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茶叶发酵间通风系统及茶叶发酵间的制作方法

2022-02-21 20:02:42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茶叶发酵间通风系统,其内部创新的设计吸风机构,这样不断的补充新鲜空气进入发酵间。本实用新型同时还涉及使用该通风系统及与恒温恒湿一体机配合形成的发酵间。


背景技术:

2.茶叶发酵间主要用于茶叶的发酵,目前茶叶发酵间外部及内部部件繁多,比如增加有蒸汽发生器、热风发生器、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风机等,这些部件均是单独配置,从而较为占用整个发酵间的内部空间。
3.经检索,目前存在一种茶叶发酵机,发酵间内设有加热装置、筛架、发酵筛和筛架转动装置;筛架转动装置可转动设置于发酵间的中部,筛架固定于筛架转动装置,发酵筛安装于筛架。茶叶发酵机内的筛架转动装置带动发酵筛转动,可以保证发酵筛中的茶叶接触到的热量、湿度以及氧气量均匀,保证茶叶可以均匀发酵,提高了茶叶的发酵效率和发酵质量。该方案采用旋转方式使蒸汽接触茶叶,这种方式在实际应用中无法应用,因为转动的速率目前由于技术难度无法保持很低的状态,而茶叶发酵无需采用转动方式与蒸汽接触。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茶叶发酵间通风系统,其采用较为合格的管路布线方式促进茶叶的发酵,其结构也较为简单从而经过实际应用产生的效果很好。
5.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使用上述通风系统再配套恒温恒湿一体机构成的发酵间。
6.茶叶发酵间通风系统,包括进风管、抽风组件、抽风机;所述进风管布置在发酵间的一侧,该进风管上具有多个进风孔,该进风管与外界连通;抽风组件包括均为多个的抽风管、连接管、连接头;所述相邻的抽风管成横向布置,每个抽风管的两端通过连接头与纵向的连接管连通,上述连接头内部中空,抽风机布置在其中一个连接头上,上述抽风管上布置有多个抽风孔;所述抽风组件布置在发酵间的另一侧与进风管相对。
7.所述进风管布置在发酵间的顶部。
8.所述抽风管总共有5-8个,其纵向的布置在发酵间的顶板与底板之间并与抽风管相对。
9.茶叶发酵间,包括通风系统、恒温恒湿一体机;所述通风系统包括进风管、抽风组件、抽风机;所述进风管布置在发酵间的一侧,该进风管上具有多个进风孔,该进风管与外界连通;抽风组件包括均为多个的抽风管、连接管、连接头;所述相邻的抽风管成横向布置,每个抽风管的两端通过连接头与纵向的连接管连通,上述连接头内部中空,抽风机布置在其中一个连接头上,上述连接管上布置有多个抽风孔;所述抽风组件布置在发酵间的另一侧与进风管相对;所述恒温恒湿一体机包括外壳体、热风组件、净水过滤器、蒸汽发生器;外壳体上具有与外壳体内腔连通的入风口和出风口;热风组件布置在其中出风口位置,该热
风组件包括风机及加热片,出风口处于风机的送风路径上;蒸汽发生器包括正负两个电极、进水单向阀、出水单向阀、存水罐;存水罐内腔通过管道及进水单向阀与净水过滤器连通,正负电极处于存水罐内,存水罐具有蒸汽导出口,出风口处于蒸汽导出口的排出蒸汽路径上;所述外壳体上具有入水口和出水口,其中入水口与净水过滤器连通,出水口通过阀体与蒸汽发生器的内腔连通。
10.所述加热片为电阻丝加热管或者红外加热管,所述净水过滤器与蒸汽发生器的进水单向阀之间的管道上布置有转接头。
11.所述蒸汽发生器包括进水保护组件,该进水保护组件包括一端均插入组件内的第一导水管、第二导水管、第三导水管;进水保护组件的底面为圆锥面,第一导水管另一端与入水口连通,该第一导水管的顶部高于第二导水管的高度,该第二导水管的另一端与一个放水盒连通,第三导水管一端与圆锥面连通,另一端与蒸汽发生器的存水罐内腔连通。
12.所述放水盒与蒸汽发生器的存水罐底部连通。
13.所述出风口布置在外壳体顶部的电箱盒上。
14.所述蒸汽发生器的存水罐内还布置有检测水位的传感器。
15.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方案的通风系统结构非常简单,只具有管道、接头和抽风机三个部件,已经实际应用验证其通风效果很好;由于在每个管道上均具有孔状结构,这样可保障通风的全面;由于配置有发热机构,这样将热风送入发酵间内。由于配置有蒸汽发生器,这样将蒸汽送入发酵间内。由于在外壳体上设计了入风口,这样发酵间内的空气能循环流动,从而保障发酵间内的恒温恒湿。由于将送风板设计成水平或者成倾斜状,这样方便热风和蒸汽更好的进入发酵间的空间内。由于设计有净水过滤器,这样保障液态水进入蒸汽发生器前得到净化避免影响蒸汽发生器。由于设有进水保护组件,这样可对蒸汽发生器进行保护。
附图说明
16.图1是将本方案的通风系统应用在发酵间内的示意图;
17.图2是进风管的示意图;
18.图3是抽风组件的示意图;
19.图4是一个发酵间内配置一套通风系统的俯视图;
20.图5是将通风系统和恒温恒湿一体机配置在发酵间内的示意图;
21.图6是恒温恒湿一体机内部部件的示意图,其内部具有热风组件;
22.图7是发热机构和蒸汽发生器及净水过滤器配合的示意图;
23.图8是将图7的部件放入图1的内部的示意图;
24.图9是进水保护组件与蒸汽发生器配合的示意图;
25.图中 1.进风管、11.进风孔、2.抽风组件、21.抽风管、22.连接管、23.连接头、3.抽风机、4.外壳体、41.入风口、42.出风口、43.散热孔、44.入水口、45.出水管、451.出水口、5.热风组件、6.净水过滤器、7.蒸汽发生器、71.电极、72.进水单向阀、73.出水单向阀、74.存水罐、741.蒸汽导出口、75.蒸汽排管、8.进水保护组件、81.第一导水管、82.第二导水管、83.第三导水管、9.管道、101.转接头、102.放水盒、103.摊青篓、104.摊青架。
具体实施方式
26.请参考图1至图3,图中的茶叶发酵间通风系统,包括进风管1、抽风组件2、抽风机3;进风管1用于使外界新鲜空气进入发酵间内,抽风组件2和抽风机3一起配合用于将发酵后的发酵间内的空气抽出。
27.进风管1为塑料中空管道,其横向布置在发酵间内部的顶侧转角处,该进风管1上具有多个进风孔11。在实际应用中,进风管1还可套上过滤件对空气进行过滤。
28.抽风组件2包括均为多个的抽风管21、连接管22、连接头23。抽风管21根据发酵间的空间大小选择5-8根,其纵向的布置在发酵间的顶板与底板之间并与抽风管21相对。抽风管21的结构与进风管1的结构相似,其上具有多个抽风孔,相邻的抽风管21成横向布置,每个抽风管21的两端通过连接头23与纵向的连接管22连通。抽风孔的位置可与进风孔11的位置对应或者成交错对齐关系。连接头23为常规部件,如二通、三通,该连接头23内部中空。连接管22为塑料中空管道,上述抽风管21、连接管22、连接头23一起贯通整体形成栅格的形状,同时将一个抽风机3布置在其中一个连接头23上。放置有茶叶的竹筛放在抽风管21的旁边,通过这样的配置,即可将发酵间内的空气抽出。
29.请参考图4及图5,图中所示将一个风管和一个抽风组件2布置在一个发酵间内部,同时加上一个恒温恒湿一体机。在实际应用中,还可增加发酵间的数量,对应的也同样增加进风管1和抽风组件2。通过配置上述恒温恒湿一体机即可实现发酵间内保持茶叶发酵所需要的环境。
30.请参考图6至图9,图中的茶叶发酵间恒温恒湿发生器,包括一个外壳体4、一个热风组件5、一个净水过滤器6、一个蒸汽发生器7。外壳体4用于对其它机构进行固定及内部具有足够的空间便于热风和蒸汽流动,热风组件5用于产生热风给发酵间提供高温环境,净水过滤器6为一个净水器,其用于对进入蒸汽发生器7的水源进行提前过滤。在实际应用中,为了获得更好的使用效果,其可本方案的基础上再额外增加其它部件。
31.外壳体4的侧面位置具有处于上方的出风口42和下方的入风口41,外壳体4的顶面配置电箱,该电箱上具有散热孔43。上述入风口41与出风口42用于发酵间内的空气及高温湿气的上下循环,从而使得发酵间内不同高度的茶叶得到发酵。入风口41的数量可根据需要增加或者减少,出风口42具体为圆形或者椭圆形或者其它形状可根据需要进行适应性的选择。为了便于安装外接水管和便于将布置在内部的蒸汽发生器7内部的水排出,可在其侧面布置入水口44和出水口452,该入水口44与净水过滤器6连通,出水孔452布置在出水管45上,该出水管45与蒸汽发生器7的内腔通过出水单向阀73这个阀体连通,通过这样的布置,即可将外界的液态水导入净水过滤器6内部,同时当蒸汽发生器7内部的水过量时能及时排出,本案中,蒸汽排管冷却的冷凝水也可以通过出水管45排出。外壳体1在实际应用中还可设计成其它形状。
32.热风组件5布置在外壳体4处于上方的出风口42旁,具体的安装位置可根据发酵间的规模而定,必须保障风的输送路径流畅,该热风组件5包括贯流风机及加热片,出风口42处于风机的送风路径上,这样起到将热风通过出风口42送入发酵间这个环境中。风机选用常规的滚筒形的风机,加热片采用红外加热管,这样就能产生热风。在实际应用中,加热片还可采用采用电阻丝加热管替代,上述加热片的功率可根据发酵间的具体规模和茶叶的品种具体确定。
33.蒸汽发生器7包括均为现有标准配件的正负两个电极71、一个进水单向阀72、一个出水单向阀73、一个存水罐74。正负电极71在通电状态下可电离液态水产生蒸汽,进水单向阀72用于控制外界水的进入,出水单向阀73用于存水罐74内液态水的排出,存水罐74用于容纳液态水、电极71等部件。上述电离均是现有常规技术,电离产生的蒸汽量可根据发酵间的具体规模和茶叶的品种具体确定。存水罐74内腔通过管道9管道及进水单向阀72与净水过滤器6连通,正负电极71处于存水罐74内,存水罐74的顶部具有蒸汽导出口741,出风口42可处于蒸汽导出口741的排出蒸汽路径上,具体位置可根据需要进行设定,蒸汽可通过一个多孔结构的蒸汽排管75排出。通过这样的配置,可使外界水进入存水罐74内,当被电极71作用产生蒸汽时从蒸汽导出口741导出进入发酵间的环境内。为了便于对检修或者更换净水过滤器6,可在净水过滤器6与蒸汽发生器7的进水单向阀72之间的管道上布置有转接头101。在实际应用中,蒸汽发生器7也可采用其它现有的装备取代本方案的装备,只要其具有蒸汽产生功能即可。
34.为了避免存水罐74内储存的水过量,可配置一个进水保护组件8并布置在蒸汽发生器7的后侧,在实际应用中,蒸汽发生器7和进水保护组件8可制备在一个罐体内。该进水保护组件8包括一端均插入组件内的第一导水管81、第二导水管82、第三导水管83。进水保护组件8的底面为圆锥面,第一导水管81另一端与入水口44连通实现外界水的进入,该第一导水管81的顶部高于第二导水管82的高度。该第二导水管82的另一端与一个放水盒102连通,第二导水管82顶部的高度与存水罐74内设定的水位最高位置对齐。第三导水管83一端与圆锥面贯通,另一端与蒸汽发生器7的存水罐74内腔连通。上述放水盒102同时也与蒸汽发生器7的存水罐74底部贯通,通过这样的配置,第一导水管81进入的外界水通过第三导水管83进入蒸汽发生器7的存水罐74内,当存水罐74内的水过量时,进水保护组件8内的水位将上升到第二导水管82的顶部,从而通过第二导水管82进入放水盒102内从而实现排水动作。为了起到二次保护工作,可在蒸汽发生器7的存水罐74内布置有传感器,当存水罐74内水位达到一定高度时,即关闭进水单向阀72,该传感器的具体设定及与控制器的配置可参考现有的装备。
35.请参考图4,将两套装备放入发酵间内,该发酵间内具有摊青篓103和摊青架104,装备利用温度和湿度的循环,从而可对发酵间内的茶叶进行发酵处理。
36.在本技术方案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如“上”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方案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方案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等指示代词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本方案的各零部件的数量可根据需要进行适应性的改动。
37.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技术方案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技术方案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技术方案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