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便于拆装的耐拉线夹的制作方法

2022-02-21 02:00:40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线夹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便于拆装的耐拉线夹。


背景技术:

2.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各个行业皆得到了蓬勃的发展,因各个行业皆需使用到导线对外部器械进行连接处理,且为了对导线进行固定处理,因此需使用到相应的线夹。
3.线夹是指用于固定导线,以承受导线张力,并将导线挂至耐张串组或杆塔上的一种金具,现今市场上的此类线夹不便于进行拆装处理,导致其检修维护时有所不便,还需加以改善。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便于拆装的耐拉线夹,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线夹不便于进行拆装处理的问题。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便于拆装的耐拉线夹,包括线夹本体,所述线夹本体内部的中心位置处设置有基轴,所述基轴的两端皆延伸至线夹本体的外部,所述线夹本体一侧的基轴外壁上安装有连接座,所述连接座远离线夹本体的一侧设置有u型杆,所述u型杆的两端皆设置有紧固件,所述紧固件内部的中心位置处皆设置有通孔,所述通孔的两端皆延伸至紧固件的外部,所述u型杆的外壁上缠绕有拉线,所述拉线的两端皆延伸至连接座的内部并设置有连接柱,所述连接柱的外壁上套装有定位套,所述定位套远离拉线的一端延伸至连接座的外部,所述连接座的表面安装有两组锁紧螺栓,所述锁紧螺栓的一端贯穿连接座并与基轴的表面螺纹连接。
6.优选的,所述线夹本体表面的一侧设置有等间距的第一间隔板,所述第一间隔板的一端皆延伸至线夹本体的内部,以使其之间形成间隙对导线进行固定处理。
7.优选的,所述第一间隔板一侧的线夹本体表面设置有第二间隔板,所述第二间隔板的一端延伸至线夹本体的内部,以使其与第一间隔板之间形成间隙对导线进行固定处理。
8.优选的,所述第二间隔板远离第一间隔板一侧的线夹本体与连接座表面皆设置有第三间隔板,所述第三间隔板的一端分别延伸至线夹本体与连接座的内部,以使其之间以及与第二间隔板之间形成间隙对导线进行固定处理。
9.优选的,所述连接座内部的中心位置处设置有安置槽,所述安置槽的一端延伸至连接座的外部,以便将连接座设置于基轴的外壁。
10.优选的,所述连接座一侧的外壁上设置有第一连接耳,所述连接座远离第一连接耳一侧的外壁上设置有第二连接耳,以便将线夹定位安装于外部连接平台。
1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便于拆装的耐拉线夹不仅提高了线夹使用时的便捷性,提高了线夹使用时对导线的固定效果,而且确保了线夹使用时的稳定性;
12.(1)通过旋转锁紧螺栓,使其一端拧出至基轴的外部,即可将连接座拆离于基轴的外壁,此时拉动定位套,使其拆离至连接座的外部,随后拉动拉线,使其带动连接柱拆离至连接座的外部,即可达到快速拆卸的目的,再通过将连接柱插入至连接座的内部,并将定位套套装于连接柱的外壁,随后旋转锁紧螺栓,使其一端贯穿连接座并旋入至基轴的表面,即可达到快速安装的目的,进而实现了线夹快速拆装的功能,从而提高了线夹使用时的便捷性;
13.(2)通过将第一间隔板、第二间隔板以及第三间隔板从左至右依次设置于线夹本体与连接座的表面,使其之间形成宽度不等的若干组间隙,此时可将导线贯穿相应的间隙并进行连接,以达到对导线进行固定的目的,从而提高了线夹使用时对导线的固定效果;
14.(3)通过拉动u型杆,使其带动紧固件位于拉线的外壁进行滑移,以使得u型杆与连接座之间的间距发生变化,此时拉线的应力则会发生变化,进而降低拉线产生松动的现象,从而确保了线夹使用时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15.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正视结构示意图;
16.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仰视结构示意图;
17.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连接座侧视放大结构示意图;
18.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定位套放大结构示意图。
19.图中:1、线夹本体;2、第一间隔板;3、第二间隔板;4、第三间隔板;5、连接座;6、拉线;7、紧固件;8、u型杆;9、通孔;10、锁紧螺栓;11、定位套;12、基轴;13、连接柱;14、安置槽;15、第一连接耳;16、第二连接耳。
具体实施方式
20.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1.请参阅图1-4,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实施例:一种便于拆装的耐拉线夹,包括线夹本体1,线夹本体1内部的中心位置处设置有基轴12,基轴12的两端皆延伸至线夹本体1的外部;
22.线夹本体1表面的一侧设置有等间距的第一间隔板2,第一间隔板2的一端皆延伸至线夹本体1的内部;
23.使用时,通过将第一间隔板2设置于线夹本体1的表面,以使其之间形成间隙对导线进行固定处理;
24.第一间隔板2一侧的线夹本体1表面设置有第二间隔板3,第二间隔板3的一端延伸至线夹本体1的内部;
25.使用时,通过将第二间隔板3设置于线夹本体1的表面,以使其与第一间隔板2之间形成间隙对导线进行固定处理;
26.第二间隔板3远离第一间隔板2一侧的线夹本体1与连接座5表面皆设置有第三间隔板4,第三间隔板4的一端分别延伸至线夹本体1与连接座5的内部;
27.使用时,通过将第三间隔板4设置于线夹本体1与连接座5的表面,以使其之间以及与第二间隔板3之间形成间隙对导线进行固定处理;
28.线夹本体1一侧的基轴12外壁上安装有连接座5,连接座5内部的中心位置处设置有安置槽14,安置槽14的一端延伸至连接座5的外部;
29.使用时,通过将安置槽14设置于连接座5的内部,以便将连接座5设置于基轴12的外壁;
30.连接座5一侧的外壁上设置有第一连接耳15,连接座5远离第一连接耳15一侧的外壁上设置有第二连接耳16;
31.使用时,通过将第一连接耳15与第二连接耳16设置于连接座5两侧的外壁,以便将线夹定位安装于外部连接平台;
32.连接座5远离线夹本体1的一侧设置有u型杆8,u型杆8的两端皆设置有紧固件7,紧固件7内部的中心位置处皆设置有通孔9,通孔9的两端皆延伸至紧固件7的外部;
33.u型杆8的外壁上缠绕有拉线6,拉线6的两端皆延伸至连接座5的内部并设置有连接柱13,连接柱13的外壁上套装有定位套11,定位套11远离拉线6的一端延伸至连接座5的外部;
34.连接座5的表面安装有两组锁紧螺栓10,锁紧螺栓10的一端贯穿连接座5并与基轴12的表面螺纹连接。
35.本技术实施例在使用时,首先通过拉动u型杆8,使其带动紧固件7位于拉线6的外壁进行滑移,以使得u型杆8与连接座5之间的间距发生变化,此时拉线6的应力则会发生变化,进而可降低拉线6产生松动的现象,之后通过将第一间隔板2、第二间隔板3以及第三间隔板4从左至右依次设置于线夹本体1与连接座5的表面,使其之间形成宽度不等的若干组间隙,此时可将导线贯穿相应的间隙并进行连接,以便对不同规格的导线进行固定处理,最后通过旋转锁紧螺栓10,使其一端拧出至基轴12的外部,即可将连接座5拆离于基轴12的外壁,此时拉动定位套11,使其拆离至连接座5的外部,随后拉动拉线6,使其带动连接柱13拆离至连接座5的外部,即可达到快速拆卸的目的,再通过将连接柱13插入至连接座5的内部,并将定位套11套装于连接柱13的外壁,随后旋转锁紧螺栓10,使其一端贯穿连接座5并旋入至基轴12的表面,即可达到快速安装的目的,从而完成线夹的使用。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