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碰撞试验台车的制作方法

2022-02-22 00:41:34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试验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碰撞试验台车。


背景技术:

2.汽车是常用的交通工具,虽然汽车为人们出行提供了交通便利,但也引起了数量较大的交通事故。为了减少和降低事故中的乘员伤害,出台了一系列汽车安全标准和法规用于指导汽车安全设计。而在汽车前期设计的时候,主要进行的是计算机模拟仿真。为了保证模拟仿真的准确性和在仿真中没有模拟出的失效等情况,工程师会在汽车开发阶段进行一些关键的零部件试验,其中模拟整车碰撞试验就是现在通用的用来检测关键零部件的试验之一。
3.现有的碰撞试验,主要利用滑台驱动整个碰撞台车移动,来匹配乘员约束系统,查看乘员头颈胸的伤害情况,车身结构侵入模拟及失效情况很难用单一的滑台或是目前的减速度滑台试验实现。然而,现在多数主机厂和实验室用的滑台试验设备采用滑台驱动的碰撞台车,仅能够进行加速度复现,并不能反应真实的车辆结构碰撞情况。如果采用整车碰撞试验来验证车身变形和失效形式,试验成本又很大。
4.鉴于此,急需一种能够真实反应实际车辆碰撞情况的碰撞试验台车。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真实反应实际车辆碰撞情况的碰撞试验台车。
6.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提供以下方案:碰撞试验台车,包括车架以及用来驱动车架移动的若干车轮;所述车架的前端设置有固定板,所述车架的后端设置有配重板;所述固定板竖直设置,所述固定板与所述车架之间连接有固定支架;所述固定板的前端设有用来安装待测器件的连接部;所述配重板与所述车架可拆卸连接。
7.本方案的原理及效果是:
8.本方案通过车轮驱动来带动车架移动来模拟汽车行进,使得固定板和连接部也一起被带动,以此来使得安装在连接部上的待测器件也一起行进,就如同汽车行驶一样,使位于前端的待测器件在与预设碰撞物碰撞时,能够如同被模拟的汽车碰撞一样,模拟出真实的汽车碰撞结果。
9.车轮的设置是为碰撞试验台车提供模拟汽车行进的动力,使得整个台车在移动的过程能像是汽车移动和行进一样,避免像滑台驱动只能加速度复现一样无法模拟出汽车的真实行进乃至碰撞情况,通过本方案能够真实反应实际车辆碰撞情况。
10.通过固定板,将连接部和车架连接起来,通过连接部和固定板一起形成供待测器件连接的平台,使待测器件始终处于碰撞试验台车的前端,使在发生碰撞的时候,待测器件可以直接和预设碰撞物接触撞击,得到最直接的碰撞试验结果。
11.通过固定支架不仅起到连接固定板和车架连接作用,还对固定板起到了支撑加强
的作用。通过配重板起到碰撞试验台车前后平衡的作用,避免翻车,保障试验结果的精准性。
12.此外,需要强调的是,本方案通过车轮驱动来模拟汽车碰撞的真实过程,真实的反应了实际车辆发生碰撞的情况。
13.进一步的,所述待测部件包括汽车前部机舱零部件。
14.汽车前部机舱零部件,是汽车最容易发生撞击或碰撞事故的位置之一,因此,将汽车前部机舱零部件作为待测部件,能够真实有效地反应汽车前端发生碰撞时的各个关键零部件的变化情况,有助于为工程师提供更加精准的参考数据。
15.进一步的,所述连接部包括两个对称设置的第一连接板,两个第一连接板与所述固定板垂直连接,每个第一连接板上均设有多个用来供待测器件连接的第一安装孔;两个第一连接板之间设置有若干个第二连接板,所有第二连接板均固定连接在所述固定板的前端面上,所有第二连接板上均设有多个用来供待测器件连接的第二安装孔。
16.分别设置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的作用是为了适应不同待测器件的连接,第一连接板是对称设置的,这样可以使得在第一连接板进行连接的时候车架能保持稳定,同时受力也更加的均匀。待测器件可以利用螺栓穿过对应的第一安装孔和第二安装孔进行螺纹连接。
17.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连接板沿车架的前后方向设置,两个第一连接板沿着车架宽度方向的中轴线对称设置;每个第一连接板从顶部到底部的长度逐渐变小。
18.第一连接板从顶部到底部的长度逐渐变小,便于待测器件的安装悬挂,毕竟待测器件的轮廓不可能是整整齐齐的,两个第一连接板沿着车架宽度方向的中轴线对称的设置同样可以使得待测器件的受力更加的均匀。
19.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连接板的前端一体成型有挂孔。
20.一体成型便于加工,且使挂孔的受力更好。
21.进一步的,所有第二连接板沿着车架宽度方向的中轴线对称设置。
22.这种对称的设置可以使得待测器件在连接到第二连接板的时候受力更加的均衡。
23.进一步的,所有第二连接板呈“u”型分布。
[0024]“u”型具体为两侧的第二连接板在上方位置,中间的第二连接板在下方位置。第二连接板通过u型分别在固定板上的形式使得整个碰撞试验台车连同安装在其上的被测器件,左右受力平衡,避免出现翻车问题。
[0025]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连接板为方形块状结构。
[0026]
将第二连接板设置为方形块状结构是为了更加方便的加工,同时也便于将第二连接板安装到固定板上。
[0027]
进一步的,所有第二连接板的前端均连接有向前伸出的连接柱。
[0028]
通过连接柱的设置,能够和第一连接板、第二连接板一起更好的将待测器件安装到连接部上,尤其是对于异形结构的待测器件,这样设置能够使待测器件稳固连接在连接部上。
[0029]
进一步的,所述连接柱上设有安装槽和第三安装孔。
[0030]
合理利用安装槽和第三安装孔,可以使待测部件安装的更加稳固。
附图说明
[0031]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中碰撞试验台车的结构示意图。
[0032]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中安装待测器件后的碰撞试验台车结构示意图。
[0033]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中连接部的结构示意图。
[0034]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中连接部的前视图。
[0035]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中安装待测器件后的碰撞试验台车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6]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详细说明:
[0037]
说明书附图中的附图标记包括:车架1、待测器件2、连接部3、第一连接板30、第二连接板31、连接柱32、车轮4、固定板5、配重板6、充气伸缩结构7。
[0038]
实施例一
[0039]
实施例一基本如附图1和图2所示:碰撞试验台车,包括车架1、车轮4、固定板5、配重板6、连接部3和固定支架。
[0040]
车架1的底部是设置了用来驱动车架1移动的车轮4的,车架1的前端是焊接固定了固定板5,固定板5是竖直设置在车架1上的,为了使得固定板5和车架1固定的更加牢固,在固定板5和车架1之间是焊接固定了对应的固定支架的,固定支架一端与固定板5焊接固定,另一端与车架1焊接固定。
[0041]
如图3和图4所示,固定板5的前端是固定连接了连接部3的,连接部3包括两个对称设置的第一连接板30,两个第一连接板30与固定板5是垂直连接的,第一连接板30是沿车架1前后方向设置的,第一连接板30与固定板5的固定方式是利用螺栓螺母螺纹连接实现固定的。这两个第一连接板30上均开设有多个用来供待测器件2连接的第一安装孔,同时每个第一连接板30从顶部到底部上的长度在逐渐变下,在第一连接板30的前端上面有一体成型的挂孔,挂孔是矩形孔,开口向前。在本实施例中,待测器件2为汽车前部机舱零部件,作为汽车最容易发生撞击或碰撞事故的位置之一,通过汽车前部机舱零部件的安装能够真实有效地反应汽车前端发生碰撞时的各个关键零部件的变化情况,当然在本实施例中,待测器件也可以为底盘前部结构,因为底盘前部结构也是容易发生撞击或者碰撞事故的位置。
[0042]
在两个第一连接板30之间是设有第二连接板31的,第二连接板31也是通过螺栓螺母的螺纹配合实现第二连接板31与固定板5的固定的,所有的第二连接板31都是沿着车架1 宽度方向的中轴线对称分布的,整体的分布情况为“u”型分布,同时所有的第二连接板31 的前端都连接有向前伸出的连接柱32,连接柱32上开设有安装槽和第三安装孔,这样可以更加好的对待测器件2进行安装。在本实施例中,第二连接板31为方形块状结构。
[0043]
本方案通过车轮驱动来带动车架移动来模拟汽车行进,使得固定板和连接部也一起被带动,以此来使得安装在连接部上的待测器件也一起行进,就如同汽车行进一样,使位于前端的待测器件在与预设碰撞物碰撞时能够如同被模拟的汽车碰撞一样。
[0044]
车轮的设置是为碰撞试验台车提供模拟汽车行进的动力,使得整个台车在移动的过程能像是汽车移动和行进一样,避免像滑台驱动只能加速度复现一样无法模拟出汽车的真实行进乃至碰撞情况,通过本方案能够真实反应实际车辆碰撞情况。固定板的设置是为了给予安装的待测器件一个安装平台;连接部的设置则是为了实现待测器件与固定板的连
接,同时为了更好地实现碰撞意图,连接部也有对待测器件进行加固的作用;通过固定支架对固定板的再一次固定,使得固定板能够承受住更大的碰撞,使得试验数据更加的完善。在对待测器件进行安装时不同的待测器件的重量是不同的,为了避免安装了待测器件后车架不能很好的保持平衡,在车架后端设置配重板,同时配重板是可拆卸的,这样就可以适应不同的待测器件。连接部的设置可以确保对实车的待测器件进行安装,同时在每进行一次碰撞试验,只需要更换待测器件即可。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方案通过车轮驱动来模拟汽车碰撞的真实过程,真实的反应了实际车辆发生碰撞的情况。
[0045]
具体实施过程如下:根据待测器件2,找到对应的第一连接板30或者第二连接板31或者连接柱32进行螺栓螺母的螺纹连接固定,实现待测器件2的安装,之后找到与待测器件2 相匹配的配重板6并将其提供螺栓螺母固定连接在对应的车架1的后端,通过驱动车轮4来进行碰撞试验,以此来模拟真实汽车碰撞的情况,更加真实的模拟出实际碰撞的情景,之后取下待测器件2,即完成对整个碰撞试验一组数据的采集。
[0046]
实施例二
[0047]
如图5所示,与实施例一相比,本实施例中在所述固定板5上位于连接部3的左右两侧固设有弹性支撑机构,所述弹性支撑机构包括充气伸缩结构、充气结构、启动按键、感应装置以及微控制器,所述启动按键设置在所述待测器件2的最前端,所述感应装置设置在所述启动按键的前端,所述微控制器分别与充气结构、启动按键和感应装置电连接,当充气伸缩结构充分展开时,充气伸缩结构最前端长于汽车前部零部件的最前端,所述充气伸缩结构在展开时的形状为圆柱体,充气伸缩结构分别安装在固定板上位于待测器件的左右两侧。
[0048]
在这个碰撞试验中,首先最前端的感应装置会先与被撞物接触,并产生压力值,之后随着撞击继续深入,启动按键会被按下,此时尽管启动按键被按下,但是压力却不为0,所以微控制器不会驱动充气结构,在无法继续向前碰撞之后,会被反弹,此时感应装置检测到的压力会为0,由于之前已经将启动按键按下,所以在这一瞬间微控制器会第一时间驱动充气结构对充气伸缩结构进行充气,使得充气伸缩结构充分展开,很好的分开了待测器件2与被撞物。
[0049]
启动按键是焊接固定在待测器件2的最前端的,感应装置则是焊接固定在启动按键的前端的,同时充气伸缩结构7在展开时充气伸缩结构7的展开长度大于安装了待测器件2的连接部3的长度。在本实施列中感应装置为力传感器和速度传感器。
[0050]
以上的仅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该实用新型不限于此实施案例涉及的领域,方案中公知的具体结构及特性等常识在此未作过多描述,所属领域普通技术人员知晓申请日或者优先权日之前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所有的普通技术知识,能够获知该领域中所有的现有技术,并且具有应用该日期之前常规实验手段的能力,所属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在本技术给出的启示下,结合自身能力完善并实施本方案,一些典型的公知结构或者公知方法不应当成为所属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实施本技术的障碍。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结构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也应该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这些都不会影响本实用新型实施的效果和专利的实用性。本技术要求的保护范围应当以其权利要求的内容为准,说明书中的具体实施方式等记载可以用于解释权利要求的内容。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