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冰箱的制作方法

2022-02-21 12:53:57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冷藏冷冻存储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冰箱。


背景技术:

2.为满足不同用户的多样性需求,市场上冰箱在外形、尺寸、各间室的容积、位置分布上各有不同,对于具有较大高度尺寸内胆的冰箱,需要尺寸较高的风道匹配内胆的间室,以满足高尺寸间室的制冷需求。
3.对于这类冰箱,若采用现有的一体式设计的风道,会存在安装困难、状态难以约束,不易与其他间室的风道进行密封连接的问题,影响冰箱的装配效率和制冷效果。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是要提供一种易于装配,密封较好的冰箱。
5.本实用新型一个进一步的目的是提升制冷效果。
6.特别地,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冰箱,其包括:
7.储物内胆,限定有储物间室;
8.送风组件,设置于所述储物内胆的内部,配置为向所述储物间室送风,包括限定有第一风道的第一风道组件和限定有第二风道的第二风道组件,所述第一风道组件、所述第二风道组件分别具有一个配合端部,两个所述配合端部中的一个具有插入口,另一个具有朝向所述插入口凸出的插入部,所述插入部与所述插入口配合插接,以将所述第一风道与所述第二风道连通;
9.密封垫,设置于所述插入部和所述插入口的外周,以填充两个所述配合端部之间位于所述插入部和所述插入口外周的空间,从而保证所述第一风道组件与所述第二风道组件连接的密封性。
10.可选地,两个所述配合端部均具有配合端面,两个所述配合端面中的一个形成有所述插入部,另一个形成有所述插入口;
11.形成有所述插入部的所述配合端面具有分布于所述插入部外周的多个凹腔和/或形成有所述插入口的所述配合端面具有分布于所述插入口外周的多个另一凹腔。
12.可选地,所述第一风道组件位于所述第二风道组件的上方,所述第一风道组件的下端部、所述第二风道组件的上端部分别限定出所述配合端部;
13.所述第一风道组件的所述配合端部的上表面具有向前下延伸的导流面,以将所述第一风道内的冷凝水向下导流至所述第二风道内,便于冷凝水经所述第二风道排出。
14.可选地,所述第一风道组件的所述配合端部位于所述导流面的后部开设有由该配合端部的后壁向前凹陷至所述导流面的凹槽。
15.可选地,所述送风组件设置于所述储物间室的后侧;
16.所述冰箱还包括:蒸发器和风机,所述蒸发器设置于所述储物内胆内,位于所述送风组件的后方,所述风机设置于所述第一风道内,配置为促使经所述蒸发器冷却的至少部
分气流分别经所述第一风道和所述第二风道进入所述储物间室。
17.可选地,冰箱还包括:
18.另一储物内胆,与所述储物内胆横向分布,限定有另一储物间室;
19.另一送风组件,由所述储物内胆临近所述另一储物内胆的横向侧部与所述送风组件连接,并延伸至所述另一储物内胆的内部,配置为将所述蒸发器冷却的至少部分气流引入所述另一储物间室内。
20.可选地,所述第一风道包括在气流流动路径上位于上游并与所述第二风道连通的后风道段和处于下游并位于所述后风道段前方与所述后风道段连通的前风道段;
21.所述第一风道组件还限定有第三风道,所述第三风道位于所述后风道段的上方,所述第三风道临近所述另一储物内胆的横向侧部开设有与所述另一送风组件连通的连通口,以将所述另一送风组件与所述第三风道连通。
22.可选地,所述第三风道与所述后风道段隔离,且所述第三风道与所述蒸发器所在的空间连通;
23.所述风机设置于所述后风道段内,配置为促使经所述蒸发器冷却的至少部分气流经所述后风道段分别向所述前风道段、所述第二风道流动;
24.所述送风组件还包括另一风机,设置于所述第三风道内,配置为促使经所述蒸发器冷却的至少部分气流经所述第三风道向所述另一送风组件流动。
25.可选地,所述第三风道与所述后风道段连通,所述风机设置于所述后风道段内,所述前风道段通过所述第三风道与所述后风道段连通,以在所述风机的驱动下使进入所述后风道段内的至少部分气流经所述第三风道分别向所述另一送风组件、所述后风道段流动,至少部分气流经所述第二风道向所述储物间室流动。
26.可选地,冰箱还包括:
27.分隔板,设置于所述储物内胆内,位于所述送风组件的前侧,配置为将所述储物间室分隔为上下分布的储物上间室和储物下间室;
28.所述前风道段与所述储物上间室连通,以向所述储物上间室送风,所述第二风道与所述储物下间室连通,以向所述储物下间室送风。
29.本实用新型的冰箱,送风组件采用分体式设计的第一风道组件和第二风道组件,第一风道组件与第二风道组件插入式配合连接,易于装配,并且,通过密封垫填充第一风道组件与第二风道组件的两个配合端部之间的空隙,保证了第一风道组件与第二风道组件连接的密封性。
30.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的冰箱,第一风道组件与第二风道组件的其中一个配合端面的外周区域或两个配合端面的外周区域上形成凹腔,可使得外周区域与密封抵接时限定出多个小腔室,相对于平面与平面的抵接配合,具有更优的密封性。
31.更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的冰箱,第一风道组件具有上、下右分布的后风道段、前风道段,还具有位于后风道段上方的第三风道,第三风道通过其横向侧部开设的连通口与另一送风组件连通,满足了横向分布的储物间室、另一储物间室的送风需求,各风道分布位置设计巧妙、结构紧凑,占用空间较小,有利于保证储物间室的容积。
32.再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的冰箱,第三风道可与后风道段隔离,第三风道、后风道段内分别设置有一个风机,分别向对应的储物间室送风,提高制冷效率。
33.根据下文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的详细描述,本领域技术人员将会更加明了本实用新型的上述以及其他目的、优点和特征。
附图说明
34.后文将参照附图以示例性而非限制性的方式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具体实施例。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标示了相同或类似的部件或部分。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理解,这些附图未必是按比例绘制的。附图中:
35.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冰箱的结构示意图;
36.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冰箱的送风组件由前后延伸的竖直截面截取的剖面图;
37.图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冰箱的送风组件的后视结构示意图;
38.图4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冰箱的送风组件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39.图5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冰箱的送风组件的后注塑板的结构示意图;
40.图6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的冰箱的送风组件的第一风道组件的局部放大图;
41.图7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的冰箱的送风组件的后视结构示意图;
42.图8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的冰箱的送风组件由前后延伸的竖直截面截取的剖面图,其中,送风组件隐去了前注塑板;
43.图9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的冰箱的送风组件的分解结构示意图;以及
44.图10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的冰箱的送风组件的第一风道组件的局部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45.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冰箱100,为了便于描述,说明书中提及的“上”、“下”、“前”、“后”、“顶”、“底”、“横向”等方位均按照冰箱100正常工作状态下的空间位置关系进行限定。
46.本实施例的冰箱100包括限定有储物间室的储物内胆110、送风组件20和密封垫207,送风组件20设置于储物内胆110的内部,配置为向储物间室送风,包括限定有第一风道的第一风道组件21和限定有第二风道203的第二风道组件22,第一风道组件21、第二风道组件22分别具有一个配合端部,两个配合端部中的一个具有插入口22a,另一个具有朝向插入口22a凸出的插入部2111,插入部2111与插入口22a配合插接,以将第一风道与第二风道203连通。密封垫207设置于插入部2111和插入口22a的外周,以填充两个配合端部之间位于插入部2111和插入口22a外周的空间,从而保证第一风道组件21与第二风道组件22连接的密封性。
47.本实施例的送风组件20采用分体式设计的第一风道组件21和第二风道组件22,第一风道组件21与第二风道组件22插入式配合连接,易于装配,可适用于高度较大的储物间室,并且,通过密封垫207填充第一风道组件21与第二风道组件22的两个配合端部之间的空隙,保证了第一风道组件21与第二风道组件22连接的密封性。
48.两个配合端部均具有配合端面,两个配合端面中的一个形成有插入部2111,另一个形成有插入口22a,形成有插入部2111的配合端面具有分布于插入部2111外周的多个凹
腔和/或形成有插入口22a的配合端面具有分布于插入口22a外周的多个另一凹腔。本实施例的送风组件20,可以理解的,插入部2111插入插入口22a中,两个配合端面在插入部2111的外周区域、密封垫207、插入口22a的外周区域抵接配合,通过将其中一个配合端面的外周区域或两个配合端面的外周区域上形成凹腔,可使得外周区域与密封抵接时限定出多个小腔室,相对于平面与平面的抵接配合,具有更优的密封性。
49.第一风道组件21位于第二风道组件22的上方,第一风道组件21的下端部、第二风道组件22的上端部分别限定出配合端部,第一风道组件21的配合端部的上表面具有向前下延伸的导流面2112,以将第一风道内的冷凝水向下导流至第二风道203内,便于冷凝水经第二风道203排出。本实施例的送风组件20,位于上方的第一风道组件21的下端部(配合端部)具有可将第一风道内的冷凝水向下导流的导流面2112,便于冷凝水的顺畅、及时排出。
50.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6所示,导流面2112为向前下方延伸的弧面,在另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0所示,导流面2112为向前下方延伸的斜面,冷凝水经导流面2112的导流向下经插入端进入下方的第二风道203内,由第二风道203的底部排出。
51.如图7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风道组件21的配合端部位于导流面2112的后部开设有由该配合端部的后壁向前凹陷至导流面2112的凹槽20d。由于配合端部具有向下前方延伸的导流面2112,导流面2112所处的区域的厚度大于临近区域的厚度,通过将导流面2112后部的区域开槽,保证配合端部在导流面2112与临近区域的壁厚的均匀性,避免注塑时产生缩痕,保证外形的美观。
52.在一些实施例中,送风组件20设置于储物间室的后侧,冰箱100还包括:蒸发器(未示出)和风机205,蒸发器设置于储物内胆110内,位于送风组件20的后方,风机205设置于第一风道内,配置为促使经蒸发器冷却的至少部分气流分别经第一风道和第二风道203进入储物间室。本实施例的送风组件20、蒸发器、风机205均集中于储物间室的后侧,对储物内胆110的空间占用较小,保证了储物间室的容积。
53.在一些实施例中,冰箱100还包括另一储物内胆120和另一送风组件30,另一储物内胆120与储物内胆110横向分布,限定有另一储物间室121,另一送风组件30由储物内胆110临近另一储物内胆120的横向侧部与送风组件20连接,并延伸至另一储物内胆120的内部,配置为将蒸发器冷却的至少部分气流引入另一储物间室121内。也即是说,另一送风组件30的一部分在储物内胆110与另一储物内胆120的发泡层中,另一部分在另一储物内胆120内。
54.本实施例通过在储物内胆110的横向侧部将另一送风组件30与送风组件20连接,实现将送风组件20内的冷却气流通过另一送风组件30向另一储物间室121输送,满足另一储物间室121的制冷需求。
55.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风道包括在气流流动路径上位于上方并与第二风道203连通的后风道段201和处于下游并位于后风道段201前方与后风道段201连通的前风道段202,第一风道组件21还限定有第三风道204,第三风道204位于后风道段201的上方,第三风道204临近另一储物内胆120的横向侧部开设有与另一送风组件30连通的连通口20c,以将另一送风组件30与第三风道204连通。本实施例的第一风道组件21具有上、下右分布的后风道段201、前风道段202,还具有位于后风道段201上方的第三风道204,第三风道204通过其横向侧部开设的连通口20c与另一送风组件30连通,满足了横向分布的储物间室、另一储物间
室121的送风需求,各风道分布位置设计巧妙、结构紧凑,占用空间较小,有利于保证储物间室的容积。
56.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如图7至图9所示,风机205可为一个,设置于后风道段201内,第三风道204与后风道段201连通,在风机205的驱动下,进入后风道段201内的至少部分气流经第三风道204分别向另一送风组件30、后风道段201流动,至少部分气流经第二风道203向储物间室流动,进入另一送风组件30的气流向另一储物间室121流动,满足另一储物间室121的制冷需求,进入后风道段201的气流、进入第二风道203的气流均向储物间室流动,满足储物间室的制冷需求。如此,基于后风道段201、前风道段202、第三风道204的前述设计,实现了利用一个风机205即可满足储物间室和另一储物间室121的送风需求,降低了成本。
57.在另一实施例中,如图2至图4所示,第三风道204可与后风道段201隔离,也即是说第三风道204与后风道段201不连通,且第三风道204与蒸发器所在的空间连通,风机205设置于后风道段201内,配置为促使经蒸发器冷却的至少部分气流经后风道段201分别向前风道段202、第二风道203流动,满足储物间室的制冷需求。送风组件20还包括另一风机206,设置于第三风道204内,配置为促使经蒸发器冷却的至少部分气流经第三风道204向另一送风组件30流动,满足另一储物间室121的制冷需求。本实施例的送风组件20,通过风机205和另一风机206分别向储物间室、另一储物间室121送风,可提高制冷效率,加快储物间室、另一储物间室121的降温。
58.另一送风组件30内可设置风门(未示出),风门配置为可受控地开闭,以将另一送风组件30与第三风道204连通或断开,实现对另一储物间室121的温度调节。
59.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储物间室为处于一个温度区间的一个储物空间,前风道段202对储物间室的上方空间吹风,第二风道203对储物间室的下方空间吹风,提升了储物间室的温度均匀性。
60.在另一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储物间室由分隔板130分隔为上下分布的储物上间室111和储物下间室112,分隔板130设置于储物内胆110内,位于送风组件20的前侧,前风道段202与储物上间室111连通,向储物上间室111送风,第二风道203与储物下间室112连通,向储物下间室112送风。
61.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分隔板130可为绝热隔板,第三风道204内可设置另一风门,另一风门配置为可受控开闭,第三风道204与前风道段202通过另一风门的开闭进行连通或断开,另一送风组件30则可通过风门、另一风门的开闭与第三风道204进行连通或断开,使储物上间室111、储物下间室112、另一储物间室121具有不同的温度范围,例如,储物上间室111为变温室,储物下间室112为冷冻室,另一储物间室121可为冷藏室,从而满足用户的多种温度存储需求。
62.如图4、图9所示,第一风道组件21可包括后注塑板211、前注塑板214和位于后注塑板211与前注塑板214之间的泡沫板组件,前注塑板214开设有将前风道段202与储物间室连通的第一送风口20a。第二风道组件22包括注塑板和泡沫板(未标号),第二风道组件22的前注塑板214开设有向储物间室吹风的第二送风口20b。后注塑板211的下端部即为前述的第一风道组件21的配合端部。
63.在图4所示的实施例中,泡沫板组件包括第一泡沫后板212和第一泡沫前板213,后
注塑板211与第一泡沫后板212限定出后风道段201和位于后风道段201上方的第三风道204,第一泡沫后板212与第二泡沫前板限定出前风道段202,前风道段202位于后风道段201的前上方,位于第三风道204的正前方。
64.第一泡沫前板213开设有将后风道段201与前风道段202连通的开口212a,第一泡沫板在开口212a处还形成有将气流向前上方引导的平滑延伸的导风部2121,以使得后风道段201的气流更加顺畅地向前风道段202流动,减少风损。
65.风机205和另一风机206均可为离心风机,第三风道204通过另一风机206的蜗壳与前注塑板214的配合与后风道段201隔离。
66.在图9所示的实施例中,泡沫板组件包括第二泡沫后板215、第二泡沫前板216和位于第二泡沫前板216前方的第三泡沫前板217,后注塑板211与第二泡沫后板215、第二泡沫前板216限定出后风道段201,第二泡沫后板215与第二泡沫前板216限定出位于后风道段201上方的第三风道204,第二泡沫前板216与第三泡沫前板217限定出前风道段202,第二泡沫前板216开设有将第三风道204与前风道段202连通的另一连通口216a,第三泡沫后板217开设有将前风道段202与第一送风口20a连通的另一开口217a。
67.相比于图4所示的送风组件20,第三风道204的气流由蜗壳进行导流,图9所述的送风组件20则通过增设的第二泡沫后板215的前壁形成的导流部(未标号)进行导流。
68.后注塑板211的后侧可贴附有pe垫(未示出),以与蒸发器隔离,并减少凝露。如图7所示,凹槽20d内形成有沿横向间隔分布的多个加强筋2113,以保证配合端部的强度。并且,加强筋2113的后壁面与后注塑板211的后壁面的其他区域平齐,以与后注塑板211贴附的pe垫粘贴,增加胶合面积,保证pe垫贴附的稳定。
69.至此,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认识到,虽然本文已详尽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多个示例性实施例,但是,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仍可根据本实用新型公开的内容直接确定或推导出符合本实用新型原理的许多其他变型或修改。因此,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应被理解和认定为覆盖了所有这些其他变型或修改。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