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应用于多层公共建筑室的可拆卸建筑垃圾柔性转运装置的制作方法

2022-02-22 00:15:15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应用于多层公共建筑室的可拆卸建筑垃圾柔性转运装置,属于建筑施工辅助设备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2.在公共建筑装修及改造过程中,产生的建筑垃圾转运一般使用楼梯或电梯,在施工过程中增大了人力成本消耗,造成楼梯间或电梯的二次污染,也给建筑内使用者带来不便。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为了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的技术问题,提出一种应用于多层公共建筑室的可拆卸建筑垃圾柔性转运装置。
4.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应用于多层公共建筑室的可拆卸建筑垃圾柔性转运装置,包括垃圾倾倒口罩体、垃圾转运管道组件和垃圾出口,所述垃圾转运管道组件的一端设置有垃圾倾罩体,一端设置有垃圾出口。
5.优选地,所述垃圾转运管道组件包括若干段柔性垃圾转运管道和若干刚性管道接口,相邻两段柔性垃圾转运管道通过刚性管道接口进行连接。
6.优选地,所述刚性管道接口包括两个钢圈和固定结构,两个钢圈设置在柔性垃圾转运管道的外周,所述固定结构将两个钢圈与柔性垃圾转运管道紧固。
7.优选地,所述柔性垃圾转运管道采用增强热塑性塑料管。
8.优选地,所述增强热塑性塑料管柔性为3层结构,包括内衬层、增强层和外保护层,所述内衬层、增强层和外保护层从内至外依次连接。
9.优选地,所述内衬层是耐腐蚀的纤维增强塑料,所述增强层由纤维增强玻纤带缠绕而成,所述外保护层对管体进行保护。
10.优选地,所述垃圾倾倒口罩体包括若干倾倒口挡板和倾倒口支架,若干倾倒口挡板固连形成垃圾倾倒口罩体,且垃圾倾倒口罩体内设置有倾倒口支架进行支撑。
11.优选地,所述垃圾倾倒口罩体的底部设置有钢板,所述垃圾转运管道组件的顶部与垃圾倾倒口罩体的底部钢板进行固连。
12.优选地,所述垃圾倾倒口罩体与墙体的卡接处设置有缓冲垫。
13.优选地,所述缓冲垫为橡胶或者泡沫板材质。
14.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应用于多层公共建筑室的可拆卸建筑垃圾柔性转运装置的有益效果为:
15.1、本实用新型借助多层建筑中施工房间的窗户或外走廊实现垃圾的转运,主要包括垃圾倾倒口,传送管道以及垃圾出口三个主要装置,将垃圾通过竖向的转运设备实现垃圾的快速收集转运,避免建筑其它空间的污染。
16.2、本实用新型引入一种新型垃圾转运方式,实现建筑垃圾竖向转运,提升转运效
率,保证非施工区域的清洁。
17.3、本实用新型将柔性管道引入垃圾转运装置的设计中,利用柔性材料的载重性能,便于携带与安装,同时此种柔性材料还具备耐腐蚀、质量轻、成本低、可盘卷储存的特性。
18.4、本实用新型使用模块化的安装方式,便于拆卸和运输,使该装置能够应用在不同层高的建筑改造施工中。
附图说明
19.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
20.在附图中:
21.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应用于多层公共建筑室的可拆卸建筑垃圾柔性转运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22.图2为垃圾倾倒口处的剖视图一;
23.图3为垃圾倾倒口处的剖视图二;
24.图4为柔性垃圾转运管道与垃圾倾倒口的连接处的局部放大图;
25.图5为柔性垃圾转运管道与柔性垃圾转运管道的连接局部放大图
26.其中,1-垃圾倾倒口罩体,2-柔性垃圾转运管道,3-刚性管道接口,4-垃圾出口,5-倾倒口挡板,6-倾倒口支架,7-钢板,8-缓冲垫,9-改造建筑窗下墙,11-钢圈与倾倒口底座钢板铆接,12-钢圈间铆接,13-柔性转运管道与钢圈铆接。
具体实施方式
27.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28.具体实施方式一:参见图1-5说明本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所述的应用于多层公共建筑室的可拆卸建筑垃圾柔性转运装置,包括垃圾倾倒口组件1、垃圾转运管道组件和垃圾出口4,所述垃圾转运管道组件的一端设置有垃圾倾倒口1,一端设置有垃圾出口4,
29.所述垃圾转运管道组件包括若干段柔性垃圾转运管道2和若干刚性管道接口3,相邻两段柔性垃圾转运管道2通过刚性管道接口3进行连接。
30.所述刚性管道接口3包括两个钢圈和固定结构,两个钢圈设置在柔性垃圾转运管道2的外周,所述固定结构将两个钢圈与柔性垃圾转运管道2紧固。如图5所示,钢圈之间铆接12。
31.所述垃圾倾倒口罩体1包括若干倾倒口挡板5和倾倒口支架6,若干倾倒口挡板5固连形成垃圾倾倒口罩体1,且垃圾倾倒口罩体1内设置有倾倒口支架6进行支撑。
32.所述垃圾倾倒口罩体1的底部设置有钢板7,所述垃圾转运管道组件的顶部与垃圾倾倒口罩体1的底部钢板7进行固连。也就是如图4所示,柔性垃圾转运管道2上方的钢圈与倾倒口底座钢板7铆接,同时柔性垃圾转运管道2与钢圈铆接13。所述钢板7起支撑作用,柔性垃圾转运管道2通过钢圈挂在钢板7上。钢板7的形状是中间为圆形的四边形。
33.所述垃圾倾倒口罩体1与墙体的卡接处设置有缓冲垫8。所述缓冲垫8为橡胶或者泡沫板材质。
34.本实用新型借助多层建筑中施工房间的窗户或外走廊,实现垃圾的转运,主要包括垃圾倾倒口,传送管道以及垃圾出口三个主要装置。将垃圾通过竖向的转运设备实现垃圾的快速收集转运,避免建筑其它空间的污染。
35.本实用新型引入一种新型的建筑垃圾转运方式,提高垃圾转运效率并保证非施工区域的清洁。本实用新型对柔性逃生滑道的材料进行优化,使用特殊材料:复合材料柔性管-芳纶增强纤维增强复合管(rtp管),一种增强纤维增强复合材料柔性管,由非金属的纤维带与聚合物复合而成,在各层结构以及材料之间形成了互补效应,使管道具备优良的性能:耐腐蚀、质量轻、成本低、可盘卷储存。
36.柔性垃圾转运管道一般由3层结构组成:内衬层是耐腐蚀的纤维增强塑料,增强层由纤维增强玻纤带缠绕而成,承受主要的载荷,外保护层对管体进行保护。纤维增强层的存在使得复合材料柔性管的力学性能可以与钢管相媲美,而且质量比钢管轻很多,耐腐蚀性强,能够运输高压且具有腐蚀性的介质。
37.模数化管道相接,满足不同层数的使用需求,管道之间的连接方式采用沟槽式连接又称卡箍连接,可用于消防水、空调冷热水、给水、雨水等系统直径大于或等于100mm的镀锌钢管连接,具有操作简单、不影响管道的原有特性、施工安全、系统稳定性好,维修方便、省工省时等特点。
38.柔性垃圾转运管道2的直径设置在600mm-900mm之间,满足正常建筑垃圾转运过程中装袋的尺寸。
39.以上所述的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进行了进一步详细说明。所应理解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还可以是上述各个实施方式记载的特征的合理组合,凡在本实用新型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应用于多层公共建筑室的可拆卸建筑垃圾柔性转运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垃圾倾倒口罩体(1)、垃圾转运管道组件和垃圾出口(4),所述垃圾转运管道组件的一端设置有垃圾倾倒口罩体(1),一端设置有垃圾出口(4)。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于多层公共建筑室的可拆卸建筑垃圾柔性转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垃圾转运管道组件包括若干段柔性垃圾转运管道(2)和若干刚性管道接口(3),相邻两段柔性垃圾转运管道(2)通过刚性管道接口(3)进行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应用于多层公共建筑室的可拆卸建筑垃圾柔性转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刚性管道接口(3)包括两个钢圈和固定结构,两个钢圈设置在柔性垃圾转运管道(2)的外周,所述固定结构将两个钢圈与柔性垃圾转运管道(2)紧固。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应用于多层公共建筑室的可拆卸建筑垃圾柔性转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柔性垃圾转运管道(2)采用增强热塑性塑料管。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应用于多层公共建筑室的可拆卸建筑垃圾柔性转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增强热塑性塑料管柔性为3层结构,包括内衬层、增强层和外保护层,所述内衬层、增强层和外保护层从内至外依次连接。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应用于多层公共建筑室的可拆卸建筑垃圾柔性转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内衬层是耐腐蚀的纤维增强塑料,所述增强层由纤维增强玻纤带缠绕而成,所述外保护层对管体进行保护。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于多层公共建筑室的可拆卸建筑垃圾柔性转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垃圾倾倒口罩体(1)包括若干倾倒口挡板(5)和倾倒口支架(6),若干倾倒口挡板(5)固连形成垃圾倾倒口罩体(1),且垃圾倾倒口罩体(1)内设置有倾倒口支架(6)进行支撑。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于多层公共建筑室的可拆卸建筑垃圾柔性转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垃圾倾倒口罩体(1)的底部设置有钢板(7),所述垃圾转运管道组件的顶部与垃圾倾倒口罩体(1)的底部钢板(7)进行固连。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于多层公共建筑室的可拆卸建筑垃圾柔性转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垃圾倾倒口罩体(1)与墙体的卡接处设置有缓冲垫(8)。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应用于多层公共建筑室的可拆卸建筑垃圾柔性转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垫(8)为橡胶或者泡沫板材质。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应用于多层公共建筑室的可拆卸建筑垃圾柔性转运装置,该转运装置包括垃圾倾倒口罩体、垃圾转运管道组件和垃圾出口,垃圾转运管道组件的一端设置有垃圾倾罩体,一端设置有垃圾出口。解决了在公共建筑装修及改造过程中,产生的建筑垃圾转运一般使用楼梯或电梯,在施工过程中增大了人力成本消耗,造成楼梯间或电梯的二次污染,也给建筑内使用者带来不便的问题,本实用新型借助多层建筑中施工房间的窗户或外走廊实现垃圾的转运,主要包括垃圾倾倒口,传送管道以及垃圾出口三个主要装置,将垃圾通过竖向的转运设备实现垃圾的快速收集转运,避免建筑其它空间的污染。避免建筑其它空间的污染。避免建筑其它空间的污染。


技术研发人员:韩培 张宇 徐铎轩 张向宁 刘昳 蔡重阳 方佳曦 宋悦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哈尔滨工业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
技术研发日:2021.08.23
技术公布日:2022/1/26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