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吻合术后使用的改良型支撑引流装置及其方法与流程

2022-02-21 08:37:09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发明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为一种吻合术后使用的改良型支撑引流装置及其方法。


背景技术:

2.食管空肠吻合术是治疗胃癌与下段食管癌的常见消化道重建手术方法。食管空肠吻合术术后,患者通常需要插入胃管,胃管自鼻腔插入,经咽部到达残胃或空肠,多是用来抽吸胃液及其他消化液,以起到减压的作用。但是患者佩戴胃管的过程中非常不舒适,特别是部分不耐受的患者,佩戴胃管时咽部特别不舒服,有一些病人会在睡梦中,或意识不清时拔出胃管,甚至有些患者在清醒状态下甘冒其他医疗风险,也要拔掉胃管才能缓解不适。另外,临床上的胃管不能百分百吸走胃部的胃液,导致吸入性肺炎的发生,而临床上佩戴胃管、鼻饲管等用具的病人都可能形成吸入性肺炎。
3.为了从根本上去除佩戴胃管的不适,也为了避免吸入性肺炎的发生,本发明提供一种术后病人无需佩戴胃管的改良型支撑引流装置及其方法,既能达到胃管的效果,也能降低手术的不舒适感,避免佩戴痛苦。


技术实现要素:

4.为了克服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吻合术后使用的改良型支撑引流装置及其方法。
5.一种吻合术后使用的改良型支撑引流装置,其包括引导管和外套管;所述引导管位于外套管内部,且引导管能相对外套管发生相对移动;所述引导管第一端设置支撑体和支架体,支撑体和支架体自外套管第一端伸出;所述支架体设置为支撑支架,支撑支架的上端和下端设置开口,以保证消化液在支撑支架内部的自由流通;所述支撑体包括设置在支撑支架下端的托举结构,托举结构下端伸入到引导管内部,并与引导管管腔相连通;托举结构的设置起到托举支撑的作用,保证支撑支架放置时不发生脱落;通过此种方式外套管从腹壁伸入到达肠壁指定位置,前推引导管或者回撤外套管,使支撑体和支架体伸出外套管第一端,支撑体起到托举支撑作用,避免吻合狭窄,支架体起到引流和减压作用,避免消化液外溢;本装置通过创新支撑引流装置的伸入方向和位置,克服了传统的术后病人需要从鼻腔处插入胃管带来的不舒适感的问题,也有效降低吸入性肺炎的发生率。
6.进一步,所述支撑支架设置为圆柱体,符合肠壁形状。
7.进一步,在所述支撑支架表面设置贯穿支撑支架的网孔结构,形成网状,有效保证了将支撑支架置入指定位置后消化液的畅通和稳定,减少术后风险的发生率。
8.进一步,所述支撑支架选用弹性材质,可以容纳到引导管内,方便撤出。
9.进一步,所述支撑支架设置有覆膜结构,覆盖住网孔结构;通过此种方式使得支撑支架内的消化液在支撑支架内部自由通过,降低支撑支架内部消化液流到支撑支架外部的可能性。
10.进一步,所述支架体还包括设置在支撑支架外部的吸附结构,吸附结构吸附支撑支架与肠壁之间的消化液,起到胃管减压和引流的作用。优选地,所述吸附结构选用编织稀疏的或蜂窝性多孔性吸附材料(类似于海绵)。
11.进一步,所述支撑支架的内径范围为16-20mm,外径范围为22-30mm,支撑支架的厚度范围为1-1.5mm,以满足支撑支架放置在肠内,以及打开支撑支架的需求。
12.进一步,所述支撑支架的高度范围为50-80mm,以达到良好的支撑和吸附效果。
13.进一步,所述托举结构设置为支撑管,支撑管上端和下端分别设置开口。优选地,所述支撑管设置3个,支撑管沿着支撑支架下端所在圆呈圆周型等间隔分布,以保证对支撑支架的支撑效果。
14.进一步,前视状态下,所述支撑管上端开口的内侧边缘与支撑支架内侧壁边缘平齐或超出支撑支架内侧壁边缘;支撑管上端开口的外侧边缘超出支撑支架外侧壁边缘;此种设置保证支撑管对支撑支架和肠壁之间消化液的抽吸,降低吸入性肺炎的发生率。
15.或者,前视状态下,所述支撑管上端开口的内侧边缘与支撑支架内侧壁边缘平齐或超出支撑支架内侧壁边缘;支撑管上端开口的外侧边缘超出吸附结构外侧壁边缘;此种设置保证支撑管对吸附结构内部吸附的液体,以及支撑支架和肠壁之间液体进行抽吸,降低吸入性肺炎的发生率。
16.进一步,在所述吸附结构内部设置有用于容纳液体的空腔,液体被吸附结构吸附后暂时储存在吸附结构和空腔内,再通过支撑管、引导管和负压装置进行抽吸;此种设置保证了吸附结构的吸附效果,同时也方便支撑管进行抽吸。
17.进一步,所述引导管设置为两端具有开口的中空管路,引导管第二端为操作端,方便操作。
18.进一步,所述外套管设置为两端具有开口的中空管路,外套管第二端为操作端,以方便临床操作。
19.进一步,在所述外套管内部设置与外套管配合使用的隧道针,操作时自吻合口进入,在肠壁逆行最终到达指定位置;隧道针能够有效避免在肠壁逆行时损伤肠壁,导致腹膜炎的发生。
20.进一步,所述隧道针包括内部的金属芯层和外部的塑料层,使用时,隧道针先进去,外套管再沿着隧道针的路径伸入,隧道针撤出,此种设置可以有效避免隧道针在肠壁由下向上逆行时损伤肠壁。
21.一种用于吻合术后使用的改良型支撑引流装置的方法,其具体包括:两次应用隧道针穿过腹壁、再穿过肠壁;外套管沿着隧道针的路径伸入到指定位置,即吻合口区域;撤出隧道针,引导管伸入外套管内部并沿着外套管的路径伸入到指定位置;前推引导管或者后撤外套管,支撑体和支架体伸出外套管的第一端;消化液自支架体内部管腔自由流通,引导管第二端连接现有负压装置,现有负压装置和支撑体吸附支架体与肠壁之间的液体,达到支撑、引流和减压的功能,取代胃管的作用。取出时,利用引导管和支撑管,拽出支架体。
22.本发明的有益效果:1、针对临床上吻合术的术后病人佩戴胃管时的不舒适感和易引起吸入性肺炎的问题,本发明提出不需要佩戴胃管的新理念,还能有效实现胃管的作用,以降低手术的不舒适感,降低或者避免痛苦;改变了临床上传统的使用胃管经鼻腔、咽部到达胃部的方式,创新地提出改变伸入方向和位置,通过从腹壁吻合口伸入到肠壁的方式,既
起到胃管的减压作用,又使一定液体通过起到引流作用,还能保证患者的舒适度,同时也避免了吸入性肺炎的发生;2、通过设置支架体并改变支架体的释放方向,由原来由上往下释放的食道支架,修改为现在的由下往上释放的支架体,避免了传统的鼻腔和咽部的不适感;3、通过在支架体表面设置覆膜结构和吸附结构,使得支架体内部的消化液与支架体外部的消化液不相互流通,支架体内部的消化液自由流通,支架体外部的消化液被吸附结构很好地吸收;另外,通过在支架体下端设置支撑管,起到对支架体的支撑、托举作用,避免支架体发生滑脱,避免吻合口狭窄;并在引导管第二端设置与支撑管连接的负压装置,很好地实现抽吸吸附结构内吸附的液体的功能,避免消化液外溢;4、通过设置肠壁隧道针,有效解决使用此方式逆行向上时肠壁会受到损伤的问题,避免腹膜炎的发生;因为术后患者早期不需要复杂食物,主要应用清流食,因此本装置中的支撑体和支架体在指定位置放置时能够起到很好的效果。
附图说明
23.图1为本发明的整体结构透视图;
24.图2为本发明引导管、支撑体和支架体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25.图3为本发明引导管第一端支撑支架和托举结构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26.图4为本发明引导管第一端支撑支架、吸附结构和托举结构的局部放大结构前视示意图;
27.图5为本发明引导管第一端支撑支架、吸附结构和托举结构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28.图6为本发明支撑支架和吸附结构的局部放大结构剖面图;
29.图7为本发明外套管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30.图8为本发明外套管和隧道针第一端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31.图中,1、引导管;11、支撑支架;12、覆膜结构;13、吸附结构;14、支撑管;15、空腔;2、外套管;3、隧道针。
具体实施方式
32.以下通过特定的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发明的其他优点与功效。本发明还可以通过另外不同的具体实施方式加以实施或应用,在不冲突的情况下,以下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33.实施例1
34.请参照图1-8,本实施例中的一种吻合术后使用的改良型支撑引流装置,其包括引导管1和外套管2;引导管1位于外套管2内部,且引导管1能相对外套管2发生相对移动;引导管1第一端设置支撑体和支架体,支撑体和支架体自外套管2第一端伸出;支架体设置为支撑支架11,支撑支架11的上端和下端设置开口,以保证消化液在支撑支架11内部的自由流通;支撑体包括设置在支撑支架11下端的托举结构,托举结构下端伸入到引导管1内部,并
与引导管1管腔相连通;托举结构的设置起到托举支撑的作用,保证支撑支架11放置时不发生脱落;通过此种方式外套管2从腹壁伸入到达肠壁指定位置,前推引导管1或者回撤外套管2,使支撑体和支架体伸出外套管2第一端,支撑体起到托举支撑作用,避免吻合狭窄,支架体起到引流和减压作用,避免消化液外溢;本装置通过创新支撑引流装置的伸入方向和位置,克服了传统的术后病人需要从鼻腔处插入胃管带来的不舒适感的问题,也有效降低吸入性肺炎的发生率。
35.引导管1设置为两端具有开口的中空管路,引导管1第二端为操作端,方便操作。外套管2设置为两端具有开口的中空管路,外套管2第二端为操作端,以方便临床操作。
36.在外套管2内部设置与外套管2配合使用的隧道针3,操作时自吻合口进入,在肠壁逆行最终到达指定位置;隧道针3能够有效避免在肠壁逆行时损伤肠壁,导致腹膜炎的发生。隧道针3包括内部的金属芯层和外部的塑料层,使用时,隧道针3先进去,外套管2再沿着隧道针3的路径伸入,隧道针3撤出,此种设置可以有效避免隧道针3在肠壁由下向上逆行时损伤肠壁。
37.实施例2
38.请参照图3,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本实施例对支架体进行以下具体设置:支撑支架11设置为圆柱体,符合肠壁形状。在支撑支架11表面设置贯穿支撑支架11的网孔结构,形成网状,有效保证了将支撑支架11置入指定位置后消化液的畅通和稳定,减少术后风险的发生率。支撑支架11选用弹性材质,可以容纳到引导管1内,方便撤出。支撑支架11设置有覆膜结构12,覆盖住网孔结构;通过此种方式使得支撑支架11内的消化液在支撑支架11内部自由通过,降低支撑支架11内部消化液流到支撑支架11外部的可能性。支撑支架11的内径范围为16-20mm,外径范围为22-30mm,支撑支架11的厚度范围为1-1.5mm,以满足支撑支架11放置在肠内,以及打开支撑支架11的需求。支撑支架11的高度范围为50-80mm,以达到良好的支撑和吸附效果。
39.实施例3
40.请参照图4-6,在实施例1或2的基础上,本实施例增加以下技术特征:支架体还包括设置在支撑支架11外部的吸附结构13,吸附结构13吸附支撑支架11与肠壁之间的消化液,起到胃管减压和引流的作用。优选地,吸附结构13选用编织稀疏的或蜂窝性多孔性吸附材料(类似于海绵)。
41.实施例4
42.请参照图1-6,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本实施例对支撑体进行以下具体设置:托举结构设置为支撑管14,支撑管14上端和下端分别设置开口。优选地,支撑管14设置3个,支撑管14沿着支撑支架11下端所在圆呈圆周型等间隔分布,以保证对支撑支架11的支撑效果。前视状态下,支撑管14上端开口的内侧边缘与支撑支架11内侧壁边缘平齐或超出支撑支架11内侧壁边缘;支撑管14上端开口的外侧边缘超出支撑支架11外侧壁边缘;此种设置保证支撑管14对支撑支架11和肠壁之间消化液的抽吸,降低吸入性肺炎的发生率。或者,前视状态下,支撑管14上端开口的内侧边缘与支撑支架11内侧壁边缘平齐或超出支撑支架11内侧壁边缘;支撑管14上端开口的外侧边缘超出吸附结构13外侧壁边缘;此种设置保证支撑管14对吸附结构13内部吸附的液体,以及支撑支架11和肠壁之间液体进行抽吸,降低吸入性肺炎的发生率。
43.在吸附结构13内部设置有用于容纳液体的空腔15,液体被吸附结构13吸附后暂时储存在吸附结构13和空腔15内,再通过支撑管14、引导管1和负压装置进行抽吸;此种设置保证了吸附结构13的吸附效果,同时也方便支撑管14进行抽吸。
44.实施例5
45.一种用于吻合术后使用的改良型支撑引流装置的方法,其具体包括:两次应用隧道针3穿过腹壁、再穿过肠壁,;外套管2沿着隧道针3的路径伸入到指定位置,即吻合口区域;撤出隧道针3,引导管1伸入外套管2内部并沿着外套管2的路径伸入到指定位置;前推引导管1或者后撤外套管2,支撑体和支架体伸出外套管2的第一端;消化液自支架体内部管腔自由流通,引导管1第二端连接现有负压装置,现有负压装置和支撑体吸附支架体与肠壁之间的液体,达到支撑、引流和减压的功能,取代胃管的作用。取出时,利用引导管1和支撑管14,拽出支架体。
46.上述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理解本发明。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对本发明进行若干改进,这些改进也将落入本发明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