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可储氧吸氧装置的制作方法

2022-02-22 06:31:11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主要涉及医疗器械的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可储氧吸氧装置。


背景技术:

2.人体发生急性缺氧时,极需采用纯氧供病人呼吸治疗,以此达到提高人体氧张力、改善组织缺氧的目的。目前,即使有吸氧条件的医疗单位,真正能为病人提供吸纯氧治疗条件的也极其有限,大部分医疗单位主要采用鼻插管的方式供病人吸氧,这种吸氧方式至多能将肺泡氧浓度提高到30%左右,且会存在供氧装置因持续性供氧而产生氧气额外消耗等问题;某些重症缺氧性疾病,例如:急性脑梗塞、冠心病、脑溢血,以及突发性耳聋等,若在发病的早期能及时为病人提供呼吸高浓度氧气的条件,将对病情的转机或对疾病后续康复有重要的意义。
3.目前大部分的装置仅仅只具有吸氧功能,不具备储氧功能,每次使用都需要携带氧气瓶,使用麻烦,不方便,并且在进行吸氧时,不能将二氧化碳有效排出,导致二氧化碳重复吸入,不能有效提供高流量吸氧,降低患者吸入的氧气浓度,使得治疗效果下降。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主要提供了一种可储氧吸氧装置,用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技术问题。
5.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6.一种可储氧吸氧装置,包括储氧圆囊,所述储氧圆囊连接有导气管,所述导气管另一端连接有气管道,所述气管道两端分别安装有进氧阀和出氧阀,所述气管道一端连接有导气软管,所述导气软管靠近出氧阀,所述导气软管另一端连接有“t”形的气管切管接头;所述气管切管接头与导气软管连接的一端安装有第一电磁单向阀,所述气管切管接头另外两端分别安装有第二电磁单向阀和测流盒,所述气管切管接头一端连接有吸氧连接口,所述气管切管接头一端设为半出气开口;所述测流盒朝向吸氧连接口一侧设有气孔,所述测流盒内部滑动有轻质密封垫块,所述轻质密封垫块两侧分别设有限位块,两个所述限位块上分别设有第一接触传感器和第二接触传感器。
7.优选的,所述储氧圆囊储氧量为300-500ml。
8.优选的,所述导气管位于进氧阀和出氧阀中间,所述气管道一端连接有进氧管,所述进氧管靠近进氧阀。
9.优选的,所述气管道上安装有呼吸过滤器,所述呼吸过滤器位于出氧阀朝向导气软管一侧,所述吸氧连接口上连接有盖帽。
10.优选的,所述吸氧连接口靠近测流盒,所述第二电磁单向阀位于半出气开口内部。
11.优选的,所述轻质密封垫块位于测流盒内部中心,所述第一接触传感器位于轻质密封垫块朝向气孔一侧的限位块上,所述第二接触传感器位于另一限位块上。
12.优选的,所述气管切管接头一侧连接有中控盒,所述中控盒内部设有隔板,所述隔
板两侧分别设有控制芯片和电子。
1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14.打开进氧阀,通过进氧管向储氧圆囊内部加入氧气,具备储氧功能,将打开出氧阀,将吸氧连接口与建立人工气道时所选用医疗器械如气管插管、气管套管等连接,具备吸氧功能,同时具备储氧和吸氧两种功能,使用方便;在进行吸氧时,通过测流盒检测气管切管接头内的气流流动方向,可以知晓病患是在吸气还是呼气,从而打开第一电磁单向阀或第二电磁单向阀,提供氧气或者将二氧化碳排出,可以避免二氧化碳的重复吸入,保证患者吸入的氧气浓度,使得治疗效果提高。
15.以下将结合附图与具体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的解释说明。
附图说明
16.图1为本实用新型立体示意图;
17.图2为本实用新型气管切管接头内部结构示意图;
18.图3为本实用新型测流盒内部结构示意图;
19.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控盒内部结构示意图。
20.图中:1、储氧圆囊;11、导气管;12、气管道;13、进氧阀;14、出氧阀;15、进氧管;16、导气软管;17、呼吸过滤器;2、气管切管接头;21、第一电磁单向阀;22、第二电磁单向阀;23、吸氧连接口;24、半出气开口;25、盖帽;3、测流盒;31、气孔;32、轻质密封垫块;33、限位块;34、第一接触传感器;35、第二接触传感器;4、中控盒;41、隔板;42、控制芯片;43、电子。
具体实施方式
21.为了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更加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实用新型的若干实施例,但是本实用新型可以通过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文本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的,提供这些实施例是为了使对本实用新型公开的内容更加透彻全面。
22.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设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
23.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连接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知识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24.请着重参照附图1和2,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可储氧吸氧装置,包括储氧圆囊1,所述储氧圆囊1连接有导气管11,所述导气管11另一端连接有气管道12,所述气管道12两端分别安装有进氧阀13和出氧阀14,所述气管道12一端连接有导气软管16,所述导气软管16靠近出氧阀14,所述导气软管16另一端连接有“t”形的气管切管接头2,所述储氧圆囊1储氧量为300-500ml,所述导气管11位于进氧阀13和出氧阀14中间,所述气管道12一端连接有进氧管15,所述进氧管15靠近进氧阀13,所述气管道12上安装有呼吸过滤器17,
所述呼吸过滤器17位于出氧阀14朝向导气软管16一侧,呼吸过滤器17对氧气进行过滤,打开进氧阀13,通过进氧管15向储氧圆囊1内部加入氧气,具备储氧功能,将打开出氧阀14,将吸氧连接口23与建立人工气道时所选用医疗器械如气管插管、气管套管等连接,具备吸氧功能,同时具备储氧和吸氧两种功能,使用方便。
25.请着重参照附图1和4,所述气管切管接头2一侧连接有中控盒4,所述中控盒4内部设有隔板41,所述隔板41两侧分别设有控制芯片42和电子43(控制芯片42采用51单片机系列中的stc89c52rc芯片),电子43装置提供电能,控制芯片42与第一接触传感器34和第二接触传感器35、第一电磁单向阀21和第二电磁单向阀22电性连接。
26.请着重参照附图1-4,所述气管切管接头2与导气软管16连接的一端安装有第一电磁单向阀21,所述气管切管接头2另外两端分别安装有第二电磁单向阀22和测流盒3,所述气管切管接头2一端连接有吸氧连接口23,所述吸氧连接口23上连接有盖帽25,所述气管切管接头2一端设为半出气开口24,所述吸氧连接口23靠近测流盒3,所述第二电磁单向阀22位于半出气开口24内部,所述测流盒3朝向吸氧连接口23一侧设有气孔31,所述测流盒3内部滑动有轻质密封垫块32,所述轻质密封垫块32两侧分别设有限位块33,两个所述限位块33上分别设有第一接触传感器34和第二接触传感器35(第一接触传感器34和第二接触传感器35型号皆可为lis3mdltr lis3),所述轻质密封垫块32位于测流盒3内部中心,所述第一接触传感器34位于轻质密封垫块32朝向气孔31一侧的限位块33上,所述第二接触传感器35位于另一限位块33上。当患者吸气时,将气管切管接头2内部空气抽出,同时测流盒3内部一侧空气也被抽出,形成负压,轻质密封垫块32远离气孔31一侧的气体推动轻质密封垫块32一侧,使得轻质密封垫块32与限位块33接触,第一接触传感器34触动,控制芯片42控制第一电磁单向阀21打开,氧气从气管切管接头2靠近导气软管16一端快速进入到吸氧连接口23,为患者提供高浓度的氧气,当患者呼气时,气管切管接头2内部气体增加,同时测流盒3内部气压增加,使得轻质密封垫块32移动并与限位块33接触,第二接触传感器35触动,控制芯片42控制第二电磁单向阀22打开,将二氧化碳排出,可以避免二氧化碳的重复吸入,保证患者吸入的氧气浓度,使得治疗效果提高。
27.本实用新型的具体操作方式如下:
28.医护人员进行使用时,首先打开进氧阀13,通过进氧管15向储氧圆囊1内部加入氧气,加满之后,关闭进氧阀13即可,取下盖帽25,将吸氧连接口23与建立人工气道时所选用医疗器械如气管插管、气管套管等连接,打开出氧阀14和呼吸过滤器17,当患者吸气时,将气管切管接头2内部空气抽出,同时测流盒3内部一侧空气也被抽出,形成负压,轻质密封垫块32远离气孔31一侧的气体推动轻质密封垫块32一侧,使得轻质密封垫块32与限位块33接触,第一接触传感器34触动,控制芯片42控制第一电磁单向阀21打开,氧气从气管切管接头2靠近导气软管16一端快速进入到吸氧连接口23,为患者提供高浓度的氧气,当患者呼气时,气管切管接头2内部气体增加,同时测流盒3内部气压增加,使得轻质密封垫块32移动并与限位块33接触,第二接触传感器35触动,控制芯片42控制第二电磁单向阀22打开,将二氧化碳排出,可以避免二氧化碳的重复吸入,保证患者吸入的氧气浓度,使得治疗效果提高。
29.上述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示例性描述,显然本实用新型具体实现并不受上述方式的限制,只要采用了本实用新型的方法构思和技术方案进行的这种非实质改进,或未经改进将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和技术方案直接应用于其他场合的,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
护范围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