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尘杯组件和吸尘器的制作方法

2022-02-21 23:37:38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吸尘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尘杯组件和吸尘器。


背景技术:

2.吸尘器是一种经常用于室内清洁的除尘装置,主要用于清洁地面、地毯、家具、窗帘、窄边细角等位置处的灰尘、毛发等异物,清洁效果好,清洁效率高。
3.现有技术中,吸尘器包括吸尘器主机和与吸尘器主机相连的尘杯组件,尘杯组件包括尘杯和旋风锥,吸尘器主机的进气口与尘杯连通,旋风锥位于尘杯内,旋风锥为侧壁具有通孔的筒状结构件。吸尘器主机启动后,带尘空气经进气口进入尘杯内,带尘空气绕旋风锥转动并进行尘气分离。
4.然而,旋风锥伸入尘杯内,尘杯内用于沉积异物的容积变小。且吸尘器工作时,带尘空气中的头发、线绳等条状物通常会紧紧缠绕在旋风锥上,用户难以将缠绕的毛发从旋风锥处清理下来。


技术实现要素:

5.鉴于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尘杯组件和吸尘器,其具有较大的容尘腔体,且可以避免毛发缠绕固定在尘杯内部。
6.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7.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尘杯组件,其包括尘杯和尘气分离件,尘杯和尘气分离件围成集尘腔;尘气分离件的朝向集尘腔的一侧设有进风面,尘气分离件上还设有多个分离通道,多个分离通道间隔设置,分离通道的一端贯穿进风面、另一端贯穿尘气分离件的外壁面,以连通集尘腔的内外两侧;其中,每个分离通道均为弯折状,以使带尘空气撞击分离通道的内壁面后转向,并与带尘空气中的异物分离。
8.即本实施例通过带尘空气与分离通道内壁面之间的相互碰撞实现尘气分离,其中,重量较大的异物碰撞分离通道的内壁面后,速度发生改变,其在自身重力作用下沿分离通道重新落入集尘腔内,分离出的气体则沿分离通道排出集尘腔。
9.同时,即本实施例中未设置现有技术中凸出的旋风结构,尘杯内的用于沉积异物的容积较大,可用于容置较多的异物。且由于本实施例未采用旋风除尘方式,吸尘器工作时,毛发等异物在集尘腔内朝向尘气分离件流动时不会沿尘杯的周向转动,也就避免了毛发等异物缠绕并固定在集尘腔的内壁面上,易于用户清理。
10.在一些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分离通道的内壁面上设有多个折流凸起;多个折流凸起沿带尘空气的流向间隔设置,且多个折流凸起交错设置在分离通道的相对的两侧。
11.其中,多个折流凸起可增加气流的流动路径,并使得带尘空气进行多次转向,这样,尘气分离效果较好。
12.在一些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多个折流凸起包括第一凸起和第二凸起,第一凸起和第二凸起分别设置在分离通道的两端,即可以通过较少数量的折流凸起实现有效的尘气分
离,简化了尘气分离件的结构,避免分离通道堵塞,降低制作成本。
13.在一些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分离通道沿第一方向延伸,第一凸起在进风面上具有沿第一方向的第一投影,第二凸起在进风面上具有沿第一方向的第二投影;第一投影的边缘和第二投影的边缘相互重合,或者,第一投影和第二投影间隔设置。这样,既可以实现有效的尘气分离,又能避免分离通道堵塞。
14.在一些可选的实施方式中,第一凸起具有导尘面,导尘面设置在第一凸起的沿带尘空气流向的下游侧,导尘面朝向集尘腔的一侧倾斜设置。
15.这样,第一凸起上沉积的灰尘等异物可沿导尘面移动并落入集尘腔内,避免异物堆积在分离通道内并堵塞分离通道。
16.在一些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尘杯组件还包括过滤件,过滤件设置在尘气分离件的位于集尘腔外的一侧,过滤件的过滤孔隙小于分离通道的出口端的孔径。
17.这样,经由尘气分离件分离出的气体,可以经由过滤件进行二次过滤,优化了尘气分离效果。
18.在一些可选的实施方式中,过滤件和尘气分离件间隔设置。这样,过滤件与尘气分离件之间的间隙可以构成混风间隙,过滤件整体均可以对气体进行过滤,过滤效果较好。
19.在一些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尘杯组件还包括密封圈和固定件;尘杯的内壁面上设有第一固定台阶,固定件用于将尘气分离件压装固定在第一固定台阶上;密封圈设置在固定件与尘杯之间或者尘气分离件与尘杯之间。
20.这样,可以通过固定件将尘气分离件固定在尘杯上,密封圈可以对尘气分离件与尘杯之间的连接位置处进行密封,以避免尘杯组件漏气。
21.在一些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固定件具有贯穿的流通孔,多个分离通道暴露在流通孔处;固定件的外壁面上设有容置槽,密封圈设置在容置槽内并与尘杯的内壁面相抵接。
22.即固定件通过自身周向的外缘与尘杯的内壁面进行连接,固定稳定性较高。
23.在一些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固定件与尘杯过盈配合,易于组装。
24.在一些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尘杯设有进气口,进气口连通尘杯的内外两侧,用于导入所述带尘空气,尘气分离件位于进气口的上方。这样,带尘空气流动过程中,异物可以在自身重力作用下沉降,而气体则通过上方的尘气分离件排出。即尘气分离后,异物和空气可以具有不同的流动方向,尘气分离效果较好。
25.在一些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尘杯组件还包括挡尘件,挡尘件设置在尘杯内且与进气口相应设置,挡尘件的沿尘杯周向的一端与尘杯的内壁面相连,挡尘件的沿尘杯周向的另一端与尘杯的内壁面之间具有出风间隙,以引导带尘空气沿尘杯的周向旋绕。
26.这样,当尘杯组件具有倾斜角度时,例如吸尘器处于停机状态,挡尘件可以阻挡尘杯内的灰尘等异物经由进气口排出尘杯。同时,挡尘件还可以避免集尘腔内的带尘空气经由进气口排出。同时,挡尘件还起到导向作用,用于引导带尘空气在集尘腔内旋绕,这样,带尘空气旋绕过程中,带尘空气可以与集尘腔的内壁面发生碰撞,以初步进行尘气分离,优化尘杯组件的尘气分离效果。
27.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第二方面提供一种吸尘器,其包括吸尘器主机以及上述第一方面的尘杯组件。
28.本实施例提供的吸尘器使用上述尘杯组件,可以使得吸尘器具有较大的容尘腔
体,以容置较多的异物,同时还可以避免毛发缠绕固定在尘杯内。
29.除了上面所描述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解决的技术问题、构成技术方案的技术特征以及由这些技术方案的技术特征所带来的有益效果外,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尘杯组件和吸尘器所能解决的其他技术问题、技术方案中包含的其他技术特征以及这些技术特征带来的有益效果,将在具体实施方式中作出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附图说明
30.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31.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尘杯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32.图2为图1中尘杯组件的爆炸示意图;
33.图3为图1中沿a-a的剖视图;
34.图4为图3中b部分的局部示意图;
35.图5为图1中尘气分离件的结构示意图一;
36.图6为图1中尘气分离件的结构示意图二;
37.图7为图5中沿c-c的剖视图;
38.图8为图7中d部分的局部示意图。
39.附图标记:
40.1:尘杯组件;
41.10:尘杯;11:进气口;12:集尘腔;
42.20:尘气分离件;21:进风面;22:分离通道;23:折流凸起;231:导尘面;23a:第一凸起;23b:第二凸起;
43.30:过滤件;
44.40:挡尘件;
45.50:密封圈;
46.60:固定件;
47.70:上盖;71:出气孔;
48.h:混风间隙。
具体实施方式
49.为了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均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50.现有技术中,为实现尘气分离,尘杯内通常设置旋风结构,例如旋风锥,旋风结构悬置在尘杯的内腔中,尘杯内壁面与旋风结构外壁面之间的空间构成集尘腔。吸尘器工作
时,分离出的灰尘、毛发等异物则围绕旋风结构转动,导致毛发等异物容易缠绕固定在旋风锥上,用户难以将毛发从旋风锥上取下。
51.有鉴于此,本技术实施例中的尘杯组件改变了尘气分离方式,尘杯组件去除旋风锥,设置了具有弯折的分离通道的尘气分离件,带尘空气通过撞击分离通道内壁面实现尘气分离,同时,尘气分离件的位于集尘腔一侧的具有平滑的进风面,这样,集尘腔内无悬置的凸出结构,避免了毛发等异物缠绕固定在尘杯内部。
52.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尘杯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尘杯组件的爆炸示意图。图3为图1中沿a-a的剖视图。图4为图3中b部分的局部示意图。图5为图1中尘气分离件的结构示意图一。图6为图1中尘气分离件的结构示意图二。图7为图5中沿c-c的剖视图。图8为图7中d部分的局部示意图。
53.请参阅图1至图8,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尘杯组件,其包括尘杯10和尘气分离件20,尘杯10和尘气分离件20围成集尘腔12。
54.具体的,尘杯组件1应用于吸尘器,用于对吸尘器吸取的带尘空气进行尘气分离,并收集分离出的异物且排放出洁净的空气。
55.尘杯组件1包括尘杯10和尘气分离件20。尘杯10为内部中空的容器状结构,尘杯10的一端开口,尘气分离件20设置在尘杯10的开口端并与尘杯10围成集尘腔12。
56.尘杯10上设有进气口11,进气口11连通尘杯10的内外两侧,用于向集尘腔12内导入带尘空气。吸尘器启动后,尘杯10内的气体压力小于空气压力,带尘气体经由进气口11被吸入尘杯10内,并填充在尘杯10的内部。为易于带尘空气流动,尘杯10的侧壁面通常为光滑壁面。
57.尘杯10的与尘气分离件20相对的一端设有可开闭的排尘口,排尘口打开,可以排出集尘腔12内沉积的灰尘、毛发等异物。可选的,为了提高尘杯10的强度,尘杯10的内壁面上可以设置凸出的加强筋。
58.尘杯10可以为透明材质制件,便于使用人员观察尘杯10内部灰尘等异物的堆积状况,避免异物残留。
59.其中,进气口11可以位于尘杯10的不同位置处。可选的,尘气分离件20位于进气口11的上方。这样,通过尘气分离件20进行尘气分离后的异物和空气可以具有不同的流动方向,其中,异物可以在自身重力作用下回落在尘杯10内,而空气则经由尘气分离件20向上排出集尘腔12,尘气分离效果较好。
60.尘气分离件20的朝向集尘腔12的一侧设有进风面21,尘气分离件20上还设有多个分离通道22,多个分离通道22间隔设置,分离通道22的一端贯穿进风面21、另一端贯穿尘气分离件20的外壁面,以连通集尘腔12的内外两侧;其中,每个分离通道22均为弯折状,以使带尘空气撞击分离通道22的内壁面后转向,并与带尘空气中的异物分离。
61.尘气分离件20设置在尘杯10的与排尘口相对的另一端,并与尘杯10密封连接。尘气分离件20可为板状结构件,结构较为简单,易于成型。
62.尘气分离件20的厚度可以为6mm-8mm,避免因分离件的厚度较小,导致尘气分离效果较差,或者,因分离件的厚度较大,导致分离通道22易于堵塞。
63.尘气分离件20的材质可以为塑料,例如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acrylonitrile butadiene styrene plastic、abs)塑料,重量较小,强度较高。
64.在一些可选的实施方式中,请参阅图3和图4,尘杯组件还包括密封圈50和固定件60,固定件60用于将尘气分离件20固定在尘杯上,密封圈50用于对尘气分离件20与尘杯之间的连接位置进行密封,以避免尘杯10漏灰。
65.具体的,尘杯10的内壁面上设有第一固定台阶,固定件60用于将尘气分离件20压装固定在第一固定台阶上,此时,尘气分离件20周向的边缘与第一固定台阶相接触,两者的接触面积较大,尘气分离件20的固定稳定性较高。
66.根据固定件60的结构不同,密封圈50的设置位置不同,示例性的,固定件60可以为螺纹紧固件,此时,密封圈50设置在尘气分离件20与尘杯10之间。
67.在一些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固定件60具有贯穿的流通孔,多个分离通道22暴露在流通孔处,即固定件60呈环状,固定件60的端面用于压装固定尘气分离件20,固定件60的外壁面与尘杯10的内壁面相接触。
68.固定件60的外壁面上设有容置槽,密封圈50设置在容置槽内并与尘杯10的内壁面相抵接。密封圈50通常为弹性件,密封圈50可抵顶在尘杯10的内壁面上,以实现密封。
69.当然,当尘气分离件20的厚度较大时,密封圈50也可以设置在尘气分离件20与尘杯10之间。
70.其中,环状的固定件60可以通过螺纹紧固件与尘杯10相连。在一些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固定件60与尘杯10过盈配合,结构较为简单,易于组装。
71.尘气分离件20的朝向集尘腔12内的壁面为进风面21,尘气分离件20上设有连通孔,连通孔的内腔即构成分离通道22,分离通道22的一端贯穿进风面21,另一端贯穿尘气分离件20的外壁面,以使集尘腔12通过分离通道22与外界连通。
72.进风面21可以为平面(如图3和图7所示)、凸出的球弧面(未示出)等。
73.其中,分离通道22为多个,多个分离通道22间隔设置,以增大集尘腔12与外界的连通面积。分离通道22的横截面形状可以为圆形、矩形或其他形状。
74.多个分离通道22可横纵排列(未示出),或者多个分离通道22沿尘杯10的周向呈环形排列(如图5和图6所示),本实施例不进行限制。
75.为对带尘空气进行尘气分离,分离通道22弯折设置,即分离通道22的延伸方向为非直线方向。带尘空气进入分离通道22内以后,气体会在撞击分离通道22的内壁面后发生转向。其中,由于带尘空气中灰尘、毛发等异物的重量大于气体分子的重量,异物的惯性力也大于气体分子的惯性力,异物由于自身惯性会直接撞击在分离通道22的内壁面上,气体则会沿着分离通道22发生转向。这样,异物和空气的流动路径发生变化而实现尘气分离。其中,异物可以在自身重力作用下沿分离通道22落入集尘腔12内,以实现将异物收集在尘杯10内。
76.分离通道22可以具有一次或多次弯折,此处不进行限制。
77.也就是说,本实施例提供的尘杯组件1通过采用碰撞式尘气分离方式,带尘空气经由进气口11进入集尘腔12后会朝向排尘口一侧流动,然后转向并向上朝向尘气分离件20一侧流动,由于未设置旋风结构,带尘空气在朝向尘气分离件20流动过程中未绕尘杯10的周向转动。这样,即使进风面21凸出尘气分离件20,毛发等异物也不会缠绕在尘气分离件20上。吸尘器停机后,灰尘、毛发等异物可沉积在排尘口位置处,易于清理。
78.且尘气分离件20的体积较小,其占用的尘杯10的内腔尺寸较小,尘气分离件20与
尘杯10围成的集尘腔12的容积较大,使得尘杯组件可以具有较大的容尘腔体,以容置较大体积量的异物。
79.可以理解的,分离通道22由形成在尘气分离件20上的连通孔的内腔构成。其中,连通孔可以弯折设置,使得分离通道22弯折设置,例如连通孔可以呈蛇形弯折设置或者呈螺旋形设置,分离通道22即呈蛇形弯折设置或者呈螺旋形设置。
80.在一些可选的实施方式中,连通孔还可以沿直线方向延伸,此时,分离通道22的内壁面上设有多个折流凸起23;多个折流凸起23沿带尘空气的流向间隔设置,且多个折流凸起23交错设置在分离通道22的相对的两侧。这样,分离通道22由多个折流凸起23分隔连通孔的内腔形成。
81.折流凸起23可通过粘接、卡接等方式固定在分离通道22的内壁面上。可选的,折流凸起23与尘气分离件20一体成型,易于制作。
82.多个折流凸起23的结构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为易于制作,多个折流凸起23可以具有相同的结构,多个折流凸起23凸出分离通道22内壁面的凸出高度相同。
83.当然,当连通孔弯折设置时,连通孔内也可以设置一个或多个折流凸起23,以充分扰动带尘空气,使带尘空气撞击分离通道22的内壁面。
84.折流凸起23的个数可以根据连通孔的结构进行设置。具体的,连通孔弯折设置时,折流凸起23可以为一个或多个。连通孔沿直线方向延伸时,折流凸起23至少为两个,以避免部分带尘空气未与分离通道22的内壁面发生碰撞就排出集尘腔12。
85.在一些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多个折流凸起23包括第一凸起23a和第二凸起23b,第一凸起23a和第二凸起23b分别设置在分离通道22的两端,这样可以适用于不同种类的连通孔结构,且通过较少数量的折流凸起23,可以实现有效的尘气分离,简化了尘气分离件20的结构,降低了尘气分离件20的制作成本。
86.在一些可选的实施方式中,以分离通道22沿直线方向延伸为例,为便于说明,该直线方向可以为第一方向,第一方向可以为竖直方向,或者第一方向与竖直方向之间具有锐角,使得分离通道22倾斜向上延伸。
87.为便于说明,请参阅图7和图8,以第一凸起23a设置在分离通道22的靠近集尘腔12的一端为例进行说明。第一凸起23a和第二凸起23b分别设置在分离通道22的进口端和出口端,这样,第二凸起23b与分离通道22的进口端相应设置,第一凸起23a与分离通道22的出口端相应设置。
88.带尘空气进入分离通道22后,带尘空气与第二凸起23b相互碰撞后初次转向。此时,部分异物碰撞第二凸起23b后在自身重力作用下经由分离通道22的进口端落入集尘腔12内。初次转向后的气流随后碰撞分离通道22的侧壁面并再次转向。此时,部分异物碰撞分离通道22的内壁面后在自身重力作用下落在第一凸起23a上。再次转向后的气体经由分离通道22的出口端排出集尘腔12。
89.其中,考虑到尘杯10以及尘气分离件20的尺寸较小,分离通道22的内径也较小,分离通道22的内径可以为6mm-8mm。折流凸起23凸出分离通道22内壁面的凸出高度可以小于或等于分离通道22内径的一半,例如,折流凸起23的凸起高度可以为3mm-4mm,以避免折流凸起23自由端与分离通道22内壁面之间的间距过小,导致异物堵塞分离通道22。
90.具体的,第一凸起23a在进风面21上具有沿第一方向的第一投影,第二凸起23b在
进风面21上具有沿第一方向的第二投影;第一投影的边缘和第二投影的边缘相互重合,或者,第一投影和第二投影间隔设置。
91.当第一投影的边缘和第二投影的边缘重合时,第一凸起23a和第二凸起23b的边缘对齐。第一投影的边缘和第二投影的边缘之间具有间隙时(如图8所示),则第一凸起23a和第二凸起23b中至少一者的凸起高度均小于分离通道22的内径的一半,以避免因分离通道22的进口端以及出口端的尺寸较小,导致异物堵塞。
92.在一些可选的实施方式中,第一凸起23a和第二凸起23b中靠近集尘腔12中的一者的壁面构成部分进风面21。
93.即第一凸起23a的靠近集尘腔12一侧的壁面与进风面21平齐设置,第一凸起23a的靠近集尘腔12一侧的壁面构成部分进风面21。这样,尘气分离件20的与第一凸起23a相对应的位置处无凹陷的台阶结构,尘气分离件20的朝向集尘腔12的侧壁面较为平滑,避免了毛发等异物挂接在尘气分离件20的进风面21上,也就避免了毛发等异物旋绕过程中缠绕固定在尘气分离件20上。
94.可以理解的,异物撞击分离通道22的内壁面后,会在自身重力作用下发生沉降,其中,部分异物会落在折流凸起23上。在一些可选的实施方式中,为易于将异物收集在集尘腔12内,避免分离通道22发生堵塞,折流凸起23上可以设置导尘面231,导尘面231设置在折流凸起23的沿带尘空气流向的下游侧,导尘面231朝向集尘腔12的一侧倾斜设置。
95.即导尘面231一端与分离通道22的内壁面相连,另一端朝向集尘腔12的一侧倾斜设置。通过设置倾斜的导尘面231,异物可以在自身重力作用下相对导尘面231移动,直至脱离导尘面231,也就避免了导尘面231上过多的沉积异物,避免分离通道22堵塞。
96.其中,每个折流凸起23上均可以设置有导尘面231。
97.在一些实施例中,考虑到第二凸起23b设置在尘气分离件20的外壁面位置处,请参阅图7和图8,第一凸起23a具有导尘面231,以使第一凸起23a上沉积的异物可以沉积在集尘腔12内。而第二凸起23b处沉积的异物可在用户清理尘杯组件时进行清除,降低尘气分离件20的加工成本。
98.在一些可选的实施方式中,请参阅图2至图4,尘杯组件1还包括过滤件30,过滤件30设置在尘气分离件20的位于集尘腔12外的一侧,过滤件30的过滤孔隙小于分离通道22的出口端的孔径。
99.其中,过滤件30可以为滤布,例如可以为棉布、毛织布等纺织滤布,也可以为非纺织滤布,过滤件30还可以为具有金属材质的金属滤网,例如,请参阅图2至图4,过滤件30为金属片状结构,厚度为1mm-4mm,过滤孔隙即为形成在过滤件30上的贯穿孔状结构。
100.过滤件30设置在尘气分离件20的下游侧,过滤件30的过滤孔隙小于分离通道22出口端的孔径,用于对尘气分离件20分离出的气体进行过滤,这样,气体中携带的部分微小颗粒物可以被截留在过滤件30上,优化了尘杯组件1的尘气分离效果。
101.其中,过滤件30可以贴合在尘气分离件20的侧壁面上。
102.为避免尘气分离件20封堵部分过滤件30的过滤孔隙,在一些可选的实施方式中,过滤件30和尘气分离件20间隔设置。也就是说,过滤件30和尘气分离件20之间具有混风间隙h,经各个分离通道22排出的气体可以在混风间隙h混合均匀后再朝向过滤件30一侧流动。这样,过滤件30整体均可以对尘气分离件20排出的气体进行过滤,过滤件30的过滤效果
较好。
103.过滤件30与尘气分离件20之间的间隙可以为1mm-4mm,本实施例不进行限制。
104.在一些可选的实施方式中,过滤件30的个数可以为多个,过滤件30的种类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只要沿气流的流向,各个过滤件30的过滤孔隙逐渐变小即可。
105.其中,过滤件30可与尘杯10内壁面固定相连。可选的,固定件60的内壁面上可以设置第二固定台阶,过滤件30搭接在第二固定台阶上。此时,为固定过滤件30,尘杯组件1还可以包括上盖70,过滤件30夹设在上盖70和第二固定台阶上。上盖70上设有出气孔71,这样,流经过滤件30的气流可经由出气孔71排出。
106.在一些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尘杯组件1还包括挡尘件40,挡尘件40设置在尘杯10内且与进气口11相应设置。
107.其中,挡尘件40也可以设置在尘杯10的内壁面上(未示出),或者挡尘件40可设置在尘气分离件20上(如图3和图5所示),此时,尘气分离件20固定在尘杯10内后,挡尘件40的边缘与尘杯10的内壁面紧密贴合,以避免带尘空气经由挡尘件40与尘杯10的内壁面之间的缝隙排出。
108.这样,挡尘件40覆盖在进气口11的内侧,即使尘杯组件1发生倾斜,例如吸尘器在外力碰撞下发生倾倒,尘杯组件1内的异物也不会经由进气口11排出尘杯10,避免了尘杯10漏灰。
109.根据尘杯10的进风方向要求以及进气口11的设置位置,挡尘件40可以沿不同方向延伸。
110.示例性的,当尘杯10径向进风时,进气口11沿尘杯10的径向延伸。当进气口11设置在尘杯10的靠近尘气分离件20的一侧时,挡尘件40可以朝向尘杯10的远离尘气分离件20的一侧延伸,以避免从进气口11处导入的异物堵塞分离通道22。
111.在一些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尘杯10还可以切向进风。带尘空气进入集尘腔12后,会沿集尘腔12的周向旋绕,带尘空气中的异物可在离心力作用下甩向尘杯10的内壁面,并沿尘杯10的内壁面掉落在集尘腔12的底部。带尘空气中的气体则朝向尘气分离件20一侧流动,以实现初步的尘气分离。
112.其中,进气口11可以朝向尘杯10的切向。或者,请参阅图3和图5,进气口11朝向尘杯10的径向,此时,挡尘件40的沿尘杯10周向的一端与尘杯10的内壁面相连,挡尘件40的沿尘杯10周向的另一端与尘杯10的内壁面之间具有出风间隙,以引导带尘空气沿尘杯10的周向旋绕。
113.一方面,挡尘件40与尘杯10内壁面之间的间隙可以引导沿径向进入尘杯10内的带尘空气,使其沿尘杯10的周向旋绕。另一方面,带尘空气流动至进气口11所在位置处时,带尘空气可以沿挡尘件40的壁面流动,挡尘件40可以起到阻挡作用,避免带尘空气经由进气口11排出尘杯10。示例性的,吸尘器停机时刻,连接杆内的负压消失,尘杯10内的灰尘可能仍然处于流动状态,此时,挡尘片即可阻挡异物排出尘杯10。
114.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吸尘器,其包括吸尘器主机(未示出)以及上述尘杯组件1。其中,尘杯组件1的结构、功能以及工作原理等均已在前述实施例中进行了详细说明,故此处不再赘述。
115.吸尘器主机包括地刷、连接杆以及风机,连接杆内部中空,以连通地刷的入口以及
尘杯10的内腔。风机启动,连接杆内的气体压力小于空气压力,也就使得带尘空气可以向连接杆内流动。本实施例不对吸尘器主机以及风机的结构进行限制。
116.吸尘器通过采用前述尘杯组件1,可以避免毛发等异物缠绕固定在尘杯10内部,易于用户清理尘杯10。
117.本说明书中各实施例或实施方式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部分相互参见即可。
118.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方式”、“一些实施方式”、“示意性实施方式”、“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实施方式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方式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方式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119.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