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电缆接头局放电流检测装置的制作方法

2022-02-21 04:30:44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发明涉及电缆接头局放电流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电缆接头局放电流检测装置。


背景技术:

2.电缆接头局放的危害很大,在局部放电的作用下,电缆绝缘介质的电气性能会不断老化,久而久之,高压就能击穿绝缘层 ,酿成接头或终端头的爆炸事故,造成大面积的停电事件。局放产生的原因很多,如接头制作的不规范、接头附件本身的质量问题、还有部分线路长时间超负荷运行等等,因此,需要一个能够实时检测电缆接头运行状况的一种检测装置,帮助工作人员实施监测电力电缆的健康状况,从而能预防因局放所引起的事故。


技术实现要素:

3.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电缆接头局放电流检测装置,实时检测电缆接头的运行情况,及时发现局放电流,对有问题的电缆接头能够以最快的速度处理。
4.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电缆接头局放电流检测装置,包括安装筒,所述安装筒套接在电缆接头外,所述电缆接头的中轴线与安装筒的中轴线处于同一直线上,所述安装筒的内侧壁上呈圆周状安装多个局放传感器,所述安装筒两侧设置将所述安装筒固定在电缆上的固定机构。
5.进一步的,所述安装筒由两个半筒一对称铰接而成,所述半筒一两侧静连接半筒二,所述固定机构包括设置在半筒二上的多个压紧条,所述压紧条的内壁与电缆线相贴合,所述半筒二上螺纹连接螺母,所述螺母由两个半螺母铰接而成,所述压紧条的外周面上设置与螺母内螺纹相匹配的外螺纹,所述螺母拧上压紧条时,所述压紧条压紧在电缆的外表面上。
6.进一步的,所述半筒一另一侧设置横板一,所述半螺母另一侧设置横板二,所述横板一之间通过螺栓一可拆卸连接,所述横板二之间通过螺栓二可拆卸连接,所述横板一上设置定位板,所述横板二上设置与定位板相匹配的凹槽,所述定位板位于凹槽内时,所述螺母的内螺纹与两个半筒二上的外螺纹相咬合。
7.进一步的,所述横板一内插接插板一,所述横板二内插接插板二,所述横板一上没有安装螺栓一时,所述插板二位于横板一和横板二之间,所述横板一上安装螺栓一时,所述插板二位于横板二内,所述插板一位于横板一内,所述螺母可以旋转。
8.进一步的,所述插板二一端与横板二之间设置压缩弹簧,所述插板二另一端下部的棱角被切除,形成斜坡二,所述插板一中部与横板一之间设置拉伸弹簧,所述插板一一端与插板二另一端相接触,所述插板一另一端上部的棱角被切除,形成斜坡一,所述斜坡一位于供螺栓一插入的通孔内。
9.进一步的,所述安装筒、半筒二、压紧条和螺母均采用绝缘材料。
10.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1、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电缆接头局放电流检测装置,打开半筒一,将电缆接头放置在半筒一内后合上,之后安装螺母,向压紧条方向拧动螺母,压紧条抱紧电缆,将安装筒固定在电缆上,在电缆接头的外周呈圆周状分布多个局放传感器,实现多角度检测,抗干扰能力强,能够快速准确测量局放。
11.2、在没有安装螺栓一时,位于下方的横板一和横板二连接为一体,安装筒、半筒一和螺母为一个整体,无需将螺母单独进行安装,实用性更强。
附图说明
12.图1为本发明第一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发明的安装示意图;图3为图1的拆分示意图;图4为本发明第二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没有安装螺栓一时,横板一和横板二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图6为安装了螺栓一时,横板一横板二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其中,1-安装筒,2-局放传感器,3-半筒二,4-压紧条,5-半螺母,6-横板一,7-横板二,8-螺栓一,9-螺栓二,10-定位板,11-凹槽,12-插板一,13-插板二,14-压缩弹簧,15-拉伸弹簧。
具体实施方式
13.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14.实施例一如图1-3所示为本发明的第一种实施例,一种电缆接头局放电流检测装置,包括安装筒1,安装筒1由两个半筒一通过合页对称铰接而成,半筒一另一侧一体成型横板一6,横板一6之间打出上下相对应的两个通孔,通孔内插接螺栓一8,螺栓一8另一端安装螺母,如图3所示,安装筒1的内侧壁上呈圆周状安装三个局放传感器2。半筒一两侧静连接半筒二3,安装筒1两侧设置将安装筒1固定在电缆上的固定机构,固定机构包括一体成型在半筒二3上的两个压紧条4,压紧条4的内壁与电缆线相贴合,半筒二3上螺纹连接螺母,螺母由两个半螺母5铰接而成,半螺母5另一侧一体成型横板二7,横板二7之间通过螺栓二9可拆卸连接,螺栓二9的安装方式与螺栓一8相同。压紧条4的外周面上加工出与螺母内螺纹相匹配的外螺纹。横板一6上一体成型定位板10,横板二7上加工出与定位板10相匹配的凹槽11,定位板10位于凹槽11内时,螺母的内螺纹与两个半筒二3上的外螺纹相咬合,螺母拧上压紧条4时,压紧条4压紧在电缆的外表面上,如图2所示,将安装筒1固定在电缆上,此时安装筒1套接在电缆接头外,电缆接头的中轴线与安装筒1的中轴线处于同一直线上。安装筒1、半筒二3、压紧条4和螺母均采用绝缘材料,保护工作人员的安全。
15.实施例二
如图4-6为本发明第二种实施例,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的区别在于,位于下方的横板一6内插接插板一12,如图4所示,横板一6内插接插板一12,插板一12中部与横板一6之间粘接拉伸弹簧15,插板一12另一端上部的棱角被切除,形成斜坡一,斜坡一位于供螺栓一8插入的通孔内,螺栓一8插入通孔内后,推动插板一12向左移动;横板二7内插接插板二13,插板二13一端与横板二7之间粘接压缩弹簧14,插板二13另一端下部的棱角被切除,形成斜坡二,插板一12一端与插板二13另一端相接触。
16.横板一6上没有安装螺栓一8时,如图5所示,插板二13位于横板一6和横板二7之间,此时位于下方的横板一6和横板二7连接成为一体,安装筒1和螺母的安装较为方便;横板一6上安装螺栓一8时,如图6所示,插板一12推动插板二13,使插板二13位于横板二7内,插板一12仍然位于横板一6内,此时螺母可以旋转。
17.最后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所做的其他修改或者等同替换,只要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均应涵盖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技术特征:
1.一种电缆接头局放电流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安装筒(1),所述安装筒(1)套接在电缆接头外,所述电缆接头的中轴线与安装筒(1)的中轴线处于同一直线上,所述安装筒(1)的内侧壁上呈圆周状安装多个局放传感器(2),所述安装筒(1)两侧设置将所述安装筒(1)固定在电缆上的固定机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缆接头局放电流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筒(1)由两个半筒一对称铰接而成,所述半筒一两侧静连接半筒二(3),所述固定机构包括设置在半筒二(3)上的多个压紧条(4),所述压紧条(4)的内壁与电缆线相贴合,所述半筒二(3)上螺纹连接螺母,所述螺母由两个半螺母(5)铰接而成,所述压紧条(4)的外周面上设置与螺母内螺纹相匹配的外螺纹,所述螺母拧上压紧条(4)时,所述压紧条(4)压紧在电缆的外表面上。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电缆接头局放电流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半筒一另一侧设置横板一(6),所述半螺母(5)另一侧设置横板二(7),所述横板一(6)之间通过螺栓一(8)可拆卸连接,所述横板二(7)之间通过螺栓二(9)可拆卸连接,所述横板一(6)上设置定位板(10),所述横板二(7)上设置与定位板(10)相匹配的凹槽(11),所述定位板(10)位于凹槽(11)内时,所述螺母的内螺纹与两个半筒二(3)上的外螺纹相咬合。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电缆接头局放电流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横板一(6)内插接插板一(12),所述横板二(7)内插接插板二(13),所述横板一(6)上没有安装螺栓一(8)时,所述插板二(13)位于横板一(6)和横板二(7)之间,所述横板一(6)上安装螺栓一(8)时,所述插板二(13)位于横板二(7)内,所述插板一(12)位于横板一(6)内,所述螺母可以旋转。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电缆接头局放电流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插板二(13)一端与横板二(7)之间设置压缩弹簧(14),所述插板二(13)另一端下部的棱角被切除,形成斜坡二,所述插板一(12)中部与横板一(6)之间设置拉伸弹簧(15),所述插板一(12)一端与插板二(13)另一端相接触,所述插板一(12)另一端上部的棱角被切除,形成斜坡一,所述斜坡一位于供螺栓一(8)插入的通孔内。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电缆接头局放电流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筒(1)、半筒二(3)、压紧条(4)和螺母均采用绝缘材料。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电缆接头局放电流检测装置,包括安装筒,所述安装筒套接在电缆接头外,所述电缆接头的中轴线与安装筒的中轴线处于同一直线上,所述安装筒的内侧壁上呈圆周状安装多个局放传感器,所述安装筒两侧设置将所述安装筒固定在电缆上的固定机构,本发明能够实时检测电缆接头的运行情况,及时发现局放电流,对有问题的电缆接头能够以最快的速度处理。理。理。


技术研发人员:罗道军 张亚涛 周建军 先真 郝海洋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国网河南省电力公司南阳供电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1.10.29
技术公布日:2022/1/21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