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智能手表的制作方法

2022-02-21 04:32:17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发明涉及穿戴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智能手表。


背景技术:

2.受新冠疫情的影响,如今的智能穿戴产品上新增了人体体温检测的功能,以用来实时监控用户的体温变化。其中,设置在智能手表上的测温结构通常设置在表盘内,通过热传导的方式对人体进行测温,应用该种测温方式的产品存在测温速度慢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发明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智能手表,旨在提高智能手表的测温速度。
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出一种智能手表,智能手表包括:
5.表盘,表盘内设有控制器;
6.表带;
7.生耳,表带与生耳连接,并通过生耳连接于表盘;以及
8.热电偶组件,热电偶组件用于将温度信号转化为电信号,热电偶组件设于表带,热电偶组件具有热端和两个冷端,热端显露于表带与佩戴者皮肤接触的一侧表面,两个冷端分别与生耳连接,两个冷端分别通过生耳与控制器电性连接。
9.在本技术的一例实施例中,热电偶组件包括:
10.第一金属件,第一金属件具有相对设置的两端,其中一端与生耳连接,第一金属件与生耳连接的一端为冷端;
11.第二金属件,第二金属件具有相对设置的两端,其中一端与生耳连接,第二金属件与生耳连接的一端为冷端;以及
12.测温导体,第一金属件和第二金属件背离生耳的一端均连接于测温导体,以形成热端,测温导体的至少部分结构显露于表带与佩戴者皮肤接触的表面。
13.在本技术的一例实施例中,表带的材质为塑胶材质,第一金属件、第二金属件、以及测温导体与表带注塑为一体结构。
14.在本技术的一例实施例中,表带的材质为塑胶材质,生耳与表带注塑为一体结构,且生耳至少部分结构显露于表带于宽度方向上的两侧,生耳显露于表带于宽度方向上的两侧连接于表盘;
15.或者,表带的材质为塑胶材质,表带与表盘连接的一端设有安装孔,生耳穿设于安装孔内,并显露于表带于宽度方向上的两侧,生耳显露于表带于宽度方向上的两侧连接于表盘。
16.在本技术的一例实施例中,表带包括第一表带和第二表带,生耳设有两个,第一表带和第二表带分别通过一生耳与表盘连接;
17.热电偶组件设有至少两组,至少两组热电偶组件设于第一表带和第二表带的至少其中之一。
18.在本技术的一例实施例中,第一表带和/或第二表带设有至少两组热电偶组件,其中两组热电偶组件的热端沿同一条表带的宽度方向间隔设置。
19.在本技术的一例实施例中,生耳包括:
20.绝缘段;和
21.导电段,导电段设有两段,两导电段设于绝缘段相对的两端,并与表盘连接,热电偶组件的两冷端分别与一导电段连接。
22.在本技术的一例实施例中,表盘包括:
23.盘主体,控制器设于盘主体内;和
24.表耳,表耳与盘主体连接,生耳相对的两端连接于表耳,并通过表耳与控制器电性连接。
25.在本技术的一例实施例中,表盘设有温度显示界面;
26.在本技术的一例实施例中,表带设有透气孔。
27.本发明技术方案提供的智能手表包括表盘、表带、生耳以及热电偶组件,其中,表盘内设有控制器,表带通过生耳连接于表盘,热电偶组件设有冷端和热端,并与控制器电性连接。佩戴者在佩戴本技术提供的智能手表时,显露在表带表面的热端可以直接与佩戴者的皮肤接触,从而使两个冷端升温而产生电势差,控制器可以通过生耳测得两个冷端之间的电势差,并可通过该电势差计算得到热端测量的温度,即佩戴者的身体温度,从而实现佩戴式设备的体温测量功能,本技术的智能手表通过热电偶组件能够实现秒级实时测温,测温速度快。
附图说明
28.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29.图1为本发明智能手表设有一组热电偶组件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30.图2为本发明智能手表在第一表带和第二表带分别设有一组热电偶组件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31.图3为本发明智能手表在第一表带和第二表带分别设有两组热电偶组件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32.图4为本发明智能手表的生耳分段设置时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33.图5为本发明智能手表的生耳分段设置且生耳上连接有两组热电偶组件时的结构示意图;
34.图6为本发明智能手表中热电偶组件和表带的连接关系示意图。
35.附图标号说明:
36.标号名称标号名称100智能手表50生耳10表盘51绝缘段11盘主体53导电段
111显示界面70热电偶组件13表耳70a冷端30表带70b热端30a透气孔71第一金属件31第一表带73第二金属件33第二表带75测温导体
37.本发明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38.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39.需要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
……
)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40.另外,在本发明中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全文中出现的“和/或”的含义为,包括三个并列的方案,以“a和/或b为例”,包括a方案,或b方案,或a和b同时满足的方案。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发明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41.参照图1至图6,本发明提出了一种智能手表100。
42.在本发明实施例中,该智能手表100包括表盘10、表带30、生耳50以及热电偶组件70,表盘10内设有控制器,表带30与生耳50连接,并通过生耳50连接于表盘10,热电偶组件70用于将温度信号转化为电信号,热电偶组件70设于表带30,热电偶组件70具有热端70b和两个冷端70a,热端70b显露于表带30与佩戴者皮肤接触的一侧表面,两个冷端70a分别与生耳50连接,两个冷端70a分别通过生耳50与控制器电性连接。
43.其中,设于表盘10内的控制器包括测压件和微控单元。其中,测压件用于测量两个冷端70a之间电势差,微控单元能够获取测压件测得的电势差,能能够根据热电偶的工作原理计算得到与热端70b接触的物体的温度,即佩戴者的身体温度。
44.在本技术中,生耳50的材质可以为导电金属材质,其不仅可以将表带30连接固定于表盘10,还能够与热电偶组件70的两个冷端70a连接,以将两冷端70a分别连接于测压件的两个电极,从而实现对两个冷端70a之间的电势差的测量。可以理解,为了方便连通导电,避免影响生耳50与表盘10连接处的导电效果,可以将生耳50固定连接于表盘10。当然,为了在佩戴时,使表带30更贴合佩戴者的手腕肌肤,也可以将生耳50转动连接于表盘10。通过生耳50连接热电偶组件70的冷端70a和表盘10内的控制器,使得本技术的智能手表100能够通过自身结构连接导电,从而减少连接线或者金属连接片的设置,并可减少电性连接件之间
的连接、焊接步骤,以便于智能手表100组装。此外,金属生耳50还具有较好的导热性,能够提高测温速度。
45.本发明技术方案提供的智能手表100包括表盘10、表带30、生耳50以及热电偶组件70,其中,表盘10内设有控制器,表带30通过生耳50连接于表盘10,热电偶组件70设有冷端70a和热端70b,并与控制器电性连接。佩戴者在佩戴本技术提供的智能手表100时,显露在表带30表面的热端70b可以直接与佩戴者的皮肤接触,从而使两个冷端70a升温而产生电势差,以将温度信号转换为电信号,控制器可以通过生耳50测得两个冷端70a之间的电势差,并可通过该电势差计算得到热端70b测量的温度,即佩戴者的身体温度,从而实现佩戴式设备的体温测量功能,本技术的智能手表100通过热电偶组件70能够实现秒级测温,测温速度快。
46.在本技术的一例实施例中,为了简化热电偶组件70的结构,参见图1,热电偶组件70可以包括第一金属件71、第二金属件73以及测温导体75,第一金属件71具有相对设置的两端,其中一端与生耳50连接,第一金属件71与生耳50连接的一端为冷端70a,第二金属件73具有相对设置的两端,其中一端与生耳50连接,第二金属件73与生耳50连接的一端为冷端70a,第一金属件71和第二金属件73背离生耳50的一端均连接于测温导体75,以形成热端70b,测温导体75的至少部分结构显露于表带30与佩戴者皮肤接触的表面。
47.可以理解,第一金属件71和第二金属件73可以为两种不同材质的金属,如此可以保证当佩戴者与热端70b接触时,第一金属件71和第二金属件73的冷端70a能够产生电势差,以被控制器监控。第一金属件71和第二金属件73可以为导线或者金属薄片等结构,在本技术中,第一金属件71和第二金属件73采用导线设置,如此便于线路连接,并可以增强第一金属件71和第二金属件73的韧性,从而可以提高第一金属件71和第二金属件73的结构强度,防止损坏。
48.测温导体75可以为金属柱或者金属片等结构,测温导体75的设置不仅便于第一金属件71和第二金属件73的连接安装,并且,能够根据具体需求增大测温导体75显露于表带30表面的面积,从而增大热电偶组件70的热端70b与佩戴者皮肤的接触面积,进而保证智能手表100测温功能的实现的可靠性。将测温导体75的至少部分结构凸显于表带30与佩戴者皮肤接触的表面,使得测温导体75可以直接与佩戴者皮肤接触,能够提高本技术提供的智能手表100的测温效果和测温精准度。测温导体75可以根据需求设于表带30的任意位置,在此不作进一步限制。可以理解,测温导体可以凸显于表带30的表面。当然,为了提高结构整体性,并为了减小人为拆离测温导体75和表带30的可能性,测温导体75显露于表带的部分结构可以与表带的表面齐平设置。
49.参见图4,在本技术的一例实施例中,表带30的材质为为塑胶材质,第一金属件71、第二金属件73、以及测温导体75与表带30注塑为一体结构。表带30采用塑胶材质制作,可以提高表带30的隔热性,避免表带30导热而影响热电偶组件70的测温效果,从而提高本技术提供的智能手表100的测温精准度。此外,将第一金属件71和第二金属件73注塑在表带30内,还能够提高热电偶组件70表带30的连接强度,并进一步提高第一金属件71、第二金属件73两者与测温导体75连接处的连接强度,避免连接处在佩戴者长期摘取佩戴后出现松动,而影响智能手表100测温功能的实现。
50.同理,为提高表带30的隔热性,避免表带30导热而对生耳50所处的环境温度造成
热污染,表带30的材质可以为塑胶材质,生耳50与表带30注塑为一体结构,且生耳50至少部分结构显露于表带30于宽度方向上的两侧,生耳50显露于表带30于宽度方向上的两侧连接于表盘10。当然,于其他实施例中,表带30和生耳50也可以为分体安装的两个结构。例如,表带30的材质为塑胶材质时,表带30与表盘10连接的一端设有安装孔,生耳50穿设于安装孔内,并显露于表带30于宽度方向上的两侧,生耳50显露于表带30于宽度方向上的两侧连接于表盘10。
51.热电偶组件70的数量可以根据需求设置为一组、两组或者跟多组,在此不作进一步限制。参见图1,当热电偶组件70设有一组时,第一金属件71和第二金属件73可以间隔连接于生耳50两端,当测温导体75与皮肤接触时,第一金属件71和第二金属件73将会升温而产生电势差,此时热电偶组件70将会通过生耳50与控制器形成电回路,控制器可以对该电回路中,热电偶组件70的两个冷端70a的电势差进行测量,从而计算得到与测温导体75接触的皮肤的温度。当热电偶组件70设有至少两组时,能够增大了智能手表100的容错率。当其中一组热电偶组件70由于接触不良等原因无法正常实现测温时,另一组热电偶组件70依然能够正常运作测量温度。
52.参见图2和图3,表带30包括第一表带31和第二表带33,生耳50设有两个,第一表带31和第二表带33分别通过一生耳50与表盘10连接;热电偶组件70设有至少两组,至少两组热电偶组件70设于第一表带31和第二表带33的至少其中之一。
53.可以理解,第一表带31和第二表带33可以可拆卸连接为一体,以便于佩戴者佩戴或拆卸。当热电偶组件70设有至少两组时,至少两组热电偶组件70可以仅设于第一表带31,也可以仅设于第二表带33,或者可以在第一表带31和第二表带33上都设置热电偶组件70。热电偶组件70的数量可以为两组、三组或者更多组,具体可根据需求设置。
54.参见图2,当热电偶组件70两组,且两组热电偶组件70分别设于第一表带31和第二表带33时,两组热电偶组件70可以分别通过两个生耳50连接于控制器。如此设置,可以保证当一个生耳50与控制器的连接形成的电回路出现问题时,另一组热电偶组件70仍然可以通过另一个生耳50测量佩戴者的身体温度,从而保证智能手表1000测量体温的可靠性。此时,若分别与两个生耳50连接的热电偶组件70均测量得到有一个温度值,可以取两者相较较高的值,也可以取两者相较较低的值,或者可以取两者的平均值,具体可根据需求设置,并由控制器执行计算,在此不作进一步限制。
55.由于佩戴者在佩戴本技术提供的智能手表100时,手臂时长处于伸举状态或下垂状态,此时,佩戴者的肌肤通常与表带30宽度方向上的一侧接触更紧密。因此,当第一表带31和/或第二表带33设有至少两组热电偶组件70时,其中两组热电偶组件70的热端70b沿同一条表带30(沿同一条表带30是指都在第一表带31上或都在第二表带33上)的宽度方向间隔设置。
56.可以理解,有两组热电偶组件70沿宽度方向间隔设置时,可以是第一表带31上设有有沿宽度方向将设置的热电偶组件70,也可以是第二表带33上设有有沿宽度方向将设置的热电偶组件70。或者,参见图3,第一表带31和第二表带33上均设有两组沿宽度方向间隔设置的热电偶组件70。将热电偶组件70沿着表带30的宽度方向间隔是指能够保证无论佩戴者的手如何放置时都能够与热电偶组件70的热端70b接触,从而能够提高对佩戴者的体温进行实时监测可靠性。
57.当生耳50整体由同一导电金属制作时,生耳50整体与控制器电性连接。如此便于生耳50制作加工,能够简化智能手表100的生产工艺。此时,若同一生耳50上连接有至少两组热电偶组件70,这至少两组热电偶组件70为串联关系,参见图3。若此时控制器计算得到的温度是至少两组热电偶组件70的电势差之和。控制器则可以将计算得到的温度与预设温度(即人体正常温度范围值)进行比较,若处于预设温度范围值内,则取该温度;若该温度范围值远超人体的正常温度范围,且呈倍数关系时,则可以通过取平均数等方式计算得出佩戴者的身体温度值。可以理解,当热电偶组件70设有至少两组时,与皮肤接触的热电偶组件70间可以相互串联,未与皮肤接触的热电偶组件70由于不产生热电效应,其两个冷端70a之间没有电势差。
58.参见图4和图5,在本技术的一例实施例中,生耳50包括绝缘段51和导电段53,导电段53设有两段,两导电段53设于绝缘段51相对的两端,并与表盘10连接,两冷端70a分别与一导电段53连接。
59.可以理解,将与两个冷端70a连接的导电段53之间设为绝缘段51可以避免生耳50进行分流,能够提高控制器根据两个冷端70a之间的电势差测量得到的温度值的精确度,从而可以提高智能手表100测温的可靠性,以便体温异常的佩戴者能够及时知晓并治疗。
60.本技术的一例实施例中,热电偶组件70设有至少两组,至少两组热电偶组件70的其中一个冷端70a连接于同一导电段53,另一冷端70a连接于另一导电段53。参见图5,与同一个生耳50连接的热电偶组件70设有两组。可以理解,如此设置时,两组热电偶组件70为并联关系,此时,若多组热电偶组件70均与皮肤接触,则控制器测得的多组热电偶组件70两个冷端70a之间的电势差相等,即控制器测量计算得到的温度相等,该温度为佩戴者的身体温度。可以理解,未与皮肤接触的热电偶组件70由于不产生热电效应,不影响控制器对解除皮肤的热电偶组件70的测量和计算。
61.参见图1在本技术的一例实施例中,表盘10包括盘主体11和表耳13,控制器设于盘主体11内,表耳13与盘主体11连接,生耳50相对的两端连接于表耳13,并通过表耳13与控制器电性连接。
62.本技术采用的表耳13的材质也可以为金属导电材质,其中,生耳50的相对两端分别与表耳13连接,且与生耳50端部连接的表耳13还可以与控制器电性连接,以保证控制器能够测量热电偶组件70两个冷端70a之间的电势差,并能够计算得到佩戴者的体温。表耳13的设置不仅可以用于电性连接生耳50和控制器,并还便于生耳50与表盘10的连接安装,当设于表带30的热电偶组件70出现问题时,将生耳50拆卸脱离表耳13即可更换,无需更换表盘10,可以降低智能手表100的维修成本。
63.参见图1,在本技术的一例实施例中,表盘10设有温度显示界面111。温度显示界面111可以用于显示测量得到的身体温度、环境温度、时间或者天气等信息,在此不再进一步限制。当然,于其他实施例中,智能手表100测量得到的身体温度也可以传输至外部接收器,如通过蓝牙、wifi或者无线网络等方式,传输给移动终端或者pc终端,以便于对智能手表100的佩戴者的健康状态进行实时观察和统计记录。
64.为了避免佩戴者佩戴智能手表100时感到闷热,可以在表带30设有透气孔30a。为了增大透气孔30a的数量,提高透气效果,透气孔30a可以沿着表带30的长度方向设置。参见图1,在本实施例中,透气孔30a不仅可以用于透气,还可以用于调节固定表带30,以调节智
能手表100的佩戴尺寸。通过佩戴尺寸的调节可以使表带30表面更贴合佩戴者的皮肤,从而让热电偶组件70的热端70b更容易与佩戴者的皮肤接触,进而保证测温结果更准确。
65.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发明的发明构思下,利用本发明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