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贴合装置的制作方法

2022-02-21 23:46:28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技术涉及工件加工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贴合装置。


背景技术:

2.目前,在将两个工件贴合在一起时,现有技术通常将两个工件放置于支撑板上,然后利用压块将两者压合在一起;由于支撑块通常由刚性材料制成,当施加在压块上的作用力较大,作用力不均匀或者工件的一致性不好时,会使得压合后的工件存在压破的可能,从而影响贴合质量。


技术实现要素:

3.鉴于上述状况,有必要提供一种贴合装置,以提高贴合装置的贴合质量。
4.本技术实施例提出了一种贴合装置,用于将第二工件贴合于第一工件,所述第一工件包括第一部分,所述贴合装置包括:
5.底板;及
6.第一支撑件,设于所述底板上,用于支撑所述第一部分,所述第一支撑件至少包括第一子支撑部和第二子支撑部,所述第一子支撑部和所述第二子支撑部中的至少一者为弹性支撑部。
7.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工件还包括第二部分,所述第二部分邻近所述第一部分设置并位于所述第一工件的边沿,所述贴合装置还包括:
8.第二支撑件,设于所述底板上,用于支撑至少部分所述第二部分,所述第二支撑件为弹性支撑件。
9.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底板具有凸起部,所述第一支撑件环绕所述凸起部设置,所述凸起部用于穿过所述第一工件并与所述第二工件接触,所述凸起部包括柔性部。
10.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凸起部具有第一表面,所述第一表面用于与所述第二工件接触,所述第一支撑件具有与所述第一部分接触的第二表面,所述第一表面凸起于所述第二表面。
11.在一些实施例中,还包括:
12.盖板,用于盖设于所述底板上,以压合所述第一工件和所述第二工件。
13.在一些实施例中,还包括:
14.定位件,设于所述底板上,所述盖板上设有定位孔,所述定位件用于穿设于所述定位孔内以对所述盖板进行定位。
15.在一些实施例中,还包括:
16.锁紧件,设于所述底板的一侧,以将所述盖板锁紧至所述底板。
17.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支撑件的弹力范围为3.6n-5.4n。
18.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支撑件的弹力范围为4.3n-6.5n。
19.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支撑件包括:
20.支撑部,用于支撑所述第二部分;
21.弹性部,设于所述底板上,所述弹性部的一端抵接所述底板,所述弹性部的另一端抵接所述支撑部。
22.上述的贴合装置通过第一子支撑部和第二子支撑部中的至少一者弹性支撑第一工件,在压合后第一工件和第二工件的贴合较好,且可避免施压力过大,压力不均匀(例如因为黏合物的存在),或者因第一工件或第二工件的一致性不好,而对第一工件或第二工件造成损伤,提高了各工件的贴合质量。
附图说明
23.图1是本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贴合装置的立体结构图。
24.图2是图1中提供的贴合装置的分解结构图。
25.图3是图1中提供的贴合装置沿iii-iii方向的剖视结构图。
26.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27.贴合装置
ꢀꢀꢀꢀꢀꢀꢀꢀꢀꢀꢀꢀꢀꢀꢀꢀꢀꢀꢀꢀꢀꢀꢀꢀꢀꢀ
100
28.第一工件
ꢀꢀꢀꢀꢀꢀꢀꢀꢀꢀꢀꢀꢀꢀꢀꢀꢀꢀꢀꢀꢀꢀꢀꢀꢀꢀ
200
29.第一部分
ꢀꢀꢀꢀꢀꢀꢀꢀꢀꢀꢀꢀꢀꢀꢀꢀꢀꢀꢀꢀꢀꢀꢀꢀꢀꢀ
210
30.贯穿孔
ꢀꢀꢀꢀꢀꢀꢀꢀꢀꢀꢀꢀꢀꢀꢀꢀꢀꢀꢀꢀꢀꢀꢀꢀꢀꢀꢀꢀ
212
31.第二部分
ꢀꢀꢀꢀꢀꢀꢀꢀꢀꢀꢀꢀꢀꢀꢀꢀꢀꢀꢀꢀꢀꢀꢀꢀꢀꢀ
220
32.第二工件
ꢀꢀꢀꢀꢀꢀꢀꢀꢀꢀꢀꢀꢀꢀꢀꢀꢀꢀꢀꢀꢀꢀꢀꢀꢀꢀ
300
33.底板
ꢀꢀꢀꢀꢀꢀꢀꢀꢀꢀꢀꢀꢀꢀꢀꢀꢀꢀꢀꢀꢀꢀꢀꢀꢀꢀꢀꢀꢀꢀ
10
34.凸起部
ꢀꢀꢀꢀꢀꢀꢀꢀꢀꢀꢀꢀꢀꢀꢀꢀꢀꢀꢀꢀꢀꢀꢀꢀꢀꢀꢀꢀ
12
35.第一表面
ꢀꢀꢀꢀꢀꢀꢀꢀꢀꢀꢀꢀꢀꢀꢀꢀꢀꢀꢀꢀꢀꢀꢀꢀꢀꢀ
122
36.通孔
ꢀꢀꢀꢀꢀꢀꢀꢀꢀꢀꢀꢀꢀꢀꢀꢀꢀꢀꢀꢀꢀꢀꢀꢀꢀꢀꢀꢀꢀꢀ
14
37.第一支撑件
ꢀꢀꢀꢀꢀꢀꢀꢀꢀꢀꢀꢀꢀꢀꢀꢀꢀꢀꢀꢀꢀꢀꢀꢀ
20
38.第一子支撑部
ꢀꢀꢀꢀꢀꢀꢀꢀꢀꢀꢀꢀꢀꢀꢀꢀꢀꢀꢀꢀꢀꢀ
22
39.第二子支撑部
ꢀꢀꢀꢀꢀꢀꢀꢀꢀꢀꢀꢀꢀꢀꢀꢀꢀꢀꢀꢀꢀꢀ
24
40.第二表面
ꢀꢀꢀꢀꢀꢀꢀꢀꢀꢀꢀꢀꢀꢀꢀꢀꢀꢀꢀꢀꢀꢀꢀꢀꢀꢀ
26
41.第二支撑件
ꢀꢀꢀꢀꢀꢀꢀꢀꢀꢀꢀꢀꢀꢀꢀꢀꢀꢀꢀꢀꢀꢀꢀꢀ
30
42.支撑部
ꢀꢀꢀꢀꢀꢀꢀꢀꢀꢀꢀꢀꢀꢀꢀꢀꢀꢀꢀꢀꢀꢀꢀꢀꢀꢀꢀꢀ
32
43.弹性部
ꢀꢀꢀꢀꢀꢀꢀꢀꢀꢀꢀꢀꢀꢀꢀꢀꢀꢀꢀꢀꢀꢀꢀꢀꢀꢀꢀꢀ
34
44.盖板
ꢀꢀꢀꢀꢀꢀꢀꢀꢀꢀꢀꢀꢀꢀꢀꢀꢀꢀꢀꢀꢀꢀꢀꢀꢀꢀꢀꢀꢀꢀ
40
45.定位孔
ꢀꢀꢀꢀꢀꢀꢀꢀꢀꢀꢀꢀꢀꢀꢀꢀꢀꢀꢀꢀꢀꢀꢀꢀꢀꢀꢀꢀ
42
46.定位件
ꢀꢀꢀꢀꢀꢀꢀꢀꢀꢀꢀꢀꢀꢀꢀꢀꢀꢀꢀꢀꢀꢀꢀꢀꢀꢀꢀꢀ
50
47.锁紧件
ꢀꢀꢀꢀꢀꢀꢀꢀꢀꢀꢀꢀꢀꢀꢀꢀꢀꢀꢀꢀꢀꢀꢀꢀꢀꢀꢀꢀ
60
具体实施方式
48.下面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实施方式,所述实施方式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方式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技术,而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49.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所述特征。在本技术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50.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或可以相互通讯;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51.在本技术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52.下文的公开提供了许多不同的实施方式或例子用来实现本技术的不同结构。为了简化本技术的公开,下文中对特定例子的部件和设置进行描述。当然,它们仅仅为示例,并且目的不在于限制本技术。此外,本技术可以在不同例子中重复参考数字和/或参考字母,这种重复是为了简化和清楚的目的,其本身不指示所讨论各种实施方式和/或设置之间的关系。此外,本技术提供了的各种特定的工艺和材料的例子,但是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意识到其他工艺的应用和/或其他材料的使用。
53.本技术的实施例提供一种贴合装置,用于将第二工件贴合于第一工件,第一工件包括第一部分,贴合装置包括底板及第一支撑件,第一支撑件设于底板上,用于支撑第一部分,第一支撑件至少包括第一子支撑部和第二子支撑部,第一子支撑部和第二子支撑部中的至少一者为弹性支撑部。
54.上述的贴合装置通过第一子支撑部和第二子支撑部中的至少一者弹性支撑第一工件,在压合后第一工件和第二工件的贴合较好,且可避免施加力过大,压力不均匀(例如因为胶水的存在)或者因第一工件或第二工件300的一致性不好,而对第一工件200或第二工件300造成损伤,提高了各工件的贴合质量。。
55.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实施例作进一步的说明。
56.请参见图1和图2,本技术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贴合装置100,用于在第一工件200上贴合第二工件300,第一工件200包括第一部分210和第二部分220,第二部分220邻近第一部分210设置并位于第一工件200的边沿。示例性的,在本实施例中,第二工件 300为背板,第一工件200为框体,框体包括边框和中板,边框为中空结构,中板设于边框的中空结构内,相应的,第一部分210为中板,第二部分220为边框。
57.贴合装置100包括底板10及第一支撑件20。第一支撑件20 设于底板10上,用于支撑第一部分210,第一支撑件20至少包括第一子支撑部22和第二子支撑部24,第一子支撑部22和第二子支撑部24中的至少一者为弹性支撑部。示例性的,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支撑件20还包括第三子支撑部,第四子支撑部等,第一子支撑部22和第二子支撑部24、第三子支撑部、第四子支撑部等中的至少一个子支撑部为弹性支撑部所述各子支撑部共同作用形成对第一部分210的有效支撑。
58.在一些实施例中,底板10的一侧具有凸起部12,凸起部12 和底板10的对应位置开设有通孔14,如此,凸起部12大致为环形结构。第一部分210具有一贯穿孔212,凸起部12用于穿过第一工件200的贯穿孔212并与第二工件300接触,凸起部12包括柔性部,如此,可使得凸起部12的柔性部柔性支撑第二工件300。第一支撑件20环绕凸起部12设置,示例性的,在本实施例中,柔性部为柔性材料制成,例如橡胶。在其他实施方式中,凸起部12 也可以通过弹簧与底板10连接,如此可实现凸起部12弹性接触第二工件300。
59.在其他实施方式中,第一支撑件20设于凸起部12的周沿即可,而并非是需要第一支撑部20环绕凸起部12。
60.进一步地,凸起部12具有第一表面122,第一表面122用于与第二工件300接触,第一支撑件20具有与第一部分210接触的第二表面26,第一表面122凸起于第二表面26。也即是说,底板 10的背离凸起部12的一侧与第一表面122的距离,小于具有底板 10的背离凸起部12的一侧与第二表面26的距离。
61.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支撑件20的弹力范围为3.6n-5.4n,如此,可形成对第一工件200的第一部分210的弹性支撑,并保证第一工件200和第二工件300之间的贴合效果。
62.在一些实施例中,贴合装置100还包括第二支撑件30,第二支撑件30设于底板10上,用于支撑至少部分第二部分220,其中第二支撑件30为弹性支撑件。示例性的,在本实施例中,第二支撑件30的数量为多个,围设于第一支撑件20的周侧。
63.在一些实施例中,请参见图3,第二支撑件30包括支撑部32 和弹性部34。支撑部32大致为块状,用于支撑第二部分220。弹性部34设于底板10内,弹性部34的一端抵接底板10,弹性部34 的另一端抵接支撑部32。示例性的,在本实施例中,弹性部34为弹簧或橡胶柱。
64.需要说明的是,第一支撑件20可与第二支撑件30的结构相同或相似。
65.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支撑件30的弹力范围为4.3n-6.5n,如此,可形成对第二工件300的弹性支撑,并保证第一工件200和第二工件300之间的贴合效果。
66.在一些实施例中,贴合装置100还包括盖板40,用于盖设于底板10上,以压合第一工件200和第二工件300,从而使得第一工件200和第二工件300稳定的压合在一起。
67.需要说明的是,盖板40可以直接与底板10连接,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盖板可以通过一驱动机构驱动至底板10的位置,以压合第一工件200和第二工件300。
68.在一些实施例中,贴合装置100还包括定位件50,定位件50 设于底板10上,盖板40上设有定位孔42,定位件50用于穿设于定位孔42内以对盖板40进行定位。示例性的,在本实施例中,定位件50为定位销。
69.在一些实施例中,贴合装置100还包括锁紧件60,锁紧件60 设于底板10的一侧,以将盖板40锁紧至底板10。示例性的,在本实施例中,锁紧件60为把手,数量为两个,且设于底板10的相对两侧,锁紧件60在转动时可实现对盖板40的锁紧和解锁。
70.在使用时,先将第一工件200放置于底板10上,使得第一子支撑部22和第二子支撑部24支撑第一工件200的第一部分210,第二支撑件30支撑第一工件200的第二部分220;然后在第一工件200上放置第二工件300,其中凸起部12的第一表面122与第二工件300接触;接着放置盖板40,转动锁紧件60,将盖板40锁紧至底板10。
71.在一种实施方式中,在放置第一工件200后,还可以设置黏合物再放置第二工件300,进一步使得第一工件200与第二工件300 贴合的更好。
72.上述的贴合装置100通过第一子支撑部22和第二子支撑部24 中的至少一者弹性支撑第一工件200,在压合后第一工件200和第二工件300的贴合较好,且可避免施加力过大,压力不均匀(例如因为黏合物的存在),或者因第一工件或第二工件300的一致性不好,而对第一工件200和第二工件300造成损伤,提高了各工件的贴合质量。
73.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技术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技术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技术。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技术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涵括在本技术内。
74.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技术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