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多功能环境相态气溶胶散射吸湿增长因子监测系统的制作方法

2022-02-21 08:15:55 来源:中国专利 TAG:

技术特征:

1.多功能环境相态气溶胶散射吸湿增长因子监测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采样头、一级切换机构、二级切换机构、连接管、浊度计、采样泵、数据采集及控制模块和采集箱;

一级切换机构包括第一电磁阀和第二电磁阀,第一电磁阀和第二电磁阀均通过管道与采样头连接,第一电磁阀通过管道与浊度计连接;第二电磁阀通过管道与连接管连接;连接管与浊度计的入口端连接;

浊度计的出口端与二级切换机构连接,二级切换机构与采样泵连接;

一级切换机构与采样头之间设有第一温湿探头,浊度计的入口端、浊度计的出口端和浊度计的腔体内均设有第二温湿探头;

二级切换机构、第一电磁阀、第二电磁阀、浊度计、第一温湿探头和第二温湿探头均与数据采集及控制模块电性连接;

二级切换机构、连接管、浊度计、采样泵、数据采集及控制模块均安装在采集箱的箱体内;第一电磁阀、第二电磁阀和采样头位于采集箱外侧。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环境相态气溶胶散射吸湿增长因子监测系统,其特征在于:二级切换机构包括第三电磁阀、第一限流管与第二限流管,第三电磁阀的一端通过管道与浊度计出口端连接,第三电磁阀的另一端与第一限流管连接,第一限流管与采样泵连接;第二限流管的一端与浊度计出口端连接,第二限流管的另一端与采样泵连接;第三电磁阀与数据采集及控制模块电性连接。

3.按照权利要求2所述的多功能环境相态气溶胶散射吸湿增长因子监测系统,其特征在于:第一电磁阀和第二电磁阀分别通过第一三通管与采样头连接,第一温湿探头设置在采样头和第一三通管之间;第一电磁阀和连接管分别通过第二三通管与浊度计入口端连接。

4.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环境相态气溶胶散射吸湿增长因子监测系统,其特征在于:当多功能环境相态气溶胶散射吸湿增长因子监测系统放置在室外工作时,连接管为干燥管,第二电磁阀通过管道与干燥管的一端连接,干燥管的另一端通过管道与浊度计的入口端连接。

5.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环境相态气溶胶散射吸湿增长因子监测系统,其特征在于:当多功能环境相态气溶胶散射吸湿增长因子监测系统放置在室内工作时,连接管为加湿管,第二电磁阀通过管道与加湿管的一端连接,加湿管的另一端通过管道与浊度计的入口端连接。

6.按照权利要求3所述的多功能环境相态气溶胶散射吸湿增长因子监测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防雨箱,第一电磁阀和第二电磁阀均安装在防雨箱内。

7.按照权利要求6所述的多功能环境相态气溶胶散射吸湿增长因子监测系统,其特征在于:采集箱包括框架层、防雨通风层和底层;防雨通风层和底层依次连接,框架层位于防雨通风层内;采样头位于防雨通风层的顶部;第一电磁阀和第二电磁阀均安装在防雨通风层,连接管位于防雨通风层;浊度计安装在防雨通风层内的框架层;数据采集及控制模块、第三电磁阀和采样泵安装在底层。

8.按照权利要求7所述的多功能环境相态气溶胶散射吸湿增长因子监测系统,其特征在于:防雨通风层为立方体框架,防雨通风层通过铝型材焊接形成,防雨通风层的顶端与底端分别安装有连接板,顶端的连接板和底端的连接板均设有供管道穿过的通孔;防雨通风层的四周安装有第一百叶板。

9.按照权利要求8所述的多功能环境相态气溶胶散射吸湿增长因子监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框架层为立方体框架,框架层通过铝型材连接形成,通过连接件固定在防雨通风层底端的连接板上。

10.按照权利要求9所述的多功能环境相态气溶胶散射吸湿增长因子监测系统,其特征在于:底层为立方体框架,底层内部及底端分别安装有安装板,数据采集及控制模块、二级切换机构和采样泵放置在安装板,底层的四周安装有第二百叶板。


技术总结
本发明涉及多功能环境相态气溶胶散射吸湿增长因子监测系统,包括采样头、一级切换机构、二级切换机构、连接管、浊度计、采样泵、数据采集及控制模块和采集箱;一级切换机构与采样头连接,一级切换机构与连接管连接;连接管与浊度计连接;浊度计与二级切换机构连接,二级切换机构与采样泵连接;一级切换机构与采样头之间设有第一温湿探头,浊度计设有第二温湿探头;一级切换机构、二级切换机构、浊度计、第一温湿探头和第二温湿探头均与数据采集及控制模块电性连接;二级切换机构、连接管、浊度计、采样泵、数据采集及控制模块均安装在采集箱的箱体内,一级切换机构和采样头位于采集箱外侧。本发明测量结果准确,属于环境监测技术领域。

技术研发人员:旷烨;薛彪;许汉冰;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暨南大学;广州峰颖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1.11.03
技术公布日:2022.01.25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