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具有可调出水堰的污水处理装置的制作方法

2022-02-21 08:21:52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属于污水处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具有可调出水堰的污水处理装置。


背景技术:

2.大型污水处理厂借由市政污水管网收集生活污水进行集中处理,但是没有市政污水管网覆盖的范围内的污水容易被疏漏缺少处理。位于城市之外的个别人类活动单位或者农村地区产生的生活污水亟待处理。高速公路服务区、景点公园、学校单位、路边公厕、分散别墅、农村地区等等,这些地方产生的生活污水具有水量小,水量排放不集中,难以汇入管网,氮磷含量高,平均吨水治理成本较高等特点。随着环保政策的深化,农村地区散户或者小水量污水产生单位的水污染问题亟需一种普遍适用的方法来解决,同时,在污水设备中,因安装误差导致设备难以实现绝对水平的问题影响设备出水装置的效率。
3.专利cn107055788a公开了一种小型家用污水处理系统,包括罐体、隔板、内筒、污水泵及曝气泵,罐体为多边形筒体结构,其内设置有内筒及隔板,内筒内腔为缓冲腔,内筒内设置有筒形格栅,隔板将内筒与罐体之间的空腔分割成多个处理腔,分别为厌氧腔、缺氧腔、好氧腔及沉淀腔,污水进管连通筒形格栅及污水泵,污水进管上设置有污水阀,内筒连通厌氧腔,厌氧腔连通缺氧腔,缺氧腔连通好氧腔,好氧腔连通沉淀腔,该发明是设计一个多边形的污水处理罐,污水处理罐内被分割成多个相互连通的处理腔,生活污水在不同的处理腔之间流动,从而达到对污水进行净化处理的目的,但是,该发明在安装过程中出现误差时无法保证污水出水效率。
4.专利cn209759234u公开了一种一体化污水处理装置,包括反应器本体,一级缺氧区与反应器本体上部的污水进水管连通,一级缺氧区和厌氧区由通孔ⅰ连通,隔板ⅱ的上部设置有通孔ⅱ,厌氧区和一级好氧区由通孔ⅱ连通,一级好氧区与二级缺氧区由通孔ⅲ连通,二级缺氧区和二级好氧区由通孔ⅳ连通,二级好氧区与混凝池由通孔

连通,隔板ⅵ将混凝池和清水池隔开,隔板ⅶ将混凝池和清水池与一级缺氧区隔开,清水池通过连通水管与沉淀区的集水槽连通,集水槽的内侧设置有锯齿出水堰,清水池还与反应器本体上部的清水出水管连通。该装置虽然在集水槽使用了锯齿出水堰,但该装置的出水堰是固定的,无法根据实际安装情况进行调节,因此,该装置在安装过程中无法规避因装置的定位标高误差而保证出水速率和污水处理效果。
5.因此,设计一种工艺成熟,结构简单,经济成本低,适用于农村散户或者小污水量单位,同时,能够规避在安装过程中因定位标高难以精确而影响污水处理效果的污水治理装置成为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6.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可调节出水堰的污水处理装置,可以降低经济成本,用于农村散户或小水量污水处理,更重要的,可
以根据安装过程中的误差调整出水堰的高度,保证出水的效率。
7.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8.一种具有可调出水堰的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筒体,内锥筒,墙板,出水堰和管路;
9.所述墙板将所述筒体与内锥筒之间的区域分隔为多个工艺单元;
10.所述管路为污水进出的通路,用于连通各个工艺单元和内锥筒;
11.所述出水堰安装于所述内锥筒内部上方,其高度可调节,污水在所述内锥筒发生固液分离,分离后的液相通过所述出水堰离开内锥筒。
12.进一步,所述出水堰通过螺丝安装于所述内锥筒内部上方,其高度通过旋转螺纹进行调节。
13.进一步,所述出水堰通过连接滤水管将固液分离后的液相排离所述内锥筒。
14.进一步,所述筒体为柱状结构,所述内锥筒上部为柱状,下部为宽底锥斗状,所述筒体与内锥筒焊接固定在底板上;
15.所述筒体与内锥筒上方通过盖板密封,所述盖板包括扇环盖板和人孔盖板;所述筒体与扇环盖板之间通过盖板槽连接固定;所述人孔盖板位于所述内锥筒正上方,通过环形盖板槽连接固定;所述人孔盖板直径大于内锥筒上部筒口直径。
16.进一步,所述多个工艺单元为第一单元、第二单元、第三单元、第四单元;所述内锥筒内为第五单元;各工艺单元之间通过连通槽、管路或所述墙板上的过流孔连通。
17.进一步,所述第一单元包括回流泥管、回流气管和排泥管,所述回流气管与供气设备连接;所述回流泥管连接所述排泥管,在回流气管提供气体的带动下,携带污泥回到所述第一单元完成回流;
18.所述排泥管位于第一单元底部,一端与第五单元底部连接,另一端开口于第一单元侧壁;
19.所述第一单元还设置开口于第一单元侧壁的进水管,挂篮和搅动设备;所述挂篮与所述进水管连接,位于第一单元上部,用于过滤污水中杂质;所述搅动设备使污水发生降解反应,为潜水搅拌器、桨式搅拌器、射水搅拌器中的一种。
20.进一步,所述第二单元和第三单元均设置有供氧气管和供养组件,所述供氧气管连接供气设备;第三单元上部设置有沉水管开口;所述第三单元还设有排空管,所述排空管开口于第三单元侧壁底部。
21.进一步,滤水管穿过所述内锥筒连接所述出水堰,所述滤水管设置在第四单元中,所述第四单元还设置有清水仓,所述清水仓上端开口,下端连接开口于第四单元侧壁底部的产水管,所述清水仓还可以通过管路连接加药系统;
22.第四单元内设置有连接供气设备的反洗气管,开口于侧壁底部的脏水管和防止污水进入设备间的溢流管。
23.进一步,所述第五单元设有沉水管,通过内锥筒侧壁开口于所述第三单元;所述第五单元还设有填料和填料支架,所述填料为斜管填料、斜板填料、波形填料中的一种。
24.进一步,所述连通槽包括竖直连通槽和弧形连通槽;
25.所述第三单元的竖直连通槽内设有气提管;所述弧形连通槽连通所述第一单元和第三单元,第三单元的污水在气提管的作用下通过所述竖直连通槽和弧形连通槽回流到第
一单元。
26.本实用新型工艺成熟,结构简单,经济成本低,适用于农村散户或者小污水量单位,同时,通过能够调节的出水堰实现了在安装过程中即使存在安装误差的情形下仍能保证污水处理效率的技术效果。
附图说明
27.通过参考附图阅读下文的详细描述,本公开示例性实施方式的上述以及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将变得易于理解。在附图中,以示例性而非限制性的方式示出了本公开的若干实施方式,并且相同或对应的标号表示相同或对应的部分,其中:
28.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污水处理装置的主视图;
29.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污水处理装置的正视图;
30.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污水处理装置的俯视图;
31.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a-a的剖视图;
32.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b-b的剖视图;
33.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c-c的剖视图;
34.图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d-d的剖视图;
35.图8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设备间的示意图。
36.附图标记:1-筒体,2-内锥筒,3-墙板,301-过流孔,4-底板,5-盖板,501-扇环盖板,502-人孔盖板,6-连通槽,601-竖直连通槽,602-弧形连通槽,7-出水堰,8-设备间,801-供气设备,802-加药系统,803-电控柜,804-泵组件,9-管路,901-进水管,902-排泥管,903-回流泥管,904-回流气管,905-供氧气管,906-沉水管,907-气提管,908-排空管,909-产水管,910-反洗气管,911-脏水管,912-滤水管,913-溢流管,10-挂篮,11-搅动设备,12-清水仓,13-填料支架,14-填料,15-盖板槽,16-环形盖板槽,17-把手,18-供氧组件,a-第一单元,b-第二单元,c-第三单元,d-第四单元,e-第五单元。
具体实施方式
37.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38.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阐述。
39.如图1-7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具有可调出水堰的污水处理装置,包括筒体1,内锥筒2,墙板3,出水堰7和管路9;
40.墙板3将筒体1与内锥筒2之间的区域分隔为多个工艺单元,管路9为污水进出的通路,用于连通各个工艺单元和内锥筒2。
41.多个工艺单元为第一单元a、第二单元b、第三单元c、第四单元d,内锥筒2内为第五单元e,各工艺单元之间通过连通槽6、管路9或墙板3上的过流孔301连通,连通槽6包括竖直连通槽601和弧形连通槽602。具体而言,第一单元a与第二单元b之间通过墙板3上固定的竖直连通槽601和墙板3上与竖直连通槽601上部对应位置的过流孔301连通,第二单元b与第
三单元c之间通过墙板3底部设置的过流孔301连通,第三单元c与第五单元e通过沉水管906连通,同时,第三单元c与第一单元a之间通过竖直连通槽601和弧形连通槽602连通,使第三单元c内的污水回流回第一单元a,第五单元e与第四单元d之间通过滤水管912连通。
42.筒体1为柱状结构,内锥筒2上部为柱状,下部为宽底锥斗状,筒体1与内锥筒2焊接固定在底板4上,内锥筒2和筒体1通过若干道墙板3和若干盖板槽15固定连接,筒体1与内锥筒2上方通过盖板5密封,盖板5包括扇环盖板501和人孔盖板502,扇环盖板501带有把手17,筒体1与扇环盖板501之间通过盖板槽15连接固定,人孔盖板502位于所述内锥筒2正上方,通过内锥筒2正上方的环形盖板槽16连接固定,人孔盖板502直径大于内锥筒2上部筒口直径。
43.如图4-7所示,第一单元a设置回流泥管903、回流气管904和排泥管902,回流气管904与供气设备801连接,回流泥管903连接排泥管902,在回流气管904提供气体的带动下,携带污泥回到第一单元a完成回流;排泥管902位于第一单元a底部,一端与第五单元e底部连接,另一端开口于第一单元a侧壁,为定期排放装置内沉积污泥的管路;第一单元a还设置进水管901,挂篮10和搅动设备11;进水管901是污水进入装置的管路,与挂篮10连接,开口于第一单元a侧壁,挂篮10用于初步过滤污水中的固体杂质,搅动设备11使经过挂篮10过滤的污水发生降解反应,搅动设备11为潜水搅拌器、桨式搅拌器、射水搅拌器中的一种。
44.第二单元b和第三单元c中设置供氧气管905和供氧组件18,供氧气管905连接供气设备801,在供氧组件18和供氧气管905的作用下,污水在第二单元b发生好氧反应,微生物大量繁殖,生命活动旺盛。第三单元c还设置排空管908,排空管908开口于第三单元c侧壁底部,当设备进行检修或清空时,通过排空管908释放污水排空装置,同时,第三单元c上部设置有沉水管906开口,沉水管906穿过内锥筒2侧壁连通第五单元e。第三单元c的竖直连通槽601中设有气提管907,第三单元c的污水在气提管907的作用下通过竖直连通槽601和弧形连通槽602回流到第一单元a。
45.第四单元d设置有滤水管912,穿过内锥筒2侧壁连接出水堰7,第四单元d设置有清水仓12,清水仓12上端开口,下端连接开口于第四单元d侧壁底部的产水管909,用于将处理完毕的清水排出装置;清水仓12还可以通过管路9连接加药系统802,此时清水仓12为加药反应仓,对第四单元d的清水进行进一步的处理;第四单元d内设置有反洗气管910,连接供气设备801,当第四单元d用作过滤池时,提供反洗气体;第四单元d还设置有脏水管911,开口于第四单元d侧壁底部,当设备进行检修或清空时,通过脏水管911释放污水排空设备;第四单元d还设置溢流管913,当设备发生堵塞时防止污水浸入设备间8,溢流管913上端高于装置最高使用水位。第四单元d为多功能单元,根据需求将其利用做滤池、清水池或消毒池。
46.第五单元e设有沉水管906,通过内锥筒2侧壁开口于第三单元c;第五单元e还设有填料14和填料支架13,填料为斜管填料、斜板填料、波形填料中的一种。
47.出水堰7安装于内锥筒2内部上方,其高度可调节,污水在内锥筒2内发生固液分离,分离后的液相通过所述出水堰7离开内锥筒2,具体而言,出水堰7通过螺丝安装于内锥筒2内部上方,其高度通过旋转螺纹进行调节。出水堰7通过连接滤水管912将固液分离后的液相排离所述内锥筒2。
48.设备间8位于装置外,为圆台式结构或箱式结构,当设备间8为圆台式结构时可放置于盖板上方,为箱式结构时放置于装置外其他空间,灵活性强。设备间8可通过螺丝与筒
体1固定,可拆卸。圆台式设备间盖板为整片圆盖板,设备间盖板直径低于筒体1直径,转动开启。设备间8包括供气设备801,加药系统802,电控柜803和泵组件804;供气设备801为风机或空气泵。
49.装置整体为碳钢材质配套防腐,管路9采用upvc材质或碳钢材质,清水仓12、产水管909为不锈钢材质配套防腐。开口于筒体1侧壁上的进水管901、排泥管902、排空管908、产水管909、脏水管911外部均连接阀门及延长管路。
50.污水处理的工艺流程如下介绍:
51.污水通过进水管901进入第一单元a,通过挂篮10的过滤拦截,除去固体杂质后进入第一单元a内,在搅动设备11的搅拌下,逐渐发生降解反应,随后通过墙板3上的竖直连通槽601和墙板3上方与竖直连通槽601对应的过流孔301进入第二单元b,在供氧组件18和供氧气管905的作用下,污水在第二单元b内发生好氧反应,随后,污水通过墙板3底部设置的过流孔301进入第三单元c,在第三单元c内继续发生好氧反应,去除大部分污染物质后,污水通过沉水管906进入第五单元e,经过填料14的阻挡和过滤,污水发生固液分离,污泥沉降到内锥筒2底部,固液分离的液相通过出水堰7收集沿滤水管912进入第四单元d,在第四单元d内经过相应的反应处理后,进入清水仓12,在清水仓12内进行加药反应,最后清水随产水管909排出装置。
52.排泥管902连通第五单元e底部,定期排放剩余污泥,回流泥管903连接排泥管902,在回泥气管904提供空气的带动下,携带污泥回到第一单元a完成回流;在气提管907的作用下,第三单元c内的污水通过竖直连通槽601、弧形连通槽602回到第一单元a完成回流。
53.当装置需要检修或者清空时,通过排空管908和脏水管911释放所有污水;当第四单元d用作滤池时,第四单元d底部的反洗气管910为第四单元d提供反洗方式,并将反洗废水通过脏水管911排出装置。
54.当装置发生堵塞时,产水不畅,液位抬高,污水通过溢流管913上端流出装置,并不会持续抬高浸入设备间8。
55.以上介绍了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方式,旨在使得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更加清楚和便于理解,并不是为了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修改、替换、改进,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所附的权利要求概括的保护范围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