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管道DR射线照像用自动扫查器的制作方法

2022-02-21 01:57:15 来源:中国专利 TAG:

一种管道dr射线照像用自动扫查器
技术领域
1.本实用新型属于自动扫查器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管道dr射线照像用自动扫查器。


背景技术:

2.管道是用管子、管子联接件和阀门等联接成的用于输送气体、液体或带固体颗粒的流体的装置,通常,流体经鼓风机、压缩机、泵和锅炉等增压后,从管道的高压处流向低压处,也可利用流体自身的压力或重力输送,管道的用途很广泛,主要用在给水、排水、供热、供煤气、长距离输送石油和天然气、农业灌溉、水力工程和各种工业装置中。
3.公开号为cn209086180u的专利申请,公开了一种管道dr射线照像用自动扫查器,数字探测器支架通过螺钉固定在弹簧支架上,数字探测器下部设有支轮,支轮通过螺钉固定在数字探测器支架上,电机通过螺钉固定在扫查器主机架上,弹簧支架通过螺钉固定在扫查器主机架上,电池盒通过螺钉固定在扫查器主机架上,控制盒通过螺钉固定在扫查器主机架上;所述扫查器主机架下端与齿条轨道、c型臂连接,齿条轨道上设有齿块、弹簧支脚,齿条轨道与射线机上的射线机底盘连接,射线机底盘上设有快卸销轴,主动齿轮与齿条轨道上的齿块进行啮合运动;所述数字探测器上安装温度控制系统,使数字探测器温度始终维持在23
±
5℃,它能适用于不同直径管道的应用,一体化结构,体积小,便于现场操作。然而这种结构的齿条轨道安装与拆卸都较为麻烦,且不易用户进行携带。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管道dr射线照像用自动扫查器,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齿条轨道安装较为麻烦,且不易携带的技术问题。
5.为达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6.一种管道dr射线照像用自动扫查器,包括转动机构、装设在转动机构上的扫查器,转动机构包括第一转动件、装设在第一转动件一侧的第一限位件、第一转动件另一侧的第二转动件、装设在第二转动件一侧并且与第一限位件相互配合的第二限位件;
7.第一转动件与第二转动件的下侧分别转动配合有第一转轮、第二转轮,第二转动件内转动配合有杆体,杆体的周侧缠绕有皮带,皮带的端部固定连接在第一转动件的一侧。
8.可选的,第一转动件与第二转动件之间还装设有多个第三转动件,第三转动件内部开设有与皮带相配合的槽道,且第三转动件的下侧转动配合有第三转轮。
9.可选的,皮带的下侧均布装设有多个凸块,第二转动件包括固定块,槽道开设在固定块的一侧,固定块的一侧开设有与槽道相连通的槽口,且槽口一端的相对两侧均装设有与凸块相配合的卡块。
10.可选的,固定块的另一侧装设有两个相互配合的卡接件,卡接件包括弹性配合在固定块一侧的推杆、转动配合在固定块内并且与推杆相互啮合的转杆、装设在转杆周侧且与皮带相配合的卡接杆。
11.可选的,皮带上的多个凸块的宽度与多个第三转动件内的槽口的宽度和两个卡块之间的间距,由第二转动件至第一转动件逐渐缩小。
12.可选的,第二限位件包括第一限位板、装设在第一限位板一侧的第一插杆、开设在第一限位板上的第一插槽,第一限位件包括第二限位板、装设在第二限位板一侧与第一插槽相卡接的第二插杆、开设在第二限位板上与第一插杆相卡接的第二插槽。
13.可选的,第二插槽与第一插槽内均弹性配合有限位杆,且限位杆上开设有与第二插杆和第一插杆相配合的卡槽。
14.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5.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通过在第一转动件一侧设置的第二转动件,使用户可以拉动第二转动件,通过杆体释放皮带的长度,从而使扫查器可以适用于不同直径的管道,通过设置的第一转轮与第二转轮,可以使转动机构带动扫查器进行转动,从而使扫查器对管道进行扫查、检测,通过设置的第二限位件和第一限位件,便与用户将拉伸后的第二转动件卡接在第一转动件的一侧,从而使皮带套接在待检测的管道上。
16.当然,实施本实用新型的任一产品并不一定需要同时达到以上所述的所有优点。
附图说明
17.构成本技术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18.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扫查器结构示意图;
19.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第三转动件结构示意图;
20.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第二转动件结构示意图;
21.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限位杆结构示意图;
22.图5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第一插杆结构示意图。
23.其中,上述附图包括以下附图标记:
24.转动机构1,扫查器2,第一转动件3,第三转动件4,固定块401,槽口402,槽道403,卡块404,第三转轮405,第一凹口406,第二限位件5,第一限位板501,第一插杆502,第一插槽503,第二转动件6,块体601,内腔602,凹槽603,齿轮604,杆体605,第二凹口606,第二转轮607,第一限位件7,第二限位板701,第二插槽702,第二插杆703,凸块8,卡接件9,推杆901,卡接杆902,转杆903,皮带10,限位杆11,卡槽12。
具体实施方式
25.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以下对至少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描述实际上仅仅是说明性的,决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及其应用或使用的任何限制。
26.为了保持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以下说明清楚且简明,本实用新型省略了已知功能和已知部件的详细说明。
27.请参阅图1-5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管道dr射线照像用自动扫查器,包
括:转动机构1、装设在转动机构1上的扫查器2,转动机构1包括第一转动件3、装设在第一转动件3一侧的第一限位件7、第一转动件3另一侧的第二转动件6、装设在第二转动件6一侧并且与第一限位件7相互配合的第二限位件5;
28.第一转动件3与第二转动件6的下侧分别转动配合有第一转轮、第二转轮607,第二转动件6内转动配合有杆体605,杆体605的周侧缠绕有皮带10,皮带10的端部固定连接在第一转动件3的一侧。
29.本实施例一个方面的应用为:需要检测管道时,拉动第二限位件7使杆体605转动,释放皮带10的长度,将转动机构10套接在管道上,并使第一限位件7与第二限位件5相互卡接,从而完成安装转动机构1,启动转动机构1,使转动机构1通过第一转轮与第二转轮607转动,并带动扫查器2转动,从而对管道进行检测。需要注意的是,本技术中所涉及的所有用电设备均可通过蓄电池供电或外接电源。
30.通过在第一转动件3一侧设置的第二转动件7,使用户可以拉动第二转动件7,通过杆体605释放皮带10的长度,从而使扫查器可以适用于不同直径的管道,通过设置的第一转轮与第二转轮607,可以使转动机构1带动扫查器2进行转动,从而使扫查器2对管道进行扫查、检测,通过设置的第二限位件5和第一限位件7,便与用户将拉伸后的第二转动件6卡接在第一转动件3的一侧,从而使皮带10套接在待检测的管道上。
31.本实施例的第一转动件3与第二转动件6之间还装设有多个第三转动件4,第三转动件4内部开设有与皮带10相配合的槽道403,且第三转动件4的下侧开设有第一凹口406,第三转轮405转动配合在第一凹口406内。通过设置的多个第三转动件4,能对延长后的皮带10进行支撑,从而减少皮带10与管体进行解除造成的磨损。
32.本实施例的皮带10的下侧均布装设有多个凸块8,第二转动件6包括固定块401,槽道403开设在固定块401的一侧,固定块401的一侧开设有与槽道403相连通的槽口402,且槽口402靠近第一转动件3的一端的相对两侧均装设有与凸块8相配合的卡块404。通过设置的凸块8,能滑动配合在槽道403内,并通过凸块8与卡块404卡接带动第二转动件6进行移动,从而使多个第二转动件6在皮带10上的间距更均匀。
33.本实施例的固定块401的另一侧装设有两个相互配合的卡接件9,两个卡接件9分别位于皮带10的两侧,卡接件9包括弹性配合在固定块401一侧的推杆901、转动配合在固定块401内并且与推杆901相互啮合的转杆903、装设在转杆903周侧且与皮带10相配合的卡接杆902,两个卡接杆902的端部装设有橡胶垫。通过设置的卡接件9,能在第二转动件6通过皮带10进行移动时,使推杆901恢复弹性,并通过转杆903带动卡接杆902转动,使两个卡接杆902相互配合,对皮带10进行夹持,从而减少转动机构1转动时,第三转动件4发生位置偏移的情况。
34.本实施例的皮带10上的多个凸块8的宽度与多个第三转动件4内的槽口402的宽度和两个卡块404之间的间距,由第二转动件6至第一转动件3逐渐缩小。
35.本实施例的第二限位件5包括第一限位板501、装设在第一限位板501一侧的第一插杆502、开设在第一限位板501上的第一插槽503,第一限位件7包括第二限位板701、装设在第二限位板701一侧与第一插槽503相卡接的第二插杆703、开设在第二限位板701上与第一插杆502相卡接的第二插槽702。
36.本实施例的第二插槽702与第一插槽503内均弹性配合有限位杆11,且限位杆11上
开设有与第二插杆703和第一插杆502相配合的卡槽12,第一插杆502与第二插杆703包括固定杆、装设在固定杆一侧端部的三角凸块。通过设置的第一插杆502与第二插杆703,分别能插入第二插槽702和第一插槽503中,并通过卡槽12挤压限位杆11,使限位杆11通过卡槽12卡接第一插杆502与第二插杆703,从而便于用户将第二限位件5与第一限位件7进行卡接。
37.本实施例的第二转动件6包括块体601,块体601内开设有内腔602,块体601的一侧开设有与内腔602相连通的凹槽603,杆体605转动配合在内腔602内,且杆体605的两端均装设有齿轮604,块体601的下侧开设有第二凹口606,第二转轮607转动配合在第二凹口606内,第一插槽503贯穿块体601与内腔602相连通。当第二插杆703插入第一插槽503时,第二插杆703与齿轮604进行卡接,从而对杆体605进行限位、固定,减少卡接后的转动机构1,在运行过程中,皮带10脱落延长的情况。
38.为了便于用户将转动机构1套接在管道上,提出以下一种实施例:
39.本实施例的第一转动件3的两侧均装设有第二限位件7,且两个第二件7的端部分别装设有第一限位件7、第二限位件5。
40.具体的,第一转动件3内部装设有用于驱动第一转轮的驱动装置,驱动装置为现有技术中的电机或马达;
41.杆体605收缩皮带10的原理与现有技术中的卷线器相同;
42.第一转动件3、第三转动件4、多个第二转动件6的相对侧,均装设有相互吸引的磁铁,通过设置的磁铁,能在用户收纳转动机构1时,通过磁铁的磁力使两个转动件相互吸附,并挤压推杆901,使卡接杆902解除对皮带10的限位。
43.上述实施例可以相互结合。
44.需要说明的是,本技术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技术的实施方式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
45.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方位词如“前、后、上、下、左、右”、“横向、竖向、垂直、水平”和“顶、底”等所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通常是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这些方位词并不指示和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或者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方位词“内、外”是指相对于各部件本身的轮廓的内外。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