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大棚结构的制作方法

2022-02-21 23:22:15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大棚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大棚结构。


背景技术:

2.温室(greenhouse),又称暖房,能透光、保温(或加温),用来栽培植物的设施。在不适宜植物生长的季节,能提供温室生育期和增加产量,多用于低温季节喜温蔬菜、花卉、林木等植物栽培或育苗等,温室的种类多,依不同的屋架材料、采光材料、外形及加温条件等又可分为很多种类,如玻璃温室、塑料温室;单栋温室、连栋温室;单屋面温室、双屋面温室;加温温室、不加温温室等。温室结构应密封保温,但又应便于通风降温。
3.广泛应用于农作物、经济作物的规模化生产中的温室大棚的开窗通常为电动外翻式的开窗机构,它由电机、联轴器、传动轴、齿轮、齿条等组成,于生产中温室大棚通常为多栋并排设置,现有中每栋温室大棚的开窗机构分别由一电机单独控制开与关,使得电机的数量较多,造成结构复杂和成本高的缺陷。
4.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设计人设计出了本实用新型。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且成本低的大棚结构。
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解决方案是:
7.一种大棚结构,包括:两排侧撑支架、至少一排中间支架、至少二拱支架组及一电机传动组件,所述侧撑支架之间、所述侧撑支架与中间支架之间均为间隔设置,每一排侧撑支架与相邻排的中间支架的上方分别设有一拱支架组,所述电机传动组件包括一电机、二端部连动杆及二端部连动块,所述电机的下方穿设有一由电机带动转动的连接杆,所述连接杆的两端分别连接一端部连动块,两排侧撑支架的端部之间分别设有一端部滑槽杆,所述端部滑槽杆穿设中间支架,所述端部连动杆可左右滑动地容设于对应的端部滑槽杆内,所述端部连动杆可活动地穿设于中间支架,所述拱支架组分别包括一第一拱支架及一第二拱支架,所述第一拱支架的顶端可活动地靠近第二拱支架的顶端,所述第一拱支架及第二拱支架上均可拆地固设有一薄膜;所述端部连动杆上分别间隔连接设置有至少二端交叉杆组,所述端交叉杆组与拱支架组一一对应,所述端交叉杆组包括一端长杆及一端短杆,所述端短杆连接于对应的端长杆与第一拱支架的端部,所述端长杆连接于对应的端部连动杆及第二拱支架的端部,所述端部连动块分别连动对应的端部连动杆进行左右移动,以改变端长杆与端短杆之间的夹角大小,实现控制所述第一拱支架的顶端靠近或者远离第二拱支架的顶端,达到关窗或开窗。
8.所述端部连动杆上设有一齿牙轨道段,所述端部连动块下方设有连动齿牙,所述连动齿牙可活动地啮合于齿牙轨道段上,以带动端部连动杆进行左右移动。
9.所述顶端部支杆和/或端长杆上凹设有一让位槽,以使得端长杆于让位槽处可顺畅运动。
10.每一拱支架组下方分别设有一顶撑支架,所述顶撑支架包括二顶端部支杆及一槽杆,所述顶端部支杆分别穿设对应的端部连动杆,所述端部连动杆可活动地穿设于对应的顶端部支杆,所述顶端部支杆间隔固设于槽杆的下方,所述槽杆上均固设有一供薄膜的上端部固设的安装槽,所述第一拱支架及第二拱支架相邻的端部搭接于安装槽上。
11.所述顶端部支杆或端长杆上设有一穿孔,所述端长杆或顶端部支杆穿设于对应的穿孔。
12.所述侧撑支架包括至少二间隔设置的侧支杆,所述中间支架包括至少二间隔设置的中支杆,所述侧支杆及中支杆上均分别固设有一供薄膜的下端部固设的配合槽。
13.所述侧撑支架包括三间隔设置的侧支杆,位于中间的侧支杆之间固设有一中间支撑框。
14.所述电机传动组件还包括一中部连动杆,所述中间支撑框设于电机的下方,所述中间支撑框上设有一中部连接杆,所述中部连动杆可左右滑动地固设于中部连接杆上,所述电机带动中部连动杆,所述中部连动杆上分别间隔连接设置有至少二中交叉杆组,所述中交叉杆组与拱支架组一一对应,所述中交叉杆组包括一中长杆及一中短杆,所述中短杆连接于对应的中长杆与第一拱支架的端部,所述中长杆连接于对应的中部连动杆及第二拱支架的端部,所述电机的下方连动中部连动杆进行左右移动。
15.所述中部连动杆上设有一齿牙轨道段,所述电机的下方设有连动齿牙,所述连动齿牙可活动地啮合于齿牙轨道段上,以带动中部连动杆进行左右移动。
16.所述第一拱支架包括二上下间隔设置的第一横杆及至少二第一弯杆,所述第一弯杆间隔固设于第一横杆之间,所述第二拱支架包括二上下间隔设置的第二横杆及至少二第二弯杆,所述第二弯杆间隔固设于第二横杆之间。
17.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本实用新型通过电机传动组件的结构设计,由于本实用新型的侧撑支架的端部之间分别设有端部滑槽杆,所述端部滑槽杆穿设中间支架,所述电机传动组件的端部连动杆可左右滑动地容设于对应的端部滑槽杆内,所述端部连动杆可活动地穿设于中间支架,所述端部连动杆上分别间隔连接设置有端交叉杆组,所述端交叉杆组包括端长杆及端短杆,所述端交叉杆组与拱支架组一一对应,所述端短杆连接于对应的端长杆与第一拱支架的端部,所述端长杆连接于对应的端部连动杆及第二拱支架的端部,从而可以实现单电机带动端部连动杆左右移动,带动多组端交叉杆组的端长杆与端短杆的夹角改变,以带动多组拱支架组的第一拱支架与第二拱支架远离或者靠近,实现开窗与关窗;因此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且成本低。
附图说明
18.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关窗后的立体图;
19.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半开窗时的立体图;
20.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全开窗时的立体图;
21.图4为图3的a处局部放大图;
22.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的a处局部放大图;
23.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的a处局部放大图;
24.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四的a处局部放大图。
25.【符号说明】
26.侧撑支架1
27.端部滑槽杆11
ꢀꢀꢀꢀꢀꢀꢀꢀꢀꢀꢀꢀꢀꢀꢀꢀ
侧支杆12
28.中间支架2
29.中支杆21
30.配合槽012
31.拱支架组3
32.第一拱支架31
ꢀꢀꢀꢀꢀꢀꢀꢀꢀꢀꢀꢀꢀꢀꢀꢀ
第二拱支架32
33.第一横杆311
ꢀꢀꢀꢀꢀꢀꢀꢀꢀꢀꢀꢀꢀꢀꢀꢀꢀ
第一弯杆312
34.第二横杆321
ꢀꢀꢀꢀꢀꢀꢀꢀꢀꢀꢀꢀꢀꢀꢀꢀꢀ
第二弯杆322
35.电机传动组件4
36.电机41
ꢀꢀꢀꢀꢀꢀꢀꢀꢀꢀꢀꢀꢀꢀꢀꢀꢀꢀꢀꢀꢀꢀ
端部连动杆42
37.端部连动块43
ꢀꢀꢀꢀꢀꢀꢀꢀꢀꢀꢀꢀꢀꢀꢀꢀ
连接杆44
38.中部连动杆45
39.端交叉杆组5
40.端长杆51
ꢀꢀꢀꢀꢀꢀꢀꢀꢀꢀꢀꢀꢀꢀꢀꢀꢀꢀꢀ
端短杆52
41.顶撑支架6
42.顶端部支杆61
ꢀꢀꢀꢀꢀꢀꢀꢀꢀꢀꢀꢀꢀꢀꢀ
槽杆62
43.安装槽63
ꢀꢀꢀꢀꢀꢀꢀꢀꢀꢀꢀꢀꢀꢀꢀꢀꢀꢀꢀ
拱杆64
44.中间支撑框7
45.中部连接杆71
46.中交叉杆组8
47.中长杆81
ꢀꢀꢀꢀꢀꢀꢀꢀꢀꢀꢀꢀꢀꢀꢀꢀꢀꢀꢀ
中短杆82
48.加强支杆9
49.齿牙轨道段01
ꢀꢀꢀꢀꢀꢀꢀꢀꢀꢀꢀꢀꢀꢀꢀꢀ
穿孔02
ꢀꢀꢀꢀꢀꢀꢀꢀꢀꢀꢀꢀꢀꢀꢀꢀꢀꢀꢀꢀꢀ
让位槽03。
具体实施方式
50.为达成上述目的及功效,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手段及构造,兹绘图就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详加说明其特征与功能如下,以利完全了解。
51.请参阅图1至图7所示,本实用新型揭示了一种大棚结构,包括:两排侧撑支架1、至少一排中间支架2、至少二拱支架组3及一电机传动组件4,所述侧撑支架1之间、所述侧撑支架1与中间支架2之间均为间隔设置,每一排侧撑支架1与相邻排的中间支架2的上方分别设有一拱支架组3,所述电机传动组件4包括一电机41、二端部连动杆42及二端部连动块43,所述电机41的下方穿设有一由电机41带动转动的连接杆44,所述连接杆44的两端分别连接一端部连动块43,两排侧撑支架1的端部之间分别设有一端部滑槽杆11,所述端部滑槽杆11穿设中间支架2,所述端部连动杆42可左右滑动地容设于对应的端部滑槽杆11内,所述端部连动杆42可活动地穿设于中间支架2,所述拱支架组3分别包括一第一拱支架31及一第二拱支架32,所述第一拱支架31的顶端可活动地靠近第二拱支架32的顶端,所述第一拱支架31及第二拱支架32上均可拆地固设有一薄膜;所述端部连动杆42上分别间隔连接设置有至少二
端交叉杆组5,所述端交叉杆组5与拱支架组3一一对应,所述端交叉杆组5包括一端长杆51及一端短杆52,所述端短杆52连接于对应的端长杆51与第一拱支架31的端部,所述端长杆51连接于对应的端部连动杆42及第二拱支架32的端部,所述端部连动块43分别连动对应的端部连动杆42进行左右移动,以改变端长杆51与端短杆52之间的夹角大小,实现控制所述第一拱支架31的顶端靠近或者远离第二拱支架32的顶端,达到关窗或开窗;其中为了利用中间支架2分隔出更多栋的种植空间,所述中间支架2的数量可以为二,所述中间支架2之间为间隔设置,每两相邻中间支架2的上方分别设有一拱支架组3,每一拱支架组3对应一端交叉杆组5;但是图中所示的实施例,以中间支架2的数量为一进行举例显示说明,但并不以此为限。
52.因此,本实用新型通过电机传动组件4的结构设计,由于本实用新型的侧撑支架1的端部之间分别设有端部滑槽杆11,所述端部滑槽杆11穿设中间支架2,所述电机传动组件4的端部连动杆42可左右滑动地容设于对应的端部滑槽杆11内,所述端部连动杆42可活动地穿设于中间支架2,所述端部连动杆42上分别间隔连接设置有端交叉杆组5,所述端交叉杆组5包括端长杆51及端短杆52,所述端交叉杆组5与拱支架组3一一对应,所述端短杆52连接于对应的端长杆51与第一拱支架31的端部,所述端长杆51连接于对应的端部连动杆42及第二拱支架32的端部,从而可以实现单电机41带动端部连动杆42左右移动,带动多组端交叉杆组5的端长杆51与端短杆52的夹角改变,以带动多组拱支架组3的第一拱支架31与第二拱支架32远离或者靠近,如图1至图3所示,实现开窗与关窗;因此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且成本低。
53.再者,为了让本实用新型的结构更简单,连动更简洁,所述端部连动杆42上可以设有一齿牙轨道段01,所述端部连动块43下方设有连动齿牙,所述连动齿牙可活动地啮合于齿牙轨道段01上,以带动端部连动杆42进行左右移动。
54.接着,为了提升本实用新型对薄膜的支撑效果,每一拱支架组3下方可以分别设有一顶撑支架6,所述顶撑支架6包括二顶端部支杆61及一槽杆62,所述顶端部支杆61分别穿设对应的端部连动杆42,所述端部连动杆42可活动地穿设于对应的顶端部支杆61,所述顶端部支杆61间隔固设于槽杆62的下方,所述槽杆62上均固设有一供薄膜的上端部固设的安装槽63,所述第一拱支架31及第二拱支架32相邻的端部搭接于安装槽63上;其中,所述槽杆62的端部两侧与相邻的侧撑支架1或中间支架2之间均分别固设有一拱杆64,以形成支撑。
55.进一步,为了简化本实用新型的结构,所述侧撑支架1可以包括至少二间隔设置的侧支杆12,所述中间支架2包括至少二间隔设置的中支杆21,所述侧支杆12及中支杆21上均分别固设有一供薄膜的下端部固设的配合槽012,所述拱支架组3的下端及配合槽012固设于相邻排的侧撑支架1或相邻排中间支架2上,所述拱支架组3的下端与相邻排的侧撑支架1或中间支架2为可转动连接。
56.另外,为了增加本实用新型的整体强度,所述侧撑支架1可以包括三间隔设置的侧支杆12,位于中间的侧支杆12之间固设有一中间支撑框7。
57.进一步,为了让多组拱支架组3的第一拱支架31与第二拱支架32远离或者靠近动作更平稳,所述电机传动组件4还可以包括一中部连动杆45,所述中间支撑框7设于电机41的下方,所述中间支撑框7上设有一中部连接杆71,所述中部连动杆45可左右滑动地固设于中部连接杆71上,所述电机41带动中部连动杆45,所述中部连动杆45上分别间隔连接设置
有至少二中交叉杆组8,所述中交叉杆组8与拱支架组3一一对应,所述中交叉杆组8包括一中长杆81及一中短杆82,所述中短杆82连接于对应的中长杆81与第一拱支架31的端部,所述中长杆81连接于对应的中部连动杆45及第二拱支架32的端部,所述电机41的下方连动中部连动杆45进行左右移动。
58.其中,为了让本实用新型的结构更简单,连动更简洁,所述中部连动杆45上可以设有一齿牙轨道段01,所述电机41的下方设有连动齿牙,所述连动齿牙可活动地啮合于齿牙轨道段01上,以带动中部连动杆45进行左右移动。
59.进一步,为了简化本实用新型的结构,所述第一拱支架31可以包括二上下间隔设置的第一横杆311及至少二第一弯杆312,所述第一弯杆312间隔固设于第一横杆311之间,所述第二拱支架32可以包括二上下间隔设置的第二横杆321及至少二第二弯杆322,所述第二弯杆322间隔固设于第二横杆321之间。
60.其中,于端部滑槽杆11的下方及侧撑支架1与顶撑支架6之间可以固设有加强支杆9,于端部滑槽杆11的下方及中间支架2与顶撑支架6之间也可以固设有加强支杆9,所述中间支撑框7上及位于槽杆62下方也可以均固设有加强支杆9,以提升本实用新型的整体强度,所述中长杆81穿设过对应的设于所述中间支撑框7上及位于槽杆62下方的加强支杆9,所述中部连动杆45可活动地穿伸过加强支杆9。
61.其中,请参阅图4、图5、图6及图7可知实施例一、实施例二、实施例三及实施例四的区别在于:请参阅图4所示,于实施例一中,为了让端长杆51能顺畅地运动,让本实用新型的结构更紧凑,所述顶端部支杆61上可以设有一穿孔02,所述端长杆51穿设于对应的穿孔02,从而当端长杆51被带动时,所述端长杆51会于穿孔02内运动;请参阅图5所示,于实施例二中,所述穿孔02设于端长杆51上,所述顶端部支杆61穿设于对应的穿孔02;请参阅图6所示,于实施例三中,所述顶端部支杆61上凹设有一让位槽03,所述端长杆51卡设于让位槽03内,所述端长杆51于让位槽03处可顺畅运动;请参阅图7所示,于实施例四中,所述端长杆51上凹设有一让位槽03,所述顶端部支杆61卡设于让位槽03,所述端长杆51于让位槽03处可顺畅运动;但并不以此为限,所述端长杆51与顶端部长杆61相对的面上可以均分别凹设有让位槽03,所述端长杆51的让位槽卡入顶端部支杆61的让位槽03。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内容及技术特点已揭示如上,本实用新型的组成并不以上述为限,本领域的技术人员仍可能基于本实用新型的揭示而作各种不背离本实用新型创作精神的替换及修饰。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不限于实施例所揭示,而应包括各种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替换及修饰,并为权利要求书所涵盖。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