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抗血小板聚集干扰的白细胞检测方法、试剂及其应用与流程

2022-02-21 04:22:45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发明涉及血液检测,特别涉及存在血小板假性聚集情况下解除其干扰的白细胞的检测方法及相关试剂。


背景技术:

2.在血液细胞的分析中,血小板假性聚集会引起错误的血液细胞计数及分类,进而导致病人的错误诊断和治疗。我们很容易混淆血小板假性聚集与某些危及生命的疾病,比如肝素诱导的体内血小板聚集(hip),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或者产生错误的治疗决策,比如错误的用药,给患者进行不恰当的血小板输注,甚至脾切除手术。血小板假性聚集的原因繁多且复杂,常见原因包括:乙二胺四乙酸依赖性假性血小板减少(edta-ptcp)、多重抗凝剂依赖的血小板聚集、血小板卫星现象、高胆固醇和高三酰甘油血症、低温环境引起的血小板冷聚集、采血不顺和抗凝管的材质引起的聚集等。关于血小板假性聚集机理的研究不多,多数集中在edta-ptcp。edta是国际血液学标准化委员会(icsh)认定的临床上广泛使用的抗凝剂,edta引起的血小板假性聚集最早于1969年首次报道,其主要原因可能是edta-ptcp患者的血液中存在依赖edta的抗血小板抗体,当血液在体外与edta抗凝剂混合时,这些抗体可以识别血小板膜上的黏连受体糖蛋白ⅱb
-ⅲ
a(gpⅱb
-ⅲ
a),引起血小板聚集激活抗原的表达,比如颗粒膜蛋白140(gmp140,别名cd62p或p-选择素),ⅲ型溶酶体糖蛋白(gp55,别名cd63)以及凝血酶敏感蛋白等,进而激活酪氨酸激酶,导致血小板聚集。
3.血小板假性聚集不仅导致血小板相关临床参数错误,还会影响到其他血细胞临床参数的准确性,给临床诊断和治疗带来不利后果。因此,发现并消除血液样品中的血小板聚集,是体外血液检测中一直期望解决的问题。
4.目前,临床上已采取一些解决方案来消除或减少血小板假性聚集。例如,将血小板假性聚集的血液样品加热到37摄氏度,同时震荡一段时间,或者在血液样品中加入添加剂来阻止血小板聚集。这些添加剂比如,抗凝剂(如:柠檬酸钠、肝素钠、acd、ctad、cpt、cacl2和肝素钠的混合物等);血小板计数稀释液(含有叠氮化钠、叠氮化钙、氟化钠等混合物);抗血小板药物(在取血后10分钟内加入);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如阿米卡星和卡那霉素,采血后1小时内加入,但仅对部分样品有效)。
5.这些防止离体血液样品中血小板聚集的方法和试剂,要么造成检测步骤复杂,要么解聚血小板的效果不够理想或者仅对部分原因造成的聚集有效果,往往需要重新采血并配制特定的解聚剂。在实践中,加入添加剂后还需要镜检观察血小板是否解聚,以确定解聚效果是否足以进行血液分析。必要时需要在冰浴或水浴中延长作用时间,以保证血小板的解聚效果。
6.因此,在体外血液检测中仍需要操作简单、普适性好的血小板解聚方法和试剂以获得准确的白细胞检测参数。


技术实现要素:

7.有鉴于此,本发明旨在提供一种能够排除血小板假性聚集干扰的白细胞检测方法,该方法简单易行,无需额外的步骤,也不用改变现有检测的步骤和检测条件,也不会对检测造成任何影响。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提供适用于本发明方法的用于白细胞检测的试剂,该试剂含有能够预防和\或消除血小板聚集的物质,该物质对血液检测中使用的其他试剂无干扰,反应迅速,且无需额外的反应条件。
8.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抗血小板聚集干扰的白细胞检测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9.用解聚剂对血液样品进行防止和/或消除所述血液样品中的血小板聚集的处理,其中所述解聚剂包括至少一种选自由具有氨基的化合物和含铵根离子的化合物所组成的组;和
10.对经所述解聚剂处理的血液样品用血液分析仪进行检测,以至少获得白细胞的检测信息。
11.根据一种具体的实施方式,所述具有氨基的化合物选自由以下式(i)所示化合物及其盐所组成的组:r1-nh-r2(i)
12.其中,r1和r2相同或不同,各自独立地为选自以下组中的基团,前提是r1和r2不同时为h,所述组由h、-so3h、-nh2、-c(nh)-nh2、取代或未取代的c1-16烷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6-10芳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7-14烷芳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7-14芳烷基、-c(o)-q1和-c(o)-o-q2组成,
13.其中,q1为h、-nh2、取代或未取代的c1-16烷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6-10芳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7-14烷芳基或取代或未取代的c7-14芳烷基;
14.q2为h、取代或未取代的c1-16烷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6-10芳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7-14烷芳基或取代或未取代的c7-14芳烷基;
15.其中,所述取代的是指被至少一个选自由-np1p2、-so3h、-oh、卤素、-cn、-c(o)-o-p3、-o-c1-16烷基、-o-c6-10芳基、-o-c7-14烷芳基、-o-c7-14芳烷基、-c(o)-c1-16烷基、-c(o)-c6-10芳基、-c(o)-c7-14烷芳基、-c(o)-c7-14芳烷基和-c(o)-np1p2组成的组中的基团所取代,其中所述-o-c1-16烷基、-o-c6-10芳基、-o-c7-14烷芳基、-o-c7-14芳烷基、-c(o)-c1-16烷基、-c(o)-c6-10芳基、-c(o)-c7-14烷芳基和-c(o)-c7-14芳烷基分别是未取代的或进一步被至少一个选自由-nh2、-oh、-so3h、卤素、-cn、-cooh和-c(o)nh2组成的组中的基团所取代,
16.p1、p2和p3各自独立地为选自以下组中的基团:h、c1-16烷基、c6-10芳基、c7-14烷芳基和c7-14芳烷基,其中所述c1-16烷基、c6-10芳基、c7-14烷芳基和c7-14芳烷基分别是未取代的或进一步被至少一个选自由-nh2、-oh、-so3h、卤素、-cn、-cooh和-c(o)nh2组成的组中的基团所取代。
17.更具体地,所述式(i)中,r1和r2相同或不同,各自独立地为选自以下组中的基团,前提是r1和r2不同时为h,所述组由h、-so3h、-nh2、-c(nh)-nh2、取代或未取代的c1-10烷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6-10芳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7-10烷芳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7-10芳烷基、-c(o)-q1和-c(o)-o-q2组成,
18.其中,q1为h、-nh2、取代或未取代的c1-10烷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6-10芳基、取代
或未取代的c7-10烷芳基或取代或未取代的c7-10芳烷基;
19.q2为h、取代或未取代的c1-10烷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6-10芳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7-10烷芳基或取代或未取代的c7-10芳烷基;
20.其中,所述取代的是指被至少一个选自由-np1p2、-so3h、-oh、-cn、-c(o)-o-p3、-o-c1-10烷基、-o-c6-10芳基、-o-c7-10烷芳基、-o-c7-10芳烷基和-c(o)-np1p2组成的组中的基团所取代,其中所述-o-c1-10烷基、-o-c6-10芳基、-o-c7-10烷芳基和-o-c7-10芳烷基分别是未取代的或进一步被至少一个选自由-nh2、-oh、-so3h、-cn、-cooh和-c(o)nh2组成的组中的基团所取代;
21.p1、p2和p3各自独立地为选自以下组中的基团:h、c1-10烷基、c6-10芳基、c7-10烷芳基和c7-10芳烷基,其中所述c1-10烷基、c6-10芳基、c7-10烷芳基和c7-10芳烷基分别是未取代的或进一步被至少一个选自由-nh2、-oh、-so3h、-cn、-cooh和-c(o)nh2组成的组中的基团所取代。
22.更进一步地,所述式(i)中,r1和r2相同或不同,各自独立地为选自以下组中的基团,前提是r1和r2不同时为h,所述组由h、-so3h、-nh2、-c(nh)-nh2、取代或未取代的c1-10烷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6-10芳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7-10烷芳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7-10芳烷基、-c(o)-q1和-c(o)-o-h的组,
23.其中,q1为h、-nh2、取代或未取代的c1-10烷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6-10芳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7-10烷芳基或取代或未取代的c7-10芳烷基;
24.其中,所述取代的是指被至少一个选自由-np1p2、-so3h、-oh、-cn、-c(o)-o-h和-c(o)-np1p2组成的组中的基团所取代;
25.p1和p2各自独立地为选自以下组中的基团:h、c1-10烷基、c6-10芳基、c7-10烷芳基和c7-10芳烷基,其中所述c1-10烷基、c6-10芳基、c7-10烷芳基和c7-10芳烷基分别是未取代的或进一步被至少一个选自由-nh2、-oh、-so3h、-cn、-cooh和-c(o)nh2组成的组中的基团所取代。
26.根据本发明,所述式(i)化合物具有的伯氨基、仲氨基和/或亚胺基的总数为1~20个。
27.根据本发明,所述具有氨基的化合物具有1~16的氨基pka值,优选具有4~14的氨基pka值。
28.较优地,所述具有氨基的化合物的氨基pka值小于等于所述解聚剂的ph值。
29.在本发明中,所述具有氨基的化合物在所述解聚剂中的浓度为1~50mmol/l,优选2~20mmol/l。
30.根据另一具体实施方式,所述含铵根离子的化合物含有选自由氯离子、溴离子、碘离子、氢氧根、磷酸根、磷酸氢根、磷酸二氢根、硝酸根、硫氢根、硫氰酸根、硫酸根、硫酸氢根、亚硫酸根、亚硫酸氢根、碳酸根、碳酸氢根、甲酸根、乙酸根、草酸根、丙酸根、丙二酸根、柠檬酸根及其组合所组成的组中的阴离子。
31.更具体地,所述含铵根离子的化合物自由氯化铵、溴化铵、碘化铵、磷酸铵、磷酸氢铵、磷酸二氢铵、硝酸铵、硫氰酸铵、亚硫酸酸氢铵、草酸铵、氢氧化铵、硫酸氢铵和碳酸氢铵所组成的组中的至少一种。
32.根据本发明,在所述解聚剂中,所述含铵根离子的化合物的浓度为1~50mmol/l,
优选2~20mmol/l。
33.根据一种实施方式,所述解聚剂包括至少一种具有氨基的化合物和至少一种含铵根离子的化合物。
34.在该实施方式中,所述至少一种具有氨基的化合物和至少一种含铵根离子的化合物在所述解聚剂中的总浓度为2~50mmol/l,优选为2~20mmol/l,更优选为2~10mmol/l。
35.在该实施方式中,所述至少一种具有氨基的化合物和至少一种含铵根离子的化合物的摩尔比在10:1到1:10,优选4:1到1:4的范围内。
36.根据本发明的检测方法,用所述解聚剂处理血液样品时的ph值至少为3.0,优选至少为7.0,更优选为7.5~11.0。
37.根据一种实施方式,所述血液分析仪包括阻抗检测器,所述血液样品在进行所述检测前用红细胞裂解剂进行溶血处理,且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38.经所述解聚剂和红细胞裂解剂处理的血液样品用血液分析仪中的阻抗检测器进行检测,以获得所述血液样品中粒子的电信号,并进一步获得消除聚集干扰后的白细胞检测参数。
39.根据另一种实施方式,所述血液分析仪包括光学检测器,所述血液样品用荧光染料进行染色处理并用红细胞裂解剂进行溶血处理,且所述方法包括:对经所述解聚剂、荧光染料和红细胞裂解剂处理的血液样品用血液分析仪中的光学检测器进行检测,获得所述血液样品中粒子的至少两种光信号,以获得白细胞的检测信息;
40.优选地,所述所述至少两种光信号选自荧光强度信号、前向散射光强度信号和侧向散射光强度信号。
41.根据本发明的第二方面,提供一种用于体外血液检测中检测白细胞的试剂,其中所述试剂包括选自由具有氨基的化合物和含铵根离子的化合物所组成的组中的至少一种,红细胞裂解剂、缓冲剂和渗透压调节剂,以及任选的荧光染料和/或表面活性剂,其中所述具有氨基的化合物的浓度为1~50mmol/l,和所述含铵根离子的化合物的浓度为1~50mmol/l。
42.根据一种具体的实施方式,所述具有氨基的化合物选自由以下式(i)所示化合物及其盐所组成的组:
43.r1-nh-r2
ꢀꢀꢀ(i)44.其中所述式(i)的化合物如上文所定义。
45.在本发明中,所述式(i)化合物具有的伯氨基、仲氨基和/或亚胺基的总数可为1~20个。
46.在本发明中,所述具有氨基的化合物可具有1~16的氨基pka值,优选具有4~14的氨基pka值。
47.根据较优的实施方式,所述具有氨基的化合物的氨基pka值小于等于所述试剂的ph值。
48.在所述试剂中,所述具有氨基的化合物的浓度可为2~20mmol/l。
49.根据一种具体的实施方式,所述含铵根离子的化合物如上文所定义。
50.在本发明的试剂中,所述含铵根离子的化合物的浓度可为2~20mmol/l。
51.根据一种实施方式,所述试剂包括至少一种具有氨基的化合物和至少一种含铵根
离子的化合物。
52.在该实施方式中,所述试剂中,所述至少一种具有氨基的化合物和至少一种含铵根离子的化合物的总浓度为2~50mmol/l,优选为2~20mmol/l,更优选为2~10mmol/l。
53.在该实施方式中,所述至少一种具有氨基的化合物和至少一种含铵根离子的化合物的摩尔比在10:1到1:10,优选4:1到1:4的范围内。
54.本发明的所述试剂具有的ph值至少为3.0,优选至少为7.0,更优选为7.5~11。
55.根据本发明的第三方面,提供一种血小板解聚试剂在白细胞检测中的应用,其中所述血小板解聚试剂如上文所述的解聚剂的定义。
56.在所述应用中,所述血小板解聚剂的ph值至少为3.0,优选至少为7.0,更优选为7.5~11.0。
57.根据一种具体的实施方式,所述血小板解聚剂进一步包括红细胞裂解剂、缓冲剂和渗透压调节剂,以及任选的荧光染料和/或表面活性剂。
58.在本发明中的血液检测方法中,所述解聚剂对聚集的血小板的解聚作用在短时间内即可使血小板解聚,无需水浴控温和延长反应时间等额外条件,因此也无需改变现有的检测步骤,且适用于任何血液分析仪。经解聚处理后的血液样品,可获得准确的白细胞检测参数。而且,本发明的检测白细胞的试剂对常规其他检测用试剂无不良作用,可分别且可在多种血小板聚集的情况取得较好的解聚效果,可方便地消除样品中血小板的假性聚集,获得准确的血细胞的检测参数。
附图说明
59.图1示出了具有氨基的化合物对聚集的血小板解聚和复聚的机理示意图;
60.图2示出了在光学检测设备中获得的血液样品中粒子的三维散点图,其中分别示出了聚集的血小板和解聚的血小板的光学信息特征;
61.图3示出了一种具有氨基的化合物在不同的环境ph条件下对聚集的血小板的解聚效果曲线图;
62.图4示出了在ph为9.5的条件下,具有不同氨基pka值的化合物对聚集的血小板的解聚效果曲线图;
63.图5示出了adp在不同终浓度下对血液样品中血小板聚集的诱导作用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图;
64.图6示出了具有氨基的化合物对以不同浓度的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的解聚效果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图;
65.图7示出了thr在不同终浓度下对血液样品中血小板聚集的诱导作用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图;
66.图8示出了具有氨基的化合物对以不同浓度的thr诱导的血小板聚集的解聚效果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图;
67.图9示出了col在不同终浓度下对血液样品中血小板聚集的诱导作用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图;
68.图10示出了具有氨基的化合物对以不同浓度的col诱导的血小板聚集的解聚效果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图;
69.图11示出了ris在不同终浓度下对血液样品中血小板聚集的诱导作用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图;
70.图12示出了具有氨基的化合物对以不同浓度的ris诱导的血小板聚集的解聚效果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图;
71.图13示出了不同浓度下各种含铵根离子的化合物对adp诱导的聚集的血小板的解聚效果;
72.图14示出了1-乙酰基胍和氯化铵各自及组合在不同浓度下对聚集的血小板的解聚效果;
73.图15示出了血液样品在诱导聚集前后在光学检测设备中使用常规裂解液和含有具有氨基化合物裂解液检测所述样品中白细胞的三维散点图;
74.图16示出了血液样品在诱导聚集前后在光学检测设备中使用常规裂解液和含有氯化铵的裂解液检测所述样品中白细胞的三维散点图;
75.图17示出了血液样品在诱导聚集前后在光学检测设备中使用常规裂解液和含有具有氨基化合物和含铵根离子化合物的组合的裂解液检测所述样品中白细胞的三维散点图;
76.图18示出了常规稀释液和含有具有氨基化合物的稀释液在临床中针对出现血小板假性聚集的样品的解聚效果对比图;
77.图19示出了常规稀释液和含有氯化铵的稀释液在临床中针对出现血小板假性聚集的样品的解聚效果对比图。
具体实施方式
78.下面将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方式仅仅是本发明的一部分实施方式,而不是全部的实施方式。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方式,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79.在整个说明书中,除非另有特别说明,本文使用的术语应理解为如本领域中通常所使用的含义。因此,除非另有定义,本文使用的所有技术和科学术语具有与本发明所属领域技术人员的一般理解相同的含义。若存在矛盾,本说明书优先。
80.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发明中,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方法或者产品不仅包括所明确记载的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实施方法或者产品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
……”
限定的要素,并不消除在包括该要素的方法或者装置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关要素。
81.本文所述“氨基”除非特别指明的情况下指伯氨基和/或仲氨基,而不包括叔氨基。
82.本文所述“具有氨基的化合物”除非特别指明,指至少含有一个氨基(伯氨基和/或仲氨基)的化合物。该化合物还可选地含有叔氨基和/或亚胺基,尤其是还可选地含有亚胺基。
83.本发明人意外发现一类含有氨基的化合物对不同原因引起的血小板假性聚集有显著的解聚作用,而且不需额外加热或冷却,也不需长的作用时间,仅需在待测血液样品的
溶液中加入少量该物质,大约30s之后血小板聚集就可以被消除。因此,本发明提供了该类物质防止和/或消除血液样品中血小板聚集的用途。解聚假性聚集的血小板不但可以获得血样中真实的血小板数量,从而为临床决策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还可消除血小板聚集而成的较大颗粒对其他血细胞的分类和计数造成的影响。
84.不希望受理论的束缚,本发明的具有氨基的化合物对假性聚集的血小板的解聚原理推测为,化合物中的氨基/亚胺基在溶液中结合到血小板的磷脂酰丝氨酸层膜,并与磷脂酰丝氨酸层膜上的羰酯基团(-o-c(o)-)通过氢键结合(参见图1,其中图示了具有氨基化合物的解聚原理)。这样结合到磷脂酰丝氨酸层膜的化合物的氨基会封闭钙离子通道,阻止钙离子的流入。而已知血小板的聚集需要钙离子流入的参与,因此这类化合物通过氨基阻止钙离子的流入使聚集的血小板解聚。当ph逐渐降低时,所述化合物上的氨基质子化。虽然不清楚具体原因,但推测化合物上质子化的氨基不再和磷脂酰丝氨酸层膜上的羰酯基团通过氢键结合,钙离子重新流入血细胞内,血小板又产生聚集。理论上,除叔氨基外,n原子上连接至少一个氢原子的伯氨基、仲氨基或亚胺基均具有一定的血小板解聚功能。
85.本发明人进一步的研究发现,具有氨基的化合物中,氨基/亚胺基的数量越多,解聚效果就越好。此外,伯氨基、仲氨基和亚胺基单独的解聚效果依次降低。通常来说,亲水性强的化合物解聚效果也高于亲水性弱的化合物。亲水性取代基,如羟基、羧基、酰胺基、磺酸基等取代基对氨基/亚胺基的解聚效果大体没有影响,有的情况(如羟基、多羟基)甚至利于解聚。这可能与这些基团增加了化合物的水溶性以及与磷脂酰丝氨酸层膜的亲和性有关。烃基,如烷基、芳基等基团,只要不影响化合物一定的水溶性,对血小板解聚的影响不大。疏水性基团,例如酯基(-c(o)-o-)、羰基(-c(o)-)在一定程度上会降低解聚效果。
86.因此,较优选具有诸如羟基、羧基、磺酸基的化合物,如醇胺类、氨基酸类、磺酸类等物质。此外,具有多个氨基和/或亚胺基的物质也是优选的如胍类,短肽等。优选所述具有氨基化合物至少具有一个伯氨基或仲氨基,优选具有1-20个伯氨基、仲氨基和/或亚胺基。优选具有氨基化合物至少具有一个伯胺基,更优选具有1~4个伯胺基。
87.根据以上推测的机理,具有氨基的化合物解聚时其中的氨基以去质子化的形式存在于溶液中。不同化合物中的氨基/亚胺基结合溶液中氢离子的能力不同。这种结合/解离氢离子的能力可以用解离常数pka表示。
88.具有氨基化合物在溶液中存在如下平衡式:
[0089][0090]
要获得合适的血小板解聚效果,所述化合物的氨基应具有合适的pka值。对于具有多个氨基/亚胺基的化合物来说,本文所说的氨基的pka是指第一解离常数,即第一个解离氢离子的氨基或亚胺基的pka。
[0091]
通常所述化合物的氨基应具有1~16的pka值,优选1~14,更优选4~14。
[0092]
此外,对于同一种化合物来说,该化合物中氨基的pka值小于溶液的ph值时,解聚能力得到提升。根据上述所述化合物对聚集的血小板的解聚原理,可以理解,当ph逐渐升高,化合物中的氨基在溶液中与氢离子结合和解离的平衡向解离的方向移动,更多的氨基去质子化,因而更多氨基通过氢键结合到血小板的磷脂酰丝氨酸层膜,从而阻断钙的流入,
起到解聚的作用。而这样的结合进一步推动更多的化合物氨基的去质子化,从而在较短时间内,不需升高温度,就可完成解聚。
[0093]
通常来说,在体外血液检测中,待测样品的ph接近根据需要可在较大范围内变化。但是为了获得较佳的解聚效果,本发明用途中,防止和/或消除血小板假性聚集在ph至少为3.0,优先至少为7.0,更优选为7.5~11,特别优选为9.5~11的溶液中进行。溶液的ph值可根据所用化合物的种类和检测需要进行调节,以获得所需的解聚效果。
[0094]
具有氨基的化合物能够解聚假性聚集的血小板的起效浓度与所述化合物中含有的氨基数量和种类有关,也与化合物的亲水性等因素相关。通常来说,具有氨基的化合物进行血小板解聚的浓度在1~50mmol/l的范围,例如:1、2、5、10、15、20、25、30、35、40、50mmol/l内。根据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浓度在2~20mmol/l的范围内,更优选的在5~15mmol/l的范围内。
[0095]
本发明提供如式(i)的结构式所示的具有氨基的化合物及其盐在体外血液检测中防止和/或消除血液样品中血小板假性聚集中的用途:
[0096]
r1-nh-r2
ꢀꢀꢀ(i)[0097]
其中,r1和r2相同或不同,各自独立地为选自以下组中的基团,前提是r1和r2不同时为h,所述组由h、-so3h、-nh2、-c(nh)-nh2、取代或未取代的c1-16烷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6-10芳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7-14烷芳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7-14芳烷基、-c(o)-q1和-c(o)-o-q2组成,
[0098]
其中,q1为h、-nh2、取代或未取代的c1-16烷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6-10芳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7-14烷芳基或取代或未取代的c7-14芳烷基;
[0099]
q2为h、取代或未取代的c1-16烷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6-10芳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7-14烷芳基或取代或未取代的c7-14芳烷基;
[0100]
其中,所述取代的是指被至少一个选自由-np1p2、-so3h、-oh、卤素、-cn、-c(o)-o-p3、-o-c1-16烷基、-o-c6-10芳基、-o-c7-14烷芳基、-o-c7-14芳烷基、-c(o)-c1-16烷基、-c(o)-c6-10芳基、-c(o)-c7-14烷芳基、-c(o)-c7-14芳烷基和-c(o)-np1p2组成的组中的基团所取代,其中所述-o-c1-16烷基、-o-c6-10芳基、-o-c7-14烷芳基、-o-c7-14芳烷基、-c(o)-c1-16烷基、-c(o)-c6-10芳基、-c(o)-c7-14烷芳基和-c(o)-c7-14芳烷基分别是未取代的或进一步被至少一个选自由-nh2、-oh、-so3h、卤素、-cn、-cooh和-c(o)nh2组成的组中的基团所取代,
[0101]
p1、p2和p3各自独立地为选自以下组中的基团:h、c1-16烷基、c6-10芳基、c7-14烷芳基和c7-14芳烷基,其中所述c1-16烷基、c6-10芳基、c7-14烷芳基和c7-14芳烷基分别是未取代的或进一步被至少一个选自由-nh2、-oh、-so3h、卤素、-cn、-cooh和-c(o)nh2组成的组中的基团所取代。
[0102]
根据一种实施方式,其中,所述式(i)的化合物中,r1和r2相同或不同,各自独立地为选自以下组中的基团,前提是r1和r2不同时为h,所述组由h、-so3h、-nh2、-c(nh)-nh2、取代或未取代的c1-10烷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6-10芳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7-10烷芳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7-10芳烷基、-c(o)-q1和-c(o)-o-q2组成,
[0103]
其中,q1为h、-nh2、取代或未取代的c1-10烷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6-10芳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7-10烷芳基或取代或未取代的c7-10芳烷基;
[0104]
q2为h、取代或未取代的c1-10烷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6-10芳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7-10烷芳基或取代或未取代的c7-10芳烷基;
[0105]
其中,所述取代的是指被至少一个选自由-np1p2、-so3h、-oh、-cn、-c(o)-o-p3、-o-c1-10烷基、-o-c6-10芳基、-o-c7-10烷芳基、-o-c7-10芳烷基和-c(o)-np1p2组成的组中的基团所取代,其中所述-o-c1-10烷基、-o-c6-10芳基、-o-c7-10烷芳基和-o-c7-10芳烷基分别是未取代的或进一步被至少一个选自由-nh2、-oh、-so3h、-cn、-cooh和-c(o)nh2组成的组中的基团所取代;
[0106]
p1、p2和p3各自独立地为选自以下组中的基团:h、c1-10烷基、c6-10芳基、c7-10烷芳基和c7-10芳烷基,其中所述c1-10烷基、c6-10芳基、c7-10烷芳基和c7-10芳烷基分别是未取代的或进一步被至少一个选自由-nh2、-oh、-so3h、-cn、-cooh和-c(o)nh2组成的组中的基团所取代。
[0107]
优选地,所述式(i)的化合物中,r1和r2相同或不同,各自独立地为选自以下组中的基团,前提是r1和r2不同时为h,所述组由h、-so3h、-nh2、-c(nh)-nh2、取代或未取代的c1-10烷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6-10芳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7-10烷芳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7-10芳烷基、-c(o)-q1和-c(o)-o-h的组,
[0108]
其中,q1为h、-nh2、取代或未取代的c1-10烷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6-10芳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7-10烷芳基或取代或未取代的c7-10芳烷基;
[0109]
其中,所述取代的是指被至少一个选自由-np1p2、-so3h、-oh、-cn、-c(o)-o-h和-c(o)-np1p2组成的组中的基团所取代;
[0110]
p1和p2各自独立地为选自以下组中的基团:h、c1-10烷基、c6-10芳基、c7-10烷芳基和c7-10芳烷基,其中所述c1-10烷基、c6-10芳基、c7-10烷芳基和c7-10芳烷基分别是未取代的或进一步被至少一个选自由-nh2、-oh、-so3h、-cn、-cooh和-c(o)nh2组成的组中的基团所取代。
[0111]
进一步地,所述式(i)的化合物中,r1和r2相同或不同,各自独立地为选自以下组中的基团,前提是r1和r2不同时为h,所述组由h、-c(nh)-nh2、取代或未取代的c1-6烷基、取代或未取代的苯基、取代或未取代的苯甲基、取代或未取代的苯乙基和-c(o)-q1组成,其中q1如上定义。
[0112]
更进一步地,所述式(i)的化合物中,q1为取代或未取代的c1-6烷基、取代或未取代的苯基、取代或未取代的苯甲基或取代或未取代的苯乙基;
[0113]
其中,所述取代的是指被至少一个选自由-np1p2、-so3h、-oh和-c(o)-np1p2组成的组中的基团所取代,
[0114]
p1、p2和p3各自独立地为选自以下组中的基团:h、c1-6烷基、苯基、苯甲基和苯乙基,其中所述c1-6烷基、苯基、苯甲基和苯乙基是未取代的或进一步被至少一个选自由-nh2、-oh、-so3h、-cooh和-c(o)nh2组成的组中的基团所取代。
[0115]
本文所述c1-16的烷基可以是直链或支链的烷基,优选c1-14、c1-12的烷基,进一步优选c1-10的烷基,更优选c1-6的烷基。可以列举的有甲基、乙基、正丙基、异丙基、正丁基、异丁基、叔丁基、正戊基、异戊基、新戊基、正己基、正辛基、十二烷基、十六烷基等,但不限于此。
[0116]
本文所述c6-10芳基可以是苯基或萘基。
[0117]
本文所述c7-14烷芳基可以单烷基或多烷基取代的芳基。优选c7-10的烷芳基,诸如甲苯基、乙苯基、丙苯基、丁苯基、二甲苯基、甲乙苯基、二乙苯基等,但不限于此。
[0118]
本文所述c7-14芳烷基可以苯基烷基。优选c7-10的芳烷基,诸如苄基、苯乙基、苯丙基、苯丁基等,但不限于此。
[0119]
本文所述取代的是指被所限定的取代基中的至少一个取代基所取代。对于氨基取代基-np1p2,根据本发明优选可为多氨基取代,可多至20个氨基。例如1~18个,如2、3、4、5、6、8、10、12、14、16个等。优选所述氨基为伯氨基和/或仲氨基,更优选为伯氨基。对于羟基取代基-oh,是较优选的取代基。羟基的取代数目可以是1~6个,如2、3、4、5、6个。此外,磺酸基、羧基、腈基也较为优选。
[0120]
本文所述卤素通常指-f、-cl、-br、-i,优选-f、-cl、-br。
[0121]
根据以下实施例,本发明较优的具有氨基的化合物是胍类、醇胺类(特别是多羟基醇胺类,如1,3-二氨基-2-丙醇),氨基酸(优选赖氨酸、谷氨酰胺、甘氨酸)、短肽(如二肽)以及多氨基取代的多支链或直链烷烃(如2-(氨基甲基)丙烷-1,3-二胺、1,3-丙二胺等)。
[0122]
可列举的防止和/或消除血小板假性聚集的式(i)化合物可为:磺酸类,如氨基磺酸、氨基甲磺酸、牛磺酸、对氨基苯磺酸、2,5-二氨基苯磺酸;氨基酸类,如谷氨酸、谷氨酰胺、精氨酸、赖氨酸、丙氨酸、甘氨酸、n-三(羟甲基)甲基甘氨酸、4-氨基丁酸;短肽,如二肽,如二聚赖氨酸、二聚甘氨酸;醇/酚胺类(特别是多羟基取代的胺类),如乙醇胺、三乙醇胺、3-氨基-1-丙醇、4-氨基-1-丁醇、4-羟基苄胺、酪胺(4-羟基苯乙基胺)、1,3-二氨基-2-丙醇、3-氨基-1,2-丙二醇、三羟甲基氨基甲烷、对羟基苯胺、3,5-二羟基苯胺、4-氨基苯酚;芳胺类,如间苯二胺、间苯三胺;烷基胺类,如乙胺、正丙胺、正丁胺、叔丁胺、1,3-丙二胺、2-(氨基甲基)丙烷-1,3-二胺;氨基腈类,如氨基乙腈、三氨基丙腈;酰胺类,如甲酰胺、乙酰胺、碳酰胺、天冬酰胺甲酯、2-(甲氨基)丁二酰胺、2-氨基乙酰胺、2-氨基丙酰胺、谷氨酰胺;胍类,如胍、双胍、氨基胍、甲基胍、{[氨基(亚氨基)甲基]胺}-乙酸、1-乙酰基胍等,但不限于此。
[0123]
较优选的式(i)化合物可为羟基取代的胺类、烷基胺类、苯磺酸胺类、氨基酸和短肽、以及胍类。
[0124]
所述具有氨基的化合物的盐也在本发明的范围内。特别是含有酸性的磺酸基、羧基等基团的化合物的盐。所述盐可以是碱金属(如钾、钠)的盐、碱土金属(如镁)的盐、铵根阳离子的盐等;也可以是内盐。铵根盐离子的盐是特别优选的。
[0125]
在本发明的排除了血小板聚集干扰的检测方法中,可用包括上述具有氨基的化合物及其盐中的至少一种,特别是式(i)所示的化合物及其盐的解聚剂来处理血液样品。当然也可以使用包括具有氨基的化合物及其盐中的两种或更多种的解聚剂进行上述处理。
[0126]
在本发明的解聚剂中,如前所述,所述具有氨基的化合物的浓度大约在1~50mmol/l的范围内,优选在2~20mmol/l的范围内,更优选在5~15mmol/l的范围内。如果使用两种或更多种所述化合物,则各化合物的总浓度符合以上范围。如前所述,血小板假性聚集的原因多种多样,聚集程度和解聚难度也有很大差异。因此,所述具有氨基的化合物,特别是以上式(i)所示的化合物应用的浓度范围较大。其中对于解聚能力较强的化合物(如氨基数目较多和/或细胞膜亲和性好的化合物)应用于较易解聚的情况,可使用较低的浓度,相反对于解聚能力稍弱的化合物应用于较难解聚或聚集程度高的情况,可使用较高的浓
度。合适浓度的选取,本领技术人员根据以下具体实施例的实例结合实际需要可以合理确定。
[0127]
此外,根据本发明人的进一步研究还发现,当用含铵根离子的试剂处理所述血液样品时也可取得很好的血小板解聚效果。而且,铵根离子对聚集的血小板的解聚同样可在很短的时间内完成,也无需额外的反应条件。
[0128]
由以下实施例可知,各类铵盐在一定的ph下,对于聚集的血小板均具有大体相近的解聚效果。根据本发明含铵根离子的化合物可含有选自由氯离子、溴离子、碘离子、氢氧根、磷酸根、磷酸氢根、磷酸二氢根、硝酸根、硫氢根、硫氰酸根、硫酸根、硫酸氢根、亚硫酸根、亚硫酸氢根、草酸根、碳酸根、碳酸氢根、甲酸根、乙酸根、草酸根、丙酸根、丙二酸根、柠檬酸根及其组合所组成的组中的阴离子。
[0129]
可列举的含铵根离子的化合物可以是氯化铵、溴化铵、碘化铵、磷酸铵、磷酸氢铵、磷酸二氢铵、硝酸铵、硫氰酸铵、亚硫酸氢铵、草酸铵、氢氧化铵、硫酸氢铵、碳酸氢铵等,但不限于此。
[0130]
所述解聚剂中,可以包括一种含铵根离子的化合物,也可以是多种。较为优选的含铵根离子的化合物如氯化铵、溴化铵、磷酸铵、磷酸氢铵等。
[0131]
当所述组合物中进一步包括含铵根离子的化合物时,含铵根离子的化合物的浓度可在1~50mmol/l的范围内,例如1、2、5、10、15、20、25、30、35、40、50mmol/l。优选含铵根离子的化合物的浓度在2~20mmol/l,更优选在5~15mmol/l的范围内。
[0132]
本发明人发现,当使用含铵根离子的化合物进行血小板解聚时,ph值优选至少为7.0,更优选7.5~11,特别优选9.5~11.0。
[0133]
此外,本发明人进一步发现,当所述具有氨基的化合物与含铵根离子的化合物组合时,可在较低浓度下就获得良好的解聚效果。即,二者的总浓度与单独使用任何一种时的浓度相当时,可获得比单独使用含铵根离子的化合物或具有氨基的化合物更好的效果。即,二者组合使用对血小板解聚具有协同的作用。因此,当二者组合使用时,二者的总浓度可在2~50mmol/l的范围内,例如2、5、10、15、20、25、30、35、40、50mmol/l。优选地,所述解聚剂可包括1~20mmol/l的具有氨基的化合物和1~20mmol/l的含铵根离子的化合物,更优选所述解聚剂可包括1~10mmol/l的具有氨基的化合物和1~10mmol/l的含铵根离子的化合物,甚至包括1~5mmol/l的具有氨基的化合物和1~5mmol/l的含铵根离子的化合物。二者的使用比例没有特别限制。作为例子,具有氨基的化合物和含铵根离子的化合物的摩尔比可在1:10到10:1的范围内,优选在1:4到4:1的范围内以是1:4、1:2、1:1、2:1、4:1等。最优选,二者的摩尔比为1:1。
[0134]
不希望受理论的束缚,铵根离子解聚血小板的机理尚不清楚。推测与溶液中,铵根离子形成水合氨的浓度有关。但是如果直接使用氨水,虽然也有较好的解聚性能,却比使用含铵根离子的化合物,特别是诸如氯化铵、磷酸铵和卤化铵等铵盐,要差。因此,推测溶液中一些种类的阴离子可能也对血小板解聚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这与推测的具有氨基化合物的解聚机理有所不同。
[0135]
从以下的实施例可以看出,当组合使用具有氨基的化合物和/或其盐,与含铵根离子的化合物时,取得了显著提升的解聚效果。
[0136]
根据本发明,所述进行所述检测的血液分析仪没有特别限制。而且对于检测器也
没有特别限制,诸如阻抗检测器、光学检测器均可使用。
[0137]
以光学检测器为例,多个聚集的血小板在血液分析仪的光学通道中被识别为一个粒子,因此这种聚集的血小板的体积比单个血小板大,荧光强度比单个血小板强,数量较未聚集的血小板少。反映在检测信息中,参见图2所示的在迈瑞血细胞分析仪中测得的三维散点图中可以看到,聚集的血小板聚的样品显示出血小板前向散射光强度信息(fs)偏大,反映出粒子体积偏大,另外荧光强度(fl)高。部分聚集的血小板的体积达到白细胞的体积,还会影响到白细胞的计数。解聚后,血小板在光学通道中,粒子信号识别的体积会减小,荧光强度有所减弱,数量增加。进一步参见图2,从三维散点图可以看到,解聚后血小板的粒子群的反映出前向散射光(fl)对应的血小板体积明显减小,粒子数量增加,荧光强度降低。
[0138]
对于阻抗检测器,类似地,聚集的血小板也会被作为一个粒子,产生一个电信号。由于聚集后粒子体积变大,部分聚集的血小板的体积达到白细胞的体积,会影响白细胞的计数及直方图的变化。这种影响在早期的三分类血液分析仪中体现得较为明显。
[0139]
根据本发明方法,通过在样品中加入包括上述具有氨基的化合物及其盐和含铵根离子的化合物中的至少一种的解聚剂,可防止血小板聚集的情况,也可使已经聚集的血小板解聚,因而可获得准确的血小板检测信息。
[0140]
本文所述“检测信息”包括原始信号(如电脉冲、光强度等),经处理获得的诸如直方图、散点图等信息,以及最终报告的分类和/或计数的信息。
[0141]
本发明的解聚剂对于不同原因导致的血小板聚集均有效果,因此对于血液样本没有特别限制。所述样品可以来自外周血,如来自末梢血或静脉血。样品的获得方式也没有特别限制,如指尖针刺取血或用抗凝管静脉取血均可。新鲜采集的血液可使用涂有诸如edta等常规抗凝剂的抗凝试管,因为本发明的组合物对于由于edta诱导的血小板假性聚集也有很好的效果。
[0142]
通常来说,取血后样品可进行任何常规处理,以获得待测试样。所述处理可以是例如:稀释处理、染色处理、裂解处理等。本发明的方法中,所述解聚剂可单独作为一种处理剂(如作为血小板解聚剂)加入样品中,或在对所述样品进行处理的任何一个步骤中随该步处理剂一起加入样品中。因此,本发明的解聚剂可形成为一种单独的处理剂;也可通过在用于稀释、染色或裂解处理的试剂中包含所述具有氨基的化合物及其盐中的至少一种、和/或含铵根离子的化合物,形成具有血小板解聚效果的稀释剂、染色剂或裂解剂,从而在任何一步处理中同时发挥防止/消除血小板解聚的作用,而不会妨碍所述处理。
[0143]
本发明的方法中对血小板解聚的反应不需额外的保温(如低温或加热)。将解聚剂与样品混匀后大约30秒就能完成血小板的解聚,即可对样品进行检测。
[0144]
根据本发明,所述样品可来自哺乳动物,优选灵长类动物,更优选人。
[0145]
更具体地,本发明的检测方法可包括用包括至少一种选自由具有氨基的化合物和任选的含铵根离子的化合物的解聚剂,对血液样品进行防止和/或消除所述血液样品中的血小板聚集的处理,并对经所述解聚剂处理的血液样品用血液分析仪进行检测,以至少获得白细胞的检测信息。
[0146]
所述检测信息,根据所用检测器不同,可以是针对样品中粒子的脉冲信号,也可以是光学信号。所述血液分析仪可对所述检测信息进行处理进一步获得诸如直方图、散点图、分类和/或计数等血细胞的检测参数。
[0147]
根据一种实施方式,所述血液分析仪包括阻抗检测器,所述血液样品在进行所述检测前除使用解聚剂进行处理外还可进一步用红细胞裂解剂进行溶血处理,且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经所述解聚剂和红细胞裂解剂处理的血液样品用血液分析仪中的阻抗检测器进行检测,以获得所述血液样品中粒子的电信号,并进一步获得白细胞检测参数。
[0148]
由阻抗检测器可获得白细胞的三分类及计数。
[0149]
根据再一种实施方式,所述血液分析仪包括光学检测器,所述血液样品进一步用荧光染料进行染色处理并用红细胞裂解剂进行溶血处理,且所述方法包括:对经所述解聚剂、荧光染料和红细胞裂解剂处理的血液样品用血液分析仪中的光学检测器进行检测,获得所述血液样品中粒子的至少两种光信号,以获得白细胞的检测信息。
[0150]
优选地,在该实施方式中,所述所述至少两种光信号选自荧光强度信号、前向散射光强度信号和侧向散射光强度信号。
[0151]
在白细胞检测中,例如使用迈瑞血液检测仪的diff检测通道可获得四分类(即,嗜酸性粒细胞、中性粒细胞、单核细胞和淋巴细胞),或者进一步使用如迈瑞血液检测仪中的wnb通道获得嗜碱性粒细胞的检测信息。”[0152]
在上述检测方法中,所述解聚剂、荧光染料以及红细胞裂解剂可为单独的试剂,也任意组合为混合试剂。例如所述解聚剂可形成为具有血小板解聚效果的稀释剂、染色剂、裂解剂或染色-裂解剂等。
[0153]
为此,本发明还提供一种用于体外血液检测中检测白细胞的试剂。
[0154]
由于在体外血液检测中,用于处理血液样品的试剂体积远大于血液样品本身的体积,因此前文所述的用途的浓度、ph等处理条件大体同样适用于本发明的所述抗血小板聚集干扰的试剂。
[0155]
根据本发明,所述试剂可包括选自由具有氨基的化合物及其盐和含铵根离子的化合物所组成的组中的至少一种,缓冲剂和渗透压调节剂,以及任选的荧光染料和/或表面活性剂,其中所述具有氨基的化合物的浓度为1~50mmol/l,和所述含铵根离子的化合物的浓度为1~50mmol/l。本发明中所定义的浓度对于两种或更多种具有氨基的化合物来说是其总浓度。同样的,所述浓度对于两种或更多种含铵根离子的化合物来说也是其总浓度。所述至少一种具有氨基的化合物如上文中所定义,在此不再赘述。其浓度也同样优选2~20mmol/l,更优选5~10mmol/l。
[0156]
进一步的至少一种含铵根离子的化合物也如上文所定义,同时其浓度优选2~20mmol/l,更优选5~10mmol/l。根据较优的实施方式,所述试剂既含有具有氨基的化合物也含有含铵根离子的化合物时,二者的浓度范围均可在1~20mmol/l、1~10mmol/l,甚至1~5mmol/l的范围内变化。二者的摩尔比可以是任何比例,例如可在具有氨基的化合物:含铵根离子的化合物为1:10至10:1,优选1:4至4:1的范围内变化。
[0157]
所述试剂的ph没有特别限制,与其试剂使用要求相关。优选地,所述试剂的ph至少为3.0,至少为7.0,优选为7.5~11,特别优选为9.5~11。所述试剂的ph可通过常规的缓冲剂来调节。本发明对于用于所述试剂的缓冲剂的种类没有特别限制。例如可以使用柠檬酸缓冲对、磷酸缓冲对、硼酸缓冲对、邻苯二甲酸盐缓冲对、3-(n-吗啡啉)乙磺酸缓冲对、4-羟乙基哌嗪乙磺酸缓冲对等,但不限于此。
[0158]
所述试剂应具有一定的渗透压。所述渗透压可根据所述试剂的实际要求变化,例
如对于稀释剂,可在180~240mosm/l的范围内优选200mosm/l;再如对于裂解剂,可在70~130mosm/l范围内,优选90mosm/l。所述试剂可包括渗透压调节剂。本发明的试剂对渗透压调节剂没有特别限制,例如可以是无机盐,如氯化钠、氯化钾等;糖类,如葡萄糖、甘露糖、果糖、麦芽糖等,但不限于此。
[0159]
所述试剂还可包括表面活性剂。根据检测目的的不同,所述试剂可包括不同功能的表面活性剂。例如对于白细胞检测中,试剂中可包括改变细胞膜透性的表面活性剂,以利于核酸染料透过细胞膜进入到细胞内部与核酸结合。这样的表面活性剂例如:苯氧乙醇,双十八烷基胺盐酸钠,n-甲基酰胺羧酸钠等,但不限于此。
[0160]
此外,所述试剂还可根据需要包括其他必要的组分,如防腐剂、抗菌剂、细胞膜保护剂、螯合剂等。本领域技术人员可根据需要选择加入。
[0161]
根据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所述试剂可以作为血液样品的稀释剂。例如可以是用于阻抗检测的稀释剂,也可以是用于光学检测的稀释剂。可列举的稀释剂的配方,如:
[0162][0163]
根据本发明,所述试剂还可以是染色剂。通常,因为染料多易溶于有机溶剂,因此在血小板检测仪中,染料以有机溶液的形式单独贮存。根据需要,也可将染料加入上述稀释剂中,制成染色剂。染色剂中的染料可以是核酸染料。可列举的核酸特异性染料如不对称菁类、噻唑橙to类、恶唑橙yo类、吖啶橙ao类等,具体的如pi、dapi、hoechst系列(如hoechst33258、hoechst33342)等,但不限于此。较优选的核酸染料是不对称菁染料,例如如sybr green。该类染料最佳染色的ph值与本发明中具有氨基的化合物和含铵根离子的化合物的最佳起效的ph值大体一致。根据不同的检测需要,所述染色剂还可以是线粒体染色剂(例如janus green b、mitolite red、罗丹明123、mitotracker green、mitotracker deep red、mitotracker red等)或膜染色剂(例如dia、did、dii、dio、dir、dis、fda、alexa fluor 488、super fluor 488等)。
[0164]
这样的染色剂配方可为:
[0165][0166]
此外,本发明的试剂还可以是裂解剂,可用于白细胞的检测中。用于所述试剂的裂解剂可以是任何常规的红细胞裂解剂。如前所述,本发明的试剂中的具有氨基的化合物,特别是含铵根离子的化合物,在所定义的浓度范围内对红细胞无不利作用,因此试剂中的裂解剂的种类和浓度,以及使用方式与现有技术中相同。可列举的红细胞裂解剂有季铵盐类(如如氯化二甲基苄基烃铵、十二烷基三甲基氯化铵、二甲基苄基烷基氯化铵等),但不限于此。这样的裂解剂配方可以是:
[0167][0168]
再次地,根据前文所述,本发明的包括具有氨基的化合物以及含铵根离子的化合物的试剂在防止/消除血小板假性聚集中,活性成分的浓度低,不需额外的反应条件(如冷却或加热),也不需延长反应时间,30s就能完成对血小板的解聚,因此所述化合物对血液的检测没有不良影响,对检测步骤和条件也没有影响,可以在现有的设备和检测方法下消除血小板聚集的干扰。
[0169]
实施例
[0170]
实施例1.对比结构类似的具有氨基和不具有氨基化合物对血小板解聚的能力
[0171]
本实施例对比了具有相似结构和取代基的含有氨基和不具有氨基的化合物对血小板解聚的作用。被试化合物如下表1所示:
[0172]
表1:被试的具有氨基的化合物和结构类似的不具有氨基的化合物
[0173][0174][0175]
用上表1中的化合物分别加入血细胞分析仪用的稀释液中制得血液样品稀释液。
用终浓度0.01mmol/l的血小板聚集诱导剂adp处理的血液样品获得血小板聚集的血液样品。所述稀释液组成如下:柠檬酸(0.5g/l),表面活性剂苯氧乙醇(0.1g/l),抑菌剂(6g/l),氯化钠(3g/l),edta(0.1g/l)。在该稀释液中分别加入表1中的化合物(终浓度0.01mol/l),调整稀释液ph至14,渗透压至200mosm/l得到处理液。
[0176]
将健康受试者的静脉血采集到血液抗凝管备用。取1ml血液两份,其中一份加入上述稀释液,混匀后在血细胞分析仪(迈瑞bc-6000plus)中测定血小板计数,记为:plt_o(未聚);另一份加入血小板聚集诱导剂adp(终浓度为0.01mmol/l),混匀。5分钟后血小板会形成聚集,此时加入上述稀释液后再用所述血细胞分析仪检测含有聚集血小板的血液获得血小板计数,记为:plt_o(未解聚)。另取1ml血液,加入血小板聚集诱导剂adp(终浓度为0.01mmol/l),混匀,5分钟后加入上述处理液,混匀后用所述血细胞分析仪检测经处理后的血液中血小板的计数,记为:plt_o(解聚)。
[0177]
一般来说,plt_o(未解聚)《plt_o(解聚)《plt_o(未聚)。
[0178]
本文提及的术语“解聚率”用以下公式计算:
[0179]
经解聚样品:解聚率=plt_o(解聚)/plt_o(未聚);或者
[0180]
未经解聚(对照)样品:解聚率=plt_o(未解聚)/plt_o(未聚)。
[0181]
按上述方法逐一测试含表1各化合物的处理液对adp诱导的血液处理后,血小板的解聚率,如下表2所示。
[0182]
表2.具有氨基化合物和不具有氨基的结构类似化合物对血小板的解聚效果
[0183][0184][0185]
由上表2可见,仅含有氨基的化合物对已经聚集的血小板有解聚作用,而其他基团,如磺酸基、羟基、羧基、羰基等对聚集的血小板几乎没有解聚作用(与空白对照nacl的解聚率相当)。由该实施例可以确定各化合物中对血小板起主要解聚作用的是氨基基团。
[0186]
实施例2.氨基的数量与血小板解聚的能力的关系
[0187]
本实施例对比了结构类似化合物上不同氨基数量对血小板解聚的影响。按照实施例1相同的方法对含不同氨基数量的化合物分别进行测试,获得各化合物的血小板解聚率和pka值如表3所示。
[0188]
表3.含不同数目氨基的化合物的血小板解聚率及pka值
[0189]
[0190]
[0191][0192]
由上表3可以看出,结构相似或相同,仅取代氨基的数目不同时,化合物对聚集的血小板的解聚效果随氨基数目的增加而增加,其中短肽、多氨基取代的烷胺、多氨基取代的羟胺和胍类更为优选。
[0193]
实施例3.相同ph环境下氨基pka与血小板解聚能力的关系
[0194]
本实施例对比了相同ph环境下,结构类似化合物不同的氨基pka对血小板解聚的影响。按照实施例1基本相同的方法,区别是对不同类型的化合物调整至较为合适的ph值,对含不同氨基数量的化合物分别进行测试,获得各化合物的血小板解聚率和pka值如表4所示。
[0195]
表4.一定的环境ph下具有不同氨基pka的化合物的血小板解聚率
[0196]
[0197][0198]
[0199]
由上表4可以看出,氨基上取代基不同会影响氨基的pka值不同。
[0200]
实施例4.环境ph与具有氨基的化合物的氨基pka的关系及其对解聚能力的影响
[0201]
由实施例3可以看到环境ph与具有氨基化合物的氨基pka之间有一定的关系。为了进一步研究环境ph与具有氨基化合物的氨基pka之间关系以及对血小板解聚能力的影响,本实施例选取了pka为8.33的化合物1-乙酰基胍,按照与实施例1类似的方法,仅改变环境ph值在7.0~10之间变化,进行了一组测试。得到ph与解聚率的曲线图,如图3所示。
[0202]
从图3可以看出,环境的ph与物质的pka在血小板解聚中具有强相关性。当ph升高时,具有氨基的物质的解聚能力增强,解聚率从35.23%增加到97.32%。而ph达9.5以上时,解聚率基本基本持平。可见,当环境ph大于化合物的氨基pka到一定程度时,继续提高ph对解聚效果影响不大。这与前述推测的解聚机理是一致的。也就是在合适的ph下,化合物的氨基大部分以去质子化的形式存在于溶液中,从而促进甚至加速了解聚作用。
[0203]
进一步地,以类似的方法,在ph9.5时,检测了具有不同氨基pka的化合物对聚集血小板的解聚率,结果显示(图4)。其中,选取了pka值在8~11之间的一些化合物:n-(三羟甲基)甲基甘氨酸(8.1)、精氨酸(9.0)、谷氨酸(9.6)、甘氨酸(9.6)、对氨基苯磺酸(10.1)和赖氨酸(10.7)。随着氨基pka8.1升高到10.7,各化合物的解聚效果的趋势是逐渐降低的。
[0204]
由该实施例可以看到,调整ph值高于氨基pka值时,有助于提高解聚效果。因此,通过调整环境ph值,可以使具有氨基的化合物对聚集血小板的解聚能力提高。反过来说,可以根据检测环境的需要选择合适的具有氨基的化合物。
[0205]
实施例5.具有氨基的化合物结构对聚集的血小板的解聚效果
[0206]
为了考察化合物结构对聚集的血小板解聚的影响,选取了具有代表性结构的化合物,均在ph=9.5的条件下,按照实施例1的方法进行测试,得到各化合物的解聚率,如下表5所示。
[0207]
表5.不同化合物对聚集的血小板的解聚效果
[0208]
[0209][0210]
由上表5明显可以看出,氨基与细胞膜的相互作用会受到具有氨基的物质本身结构的影响。例如,二聚甘氨酸与甘氨酸相比,pka相同,并且多了一个仲氨基,但是解聚效果仍略低于甘氨酸。这可归因于分子中多了一个羰基。另外,谷氨酸和甘氨酸都只有一个pka为9.6的伯胺基,但谷氨酸比甘氨酸多了一个羧基,其解聚率也较低。
[0211]
从表5可以看出,羰基和羧基对于提升化合物的血小板解聚效果似乎并无帮助,而烷基链对于解聚效果影响不大。
[0212]
另外,氨基/亚胺基,特别是伯氨基的数量越多,解聚效果越好。精氨酸具有较多氨基/亚胺基,但是解聚效果不是很好,可能与其能够形成环内酰胺,导致氨基的作为被削弱有关。
[0213]
另外,羟基似乎更有利于增强化合物中氨基的解聚效果。例如,三羟甲基乙酸氨基甲烷仅含有一个仲氨基,但是解聚率却仍高于甘氨酸。具有伯氨基的三羟甲基氨基甲烷对血小板的解聚效果更优。推测羟基有利于化合物靠近血小板的细胞膜,而伯氨基对血小板的解聚效果优于仲氨基。当然,较高的解聚率还与这两个化合物的pka较低(8.1)也有关系。
[0214]
另外,叔氨基则几乎没有解聚效果。从上述机理也可了解到,氨基上没有能够形成氢键的氢原子,则难以发挥作用。
[0215]
实施例6.具有氨基的化合物对不同血小板聚集模型的解聚效果
[0216]
血小板的聚集能够被多种物质诱导,进而导致血液凝固。为了考察具有氨基的化合物对于不同因素诱导的血小板聚集的解聚效果,本实施例根据已有的血小板聚集通路,选择血液凝固检测方案中诱导血小板聚集的物质,建立了多种血小板聚集的模型,包括二磷酸腺苷(adp)、凝血酶(thr)、胶原(col)和瑞斯西丁素(ris)。通过本实施例发现,adp、thr、col和ris随着浓度和时间的变化诱导血小板产生不同程度的聚集,同时,具有氨基的化合物也能够在一定的浓度和时间范围内对不同诱因、不同聚集程度的血小板有效解聚。
[0217]
参见图5,其中示出了使用不同adp浓度(0.01~1mm)诱导血小板聚集的程度与时间的关系。具体地,分别取1ml静脉血,加入adp使终浓度分别为0.01mm、0.25mm、0.5mm和1mm。用血细胞分析仪检测含有聚集血小板的血液。血细胞分析仪通过阻抗通道和光学通道获得血液中各种细胞粒子的特征,包括数量,大小等。正常的血液采集到血液抗凝管后,通过血细胞分析仪得到阻抗通道检测的血小板粒子数记为(plt_i)。当血小板聚集发生时,团
聚的血小板的体积远大于单个血小板的体积,因此无法被血小板对应的识别机制正确计数,导致血小板计数下降,记为plt_i(聚集)。阻抗通道的稀释液中未加入该类含有氨基的化合物,因此阻抗通道反映了聚集模型中血小板聚集的程度。血小板聚集前的计数为plt_i(未聚),血小板聚集后的计数为plt_i(聚集),聚集率=plt_i(聚集)/plt_i(未聚)。通过血细胞分析仪得到光学通道检测的血小板粒子数记为(plt_o)。当血小板聚集发生时,团聚的血小板的体积远大于单个血小板的体积,因此无法被血小板对应的识别机制正确计数,导致plt_o(未解聚)的下降。在光学通道的稀释液中使用含有该类具有氨基的化合物,实现聚集血小板的解聚,获得解聚后的plt_o(未解聚)。血小板聚集前的计数为plt_o(未聚),血小板聚集后的计数为plt_o(未解聚)。一般来说,plt_o(未解聚)《plt_o(解聚)《plt_o(未聚),解聚率=plt_o(解聚)/plt_o(未聚)。通过上述原理,建立了模型,定量检测含有氨基的化合物的解聚效果。
[0218]
由图5可以看出,加入adp后,在5分钟的时间内,血小板的聚集基本达到最大。并且adp的加入量越大,血小板的聚集程度越高。对于adp终浓度在0.25mm以上时,对血小板聚集的程度影响大体相同。另外,0.01mm浓度的adp对血小板的聚集程度影响最弱,可使最高约35%的血小板聚集,但是该浓度下血小板解聚也相对缓慢。
[0219]
进一步参考图6,其中示出了对于采用不同adp浓度诱导的血液样品,具有氨基的化合物对血小板解聚效果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具体地,用具有氨基的化合物(1-乙酰基胍)加入稀释液中按照与实施例1相似的方法对加入不同浓度聚集诱导剂的各血液样品进行处理后测定,每个样品加入处理液后间隔5分钟进行一次测定,得到解聚率随时间的变化。稀释液的组成为:柠檬酸(0.5g/l),表面活性剂苯氧乙醇(0.1g/l),抑菌剂(6g/l),氯化钠(3g/l),edta(0.1g/l)和1-乙酰基胍(10mmol/l),ph为9.5,渗透压为200mosm/l。
[0220]
从图6可以看出,相同化合物在相同浓度下,对不同的血小板聚集程度均有显著的解聚效果,且解聚效果在加入具有氨基的化合物后立即就达到最高,并随时间推移有所下降,但基本上在10分钟后趋于稳定。另外,adp的浓度越低,效果越稳定。考虑到血细胞检测仪仅需少量样品就能够能够快速完成对样品的检测,因此可在加入含有所述具有氨基的化合物的处理液后5分钟之内,优选2分钟之内,更优选30s后立即开始检测。
[0221]
因此,通过增加adp的浓度,可以增加聚集程度,从而增加解聚的难度。
[0222]
类似地,图7和图8是用不同浓度的thr诱导血小板聚集测试的曲线图。采用与上述基本相同的方法,区别是把adp换成thr。其中thr的浓度分别为0.1u、0.15u、0.2u、0.23u、0.25u、0.28u、0.30u和0.35u。可以看出,thr低浓度时聚集血小板的效果较弱,高浓度时1分钟后血小板聚集率快速上升。这是因为一定浓度thr加入后,可溶性纤维蛋白原转变为不可溶的纤维蛋白原,造成血液凝固,血小板也被不可溶的纤维蛋白原包裹,而导致聚集率急剧升高。同时,1-乙酰基胍的解聚效果对各个thr浓度均立刻达到最高,但在1分钟后开始明显降低。也与此时解聚剂无法发挥效果有关。但在处理后立即检测的样品中可获得较好的解聚率。
[0223]
图9和图10是用不同浓度的col诱导血小板聚集测试的曲线图。采用与上述基本相同的方法,区别是把adp换成col。其中col的浓度分别为0.05mm、0.1mm、0.5mm、1mm、5mm、10mm和20mm。可以看出,col在不同浓度下可快速使血小板聚集达到接近100%,其中浓度越低,聚集反而越快。同时,1-乙酰基胍的解聚效果,除最低col浓度的样品外,对其他各个col
浓度均立刻达到最高,但在约4~8分钟后开始明显降低。这同样是因为加入col后可溶性纤维蛋白原转变为不可溶的纤维蛋白原,造成血液凝固所致。
[0224]
图11和图12是用不同浓度的ris诱导血小板聚集测试的曲线图。采用与上述基本相同的方法,区别是把adp换成ris。其中ris的浓度分别为0.15mm、0.375mm、0.75mm、1.5mm和3mm。可以看出,ris对血小板聚集的诱导作用需要较长时间才能发挥出来,在15~20分钟之后,血小板的聚集程度开始达到最高。同时,1-乙酰基胍的解聚效果对各个ris浓度均可立刻达到最高,并在10分钟内均比较稳定。15分钟后解聚率的快速下降同样是因为样品中血液发生了凝固。
[0225]
从以上各个诱导血小板聚集的模型可以看出,不同通路下聚集诱导剂对血小板的聚集程度有不同的影响,但是具有氨基的化合物对各诱导剂造成的聚集均可立即起效,但由于可溶性纤维蛋白原转变为不溶性纤维蛋白原造成凝血,使得thr和col诱导血小板聚集的样品凝血后的解聚效果没有体现。这对于血细胞检测仪进行血小板分类和计数来说,几乎不造成影响。
[0226]
这说明所述具有氨基的化合物可对多种血小板聚集的情况,在一定浓度和时间范围内均可产生良好的解聚作用,且均能快速起效,便于立即检测,而不需额外的反应条件(如加热或较长反应时间)。
[0227]
实施例7.含铵根离子的化合物对聚集的血小板的解聚作用
[0228]
本实施例测定了含有铵根阳离子的化合物对聚集的血小板解聚的作用。
[0229]
按照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法进行检测,区别是将表1化合物替换为含铵根离子的化合物(氯化铵、溴化铵、碘化铵、磷酸铵、磷酸氢铵、磷酸二氢铵、硫氰酸铵、碳酸氢铵、草酸铵、氨水)以及作为对照的化合物(nacl),调整处理液ph至9.5,渗透压至200mosm/l。测得铵根离子化合物在不同浓度下的解聚率如图13所示。
[0230]
从图13可以看到,在用0.01mmol/l的adp诱导血小板聚集的样品中,各含铵根离子的化合物在浓度达到1mmol/l时均产生了一定的解聚作用,并在浓度达到10mmol/l时达到最佳效果。具体地,在10mmol/l时,(nh4)2hpo4为99.25%,nh4cl为95.70%,(nh4)3po4为94.87%,nh4br为93.48%,nh4i为92.75%,nh4hco3为88.68%,nh4c2o4为87.67%,nh4h2po4为86.24%,nh4scn为85.78%,nh4oh为83.05%。当铵根离子化合物换成nacl时,解聚效果降至18.90%。可以看出,起到血小板解聚作用的是铵根离子,而不是阴离子。而且不同的阴离子对解聚作用有一些影响,但是影响不是很大。
[0231]
实施例8.环境ph值对含铵根离子的化合物的血小板解聚能力的影响
[0232]
本实施例研究了环境ph值对含铵根离子的化合物对聚集的血小板的解聚效果的影响。按照实施例1类似的方法,用0.01mol/l的氯化铵代替表1中的化合物,调整处理液的ph为4.0、5.5、6.5、7.5、8.5、9.5和11.0,分别检测氯化铵对样品中血小板解聚的解聚率,如下表6所示。
[0233]
表6:ph值对氯化铵中铵根离子解聚血小板的影响
[0234]
ph值4.05.56.57.58.59.511.0解聚率18.62%31.70%59.61%94.05%94.62%95.70%97.72%
[0235]
由表6可见,环境ph值在7.5以上时,铵根离子对聚集的血小板的解聚作用突然增加到94.05%,并在ph值为7.5~11.0的区间中保持在较高的解聚率。这暗示了在溶液中铵
根离子形成了较多的水合氨的情况下,可促进血小板的解聚作用。
[0236]
实施例9.具有氨基的化合物与含铵根离子的化合物组合使用对血小板解聚的影响
[0237]
基于具有氨基的化合物与含铵根离子的化合物可能以不同的解聚机制对聚集的血小板进行解聚,本实施例测定了具有氨基的化合物与含铵根离子的化合物的组合对血小板解聚的效果。按照与实施例1类似的方法,区别是将表1化合物分别替换为浓度分别为1、2、5、10、20和50mmol/l的氯化铵、1-乙酰基胍、氯化铵和1-乙酰基胍的组合以及作为对照的nacl,其中氯化铵和1-乙酰基胍的组合中,氯化铵和1-乙酰基胍的浓度相等,总浓度符合以上浓度要求。另外,为了凸显二者组合的效果,本实施例中,采用0.1mmol/l的adp(即采用实施例1中adp浓度的10倍)来诱导血小板聚集,在增加解聚难度的情况下研究具有氨基的化合物与含铵根离子的化合物解聚血小板的能力。测定的解聚率如图14所示。
[0238]
结果显示(图14),在终浓度为0.1mmol/l的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中,随着浓度的升高,nh4cl和1-乙酰基胍的解聚效果分别逐渐增强。例如,单独的50mmol/l nh4cl解聚效果为66.27%,单独的50mmol/l的1-乙酰基胍解聚效果为62.14%,nh4cl和1-乙酰基胍在总浓度50mmol/l共同作用使解聚效果达到95.48%,起到了进一步增强血小板解聚的效果。在其他浓度下也可看到这种增强的作用。暗示二者在血小板解聚作用上存在协同性。因此,二者组合使用时优选以更低的浓度(例如分别低至1~20mm,1~10mm,甚至1~5mm)使用。
[0239]
以下进一步对本发明的包括具有氨基的化合物的试剂抗血小板解聚干扰在实际检测中的应用情况进行实验。
[0240]
测试例1.具有氨基的化合物在裂解液中用于白细胞检测
[0241]
本测试例提供一种用于血细胞分析仪的裂解液,该裂解液可用于血小板解聚的白细胞的检测。本测试例以及以下各测试例均采用深圳迈瑞生物医疗股份有限公司的血液细胞分析仪(bc-6000plus)测定,按照以下配方配制裂解液:
[0242]
对照裂解液:
[0243][0244]
裂解液b:
[0245]
在对照裂解液的基础上,加入1-乙酰基胍使终浓度为0.01mol/l。
[0246]
在25℃用蒸馏水配制对照裂解液和裂解液b,ph均调整到9,渗透压为90mosm/l。
[0247]
取1ml收集在抗凝管中的人静脉血样品,将样品分成两组,用所述血细胞分析仪进行测定,其中分别使用对照裂解液和裂解液b,以20μl样品加入1ml裂解液的比例混合,再加入20μl的dna染色剂(hoechst33342),温度可保持在约42℃,采用测定角度为90
°
的侧向荧光测定处理后的血液样品细胞的荧光强度信息(fl),采用测定角度为90
°
的侧向散射光测定处理后的血液样品细胞的侧向散射光强度信息(ss),采用测定角度2
°
~5
°
的前向散射光
测定处理后的血液样品细胞的前向散射光强度信息(fs)得到三维散点图。另取1ml上述血液样品,加入血小板聚集诱导剂adp(终浓度为0.01mmol/l),混匀。5min后血小板形成聚集。此时将样品分成两组,同样用血细胞分析仪检测,分别使用对照裂解液和裂解液a进行处理,并加入dna染料,同样的获得三维散点图。如上,该样品测定得到的4组散点图如图15所示。
[0248]
在光学通道中,多个聚集的血小板被识别成为一个粒子,部分聚集的血小板的体积达到白细胞的体积,影响到白细胞的计数的检测。在本测试例中,测得未聚集样品的白细胞计数为7.39
×
109,其中分类计数中性粒细胞4.09
×
109,淋巴细胞2.35
×
109,单核细胞0.32
×
109,嗜酸性粒细胞0.52
×
109。使用裂解液b的样品测得解聚后的白细胞计数为7.42
×
109,分类计数中性粒细胞4.13
×
109,淋巴细胞2.31
×
109,单核细胞0.34
×
109,嗜酸性粒细胞0.58
×
109。使用对照裂解液的样品测得聚集后的白细胞计数8.02
×
109,分类计数中性粒细胞4.37
×
109,淋巴细胞2.56
×
109,单核细胞0.41
×
109,嗜酸性粒细胞0.63
×
109。可见白细胞计数和分类在使用裂解液b后不受到血小板聚集的影响,计数更准确。
[0249]
测试例2:氯化铵在裂解液中用于白细胞的检测
[0250]
本测试例提供一种用于血细胞分析仪的裂解液,该裂解液可用于排除血小板聚集干扰白细胞的检测。按照以下配方配制裂解液:
[0251]
对照裂解液:
[0252][0253]
裂解液a:
[0254]
在对照裂解液的基础上,加入氯化铵使终浓度为0.01mol/l。
[0255]
在25℃用蒸馏水配制对照裂解液和裂解液a,ph均调整到9,渗透压为90mosm/l。
[0256]
按照测试例1类似的步骤,取1ml收集在抗凝管中的人静脉血样品,将样品分成两组,用所述血细胞分析仪进行测定,其中分别使用对照裂解液和裂解液a,以20μl样品加入1ml裂解液的比例混合,再加入20μl的dna染色剂(hoechst33342),温度可保持在约42℃,采用测定角度为90
°
的侧向荧光测定处理后的血液样品细胞的荧光强度信息(fl),采用测定角度为90
°
的侧向散射光测定处理后的血液样品细胞的侧向散射光强度信息(ss),采用测定角度2
°-5°
的前向散射光测定处理后的血液样品细胞的前向散射光强度信息(fs)得到三维散点图。另取1ml上述血液样品,加入血小板聚集诱导剂adp(终浓度为0.01mmol/l),混匀。5min后血小板形成聚集。此时将样品分成两组,同样用血细胞分析仪检测,分别使用对照裂解液和裂解液a进行处理,并加入dna染料,同样的获得三维散点图。如上,该样品测定得到的4组散点图如图16所示。
[0257]
在光学通道中,多个聚集的血小板被识别成为一个粒子,部分聚集的血小板的体积达到白细胞的体积,影响到白细胞的计数。的检测。在本测试例中,测得未聚集样品中的
白细胞计数为7.49
×
109,其中中性粒细胞4.74
×
109,淋巴细胞2.16
×
109,单核细胞0.42
×
109,嗜酸性粒细胞0.14
×
109。使用对照裂解液的样品测得解聚后的白细胞计数为8.72
×
109,分类计数中性粒细胞5.16
×
109,淋巴细胞2.57
×
109,单核细胞0.61
×
109,嗜酸性粒细胞0.32
×
109。使用裂解剂a的样品测得解聚后的白细胞计数为数为7.58
×
109,其中中性粒细胞4.79
×
109,淋巴细胞2.21
×
109,单核细胞0.39
×
109,嗜酸性粒细胞0.15
×
109。可见,可见白细胞计数和分类在使用裂解剂a后不受到血小板聚集的影响,计数更为准确。
[0258]
测试例3:具有氨基的化合物和含铵根离子的化合物的组合在裂解液中用于白细胞检测
[0259]
本测试例按照测试例5的方法进行测试,区别是制备裂解液c以代替裂解液b,即在对照裂解液的基础上,加入等摩尔量的1-乙酰基胍 nh4cl使终浓度为0.01mol/l。
[0260]
在25℃用蒸馏水配制对照裂解液和裂解液c,ph均调整到9,渗透压为90mosm/l。
[0261]
按照测试例5类似的步骤进行测试,同样的获得三维散点图如图17所示。
[0262]
在本测试例中,测得未聚集样品测得的白细胞计数为6.19
×
109,其中分类计数中性粒细胞3.87
×
109,淋巴细胞1.91
×
109,单核细胞0.22
×
109,嗜酸性粒细胞0.08
×
109。使用裂解液c的样品测得解聚后的白细胞计数为6.13
×
109,分类计数中性粒细胞3.91
×
109,淋巴细胞1.88
×
109,单核细胞0.21
×
109,嗜酸性粒细胞0.07
×
109。使用对照裂解液的样品测得解聚后的白细胞计数为6.97
×
109,分类计数中性粒细胞4.21
×
109,淋巴细胞2.21
×
109,单核细胞0.34
×
109,嗜酸性粒细胞0.17
×
109。可见白细胞计数和分类在使用裂解剂c后不受到血小板聚集的影响,计数更为准确。
[0263]
测试例4:临床中具有氨基的化合物对假性血小板聚集的解聚效果
[0264]
本测试例是在临床中实现假性聚集血小板的解聚。采用与测试例1的稀释液b相同的稀释液进行检测。该稀释液的配方为:柠檬酸(0.5g/l),表面活性剂苯氧乙醇(0.1g/l),抑菌剂(6g/l),氯化钠(3g/l),1-乙酰基胍(10mmol/l)。调整稀释液ph至9.5,渗透压至200mosm/l。
[0265]
具体步骤为:收集门诊及住院患者血液,以edta
·
k2抗凝,plt-i血小板计数明显减少,血涂片镜检发现血小板有聚集现象,符合edta-ptcp诊断标准的标本20例为实验组,其中男性11例,女性9例,平均年龄56岁。抽取血小板假性聚集患者的血液,无抗凝剂抽血后,1分钟内(此时血小板未发生聚集)立即在血细胞分析仪上检测,用此方法测得血小板计数值为血小板的真值plt_o(真值)。用edta抗凝管抽取患者血液,在2小时后(假性聚集患者的血小板会聚集)用含有解聚物质1-乙酰基胍的稀释液在同一个血细胞分析仪上检测,用此方法测得的血小板计数值为血小板的解聚值plt_o(解聚)。同时,用edta抗凝管抽取患者血液,在2小时后(假性聚集患者的血小板会聚集)用不含解聚物质1-乙酰基胍的稀释液的同一个血细胞分析仪的检测,用此方法测得的血小板计数值为血小板的未解聚值plt_o(未解聚)。通过公式计算解聚效果:
[0266]
解聚率(解聚)=plt_o(解聚)/plt_o(真值);或者
[0267]
解聚率(对照)=plt_o(未解聚)/plt_o(真值)。
[0268]
各样品的检测结果示于图18中。如图18显示,假性聚集血小板均能有不同程度的解聚,在20例样品中,病人血液放置2小时后解聚效果仍达到70%的有14例。对照组中,解聚效果都在20%以下,含10mm的1-乙酰基胍的解聚稀释液的解聚效果明显。
[0269]
对于难以解聚的样品,例如解聚率在70%以下的样品,可使用更高的浓度,或者使用解聚效果更好的化合物,或者组合使用具有氨基的化合物和含铵根离子的化合物,以获得所需的解聚效果。
[0270]
测试例5:临床中含铵根离子的化合物对假性血小板聚集的解聚效果
[0271]
本测试例是在临床中实现假性聚集血小板的解聚。采用与测试例2的稀释液a相同的稀释液进行检测。该稀释液的配方为:柠檬酸(0.5g/l),表面活性剂苯氧乙醇(0.1g/l),抑菌剂(6g/l),氯化钠(3g/l),nh4cl(0.01mol/l)。调整稀释液ph至9.5,渗透压至200mosm/l。
[0272]
具体步骤为:收集门诊及住院患者血液,以edta
·
k2抗凝,plt-i血小板计数明显减少,血涂片镜检发现血小板有聚集现象,符合edta-ptcp诊断标准的标本20例为实验组,其中男性9例,女性8例,平均年龄51岁。抽取血小板假性聚集患者的血液,无抗凝剂抽血后,1分钟内(此时血小板未发生聚集)立即在血细胞分析仪上检测,用此方法测得血小板计数值为血小板的真值plt_o(真值)。用edta抗凝管抽取患者血液,在2小时后(假性聚集患者的血小板会聚集)用含有解聚物质氯化铵的稀释液在同一个血细胞分析仪上检测,用此方法测得的血小板计数值为血小板的解聚值plt_o(解聚)。同时,用edta抗凝管抽取患者血液,在2小时后(假性聚集患者的血小板会聚集)用不含解聚物质氯化铵稀释液的同一个血细胞分析仪的检测,用此方法测得的血小板计数值为血小板的未解聚值plt_o(未解聚)。通过公式计算解聚效果:
[0273]
解聚率(解聚)=plt_o(解聚)/plt_o(真值);或者
[0274]
解聚率(对照)=plt_o(未解聚)/plt_o(真值)。
[0275]
各样品的检测结果示于图19中。如图显示,假性聚集血小板均能有不同程度的解聚,在20例样品中,病人血液放置2小时后解聚效果仍达到70%的有13例。对照组中,解聚效果都在20%以下,含10mm的氯化铵的解聚稀释液的解聚效果明显。
[0276]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发明的发明构思下,利用本发明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