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水体处理系统的制作方法

2022-02-21 08:27:12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技术涉及环境污染治理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水体处理系统。


背景技术:

2.过滤处理是水污染治理中一种较为常用的手段,但是在过滤过程中,滤布上堆积的固体物会严重影响过滤过程的正常进行,需要进行频繁的反冲洗才能够使过滤过程能够正常进行。


技术实现要素:

3.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水体处理系统,通过使过滤板组能够进行自我清洁的方式来降低水体处理过程时的反冲洗频率。
4.本技术实施例的上述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5.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水体处理系统,包括:
6.处理池,处理池内部的空间分为过滤区与沉淀区,过滤区位于沉淀区的上方;
7.输入管组与输出管组,均与处理池连接;
8.多个过滤板组,间隔设在处理池内的过滤区;
9.排泥通道,设在处理池上;
10.排泥阀组,设在处理池上,用于连通沉淀区与排泥通道;以及
11.导向板,设在处理池的内壁上且位于沉淀区内,导向板远离处理池底面的一端向靠近过滤板组的方向倾斜,导向板靠近处理池底面的一端向靠近排泥阀组的方向倾斜;
12.其中,过滤板组远离沉淀区的一端向靠近输入管组的方向倾斜。
13.在本技术实施例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过滤板组可拆卸连接在处理池上。
14.在本技术实施例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处理池的内壁上设有多组插槽,过滤板组通过插槽固定在处理池内。
15.在本技术实施例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远离过滤区的方向上,沉淀区的流通面积趋于减小。
16.在本技术实施例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排泥阀组包括:
17.排泥阀门,设在处理池的底面上,用于连通和隔断沉淀区和排泥通道;
18.驱动装置,设在处理池上;以及
19.连接件,第一端连接在驱动装置上,第二端连接在排泥阀门上。
20.在本技术实施例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处理池内水体的流动方向上,每个过滤板组的前方和后方均设有排泥阀组。
21.在本技术实施例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还包括设在处理池内的隔板,隔板将处理池分为过滤池与生化反应池;
22.过滤区与沉淀区均位于过滤池内;
23.生化反应池内设有流化床填料层;
24.输入管组与过滤池连接,输出管组与生化反应池连接;
25.隔板上设有通孔,通孔用于连通过滤池和生化反应池。
26.在本技术实施例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过滤池内设有挡板和消杀模组;
27.消杀模组位于隔板与挡板之间。
28.在本技术实施例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远离处理池底面的方向上,通孔位于流化床填料层的上方。
附图说明
29.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水体处理系统的使用示意图。
30.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过滤板组的结构示意图。
31.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过滤板组与处理池的连接示意图。
32.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排泥阀组的结构示意图。
33.图中,1、处理池,11、过滤池,12、生化反应池,111、过滤区,112、沉淀区,13、输入管组,14、输出管组,15、过滤板组,21、插槽,22、导向板,23、隔板,231、通孔,24、挡板,25、消杀模组,31、排泥通道,32、排泥阀组,321、排泥阀门,322、驱动装置,323、连接件,41、流化床填料层。
具体实施方式
34.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35.请参阅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公开的一种水体处理系统,该水体处理系统主要由处理池1、输入管组13、输出管组14、过滤板组15、排泥通道31、排泥阀组32和导向板22等组成,处理池1内的空间分为过滤区111和沉淀区112两个部分,过滤区111位于沉淀区112的上方,这样,过滤区111产生的沉淀就能够直接落入到沉淀区112内。
36.输入管组13与输出管组14均与处理池1连接,输入管组13负责将需要处理的水体导入到处理池1内,输出管组14负责将经过处理的水体从处理池1内导出。
37.过滤板组15的数量为多个,这些过滤板组15均设置在处理池1内且位于过滤区111内。在处理池1内的水体流动方向上,过滤板组15间隔设置,相邻的过滤板组15之间的距离可以相等,也可以不等。
38.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为了提高过滤效果,在处理池1内的水体流动方向上,过滤板组15的过滤精度要趋于增加,也就是过滤板组15上的过滤孔的直径要越来越小,第二个过滤板组15上的过滤孔的直径要小于第一个过滤板组15上的过滤孔的直径,第三个过滤板组15上的过滤孔的直径要小于第二个过滤板组15上的过滤孔的直径,以此类推。
39.过滤板组15远离沉淀区112的一端向靠近输入管组13的方向倾斜,即迎向入水方向,这样可以使过滤板组15上堆积的固体物能够在自身重力的作用下掉落到沉淀区112内。
40.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输入管组13由管道和泵组成。
41.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输出管组14由管道和泵组成。
42.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过滤板组15由外框和固定在外框上的过滤网组成,请参阅图2,图2未示出滤网。
43.结合一个具体的过程,输入管组13将需要处理的水体源源不断的注入到处理池1
内,处理池1内的水体流动并顺序经过每一个过滤板组15,在经过过滤板组15的过程中,水体中的固态物被过滤板组15中的滤网拦截并停留,经过处理的水体通过输出管组14从处理池1流出。
44.排泥通道31和排泥阀组32均安装在处理池1的底面上,排泥阀组32的作用是连通排泥通道31与沉淀区112,具体而言,排泥阀组32打开时,沉淀区112会与排泥通道31连通,此时,沉淀区112内积聚的被过滤板组15滤出的沉淀物会通过流入排泥阀组32到排泥通道31内,然后再通过排泥通道31排出。
45.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还可以在排泥通道31内加装一个绞龙,绞龙转动时,能够将沉淀物从排泥通道31内推出。应理解,当固态物较多时,可能会将排泥通道31堵塞,加装绞龙后,就能够从根本上解决排泥通道31堵塞的问题。
46.导向板22设在处理池1的内壁上且位于沉淀区112内,导向板22的作用是将从过滤板组15上滑落的固态物引导到排泥阀组32附近,方便固态物通过排泥阀组32排出。
47.为了实现引导作用,导向板22远离处理池1底面的一端向靠近过滤板组15的方向倾斜,导向板22靠近处理池1底面的一端向靠近排泥阀组32的方向倾斜。这样,从过滤板组15上落下的固态物就会掉落到导向板22上,然后沿着导向板22滑动到排泥阀组32附近。
48.整体而言,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水体处理系统,在对水体的处理过程中,过滤板组15能够实现自清洁,过滤过程中不再需要对过滤板组15进行频繁的反冲洗,处理速度也更快。滤板组15滤出的杂质能够在导向板22的引导下积聚在排泥阀组32附近并通过排泥阀组32快速排出。
49.请参阅图3,作为申请提供的水体处理系统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过滤板组15与处理池1的连接方式为可拆卸连接,可拆卸连接的作用是方便对过滤板组15进行清洗或者更换,例如在清洗过程中,可以将某个过滤板组15直接取下来进行清洗后再装回,在发现某个过滤板组15严重堵塞或者发生损坏时,可以对其进行单独更换。
50.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可拆卸连接的方式有螺栓连接、销钉连接和插接等。
51.进一步地,在处理池1的内壁上增加了多组插槽21,插槽21的作用是固定过滤板组15。过滤板组15的两端分别插入同一组插槽21内,通过插接的方式固定在处理池1内。
52.这种方式的优势在于方便对过滤板组15进行更换,应理解,在长时间的使用过程中,过滤板组15上的过滤孔会出现永久性的堵塞,过滤效果会下降,此时就需要对过滤板组15进行再生或者更换。
53.使用了插接的连接方式时,可以直接将过滤板组15从处理池1内拉出来,更换速度更快,也更加便捷。
54.应理解,过滤板组15出现堵塞后,除了进行更换之外,还可以通过反向冲洗的方式进行清理,具体的方式可以是,增加一组反冲洗管道阀门组或者多向阀门,需要进行反向冲洗时,反冲洗管道阀门组启动,输入管组13和输出管组14停止工作,过滤区111内的水流方向改变(例如过滤时水流从左向右流动,则反冲洗时水流从右向左流动)。
55.反冲洗管道阀门组的结构和工作原理与输入管组13和输出管组14类似,此处不再赘述。
56.多向阀门的工作原理是,流入到处理池1内的水首先进入到多向阀门,然后再由多向阀门决定是向输入管组13进行输送还是向输出管组14进行输送,输入管组13和输出管组
14在处理过程中的工作内容会发生变化,以输入管组13为例,过滤过程中的作用是向处理池1内注水,而在反冲洗过程中的作用是将处理池1内多余的水导出。
57.这样,利用反冲洗管道阀门组或者多向阀门就可以对过滤板组15进行反向冲洗,反冲洗管道阀门组和多向阀门可以使用人工方式进行切换,也可以使用定时器进行定时切换,实现对过滤板组15的定时反向冲洗。
58.请参阅图1和图4,作为申请提供的水体处理系统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在远离过滤区111的方向上,沉淀区112的流通面积趋于减小。这种设计的优势在于能够使落入到沉淀区112内的固态物更加集中,方便进行处理。
59.请参阅图4,作为申请提供的水体处理系统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排泥阀组32由排泥阀门321、驱动装置322和连接件323三部分组成,排泥阀门321固定安装在处理池1内,驱动装置322安装在处理池1的外侧面上,连接件323的两端分别与排泥阀门321和驱动装置322连接,这样,驱动装置322就能够通过连接件323控制排泥阀门321的开启与关闭。
60.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驱动装置322可以使用电动葫芦,电动葫芦通过控制电路控制,按下控制电路中的开关时,电动葫芦通过连接件323拉动排泥阀门321,排泥阀门321由关闭状态变为开启状态,再次按下控制电路中的开关时,电动葫芦反向转动,排泥阀门321关闭。
61.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连接件323可以使用拉绳或者多连杆。
62.请参阅图1,作为申请提供的水体处理系统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两个相邻的过滤板组15之间均设有排泥阀组32,并且,在处理池1内水体的流动方向上,过滤板组15与处理池1的内壁之间设有排泥阀组32,即由n组过滤板组15将过滤池1分割为n 1个区域,每个区域底部均有排泥阀组32。
63.增加排泥阀组32作用的目的是能够使位于沉淀区112内的固态物能够尽可能的通过排泥通道31排出。
64.应理解,排泥阀组32开启后,处理池1内的一部分水体会通过排泥阀组32流到排泥通道31内,水体流动过程中,也会带动排泥阀组32周围的固态物进入到排泥通道31内。但是,排泥阀组32的影响范围是有限的,不在排泥阀组32影响范围内的固态物很难通过排泥阀组32排出,因此需要增加排泥阀组32的数量。
65.请参阅图1,作为申请提供的水体处理系统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在处理池1内增加了一块隔板23,隔板23将处理池1分为过滤池11与生化反应池12两个部分,过滤区111与沉淀区112均位于过滤池11内,并且沉淀区112位于过滤区111的下方,输入管组13与过滤池11连接,输出管组14与生化反应池12连接。生化反应池12内增加了流化床填料层41,流化床填料层41悬浮在水中。流化床填料层41中的填料上种植有细菌,水体经过流化床填料层41的过程中,细菌可以对水体中的溶解性污染物质继续分解。
66.请参阅图1,应理解,流化床填料层41上种植的细菌在处理过程也需要一定量的氧气,这部分氧气由增氧泵、管道和布气器三部分组成,管道的两端分别连接在增氧泵和布气器上,增氧泵位于生化反应池12外,作用是将外界的空气通过管道注入到布气器内,布气器位于流化床填料层41的下方,布气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气泡,在浮力的作用下,这些气泡会进入到流化床填料层41内。
67.过滤池11与生化反应池12通过开设在隔板23上的通孔231连通,通孔231位于流化
床填料层41的上方,过滤池11内的水体经过处理后,通过通孔231流入到生化反应池12内。
68.还应理解,生化反应池12中的处理过程也会产生一定量的沉淀,因此需要在生化反应池12的底部也增设排泥阀组32,沉淀通过底部的排泥阀组32排出,处理后的水体通过输出管组14排出。
69.请参阅图1,作为申请提供的水体处理系统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在过滤池11内增加了挡板24和消杀模组25,挡板24固定在处理池1的内壁上,消杀模组25位于隔板23与挡板24之间。
70.消杀模组25的作用是杀灭水体中的细菌和微生物等,避免其附着在过滤板组15上进行繁殖,造成过滤板组15的堵塞。挡板24的作用是增加消杀模组25与水体的接触时间,便利过滤后流出的污水绕过档板24从下到上充分接触消杀模组25,提高消杀效果。
71.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消杀模组25可以使用紫外线灯。
72.在另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消杀模组25可以使用臭氧发生器。
73.本具体实施方式的实施例均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技术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