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车辆的车身地板总成以及车辆的制作方法

2022-02-21 22:43:11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车辆的车身地板总成以及具有该车辆的车身地板总成的车辆。


背景技术:

2.相关技术中,传统的车辆电池包包括电池模组、上壳体、下壳体、左右边梁等结构,现有电池模组直接安装在下壳体,电池模组的重力完全施加在下壳体上。由于现有的下壳体结构强度不足,当电池模组的重力完全施加在下壳体上时,电池模组的重力容易超过下壳体的极限承载能力,容易造成下壳体弯曲破损,从而造成下壳体的使用寿命降低。


技术实现要素:

3.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旨在提出一种车辆的车身地板总成,该车辆的车身地板总成可以减少下壳体受到的重力,从而可以防止下壳体弯曲破损,进而可以提高下壳体的使用寿命。
4.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5.一种车辆的车身地板总成包括:车身地板,所述车身地板的下方设有安装横梁和安装纵梁;车身安装结构,所述车身安装结构与所述车身地板连接,且所述车身安装结构与所述车身地板共同限定出朝下敞开的电池安装腔;下壳体,所述下壳体用于封闭所述电池安装腔的敞开端,且所述下壳体用于支撑所述电池安装腔内的电池模组;其中,所述下壳体设有第一支撑横梁和支撑纵梁,所述第一支撑横梁与所述安装横梁连接,所述支撑纵梁与所述安装纵梁连接,且所述第一支撑横梁和/或所述支撑纵梁设有模组安装部,所述电池模组安装于所述模组安装部。
6.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示例中,所述下壳体包括:前边梁、左边梁、后边梁和右边梁,所述前边梁、所述左边梁、所述后边梁和所述右边梁首尾依次连接以形成装配空间,所述前边梁、所述左边梁、所述后边梁、所述右边梁均与所述车身安装结构连接。
7.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示例中,所述第一支撑横梁和所述支撑纵梁均安装于所述装配空间内,且所述第一支撑横梁和所述支撑纵梁将所述装配空间分隔为多个模组安装区域。
8.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示例中,所述第一支撑横梁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左边梁、所述右边梁连接,所述支撑纵梁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前边梁、所述后边梁连接。
9.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示例中,所述前边梁和/或所述后边梁和/或所述左边梁和/或所述右边梁设有所述模组安装部。
10.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示例中,所述的车辆的车身地板总成还包括:水冷板,所述第一支撑横梁和所述支撑纵梁沿所述车辆的高度方向依次分布,所述水冷板安装于所述第一支撑横梁和所述支撑纵梁之间,所述水冷板支撑所述电池模组。
11.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示例中,所述水冷板设有与所述模组安装部对应的避让孔,
所述避让孔为多个,多个所述避让孔将所述水冷板分隔为多个模组支撑区域,所述多个模组安装区域和所述多个模组支撑区域一一对应。
12.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示例中,所述水冷板的前端与所述前边梁连接,所述水冷板的后端与所述后边梁连接。
13.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示例中,所述水冷板为一体式冷却板。
14.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车辆的车身地板总成具有以下优势:
15.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车辆的车身地板总成,通过将电池模组安装于模组安装部,并且将第一支撑横梁和支撑纵梁分别与车身地板连接,电池模组的重力可以通过第一支撑横梁和/或支撑纵梁分散至车身地板上,与现有技术相比,可以减少下壳体受到的重力,从而可以防止下壳体弯曲破损,进而可以提高下壳体的使用寿命。
16.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出一种车辆。
17.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18.一种车辆,包括上述的车辆的车身地板总成。
19.所述车辆与上述的车辆的车身地板总成相对于现有技术所具有的优势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附图说明
20.构成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21.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车身地板总成的爆炸示意图;
22.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车身地板和车身安装结构的装配示意图;
23.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下壳体的俯视图;
24.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第一连接件的示意图;
25.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下壳体的爆炸示意图;
26.图6为图5中a处的放大示意图;
27.图7为图5中b处的放大示意图;
28.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下壳体、零部件和电池模组的爆炸示意图;
29.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下壳体的局部放大图;
30.图10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电池模组在车身地板总成中的排布示意图。
31.附图标记说明:
32.车身地板总成100;
33.车身地板10;电池安装腔101;安装横梁102;安装纵梁103;
34.车身安装结构20;左门槛梁201;右门槛梁202;前横梁203;后横梁204;
35.下壳体30;第一支撑横梁301;支撑纵梁302;
36.第一连接件303;第一衬套3031;第一固定螺母3032;
37.第二连接件304;第二衬套3041;
38.前边梁307;左边梁308;后边梁309;右边梁310;第四连接件312;模组安装部313;模组安装区域314;
39.电池模组40;水冷板401;避让孔4012;模组支撑区域4013。
具体实施方式
40.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41.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42.如图1-图10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辆的车身地板总成100包括:车身地板10、车身安装结构20、下壳体30。
43.其中,车身安装结构20与车身地板10连接设置,并且,车身安装结构20与车身地板10能够共同限定电池安装腔101,在车辆的高度方向,电池安装腔101朝下敞开设置,车辆的高度方向可以指图1中的上下方向。电池安装腔101内可以设置有电池模组40,下壳体30能够封闭电池安装腔101的敞开端,并且,下壳体30能够支撑设置在电池安装腔101内的电池模组40。
44.下壳体30设置有第一支撑横梁301和支撑纵梁302,在车辆的高度方向,车身地板10的下方设置有安装横梁102和安装纵梁103,第一支撑横梁301能够与安装横梁102连接设置,第一支撑横梁301可以与车身地板10通过安装横梁102传力,支撑纵梁302能够与安装纵梁103连接设置,支撑纵梁302可以与车身地板10通过安装纵梁103传力。
45.可以理解的是,如图10所示,电池模组40的数量可以设置为多个,多个电池模组40均可以设置在电池安装腔101内,多个电池模组40均可以为车辆提供电量,以使车辆能够行驶,电池模组40所存储的电量大小会直接影响车辆的续驶里程。
46.现有技术中,传统的车辆电池包包括电池模组、上壳体、下壳体、边框等结构,上壳体与车身结构件之间需要预留间隙,边框与车身结构件之间也需要预留间隙,从而会导致传统车辆电池包的空间利用率较低,不利于增大电池包的整包电量,不利于增大车辆的续驶里程。
47.而在本技术中,车身地板10和车身安装结构20可以共同限定出电池安装腔101,电池模组40可以放置在电池安装腔101内,从而不需要设置传统车辆电池包的上壳体结构(也可以理解为,可以将车身地板10作为传统车辆电池包的上壳体结构),可以省去传统车辆电池包的上壳体结构与车身结构件之间的间隙,可以提高电池模组40的z向空间利用率(即可以提高电池模组40在车辆的高度方向上的利用率)。
48.并且,还不需要设置传统车辆电池包的左右边框结构(也可以理解为,可以将车身安装结构20作为传统车辆电池包的左右边框结构),从而可以省去传统车辆电池包的左右边框结构与车身结构件之间的间隙,可以提高车辆的y向空间利用率,进而可以在车辆上布置较多的电池模组40,可以增大电池模组40的总电量。
49.此外,通过将下壳体30上设置的第一支撑横梁301与车身地板10下方设置的安装横梁102连接,并通过将下壳体30上设置的支撑纵梁302与车身地板10下方设置的安装纵梁103连接,可以将下壳体30牢靠的安装在车身地板10的下端,可以保证下壳体30与车身地板10的连接牢固性,从而可以使下壳体30能够可靠的支撑电池模组40,可以防止电池模组40从电池安装腔101内脱落,进而可以通过下壳体30能够对电池模组40起到保护的作用,可以保证电池模组40具有安全的工作环境,可以保证电池模组40的使用安全性。
50.进一步地,第一支撑横梁301和/或支撑纵梁302设置有模组安装部313,也就是说,第一支撑横梁301单独设置有模组安装部313,或者支撑纵梁302单独设置有模组安装部313,或者第一支撑横梁301和支撑纵梁302同时设置有模组安装部313,优选地,第一支撑横梁301和支撑纵梁302同时设置有模组安装部313,电池模组40可以安装于第一支撑横梁301上的模组安装部313,电池模组40也可以安装于支撑纵梁302上的模组安装部313。进一步地,电池模组40与第一支撑横梁301上的模组安装部313之间可以使用螺栓进行连接,电池模组40与支撑纵梁302上的模组安装部313之间可以使用螺栓进行连接。
51.当电池模组40安装于第一支撑横梁301上的模组安装部313时,电池模组40的部分重力可以通过第一支撑横梁301上的模组安装部313分散至车身地板10上,可以减少电池模组40施加在下壳体30上的重力。当电池模组40安装于支撑纵梁302上的模组安装部313时,电池模组40的部分重力可以通过支撑纵梁302上的模组安装部313分散至车身地板10上,可以减少电池模组40施加在下壳体30上的重力。
52.通过将电池模组40安装于第一支撑横梁301上的模组安装部313和支撑纵梁302上的模组安装部313,电池模组40的部分重力可以通过第一支撑横梁301分散至车身地板10上、电池模组40的部分重力可以通过支撑纵梁302分散至车身地板10上、电池模组40的剩余部分重力可以施加在下壳体30上,车身地板10和下壳体30可以共同支撑电池模组40,可以减小下壳体30的负重,从而可以防止下壳体30弯曲破损,并且,与现有技术相比,由于下壳体30受到压力减小,可以适当减小下壳体30厚度,有利于下壳体30重量减轻,从而实现下壳体30的轻量化设计。
53.由此,通过将电池模组40安装于模组安装部313,并且将第一支撑横梁301和支撑纵梁302分别与车身地板10连接,电池模组40的重力可以通过第一支撑横梁301和/或支撑纵梁302分散至车身地板10上,与现有技术相比,可以减少下壳体30受到的重力,下壳体30受到的重力在下壳体30的承载范围内,从而可以防止下壳体30弯曲破损,进而可以提高车辆电池包的使用寿命,并且,与现有技术相比,由于下壳体30受到压力减小,可以适当减小下壳体30厚度,有利于下壳体30重量减轻,从而实现下壳体30的轻量化设计。
54.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具体的实施例中,如图1、图2所示,车身安装结构20可以包括前横梁203、左门槛梁201、后横梁204和右门槛梁202,前横梁203、左门槛梁201、后横梁204和右门槛梁202可以首尾依次连接设置,优选地,前横梁203、左门槛梁201、后横梁204和右门槛梁202可以首尾依次焊接连接设置,例如,前横梁203的一端可以与左门槛梁201的一端焊接连接设置,前横梁203的另一端可以与右门槛梁202的一端焊接连接设置,左门槛梁201的另一端可以与后横梁204的一端焊接连接设置,右门槛梁202的另一端可以与后横梁204的另一端焊接连接设置。并且,前横梁203、左门槛梁201、后横梁204和右门槛梁202均可以与下壳体30焊接连接设置。
55.可选地,安装纵梁103的两端可以分别与前横梁203和后横梁204焊接连接设置,安装横梁102的两端可以分别与左门槛梁201和右门槛梁202焊接连接设置,这样设置可以将安装纵梁103、安装横梁102与车身安装结构20固定连接在一起,可以保证安装纵梁103和安装横梁102能够可靠的支撑在电池安装腔101内,从而可以为电池模组40提供安全的工作环境。
56.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图3、图5、图8、图9所示,下壳体30可以包
括:前边梁307、左边梁308、后边梁309和右边梁310,前边梁307、左边梁308、后边梁309和右边梁310可以首尾依次连接以形成装配空间,前边梁307、左边梁308、后边梁309、右边梁310均可以与车身安装结构20连接。具体地,前边梁307、左边梁308、后边梁309和右边梁310可以首尾依次焊接连接设置,例如,前边梁307的一端可以与左边梁308的一端焊接连接设置,前边梁307的另一端可以与右边梁310的一端焊接连接设置,左边梁308的另一端可以与后边梁309的一端焊接连接设置,右边梁310的另一端可以与后边梁309的另一端焊接连接设置。并且,前边梁307、左边梁308、后边梁309、右边梁310可以分别与前横梁203、左门槛梁201、后横梁204、右门槛梁202对应连接设置。
57.进一步地,在车辆的高度方向,前边梁307可以设置在前横梁203的下方,前边梁307和前横梁203可以通过第四连接件312连接设置,左边梁308可以设置在左门槛梁201的下方,左边梁308和左门槛梁201可以通过第四连接件312连接设置,后边梁309可以设置在后横梁204的下方,后边梁309和后横梁204可以通过第四连接件312连接设置,右边梁310可以设置在右门槛梁202的下方,右边梁310和右门槛梁202可以通过第四连接件312连接设置。
58.需要说明的是,第四连接件312可以包括第四衬套和螺栓,第四衬套的下端可以与边梁固定连接设置,第四衬套的上端可以朝向边梁的上方延伸,螺栓可以穿过第四衬套设置,螺栓穿过第四衬套后可以与车身安装结构20螺纹连接。当然,第四连接件312也可以仅为螺栓,本技术对此不做限制。如此设置可以保证下壳体30与车身安装结构20的连接牢固性,从而可以使下壳体30能够更加可靠的支撑电池模组40,可以进一步保证电池模组40的使用安全性,并且,力也可以通过前边梁307、左边梁308、后边梁309、右边梁310传递至车身安装结构20,从而可以使车身地板10受力均匀。
59.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3-图5所示,第一支撑横梁301和支撑纵梁302均可以安装于装配空间内,且第一支撑横梁301和支撑纵梁302将装配空间分隔为多个模组安装区域314。其中,第一支撑横梁301可以安装于装配空间内,第一支撑横梁301可以在车辆的宽度方向延伸设置,车辆的宽度方向可以指图1中的左右方向,通过将第一支撑横梁301安装于装配空间内,第一支撑横梁301可以将装配空间分为两个子装配空间,两个子装配空间可以在图1中的前后方向间隔开设置。
60.并且,支撑纵梁302可以安装于装配空间内,支撑纵梁302可以在车辆的长度方向延伸设置,车辆的长度方向可以指图1中的前后方向,通过将支撑纵梁302和第一支撑横梁301安装于装配空间内,可以将装配空间分为四个子装配空间。
61.进一步地,第一支撑横梁301和支撑纵梁302在车身地板总成100中均可以设置为多个,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第一支撑横梁301在车身地板总成100中可以设置为一个,且支撑纵梁302在车身地板总成100中可以设置为两个,一个第一支撑横梁301与两个支撑纵梁302交叉设置。通过一个第一支撑横梁301和两个支撑纵梁302配合,如图3所示,装配空间可以被分为六个子装配空间,子装配空间可以为模组安装区域314,也就是说,装配空间可以被分隔为六个模组安装区域314,多个电池模组40可以分别安装在六个模组安装区域314内,进一步地,一个模组安装区域314内安装有一个电池模组40,第一支撑横梁301和支撑纵梁302可以支撑安装模组安装区域314中的电池模组40,从而可以进一步地提高电池模组40的安装牢固性。
62.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图3所示,第一支撑横梁301的两端可以分别与左边梁308、右边梁310连接,支撑纵梁302的两端可以分别与前边梁307、后边梁309连接。其中,第一支撑横梁301的一端可以与左边梁308连接,第一支撑横梁301与左边梁308连接可以形成传力路径,第一支撑横梁301的另一端可以与右边梁310连接,第一支撑横梁301与左边梁308连接可以形成传力路径,第一支撑横梁301设置在左边梁308与右边梁310之间,第一支撑横梁301可以为车辆侧碰过程提供传力通道,换句话说,当车辆发生侧面碰撞时,碰撞力可以通过第一支撑横梁301和支撑纵梁302传递。这样设置当车辆发生碰撞时,可以降低电池安装腔101内的电池模组40被挤压风险,从而可以提高电池模组40的使用安全性。
63.同理,支撑纵梁302的一端可以与前边梁307连接,支撑纵梁302与前边梁307连接可以形成传力路径,支撑纵梁302的另一端可以与后边梁309连接,支撑纵梁302与后边梁309连接可以形成传力路径,支撑纵梁302设置在前边梁307与后边梁309之间,支撑纵梁302可以为车辆侧碰过程提供传力通道,换句话说,当车辆发生侧面碰撞时,碰撞力可以通过支撑纵梁302以及第一支撑横梁301传递。这样设置当车辆发生碰撞时,可以进一步降低电池安装腔101内的电池模组40被挤压,从而可以进一步地提高电池模组40的使用安全性。
64.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图3、图5所示,前边梁307和/或后边梁309和/或左边梁308和/或右边梁310可以设置有模组安装部313,也就是说,前边梁307、后边梁309、左边梁308以及右边梁310中的至少一个可以设置有模组安装部313,优选地,前边梁307、后边梁309、左边梁308以及右边梁310均设置有模组安装部313。电池模组40可以安装于前边梁307的模组安装部313、后边梁309的模组安装部313、左边梁308的模组安装部313以及右边梁310的模组安装部313,通过将电池模组40安装于前边梁307,前边梁307可以支撑电池模组40,且前边梁307与前横梁203连接,电池模组40的部分重力可以依次通过前边梁307与前横梁203分散至车身地板10,可以减少下壳体30承受的重量,从而可以提高下壳体30的结构强度。
65.同理,通过将电池模组40安装于后边梁309,后边梁309可以支撑电池模组40,且后边梁309与后横梁204连接,电池模组40的部分重力可以依次通过后边梁309与后横梁204分散至车身地板10,可以减少下壳体30承受的重量,从而可以提高下壳体30的结构强度。
66.进一步地,通过将电池模组40安装于左边梁308,左边梁308可以支撑电池模组40,且左边梁308与左门槛梁201连接,电池模组40的部分重力可以依次通过左边梁308与左门槛梁201分散至车身地板10,可以减少下壳体30承受的重量,从而可以提高下壳体30的结构强度。通过将电池模组40安装于右边梁310,右边梁310可以支撑电池模组40,且右边梁310与右门槛梁202连接,电池模组40的部分重力可以依次通过右边梁310与右门槛梁202分散至车身地板10,可以减少下壳体30承受的重量,从而可以提高下壳体30的结构强度。
67.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8、图9所示,车身地板总成100还可以包括:水冷板401,第一支撑横梁301和支撑纵梁302可以沿车辆的高度方向依次分布,水冷板401可以安装于第一支撑横梁301和支撑纵梁302之间,水冷板401可以支撑电池模组40。其中,水冷板401可以设置在支撑纵梁302的下方,并且,水冷板401可以设置在第一支撑横梁301的上方,水冷板401可以用于调节电池模组40的温度,以使电池模组40始终在适宜的温度范围内工作,以提高电池模组40的工作效率和使用寿命。
68.并且,水冷板401可以通过铆接的方式与下壳体30连接,水冷板401与下壳体30之间采用铆钉连接的连接可靠性更高,当电池模组40与模组安装部313连接时,电池模组40的底部可以涂敷导热胶,导热胶可以粘接在水冷板401与电池模组40之间,导热胶可以填充水冷板401与电池模组40之间的间隙,也可以提高水冷板401与电池模组40之间的导热效率,从而可以使水冷板401调节电池模组40温度的效果更好。
69.进一步地,第一支撑横梁301和支撑纵梁302可以沿车辆的高度方向依次分布设置,并且,可以通过在车辆的高度方向延伸的第一连接件303穿过第一支撑横梁301和支撑纵梁302,第一连接件303穿过第一支撑横梁301和支撑纵梁302后可以与安装横梁102连接设置。如此设置可以通过第一连接件303将第一支撑横梁301、支撑纵梁302和安装横梁102连接在一起,可以保证第一支撑横梁301、支撑纵梁302和安装横梁102之间的连接可靠性。
70.具体地,如图4所示,第一连接件303可以包括第一衬套3031、第一固定螺母3032和螺栓。其中,第一支撑横梁301和支撑纵梁302中的一个可以与第一衬套3031固定连接设置,并且,第一衬套3031可以贯穿第一支撑横梁301和支撑纵梁302中的另一个以与第一固定螺母3032连接设置。
71.例如,第一衬套3031可以与第一支撑横梁301固定连接,并且,第一衬套3031可以贯穿支撑纵梁302以与第一固定螺母3032连接设置。或者,第一衬套3031可以与支撑纵梁302固定连接,并且,第一衬套3031可以贯穿第一支撑横梁301以与第一固定螺母3032连接设置。
72.进一步地,如图4所示,在车辆的高度方向上,支撑纵梁302可以设置在第一支撑横梁301的上方,第一衬套3031的下端可以与第一支撑横梁301固定连接设置,第一衬套3031的上端可以贯穿支撑纵梁302设置,并且,第一衬套3031的上端可以朝向支撑纵梁302的上方延伸,第一衬套3031朝向支撑纵梁302上方延伸的部分可以与第一固定螺母3032连接设置,螺栓可以穿过第一衬套3031设置,螺栓穿过第一衬套3031后可以与安装横梁102螺纹连接。这样设置可以进一步保证第一支撑横梁301、支撑纵梁302和安装横梁102之间的连接可靠性,可以避免第一支撑横梁301、支撑纵梁302和安装横梁102分离,并且,还可以便于将第一支撑横梁301、支撑纵梁302和安装横梁102连接在一起,可以保证下壳体30和车身地板10的拆装效率,有利于满足电池模组40的快拆返修的需求,可以降低电池模组40的维修成本。
73.进一步地,如图3所示,第一支撑横梁301还可以通过在车辆的高度方向延伸的第二连接件304穿过第一支撑横梁301后与安装横梁102连接设置,可选地,第二连接件304可以包括第二衬套3041和螺栓,第二衬套3041的下端可以与第一支撑横梁301固定连接设置,第二衬套3041的上端可以朝向第一支撑横梁301的上方延伸,螺栓可以穿过第二衬套3041设置,螺栓穿过第二衬套3041后可以与安装横梁102螺纹连接。
74.可以理解的是,在车辆的高度方向,第一支撑横梁301与支撑纵梁302对应的部分可以通过第一连接件303与安装横梁102连接设置,第一支撑横梁301的不与支撑纵梁302对应的部分可以通过第二连接件304与安装横梁102连接设置。可选地,第一支撑横梁301与安装横梁102的多个连接位置可以在第一支撑横梁301的延伸方向均匀间隔设置。如此设置可以保证第一支撑横梁301与安装横梁102的连接牢固性,可以避免第一支撑横梁301与安装横梁102分离,并且,可以使第一支撑横梁301的受力均匀,可以避免第一支撑横梁301弯折、断裂。
75.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8所示,水冷板401可以设置有与模组安装部313对应的避让孔4012,避让孔4012可以设置为多个,多个避让孔4012可以将水冷板401分隔为多个模组支撑区域4013,多个模组安装区域314和多个模组支撑区域4013一一对应。其中,避让孔4012可以避让模组安装部313,螺栓可以穿过避让孔4012后与模组安装部313连接,以使电池模组40与模组安装部313连接,避让孔4012可以避免模组安装部313与水冷板401发生干涉。
76.水冷板401设置有多个避让孔4012,多个避让孔4012可以在水冷板401上分隔为多个模组支撑区域4013,通过使模组支撑区域4013与模组安装区域314对应,模组支撑区域4013可以支撑电池模组40,且模组支撑区域4013可以与电池模组40换热,模组支撑区域4013可以保证电池模组40温度更适宜。通过将水冷板401分隔为多个模组支撑区域4013,多个模组支撑区域4013可以分别支撑电池模组40,多个模组支撑区域4013可以保证水冷板401受力均匀,从而可以防止水冷板401弯折破损,进而可以提高车身地板总成100的工作可靠性。
77.进一步地,水冷板401具有冷却流道,冷却流道内可以充入冷媒,不同温度的冷媒可以通过水冷板401与电池模组40换热,以调节电池模组40的温度。水冷板401上可以构成流道区域和非流道区域,流道区域构造为冷却流道,冷媒可以流入流道区域,且冷媒不能流入非流道区域,水冷板401可以通过流道区域与电池模组40换热,且水冷板401可以通过非流道区域安装于第一支撑横梁301和支撑纵梁302之间,水冷板401可以通过铆接的连接方式安装在车身地板总成100上,但是本实用新型不限于此,例如水冷板401也可以通过螺接或者焊接的连接方式安装在车身地板总成100上,水冷板401可以与车身地板总成100固定连接,可以提高车辆电池包的热管理能力。
78.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8、图9所示,水冷板401的前端可以与前边梁307连接,水冷板401的后端可以与后边梁309连接。其中,前边梁307可以包括第一梁本体和第二安装部,第一梁本体可以用于与车身安装结构20连接,第二安装部可以与第一梁本体连接设置,并且,在车辆的长度方向(即车辆的前后方向),第二安装部可以设置在第一梁本体的后方,水冷板401的前端可以与第二安装部连接设置。
79.可选地,第二安装部与第一梁本体可以通过焊接连接的方式设置,或者,第二安装部与第一梁本体也可以构造为一体成型件,优选地,第一梁本体和第二安装部构造为一体成型件,一体成型件结构强度较高。并且,在车辆的长度方向,水冷板401的前端与第二安装部可以通过粘接的方式连接设置,或者,水冷板401的前端与第二安装部也可以通过螺接的方式连接设置。如此设置可以保证水冷板401的安装稳定性,可以避免水冷板401发生窜动,从而可以保证水冷板401与电池模组40的粘接牢固性,可以保证水冷板401能够高效的调节电池模组40的温度。
80.并且,后边梁309可以包括第二梁本体和第四安装部,第二梁本体可以用于与车身安装结构20连接,第四安装部可以与第二梁本体连接设置,并且,在车辆的长度方向(即车辆的前后方向),第四安装部可以设置在第一梁本体的前方,水冷板401的后端可以与第四安装部连接设置。
81.可选地,第四安装部与第二梁本体可以通过焊接连接的方式设置,或者,第四安装部与第二梁本体也可以构造为一体成型件,优选地,第二梁本体和第四安装部构造为一体
成型件,一体成型件结构强度较高。并且,在车辆的长度方向,水冷板401的后端与第四安装部可以通过粘接的方式连接设置,或者,水冷板401的后端与第四安装部也可以通过螺接的方式连接设置。如此设置可以保证水冷板401的安装稳定性,可以避免水冷板401发生窜动,从而可以保证水冷板401与电池模组40的粘接牢固性,可以保证水冷板401能够高效的调节电池模组40的温度。
82.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水冷板401可以为一体式冷却板。其中,通过将水冷板401设置为一体式冷却板,从而可以保证电池安装腔101内温度均匀。当水冷板401任意位置受到撞击力时,将水冷板401构造为一体式冷却板也可以保证水冷板401受力均匀,可以有效地提高水冷板401的结构强度,从而可以防止水冷板401破损,进而可以避免冷媒泄露。
83.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辆,包括上述的车身地板总成100,通过将电池模组40安装于模组安装部313,并且将第一支撑横梁301和支撑纵梁302分别与车身地板10连接,电池模组40的重力可以通过第一支撑横梁301和/或支撑纵梁302分散至车身地板10上,与现有技术相比,可以减少下壳体30受到的重力,从而可以防止下壳体30弯曲破损,进而可以提高车辆电池包的使用寿命。
84.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