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壁挂式空调器的制作方法

2022-02-22 01:18:37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空气调节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壁挂式空调器。


背景技术:

2.为了提升室内空气质量,现有的一空调器配备有新风组件,以将室外空气输送到室内。对于壁挂式空调器,当配备新风组件时,通常将新风组件与电控组件均设置于壁挂式空调器在长度方向上的端部,这导致壁挂式空调器的整体长度增加,生产成本升高。若在现有型号的壁挂式空调器上增设新风组件,在生产底盘部、面框部和面板等机壳部件时,由于壁挂式空调器的整体尺寸增加,还需要新开生产模具,导致成本投入大、生产周期长。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设置有新风组件且能够适配原型号壁挂式空调器的壁挂式空调器,旨在避免新开模,降低生产成本。
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壁挂式空调器,包括:
5.机壳,呈沿横向延伸的长形设置,以形成有位于横向上的两端、以及连接两端的周侧,所述机壳形成有换热风道;
6.换热器,设于所述换热风道;
7.电控组件,设于所述机壳内且位于所述机壳的一侧与所述换热器之间;以及,
8.新风组件,设于所述机壳内且位于所述机壳的一端与所述换热器之间。
9.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机壳包括:
10.底盘部;以及,
11.面框部,罩设于所述底盘部的前侧,所述面框部与所述底盘部围合形成所述换热风道。
12.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底盘部上形成有定位部,所述新风组件包括新风壳体,所述新风壳体形成新风风道,所述新风壳体上设有定位配合部,所述定位配合部与所述定位部相配合,以将所述新风组件固定于所述底盘部。
13.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定位配合部包括设于所述新风壳体上的螺钉孔,所述定位部包括设于所述底盘部上的螺钉柱所述螺钉孔与所述螺钉柱螺接;和/或,
14.所述定位配合部包括设于所述新风壳体上的卡孔,所述定位部包括设于所述底盘部上的卡扣,所述卡扣卡接于所述卡孔。
15.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壁挂式空调器还包括设于所述换热风道的贯流风机,所述贯流风机的轴向沿横向延伸,用于驱动气流流经所述换热器,所述新风壳体朝向所述贯流风机的一侧形成有避让凹陷,所述避让凹陷对应所述贯流风机设置。
16.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电控组件设于所述换热器和所述面框部之间。
17.在一实施例中,所述面框部包括在所述底盘部前侧与所述底盘部呈间隔设置的前侧部、及在所述前侧部上端与所述底盘部之间延伸的上侧部,所述换热器与所述前侧部及
所述上侧部之间形成有安装间隙,所述电控组件设于所述安装间隙。
18.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电控组件包括电控盒和电控板,所述电控盒内形成安装腔,所述电控板设于所述安装腔,所述电控盒呈长度方向沿横向延伸的长形设置。
19.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前侧部与所述上侧部交接处形成有夹角区域,所述电控盒的尺寸在靠近所述夹角区域的方向上呈渐缩设置。
20.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电控盒呈高度方向沿横向延伸的三棱柱形设置,以具有依次相连且呈夹角设置的第一侧板、第二侧板和第三侧板,所述第一侧板的宽度大于所述第二侧板和所述第三侧板,所述第一侧板朝向所述换热器,所述第二侧板朝向所述上侧部,所述第三侧板朝向所述前侧部。
21.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电控板沿所述第三侧板的倾斜方向延伸设置。
22.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电控板上布设有多个电器元件,多个所述电器元件的高度朝向所述电控板的一侧边渐增大,以呈适配所述安装腔内的空间设置。
23.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电控盒上设有固定结构,所述电控组件通过所述固定结构固定于所述面框部和/或所述换热器。
24.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电控组件通过所述固定结构固定于所述面框部,所述面框部上形成有限位筋和限位孔,所述固定结构包括设于所述电控盒在横向上一端的限位柱、以及形成于所述电控盒在横向上一侧的限位槽,所述限位柱插设于所述限位孔,所述限位筋卡接于所述限位槽。
25.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壁挂式空调器,包括机壳、换热器、电控组件和新风组件,机壳呈沿横向延伸的长形设置,以形成有位于横向上的两端、以及连接两端的周侧,所述机壳形成有换热风道,换热器设于换热风道,电控组件设于所述机壳内且位于所述换热器在横向上的一侧,新风组件设于所述机壳内且位于所述换热器在横向上的一端。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实施例中,壁挂式空调器的新风组件分布于机壳的端部,而电控组件分布于机壳的侧部,避免壁挂式空调器因设置新风组件导致长度增加,使得壁挂式空调器的整体结构更紧凑,并且这种布置方式使得新风组件和电控组件的安装适配于现有型号壁挂式空调器的形状尺寸,避免壁挂式空调器为了增设新风组件而新开模,从而降低生产成本。
附图说明
26.图1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壁挂式空调器一实施例的正视图,其中面板被移除;
27.图2为图1中a-a处的剖视图;
28.图3为图1中壁挂式空调器的立体结构分解示意图;
29.图4为图1中壁挂式空调器的正视图,其中,面框部被移除;
30.图5为图3中面框部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31.图6为图3中底盘部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32.图7为图6中b处的放大示意图;
33.图8为图3中新风组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34.图9为图8中新风组件在另一视角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35.图10为图3中电控组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36.图11为图10中电控组件的立体结构分解示意图。
37.附图标号说明:
38.标号名称标号名称100壁挂式空调器31电控盒10机壳311第一侧板101换热风道312第二侧板102室内进风口313第三侧板103室内出风口32电控板11底盘部40新风组件111螺钉柱41新风壳体112卡孔410避让凹陷12面框部411螺钉孔121前侧部412卡扣122上侧部123限位筋21贯流风机124限位孔22换热器314限位柱30电控组件315限位槽
39.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40.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41.需要说明,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
……
),则该方向性指示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42.另外,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则该“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43.请参阅图1至图11,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壁挂式空调器100,具体地为一种壁挂式空调室内机。
44.现有技术中,常在壁挂式空调器100上设置新风组件40,新风组件40用于将室外新风导入室内,提升室内空气质量,加强用户使用体验。一般而言,新风组件40和用于控制壁挂式空调器100运行的电控组件30均被设置在壁挂式空调器100的机壳10中,并设置在机壳10在长度方向上的一端。造成壁挂式空调器100在长度方向上的整体尺寸增长,导致生产成本增高。此外,若在现有型号的壁挂式空调器100上增设新风组件40,在生产底盘部11、面框
部12和面板等机壳10部件时,由于壁挂式空调器100的整体尺寸增加,还需要新开生产模具,导致成本投入大、生产周期长。
4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壁挂式空调器100,请参阅图1至图3。所述壁挂式空调器100包括机壳10、换热器22、电控组件30和新风组件40,所述机壳10指设置在所述壁挂式空调器100内各部件外围,用于支承并保护所述壁挂式空调器100的壳体结构。所述机壳10的具体形状和材质不作限制,例如其形状可以是圆柱体、长方体等,其材质可以是工程塑料。其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机壳10呈沿横向延伸的长形设置,即所述机壳10的长度方向沿横向延伸,以使得所述机壳10形成有位于横向上的两端、以及连接两端的周侧。
46.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用新型中有关方向及方位性的描述,仅针对所述壁挂式空调器100在安装完毕后,正常使用时的状态,而不包括所述壁挂式空调器100在生产、运输、及安装过程中的状态。在本实施例中,横向指所述壁挂式空调器100的长度方向,一般而言,壁挂式空调器100在安装完毕后,横向大致平行于水平方向,或者与水平方向呈夹角设置,且夹角范围不超过45度。此外,在本实施例中,上下方向指大致平行于重力的方向,或者与重力方向呈夹角设置,且夹角范围不超过45度。此外,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壁挂式空调器100用于连接固定于壁面的一侧为安装侧,所述壁挂式空调器100与所述安装侧相对的一侧为前侧,所述前侧与所述安装侧之间的延伸方向为前后方向。
47.所述机壳10形成有室内进风口102、室内出风口103和换热风道101,所述室内进风口102和所述室内出风口103设于所述换热风道101。换热器22设于所述换热风道101,所述换热器的长度方向通常同样沿横向延伸。可以理解,所述机壳10内通常还设有风机组件,所述风机组件用于驱动气流经由所述室内进风口102流入所述换热风道101,流经所述换热器22后,通过所述室内出风口103流向室内。如此,室内回风空气经过所述换热器22的热交换实现降温或升温后重新进入室内,以达到调节室内温度的目的。传统的空调器通常仅实现室内空气循环,空调器长时间运行后,导致室内空气二氧化碳含量升高,空气质量降低,用户体验不舒适。因而,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壁挂式空调器100还包括设置在所述机壳10内且位于所述换热器22在横向上的一端的所述新风组件40。可以理解,所述机壳10还具有连通于室外的室外进风通道,所述新风组件40形成有新风风道,所述新风风道连通所述室外进风通道和室内,用于将室外新鲜空气导入室内,以提升室内空气质量,提升用户的使用舒适度。
48.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电控组件30用于控制所述壁挂式空调器100内各部件的运行。例如,所述电控组件30可以接收用户发出的控制信号,并根据所述控制信号控制所述风机组件和所述换热器22运行,以实现风量调节、室内目标温度调节等功能。此外,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电控组件30设于所述机壳10内且位于所述机壳10的一侧与所述换热器22之间,即位于所述换热器22在横向上的一侧,而所述新风组件40则位于所述机壳10的一端与所述换热器22之间,即可与所述换热器22在横向上的一端。如此设置,能够避免所述电控组件30和所述新风组件40设于所述换热器22在横向上的端部时,导致壁挂式空调器100整体尺寸增长的情况,由于壁挂式空调器100在长度方向上仅增加新风组件40,而省略了原有的电控组件30,其长度方向上的尺寸能够相对缩小,从而壁挂式空调器100的整体结构更加紧凑,生产、运输成本降低。
49.需要说明的是,现有型号中、没有配备有新风组件40的壁挂式空调器100,其电控
组件30通常被设置在换热器22的一端,也就是说现有型号的壁挂式空调器100通常在其机壳10内的端部通常预留有用于安装原电控组件的安装空间。在本实施例中,电控组件30被布设在所述机壳10的侧部,而新风组件40被布设在所述机壳10内的端部,不仅可以减少所述壁挂式空调器100的长度尺寸,还能够将所述新风组件40设置在所述机壳10内原本用于安设原电控组件的安装空间处,从而增设所述新风组件40的壁挂式空调器100能够延用原型号的壁挂式空调器100的底盘部11、面框部12和面板等机壳10部件,避免为了增加新风组件40而重新开模,从而大幅地降低生产成本,并缩短生产周期,经济效益好。需要强调的是,若仅将所述电控组件30布设在壁挂式空调器100的侧部,或者仅将所述新风组件40布设在所述壁挂式空调器100的端部,均无法达到如上所述的效果,需要将电控组件30布设于现有型号的壁挂式空调器100的机壳10内侧与换热器22之间的空余空间中,并将所述新风组件40布设在原电控组件的安装空间处,才能够使得增设所述新风组件40的同时,不影响原型号的空调器100的形状尺寸,达到避免因增加新风组件40而重新开模,从而大幅地降低生产成本,并缩短生产周期的目的。
50.在一实施例中,请继续参阅图3,所述机壳10包括底盘部11和面框部12和面板,所述底盘部11设于所述壁挂式空调器100的安装侧,用于固定连接安装所述壁挂式空调器100的壁面通常为墙面,具体地,所述底盘部11可以通过膨胀螺栓等部件固定于墙面。所述底盘部11起到支承所述壁挂式空调器100整体,并将所述壁挂式空调器100的重力传导至所述壁面的作用。所述面框部12罩设于所述底盘部11的前侧,所述面框部12与所述底盘部11围合形成所述换热风道101。可以理解,所述机壳10通常还包括面板,所述面板盖设于所述面框部12外周,以防止灰尘进入所述壁挂式空调器100,并且使得所述壁挂式空调器100外形美观。
51.所述新风组件40的具体结构不作限制,只要具有能够连通室内和室外的新风风道即可。具体地,在一实施例中,请参阅图8和图9,所述新风组件40包括新风壳体41,所述新风壳体41上开设新风进风口和新风出风口,所述新风壳体41内形成所述新风风道,所述新风风道连通所述新风进风口和所述新风出风口,所述新风风道内通常设置离心风机,以驱动室外气流经由所述新风风道流向室内,提升室内空气质量。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新风风道内还可设置如hepa网、初效滤网和/或中效滤网等空气净化装置,使得室外空气经过净化后被送入室内,从而避免室外空气污染,进一步提高室内空气质量,提升用户的使用体验。
52.为了能够利用现有未增设新风组件40的型号的壁挂式空调器100的机壳10等结构,所述新风组件40的安装结构最好与原电盒的安装结构相同,以适配于原有的机壳10结构,避免重新开模生产机壳10,从而降低生产成本,缩短生产周期。
53.为此,在一实施例中,请参阅图6至图9,如图6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壁挂式空调器100的底盘部11结构与现有未增设新风组件40的型号的壁挂式空调器100相同。所述底盘部11上形成有定位部,所述定位部原本用于安装原电控组件,所述新风组件40包括新风壳体41,所述新风壳体41形成连通室外和室内的新风风道,所述新风壳体41上设有定位配合部,所述定位配合部与所述定位部相配合,以将所述新风组件40固定于所述底盘部11。如此,能够利用现有未增设新风组件40的型号的壁挂式空调器100本身用于安装电控组件30的安装结构来安装所述新风组件40,从而使得所述机壳10的形状与原有型号保持一致,避免为了增加新风组件40而重新开模生产所述机壳10,从而降低生产成本,缩短生产周期。
54.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请结合参阅图7和图9,所述定位配合部包括设于所述新风壳体41上的螺钉孔411,所述定位部包括设于所述底盘部11上的螺钉柱111所述螺钉孔411与所述螺钉柱111螺接。如此,能够利用现有未增设新风组件40的型号的壁挂式空调器100本身用于安装电控组件30的螺钉柱111来安装所述新风组件40,从而使得所述底盘部11的形状与原有型号保持一致,避免为了增加新风组件40而重新开模生产所述底盘部11,从而降低生产成本,缩短生产周期。
55.在另一实施例中,请结合参阅图7和图8,所述定位配合部包括设于所述新风壳体41上的卡孔112,所述定位部包括设于所述底盘部11上的卡扣412,所述卡扣412卡接于所述卡孔112。如此,能够利用现有未增设新风组件40的型号的壁挂式空调器100本身用于安装电控组件30的卡扣412来安装所述新风组件40,从而使得所述底盘部11的形状与原有型号保持一致,避免为了增加新风组件40而重新开模生产所述底盘部11,从而降低生产成本,缩短生产周期。
56.需要说明的是上述两个实施例可分别单独或者结合实施。
57.在一实施例中,请结合参阅图4、图8和图9,所述壁挂式空调器100还包括设于所述换热风道101的贯流风机21,所述贯流风机21作为设于所述风机组件,用于驱动气流流经所述换热器22。一般而言,所述壁挂式空调器100的所述贯流风机21的轴向沿横向延伸,所述新风壳体41朝向所述贯流风机21的一侧形成有避让凹陷410,所述避让凹陷410对应所述贯流风机21设置。具体地,所述贯流风机21包括横向延伸的贯流风轮,和设于所述贯流风轮在横向上一端的驱动电机。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新风组件40设于所述贯流风机21设有所述驱动电机的一端,所述避让凹陷410的形状和尺寸对应所述驱动电机设置,从而避免由于设置所述新风组件40而改变原有贯流风机21的形状尺寸和/或安装方式。如此,能够直接在现有的未设置新风组件40的壁挂式空调器100上直接增设所述新风组件40,降低生产成本,缩短生产周期,经济效益好。
58.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所述电控组件30设于所述换热器22和所述面框部12之间。如此设置,一方面是由于现有型号的壁挂式空调器100,其所述换热器22与所述面框部12之间通常还具有一定的空间,该空间能够被利用来安装所述电控组件30,使得所述壁挂式空调器100的整体结构更加紧凑,生产运输成本降低。另一方面,无需改变现有未配置新风组件40型号的壁挂式空调器100的机壳10结构,避免重新开模生产底盘部11、面框部12、和/或面板等机壳10部件,降低生产成本,缩短生产周期,经济效益好。此外,所述电控组件30靠近所述壁挂式空调器100的外周侧设置,更容易接收到远程控制信号,避免控制不良的情况发生。
59.具体地,请参阅图2,所述面框部12包括在所述底盘部11前侧与所述底盘部11呈间隔设置的前侧部121、及在所述前侧部121上端与所述底盘部11之间延伸的上侧部122,所述换热器22与所述前侧部121及所述上侧部122之间形成有安装间隙,所述电控组件30设于所述安装间隙。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电控组件30被设置于所述机壳10内上端靠前侧的位置,如此,一方面是由于所述换热器22上端与所述面框部12前侧之间的空间尺寸较大,适于安装所述电控组件30,使得所述壁挂式空调器100的整体结构更加紧凑,生产运输成本降低。另一方面,无需改变现有未配置新风组件40型号的壁挂式空调器100的机壳10结构,避免重新开模生产底盘部11、面框部12、和/或面板等机壳10部件,降低生产成本,缩短生产周期,经
济效益好。此外,所述电控组件30靠近所述壁挂式空调器100的前侧设置,更容易接收到远程控制信号,避免控制不良的情况发生。
60.具体地,由于所述安装间隙在上下方向的高度有限,限制了所述电控组件30的整体尺寸。在本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0和图11,所述电控组件30包括电控盒31和电控板32,所述电控盒31内形成安装腔,所述电控板32设于所述安装腔。所述电控盒31的结构和材质不作限制,所述电控盒31用于罩设于所述电控板32等电路元件外部,起到保护电路元件,且集成所述电路元件,便于安装的作用。此外,所述电控盒31还能够防止所述换热风道101内的冷凝水进入,起到防潮作用,延长所述电控板32等电路元件的使用寿命。在一实施例中,优选所述电控盒31包括电控盒本体和电控盒盖,所述电控盒盖可拆卸地安装于所述电控盒本体,以便于在所述电控板32等电路元件发生故障时更换维修。优选,所述电控盒盖设于所述电控盒本体朝向所述面框部12前侧的一侧,如此,当所述电控组件30发生故障时,拆卸所述空调器外部的面板后,即可卸下所述电控盒盖,操作方便。
61.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电控盒31呈长度方向沿横向延伸的长形设置。如此,所述电控板32在所述电控盒31的所述安装腔内同样可以呈沿横向延伸的长形设置,从而通过增加所述电控盒31和所述电控板32在横向上的尺寸,来保证所述电控板32的整体尺寸,所述电控组件30整体呈长条状,来弥补所述安装间隙较为狭窄带来的限制。
62.在一实施例中,请继续参阅图2,所述前侧部121与所述上侧部122交接处形成有夹角区域,所述电控盒31的尺寸在靠近所述夹角区域的方向上呈渐缩设置。如此,使得所述电控盒31的外形与所述安装间隙的形状相匹配,以更充分地利用所述面框部12与所述换热器22之间的安装空间,使得所述安装腔的内部空间更加充裕,便于布设所述电控板32和电气元件,所述壁挂式空调器100的整体结构更加紧凑。
63.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请结合参阅图2、图10和图11,所述电控盒31呈高度方向沿横向延伸的三棱柱形设置,以具有依次相连且呈夹角设置的第一侧板311、第二侧板312和第三侧板313,需要说明的是,所述电控盒31大致呈三棱柱形设置,所述第一侧板311、所述第二侧板312和所述第三侧板313的外表面不要求完全平整。所述第一侧板311的宽度大于所述第二侧板312和所述第三侧板313,所述第一侧板311朝向所述换热器22,所述第二侧板312朝向所述上侧部122,所述第三侧板313朝向所述前侧部121。如此,使得所述电控盒31的外形与所述安装间隙的形状相匹配,以更充分地利用所述面框部12与所述换热器22之间的安装空间,使得所述安装腔的内部空间更加充裕,便于布设所述电控板32和电气元件,所述壁挂式空调器100的整体结构更加紧凑。
64.在一实施例中,请结合参阅图2和图11,所述电控板32沿所述第三侧板313的倾斜方向延伸设置。如此,使得所述电控板32具有相对较大的面积,从而有充裕的空间来布设电器元件,避免由于所述电控板32尺寸受限而导致电器元件布设困难。
65.在上一实施例的基础上,所述电控板32上布设有多个电器元件,多个所述电器元件的高度朝向所述电控板32的一侧边渐增大,以呈适配所述安装腔内的空间设置。请结合参阅图2和图11,可以看到,在所述电控板32的一侧,由于所述电控盒31的形状限制,使得在所述电控板32一侧的安装高度尺寸呈由大减小的趋势,为了适配所述安装腔的内部空间尺寸,在本实施例中,多个所述电器元件的高度朝向所述电控板32的一侧边渐增大,以呈适配所述安装腔内的空间设置。从而使得所述电控板32上的所述电器元件避免受到所述电控盒
31的遮挡影响,电器元件的布设更加合理紧凑。
66.在一实施例中,为了固定所述电控盒31上设有固定结构,所述电控组件30通过所述固定结构固定于所述面框部12和/或所述换热器22。可以理解,所述电控和可以固定于所述换热器22,也可以固定于所述面框部12,由于所述换热器22的温度变化较大,优选所述电控组件30固定于所述面框部12,避免所述换热器22的温度剧烈变化导致对电路元件的不利影响。
67.所述固定结构的具体形式可以有多种,例如可以是螺栓、卡扣412等常用连接结构或者常用连接结构的组合。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电控组件30通过所述固定结构固定于所述面框部12,所述面框部12上形成有限位筋123和限位孔124,所述固定结构包括设于所述电控盒31在横向上一端的限位柱314、以及形成于所述电控盒31在横向上一侧的限位槽315,所述限位柱314插设于所述限位孔124,所述限位筋123卡接于所述限位槽315。
68.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限位孔124和所述限位筋123可以是所述面框部12原有的加强筋、加强肋等结构形成,而无需根据所述电控组件30单独设置限位结构。如此,能够利用现有未增设新风组件40的型号的壁挂式空调器100本身的面框部12安装所述电控组件30,从而使得所述面框部12的形状与原有型号保持一致,避免为了增加新风组件40而重新开模生产所述面框部12,从而降低生产成本,缩短生产周期。
69.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发明构思下,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