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免缝针免贴壁新型深静脉导管的制作方法

2022-02-20 22:06:10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用具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免缝针免贴壁新型深静脉导管。


背景技术:

2.医院里,护士进行静脉输液时,需根据不同病人的治疗目的、疗程长短、溶液和药物性质、病人的静脉状况等因素,选择不同的穿刺工具。静脉输液按照输液路径的不同可分为外周静脉输液和中心静脉输液,对一些危重病人或需长期连续静脉注射的病人等,常常采用中心静脉输液的方法,即采用深静脉留置管将输液送入体内。
3.目前,传统深静脉留置导管的管体上没有设置固定装置,在临床使用过程中,为防止管体脱出,在置入导管成功后,需要将管柄与皮肤缝合起来加以固定,这种缝合皮肤的固定方法,给患者带来的组织损伤较大,操作麻烦,增加了医护人员的工作强度;同时皮肤和管柄缝合在一起给术中重新调整静脉留置导管带来很多不便,也给患者增加了一些不必要的损失和痛苦。而且,传统深静脉穿刺置管,主腔和侧腔容易贴于血管壁影响通畅性,尤其血液净化时导致血液中断,造成治疗中断,严重导致患者死亡,使得深静脉管贴壁后不容易调整。


技术实现要素:

4.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免缝针免贴壁新型深静脉导管,解决传统深静脉留置管固定时将管柄与皮肤缝合起来,给患者带来较大的疼痛,同时不容易调整的问题。
5.为实现上述技术效果,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6.一种免缝针免贴壁新型深静脉导管,包括:
7.潜入管,所述潜入管用于插入血管内部;
8.外置管,所述外置管用于留置在皮肤外侧,外置管的一端通过连接管与潜入管连通,所述外置管包括主腔管、侧腔管和注气管,位于同一侧的主腔管和侧腔管的端部均与连接管远离潜入管的一端连通;及
9.气囊管,所述气囊管套设在连接管位于血管内部的一端外侧,注气管的一端贯穿插入连接管内与气囊管连通。
10.上述免缝针免贴壁新型深静脉导管通过在皮肤外侧设置注气管,医护人员通过注气管向气囊管注入惰性气体,使气囊管膨胀变大,从而使膨胀后的气囊管堵塞在穿刺口内侧,避免了潜入管向外滑脱现象的发生,减少深静脉留置管滑脱对患者带来的伤害。
11.进一步地,连接管位于皮肤外侧的一端上设有强力医用胶布。通过强力医用胶布将连接管粘贴在皮肤上固定,进一步限制了连接管的滑动。
12.进一步地,气囊管包括防脱段、连接段和防贴壁段,防脱段套设在连接管位于血管内部的端部外侧,防贴壁段套设在潜入管远离连接管的一端外侧,连接段一端与防脱段连
通,另一端与防贴壁段连通,注气管插入连接管的端部与防脱段连通。
13.进一步地,连接段被充气后体型大小不变。
14.进一步地,注气管位于皮肤外侧的端部设有橡胶塞。
15.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免缝针免贴壁新型深静脉导管通过在皮肤外侧设置注气管,医护人员通过注气管向气囊管注入惰性气体,使防脱段膨胀变大,从而使膨胀后的防脱段堵塞在穿刺口内侧,避免了潜入管向外滑脱现象的发生;同时使用强力医用胶布将连接管粘贴在皮肤上固定,进一步限制了连接管的滑动,减少深静脉留置管滑脱对患者带来的伤害;而且惰性气体注入防贴壁段,潜入管浮力上升,带动潜入管在血液内移动,从而避免潜入管贴壁现象的发生。
附图说明
16.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在所有附图中,各元件或部分并不一定按照实际的比例绘制。
17.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
18.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使用状态图(注气后);
19.附图标记:
20.10-潜入管,20-外置管,21-主腔管,22-侧腔管,23-注气管,30-气囊管,31-防脱段,32-连接段,33-防贴壁段,40-橡胶塞,50-强力医用胶布,60-连接管。
具体实施方式
21.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实施例进行详细的描述。以下实施例仅用于更加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因此只作为示例,而不能以此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22.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和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和暗示所指的位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式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23.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特征。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24.请参阅图1和图2,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免缝针免贴壁新型深静脉导管,包括潜入管10、外置管20和气囊管30,潜入管10用于插入血管内部,外置管20用于留置在皮肤外侧,且外置管20的一端通过连接管与潜入管10连通,气囊管30套设在连接管位于血管内部的一端外侧。通过对气囊管30注入惰性气体,使气囊管30膨胀,使膨胀后的气囊管30堵在皮肤内侧的穿刺口位置,从而起到导致潜入管10滑脱的作用,减少深静脉留置管滑脱对患者带来的伤害,同时膨胀的气囊管30将潜入管10与血管壁隔开,避免贴壁现象发生。
25.具体地,外置管20包括主腔管21、侧腔管22和注气管23,位于同一侧的主腔管21和
侧腔管22的端部均与连接管60远离潜入管10的一端连通,注气管23的一端贯穿插入连接管60内与气囊管30连通。气囊管30包括防脱段31、连接段32和防贴壁段33,防脱段31套设在连接管60位于血管内部的端部外侧,防贴壁段33套设在潜入管10远离连接管60的一端外侧,连接段32一端与防脱段31连通,另一端与防贴壁段33连通,注气管23插入连接管60的端部与防脱段31连通。其中,注气管23的一端插入连接管60内部后向内延伸,然后再次从连接管60内侧向外侧贯穿连接管60的侧壁与防脱段31连通,方便对防脱段31进行充气。
26.当通过注气管23向气囊管30内注入惰性气体时,惰性气体进入防脱段31后使其膨胀变大,此时膨胀后防脱段31的体积大于穿刺口的大小,当有轻微外力拉动主腔管21或侧腔管22时,膨胀后的防脱段31就会内堵在穿刺口内侧无法移动,从而防止潜入管10向外滑脱,甚至导致被拔出血管;而且惰性气体也会顺着连接段32进入防贴壁段33,由于潜入管10容易贴于血管壁影响通畅性,防贴壁段33被注入惰性气体后会向外膨胀进而凸出于潜入管10,通过膨胀凸出的防贴壁段33与血管壁接触,防止潜入管10出现贴壁现象;同时充气后的防贴壁段33使潜入管10浮力上升,带动潜入管10在血液内移动,在此两种趋势的共同作用下,几乎可以完全避免潜入管10贴壁现象的发生。
27.优先地,连接段32被充气后体型大小不变。连接段32采用硬质结构,使得被注入惰性气体后不会膨胀,能够减少连接段32的占用空间。注气管23位于皮肤外侧的端部设有橡胶塞40。橡胶塞40的设置堵塞注气管23位于皮肤外侧的端部,防止漏气。
28.本实施例中,连接管60位于皮肤外侧的一端上设有强力医用胶布50。将位于皮肤外侧的连接管60粘贴医用胶布的中部,医用胶布的两端粘贴在皮肤上,从而防止连接管60向血管内滑动。
29.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使用时,医护人员将潜入管10穿刺插入血管内,通过注气管23向气囊管30内注入惰性气体;惰性气体进入防脱段31使其膨胀变大,堵塞在穿刺口内侧;惰性气体顺着连接段32进入防贴壁段33,使防贴壁段33浮动上升,在血液中移动。为了避免反复贴壁现象的发生,可以长期向防贴壁段33注入少量惰性气体。
30.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免缝针免贴壁新型深静脉导管通过在皮肤外侧设置注气管23,医护人员通过注气管23向气囊管30注入惰性气体,使防脱段31膨胀变大,从而使膨胀后的防脱段31堵塞在穿刺口内侧,避免了潜入管10向外滑脱现象的发生;同时使用强力医用胶布50将连接管60粘贴在皮肤上固定,进一步限制了连接管60的滑动,减少深静脉留置管滑脱对患者带来的伤害;而且惰性气体注入防贴壁段33,潜入管10浮力上升,带动潜入管10在血液内移动,从而避免潜入管10贴壁现象的发生。
31.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和说明书的范围当中。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