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具有防洪功能的地下室挡土墙的制作方法

2022-02-21 11:10:09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挡土墙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具有防洪功能的地下室挡土墙。


背景技术:

2.挡土墙是指支承路基填土或山坡土体、防止填土或土体变形失稳的构造物。在挡土墙横断面中,与被支承土体直接接触的部位称为墙背;与墙背相对的、临空的部位称为墙面;与地基直接接触的部位称为基底;与基底相对的、墙的顶面称为墙顶;基底的前端称为墙趾;基底的后端称为墙踵。
3.地下室一般位于负一层或负二层,所以在洪涝期间极易进水,导致地下室进水,现有的地下室挡土墙一般采用砖制墙体,不仅连接紧密性差,而且不具备防洪功能。


技术实现要素:

4.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具有防洪功能的地下室挡土墙,解决了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具有防洪功能的地下室挡土墙,包括挡土墙主体、支护桩,所述挡土墙主体的右侧固定有结构底板,所述挡土墙主体的底部自上而下依次固定有垫层一、垫层二,所述支护桩的顶端通过垫层一与挡土墙主体底部连接,所述支护桩的底部固定在泥土内。
5.优选的,所述挡土墙主体为“z”字型结构且上表面呈水平状态,且整体采用混凝土浇筑一体成型。
6.优选的,所述挡土墙主体顶端与底部的落差高度为地下一层与地下二层的落差高度。
7.优选的,所述垫层一与垫层二均采用具有缓冲效果的无钢筋的素混凝土支撑。
8.优选的,所述支护桩的外壁上粉刷有涂料,且在支护桩的涂料层上喷涂有防水层。
9.优选的,所述支护桩与挡土墙主体之间设有不小于cm的间隔。
10.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具有防洪功能的地下室挡土墙。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1.(1)、本申请中挡土墙主体采用混凝土浇筑一体成型的“z”字型结构且上表面呈水平状态,使挡土墙主体没有缝隙,安装在地下室外部具有较强的防洪功能。
12.(2)、本申请中挡土墙主体与地下室连接处分别设有垫层一与垫层二,且均采用具有缓冲效果的无钢筋的素混凝土支撑,具有一定的抗压作用,当挡土墙主体被撞击时具有一定保护作用。
附图说明
13.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结构连接分布的示意图。
14.图中:1、挡土墙主体;2、支护桩;3、垫层一;4、垫层二;5、结构底板;6、防水层。
具体实施方式
15.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16.请参阅图1,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具有防洪功能的地下室挡土墙,包括挡土墙主体1、支护桩2,挡土墙主体1的右侧固定有结构底板5,该结构底板5为负一层结构板,挡土墙主体1的底部自上而下依次固定有垫层一3、垫层二4,支护桩2的顶端通过垫层一3与挡土墙主体1底部连接,支护桩2的底部固定在泥土内。
17.进一步的是,挡土墙主体1为“z”字型结构且上表面呈水平状态,且整体采用混凝土浇筑一体成型,挡土墙主体1顶端与底部的落差高度为地下一层与地下二层的落差高度。本申请中挡土墙主体1采用混凝土浇筑一体成型的“z”字型结构且上表面呈水平状态,使挡土墙主体1没有缝隙,安装在地下室外部时具有较强的防洪功能。
18.更进一步的是,垫层一3与垫层二4均采用具有缓冲效果的无钢筋的素混凝土支撑。本申请中挡土墙主体1与地下室连接处分别设有垫层一3与垫层二4,且均采用具有缓冲效果的无钢筋的素混凝土支撑,具有一定的抗压作用,当挡土墙主体1被撞击时具有一定保护作用。
19.值得注意的是,支护桩2的外壁上粉刷有涂料,且在支护桩2的涂料层上喷涂有防水层6,且防水层6同样喷涂在挡土墙主体1的底部。支护桩2的外壁上粉刷涂料,使为了更好的附着防水层6,增加防洪效果,同时防水层6的设置,是为了挡土墙主体1在长期的使用过程中发生开裂,导致的防洪效果变差,所增加的第二层防洪措施,增加本申请整体的防洪效果。
20.值得说明的是,支护桩2与挡土墙主体1之间设有不大于10cm的间隔,支护桩2与挡土墙主体1之间的间隔长度根据支护桩2的施工误差和位移确定。
21.使用时,首先将支护桩2固定在泥土内,随后将混凝土浇灌一体成型的挡土墙主体1安装地下室的外壁上,且与支护桩2连接,同时在挡土墙主体1与地下室连接处分别设有垫层一3与垫层二4,且均采用具有缓冲效果的无钢筋的素混凝土支撑,具有一定的抗压作用,当挡土墙主体1被撞击时具有一定保护作用,与此同时,防水层6的设置,是为了挡土墙主体1在长期的使用过程中发生开裂,导致的防洪效果变差,所增加的第二层防洪措施,增加本申请整体的防洪效果。
22.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具有防洪功能的地下室挡土墙,包括挡土墙主体(1)、支护桩(2),其特征在于:所述挡土墙主体(1)的右侧固定有结构底板(5),所述挡土墙主体(1)的底部自上而下依次固定有垫层一(3)、垫层二(4),所述支护桩(2)的顶端通过垫层一(3)与挡土墙主体(1)底部连接,所述支护桩(2)的底部固定在泥土内。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防洪功能的地下室挡土墙,其特征在于:所述挡土墙主体(1)为“z”字型结构且上表面呈水平状态,且整体采用混凝土浇筑一体成型。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具有防洪功能的地下室挡土墙,其特征在于:所述挡土墙主体(1)顶端与底部的落差高度为地下一层与地下二层的落差高度。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防洪功能的地下室挡土墙,其特征在于:所述垫层一(3)与垫层二(4)均采用具有缓冲效果的无钢筋的素混凝土支撑。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防洪功能的地下室挡土墙,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护桩(2)的外壁上粉刷有涂料,且在支护桩(2)的涂料层上喷涂有防水层(6)。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具有防洪功能的地下室挡土墙,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水层(6)同样喷涂在挡土墙主体(1)的底部。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防洪功能的地下室挡土墙,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护桩(2)与挡土墙主体(1)之间设有不大于10cm的间隔。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具有防洪功能的地下室挡土墙,涉及挡土墙技术领域。该具有防洪功能的地下室挡土墙,包括挡土墙主体、支护桩,所述挡土墙主体的右侧固定有结构底板,所述挡土墙主体的底部自上而下依次固定有垫层一、垫层二,所述支护桩的顶端通过垫层一与挡土墙主体底部连接,所述支护桩的底部固定在泥土内。本申请首先挡土墙主体采用混凝土浇筑一体成型的“Z”字型结构且上表面呈水平状态,使挡土墙主体没有缝隙,安装在地下室外部具有较强的防洪功能,其次挡土墙主体与地下室连接处分别设有垫层一与垫层二,且均采用具有缓冲效果的无钢筋的素混凝土支撑,具有一定的抗压作用,当挡土墙主体被撞击时具有一定保护作用。当挡土墙主体被撞击时具有一定保护作用。当挡土墙主体被撞击时具有一定保护作用。


技术研发人员:叶木平 胡明明 张云华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元国际(上海)工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1.09.08
技术公布日:2022/1/25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