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钻孔灌注试验桩双护筒装置的制作方法

2022-02-21 22:25:21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属于桩体施工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钻孔灌注试验桩双护筒装置。


背景技术:

2.在建筑行业,建筑工程的地基与基础分部工程中的泥浆护壁成孔灌注试验桩的施工。在钻孔灌注试验桩过程中,常规做法均需要先进行土方开挖至桩顶标高1.5m~2m范围内进行试桩施工。常规做法在梅雨季节降水效果不佳且土方暂时性无法外运时,无法进行试验桩的施工将直接影响工期造成各单位的成本增加,且设计单位因延后取得试验数据推迟出具桩基施工正式图纸,造成施工单位管理费、措施费、后续涉及存在的抢工设备的投入等大量费用增加。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钻孔灌注试验桩双护筒装置,用以解决现场钻孔灌注桩试验桩在不利条件下的防护、试验准确性以及护筒装置的固定安装等技术问题。
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5.一种钻孔灌注试验桩双护筒装置,包含外护筒、穿接于外护筒内部的内护筒、连接于外护筒和内筒筒顶端之间的筒间隔件、连接于外护筒和内筒筒底端的筒底密封圈以及设置于筒顶的吊固孔;所述内护筒内部对应浇筑有试验桩。
6.进一步的,所述外护筒、和内护筒均为钢筒状,内护筒内径适应试验桩外径,且内护筒直径比外护筒直径小至少50mm。
7.进一步的,所述筒间隔件间隔设置于内护筒和外护筒之间的环向上,所述筒间隔件为杆件,杆件直径适应内护筒和外护筒之间环向空隙,且杆件与内护筒和外护筒之间固定连接。
8.进一步的,所述外护筒和内护筒之间形成有筒间腔,筒间腔的底部填充有筒底密封圈;所述筒底密封圈为橡胶圈或泡沫圈。
9.进一步的,所述吊固孔设置与外护筒筒壁上且至少相对设置两个,所述吊固孔对应可拆卸连接吊绳或顶固件。
10.进一步的,所述顶固件为挂钩、抱箍或倒l形件,顶固件竖部与吊固定孔可拆卸连接,顶部的钩部、抱箍箍部或倒l形横部与担梁可拆卸连接。
11.进一步的,所述担梁包含两根平行杆件,两平行杆件位于外护筒两侧且长度大于外护筒外径;两平行担梁的端部垂直连接有支撑梁。
12.进一步的,所述支撑梁与担梁合围成长方形或方形,支撑梁通过地锚螺栓与基础或地面连接。
13.进一步的,所述外护筒和内护筒的高度不小于试验桩的桩顶设计标高至自然地坪标高之间的高度,且外护筒和内护筒的筒顶高度高于自然地坪标高的高度至少50mm。
14.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体现在:
15.1)本实用新型通过制作钻孔灌注试验桩双护筒措施,双护筒之间形成的间隙,可保障试验桩进行基检测(静载试验)时就可以不考虑桩顶至自然地面之间(非有效长度范围内)的桩侧摩擦力,及时提供试验桩静载试验检测结果,以保障设工期和节约施工成本;
16.2)本实用新型通过筒间隔件的设置,可有利保证双护筒之间的距离满足设计要求,且通过筒底密封圈的设置保证施工的质量;
17.3)本实用新型通过顶固件、担梁和支撑梁的设置,可进一步保证双护筒装置在灌注施工时的稳定性;
18.此外本实用新型通过吊固孔的设置,可先通过吊固孔进吊装,而后在吊固孔上安装顶固件,做到一孔两用便捷施工;本实用新型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阐述,并且部分地从说明书中变得显而易见,或者通过实施本实用新型而了解;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和其它优点可通过在说明书中所特别指出的方案来实现和获得。
附图说明
19.图1是钻孔灌注试验桩双护筒装置结构示意图;
20.图2是一种钻孔灌注试验桩双护筒装置施工安装示意图。
21.附图标记:1-外护筒、2-内护筒、3-筒间隔件、4-筒顶、5-吊固孔、6-筒底密封圈、7-筒间腔、8-桩顶设计标高、9-自然地坪标高、10-顶固件、11-担梁、12-支撑梁、13-试验桩。
具体实施方式
22.如图1和图2所示,一种钻孔灌注试验桩双护筒装置,包含外护筒1、穿接于外护筒1内部的内护筒2、连接于外护筒1和内筒筒顶4端之间的筒间隔件3、连接于外护筒1和内筒筒底端的筒底密封圈6以及设置于筒顶4的吊固孔5;所述内护筒2内部对应浇筑有试验桩13。
23.本实施例中,外护筒1、和内护筒2均为钢筒状,内护筒2内径适应试验桩13的外径,且内护筒2直径比外护筒1直径小至少50mm。外护筒1和内护筒2的高度不小于试验桩13的桩顶设计标高8至自然地坪标高9之间的高度,且外护筒1和内护筒2的筒顶4高度高于自然地坪标高9的高度至少50mm。
24.本实施例中,外护筒1通过钢管制作而成,管壁后5mm,外护筒1直径根据实际的钻孔灌注桩的桩径加大100~150 mm;内护筒2通过钢管制作而成,管壁后5mm,内护筒2的直径比外护筒1小50mm。
25.本实施例中,筒间隔件3间隔设置于内护筒2和外护筒1之间的环向上,筒间隔件3为杆件,杆件直径适应内护筒2和外护筒1之间环向空隙,且杆件与内护筒2和外护筒1之间固定连接。筒间隔件3通过钢筋制成,钢筋为φ25螺纹钢筋长度60mm。
26.本实施例中,外护筒1和内护筒2之间形成有筒间腔7,筒间腔7的底部填充有筒底密封圈6;所述筒底密封圈6为橡胶圈或泡沫圈。筒间腔7底部的泡沫胶填充深度为50mm。
27.制作过程:外护筒1与内护筒2顶部及底部通过钢筋进行焊接固定、外护筒1与内护筒2底部空腔位置通过泡沫胶进行填充密实填充深度50mm,防止混凝土浆液进入筒间腔7内。
28.本实施例中,吊固孔5设置与外护筒1筒壁上且至少相对设置两个,所述吊固孔5对应可拆卸连接吊绳或顶固件10。
29.本实施例中,顶固件10为挂钩、抱箍或倒l形件,顶固件10竖部与吊固定孔可拆卸连接,顶部的钩部、抱箍箍部或倒l形横部与担梁11可拆卸连接。
30.如图2所示,担梁11包含两根平行杆件,两平行杆件位于外护筒1两侧且长度大于外护筒1外径;两平行担梁11的端部垂直连接有支撑梁12。其中担梁11通过型钢制作而成,担梁11与支撑梁12通过凹槽卡接或螺栓可拆卸连接。支撑梁12与担梁11合围成长方形或方形,支撑梁12通过地锚螺栓与基础或地面连接。
31.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所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钻孔灌注试验桩双护筒装置,其特征在于,包含外护筒(1)、穿接于外护筒(1)内部的内护筒(2)、连接于外护筒(1)和内筒筒顶(4)端之间的筒间隔件(3)、连接于外护筒(1)和内筒筒底端的筒底密封圈(6)以及设置于筒顶(4)的吊固孔(5);所述内护筒(2)内部对应浇筑有试验桩(13)。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钻孔灌注试验桩双护筒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护筒(1)、和内护筒(2)均为钢筒状,内护筒(2)内径适应试验桩(13)外径,且内护筒(2)直径比外护筒(1)直径小至少50mm。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钻孔灌注试验桩双护筒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筒间隔件(3)间隔设置于内护筒(2)和外护筒(1)之间的环向上,所述筒间隔件(3)为杆件,杆件直径适应内护筒(2)和外护筒(1)之间环向空隙,且杆件与内护筒(2)和外护筒(1)之间固定连接。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钻孔灌注试验桩双护筒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护筒(1)和内护筒(2)之间形成有筒间腔(7),筒间腔(7)的底部填充有筒底密封圈(6);所述筒底密封圈(6)为橡胶圈或泡沫圈。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钻孔灌注试验桩双护筒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吊固孔(5)设置与外护筒(1)筒壁上且至少相对设置两个,所述吊固孔(5)对应可拆卸连接吊绳或顶固件(10)。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钻孔灌注试验桩双护筒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顶固件(10)为挂钩、抱箍或倒l形件,顶固件(10)竖部与吊固定孔可拆卸连接,顶部的钩部、抱箍箍部或倒l形横部与担梁(11)可拆卸连接。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钻孔灌注试验桩双护筒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担梁(11)包含两根平行杆件,两平行杆件位于外护筒(1)两侧且长度大于外护筒(1)外径;两平行担梁(11)的端部垂直连接有支撑梁(12)。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钻孔灌注试验桩双护筒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支撑梁(12)与担梁(11)合围成长方形或方形,支撑梁(12)通过地锚螺栓与基础或地面连接。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钻孔灌注试验桩双护筒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护筒(1)和内护筒(2)的高度不小于试验桩(13)的桩顶设计标高(8)至自然地坪标高(9)之间的高度,且外护筒(1)和内护筒(2)的筒顶(4)高度高于自然地坪标高(9)的高度至少50mm。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钻孔灌注试验桩双护筒装置,包含外护筒、穿接于外护筒内部的内护筒、连接于外护筒和内筒筒顶端之间的筒间隔件、连接于外护筒和内筒筒底端的筒底密封圈以及设置于筒顶的吊固孔;所述内护筒内部对应浇筑有试验桩。本实用新型通过制作钻孔灌注试验桩双护筒措施,双护筒之间形成的间隙,可保障试验及时进行;通过筒间隔件的设置,可有利保证双护筒之间的距离满足设计要求,且通过筒底密封圈的设置保证施工的质量;通过顶固件、担梁和支撑梁的设置,可进一步保证双护筒装置在灌注施工时的稳定性。灌注施工时的稳定性。灌注施工时的稳定性。


技术研发人员:唐锦涛 薛俊城 陈浩 贾红月 汪洋 李慧 王春艳 侯丽霞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建二局第三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1.08.17
技术公布日:2022/1/25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