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汽车内饰清理设备的制作方法

2022-02-21 09:05:35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汽车内饰清理设备,属于汽车用品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2.吸尘器是常用于汽车内饰清理的设备,功率大、体积大,并且需要外接电源使用。很多车主不具备外接电源使用的条件,便会选择车载吸尘器。传统的车载吸尘器虽然便携,且在抽吸车内毛绒表面和车内细小缝隙时,根本无法清理掉深处的灰尘和残渣。但方便携带、使用和存放的车载吸尘器明显更受人们的喜爱。因此,十分需要一种新型汽车内饰清理设备,在满足方便携带、使用和存放的情况下,又能提高清理的效果。


技术实现要素:

3.为了解决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汽车内饰清理设备,通过先将缝隙和毛绒拆料深处灰尘和残渣吹起后再吸附的方式,将深处的灰尘和残渣吹至抽吸负压范围内,大幅度提高清理效果,并且同时满足用户对方便携带、使用和存放的需求,更符合市场,结构简单,制作成本低廉。
4.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汽车内饰清理设备,主筒体、扣盖、握柄、抽风管道、电源开关、透气槽、过滤伞、抽气孔、离心风机叶轮、风机电机、电路板、锂电池和充电接头,主筒体为空心圆柱筒体,在其内壁通过隔板被分割为前、中后三个腔室,前腔室处主筒体一半被切削掉,扣盖卡扣在主筒体的前腔室上后将其密封,在主筒体前端设有与前腔室连通的抽风管道,在主筒体内前腔室与中腔室间的隔板处开设有抽气孔,前腔室内设有安装在抽气孔处的过滤伞,中腔室内设有位于抽气孔后方的离心风机叶轮,风机电机安装在后腔室内的前隔板上,其轴端插入中腔室内的离心风机叶轮圆心上,与离心风机叶轮固定连接,在中腔室下半部的两侧壁上开设有透气槽,在后腔室内设有电路板和电源开关,电源开关从主筒体后端伸出,在主筒体后部固定连接有握柄,握柄内设有锂电池,握柄底部设有充电接头,锂电池分别与充电接头和电路板连接,电源开关和风机电机均与电路板连接,电路板上设有锂电池充放电保护模块,打开电源开关,风机电机运转,离心风机叶轮将前腔室内空气抽入中腔室,通过透气槽排出,前腔室内行程负压,通过抽风管道将外接空气吸入实现吸尘,其中,在中腔室处的主筒体底部固定连接有与其内部腔体连通的副筒体,副筒体位于两侧透气槽间,在副筒体内设有通过轴座固定的转轴,转轴的轴杆朝向前端,在转轴上设有风扇叶片,在中腔室内的离心风机叶轮后方的风机电机的转轴上设有齿轮,在副筒体内风扇叶片的转轴上设有与上方齿轮齿啮的齿轮,在前腔室内主筒体底部内壁处设有吹风管道,吹风管道后端呈广口结构,并与中腔室连通,吹风管道的广口正对风扇叶片,吹风管道前端位于抽风管道内,端部与抽风管道端部持平,在后腔室内固定有滑动电阻,在主筒体侧壁上开设有滑动电阻的滑杆的让位槽,让位槽内设有滑动的扳机键,扳机键底部呈月牙形,且位于主筒体外,扳机键套在滑动电阻的滑杆上,在电路板上设有电机驱动模块,滑动电阻通过电路板与电机驱动模块连接,在扳机键后端插入有限位弹簧片,
限位弹簧片后端向下弯折,弯折处固定在握柄的内壁上,扣动扳机键时,限位弹簧片发生弯曲形变,松开后,扳机键在限位弹簧片的形变力下复位。
5.进一步的,抽风管道前端开口向下倾斜,形成弯头,吹风管道的前端开口同样向下倾斜,抽风管道开口下倾角度大于吹风管道的下倾角度,且抽风管道开口尺寸大于吹风管道,在主筒体前端的吹风管道内的吹风管道两侧固定连接有导向块,导向块前端为斜面,顶部与吹风管道在同一平面内,使抽风管道内壁平滑,无棱角。
6.启动电源开关后,风机电机低速运转,离心风机叶轮将前腔室内空气吸入中腔室内,前腔室内气压变小,使其通过抽风管道进行吸尘,中腔室内部气压增大,一部分空气经副筒体两侧的透气槽排出,另一部分通过副筒体前端连通的吹风管道排出,时抽风管道端部在吸尘的同时,进行吹尘,然而单靠离心风机叶轮剩余的气压吹起效果非常弱,达不到将毛绒缝隙内残渣吹起的目的,而将透气槽密封,会导致吸尘效果大幅度减弱。此时,风机电机通过齿轮也同时驱动风扇叶片运转,风扇叶片增大吹风管道的吹风量,同时减小中腔室内的气压,使离心风机叶轮的抽气效果进一步提高,同时也增大的吸尘效果。
7.在启动的过程中,通过扳机键反复的控制滑动电阻的滑杆,使其通过电机驱动模块反复对风机电机的功率进行切换,起到脉冲式的吹吸效果,更利于对深处灰尘与残渣的清理。
8.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解决了现有车载吸尘器抽吸效果差的问题,提供了一种汽车内饰清理设备,通过先将缝隙和毛绒拆料深处灰尘和残渣吹起后再吸附的方式,将深处的灰尘和残渣吹至抽吸负压范围内,大幅度提高清理效果,并且吹吸过程同时进行,吹风范围小于抽吸范围,并被抽吸范围笼罩,防止灰尘被吹散,在操作过程中,可以轻松的对吹吸功率进行调节,通过功率的平顺切换,起到脉冲式的吹吸效果,更利于对深处灰尘与残渣的清理,并且同时满足用户对方便携带、使用和存放的需求,更符合市场,结构简单,制作成本低廉。
附图说明
9.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10.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11.图2为本实用新型局部剖视后的结构示意图。
12.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侧剖视图。
13.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局部剖视图。
14.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局部剖视图。
15.图中标号:
16.1、主筒体,2、扣盖,3、握柄,4、抽风管道,5、吹风管道,6、副筒体,7、电源开关,8、透气槽,9、扳机键,10、过滤伞,11、前腔室,12、中腔室,13、后腔室,14、抽气孔,15、离心风机叶轮,16、风扇叶片,17、齿轮,18、风机电机,19、滑动电阻,20、限位弹簧片,21、电路板,22、锂电池,23、充电接头,24、导向块,25、弯头。
具体实施方式
17.如图1-5所示,一种汽车内饰清理设备,主筒体1、扣盖2、握柄3、抽风管道4、电源开
关7、透气槽8、过滤伞10、抽气孔14、离心风机叶轮15、风机电机18、电路板21、锂电池22和充电接头23,主筒体1为空心圆柱筒体,在其内壁通过隔板被分割为前、中后三个腔室,前腔室11处主筒体1一半被切削掉,扣盖2卡扣在主筒体1的前腔室11上后将其密封,在主筒体1前端设有与前腔室11连通的抽风管道4,在主筒体1内前腔室11与中腔室12间的隔板处开设有抽气孔14,前腔室11内设有安装在抽气孔14处的过滤伞10,中腔室12内设有位于抽气孔14后方的离心风机叶轮15,风机电机18安装在后腔室13内的前隔板上,其轴端插入中腔室12内的离心风机叶轮15圆心上,与离心风机叶轮15固定连接,在中腔室12下半部的两侧壁上开设有透气槽8,在后腔室13内设有电路板21和电源开关7,电源开关7从主筒体1后端伸出,在主筒体1后部固定连接有握柄3,握柄3内设有锂电池22,握柄3底部设有充电接头23,锂电池22分别与充电接头23和电路板21连接,电源开关7和风机电机18均与电路板21连接,电路板21上设有锂电池充放电保护模块,打开电源开关7,风机电机18运转,离心风机叶轮15将前腔室11内空气抽入中腔室12,通过透气槽8排出,前腔室11内行程负压,通过抽风管道4将外接空气吸入实现吸尘,其中,在中腔室12处的主筒体1底部固定连接有与其内部腔体连通的副筒体6,副筒体6位于两侧透气槽8间,在副筒体6内设有通过轴座固定的转轴,转轴的轴杆朝向前端,在转轴上设有风扇叶片16,在中腔室12内的离心风机叶轮15后方的风机电机18的转轴上设有齿轮17,在副筒体6内风扇叶片16的转轴上设有与上方齿轮17齿啮的齿轮17,在前腔室11内主筒体1底部内壁处设有吹风管道5,吹风管道5后端呈广口结构,并与中腔室12连通,吹风管道5的广口正对风扇叶片16,吹风管道5前端位于抽风管道4内,端部与抽风管道4端部持平,在后腔室13内固定有滑动电阻19,在主筒体1侧壁上开设有滑动电阻19的滑杆的让位槽,让位槽内设有滑动的扳机键9,扳机键9底部呈月牙形,且位于主筒体1外,扳机键9套在滑动电阻19的滑杆上,在电路板21上设有电机驱动模块,滑动电阻19通过电路板21与电机驱动模块连接,在扳机键9后端插入有限位弹簧片20,限位弹簧片20后端向下弯折,弯折处固定在握柄3的内壁上,扣动扳机键9时,限位弹簧片20发生弯曲形变,松开后,扳机键9在限位弹簧片20的形变力下复位。
18.进一步的,抽风管道4前端开口向下倾斜,形成弯头25,吹风管道5的前端开口同样向下倾斜,抽风管道4开口下倾角度大于吹风管道5的下倾角度,且抽风管道4开口尺寸大于吹风管道5,在主筒体1前端的吹风管道5内的吹风管道5两侧固定连接有导向块24,导向块24前端为斜面,顶部与吹风管道5在同一平面内,使抽风管道4内壁平滑,无棱角。
19.启动电源开关7后,风机电机8低速运转,离心风机叶轮15将前腔室11内空气吸入中腔室12内,前腔室11内气压变小,使其通过抽风管道4进行吸尘,中腔室12内部气压增大,一部分空气经副筒体6两侧的透气槽8排出,另一部分通过副筒体6前端连通的吹风管道5排出,时抽风管道4端部在吸尘的同时,进行吹尘,然而单靠离心风机叶轮15剩余的气压吹起效果非常弱,达不到将毛绒缝隙内残渣吹起的目的,而将透气槽8密封,会导致吸尘效果大幅度减弱。此时,风机电机8通过齿轮17也同时驱动风扇叶片16运转,风扇叶片16增大吹风管道5的吹风量,同时减小中腔室12内的气压,使离心风机叶轮15的抽气效果进一步提高,同时也增大的吸尘效果。
20.在启动的过程中,通过扳机键9反复的控制滑动电阻19的滑杆,使其通过电机驱动模块反复对风机电机18的功率进行切换,起到脉冲式的吹吸效果,更利于对深处灰尘与残渣的清理。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