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设施蔬菜水肥一体化装置的制作方法

2022-02-22 06:36:16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种植施肥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设施蔬菜水肥一体化装置。


背景技术:

2.随着农村经济发展和蔬菜种植的专业化水平提高,蔬菜大棚设施农业得到快速发展。这些蔬菜大棚大多数浇水都采用滴灌系统,以减轻蔬菜种植的劳动强度,但在施肥方面还是采用传统的人工施肥方法,需要大量施肥时间,而且在大棚内施肥劳动强度也大,是个较辛苦的工作。因此,针对上述问题是本实用新型研究的对象。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设施蔬菜水肥一体化装置,解决了背景技术中的问题。
4.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5.一种设施蔬菜水肥一体化装置,包括存储箱,所述存储箱的顶端内壁与底端内壁之间固定连接有隔板,隔板的两侧分别为肥料存放仓和储水仓,存储箱的两侧均固定安装有升降驱动箱,两个升降驱动箱的输出端分别连接有第一推动竖杆和第二推动竖杆,第一推动竖杆和第二推动竖杆的底端分别延伸至存储箱的内部隔板的两侧,且第一推动竖杆和第二推动竖杆的底端分别固定连接有第一活塞和第二活塞,第一活塞和第二活塞上均安装有单向阀门机构,存储箱的下方设有支撑座,支撑座的顶端转动安装有支撑杆,支撑杆的顶端与存储箱的底端固定连接,支撑座的顶端还固定安装有第一旋转电机,第一旋转电机的输出轴固定安装有第一齿轮,支撑杆的外侧固定安装有第二齿轮,第一齿轮与第二齿轮啮合,存储箱的两侧均转动安装有泼洒杆,存储箱的顶端与底端分别安装有第一排放管和第二排放管,第一排放管和第二排放管分别通过两个软管与两个泼洒杆连通。
6.优选的,所述泼洒杆上开设有空腔,软管的一端与空腔连通,泼洒杆的底端固定连接有多个莲蓬头,莲蓬头与空腔连通。
7.优选的,所述升降驱动箱的顶端内壁与底端内壁之间转动安装有竖直设置的往复丝杆,往复丝杆的外侧螺纹安装有升降板,升降板滑动安装在升降驱动箱的内部,升降板的顶端固定连接有升降杆,升降杆的顶端延伸至升降驱动箱的外部,且两根升降杆的顶端分别对应与第一推动竖杆和第二推动竖杆的顶端固定连接。
8.优选的,所述升降驱动箱的顶端内壁与底端内壁之间固定连接有导向杆,升降板上开设有导向孔,导向杆通过导向孔贯穿升降板,其中一个升降驱动箱的顶端固定安装有第二旋转电机,第二旋转电机的输出轴与往复丝杆的顶端固定连接。
9.优选的,所述存储箱的一端固定连接有传动罩,往复丝杆的底端延伸至传动罩的内部且固定连接有皮带轮,两个皮带轮的外侧之间安装有传动皮带,支撑杆的顶端焊接有支撑架,支撑架的顶端与传动罩的底端焊接。
10.优选的,所述第一活塞和第二活塞上均开设有通孔,第一活塞的顶端弹性安装有第一封堵塞,第二活塞的底端活动安装有第二封堵塞,第一封堵塞和第二封堵塞分别对应
与两个通孔对应。
11.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2.1.当第一活塞向上移动时,第一封堵塞将通孔封堵住,使得隔板左侧的肥料溶液通过第一排放管和软管导入至空腔内并通过莲蓬头喷洒出来,与此同时第二活塞也向上移动,移动的过程中由于单向阀门的设计,受到流体的挤压使得第二封堵塞与通孔分离,使得水能够从通孔通过移动至第二活塞的下方,同理,当第一活塞和第二活塞同时向下移动时,即可喷洒出水来,使用简单方便,泼洒杆转动至水平状态时,能够增加水肥的泼洒范围,提高灌溉施肥的效率,泼洒杆在不使用时还能够转动至竖直状态收纳起来,占用空间更小;
13.2.在洒水施肥的过程中,开启第一旋转电机,第一旋转电机能够带动转动,进而能够通过第一齿轮与第二齿轮的啮合带动支撑杆转动,进而带动存储箱转动,达到带动泼洒杆转动洒水的目的,进一步提高了灌溉和施肥的覆盖面积。
附图说明
14.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设施蔬菜水肥一体化装置的主视角剖视图。
15.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设施蔬菜水肥一体化装置的升降驱动箱主视角剖视图。
16.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设施蔬菜水肥一体化装置的a位置放大图。
17.图中标号:1、存储箱;2、升降驱动箱;3、隔板;4、往复丝杆;5、升降板;6、导向杆;7、升降杆;8、第一推动竖杆;9、第二推动竖杆;10、第一活塞;11、第二活塞;12、支撑座;13、支撑杆;14、第二齿轮;15、支撑架;16、传动罩;17、第一旋转电机;18、第一齿轮;19、第二旋转电机;20、泼洒杆;21、空腔;22、莲蓬头;23、第一排放管;24、软管;25、第二排放管;26、通孔;27、第一封堵塞;28、第二封堵塞。
具体实施方式
18.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19.参照图1-3,一种设施蔬菜水肥一体化装置,包括存储箱1,存储箱1的顶端内壁与底端内壁之间固定连接有隔板3,隔板3的两侧分别为肥料存放仓和储水仓,存储箱1的两侧均固定安装有升降驱动箱2,两个升降驱动箱2的输出端分别连接有第一推动竖杆8和第二推动竖杆9,第一推动竖杆8和第二推动竖杆9的底端分别延伸至存储箱1的内部隔板3的两侧,且第一推动竖杆8和第二推动竖杆9的底端分别固定连接有第一活塞10和第二活塞11,第一活塞10和第二活塞11上均安装有单向阀门机构,存储箱1的下方设有支撑座12,支撑座12的顶端转动安装有支撑杆13,支撑杆13的顶端与存储箱1的底端固定连接,支撑座12的顶端还固定安装有第一旋转电机17,第一旋转电机17的输出轴固定安装有第一齿轮18,支撑杆13的外侧固定安装有第二齿轮14,第一齿轮18与第二齿轮14啮合,存储箱1的两侧均转动安装有泼洒杆20,存储箱1的顶端与底端分别安装有第一排放管23和第二排放管25,第一排放管23和第二排放管25分别通过两个软管24与两个泼洒杆20连通。
20.其中,泼洒杆20上开设有空腔21,软管24的一端与空腔21连通,泼洒杆20的底端固
定连接有多个莲蓬头22,莲蓬头22与空腔21连通,泼洒杆20转动至水平状态时,能够增加水肥的泼洒范围,提高灌溉施肥的效率,泼洒杆20在不使用时还能够转动至竖直状态收纳起来,占用空间更小。
21.其中,升降驱动箱2的顶端内壁与底端内壁之间转动安装有竖直设置的往复丝杆4,往复丝杆4的外侧螺纹安装有升降板5,升降板5滑动安装在升降驱动箱2的内部,升降板5的顶端固定连接有升降杆7,升降杆7的顶端延伸至升降驱动箱2的外部,且两根升降杆7的顶端分别对应与第一推动竖杆8和第二推动竖杆9的顶端固定连接,当往复丝杆4转动时能够带动升降板5升降移动,进而带动升降杆7升降移动,从而能够带动第一推动竖杆8和第二推动竖杆9升降移动,通过第一推动竖杆8和第二推动竖杆9能够带动第一活塞10和第二活塞11升降移动。
22.其中,升降驱动箱2的顶端内壁与底端内壁之间固定连接有导向杆6,升降板5上开设有导向孔,导向杆6通过导向孔贯穿升降板5,其中一个升降驱动箱2的顶端固定安装有第二旋转电机19,第二旋转电机19的输出轴与往复丝杆4的顶端固定连接,第二旋转电机19能够带动往复丝杆4转动。
23.其中,存储箱1的一端固定连接有传动罩16,往复丝杆4的底端延伸至传动罩16的内部且固定连接有皮带轮,两个皮带轮的外侧之间安装有传动皮带,支撑杆13的顶端焊接有支撑架15,支撑架15的顶端与传动罩16的底端焊接,当其中一根往复丝杆4转动时,通过皮带轮和传动皮带的传动效果即可带动另一根往复丝杆4同步转动。
24.其中,第一活塞10和第二活塞11上均开设有通孔26,第一活塞10的顶端弹性安装有第一封堵塞27,第二活塞11的底端活动安装有第二封堵塞28,第一封堵塞27和第二封堵塞28分别对应与两个通孔26对应,当第一活塞10向上移动时,第一封堵塞27将通孔26封堵住,使得隔板3左侧的肥料溶液通过第一排放管23和软管24导入至空腔21内并通过莲蓬头22喷洒出来,与此同时第二活塞11也向上移动,移动的过程中由于单向阀门的设计,受到流体的挤压使得第二封堵塞28与通孔26分离,使得水能够从通孔26通过移动至第二活塞11的下方,同理,当第一活塞10和第二活塞11同时向下移动时,即可喷洒出水来,使用简单方便。
25.工作原理:在洒水施肥的过程中,开启第一旋转电机17,第一旋转电机17能够带动18转动,进而能够通过第一齿轮18与第二齿轮14的啮合带动支撑杆13转动,进而带动存储箱1转动,达到带动泼洒杆20转动洒水的目的,进一步提高了灌溉和施肥的覆盖面积。
26.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设备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27.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28.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
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