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生物防治地下害虫用孵化器的制作方法

2022-02-22 05:42:25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生物防治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生物防治地下害虫用孵化器。


背景技术:

2.在自然界中,有需要的益虫与害虫,有些益虫是害虫的天敌,例如七星瓢虫、蜻蜒等,这些益虫的虫卵有些是在土块上方,在虫卵孵化的过程中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使得孵化率不高,为了防治害虫,需要人们使用孵化器帮助益虫孵化虫卵,但是目前市场上的孵化器还是存在以下问题:
3.1、目前市场上的孵化器大多是将幼虫直接堆积在一起,幼虫本身大部分都十分的脆弱,堆积在一起发生挤压现象容易使得幼虫发生损伤,对幼虫的身体造成影响,使得大量幼虫死亡,降低幼虫的生存率;
4.2、幼虫在孵化器内部生活的过程中,会有许多排泄物,排泄物与食物堆积在一起容易对幼虫的生命造成一定的影响,且排泄物与食物的残渣在清理的过程中也十分麻烦,给工作人员带来了需要的麻烦。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目前存在的孵化器大多是将幼虫直接堆积在一起,幼虫本身大部分都十分的脆弱,堆积在一起发生挤压现象容易使得幼虫发生损伤,对幼虫的身体造成影响,使得大量幼虫死亡,降低幼虫的生存率,幼虫在孵化器内部生活的过程中,会有许多排泄物,排泄物与食物堆积在一起容易对幼虫的生命造成一定的影响,且排泄物与食物的残渣在清理的过程中也十分麻烦,给工作人员带来了需要的麻烦的问题。
6.为了实现上述实用新型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以下技术方案:
7.生物防治地下害虫用孵化器,以改善上述问题。
8.本技术具体是这样的:
9.包括孵化器主体,所述孵化器主体的上方设置有开合盖,且开合盖的下方设置有孵化室,并且孵化室的底部设置有孵化板,所述孵化板的下方设置有保护机构,且保护机构的底部设置有过滤网,所述过滤网的上方设置有第一清理杆,且过滤网的下方设置有第二清理杆,并且过滤网的下方设置有联动杆,所述联动杆的下方设置有底板;
10.作为本技术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保护机构包括闭合盖、第一转动杆、连接绳、保护棉、第二转动杆和倾斜块,所述闭合盖的一侧设置有第一转动杆,所述第一转动杆的下方连接有连接绳,所述闭合盖通过第一转动杆与孵化室构成转动结构,所述第一转动杆内部设置有扭簧。
11.作为本技术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连接绳的底部连接有倾斜块,所述倾斜块的上方设置有保护棉,所述保护棉的内部设置有第二转动杆,所述保护棉通过第二转动杆与孵化器主体构成转动结构,所述第二转动杆内部设置有扭簧,所述倾斜块的中心点与保护棉的中心点重合。
12.作为本技术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孵化板均匀等距分布在孵化室内部,且孵化板的数量与保护机构的数量一致。
13.作为本技术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一清理杆与过滤网的连接方式为滑动连接,且第一清理杆的长度与第二清理杆的长度一致,并且第一清理杆和第二清理杆与联动杆呈一体化转动。
14.作为本技术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过滤网与孵化器主体相互卡合,且孵化器主体与底板相互卡合,并且底板与联动杆的连接方式为转动连接。
1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16.在本技术的方案中:
17.1.在孵化器内部设置了保护机构,在幼虫进入底部时保护机构闭合,防止大量的幼虫堆积在一处,当幼虫离开时保护机构打开,便于保护幼虫,有利于提高幼虫的生存率,从而达到防治害虫的效果;
18.2.在孵化器内部设置了过滤网与清理杆,过滤网将幼虫的粪便与食物进行分开,对幼虫进行保护,同时清理杆可清理过滤网与底板,便于快速清理孵化器内部,便于工作人员操作。
附图说明:
19.图1为本技术提供的生物防治地下害虫用孵化器的整体正视结构示意图;
20.图2为本技术提供的生物防治地下害虫用孵化器的固定机构俯视结构示意图;
21.图3为本技术提供的生物防治地下害虫用孵化器的图1中的a处放大的结构示意图;
22.图4为本技术提供的生物防治地下害虫用孵化器的过滤网与第一清理杆立体机构示意图;
23.图5为本技术提供的生物防治地下害虫用孵化器的固定机构正视结构示意图。
24.图中标示:
25.1、孵化器主体;2、保护机构;201、闭合盖;202、第一转动杆;203、连接绳;204、保护棉;205、第二转动杆;206、倾斜块;3、孵化室;4、孵化板;5、开合盖;6、第一清理杆;7、过滤网;8、第二清理杆;9、联动杆;10、底板。
具体实施方式
26.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27.因此,以下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实用新型的部分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8.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和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组合。
29.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30.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实用新型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本领域技术人员惯常理解的方位或位置关系,这类术语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31.如图1、图2、图3、图4和图5所示,本实施方式提出一种生物防治地下害虫用孵化器,包括孵化器主体1,孵化器主体1的上方设置有开合盖5,方便工作人员将虫卵放进孵化器主体1内部,且开合盖5的下方设置有孵化室3,并且孵化室3的底部设置有孵化板4,有利于孵化虫卵,便于后续工作进行,孵化板4的下方设置有保护机构2,有利于保护幼虫,防止幼虫堆积,且保护机构2的底部设置有过滤网7,便于分开食物与粪便,有利于保护有幼虫,过滤网7的上方设置有第一清理杆6,且过滤网7的下方设置有第二清理杆8,便于清理过滤网7和底板10,并且过滤网7的下方设置有联动杆9,联动杆9的下方设置有底板10,有利于将幼虫放置在自然环境中。
32.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在上述方式的基础上,进一步的,保护机构2包括闭合盖201、第一转动杆202、连接绳203、保护棉204、第二转动杆205和倾斜块206,闭合盖201的一侧设置有第一转动杆202,第一转动杆202的下方连接有连接绳203,闭合盖201通过第一转动杆202与孵化室3构成转动结构,第一转动杆202内部设置有扭簧,有利于闭合盖201闭合,便于防止幼虫进入到底部堆积,有利于提高幼虫的生存率。
33.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在上述方式的基础上,进一步的,连接绳203的底部连接有倾斜块206,倾斜块206的上方设置有保护棉204,保护棉204的内部设置有第二转动杆205,保护棉204通过第二转动杆205与孵化器主体1构成转动结构,第二转动杆205内部设置有扭簧,倾斜块206的中心点与保护棉204的中心点重合,有利于防止幼虫摔伤,便于分散幼虫。
34.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在上述方式的基础上,进一步的,孵化板4均匀等距分布在孵化室3内部,且孵化板4的数量与保护机构2的数量一致,便于孵化幼虫,同时保护幼虫。
35.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在上述方式的基础上,进一步的,第一清理杆6与过滤网7的连接方式为滑动连接,且第一清理杆6的长度与第二清理杆8的长度一致,并且第一清理杆6和第二清理杆8与联动杆9呈一体化转动,有利于清理过滤网7,便于分开幼虫食物与粪便。
36.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在上述方式的基础上,进一步的,过滤网7与孵化器主体1相互卡合,且孵化器主体1与底板10相互卡合,并且底板10与联动杆9的连接方式为转动连接,有利于拆卸底板10,便于将幼虫放置在自然环境内部。
37.具体的,本生物防治地下害虫用孵化器在工作时:首先,打开开合盖5,将幼虫虫卵放置在孵化板4上方,经过孵化室3将幼虫孵化完毕后,幼虫爬至保护棉204上方,后落入保护棉204上方,经过保护棉204的缓冲使得保护棉204倾斜,后落入倾斜块206上方,此时第二转动杆205的扭簧带动保护棉204复位,之后倾斜块206上方有幼虫时,被幼虫下压,后通过连接绳203带动第一转动杆202复位,将闭合盖201闭合,此时幼虫无法再次从上方落下,当幼虫离开倾斜块206时扭簧带动第一转动杆202复位,使得幼虫可以继续落下,当幼虫在过
滤网7上方排泄时,排泄物通过过滤网7落入到底板10上方,与食物残渣分开,当幼虫可以进入到自然环境时,提起孵化器主体1,转动联动杆9,使得第一清理杆6与第二清理杆8转动,第一清理杆6将过滤网7上方的食物残渣进行拨动,后第二清理杆8将底板10上方的排泄物清理,之后打开底板10,将幼虫与排泄物食物残渣等放出,从而提高益虫的数量,达到防治害虫的目的。
38.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而并非限制本实用新型所描述的技术方案,尽管本说明书参照上述的各个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已进行了详细的说明,但本实用新型不局限于上述具体实施方式,因此任何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修改或等同替换;而一切不脱离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的技术方案及其改进,其均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