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用于印刷机的预置墨盒的制作方法

2022-02-22 06:26:11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技术涉及印刷机油墨预置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用于印刷机的预置墨盒。


背景技术:

2.在印刷过程中,油墨量的调节长期以来都是依靠印刷工人在印刷机开始运行之前对印刷品进行观察和主观判断,然后粗略地将每种颜色的油墨量调好,在印品出来后,印刷工人将印品和标准样张进行比对后再进行微调。随着印刷行业中数字化印刷的发展,实现了印刷机中油墨量的数字化管理,实现了对油墨量的精准分配。
3.在数字化印刷机的相关技术中,数字化印刷机包括数字化印刷机的机体,机体上设置有若干个用于放置不同颜色油墨的预置墨盒,每个预置墨盒上均设有固定连接有下料管,下料管连通于机体内部,所有下料管上均固定连接有电磁阀,数字化印刷机控制电磁阀闭合,从而实现油墨的自动进料及调整,加快了印刷效率。
4.但是,当预置墨盒内的油墨用完之后,工人无法及时的进行油墨的补充,尤其是出现若干个预置墨盒内的油墨同时用完的情况时,工人需要一个个进行油墨的补充,往往会出现油墨补充不及时的情况,影响了印刷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5.为了提高印刷效率,本技术提供一种用于印刷机的预置墨盒。
6.本技术提供的一种用于印刷机的预置墨盒,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用于印刷机的预置墨盒,包括印刷机的机体,所述机体上设置有若干个预置墨盒,所述预置墨盒内部腔体呈圆柱状,所述预置墨盒的内壁上转动连接有隔板,所述隔板的旋转轴线与预置墨盒的内部腔体轴线共线,所述隔板将预置墨盒的内部腔体分隔成第一腔和第二腔,所述预置墨盒的外壁上设有进料台和连通预置墨盒内部的下料管,所述进料台上开设有连通预置墨盒内部的进料槽,所述机体上设有若干个带动隔板旋转的驱动组件,所述驱动组件与预置墨盒一一对应,当所述隔板位于初始状态时,第一腔连通于进料槽,第二腔连通于下料管。
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工人将油墨经过进料槽倒入第一腔内,当第一腔内的油墨倒满后,工人启动驱动组件,驱动组件带动隔板绕预置墨盒的轴线旋转,使得第一腔与第二腔的位置调换,此时,第一腔与下料管相连通,第二腔与进料槽相连,工人再将油墨经过进料槽倒入第二腔内,完成备料步骤。
8.当第一腔内的油墨使用完时,工人启动驱动组件,驱动组件带动隔板绕预置墨盒的轴线旋转,此时,第一腔与第二腔的位置再次调换,第二腔与下料管相连通,工人再将油墨倒入第一腔内,完成备料步骤。
9.根据上述动作,实现工人对预置墨盒的备料步骤,使得工人有充足时间对所有预置墨盒内的油墨进行备料补充,及时对油墨进行补充,提高了印刷效率。
10.可选的,所述驱动组件包括设置于机体上的电缸和转动连接于预置墨盒的驱动
轴,所述驱动轴与隔板相连,所述驱动轴的轴线与隔板的旋转轴线共线,所述驱动轴远离隔板的一端突出于预置墨盒外壁,所述驱动轴远离隔板的一端同轴设置有驱动齿轮,所述电缸的伸缩杆上设有驱动齿条,所述驱动齿条的延伸方向与电缸的伸缩杆轴向相同,所述驱动齿条与驱动齿轮相互啮合。
1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工人需要旋转隔板时,工人启动电缸,电缸的伸缩杆推动驱动齿条,驱动齿条与驱动齿轮啮合,从而使驱动齿轮旋转,驱动齿轮带动驱动轴和隔板绕驱动轴的轴线旋转。
12.可选的,所述进料槽远离预置墨盒的一端槽口呈扩口状。
1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方便工人将油墨倒入预置墨盒中。
14.可选的,所述进料台上滑移连接有用于遮蔽进料槽槽口的闭合门。
1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工人将油墨补充完成时,工人推动闭合门在进料台上滑移,使得闭合门将进料槽槽口遮蔽,从而使得杂物不易落入预置墨盒中。
16.可选的,所述进料台上设有用于推动闭合门与进料槽槽口分离的第一弹簧,所述第一弹簧的一端与进料台相连,所述进料台上设置有用于锁定闭合门将进料槽槽口遮蔽的锁定组件。
1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工人推动闭合门将进料槽槽口遮蔽时,闭合门抵触于第一弹簧,第一弹簧发生形变,工人关闭锁定组件将闭合门的位置锁定,直至工人需要打开闭合门时,工人打开锁定组件,第一弹簧发生形变并推动闭合门与进料槽的槽口分离,从而将进料槽的槽口暴露,方便了工人使用闭合门。
18.可选的,所述锁定组件包括锁定件,所述锁定件滑移连接于进料台,所述锁定件的滑移方向垂直于闭合门的滑移方向,所述闭合门上开设有供锁定件滑动插接的锁定槽。
1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工人需要锁定闭合门时,工人推动闭合门将进料槽的槽口遮蔽,此时锁定槽与锁定件相对应,工人带动锁定件滑动插入到锁定槽内,从而使闭合门不易将进料槽的槽口暴露。
20.可选的,所述进料台上设有促使锁定件插入锁定槽的第二弹簧,所述第二弹簧的一端与锁定件相连,所述第二弹簧的另一端与进料台相连。
2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工人推动闭合门将进料槽的槽口遮蔽时,工人拉动锁定件远离进料槽,第二弹簧发生形变,直至锁定槽与锁定件对应时,工人松开锁定件,第二弹簧回复至自然状态并推动锁定件插入锁定槽内,方便了工人使用锁定件。
22.可选的,所述锁定件上设有供闭合门抵触并插入锁定槽的施力面。
2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工人推动闭合门将进料槽的槽口遮蔽时,闭合门抵触于倾斜面,使得锁定件远离于进料槽,第二弹簧发生形变,直至锁定槽与锁定件对应后,第二弹簧回复至自然状态并重复上述动作推动锁定件插入锁定槽内,从而方便了工人关闭闭合门。
24.综上所述,本技术包括以下有益技术效果:
25.1.通过机体、预置墨盒、隔板、第一腔、第二腔、进料台、进料槽、下料管和驱动组件的设置,方便了工人对油墨进行备料设置,进而方便了工人对油墨进行及时补充,提高了印刷效率;
26.2.通过闭合门的设置,方便了工人将进料槽的槽口遮蔽,使得杂物不易落入预置
墨盒中;
27.3.通过第一弹簧和锁定组件的设置,方便了工人打开闭合门;
28.4.通过第二弹簧的设置,方便了工人使用锁定件;
29.5.通过倾斜面的设置,进一步方便了工人使用闭合门。
附图说明
30.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中整体结构示意图;
31.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中用于表示预置墨盒内部隔板位于初始位置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32.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中用于表示闭合门、闭合槽、进料台、进料槽、滑动块、滑动槽和锁定件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33.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中用于表示锁定组件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34.附图标记:1、机体;2、预置墨盒;21、隔板;22、第一腔;23、第二腔;24、进料台;25、进料槽;26、下料管;27、电磁阀;3、驱动组件;31、驱动轴;32、驱动齿轮;33、驱动齿条;34、电缸;4、闭合门;41、闭合槽;42、滑动块;43、滑动槽;44、把手;5、锁定组件;51、锁定件;52、穿设槽;53、锁定槽;54、施力面;6、第一弹簧;61、推动块;7、第二弹簧。
具体实施方式
35.以下结合附图1-4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36.本技术实施例公开一种用于印刷机的预置墨盒。如图1和图2所示,一种用于印刷机的预置墨盒2,包括印刷机的机体1,机体1沿水平方向延伸,机体1的侧壁上固定连接有若干个预置墨盒2,所有的预置墨盒2沿机体1的长度方向依次排布。预置墨盒2的内部腔体呈圆柱状,且预置墨盒2内部腔体的轴向与机体1的长度方向相同,预置墨盒2的内壁上转动连接有隔板21,隔板21将预置墨盒2的内部腔体分隔成第一腔22和第二腔23,隔板21的旋转轴线与预置墨盒2内部腔体的轴线共线,机体1上设置有若干个用于驱动隔板21在预置墨盒2内旋转的驱动组件3,驱动组件3与预置墨盒2一一对应,本实施例中预置墨盒2的数量优选为四个。
37.如图1和图2所示,预置墨盒2的侧壁上固定连接有进料台24和下料管26,进料台24位于下料管26的上方,进料台24呈竖直设置,进料台24的上端面开设有贯穿于预置墨盒2内壁的进料槽25,下料管26上固定连接有用于控制下料管26闭合的电磁阀27,隔板21位于初始位置时,隔板21呈水平设置,第一腔22位于第二腔23的上方,第一腔22与进料槽25相连通,第二腔23与下料管26相连通。
38.当工人对油墨进行补充时,工人将油墨倒入第一腔22内,然后工人启动驱动组件3带动隔板21绕其自身旋转轴线旋转,此时第一腔22与下料管26相连通,第二腔23与进料槽25相连通, 工人继续对第二腔23内进行油墨补充,印刷机控制电磁阀27的闭合对第一腔22内的油墨进行取用。
39.当第一腔22内的油墨使用完时,工人控制驱动组件3带动隔板21绕自身旋转轴线旋转,此时第二腔23与第一腔22的位置互换,下料管26连通于第二腔23并对第二腔23内的油墨进行取用,工人再对将油墨从进料槽25槽口倒入,对第一腔22内的油墨进行补充。从而
实现了油墨的备料使用,对油墨进行及时补充,同时给予了工人补充油墨的时间,减少了印刷机停止工作的时间,进而提高了印刷效率。
40.如图1和图2所示,驱动组件3包括驱动轴31、驱动齿轮32、驱动齿条33和电缸34。
41.驱动轴31的一端与隔板21固定连接,驱动轴31的另一端突出于预置墨盒2的外壁,驱动轴31的轴线与预置墨盒2内部腔体的轴线共线,驱动轴31与预置墨盒2转动连接。
42.驱动齿轮32与驱动轴31远离隔板21的一端固定连接,驱动齿轮32的轴线与驱动轴31的轴线共线。
43.驱动齿条33与驱动齿轮32啮合,驱动齿条33呈竖直设置。
44.电缸34固定连接于机体1侧壁,电缸34的伸缩杆呈竖直设置,电缸34的伸缩杆远离电缸34的一端与驱动齿条33固定连接。
45.当工人需要旋转隔板21时,工人启动电缸34,电缸34的伸缩杆带动驱动齿条33沿竖直方向运动,此时驱动齿条33与驱动齿轮32啮合,从而带动驱动轴31和驱动齿轮32绕驱动轴31的轴线旋转,驱动轴31带动隔板21旋转,从而将第一腔22和第二腔23的位置调换,实现隔板21的旋转,工人只需控制电缸34伸缩杆的收缩,即可实现隔板21的旋转。
46.如图2所示,进料台24上端呈扩口设置,进料槽25的上端槽口呈扩口设置,当工人将油墨倒入进料槽25时,油墨沿进料槽25扩口处的槽壁流入预置墨盒2中,方便工人将油墨倒入预置墨盒2内,同时减少了工人倒入油墨时油墨溅射的情况。
47.如图2和图3所示,进料台24的侧壁上开设有闭合槽41,闭合槽41内滑动嵌设有闭合门4,闭合门4呈水平设置,闭合门4相背离的两个侧壁上均固定连接有滑动块42,进料槽25相对的两个槽壁上均开设有滑动槽43,滑动槽43的延伸方向沿水平方向延伸,滑动块42滑动嵌设于滑动槽43,闭合门4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把手44,进料台24上设置有用于锁定闭合门4将进料槽25槽口遮蔽的锁定组件5。
48.工人倒入油墨完成后,工人推动把手44使得闭合门4在闭合槽41内滑动,直至闭合门4将进料槽25的槽口遮蔽,再关闭锁定组件5将闭合门4的位置锁定,使得闭合门4不易将进料槽25的槽口暴露,从而减少了灰尘或其他杂物进入进料槽25内污染油墨,对油墨质量起到一定的保护效果。
49.如图3所示,滑动槽43远离闭合槽41的槽壁上固定连接有第一弹簧6,第一弹簧6的一端固定连接于滑动槽43的槽壁,第一弹簧6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推动块61,推动块61滑动嵌设于滑动槽43内。
50.当工人推动闭合门4将进料槽25槽口遮蔽时,闭合门4带动滑动块42在滑动槽43内滑动并抵紧于推动块61,第一弹簧6发生形变,工人再关闭锁定组件5将闭合门4的位置锁定。直至工人打开锁定组件5时,第一弹簧6回复至自然状态并带动推动块61在滑动槽43内朝闭合槽41处移动,此时推动块61推动滑动块42,滑动块42带动闭合门4在闭合槽41内滑动,直至闭合门4将进料槽25的槽口暴露,从而方便了工人打开闭合门4。
51.如图3和图4所示,锁定组件5包括锁定件51,锁定件51沿水平方向延伸,锁定件51的延伸方向垂直于滑动槽43的延伸的方向,进料台24的外壁上开设有贯穿于进料槽25槽壁的穿设槽52,锁定件51滑动穿设于穿设槽52内,闭合门4的侧壁上开设有锁定槽53。当闭合门4将进料槽25槽口遮蔽时,锁定槽53与穿设槽52相对应,工人调动锁定件51插入锁定槽53内,使得闭合门4不易带动滑动块42在滑动槽43内移动,从而方便了工人锁定闭合门4的位
置。
52.如图3和图4所示,锁定件51上固定套设有第二弹簧7,第二弹簧7的另一端固定连接于锁定件51,第二弹簧7的另一端固定连接于进料台24的外壁,锁定件51靠近进料槽25的一端设有供闭合门4端部抵触的施力面54。
53.当工人推动闭合门4将进料槽25的槽口遮蔽时,闭合门4的端部抵触于施力面54并推动锁定件51在穿设槽52内滑动,使得锁定件51靠近进料槽25的一端沉入穿设槽52,第二弹簧7发生形变,直至闭合门4完全将进料槽25的槽口遮蔽时,锁定槽53的槽口与穿设槽52的槽口对应,第二弹簧7回复至自然状态并推动锁定件51在穿设槽52内滑动,使得锁定件51插入锁定槽53内,此时锁定件51与施力面54相背离的一侧侧壁抵触于锁定槽53的槽壁,使得闭合门4将进料槽25的槽口暴露,方便了工人使用锁定件51将闭合门4的位置锁定。
54.本技术实施例一种用于印刷机的预置墨盒2的实施原理为:当工人需要对油墨上料时,工人拉动锁定件51,锁定件51在穿设槽52内滑动,直至锁定件51与锁定槽53分离后,第一弹簧6回复至自然状态并带动推动块61在滑动槽43内滑动,推动块61推动滑动块42在滑动槽43内滑动,滑动块42带动闭合门4在闭合槽41内滑动,直至闭合门4将进料槽25的槽口暴露,此时预置墨盒2内隔板21位于初始位置。
55.然后,工人将油墨从进料槽25倒入,油墨进入到第一腔22内,直至第一腔22内的油墨倒满后,工人启动电缸34,电缸34的伸缩杆推动驱动齿条33,驱动齿条33与驱动齿轮32啮合,从而带动驱动齿轮32绕其自身轴线旋转,驱动齿轮32带动驱动轴31和隔板21绕驱动轴31的轴线旋转,隔板21在预置墨盒2内旋转,此时第一腔22带动油墨与第二腔23的位置调换,第一腔22与下料管26相连通,工人再将油墨倒入进料槽25内,使得油墨进入到第二腔23内。
56.接着,工人抓住把手44推动闭合门4,闭合门4在闭合槽41内滑动,闭合门4带动滑动块42在滑动槽43内滑动,滑动块42抵触于推动块61,第一弹簧6发生形变,闭合门4端部抵触于施力面54,使得锁定件51靠近进料槽25的一端沉入穿设槽52,第二弹簧7发生形变,直至锁定件51与锁定槽53对应后,第二弹簧7回复至自然状态并推动锁定件51插入锁定槽53内,完成了油墨的整体上料和备料步骤,工人控制电磁阀27实现对油墨的取用。
57.当第一腔22内的油墨使用完时,工人重复上述动作将隔板21旋转,使得第二腔23带动油墨与第一腔22的位置调换,第二腔23与下料管26连通,继续对第二腔23内的油墨进行取用,同时,工人重复上述动作将闭合门4打开,将油墨倒入进料槽25内,对第一腔22内的油墨进行补充。
58.根据上述动作,实现了油墨的备料和上料步骤,方便工人对油墨进行及时补充,减少了印刷机停止工作的时间,提高了印刷效率。
59.以上均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技术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