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切割刀的制作方法

2022-02-21 07:09:36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技术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切割刀。


背景技术:

2.超声切割止血刀是二十世纪80年代末期开始在国外应用于外科手术的一种医用器械。超声切割止血刀兼分离、切割及止血于一身,减少了术中器械配置和更换,大大缩短手术时间。超声切割止血刀在切割组织的同时,可封闭细小血管,可明显减少术中出血,而且切割精度高,极少产生焦痂和烟雾,可在腔镜手术中保持清晰的视野,显著提高了手术的安全性。超声切割止血刀具有上述多种优点而深得医生喜爱,成为了一种重要的外科手术工具。
3.现有的超声切割止血刀在工作时,通过刀头夹紧组织,然后再用超声能量将组织切断。但现有的超声切割止血刀无法探测到刀头所夹持的组织的厚度,当刀头夹持的组织过多时,由于负载过大,会导致切割速度变慢、刀头烧穿损坏等异常情况,甚至可能会引起主机报警,影响手术进度,提高了手术的风险。


技术实现要素:

4.因此,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切割刀,能够获取所夹持的组织的厚度,避免因夹持过多组织而导致的切割速度变慢、刀头烧穿损坏和主机报警等问题出现,保证手术正常进行,减小手术的风险。
5.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切割刀,包括切刀部,所述切刀部包括夹体和刀体,所述夹体与所述刀体能够相向移动,以将组织夹持在所述夹体与所述刀体之间,所述切割刀还包括检测部,所述检测部与所述切刀部相接,以获取所述刀体与所述夹体之间的距离。
6.可选的,所述夹体包括第一夹持段和第一连接段,所述刀体包括第二夹持段和第二连接段;所述切刀部还包括管体,所述第一连接段和所述第二连接段均与所述管体相接,其中,所述第一连接段和/或所述第二连接段与所述管体相铰接;所述切割刀还包括驱动件,所述驱动件能够带动所述第一夹持段与所述第二夹持段相向移动,以将组织夹持在所述第一夹持段与所述第二夹持段之间,所述检测部用于获取所述第一夹持段与所述第二夹持段之间的距离。
7.可选的,所述管体包括内套管和外套管,所述内套管沿所述外套管的轴向套设在所述外套管内,所述第一连接段分别与所述内套管和所述外套管相铰接,所述第二连接段与所述内套管固定连接,所述驱动件能够带动所述内套管在所述外套管内沿所述外套管的轴向滑动,以带动所述第一夹持段靠近或远离所述第二夹持段。
8.可选的,所述驱动件能够带动所述内套管沿第一方向移动,以使所述第一夹持段靠近所述第二夹持段;所述检测部包括处理模块和第一检测件,所述处理模块与所述第一检测件电性连接,所述第一检测件用于获取所述内套管沿所述第一方向移动时对所述第一
检测件产生的压力值,或,所述第一检测件用于获取所述内套管沿所述第一方向的位移量,所述处理模块基于所述压力值或所述位移量得到所述刀体与所述夹体之间的距离。
9.可选的,所述内套管的外壁上套设有滑动片和第一弹性件,所述内套管上还设置有挡片,所述挡片位于所述滑动片的第一方向侧,以将所述第一弹性件限位在所述滑动片与所述挡片之间,所述驱动件与所述滑动片相接,所述驱动件能够带动所述滑动片在所述内套管上沿所述第一方向滑动,以通过所述第一弹性件对所述挡片施加弹性力,并通过所述挡片带动所述内套管沿所述第一方向移动,所述第一检测件设置在所述挡片上,所述第一检测件与所述第一弹性件相接,以获取所述第一弹性件对所述第一检测件的压力值。
10.可选的,所述检测部还包括第二检测件,所述第二检测件与所述处理模块电性连接,所述第二检测件位于所述驱动件的所述第一方向侧,所述驱动件与所述第二检测件之间设置有第二弹性件,所述第二弹性件的一端与所述驱动件相接,所述弹性件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检测件相接,当所述驱动件带动所述内套管沿第一方向移动时,所述驱动件将所述第二弹性件压缩在所述第二检测件上,以使所述第二检测件获取所述第二弹性件对所述第二检测件的压力值。
11.可选的,所述第一弹性件的劲度系数大于所述第二弹性件的劲度系数。
12.可选的,所述检测部还包括第三检测件,所述第三检测件设置在所述夹体上,所述第三检测件用于获取所述刀体与所述夹体之间的距离。
13.可选的,所述夹体上设置有垫体,所述垫体位于所述夹体靠近所述刀体的一侧,所述第三检测件设置在所述夹体与所述垫体之间。
14.可选的,所述切割刀为超声切割止血刀;当所述检测部还包括第一检测件时,所述第一检测件为薄膜压力传感器;当所述检测部还包括第二检测件时,所述第二检测件为薄膜压力传感器;当所述检测部还包括第三检测件时,所述第二检测件为涡流传感器,所述刀体由金属材质制成。
15.有益效果
16.本发明的实施例中所提供的一种切割刀,能够获取所夹持的组织的厚度,避免因夹持过多组织而导致的切割速度变慢、刀头烧穿损坏和主机报警等问题出现,保证手术正常进行,减小手术的风险。
附图说明
17.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的切割刀的手柄处的爆炸图;
18.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的切割刀的手柄处的剖视图;
19.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的切割刀的刀体和夹体处的爆炸图;
20.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的切割刀的刀体和夹体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21.附图标记表示为:
22.1、夹体;11、第一夹持段;12、垫体;2、刀体;21、第二夹持段;31、内套管;32、外套管;4、驱动件;51、第一检测件;52、第二检测件;53、第三检测件;6、滑动片;7、挡片;8、限位件;91、第一弹性件;92、第二弹性件。
具体实施方式
23.结合参见图1至图4所示,根据本技术的实施例,一种切割刀,包括切刀部,切刀部包括夹体1和刀体2,夹体1与刀体2能够相向移动,以将组织夹持在夹体1与刀体2之间,切割刀还包括检测部,检测部与切刀部相接,以获取刀体2与夹体1之间的距离,通过获取刀体2与夹体1之间的距离即能够得到所夹持的组织的厚度,进而能够避免因夹持过多组织而导致的切割速度变慢、刀头烧穿损坏和主机报警等问题出现,保证手术正常进行,减小手术的风险。
24.现有的切割刀,尤其是超声切割止血刀,无法识别所夹持到的组织的厚度,因此会导致切割刀在切割时性能不稳定。例如在组织即将切断时,若主机仍输出较大能量,长时间使用会加速磨损,从而减少刀头的使用寿命。再如,在切割血管时,若每个切割过程的最后阶段仍用较大功率,则可能会导致血管的切口碳化,影响闭合效果。本实施例中,通过设置检测部来获取刀体2与夹体1之间的距离,并根据距离获取组织的厚度,则可以在组织即将切断时,控制切割刀适当降低能量,可以根据实际切割情况来动态地调整能量的输出,提高切割性能,保证良好的切割效果。
25.进一步的,切割刀为超声切割止血刀时,切割刀还包括主机、手柄和踏板。其中切刀部设置在手柄上,操作者通过把持手柄进行操作和移动切刀部。手柄内设置有换能器,换能器将主机的发生器提供的高频电能转换成超声机械振动能,并将超声机械振动能传递至刀体2的同时传递超声能量,对组织进行止血切割或凝固,刀体2的振动频率约为55.5khz。大功率的超声波能够使与刀体2接触的组织细胞在瞬间水分气化,蛋白质氢键断裂,细胞崩解从而切开组织,由机械振动引起的摩擦热能在切开组织的同时进行凝固止血。
26.进一步的,主机上设置有报警部,通过报警部可提醒操作者组织的厚度。
27.在腔镜手术中,由于视野狭小,导致现有的切割刀不能准确判断出所夹持的是否为软组织,有可能会夹到骨头等硬物,如果夹到骨头,会导致切割位置错误。
28.本实施例中,通过设置检测部来获取刀体2与夹体1之间的距离,即通过夹持的厚度来进行检测,如果夹持到软组织,无论软组织的厚或薄,软组织均会被很大程度地压缩。而夹持到骨头等硬物时,夹体1与刀体2之间的距离较大,且骨头等硬物极难被压缩,所以可通过检测夹体1与刀体2的位移情况和夹体1与刀体2之间的距离,即可判断出所夹持的是否为软组织,若夹持到较大的硬物,则可以提醒操作者检查夹持组织的情况。
29.进一步的,夹体1与刀体2可平行设置或近似平行设置,通过施加动力,使夹体1与刀体2相靠近或远离,达到夹持组织的目的。同时,夹体1与刀体2也可以呈角度设置,通过夹体1和/或刀体2的旋转,实现夹体1与刀体2相靠近或远离,达到夹持组织的目的。本实施例中,体与刀体2也可以呈角度设置,通过旋转达到夹持组织的目的。
30.夹体1包括第一夹持段11和第一连接段,刀体2包括第二夹持段21和第二连接段;
31.切刀部还包括管体,第一连接段和第二连接段均与管体相接,其中,第一连接段和/或第二连接段与管体相铰接;
32.切割刀还包括驱动件4,驱动件4能够带动第一夹持段11与第二夹持段21相向移动,以将组织夹持在第一夹持段11与第二夹持段21之间,检测部用于获取第一夹持段11与第二夹持段21之间的距离,通过设置驱动件4,能够使第一夹持段11与第二夹持段21相向移动,进而实现对组织的夹持,检测部能够获取第一夹持段11与第二夹持段21之间的距离,进
而保证准确的检测出所夹持的组织的厚度。
33.进一步的,切割刀包括驱动部,驱动件4为驱动部中的一个零部件,驱动部设置在手柄内。
34.进一步的,驱动部还包括扳机和连杆,驱动件4可为推杆。其中,扳机铰接在手柄上,驱动件4与连杆的一端相铰接,连杆的另一端与扳机相铰接。操作者握住扳机和手柄的握把并施加握力,在扳机靠近握把的同时,使扳机以与手柄的铰接点为中心转动,进而使连杆向后(第一方向)推动驱动件4,驱动件4通过管体带动第一夹持段11与第二夹持段21相向移动。扳机向远离握把一侧移动时,连杆和驱动件4向前(第一方向的反向)移动,管体带动第一夹持段11与第二夹持段21相离移动。
35.管体包括内套管31和外套管32,内套管31沿外套管32的轴向套设在外套管32内,第一连接段分别与内套管31和外套管32相铰接,第二连接段与内套管31固定连接,驱动件4能够带动内套管31在外套管32内沿外套管32的轴向滑动,以带动第一夹持段11靠近或远离第二夹持段21,通过设置套接的内套管31和外套管32,并使第一连接段分别与内套管31和外套管32相铰接,第二连接段与内套管31固定连接,可使内套管31在外套管32内轴向滑动的同时,稳定的带动第一夹持段11靠近或远离第二夹持段21。
36.进一步的,内套管31和外套管32均为直管。
37.进一步的,内套管31与外套管32同轴设置。
38.进一步的,内套管31与驱动件4相连接,以实现通过扳机带动内套管31在外套管32内轴向滑动。
39.驱动件4能够带动内套管31沿第一方向移动,以使第一夹持段11靠近第二夹持段21;检测部包括处理模块和第一检测件51,处理模块与第一检测件51电性连接,第一检测件51用于获取内套管31沿第一方向移动时对第一检测件51产生的压力值,或,第一检测件51用于获取内套管31沿第一方向的位移量,处理模块基于压力值或位移量得到刀体2与夹体1之间的距离,能够得到所夹持的组织的厚度,进而能够避免因夹持过多组织而导致的切割速度变慢、刀头烧穿损坏和主机报警等问题出现,保证手术正常进行,减小手术的风险。
40.进一步的,第一方向为手柄的后方,即远离组织一侧。驱动件4带动内套管31沿第一方向移动时,第一夹持段11靠近第二夹持段21。驱动件4带动内套管31沿第一方向的反向移动时,第一夹持段11远离第二夹持段21。
41.作为一种实施方式,第一检测件51可以为距离传感器,距离传感器通过检测内套管31的移动距离,并通过处理模块的计算,得到第一夹持段11靠近第二夹持段21的位移距离及位移角度。因为第一夹持段11与第二夹持段21之间最大的打开角度和最大打开距离是预设的,通过预设的最大打开角度与位移角度、预设的最大打开距离与位移距离的计算,可得到第一夹持段11与第二夹持段21之间实时的距离。
42.作为另一种实施方式,本实施例中,第一检测件51为压力传感器,通过压力传感器获取内套管31沿第一方向移动时对第一检测件51产生的压力值,进而通过处理模块计算得出刀体2与夹体1之间的实时距离。
43.进一步的,处理模块可设置在主机上。
44.内套管31的外壁上套设有滑动片6和第一弹性件91,内套管31上还设置有挡片7,挡片7位于滑动片6的第一方向侧,以将第一弹性件91限位在滑动片6与挡片7之间,驱动件4
与滑动片6相接,驱动件4能够带动滑动片6在内套管31上沿第一方向滑动,以通过第一弹性件91对挡片7施加弹性力,并通过挡片7带动内套管31沿第一方向移动,第一检测件51设置在挡片7上,第一检测件51与第一弹性件91相接,以获取第一弹性件91对第一检测件51的压力值,通过获取第一弹性件91对第一检测件51的压力值,并通过处理模块计算,即可得出刀体2与夹体1之间的实时距离,
45.检测部还包括第二检测件52,第二检测件52与处理模块电性连接,第二检测件52位于驱动件4的第一方向侧,驱动件4与第二检测件52之间设置有第二弹性件92,第二弹性件92的一端与驱动件4相接,弹性件的另一端与第二检测件52相接,当驱动件4带动内套管31沿第一方向移动时,驱动件4将第二弹性件92压缩在第二检测件52上,第二检测件52通过连接板固定设置在手柄内,以使第二检测件52获取第二弹性件92对第二检测件52的压力值。
46.第一弹性件91的劲度系数大于第二弹性件92的劲度系数。
47.进一步的,第一弹性件91和第二弹性件92均为弹簧,第一检测件51和第二检测件52均为压力传感器,本实施例中,第一检测件51为薄膜压力传感器,第二检测件52为薄膜压力传感器。
48.进一步的,驱动件4上设置有两个滑动销,手柄的外壳上设置有滑槽,滑槽沿第一方向延伸,滑动销滑动设置在滑槽内,可以使得驱动件4的移动方向进行限制,可保证驱动件4沿第一方向或第一方向的反向移动。
49.操作时,扳机联动连杆和驱动件4,进而推动内套管31移动,实现扳机的开闭带动夹体1与刀体2的打开和闭合。当扳机受外力闭合时,会绕扳机与手柄的铰接点转动,扳机的转动会带动连杆和驱动件4向第一方向移动。扳机闭合时,第二弹性件92受驱动件4的压力而压缩,可保证扳机在去除外力时可以复位弹开。第二弹性件92始终处于受力压缩状态。驱动件4大致呈l形,驱动件4的一端与第一弹性件91,另一端套设在滑动片6上。
50.内套管31上设置有连接帽,连接帽的圆柱部分与内套管31通过卡槽连接,连接帽的径向外延部分即为挡片7。内套管31上还套设有限位件8,限位件8通过螺纹与连接帽固定连接,限位件8也包括圆柱部分和径向外延部分,圆柱部分套设在内套管31的外壁上,径向外延部分用于对滑动片6在第一方向的反向上进行限位。滑动片6设置在连接帽的径向外延部分与限位件8的径向外延部分之间,第二弹性件92设置在滑动片6与连接帽的径向外延部分之间。当扳机张开时,压簧和滑动片6被限位在限位件8与挡片7之间,压簧始终处于受力压缩状态。
51.当驱动件4沿第一方向测移动时,使第一弹性件91受力压缩,而且会带动滑动片6沿第一方向移动,进而压缩第二弹性件92。
52.由于第一弹性件91的劲度系数大于第二弹性件92的劲度系数,因此当夹体1与刀体2之间没有夹持物体时,或夹体1与刀体2未闭合到底时,第一弹性件91(压簧)的形变量较小,当夹体1与刀体2夹紧时,第二弹性件92会有较大的压缩量。第一弹性件91带动连接帽沿第一方向移动,连接帽的移动直接带动内套管31沿第一方向移动。因此,在不夹组织时,在刀体2与夹体1闭合前,第二弹性件92的弹力处于逐渐增加的状态。可由此测量未夹紧时的组织厚度。不论是否夹持有组织,无论夹持的组织有多厚,每次扣动扳机时,扳机都可以完全移动到底,驱动件4也可以有最大位移量,第二弹性件92也可以受到压缩,第二弹性件92
的最大压缩量取决于在夹紧时夹体1和刀体2之间的距离。
53.当刀体2与夹体1之间夹持组织时,内套管31的位移量与驱动件4的位移量不同,在内套管31和驱动件4之间设置第二弹性件92来提供稳定的夹紧力,即第二弹性件92为夹持组织提供夹持力。
54.第二检测件52获取到的力值可以处理模块换算得到内套管31的位移量,所以监测组织厚度就可以通过监测第二弹性件92的力值来实现。
55.当需要监测没有夹紧时的组织厚度时,可以通过第二检测件52来读取力值,进而计算得出夹体1与刀体2之间的角度和距离,也获取到了没有夹紧时的组织的厚度。当需要检测夹紧时的组织的厚度时,可以通过第一检测件51来读取力值,进而计算得出夹体1与刀体2之间的角度和距离,也就获取到了夹紧时的组织的厚度。
56.检测部还包括第三检测件53,第三检测件53设置在夹体1上,第三检测件53用于获取刀体2与夹体1之间的距离。
57.进一步的,第二检测件52为涡流传感器,刀体2由金属材质制成。
58.根据电磁感应原理,当金属板与磁场作相对运动时,金属板内就会产生感应电流,该电流在金属板内自成回路,故称为涡流。它的大小与金属板的电阻率、磁导率、厚度、线圈激磁电流的角频率及线圈与金属板间的距离等参数有关。若只改变其中某一参数,就可以根据涡流的大小来测定该参数。由于涡流不便测量,实际是根据涡流产生的磁场对线圈阻抗的影响来测定某参数。振荡线圈产生的高频电磁场作用于金属板的表面,由于集肤效应,在金属表面薄层内产生涡流,涡流又产生交变电磁场,反作用于线圈上,使线圈中产生感应电势,由此引起线圈等效阻抗z的变化,从而也引起振荡电压幅值的变化。线圈电压的幅值容易检测,根据电压幅值的大小就可以测定某个参数。
59.由上述原理可知,在夹体1上设置涡流传感器,并使刀体2由金属材质制成,通过发射线圈发出交变电磁场,在刀体2内产生涡流,反过来涡流产生的磁场对发射线圈阻抗产生影响,可通过测定阻抗变化形成的电压变化,就可以计算出感应距离,即可知组织的厚度。
60.夹体1上设置有垫体12,垫体12位于夹体1靠近刀体2的一侧,第三检测件53设置在夹体1与垫体12之间,通过设置垫体12能够更好地夹持组织,提升加强凝血效果。
61.进一步的,夹体1上设置有垫体12时,感应距离减去垫体12的厚度等于组织厚度。
62.本发明的实施例中所提供的一种切割刀,能够获取所夹持的组织的厚度,避免因夹持过多组织而导致的切割速度变慢、垫体12烧穿损坏和主机报警等问题出现,保证手术正常进行,减小手术的风险。通过实时监测组织厚度,可以给操作者提供更多的切割信息。若夹持的组织过多,可以设置主机报警来提醒操作者减少夹持组织的量。若夹持到较大的硬物,则可以提醒操作者检查夹持组织的情况。在切割即将结束时,也可以根据刀体2与夹体1的闭合情况,来动态调整主机的能量输出。
63.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容易理解的是,在不冲突的前提下,上述各有利方式可以自由地组合、叠加。
64.以上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技术,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以上仅是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技术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变型,这些改进和变型也应视为本技术的保
护范围。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