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电池组的制作方法

2022-02-22 00:30:26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池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池组。


背景技术:

2.相关技术中,线束板组件的输出端防护支座靠过盈配合固定方式连接到电池模组上。过盈配合连接可靠性不高且制造过程中的过盈量不易把控,输出端防护支座容易松动,从而影响线束板组件的使用性能。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池组,通过在输出端防护支座一端设置弹性件与本体卡接,另一端设置刚性件或塑性件与电池组卡接,从而在满足装配方便的同时,保证输出端防护支座的固定强度,改善电池组的性能。
4.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电池组,包括:
5.本体,本体上设置有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
6.输出端防护支座,输出端防护支座上设置有第一适配连接部和第二适配连接部,第一连接部与第一适配连接部卡接,第二连接部与第二适配连接部卡接,第一适配连接部与第二适配连接部不设置在输出端防护支座的同一侧;
7.其中,第一适配连接部包括刚性件或塑性件,第二连接部与第二适配连接部中的至少之一包括弹性件。
8.本实用新型有益效果如下:通过在输出端防护支座一端设置弹性件,该弹性件能在外力作用下变形,在本体对弹性件施加弹性限位力时,能够使输出端防护支座和本体更为顺畅的卡接在一起;在输出端防护支座另一端设置刚性件或塑性件与电池组卡接,从而在满足装配方便的同时,保证输出端防护支座的固定强度。通过上述结构,在保证输出端防护支座和本体之间具有更高的卡接强度的同时而不会导致卡接结构无法顺利卡接的问题,进一步提高卡接结构的可靠性。
附图说明
9.为了更好地理解本公开,可参考在下面的附图中示出的实施例。在附图中的部件未必是按比例的,并且相关的元件可能省略,以便强调和清楚地说明本公开的技术特征。另外,相关要素或部件可以有如本领域中已知的不同的设置。此外,在附图中,同样的附图标记在各个附图中表示相同或类似的部件。其中:
10.图1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示出的一种电池组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11.图2是根据一种实施方式示出的电池组的端部的部分示意图;
12.图3是根据一种实施方式示出的电池组的输出端防护支座的第一个视角的结构图;
13.图4是根据一种实施方式示出的电池组的输出端防护支座的第二个视角的结构
图;
14.图5是根据一种实施方式示出的输出端防护支座与端板装配的一个状态示意图;
15.图6是根据一种实施方式示出的输出端防护支座与端板装配的另一个状态示意图;
16.图7是根据一种实施方式示出的输出端防护支座与端板装配完成状态示意图。
17.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18.1、线束板组件;10、本体;11、第一连接部;111、第一卡接槽;12、第二连接部;121、第二卡接槽;13、避让槽;14、限位部;16、端板;17、侧板;20、输出端防护支座;21、第一适配连接部;22、第二适配连接部;23、缺口。
具体实施方式
19.下面将结合本公开示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公开示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本文中的描述的示例实施例仅仅是用于说明的目的,而并非用于限制本公开的保护范围,因此应当理解,在不脱离本公开的保护范围的情况下,可以对示例实施例进行各种修改和改变。
20.在本公开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的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术语“多个”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术语“和/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联列出项目的任何组合和所有组合。特别地,提到“该/所述”对象或“一个”对象同样旨在表示可能的多个此类对象中的一个。
21.除非另有规定或说明,术语“连接”、“固定”等均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或电连接,或信号连接;“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公开中的具体含义。
22.进一步地,本公开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本公开的示例实施例中所描述的“上”、“下”、“内”、“外”等方位词是以附图所示的角度来进行描述的,不应理解为对本公开的示例实施例的限定。还需要理解的是,在上下文中,当提到一个元件或特征连接在另外元件(一个或多个)“上”、“下”、或者“内”、“外”时,其不仅能够直接连接在另外(一个或多个)元件“上”、“下”或者“内”、“外”,也可以通过中间元件间接连接在另外(一个或多个)元件“上”、“下”或者“内”、“外”。
23.电池组的输出端防护支座是用于防护导电排的输出端和信号采集输出端的,保证输出端的可靠性,本实用新型通过在输出端防护支座一端设置弹性件与电池组卡接,另一端设置刚性件或塑性件与电池组卡接,从而在满足装配方便的同时,保证输出端防护支座的固定强度,从而改善电池组的性能。
24.结合图1所示,电池组包括线束板组件1,线束板组件1上有导电件,导电件设置有将电能或电信号传输到电池组外部的输出端。电池组设置有输出端防护支座20,输出端防护支座20设置有防护腔,防护腔可以用于容纳电池组的导电件的输出端。
25.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至图4所示,电池组包括本体10,本体10上设置有第一连接部11和第二连接部12,在输出端防护支座20上设置有第一适配连接部21和第二适配连接部22,通过将第一连接部11与第一适配连接部21卡接,并将第二连接部12与第
二适配连接部22卡接,进而实现将输出端防护支座20与电池组本体10的固定连接。
26.具体的,第一连接部11可以设置有凸起,第一适配连接部21可以设置有凹陷,或第一连接部11也可以设置有凹陷,第一适配连接部21可以设置有凸起,通过凸起和凹陷卡合配合实现第一连接部11和第一适配部的卡接;该凸起可以是卡钩等。
27.第二连接部12与第二适配连接部22卡接的具体实施方式可以与第一连接部11与第一适配部的卡接方式相同,也可以不同,此处不作限定。
28.在其他实施方式中,第一适配连接部21与输出端防护支座20可以为一体式结构也可以为分体式结构,第二适配连接部22与输出端防护支座20可以为一体式结构也可以为分体式结构;优选的,第一适配连接部21与输出端防护支座20为一体式结构,第二适配连接部22与输出端防护支座20为一体式结构,在加工方便的同时,保证第一适配连接部21和第二适配连接部22与输出端防护支座20之间的连接强度。
29.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一连接部11与第一适配连接部21包括刚性件或塑性件,第二连接部12与第二适配连接部22中的至少之一包括弹性件。刚性件或塑性件是指在外力作用下不能变形,或变形后无法恢复,或仅有微小变形的构件,通过将第一连接部11与第一适配连接部21设置为刚性件或塑性件可以保证两者卡接时能够保持原始状态,从而输出端防护支座20和电池组之间的固定稳定性。但在该情况下,输出端防护支座20可能不易卡入电池组本体10内,此时将第二连接部12与第二适配连接部22中的至少之一设置为弹性件。
30.具体的,有三种实施方式:其一,第二连接部12可以设有弹性件,第二适配连接部22可以设有非弹性件;其二,第二连接部12可以设有非弹性件,第二适配连接部22可以设有弹性件;其三,第二连接部12和第二适配连接部22均可以设有弹性件。该弹性件能在外力作用下变形,在电池组本体10对弹性件施加弹性限位力时,能够使输出端防护支座20和电池组本体10更为顺畅的卡接在一起。
31.通过在输出端防护支座20一端设置弹性件,在防护支座另一端设置刚性件或塑性件与电池组卡接,从而在满足装配方便的同时,保证输出端防护支座20的固定强度,进而在保证输出端防护支座20和电池组之间具有更高的卡接强度的同时而不会导致卡接结构无法顺利卡接的问题,提高了卡接结构的可靠性。
32.需要说明的是,第一适配连接部21与第二适配连接部22不设置在输出端防护支座20的同一侧,即第一适配连接部21与第二适配连接部22设置在输出端防护支座20的两侧,以此保证输出端防护支座20与本体10的可靠连接。在本实施例中,第一适配连接部21与第二适配连接部22位于输出端防护支座20相对的两侧,以此使得输出端防护支座20卡接于第一连接部11和第二连接部12之间,从而避免输出端防护支座20出现松脱。
33.在其他实施例中,如图1,电池组本体10包括端板16,第一连接部11和第二连接部12的至少其中之一可以设置在端板16,优选的,第一连接部11和第二连接部12均设置在端板16上。进一步的,端板16为压铸成型,通过压铸成型的端板16,结构强度较高,且重量较轻,在保证电池组固定强度的同时,提高电池组的能量密度。由于端板16的结构强度较高,且位于电池组端部,能够给输出端防护支座20提供容纳空间,以使在保证输出端防护支座20固定强度的同时,不占用空间。
34.其中,第一连接部11可以是单独的构件,通过焊接、胶粘等固定方式固定在端板16上的,也可以是与端板16一体的结构;此外,第二连接部12也可以是单独的构件,通过焊接、
胶粘等固定方式固定在端板16上的,或者第二连接部12是与端板16一体的结构。优选的,第一连接部11与端板16为一体式结构,同时第二连接部12与端板16为一体式结构。通过将第一连接部11和第二连接部12与端板16一体成型,减小了焊接、胶粘等加工工序,同时提高了第一连接部11和第二连接部12与端板16之间的连接强度,进一步保证输出端防护支座20的固定强度。
35.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如图2,电池组本体10上设置有避让槽13。当输出端防护支座20的第二适配连接部22与第二连接部12弹性卡接时,电池组本体10的其他部位可能会干涉卡接过程,此时,电池组本体10需要给输出端防护支座20提供让位空间,用于避让输出端防护支座20,进而保证卡接过程的顺利完成,在输出端防护支座20与电池组本体10连接到位后,输出端防护支座20避让于避让槽13内的至少部分脱离避让槽13。避让槽13可以设置于端板16上,也可以设置于电池组的其他构件上,主要以保证不干涉输出端防护支座20与第一连接部11弹性卡接过程为目的。
36.其他实施方式中,如图2所示,避让槽13设置于端板16上,第一连接部11也设置于端板16上,此时第一连接部11可以与避让槽13的开口所在平面之间形成第一卡接槽111,第一适配连接部21卡设于第一卡接槽111内。此时,第一卡接槽111可以与避让槽13连通,在工艺成型时,通过将第一卡接槽111与避让槽13连通,只需开设一个凹槽,就可以同时实现对输出端防护支座20的卡接与避让,减小工艺复杂度。
37.在其他实施方式中,第二适配连接部22为弹性件,此时,第二连接部12可以为弹性件,也可以为非弹性件。该弹性件可以为塑料件或金属片,在此不做具体限定。通常为了保证输出端防护支座20在与导电件连接时得到绝缘性能,输出端防护支座20一般为塑料件,此时,弹性件与输出端防护支座20较易配合。当弹性件可以为塑料件时,可以与输出端防护支座20分别加工成型再连接,也可以与输出端防护支座20一体成型;当弹性件可以为金属片时,可以在输出端防护支座20加工成型时融合固定。优选的,沿导电件的延伸方向,第二适配连接部22位于输出端防护支座20的中部,以使得输出端防护支座20受力平衡。
38.进一步的,如图3所示,第二适配连接部22为悬臂件。由于悬臂件的力臂较长,在受到外力时,自身就可以产生一定的变形,尤其是当第二适配连接部22为塑料件时,无需设置弹性结构,就可以保证第二适配连接部22的变形能力,保证输出端防护支座20与本体10之间的卡接。优选的,悬臂件的延伸方向靠近输出端防护支座20,由于悬臂件的臂较长,避免其长度占用电池组空间;除此之外,第二适配连接部22在外力作用下能够朝向靠近输出端防护支座20的一侧变形,从而在与第二连接部12卡接后,减小对电池组结构的空间占用。优选的,第二适配连接部22与输出端防护支座20一体成型,此时,输出端防护支座20上设置有缺口23,第二适配连接部22位于缺口23内,且缺口23的两个侧壁与第二适配连接部22的两侧均间隔设置,以使得第二适配连接部22为悬臂件,此时,无需单独设置悬臂件用于形成第二适配连接部22,减小工艺复杂度。其中,缺口23的底壁的厚度与第二适配连接部22的至少部分的厚度相一致。
39.在其他实施方式中,第二连接部12与第二适配连接部22可以为一个也可以为至少两个。当第二连接部12与第二适配连接部22为一个时,优选的,沿导电件的延伸方向,悬臂件位于输出端防护支座20的中部,以使得输出端防护支座20受力平衡;当第二连接部12与第二适配连接部22为至少两个时,沿导电件的延伸方向,其中两个悬臂件可以分别设置于
输出端防护支座20的两端,从而进一步增加输出端防护支座20的稳固性。除此之外,悬臂件的具体尺寸可根据所需的弹性限位力的大小进行适当的设计。
40.在其他实施方式中,悬臂件上还设置有加强筋,用于加强悬臂件的结构强度,避免第二连接部12与第二适配连接部22连接时,悬臂件处发生折断,造成固定作用失效。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悬臂件的一端设置有卡钩,卡钩用于与第二连接部12卡合连接,加工方便的同时,保证连接强度。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悬臂件的一端设置有凹槽或通孔,第二连接部12与凹槽或通孔卡合连接。
41.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连接部12为悬臂件,第二适配连接部22可以为刚性件或塑性件,对于第二连接部12为悬臂件的具体连接方式此处不作限定,可以参考第二适配连接部22为悬臂件时的实施方式。
42.可选的,第二连接部12和第二适配连接部22可以均为悬臂件,以此方便实现第二连接部12和第二适配连接部22的连接。
43.需要说明的是,弹性件可以是橡胶结构、弹簧结构、悬臂结构等,例如,是,弹性件可以是圆周卡扣式结构,圆周卡扣可以是由橡胶结构构成,也可以是由弹簧结构或者悬臂结构构成。
44.悬臂件可以是橡胶片,例如,第二适配连接部22可以是橡胶片,且橡胶片上设置有一卡钩,通过橡胶片的变形使得第二适配连接部22可以安装到第二连接部12上,并在安装定位后,橡胶片恢复到原始状态,此时卡钩与第二连接部12实现卡接。或者,悬臂件可以是金属片,例如,直臂卡扣、l形卡扣、u型卡扣等,此处不作限定,只要保证悬臂件可以发生弹性变形即可。在某些实施例中,悬臂件也可以是弹簧式的悬臂结构。
45.在其他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第二连接部12与电池组本体10形成第二卡接槽121,当第二连接部12设置于端板16上时,第二卡接槽121也位于端板16上。此时,第一连接部11与第二连接部12同时对输出端防护支座20卡接,由于第一适配连接部21与第一连接部11之间是非弹性限位,不易安装,而第二适配连接部22和第二连接部12之间是弹性限位,因此,在安装时,可以利用第二适配连接部22和第二连接部12之间的弹性限位作用将第一适配连接部21与第一连接部11装配连接。具体的,当第一连接部11与第一适配连接部21预连接后,输出端防护支座20在外力的作用下相对于电池组本体10移动,第二连接部12驱动第二适配连接部22变形,直至第二适配连接部22卡设在第二卡接槽121内,且第一连接部11与第一适配连接部21由预连接转换为卡接。通过上述结构,在保证输出端防护支座20和电池组之间具有更高的卡接强度的同时而不会导致卡接结构无法顺利卡接的问题,进一步提高卡接结构的可靠性。
46.如图5所示,在将输出端防护支座20安装于端板16时,先将输出端防护支座20倾斜设置,以方便安装输出端防护支座20的一端插入到避让槽13内,即形成如图6所示的结构,此时输出端防护支座20具有第一适配连接部21的一端插入到了避让槽13内,输出端防护支座20的一端先插入到端板16上的非弹性固定部内,对输出端防护支座20的一端实现垂直和水平方向的限位,即第一适配连接部21与第一连接部11形成预连接。然后下压输出端防护支座20,从而使得输出端防护支座20的另一端通过弹性卡接方式与端板16进行卡接,即第二适配连接部22和第二连接部12卡接,第一适配连接部21与第一连接部11卡接,具体如图7所示。
47.在其他实施方式中,第一适配连接部21与第一连接部11的可以为一个也可以为至少两个。当第一连接部11和第一适配连接部21为一个时,优选的,沿导电件的延伸方向,第一适配连接部21位于输出端防护支座20的中部,以使得输出端防护支座20受力平衡;当第一适配连接部21与第一连接部11为至少两个时,沿导电件的延伸方向,其中两个第一适配连接部21可以分别设置于输出端防护支座20的两端,从而进一步增加输出端防护支座20的稳固性。
48.在其他实施例中,输出端防护支座20可以为两个,此时,第二连接部12还可以包括第三卡槽,第二卡槽用于与其中一个输出端防护支座20卡合连接,第三卡槽用于与另外一个输出端防护支座20卡合连接,第二连接部12夹持与两个输出端防护支座20之间,第二卡槽与第三卡槽相对设置。具体的,其中一个输出端防护支座20可以为高压输出端防护支座,高压输出端防护支座20用于防护导电排输出端,值得说明的是,导电排用于将电池组的电能传输至电池组外部;另外一个输出端防护支座20可以为低压输出端防护支座,低压输出端防护支座用于防护信号采集线的输出端,值得说明的是,信号采集线是用于将电池组的温度等参数以电信号的形式传输至电池组外部,一些实施方式中,信号采集线的输出端还包括低压连接器,低压连接器设置于输出端防护支座20。除此之外,其他实施方式中,输出端防护支座20可以为三个及以上,此时,第二连接部12还可以包含第四卡槽、第五卡槽
……
,在此不做具体限定。通过上述设计,通过第二连接部12就可以同时实现两个、甚至多个输出端防护支座20的固定,减少构件设置,提高空间利用率。
49.在一些实施例中,两个输出端防护支座20也可以同时与一个第一连接部11相卡接,第一连接部11夹持于两个输出端防护支座20之间。
50.除此之外,如图5至图7所示,本体10上还可以设置有限位部14,即端板16上设置有限位部14,限位部14设置于第二连接部12一侧,具体的,限位部14沿输出端防护支座20的宽度方向延伸,且与输出端防护支座20连接,从而实现对输出端防护支座20在电池组排列方向的限位。
51.在其他实施方式中,输出端防护支座20包含防护盖和防护底座,第一适配连接部21和第二适配连接部22均设置于防护底座上,防护盖通过卡接结构安装于防护底座上,防护盖与防护底座围合形成有用于容纳输出端的防护腔,导电件的输出端设置于该防护腔内部,以保证输出端的安全性,减少甚至避免因电池组的输出端短路造成的安全事故,提高电池组的安全性。
52.可选的,第一连接部11也可以包括弹性件,即输出端防护支座20的两端和本体10的连接均采用弹性连接。例如,第一连接部11和第二连接部12均包括弹性件,而第一适配连接部21和第二适配连接部22均包括塑性件或者刚性件。因此,只要保证第一适配连接部21包括塑性件或者刚性件,而第二连接部12和第二适配连接部22中的至少之一包括弹性件即可。
53.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电池组可以为电池模组或电池包。其中,电池模组包括多个电池、端板16和侧板17,端板16和侧板17用于固定多个电池,如图1所示。电池包包括多个电池和电池箱体,电池箱体用于固定多个电池。
54.需要说明的是,在某些实施例中,不排除第一连接部11和第二连接部12均设置在侧板17上,即输出端防护支座20卡设在侧板17上。
55.本领域技术人员在考虑说明书及实践这里公开的实用新型创造后,将容易想到本公开的其它实施方案。本公开旨在涵盖本实用新型的任何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这些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遵循本公开的一般性原理并包括本公开未公开的本技术领域中的公知常识或惯用技术手段。说明书和示例实施方式仅被视为示例性的,本公开的真正范围和精神由所附的权利要求指出。
56.应当理解的是,本公开并不局限于上面已经描述并在附图中示出的精确结构,并且可以在不脱离其范围进行各种修改和改变。本公开的保护范围仅由所附的权利要求来限制。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