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梁场用自动张拉设备的制作方法

2022-02-21 22:48:36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工程施工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梁场用自动张拉设备。


背景技术:

2.在梁场中,预制梁制作好之后,还要在预制梁事先留有的孔道中贯穿插入钢绞线,然后用千斤顶对钢绞线进行牵拉以提高预制梁的抗拉强度,千斤顶上连接有油管,油管的另一端和高压油泵连接,千斤顶张拉和回顶的动力均由高压油泵通过油管传输的高压油提供。
3.当一个预制梁的钢绞线牵拉结束后,需要进行下一个预制梁的钢绞线牵拉时,要先把千斤顶上的油管卸掉,然后人工将千斤顶移动到下一个预制梁的钢绞线处,再将油管重新安装到千斤顶上进行牵拉工作。如此一来,完成整个梁场中所有预制梁的钢绞线牵拉工作就需要反复拆卸油管,频繁地拆卸会导致油管进入杂物造成油压数据不准,且人工移动千斤顶费时费力。
4.有鉴于此,特提出本实用新型。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梁场用自动张拉设备,解决了千斤顶和油泵分开放置时,随着工作位置的改变而导致连接油泵和千斤顶的油管因反复拆卸进入杂物而造成油压数据不准的问题。同时,机械手的设置省去了人工移动千斤顶到预制梁工作位置的环节,提高了工作效率。
6.为了实现上述实用新型目的,本技术提供的梁场用自动张拉设备,包括:
7.工作台,所述工作台上连接有行走机构;
8.机械手,所述机械手连接在所述工作台上;
9.千斤顶,所述千斤顶连接在所述机械手上,所述机械手能带动所述千斤顶移动,调节千斤顶的位置;
10.油泵,所述油泵设置在所述工作台上,且所述油泵和所述千斤顶通过油管连接。
11.可选的,本技术还包括控制装置和钢绞线识别装置,所述控制装置分别与所述机械手和行走机构控制连接,所述钢绞线识别装置设置在所述机械手或所述千斤顶上。
12.可选的,所述钢绞线识别装置包括设置在所述千斤顶上的摄像头。
13.可选的,所述机械手包括多个机械臂,各所述机械臂依次设置,相邻两个机械臂之间设置旋转驱动部件,所述旋转驱动部件分别连接相邻的两个机械臂。
14.可选的,所述机械手包括依次设置的第一机械臂、第二机械臂和第三机械臂,所述第一机械臂和所述工作台之间设置第一旋转驱动部件,所述第二机械臂和所述第一机械臂之间设置第二旋转驱动部件,所述第三机械臂和所述第二机械臂之间设置第三旋转驱动部件,所述千斤顶连接在所述第三机械臂上;其中,所述第一旋转驱动部件和所述第二旋转驱动部件的旋转轴线相平行,所述第三旋转驱动部件的旋转轴线和所述第一旋转驱动部件的
旋转轴线相垂直。
15.可选的,本技术包括自动回缩卷线盘,所述油管卷绕在所述自动回缩卷线盘上。
16.可选的,所述自动回缩卷线盘包括壳体和可转动地设置在所述壳体内的转盘,所述壳体具有两个开口,所述壳体和所述转盘之间连接有弹性部件,所述油管贯穿两个所述开口设置,且所述油管卷绕在所述转盘上;在油管同时伸出两个所述开口的状态下,所述弹性部件弹性形变增大,在所述油管同时向两个所述开口回缩的状态下,所述弹性部件弹性形变减小。
17.可选的,本技术包括智能终端,所述智能终端和所述控制装置数据连接。
18.可选的,所述工作台上设置蓄电池,所述蓄电池与所述行走机构和机械手电连接。
19.可选的,所述千斤顶包括圆筒外壁,所述圆筒外壁上设置连接座,所述机械手末端连接所述连接座。
2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得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21.本技术的梁场用自动张拉设备通过将机械手、千斤顶和油泵一起设置在工作台上,并通过工作台连接的行走机构带动它们移动到预制梁处,再由机械手带动千斤顶移动到预制梁上工作位置,解决了千斤顶和油泵分开放置时,随着工作位置的改变而导致连接油泵和千斤顶的油管因反复拆卸进入杂物而造成油压数据不准的问题。同时,机械手的设置省去了人工移动千斤顶到预制梁工作位置的环节,提高了工作效率。
22.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的描述。
附图说明
23.附图作为本技术的一部分,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的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但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显然,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附图。在附图中:
24.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梁场用自动张拉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25.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梁场用自动张拉设备的千斤顶安装在预制梁上牵拉钢绞线的示意图。
26.图中,1、工作台;2、机械手;21、第一机械臂;22、第二机械臂;23、第三机械臂;24、第一旋转驱动部件;25、第二旋转驱动部件;26、第三旋转驱动部件;3、千斤顶;4、油泵;5、行走机构;6、油管;7、钢绞线识别装置;8、自动回缩卷线盘;9、连接座;10、钢绞线;11、预制梁。
27.需要说明的是,这些附图和文字描述并不旨在以任何方式限制本实用新型的构思范围,而是通过参考特定实施例为本领域技术人员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概念。
具体实施方式
28.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但不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29.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
ꢀ“
上”、“下”、
ꢀ“
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
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组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30.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
ꢀ“
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31.参见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梁场用自动张拉设备,包括:工作台1、机械手2、千斤顶3和油泵4。工作台1上连接有行走机构5;机械手2连接在工作台1上;千斤顶3连接在机械手2上,机械手2能带动千斤顶3移动,调节千斤顶3的位置;油泵4设置在工作台1上,且油泵4和千斤顶3通过油管6连接。
32.本技术的梁场用自动张拉设备通过将机械手2、千斤顶3和油泵4一起设置在工作台1上,并通过工作台1连接的行走机构5带动它们移动到预制梁11处,再由机械手2带动千斤顶3移动到预制梁11上工作位置,解决了千斤顶3和油泵4分开放置时,随着工作位置的改变而导致连接油泵4和千斤顶3的油管6因反复拆卸进入杂物而造成油压数据不准的问题。同时,机械手2的设置省去了人工移动千斤顶3到预制梁11工作位置的环节,提高了工作效率。
33.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案中,本技术实施例还包括控制装置和钢绞线识别装置7,所述控制装置分别与所述机械手2和行走机构5控制连接,所述钢绞线识别装置7设置在所述机械手2或所述千斤顶3上。
34.本实施方案中,控制装置可以控制行走机构5移动到预制梁11处;同时,控制装置还可以控制机械手2将千斤顶3安装到预制梁11的钢绞线10处,或将千斤顶3从预制梁11上移回工作台一侧。机械手2的设置省去了人工移动千斤顶到预制梁11上的环节,提高了工作效率。钢绞线识别装置7可以自动识别预制梁11上的钢绞线10位置,为机械手2将千斤顶3安装到钢绞线10处提供了准确的位置,方便了操作。
35.参见图2所示,所述钢绞线识别装置7包括设置在所述千斤顶3上的摄像头。
36.本实施方案中,钢绞线识别装置7可以是摄像头,摄像头可以采集到清晰的画面,更利于识别钢绞线10的位置。摄像头设置在千斤顶3上,方便了操作人员通过摄像头将千斤顶3和钢绞线10精准安装。
37.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案中,所述机械手2包括多个机械臂,各所述机械臂依次设置,相邻两个机械臂之间设置旋转驱动部件,所述旋转驱动部件分别连接相邻的两个机械臂。
38.本实施方案中,各旋转驱动部件和各机械臂一一对应,旋转驱动部件可以驱动机械臂上下或前后移动,使得机械手2可以带着千斤顶3上下或前后移动,以便将千斤顶3安装在预制梁11上不同位置的钢绞线处。
39.参见图1所示,具体的,所述机械手2包括依次设置的第一机械臂21、第二机械臂22和第三机械臂23,所述第一机械臂21和所述工作台1之间设置第一旋转驱动部件24,所述第二机械臂22和所述第一机械臂21之间设置第二旋转驱动部件25,所述第三机械臂23和所述第二机械臂22之间设置第三旋转驱动部件26,所述千斤顶3连接在所述第三机械臂23上;其中,所述第一旋转驱动部件24和所述第二旋转驱动部件25的旋转轴线相平行,所述第三旋
转驱动部件26的旋转轴线和所述第一旋转驱动部件24的旋转轴线相垂直。
40.本实施方案中,第一旋转驱动部件24可以驱动第一机械臂21沿竖直方向上下移动,第二旋转驱动部件25也可以驱动第二机械臂22沿竖直方向上下移动,第三旋转驱动部件26可以驱动第三机械臂23沿垂直工作台上下移动平面的方向移动,从而实现机械手2带着千斤顶3上下和前后移动。
41.参见图1所示,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案中,本技术实施例包括自动回缩卷线盘8,所述油管6卷绕在所述自动回缩卷线盘8上。
42.本实施方案中,自动回缩卷线盘8具有自动收回油管6的作用,在外力作用下,油管6可以从自动回缩卷线盘8中拉出,一旦外力撤销,油管6又会自动缩回自动回缩卷线盘8内,自动回缩卷线盘8的设置提高了本技术实施例的自动化,同样也提高了工作效率。
43.具体的,所述自动回缩卷线盘8包括壳体和可转动地设置在所述壳体内的转盘,所述壳体具有两个开口,所述壳体和所述转盘之间连接有弹性部件,所述油管6贯穿两个所述开口设置,且所述油管6卷绕在所述转盘上;在油管6同时伸出两个所述开口的状态下,所述弹性部件弹性形变增大,在所述油管6同时向两个所述开口回缩的状态下,所述弹性部件弹性形变减小。
44.本实施方案中,连接在油泵4上的油管6贯穿自动回缩卷线盘8壳体上的两个开口,然后和千斤顶3连接。当机械手2带着千斤顶3移动并拉动油管6时,由于力的相互作用,油泵4也会拉动油管6,此时油管6会同时从两个开口伸出,弹性部件处于压缩状态,弹性形变增大;当机械手2带着千斤顶3返回工作台时,被压缩的弹性部件弹性释放,油管6自动缩回自动回缩卷线盘8内,此方法也可以防止油管6相互缠绕。
45.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案中,本技术实施例包括智能终端,所述智能终端和所述控制装置数据连接。
46.本实施方案中,智能终端可以实时查看控制装置显示的数据,以便实时了解钢绞线10的牵拉情况,同时智能终端还可以向控制装置发送指令,控制装置接受到指令就可以控制机械手2和行走机构5做出相应的动作。
47.其中,所述工作台上设置蓄电池,所述蓄电池与所述行走机构5和机械手2电连接。
48.本实施方案中,蓄电池作为电源可以为行走机构5和机械手2供电,确保行走机构5和机械手2能够正常工作。
49.参见图1和图2所示,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案中,所述千斤顶3包括圆筒外壁,所述圆筒外壁上设置连接座9,所述机械手2末端连接所述连接座9。
50.本实施方案中,机械手2末端和千斤顶3上的连接座9连接,使得机械手2可以带着千斤顶3上下和前后移动。
51.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虽然本实用新型已以较佳实施例揭露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任何熟悉本专利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范围内,当可利用上述提示的技术内容做出些许更动或修饰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方案的范围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