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电子设备和铰接装置的制作方法

2022-02-21 11:53:01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发明涉及壳体间通过铰接装置而能够转动地连结的电子设备和铰接装置。


背景技术:

2.近年来,具有触摸面板式的液晶显示器且不具有物理键盘的平板型pc、智能手机等电子设备迅速普及。这种电子设备的显示器在使用时期望较大,但在携带时期望小型化。
3.本技术人在专利文献1中提出了将分别搭载有显示器的一对壳体之间能够转动地连结的电子设备。这样的电子设备能够通过在携带时、收纳时关闭壳体之间而将壳体小型化,能够通过在使用时将壳体之间配置成平板状而将2个显示器作为1个大画面来利用。
4.专利文献1:日本特许第6023228号公报。
5.在上述专利文献1的结构中,在各壳体的厚度方向上在大致中央配置有铰接轴。因此,铰接轴不会向壳体的表面突出,因此能够将壳体薄型化,进而通过使壳体之间从0度位置转动到360度位置,能够变化为多种使用模式。但是,为了避免转动动作时的干扰,各壳体的邻接端面在侧面观察时形成为圆弧状。其结果为,在2个显示器之间形成的间隙变大,在将2个显示器作为1个大画面来利用时,在显示器的中央形成宽度较宽的断开部分。


技术实现要素:

6.本发明是考虑上述以往技术的课题而完成的,目的在于提供电子设备和铰接装置,即使是将分别具有显示器的壳体之间能够转动地连结的结构,也能够减少显示器之间的间隙。
7.本发明的第一方式的电子设备具备:第一壳体;第二壳体,与上述第一壳体邻接地设置;第一显示器,设置于上述第一壳体的上表面;第二显示器,设置于上述第二壳体的上表面;以及铰接装置,将上述第一壳体与上述第二壳体之间连结成能够从层叠形态相对转动到平板形态,层叠形态是指以至少相互在面方向上重叠的方式层叠的形态,平板形态是指相互在与面方向垂直的方向上排列的形态,上述铰接装置具备:第一托架,具有与上述第一壳体相固定的第一固定板;第二托架,具有与上述第二壳体相固定的第二固定板;第一铰接块,在上述平板形态时在上述第一壳体与上述第二壳体的邻接端面之间支承上下排列配置的第一上铰接轴和第一下铰接轴;第二铰接块,在上述第一上铰接轴和上述第一下铰接轴的轴向上与上述第一铰接块排列配置,在上述平板形态时在上述邻接端面之间支承上下排列配置的第二上铰接轴和第二下铰接轴,在上述平板形态时,上述第一上铰接轴与上述第二上铰接轴配置在同轴上,在上述平板形态时,上述第一下铰接轴与上述第二下铰接轴配置在同轴上,上述第一托架还具有:第一下臂,通过与上述第一下铰接轴连结而能够相对转动地连结于上述第一铰接块;以及第一上臂,通过与上述第二上铰接轴连结而能够相对转动地连结于上述第二铰接块,上述第二托架还具有:第二上臂,通过与上述第一上铰接轴连结而能够相对转动地连结于上述第一铰接块;以及第二下臂,通过与上述第二下铰接轴连结而能够相对转动地连结于上述第二铰接块。
8.本发明的第二方式的铰接装置用于将电子设备的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之间连结成能够相对转动,该铰接装置具备:第一托架,具有用于固定于上述第一壳体的第一固定板;第二托架,具有用于固定于上述第二壳体的第二固定板,该第二固定板相对于上述第一固定板设置为能够从以至少相互在面方向上重叠的方式层叠的层叠形态相对转动到相互在与面方向垂直的方向上排列的平板形态;第一铰接块,在上述平板形态时支承上下排列配置的第一上铰接轴和第一下铰接轴;以及第二铰接块,在上述第一上铰接轴和上述第一下铰接轴的轴向上与上述第一铰接块排列而配置,在上述平板形态时支承上下排列配置的第二上铰接轴和第二下铰接轴,在上述平板形态下,上述第一上铰接轴与上述第二上铰接轴配置在同轴上,在上述平板形态下,上述第一下铰接轴与上述第二下铰接轴配置在同轴上,上述第一托架还具有:第一下臂,通过与上述第一下铰接轴连结而能够相对转动地连结于上述第一铰接块;第一上臂,通过与上述第二上铰接轴连结而能够相对转动地连结于上述第二铰接块,上述第二托架还具有:第二上臂,通过与上述第一上铰接轴连结而能够相对转动地连结于上述第一铰接块;第二下臂,通过与上述第二下铰接轴连结而能够相对转动地连结于上述第二铰接块。
9.根据本发明的上述方式,即使是将分别具有显示器的壳体间连结成能够转动的结构,也能够降低显示器之间的间隙。
附图说明
10.图1是使具备一个实施方式的铰接装置的电子设备处于180度姿势的状态下的示意性的俯视图。
11.图2a是表示180度姿势下的铰接装置的状态的主要部位放大立体图。
12.图2b是表示135度姿势下的铰接装置的状态的主要部位放大立体图。
13.图2c是表示225度姿势下的铰接装置的状态的主要部位放大立体图。
14.图3a是利用通过电缆保持部的平面切断电子设备的示意性的剖视图。
15.图3b是利用通过第五下臂的平面切断电子设备的示意性的剖视图。
16.图4是第三和第四托架的主要部位放大立体图。
17.图5a是对0度姿势下的铰接装置及其周边部进行放大的示意性的立体图。
18.图5b是45度姿势下的立体图。
19.图5c是180度姿势下的立体图。
20.图5d是225度姿势下的立体图。
21.图5e是360度姿势下的立体图。
22.图6a是对0度姿势下的铰接装置及其周边部进行放大的示意性的侧视图。
23.图6b是90度姿势下的侧视图。
24.图6c是180度姿势下的侧视图。
25.图6d是270度姿势下的侧视图。
26.图6e是360度姿势下的侧视图。
27.图7a是使具备变形例的铰接装置的电子设备处于180度姿势的状态下的示意性的俯视图。
28.图7b是使图7a所示的电子设备处于90度姿势的状态下的示意性的立体图。
29.图7c是从其他的角度观察图7b所示的电子设备的立体图。
30.图8a是对180度姿势下的图7a所示的电子设备的铰接装置及其周边部进行放大的示意性的侧视图。
31.图8b是90度姿势下的侧视图。
32.图8c是360度姿势下的侧视图。
33.附图标记的说明
34.10、10a...铰接装置;12...电子设备;14a...第一壳体;14b...第二壳体;16a...第一显示器;16b...第二显示器;20...铰接主体部;22...电缆穿过部;24...第一托架;25...第二托架;26...第一铰接块;27...第二铰接块;28...电缆;30...第三托架;31...第四托架;32...第五托架;33...第六托架;34...第三铰接块;35...第四铰接块;a1a...第一上铰接轴;a1b...第一下铰接轴;a2a...第二上铰接轴;a2b...第二下铰接轴;a3a...第三上铰接轴;a3b...第三下铰接轴;a4a...第四上铰接轴;a4b...第四下铰接轴。
具体实施方式
35.以下,关于本发明的电子设备和铰接装置,列举优选的实施方式,一边参照附图一边详细地进行说明。
36.图1是使具备一个实施方式的铰接装置10的电子设备12处于180度姿势(平板形态)的状态下的示意性的俯视图。如图1所示,电子设备12具备铰接装置10、第一壳体14a、第二壳体14b、第一显示器16a、以及第二显示器16b。
37.首先,对电子设备12的整体结构进行说明。本实施方式的电子设备12为能够作为笔记本型pc和平板型pc使用的可转换型pc。电子设备12通过使壳体14a、14b之间的角度姿势变化,能够在笔记本模式(参照图5c)、大画面平板模式(参照图1和图5d)、平板模式(参照图5e) 的各模式下使用。
38.笔记本模式是使壳体14a、14b之间处于例如90度~180度姿势的中途的角度姿势,将电子设备12作为笔记本型pc使用的模式。大画面平板模式是通过使壳体14a、14b之间处于例如180度姿势,将2个显示器16a、16b作为1个显示器来使用,而将电子设备12作为大画面的平板型pc使用的模式。平板模式是通过使壳体14a、14b之间处于例如360度姿势,主要使用显示器16a、16b中的任意一方,而将电子设备12作为平板型pc使用的模式。电子设备12除了具备这样的3个模式的可转换型pc以外,例如也可以是没有笔记本模式的平板型pc、没有平板模式的笔记本型pc等。电子设备12也可以是智能手机或便携用游戏机等。
39.铰接装置10夹在壳体14a、14b的相互邻接的邻接端面14aa、14ba之间,将邻接端面14aa、14ba之间连结。铰接装置10将壳体14a、14b之间连结成从0度姿势(第一层叠形态。参照图5a)经由180度姿势(平板形态。参照图5c)而能够转动到360度姿势(第二层叠形态。参照图5e)。在0度姿势下,壳体14a、14b重叠地配置,显示器16a、16b的显示面彼此、即壳体14a、14b的上表面14ab、14bb彼此对置。在180度姿势下,各壳体14a、14b在与面方向垂直的方向上排列而配置在大致同一平面上,各显示器16a、16b横向排列而构成1个大画面。在360度姿势下,以与0度姿势反转的朝向将壳体14a、14b重叠地配置,各壳体14a、14b的下表面14ac、14bc彼此对置。
40.以下,如图1等所示,对于电子设备12,将壳体14a、14b的排列方向称为x方向、将沿
着壳体14a、14b的邻接端面14aa、14ba的方向称为y方向、将壳体14a、14b的厚度方向称为z方向而进行说明。
41.壳体14a、14b是矩形的较薄的箱体。壳体14a、14b例如由不锈钢、镁或者铝等金属板、各种树脂材料、或者包含碳纤维等的纤维强化树脂板等形成为箱状。在壳体14a、14b的内部搭载有安装了cpu(central processing unit:中央处理单元)等的主板、电池装置、天线、冷却装置等各种电子部件。
42.显示器16a、16b例如是触摸面板式的液晶显示器或者有机el(organic electro luminescence:有机电致发光)显示器。显示器16a、16b分别在壳体14a、14b的上表面14ab、14bb配置有显示面。例如在笔记本模式下,一个显示器16a能够显示软件式的键盘而作为键盘装置使用。
43.本实施方式的壳体14a、14b的邻接端面14aa、14ba由沿着z方向的铅垂平面形成(参照图5a等)。这些邻接端面14aa、14ba彼此以180度姿势夹着在x方向上宽度较窄的铰接装置10而邻接。由此,电子设备12在180度姿势下,显示器16a、16b在形成为1个板状的壳体14a、14b之间几乎没有间隙地连续,形成1个大画面(参照图1)。
44.接下来,对铰接装置10的结构例进行说明。图2a、图2b、图2c分别是表示180度姿势、135度姿势、225度姿势下的铰接装置10的状态的主要部位放大立体图。图2a~图2c例示铰接装置10的原理结构。铰接装置10在搭载于电子设备12时,例如也可以如图5a所示,使用多组图2a所示的结构,进而成为变更一部分的结构等。
45.如图2a~图2c所示,铰接装置10具有铰接主体部20和电缆穿过部22。以下,以图2a所示的180度姿势下的状态为基准,对铰接装置10的各要素的结构、位置关系等进行说明。
46.首先,对铰接主体部20的结构进行说明。铰接主体部20是以规定的转动扭矩将壳体14a、14b之间能够转动地连结,成为铰接装置10的基座的部分。铰接主体部20具有在x方向上排列的第一托架24和第二托架25、在y方向上排列的第一铰接块26和第二铰接块27。
47.第一铰接块26具有在y方向上设置规定间隔而排列的一对块26a、26b,在块26a、26b之间支承第一上铰接轴a1a和第一下铰接轴a1b。块26a、26b是上下端部形成为半圆状的金属制或者树脂制的板。在图2a所示的180度姿势下,块26a、26b的表面方向沿着yz面而配置,在x方向上宽度较窄。块26a、26b之间的宽度为能够配设托架24、25的臂24b、25b的间隔。
48.铰接轴a1a、a1b为金属轴。铰接轴a1a、a1b的两端部以不能旋转的方式嵌插于形成在块26a、26b的轴孔。铰接轴a1a、a1b相互平行。铰接轴a1a、a1b以图2a所示的180度姿势上下排列,相互的轴中心配置在同一yz平面上。本实施方式的铰接装置10在180度姿势下,第一上铰接轴a1a的轴中心与壳体14a、14b的上表面14ab、14bb一致,第一下铰接轴a1b的轴中心与下表面14ac、14bc一致(参照图6c)。
49.第二铰接块27可以是与第一铰接块26相同的构造或者大致相同的构造,因此省略详细的说明。即,第二铰接块27具有与块26a、26b相同的块27a、27b、与第一上铰接轴a1a相同的第二上铰接轴a2a、与第一下铰接轴a1b相同的第二下铰接轴a2b(还参照图5a)。在图2a所示的180度姿势下,铰接轴a2a、a2b分别与铰接轴a1a、a1b配置在同轴上。
50.第一托架24为俯视时大致凹形状的金属板。第一托架24具有第一固定板24a、第一下臂24b以及第一上臂24c。第一固定板24a为与第一壳体14a相固定的矩形状的金属板。在第一固定板24a形成有多个紧固孔24d,该多个紧固孔24d供针对第一壳体14a的紧固用的螺
钉穿过。
51.第一下臂24b和第一上臂24c分别从第一固定板24a的第二托架25侧端面的y方向端部向第二托架25侧突出。臂24b、臂24c为与第一固定板24a相比在y方向上宽度较窄的板片。第一下臂24b在图2a中从第一固定板24a的左侧端部向斜下方弯曲并且沿x方向突出。第一上臂24c在图2a中从第一固定板24a的右侧端部向斜上方弯曲并且沿x方向突出。第一下臂24b与第一上臂24c相对于xy平面(第一固定板24a)上下交错地突出。
52.在臂24b、24c的前端分别形成有使金属板卷成大致圆形的筒状部(前端筒部)。第一下臂24b的前端筒部配置在块26a、26b之间,第一下铰接轴a1b在能够以规定的旋转扭矩相对旋转的状态下被压入第一下臂24b的前端筒部。由此,第一下臂24b能够相对转动地连结于第一铰接块26。第一上臂24c的前端筒部配置在块27a、27b之间,第二上铰接轴a2a在能够以规定的旋转扭矩相对旋转的状态下被压入第一上臂24c的前端筒部。由此,第一上臂24c能够相对转动地连结于第二铰接块27。
53.第二托架25除了是使第一托架24以位于上下的铰接轴a1a、a1b的中间的沿着y方向的虚拟铰接轴为中心转动180度的结构以外,还可以是与第一托架24相同的构造或者大致相同的构造,因此省略详细的说明。即,第二托架25具有与第一固定板24a相同的第二固定板25a、与第一下臂24b相同的第二上臂25b、与第一上臂24c相同的第二下臂25c、以及与紧固孔24d相同的紧固孔25d。
54.在第二托架25中也是,第二上臂25b与第二下臂25c相对于xy平面(第二固定板25a)上下交错地突出。第二上臂25b的前端筒部配置在块26a、26b之间,第一上铰接轴a1a在能够以规定的旋转扭矩相对旋转的状态下被压入第二上臂25b的前端筒部。由此,第二上臂25b能够相对转动地连结于第一铰接块26。第二下臂25c的前端筒部配置在块27a、27b之间,第二下铰接轴a2b在能够以规定的旋转扭矩相对旋转的状态下被压入第二下臂25c的前端筒部。由此,第二下臂25c能够相对转动地连结于第二铰接块27。
55.铰接装置10也可以取代通过臂24b、24c、25b、25c与铰接轴a1b、a2a、a1a、a2b的滑动阻力而产生旋转扭矩的结构,而采用通过块26、27与铰接轴a1、a1b、a2a、a2b的滑动阻力而产生旋转扭矩的结构。在采用该结构的情况下,臂24b、24c、25b、25c不能旋转地连结于铰接轴a1b、a2a、a1a、a2b。另一方面,铰接轴a1a、a1b在能够以规定的旋转扭矩相对旋转的状态下被压入块26。同样,铰接轴a2a、a2b在能够以规定的旋转扭矩相对旋转的状态下被压入块27。此时,块26、27由板金部件构成,该板金部件具有金属板和使其两端分别卷成大致圆形的一对筒状部(前端筒部),只要是使铰接轴a1a等能够以规定的旋转扭矩相对旋转地压入各前端筒部的结构等即可。
56.若例如使第二托架25(第二壳体14b)从图2a所示的180度姿势朝向0度姿势转动,则如图2b所示,铰接主体部20的第一上铰接轴a1a和第二上铰接轴a2a成为旋转轴。由此,第二托架25的第二上臂25b绕第一上铰接轴a1a的轴转动。另一方面,第二下臂25c经由轴支撑的第二下铰接轴a2b而拉近第二铰接块27,因此第二铰接块27绕第二上铰接轴a2a转动。由此,第二托架25的第二下臂25c绕第二上铰接轴a2a的轴转动(旋转)。其结果是,第二托架25以上铰接轴a1a、a2a为中心转动。
57.若例如使第二托架25(第二壳体14b)从图2a所示的180度姿势朝向360度姿势转动,则如图2c所示,铰接主体部20的第一下铰接轴a1b和第二下铰接轴a2b成为旋转轴。由
此,第二托架25的第二下臂25c绕第二下铰接轴a2b的轴转动。另一方面,第二上臂25b经由轴支撑的第一上铰接轴a1a而拉近第一铰接块26,因此第一铰接块26绕第一下铰接轴a1b转动。由此,第二托架25的第二上臂25b绕第一下铰接轴a1b的轴转动(旋转)。其结果是,第二托架25以下铰接轴a1b、a2b为中心转动。
58.这样,铰接装置10在0度至180度之间以上铰接轴a1a、a2a为旋转中心,在180度至360度之间以下铰接轴a1b、a2b为旋转中心。
59.接下来,对电缆穿过部22的结构进行说明。如图2a~图2c所示,电缆穿过部22被设置为在y方向上与铰接主体部20(第二铰接块27)排列,是供将壳体14a、14b之间连接的电缆28穿过的部分。电缆穿过部22具有在x方向上排列的第三托架30和第四托架31、在x方向上排列的第五托架32和第六托架33以及在y方向上排列的第三铰接块34和第四铰接块35。在不需要电缆28的结构中,也可以省略电缆穿过部22。
60.第三铰接块34是利用yz平面切断时的剖面的外形构成为与块26a等相同的金属制或者树脂制的板。第三铰接块34与第二铰接块27之间夹着托架30、31而配置。第三铰接块34具有轴支承部34a和形成有第一电缆穿过孔34b的电缆保持部34c。第三铰接块34的图2a中大致左半部为轴支承部34a,大致右半部为电缆保持部34c。
61.轴支承部34a支承第三上铰接轴a3a和第三下铰接轴a3b。铰接轴a3a、a3b为金属轴。铰接轴a3a、a3b的图2a中右侧端部被轴支承部34a悬臂支承为不能旋转。铰接轴a3a、a3b从第三铰接块34的图2a中左端面向左方向突出。在图2a所示的180度姿势下,铰接轴a3a、a3b分别与铰接轴a1a、a1b(a2a、a2b)配置在同轴上。
62.图3a是利用通过电缆保持部34c的yz平面切断电子设备12的示意性的剖视图。如图2a和图3a所示,电缆保持部34c具有中空状的第一电缆穿过孔34b。第一电缆穿过孔34b是从上空间sa连通到下空间sb,在第三铰接块34的右端面开口的开口孔。上空间sa重叠在第三上铰接轴a3a的轴线上。下空间sb重叠在第三下铰接轴a3b的轴线上。
63.如图2a~图2c所示,第四铰接块35为利用yz平面切断时的剖面的外形构成为与块26a等相同的金属制或者树脂制的板。第四铰接块35在与第三铰接块34之间夹着托架32、33而配置。在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第四铰接块35为在y方向上延伸的长条的块(参照图5a)。
64.第四铰接块35支承第四上铰接轴a4a和第四下铰接轴a4b。铰接轴a4a、a4b为金属轴。铰接轴a4a、a4b的图2a中右侧端部被第四铰接块35悬臂支承为不能旋转。铰接轴a4a、a4b从第四铰接块35的图2a中左端面向左方向突出。在图2a所示的180度姿势下,铰接轴a4a、a4b分别与铰接轴a1a、a1b(a2a、a2b)(a3a、a3b)配置在同轴上。
65.第三托架30为俯视时大致长方形的金属板。第三托架30具有第三固定板30a和第三下臂30b。第三固定板30a为与第一壳体14a相固定的矩形状的金属板。在第三固定板30a形成有供对第一壳体14a的紧固用的螺钉穿过的多个紧固孔30c。
66.第三下臂30b从第三固定板30a的第四托架31侧端部向第四托架31侧突出。第三下臂30b在图2a中从第三固定板30a向斜下方弯曲并且沿x方向突出。在第三下臂30b的前端形成有使金属板卷成大致圆形的筒状部(前端筒部)。第三下臂30b的前端筒部配置在铰接块27、34之间,第三下铰接轴a3b在能够以规定的旋转扭矩相对旋转的状态下被压入第三下臂30b的前端筒部。由此,第三下臂30b能够相对转动地连结于第三铰接块34。
67.第四托架31除了是使第三托架30以位于上下的铰接轴a3a、a3b的中间的沿着y方
向的虚拟铰接轴为中心转动180度的结构以外,还可以是与第三托架30相同的构造或者大致相同的构造,因此省略详细的说明。即,第四托架31具有:与第三固定板30a相同的第四固定板31a、与第三下臂30b相同的第四上臂31b、以及与紧固孔30c相同的紧固孔31c。第四上臂31b的前端筒部配置在铰接块27、34之间,第三上铰接轴a3a在能够以规定的旋转扭矩相对旋转的状态下被压入第四上臂31b的前端筒部。由此,第四上臂31b能够相对转动地连结于第三铰接块34。
68.第五托架32是将俯视时大致矩形状的金属板的一侧面切口的形状。第五托架32具有第五固定板32a和第五下臂32b。第五固定板32a是与第一壳体14a相固定的金属板。第五固定板32a为大致旗竿形状,第五下臂32b侧宽度变窄。在第五固定板32a形成有供对第一壳体14a的紧固用的螺钉穿过的多个紧固孔32c。
69.第五下臂32b从第五固定板32a的第六托架33侧端部向第六托架33侧突出。第五下臂32b在图2a中从第五固定板32a向斜下方弯曲并且沿x方向突出。在第五下臂32b的前端形成有使金属板卷成大致圆形的筒状部(前端筒部)。第五下臂32b的前端筒部配置在铰接块34、35之间。第四下铰接轴a4b在能够以规定的旋转扭矩相对旋转的状态下被压入第五下臂32b的前端筒部的图2a中右半部。由此,第五下臂32b能够相对转动地连结于第四铰接块35。
70.图3b是利用通过第五下臂32b的yz平面切断电子设备12的示意性的剖视图。图4是托架32、33的主要部位放大立体图。如图2a、图3b和图4所示,第五下臂32b的前端筒部具有中空状的第二电缆穿过孔32d。第二电缆穿过孔32d设置在前端筒部的图2a中左半部。第二电缆穿过孔32d是在第五下臂32b的前端筒部内未配置第四下铰接轴a4b的空间。第二电缆穿过孔32d朝向第三铰接块34侧开口。而且,第二电缆穿过孔32d具有以图2a所示的180度姿势朝向第一壳体12a侧(第五固定板32a侧)开口的开口部32e(参照图3b和图4b)。由此,第二电缆穿过孔32d朝向第一壳体14a和第一电缆穿过孔34b的下空间sb开口。
71.第六托架33除了是使第五托架32以位于上下的铰接轴a4a、a4b的中间的沿着y方向的虚拟铰接轴为中心转动180度的结构以外,还可以是与第五托架32相同的构造或者大致相同的构造,因此省略详细的说明。即,第六托架33具有与第五固定板32a相同的第六固定板33a、与第五下臂32b相同的第六上臂33b、与紧固孔32c相同的紧固孔33c、与第二电缆穿过孔32d相同的第三电缆穿过孔33d、以及与开口部32e相同的开口部33e。第六上臂33b的前端筒部配置在铰接块27、34之间。第四上铰接轴a4a在能够以规定的旋转扭矩相对旋转的状态下被压入第六上臂33b的前端筒部的图2a中右半部。由此,第六上臂33b能够相对转动地连结于第四铰接块35。第三电缆穿过孔33d设置在第六上臂33b的前端筒部的图2b中左半部。第三电缆穿过孔33d朝向第二壳体14b和第一电缆穿过孔34b的上空间sa开口。
72.接下来,对电缆穿过部22中的电缆28的状态进行说明。电缆28在从第一壳体14a经由开口部32e而插入到第二电缆穿过孔32d之后,向第一电缆穿过孔34b的下空间sb延伸。电缆28进一步从下空间sb向上空间sa延伸,在从上空间sa插入到第三电缆穿过孔33d之后,经由开口部33e而通向第二壳体14b。
73.此时,在电缆穿过部22,固定于第一壳体14a的托架30、32双方都与下侧的铰接轴(第三下铰接轴a3b、第四下铰接轴a4b)连结。另外,固定于第二壳体14b的托架31、33双方都与上侧的铰接轴(第三上铰接轴a3a、第四上铰接轴a4a)连结。
74.若例如使托架31、33(第二壳体14b)从图2a所示的180度姿势朝向0度姿势转动,则
如图2b所示,电缆穿过部22的上铰接轴a3a、a4a成为旋转轴。由此,托架31、33经由上臂31b、33b而绕上铰接轴a3a、a4a的轴转动。
75.若例如使托架31、33(第二壳体14b)从图2a所示的180度姿势朝向360度姿势转动,则如图2c所示,电缆穿过部22的下铰接轴a3b、a4b成为旋转轴。由此,托架31、33的上臂31b、33b经由轴支撑的上铰接轴a3a、a4a而拉近铰接块34、35,因此铰接块34、35绕下铰接轴a3b、a4b转动。由此,托架31、33的上臂31b、33b绕下铰接轴a3b、a4b的轴转动(旋转)。其结果是,托架31、33以下铰接轴a3b、a4b为中心转动。
76.这样,电缆穿过部22的铰接块34、35、上下排列的臂31b、30b、上下排列的臂33b、32b始终向同一方向转动。即形成有供电缆28穿过的电缆穿过孔32d、34b、33d的第三铰接块34和臂33b、32b始终一体地向同一方向转动。因此,抑制电缆28在转动动作时在第三铰接块34与托架32、33之间受到反向的力而破损、断线。0度与180度之间以及180度与360度之间的铰接块34、35的转动方向也可以设定为与上述的图2a~图2b所示的结构相反的方向。只要在铰接主体部20能够形成与电缆穿过孔34b、32d、33d相同的结构,电缆穿过部22也可以与铰接主体部20一体形成。
77.接下来,对壳体14a、14b之间的转动动作进行说明。图5a~图5e是对壳体14a、14b之间的转动动作的各角度下的铰接装置10及其周边部进行放大的示意性的立体图。图6a~图6e是对壳体14a、14b之间的转动动作的各角度下的铰接装置10及其周边部进行放大的示意性的侧视图。
78.在图5a~图5e所示的结构例的铰接装置10中,使铰接主体部20与电缆穿过部22的组在y方向上设置2组,将这2组构成为相对于xz平面呈面对称。此外,各组的电缆穿过部22兼用作第四铰接块35。另外,在各组的铰接主体部20中,使臂24b、25b和第一铰接块26从图2a~图2c所示的结构开始增设各一个。增设的臂24b、25b和第一铰接块26配置在第二铰接块27与电缆穿过部22之间。由此,图5a~图5e所示的结构例的铰接装置10通过将臂24b、25b和铰接轴a1a、a1b增加一组,转动动作的稳定性进一步增加,能够产生更高的旋转扭矩。
79.此外,图5a~图5e所示的结构例的电缆穿过部22采用如下的结构,相对于图2a~图2c所示的结构例的电缆穿过部22,使第三托架30和第四托架31的上下在相互重叠的部分反转。同样,第五托架32和第六托架33的上下也在相互重叠的部分反转。因此,在图5a~图5e所示的结构例的电缆穿过部22中,第三托架30的第三下臂30b与第三上铰接轴a3a连结,第四托架31的第四上臂31b与第三下铰接轴a3b连结。即第三下臂30b实质上作为第三上臂发挥功能,第四上臂31b实质上作为第四下臂发挥功能。同样,第五托架32的第五下臂32b与第四上铰接轴a4a连结,第六托架33的第六上臂33b与第四下铰接轴a4b连结。即,第五下臂32b实质上作为第五上臂发挥功能,第六上臂33b实质上作为第六下臂发挥功能。
80.铰接主体部20和电缆穿过部22的各要素的位置关系、设置数等当然也可以是图2a~图2c所示的结构例、图5a~图5e所示的结构例以外的结构,能够适当地变更。
81.首先,在图5a和图6a所示的0度姿势下,壳体14a、14b成为相互的上表面14ab、14bb彼此、即显示器16a、16b彼此对置的第一层叠形态。在0度姿势下,将电子设备12小型化,显示器16a、16b在壳体14a、14b的内侧被保护。因此,电子设备12容易携带、收纳。
82.在0度姿势下,铰接主体部20在侧面观察时从上向下,按照第二下铰接轴a2b、第一上铰接轴a1a(第二上铰接轴a2a)、第一下铰接轴a1b的顺序配置。第一铰接块26与第一壳体
14a的邻接端面14aa对置配置。第二铰接块27与第二壳体14b的邻接端面14ba对置配置。另一方面,电缆穿过部22在侧面观察时从上向下,按照第三下铰接轴a3b(第四下铰接轴a4b)、第三上铰接轴a3a(第四上铰接轴a4a)的顺序配置。铰接块34、35成为与第二壳体14b的邻接端面14ba对置配置的状态。
83.接下来,对从0度姿势到180度姿势为止的转动动作进行说明。如图5a~图5c和图6a~图6c所示,在该转动动作中,上铰接轴a1a、a2a(a3a、a4a)为旋转轴。其结果是,与第二壳体14b从第一壳体14a的上表面14ab分离的转动动作同步地,铰接块27(34、35)转动。此时,在从90度姿势(参照图6b)到180度姿势(参照图5c和图6c)之间,电子设备12成为节点模式。
84.在180度姿势下,电子设备12成为大画面平板模式。此时,在铰接装置10中,在沿x方向排列的邻接端面12aa、12ba之间,上铰接轴与下铰接轴上下排列配置(参照图5c和图6c)。具体而言,第一上铰接轴a1a与第一下铰接轴a1b上下排列,第二上铰接轴a2a与第二下铰接轴a2b上下排列。另外,第三上铰接轴a3a与第三下铰接轴a3b上下排列,第四上铰接轴a4a与第四下铰接轴a4b上下排列。由此,铰接装置10成为与铰接块26、27、34、35的x方向的宽度对应的最小厚度。其结果是,壳体14a、14b的相互的邻接端面12aa、12ba之间最接近。因此,左右的显示器16a、16b彼此的邻接缘部彼此极其接近,在外观上形成1个大画面。
85.接下来,对从180度姿势到360度姿势为止的转动动作进行说明。如图5c~图5e和图6c~图6e所示,在该转动动作中,下铰接轴a1b、a2b(a3b、a4b)为旋转轴。其结果是,与第二壳体14b的下表面14bc接近第一壳体14a的下表面14ac的转动动作同步地,铰接块26转动。在360度姿势下,成为壳体14a、14b的相互的下表面14ac、14bc彼此对置,各自的显示器16a、16b露出到外面的平板模式。
86.在360度姿势下,铰接主体部20在侧面观察时从上向下,按照第二上铰接轴a2a、第一下铰接轴a1b(第二下铰接轴a2b)、第一上铰接轴a1a的顺序配置。第一铰接块26与第二壳体14b的邻接端面14ba对置配置。第二铰接块27与第一壳体14a的邻接端面14aa对置配置。另一方面,电缆穿过部22在侧面观察时从上向下,按照第三上铰接轴a3a(第四上铰接轴a4a)、第三下铰接轴a3b(第四下铰接轴a4b)的顺序配置。铰接块34、35与第一壳体14a的邻接端面14aa对置配置。
87.从360度姿势到0度姿势为止的转动动作为与上述的从0度姿势到360度姿势为止的转动动作相反的动作,因此省略详细的说明。
88.像以上那样,本实施方式的电子设备12具备:相互邻接的壳体14a、14b、设置于壳体14a、14b的上表面14ab、14bb的显示器16a、16b、以及铰接装置10。本实施方式的铰接装置10将壳体14a、14b之间连结成能够从0度姿势相对转动到360度姿势。该铰接装置10在180度姿势时在邻接端面12aa、12ba之间,具备对上下排列配置的第一上铰接轴a1a和第一下铰接轴a1b进行支承的第一铰接块26、以及对上下排列配置的第二上铰接轴a2a和第二下铰接轴a2b进行支承的第二铰接块27。而且,与第一壳体12a相固定的第一托架24具有与第一下铰接轴a1b连结的第一下臂24b、以及与第二上铰接轴a2a连结的第一上臂24c。与第二壳体12b相固定的第二托架25具有与第一上铰接轴a1a连结的第二上臂25b、以及与第二下铰接轴a2b连结的第二下臂25c。
89.因此,该电子设备12在壳体14a、14b之间成为180度姿势的大画面平板模式中,配
置在壳体14a、14b的邻接端面12aa、12ba之间的铰接装置10的x方向厚度极薄。即,铰接装置10在180度姿势时,铰接轴a1a、a1b(a2a、a2b)上下排列配置。即,铰接装置10在180度姿势时铰接轴在x方向上排列,厚度不会增大,实现薄型化。由此,电子设备12的壳体14a、14b的邻接端面12aa、12ba彼此接近。其结果是,在180度姿势时显示器16a、16b之间的间隙降低,能够将在显示器16a、16b的中央形成的断开部分形成为宽度极窄。
90.如图2a所示,在该铰接装置10中,在180度姿势时与上下排列的铰接轴a1a、a1b和铰接轴a2a、a2b连结的各臂24b、24c、25b、25c相对于各铰接轴交错。具体而言,与第一壳体14a相固定的第一托架24的一个臂24b与第一下铰接轴a1b连结,另一个臂24c与第二上铰接轴a2a连结,变得交错。另外,与第二壳体14b相固定的第二托架25的一个臂25b与第一上铰接轴a1a连结,另一个臂25c与第二下铰接轴a2b连结,变得交错。
91.因此,铰接装置10在图2a所示的180度姿势时,即使壳体14a、14b之间受到在x方向上分离的方向的外力的情况下,交错配置的臂24b、24c、25b、25c也相互拉动各铰接轴。因此,第一铰接块26与第二铰接块27受到相互向相反方向转动的方向的力而抵消转动。其结果是,铰接块26、27不会转动,维持各铰接轴上下排列的宽度窄的配置。
92.该铰接装置10具备电缆穿过部22,该电缆穿过部22被设置为在铰接轴a1a、a1b等的轴向上与第二铰接块27排列,供将壳体14a、14b之间连接的电缆28穿过。因此,在该电子设备12中,在壳体14a、14b之间由电缆28电连接的情况下,能够使电缆28穿过壳体14a、14b之间,并且还抑制电缆28在外观上露出。电缆穿过部22也可以设置在与第一铰接块26排列的位置。
93.该电子设备12在180度姿势下,第一上铰接轴a1a和第二上铰接轴a2a位于轴中心与壳体14a、14b的上表面14ab、14bb一致的位置。因此,避免从180度姿势转动到0度姿势时的邻接端面12aa、12ba彼此的干扰,能够进行顺畅的转动。同样,电子设备12在180度姿势下,第一下铰接轴a1b和第二下铰接轴a2b位于轴中心与壳体14a、14b的下表面14ac、14bc一致的位置。因此,避免从180度姿势转动到360度姿势时的邻接端面12aa、12ba彼此的干扰,能够进行顺畅的转动。
94.此外,本实施方式的铰接装置10通过采用使各臂24b、24c、25b、25c向斜上方或者斜下方延伸的结构,而更可靠地避免转动时的邻接端面12aa、12ba之间的干扰。在采用使各臂24b、24c、25b、25c水平延伸的结构的情况下,可以将上铰接轴a1a、a2a配置在上表面14ab、14bb的上方,将下铰接轴a1b、a2b配置在下表面14ac、14bc的下方。
95.接下来,对变形例的铰接装置10a进行说明。图7a是使具备变形例的铰接装置10a的电子设备12处于180度姿势的状态下的示意性的俯视图。图7b和图7c是使图7a所示的电子设备12处于90度姿势的状态下的示意性的立体图。图8a~图8c是对使图7a所示的电子设备12的壳体14a、14b转动时的各角度下的铰接装置10a及其周边部进行放大的示意性的侧视图。在图7a~图8c中,与图1~图6e所示的参照附图标记相同的参照附图标记表示同一或者相同的结构,因此,作为起到同一或者相同的功能和效果的结构,省略详细的说明。
96.在上述的铰接装置10中,使壳体14a、14b之间在0度至360度的范围中转动,因此使上铰接轴a1a、a2a的轴中心与壳体14a、14b的上表面14ab、14bb一致。因此,铰接装置10在180度姿势时,铰接块26、27比上表面14ab、14bb向上方突出,在上表面14ab、14bb之间成为肋状的突起(参照图5c和图6c)。
97.与此相对,图7a~图8c所示的铰接装置10a采用铰接块26、27的上端面位于与上表面14ab、14bb同一面或者位于下方的结构。即铰接装置10a的上铰接轴a1a、a2a的轴中心位于上表面14ab、14bb的下方。因此,该铰接装置10a在180度姿势时,在显示器16a、16b之间铰接装置10a的各要素不突出,外观质量提高。
98.此外,在具备铰接装置10a的电子设备12中,若使壳体14a、14b之间从180度朝向0度转动,相互的邻接端面12aa、12ba彼此以90度干扰,不能进一步的转动(参照图7b、图7c和图8b)。然而,壳体14a、14b之间能够转动到360度姿势,因此携带性不会降低。
99.如图7c和图8a所示,该电子设备12具有从第一壳体14a的下表面14ac向下方突出的膨出部38。膨出部38是对在薄型化的壳体14a、14b内无法收纳的电子部件(例如主板、电池装置)进行收纳的部分。因此,该电子设备12确保从180度到360度为止的转动动作(参照图8c),因此将下铰接轴a1b、a2b的轴中心下降到与膨出部38的下表面一致的位置(参照图8a)。也可以省略膨出部38。膨出部38也可以应用于图1~图6c所示的电子设备12。
100.图7a~图8c所示的铰接装置10a例示省略了电缆穿过部22的结构,因此利用左右的铰接主体部20兼用作中央的第二铰接块27。在铰接装置10a中,也可以与上述的铰接装置10同样,具备电缆穿过部22。
101.可以与铰接装置10a相反地,采用在使壳体14a、14b之间能够在0度至270度之间转动时,使铰接块26、27的下端面位于与下表面14ac、14bc同一面或者位于上方的结构,也就是说,将下铰接轴a1b、a2b的轴中心配置下表面14ac、14bc的上方。这样一来,在180度姿势时,在下表面14ac、14bc之间铰接装置的各要素不突出。
102.此外,本发明不限于上述的实施方式,当然能够在不脱离本发明的主旨的范围内自由地变更。
103.在上述中,例示了具备一对壳体14a、14b和一对显示器16a、16b的结构,但也可以是具备分别搭载有显示器的3体以上的壳体的结构。例如在3体构造的壳体的情况下,只要是在中央的壳体的两侧部分别使用铰接装置10来连结壳体的对开构造等即可。
104.在上述中,例示了作为便携用信息机器的电子设备12,但电子设备12也可以是不具有cpu等处理装置的显示器装置。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