卷筒内取出单个绷带,进而使绷带缠绕于患者肢体上,利用塑性框体上的卡夹和凹槽实现绷带的头尾相连,从而使医务人员可以剪掉多余绷带,避免绷带赘余。
6.进一步,所述塑性框体为具有疏松通孔的软性塑料;上述设置可以减少患者不适且可以提供较好的塑性,满足凹槽的设置条件。
7.进一步,为符合现有医学治疗规格;所述亲肤层设为无菌纱布层。
8.进一步,所述网格层设为蜂巢状的网格层;上述设置可以有效促进气体流通,防止生成压疮,同时可以有效分散气囊层压力。
9.进一步,所述气囊层具有多个可充气气囊,且多个可充气气囊沿一水平方向均匀分布,且对应单个可充气气囊在塑性框体上分别设置多个与可充气气囊连通的气密芯槽;使用时可对与伤口处对应的可充气气囊进行充气操作,从而形成对伤口处的有效压迫。
10.进一步,所述气密芯槽为多个均匀分布在塑性框体侧端的圆形通孔,且在圆形通孔内设有气密芯;在气密芯与可充气气囊之间设有管体连接;上述气密芯设置在圆形框体内是为了气密芯挤压患者皮肤,使用时可将充气管置入圆形通孔内与气密芯连接进行充气操作。
11.进一步,沿所述塑性框体的两侧在塑性框体表面设置凹槽,且所述凹槽的横截面为一斜向三角形;所述卡夹为与斜向三角形弹性卡接的斜向三角块;使用时将塑性框体的
一端穿过斜向三角块,所述多个斜向三角形依次斜向三角块接触,当塑性框体完整包裹患者肢体后,斜向三角块落入斜向三角形内,塑性框体的两端进而形成固定连接。
12.进一步,为实现斜向三角块落入斜向三角形内;所述斜向三角块与斜向三角形的尖角方向为相反方向。
13.进一步,为实现所述多个斜向三角形依次斜向三角块接触;在塑性框体的另一端设置供斜向三角块安装的方形凹槽,且在方形凹槽两侧端设置供斜向三角块一定角度活动的弹性压片。
14.与现有技术的绷带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使用时通过气密芯槽实现对气囊层的充气,且网格层可以分散气囊层的压力,使气囊层均匀压迫患者伤口处;使用前从卷筒内取出单个绷带,进而使绷带缠绕于患者肢体上,利用塑性框体上的卡夹和凹槽实现绷带的头尾相连,从而使医务人员可以剪掉多余绷带,避免绷带赘余。
附图说明
15.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16.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卷筒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17.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绷带的结构示意图;
18.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绷带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19.图5为本实用新型中塑性框体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20.图中,1、绷带;2、卷筒;3、软性巾体;4、塑性框体;101、绷带的粘性连接处;102、塑性框体的另一端;103、斜向三角形凹槽;5、气囊;6、蜂巢状的网格层;7、无菌纱布层;9、弹性压片;10、斜向三角块。
具体实施方式
21.以下通过特定的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其他优点与功效。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通过另外不同的具体实施方式加以实施或应用,在不冲突的情况下,以下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2.实施例1
23.一种可调节压迫力度的绷带1,其包括:绷带1,其特征在于,多个绷带1头尾相互粘连为一体,且设有卷收多个绷带1的卷筒2;绷带1具有塑性框体4和软性巾体3;软性巾体3镶嵌于塑性框体4内;软性巾体3分为三层,其从外到内依次分为气囊5层、网格层、亲肤层;在塑性框体4表面设有可对气囊5层充气的气密芯槽;沿一水平方向在塑性框体4上设置多个凹槽,且在塑性框体4的一端设置与凹槽活动卡接的卡夹;使用时通过气密芯槽实现对气囊5层的充气,且网格层可以分散气囊5层的压力,使气囊5层均匀压迫患者伤口处;使用前从卷筒2内取出单个绷带1,进而使绷带1缠绕于患者肢体上,利用塑性框体4上的卡夹和凹槽实现绷带1的头尾相连,从而使医务人员可以剪掉多余绷带1,避免绷带1赘余。
24.塑性框体4为具有疏松通孔的软性塑料;上述设置可以减少患者不适且可以提供
较好的塑性,满足凹槽的设置条件。为符合现有医学治疗规格;亲肤层设为无菌纱布层7。网格层设为蜂巢状的网格层6;上述设置可以有效促进气体流通,防止生成压疮,同时可以有效分散气囊5层压力。
25.实施例2
26.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对气囊5层具体结构进行设置;气囊5层具有多个可充气气囊5,且多个可充气气囊5沿一水平方向均匀分布,且对应单个可充气气囊5在塑性框体4上分别设置多个与可充气气囊5连通的气密芯槽;使用时可对与伤口处对应的可充气气囊5进行充气操作,从而形成对伤口处的有效压迫。
27.气密芯槽为多个均匀分布在塑性框体4侧端的圆形通孔,且在圆形通孔内设有气密芯;在气密芯与可充气气囊5之间设有管体连接;上述气密芯设置在圆形框体内是为了气密芯挤压患者皮肤,使用时可将充气管置入圆形通孔内与气密芯连接进行充气操作。
28.沿塑性框体4的两侧在塑性框体4表面设置凹槽,且凹槽的横截面为一斜向三角形;卡夹为与斜向三角形弹性卡接的斜向三角块10;使用时将塑性框体4的一端穿过斜向三角块10,多个斜向三角形依次斜向三角块10接触,当塑性框体4完整包裹患者肢体后,斜向三角块10落入斜向三角形内,塑性框体4的两端进而形成固定连接。
29.实施例3
30.在实施例1-2的基础上,为实现斜向三角块10落入斜向三角形内;斜向三角块10与斜向三角形的尖角方向为相反方向。为实现多个斜向三角形依次斜向三角块10接触;在塑性框体的另一端102设置供斜向三角块10安装的方形凹槽,且在方形凹槽两侧端设置供斜向三角块10一定角度活动的弹性压片9。
31.上述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理解本实用新型。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若干改进,这些改进也将落入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