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地基基础工程用桩基施工辅助台的制作方法

2022-02-21 01:15:37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工程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地基基础工程用桩基施工辅助台。


背景技术:

2.桩基,由桩和连接桩顶的桩承台组成的深基础或由柱与桩基连接的单桩基础,若桩身全部埋于土中,承台底面与土体接触,则称为低承台桩基;若桩身上部露出地面而承台底位于地面以上,则称为高承台桩基。建筑桩基通常为低承台桩基础,高层建筑中,桩基础应用广泛。
3.在生产过程中,测量完成后,在地面上进行打孔,先进行预打孔,定好打孔的方向,防止桩孔误差较大影响后续工作,确认好位置后,完成桩孔的开设,接着于桩孔内放置进筒状的钢筋笼,完成钢筋笼的放置后,再在钢筋笼的重心处插入进导管,通过连接多节导管,使得导管通向桩孔的底部,再通过在导管内通入混凝土,并且使得导管出口处与混凝土的底面高度之差始终保持在一定范围内,使得导管的底端不断上升,完成混凝土的浇筑,从而完成桩体的制作。
4.但是在使用过程中,由于桩孔深度较深,混凝土导管中传输时具有较大的动能,冲击在桩孔底部,使得浆状的混凝土在撞击中对钢筋笼产生一个上浮的作用力,使得钢筋笼出现上浮现象,同时,由于桩孔一般深达20-30米,导管的长度也为20-30米,在提升过程中,出现较小抖动时导管容易勾住钢筋笼,导致钢筋笼发生上移。
5.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新的技术方案来解决钢筋笼受到混凝土的作用力出现上浮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6.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地基基础工程用桩基施工辅助台,通过设置导向块一以及导向块二,导向块一完成钢筋笼安装的导向,导向块二为完成导管安装的导向,使得导管与钢筋笼之间的误差减小,使得导管拔出时更加难以触碰到钢筋笼,同时设置卡件,使得在调节导向块一时,完成钢筋笼的压紧,使得钢筋笼难以在混凝土的作用下产生偏斜。
7.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地基基础工程用桩基施工辅助台,包括设置在桩孔进口处的护筒以及与护筒固定连接的面板,所述面板的顶面与护筒连通,所述护筒的内周壁上设置有下压组件,所述下压组件上设置有若干导向端一、若干导向端二以及若干压紧端,所述导向端一用于钢筋笼的安装,所述导向端二用于导管的安装,当所述下压组件远离钢筋笼时,所述导向端一处于工作状态,当所述下压组件的压紧端与钢筋笼抵触时,所述导向端二处于工作状态。
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工作时,通过将护筒放置在桩孔内,此时面板贴合在地面上,通过水平仪使得面板水平设置,此时护筒竖直设置,减小后续打桩孔的误差,通过设置
下压组件,下压组件上设置有导向端一以及导向端二,使得在放置钢筋笼与导管时只需测量依次放置下压组件时的坐标,使得在安装过程中测量的参照物减小,从而减小误差,当下压组件远离钢筋笼时,导向端一处于工作状态,当下压组件的压紧端与钢筋笼抵触时,导向端二处于工作状态,使得在安装过程中,导向端一以及导向端二难以相互干扰,使得机构失效,同时通过设置压紧端,压紧端对钢筋笼施加压力,使得在混凝土浇灌入桩孔内时,钢筋笼难以上浮,从而使得桩基更加稳固。
9.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导向端一与钢筋笼之间存在接触点,所述接触点位于竖直线上,一根所述竖直线上接触点的数量大于等于二,所述导向端二与导管的接触为线接触。
1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导向端一的数量,使得同一竖直线上的接触点的数量大于二,两点确定一条直线,从而使得经过导向端一的钢筋笼发生偏移的范围更小,从而使得钢筋笼放置时更加精准,同时,导向端二与导管的接触为线接触,使得导管偏转的角度更小,因此,使得在钢筋笼以及导管安装时的误差更小,使得导管取出时碰到钢筋笼的几率进一步降低。
11.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下压组件设置有一个输入端。
1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只通过设置一个输出端,方便下压组件的操作,减少操作人员。
13.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下压组件包括可拆卸连接在护筒内壁上的安装座、转动连接在安装座上的驱动外管、驱动导向端二水平移动的驱动部件二以及驱动导向端一竖直移动的驱动部件一,所述驱动部件一以及驱动部件二均与驱动外管传动连接,所述驱动部件一上设置有用于钢筋笼单向通过的卡件,当所述下压组件远离钢筋笼时,所述导向端二距离桩孔轴线的距离大于导向端一距离转孔轴线的距离,当所述下压组件靠近钢筋笼时,所述导向端二距离桩孔轴线的距离小于导向端一距离转孔轴线的距离。
1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工作时,通过驱动驱动外管,与驱动外管传动连接的驱动部件一驱动导向端一在竖直方向上运动,使得压紧端向下运动,使得驱动部件一带动卡件向下运动,卡件用于钢筋笼的单向通过,当卡件下降到与钢筋笼抵触时,使得钢筋笼向下运动时需要克服卡件的下压作用力,因此增加了钢筋笼上浮的难度,使得钢筋笼难以上浮,当下压组件远离钢筋笼时,所述导向端二距离桩孔轴线的距离大于导向端一距离转孔轴线的距离,使得在导向端一在工作状态时,导向端二不会干涉导向端一的正常工作,当下压组件靠近钢筋笼时,说明钢筋笼安装完毕,需要进行导管的安装,此时导向端二距离桩孔轴线的距离小于导向端一距离转孔轴线的距离,使得导向端二处于工作状态,使得导向端二完成导管的导向作用。
15.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驱动外管的内周壁上开设有内螺纹,所述驱动部件二上包括与驱动外管内周壁螺纹连接的内杆以及与内杆固定连接的导向块二,所述内杆上开设有外螺纹,所述导向块二滑动连接在安装座上,所述内螺纹以及外螺纹的两端均设置有光滑面,当所述内螺纹靠近导向块二的一端与外螺纹远离导向块二的一端重合时,所述导向块二距桩孔轴线的距离大于导向端一距桩孔轴线的距离,所述驱动外管内固定连接有弹性件,所述弹性件的另一端固定连接在驱动外管正对其开口一端的内壁上,所述弹性件处于自然状态下,所述外螺纹与内螺纹处于螺纹配合状态,所述导向块二与安装座之间
设置有长度方向与驱动外管相同的伸缩杆。
1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工作时,通过扭动驱动外管,驱动外管的转动使得内杆发生转动或者做相对远离或靠近运动,又由于内杆上固定连接有导向块二,导向块二滑动连接在安装座且在导向块二与安装座之间设置有长度方向与驱动外管相同的伸缩杆,使得导向块二难以转动,因此使得驱动外管与内杆发生相对远离或靠近运动,完成导向块二水平方向上的运动,通过在内螺纹的两端设置光滑面,使得内螺纹与外螺纹能够完全脱离,从而使得内螺纹与外螺纹脱离时,驱动外杆依然能够转动,使得卡件适应不同深度桩孔,从而使得驱动部件一的运动半径不受驱动部件移动范围限制,内螺纹靠近导向块二的一端与外螺纹远离导向块二的一端重合时,导向块二距桩孔轴线的距离大于导向端一距桩孔轴线的距离,即在内螺纹脱离外螺纹时,导向块二达到工作位置,且不影响驱动部件一的驱动,通过设置弹性件且其处于自然状态下,外螺纹与内螺纹处于螺纹配合状态,使得无论内螺纹与外螺纹于哪一端脱离时,驱动外管与内杆始终受到一个相互靠近的作用力,在扭动复位时更加简便,防止内螺纹与外螺纹脱离时难以互相配合,增加了驱动部件二便捷程度。
17.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驱动外管的外周壁上开设有蜗杆,所述驱动部件一包括与蜗杆传动连接的齿轮一、竖直转动连接在安装座上的转动外管、与驱动外管竖直螺纹连接的螺纹杆以及固定连接在螺纹杆上的导向块一,所述齿轮一与转动外管固定连接,若干导向块一之间相互固定连接,所述安装座朝向桩孔的一侧距桩孔轴线的距离等于导向块一距桩孔轴线的距离相等。
1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驱动外管转动时,带动驱动外管上的蜗杆转动,从而带动与蜗杆传动连接的齿轮一转动,齿轮一的转动时,带动与齿轮一固定连接的转动外管转动,由于若干螺纹杆上固定连接有导向块一,若干导向块一之间相互固定连接,使得导向块一难以发生自传,从而使得螺纹杆与转动外管发生相互远离或者靠近的运动,从而完成导向块一的下降,安装座朝向桩孔的一侧距桩孔轴线的距离等于导向块一距桩孔轴线的距离相等,使得安装座的一侧起到导向作用,此时安装座与导向块一形成两个接触点,使得安装钢筋笼的误差变小。
19.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导向块一上开设有容纳槽,所述卡件转动连接在容纳槽内,所述导向块一上固定连接有弹力件,所述弹力件的另一端固定连接在导向块一上,所述卡件伸出容纳槽且其顶面与容纳槽的内壁抵触。
2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工作时,钢筋笼下降时,钢筋笼的重力作用在卡件伸出容纳槽的部分上,此时钢筋笼的重力产生分力作用在弹力件上,此时弹力件在分力作用下发生压缩并且使得卡件缩回容纳槽内,直至钢筋笼运动至卡件的下方,卡件在压缩的弹力件作用下重新伸出容纳槽,当驱动部件一驱动导向块一下降时,卡件的底面与钢筋笼抵触,此时卡件的顶面与容纳槽的内壁抵触,使得卡件难以发生转动,从而使卡件完成钢筋笼的下压。
21.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面板呈圆环状且固定连接在护筒上,所述护筒的顶面高于面板的顶面,所述面板上固定连接有配重块。
2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护筒的顶面高于面板的顶面,使得泥土难以越过护筒进入至护筒中,同时设置配重块,使得护筒具有更大的重力,使得钢筋笼上浮时难以直接顶开压紧端,导致护筒产生偏移,导致桩孔进口处不稳定的情况。
23.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24.通过设置下压组件以及设置下压组件上的导向端一以及导向端二,使得钢筋笼以及导管在安装时均完成导向,从而使得安装后具有更高的精确度,拔出导管时,导管更加难以刮擦到钢筋笼,同时完成钢筋笼以及导管导向的测量,减少测量次数以及参照物,卡件完成钢筋笼的下压,使得钢筋笼上浮时的阻力增大,从而使得钢筋笼更加难以上浮。
附图说明
25.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26.图2为图1中a部的放大示意图;
27.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剖视图;
28.图4为图3中b部的放大示意图;
29.图5为图3中c部的放大示意图;
30.图6为图3中d部的放大示意图。
31.图中:1、护筒;2、面板;3、安装座;4、驱动外管;5、卡件;6、内杆;7、导向块二;8、弹性件;9、伸缩杆;10、蜗杆;11、齿轮一;12、转动外管;13、螺纹杆;14、导向块一;15、弹力件。
具体实施方式
32.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描述。
33.实施例:一种地基基础工程用桩基施工辅助台,如图1和图3所示,包括护筒1、面板2以及若干下压组件,下压组件包括驱动部件一、驱动部件二以及卡件5,驱动部件一上设置有竖直移动的导向块一14,驱动部件二上设置有水平移动导向块二7,卡件5设置在导向块一14上。
34.如图1和图3所示,面板2呈圆环状且固定连接在护筒1上,护筒1的顶面高于面板2的顶面,护筒1高度较高,使得泥土等杂物难以直接进入至护筒1中,防止造成桩孔内部的污染,面板2上固定连接有配重块,使得装置整体重量上升,在装置压在钢筋笼上时,提高钢筋笼上浮难度,下压组件包括可拆卸连接在护筒1内壁上的安装座3,通过可拆卸连接,防止在钻孔时下压组件阻碍正常工作,下压组件还包括转动连接在安装座3上驱动外管4,通过只设置一个输入端,减少操作难度,减少人工参与同时方便操作。
35.如图1和图3所示,驱动部件二包括与驱动外管4内周壁螺纹连接的内杆6以及与内杆6固定连接的导向块二7滑动连接在安装座3上,内螺纹以及外螺纹的两端均设置有光滑面,当内螺纹靠近导向块二7的一端与外螺纹远离导向块二7的一端重合时,导向块二7距桩孔轴线的距离大于导向块一14距桩孔轴线的距离,工作时,通过转动驱动外管4,由于内杆6与导向块二7固定连接,导向块二7滑动连接在安装座3上且在导向块二7与安装座3之间设置有长度方向与驱动外管4相同的伸缩杆9,导向块二7被安装座3限制转动,此时内杆6也被限制转动,因此使得内杆6与驱动外管4发生相对远离以及相对靠近的运动,通过在内螺纹以及外螺纹的两端设置光滑面,使得内杆6运动的路程固定,且在达到光滑面时驱动外管4仍能完成转动,使得在导向块二7到达制定位置时,仍能操控驱动部件一,完成驱动部件一的功能,驱动外管4内固定连接有弹性件8,弹性件8的另一端固定连接在驱动外管4正对其开口一端的内壁上,弹性件8处于自然状态下,外螺纹与内螺纹处于螺纹配合状态,使得内
杆6与驱动外管4始终处于内螺纹与外螺纹未螺纹连接的临界点,使得在完成驱动部件一的驱动并完成浇筑后,反向转动驱动外管4时,内螺纹与外螺纹第一时间进行螺纹配合,防止驱动外管4空转导致装置失效。
36.如图1和图3所示,驱动外管4的外周壁上开设有蜗杆10,驱动部件一包括与蜗杆10传动连接的齿轮一11、竖直转动连接在安装座3上的转动外管12、与转动外管12竖直螺纹连接的螺纹杆13以及固定连接在螺纹杆13上的导向块一14,齿轮一11与转动外管12固定连接,若干导向块一14之间相互固定连接,工作时,驱动外管4转动时,带动驱动外管4外周壁上蜗杆10转动,此时蜗杆10带动与其啮合的齿轮一11转动,从而带动与齿轮一11固定连接的转动外管12转动,由于螺纹杆13与导向块一14固定,且若干导向块一14之间相互连接,使得导向块一14难以发生转动,从而使得螺纹杆13难以发生转动,使得在转动外管12转动的情况下,与转动外管12螺纹配合的螺纹杆13发生相对靠近或相对远离运动,由于完成钢筋笼的下压,因此螺纹杆13向下移动,安装座3朝向桩孔的一侧距桩孔轴线的距离等于导向块一14距桩孔轴线的距离相等,通过设置安装座3一侧与桩孔轴线的距离,使得下压组件与钢筋笼的接触点增多,从而使得钢筋笼安装的精确度更高。
37.如图1和图3所示,导向块一14上开设有容纳槽,卡件5转动连接在容纳槽内,导向块一14上固定连接有弹力件15,弹力件15的另一端固定连接在导向块一14上,卡件5伸出容纳槽且其顶面与容纳槽的内壁抵触,工作时,钢筋笼下降时,钢筋笼在安装座3以及导向块一14的作用下,与卡件5接触,在钢筋笼重力的作用下,与卡件5的表面产生分力,分力使得弹力件15压缩,使得卡件5转动回容纳槽内,钢筋笼完成下落运动并完成安装,完成钢筋笼的安装后转动驱动外管4,使得导向块一14下移并使导向块二7朝向桩孔轴线处移动,此时卡件5与钢筋笼抵触,由于卡件5顶面与容纳腔的内壁抵触,使得卡件5难以转动,卡件5完成钢筋笼的压紧。
38.工作原理
39.初始状态为导向块二7距离桩孔轴心处的距离大于导向块一14距离桩孔轴心处的距离,导向块一14的水平高度高于护筒1的底面,弹性件8以及弹力件15处于自然状态。
40.工作时,导向块二7距离桩孔轴心处的距离大于导向块一14距离桩孔轴心处的距离,导向块一14处于工作状态,放下钢筋笼,此时安装座3以及处于护筒1内的导向块一14完成钢筋笼的导向,使得钢筋笼较为平顺的放置在桩孔内,此时转动驱动外管4,此时驱动外管4与驱动外管4螺纹连接的内杆6发生相对远离运动,内杆6推动导向块二7朝向桩孔轴线处运动,驱动外管4内的内螺纹与内杆6的外螺纹相互远离,此时在弹性件8的作用下,使得内杆6与驱动外管4始终处于内螺纹与外螺纹刚脱离的状态,于此同时,驱动外管4上的蜗杆10带动齿轮一11发生转动,带动与齿轮一11固定连接的转动外管12转动,使得螺纹杆13在导向块一14的限位下与转动外管12发生相对远离运动,使得导向块一14向下运动,使得导向块一14运动至护筒1的底面同一高度处,继续转动驱动外管4,驱动外管4与内杆6处于空转状态,直至卡件5的底面抵触在钢筋笼上,此时完成钢筋笼的下压,此时导向块二7处于工作状态,在导向块二7的导向作用下完成导管的安装。完成浇筑后反向转动驱动外管4,完成下压组件的取出,由于工作过程中只需对下压组件进行一次对心工作,使得测量次数减小,减小误差,使得安装的更加精准。
41.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
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实用新型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