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连接组件及腕戴设备的制作方法

2022-02-21 07:19:28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发明属于腕戴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连接组件及腕戴设备。


背景技术:

2.本部分提供的仅仅是与本公开相关的背景信息,其并不必然是现有技术。
3.随着智能移动终端的逐渐普及,智能手表、智能手环、等智能电子设备被大量用户广泛使用,其中,智能手表等腕戴设备具有蓝牙同步手机打电话、监测睡眠、监测心率、久坐提醒、跑步记步、远程拍照、音乐播放、录像、指南针等多种功能,可以记录日常生活中的锻炼、睡眠及部分饮食健康等数据,起到通过数据指导健康生活的作用。
4.目前一些腕戴设备如手表、智能手表、手环为满足消费者对个性化风格的追求,会提供各种不同类型、不同颜色的表带供用户更换使用,但是现有的多数腕戴设备的表盘与表带由生耳连接固定,在更换表带时由于生耳不容易拆卸,操作不方便,导致用户更换表带难度大,降低了用户的使用体验。


技术实现要素:

5.为了解决现有的腕戴设备的表带不易更换的问题,本发明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连接组件,包括:
6.套管,所述套管的内壁设置有多个导向结构和导槽,所述导向结构和所述导槽沿周向交替排布并沿所述套管的轴向延伸;
7.第一生耳杆,所述第一生耳杆连接在所述套管的一端;
8.第二生耳杆,所述第二生耳杆沿所述套管的轴向滑动设置在所述套管的另一端,所述第二生耳杆的外壁上设置有可在所述导槽内移动的多个凸块;
9.推杆,所述推杆滑动设置在所述套管内,所述推杆的外壁设置有可与所述导向结构和所述导槽交替配合的多个棱条;以及
10.弹性件,所述弹性件设置在所述推杆与所述第一生耳杆之间。
11.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连接组件,通过在套管两端连接第一生耳杆和第二生耳杆以及在套管内部设置推杆和弹性件,使第一生耳杆与第二生耳杆能够相对靠近或远离,也就是说,沿套管的轴向,连接组件整体的长度可以调节,而且由于第二生耳杆可以相对套管滑动,当连接组件需要连接到腕戴设备的表盘与表带之间时,可以通过挤压第二生耳杆使其缩入套管内,然后在弹性件的弹力作用和推杆的推动下再伸出套管,实现连接组件与表盘和表带之间的连接,当需要拆卸表带时,用户可以通过按压第二生耳杆使其缩入套管内,从而将连接组件整体拆出,进而拆卸表带,这样的方式操作便捷,便于用户更换腕戴设备的表带,解决了现有的腕戴设备的表带不易更换的问题。
12.另外,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连接组件,还可以具有如下的技术特征:
13.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多个棱条沿所述推杆的周向均匀排布,所述棱条面向所述第二生耳杆的一端设置成楔形端并超出所述推杆的端面。
14.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生耳杆面向所述推杆的一端设置有锯齿,所述锯齿与所述棱条的楔形端相契合。
15.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每个所述导向结构包括两个楔形导向条和位于所述两个楔形导向条之间的楔形突条,所述楔形突条的厚度小于所述楔形导向条的厚度,所述楔形突条的尖端与所述楔形导向条的楔形端平滑过渡。
16.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棱条的楔形端的倾斜方向与所述楔形导向条的楔形端的倾斜方向相反。
17.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导向结构的数量设置为三个,所述棱条的数量设置为三个。
18.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生耳杆包括相连接的第一杆段和第二杆段,所述第一杆段位于所述套管内,所述第二杆段伸出所述套管以与腕戴设备的表盘连接。
19.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生耳杆连接在所述套管的管口,所述第一杆段的直径大于所述管口的直径,所述管口的直径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二杆段的直径。
20.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弹性件设置为弹簧。
21.本发明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腕戴设备,所述腕戴设备包括表盘、表带以及根据上述任一实施例所述的连接组件,所述连接组件的套管穿设在所述表带中,所述连接组件的第一生耳杆和第二生耳杆与所述表盘连接。
22.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连接组件,具有与上述实施例中连接组件相同的优点,当需要连接表盘与表带时,可以通过挤压连接组件的第二生耳杆使其缩入套管内,然后在弹性件的弹力作用和推杆的推动下再伸出套管,实现连接组件与表盘和表带之间的连接;当需要拆卸表带时,可以利用插针按压第二生耳杆使其缩入套管内,从而将连接组件整体拆出,进而拆卸表带,这样的方式操作便捷,便于用户更换腕戴设备的表带,解决了现有的腕戴设备的表带不易更换的问题。
附图说明
23.通过阅读下文优选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各种其他的优点和益处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将变得清楚明了。附图仅用于示出优选实施方式的目的,而并不认为是对本发明的限制。而且在整个附图中,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的部件。
24.在附图中:
25.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的连接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26.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的连接组件的爆炸图;
27.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的连接组件中推杆的结构示意图;
28.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的连接组件中第二生耳杆的结构示意图;
29.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的连接组件中套管的主视图;
30.图6为图5所示套管的a-a方向的剖视图;
31.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的腕戴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32.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的腕戴设备的爆炸图。
33.附图中各标记表示如下:
34.100、连接组件;
35.10、套管;101、管口;
36.11、导向结构;111、楔形导向条;112、楔形突条;12、导槽;
37.20、第一生耳杆;21、第一杆段;22、第二杆段;
38.30、第二生耳杆;31、凸块;32、锯齿;
39.40、推杆;41、棱条;
40.50、弹性件;
41.600、表盘;601、表耳;
42.700、表带;
43.800、插针。
具体实施方式
44.下面将参照附图更详细地描述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方式。虽然附图中显示了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然而应当理解的是,可以以各种形式实现本公开而不应被这里阐述的实施方式所限制。相反的,提供这些实施方式是为了能够更透彻地理解本公开,并且能够将本公开的范围完整的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
45.应理解的是,文中使用的术语仅出于描述特定示例实施方式的目的,而无意于进行限制。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地指出,否则如文中使用的单数形式“一”、“一个”以及“所述”也可以表示包括复数形式。术语“包括”、“包含”、“含有”以及“具有”是包含性的,并且因此指明所陈述的特征、步骤、操作、元件和/或部件的存在,但并不排除存在或者添加一个或多个其它特征、步骤、操作、元件、部件、和/或它们的组合。
46.尽管可以在文中使用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来描述多个元件、部件、区域、层和/或部段,但是,这些元件、部件、区域、层和/或部段不应被这些术语所限制。这些术语可以仅用来将一个元件、部件、区域、层或部段与另一区域、层或部段区分开。除非上下文明确地指出,否则诸如“第一”、“第二”之类的术语以及其它数字术语在文中使用时并不暗示顺序或者次序。因此,以下讨论的第一元件、部件、区域、层或部段在不脱离示例实施方式的教导的情况下可以被称作第二元件、部件、区域、层或部段。
47.为了便于描述,可以在文中使用空间相对关系术语来描述如图中示出的一个元件或者特征相对于另一元件或者特征的关系,这些相对关系术语例如为“内部”、“外部”、“内侧”、“外侧”、“下面”、“下方”、“上面”、“上方”等。这种空间相对关系术语意于包括除图中描绘的方位之外的在使用或者操作中装置的不同方位。例如,如果在图中的装置翻转,那么描述为“在其它元件或者特征下面”或者“在其它元件或者特征下方”的元件将随后定向为“在其它元件或者特征上面”或者“在其它元件或者特征上方”。因此,示例术语“在
……
下方”可以包括在上和在下的方位。装置可以另外定向(旋转90度或者在其它方向)并且文中使用的空间相对关系描述符相应地进行解释。
48.如图1至图6所示,本发明第一方面的实施例提出了一种连接组件100,该连接组件100包括套管10,第一生耳杆20,第二生耳杆30,推杆40和弹性件50,套管10的内壁设置有多个导向结构11和导槽12,导向结构11和导槽12沿周向交替排布并沿套管10的轴向延伸;第一生耳杆20连接在套管10的一端;第二生耳杆30沿套管10的轴向滑动设置在套管10的另一端,第二生耳杆30的外壁上设置有可在导槽12内移动的多个凸块31;推杆40滑动设置在套
管10内,并设置成根据第二生耳杆30的移动进行移动和转动,推杆40的外壁设置有可与导向结构11和导槽12交替配合的多个棱条41;弹性件50设置在推杆40与第一生耳杆20之间。
49.本发明实施例提出的连接组件100,通过在套管10两端连接第一生耳杆20和第二生耳杆30以及在套管10内部设置推杆40和弹性件50,使第一生耳杆20与第二生耳杆30能够相对靠近或远离,也就是说,沿套管10的轴向,连接组件100整体的长度可以调节,而且由于第二生耳杆30可以相对套管10滑动,当连接组件100需要连接到腕戴设备的表盘与表带之间时,可以通过挤压第二生耳杆30使其缩入套管10内,然后在弹性件50的弹力作用和推杆40的推动下再伸出套管10,实现连接组件100与表盘和表带之间的连接,当需要拆卸表带时,用户可以通过按压第二生耳杆30使其缩入套管10内,从而将连接组件100整体拆出,进而拆卸表带,这样的方式操作便捷,便于用户更换腕戴设备的表带,解决了现有的腕戴设备的表带不易更换的问题。
50.具体地,请参阅图1和图2,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的连接组件100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的连接组件100的爆炸图,第一生耳杆20、弹性件50、第二推杆40和第二生耳杆30沿套管10的轴向设置在套管10内,其中,第一生耳杆20部分位于套管10外,第二生耳杆30能够全部缩入套管10内,也能够部分伸出套管10,可以理解地,由于套管10的内壁设置有导向结构11和导槽12,第二生耳杆30的上设置有凸块31,当第二生耳杆30沿轴向移动时,凸块31在导槽12内滑动;推杆40位于弹性件50与第二生耳杆30之间,推杆40上的棱条41也能够在导槽12内滑动,并且棱条41的端部可以与第二生耳杆30配合,当第二生耳杆30推动推杆40时,推杆40沿导槽12朝弹性件50的方向移动并压缩弹性件50,直至推杆40的棱条41与套管10上的导向件接触,在弹性件50的弹力作用下,棱条41与导向件相契合并产生相对滑动,使推杆40发生转动,当转至与导槽12对齐时,棱条41的端部再次与第二生耳杆30配合,并在弹性件50的弹力作用下推动第二生耳杆30伸出套管10。
51.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生耳杆20包括相连接的第一杆段21和第二杆段22,具体地,第一杆段21与第二管段可以设置为一体成型结构,如图1和图2所示,第一杆段21位于套管10内,第二杆段22伸出套管10以与腕戴设备的表盘连接,本实施例中第一生耳杆20连接在套管10的管口101,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套管10的管口101设置成能够使第二杆段22伸出,能够使第一杆段21卡在套管10内,示例性地,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杆段21的直径大于管口101的直径,管口101的直径大于或等于第二杆段22的直径,由此能够保证第二杆段22卡在套管10内,第一杆段21伸出套管10,保证了第一生耳杆20与套管10之间连接的可靠性。
52.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请继续参阅图1,弹性件50位于推杆40与第一生耳杆20之间,具体地,弹性件50可以设置为弹簧,弹簧的一端与第一生耳杆20的端面相抵接,另一端与推杆40的端面相抵接,根据上述实施方式,第一生耳杆20的第一杆段21卡接在套管10中,故弹簧与第一生耳杆20抵接的一端固定不动,另一端随推杆40的移动发生移动,从而为推杆40提供弹力。
53.进一步地,请继续参阅图2,并结合参阅图3,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的连接组件100中推杆40的结构示意图,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多个棱条41沿推杆40的周向均匀排布,且棱条41面向第二生耳杆30的一端设置成楔形端,楔形端超出推杆40的端面,从而能够与第二生耳杆30的端部相配合,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棱条41的数量设置为三个,如图3所
示,三个棱条41沿推杆40的周向均匀排布,每个棱条41的靠近第二生耳杆30的楔形端超出推杆40的端面,每个棱条41的楔形端用于与第二生耳杆30的端部相配合。
54.在上述实施方式的基础上,请继续参阅图2,并结合参阅图4,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的连接组件100中第二生耳杆30的结构示意图,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二生耳杆30面向推杆40的一端设置有锯齿32,锯齿32与棱条41的楔形端相契合,根据上述实施方式,第二生耳杆30面向推杆40的一端用于与推杆40的棱条41配合,本实施例中第二生耳杆30上设置有锯齿32,如图4所示,锯齿32沿第二生耳杆30的周向均匀设置在第二生耳杆30的端部,能够与上述棱条41的楔形端契合,从而互相推动。
55.进一步地,请继续参阅图1,并结合参阅图5和图6,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的连接组件100中套管10的主视图,图6为图5所示套管10的a-a方向的剖视图,套管10内部设置有导向件和导槽12,导向件和导槽12位于套管10靠近第二生耳杆30的一侧,从而便于与推杆40和第二生耳杆30相配合,具体地,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6所示,每个导向结构11包括两个楔形导向条111和一个楔形突条112,楔形突条112位于两个楔形导向条111之间,且楔形突条112的厚度小于楔形导向条111的厚度,两者之间形成高度差,楔形突条112的尖端与楔形导向条111的楔形端平滑过渡。
56.请继续参阅图6,需要说明的是,在竖直方向上,楔形突条112的长度小于楔形导向条111的长度,且楔形突条112的楔形端面与相邻的一个楔形导向条111的端面平滑过渡,与相邻的另一个楔形导向条111之间形成三角形空隙,推杆40上的棱条41的楔形端可以卡接在该三角形空隙中,而且进一步地,棱条41的楔形端的倾斜方向与楔形导向条111的楔形端的倾斜方向相反,从而棱条41的楔形端与楔形导向条111的楔形端能够相对滑动。
57.进一步地,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导向结构11的数量设置为三个,三个导向结构11在套管10的内壁上沿套管10的周向均匀排布,每个导向结构11包括两个楔形导向条111和一个楔形突条112,棱条41的数量也设置为三个,根据上述实施方式,当第二生耳杆30推动推杆40,或当弹性件50推动推杆40时,在推杆40移动的过程中棱条41与导槽12、导向结构11交替配合,从而使推杆40在套管10内沿轴向移动,进而使第二生耳杆30缩入或伸出套管10。
58.如图7和图8所示,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的腕戴设备的结构示意图,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的腕戴设备的爆炸图,本发明第二方面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腕戴设备,包括表盘600、表带700以及根据上述任一实施例的连接组件100,如图8所示,表盘600包括两个表耳601,连接组件100的套管10穿设在表带700中,表带700的一端能够置于两个表耳601之间,连接组件100的第一生耳杆20和第二生耳杆30与表盘600分别连接,具体地,两个表耳601上分别设置有连接孔,第一生耳杆20和第二生耳杆30分别连接在两个表耳601的连接孔中。
59.根据上述实施方式,当用户需要将本实施例提出的连接组件100连接到表盘600与表带700之间时,先按压第二生耳杆30,第二生耳杆30上的锯齿32与推杆40上的棱条41的楔形端接触,当第二生耳杆30继续朝套管10内移动时,推杆40随之沿导槽12移动,在此过程中,由于推杆40的另一端与弹性件50接触,在弹性件50的弹力作用下,推杆40有向上运动的趋势,从而棱条41的楔形端与锯齿32由于产生斜面相互作用而逐渐啮合,推杆40同时发生转动,当棱条41的楔形端与锯齿32完全啮合后,棱条41已经运动至楔形导向条111的下方,此时第二生耳杆30能够完全缩入套管10内,便于连接组件100整体置于表盘600的两个表耳
601之间,在松开对第二生耳杆30的按压后,推杆40会在弹性件50的作用下朝外运动,在运动至与楔形导向条111接触后,由于与楔形导向条111的楔形端之间的斜面相互作用,推杆40再次发生转动,且棱条41的楔形端逐渐运动并卡接至两个楔形导向条111之间的三角形空隙中,此时推杆40停止运动,第二生耳杆30部分伸出套管10,并伸入到表耳601的连接孔中;当用户需要将表带700拆卸时,可以利用直径小于等于连接孔的插针800伸入连接孔内,通过插针800按压第二生耳杆30,利用第二生耳杆30推动推杆40,使推杆40上的棱条41脱离与楔形导向条111之间三角形空隙的配合,使推杆40朝内运动,第二生耳杆30也朝内运动,从而使第二生耳杆30脱离表耳601的连接孔,进而实现对表带700的拆卸。
60.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连接组件100,具有与上述实施例中连接组件100相同的优点,当需要连接表盘600与表带700时,可以通过挤压连接组件100的第二生耳杆30使其缩入套管10内,然后在弹性件50的弹力作用和推杆40的推动下再伸出套管10,实现连接组件100与表盘600和表带700之间的连接;当需要拆卸表带700时,可以利用插针800按压第二生耳杆30使其缩入套管10内,从而将连接组件100整体拆出,进而拆卸表带700,这样的方式操作便捷,便于用户更换腕戴设备的表带700,解决了现有的腕戴设备的表带700不易更换的问题。
61.以上,仅为本发明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