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用于吊水鱼高密度吊养的鱼池的制作方法

2022-02-20 21:01:20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水处理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用于吊水鱼高密度吊养的鱼池。


背景技术:

2.吊水鱼是指某些鱼类长到成鱼后换池用清水养殖,期间不投喂饲料、青草或其它饵料,不投鱼药,让鱼“瘦身”,降低鱼类肌肉的脂肪含量,使肉质更结实,并减少鱼腥味。
3.吊水鱼的养殖模式主要有池塘吊养、河道网箱吊养和水泥池吊养。池塘吊养因吊养密度大、难以流水养殖,导致池塘溶氧含量和池底环境不容易控制,容易造成缺氧损伤,而且刮鱼过程需耗费大量人力物力。河道网箱吊养是一种比较好的模式,可以流水吊养,但受河道地理位置限制,水体中的杂物、水草、螺类等也容易依附在网箱,致使网目堵塞,而且清洗不方便,影响水体交换造成箱内缺氧。


技术实现要素:

4.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吊水鱼高密度吊养的鱼池。
5.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用于吊水鱼高密度吊养的鱼池,包括鱼池本体、第一连通管、第二连通管、第三连通管、第四连通管、水气溶合装置和空气泵;所述第二连通管的一端与所述第一连通管的中间段相连通,另一端与所述鱼池本体的底部相连通;所述空气泵与所述第一连通管的首端相连通;在所述第一连通管内设置有紫外线uv灯;所述第三连通管的一端与所述第一连通管的中后段相连通,另一端与所述水气溶合装置相连通;在所述第三连通管上设置有变频泵;所述第四连通管的一端与所述水气溶合装置相连通,另一端与所述鱼池本体相连通;在所述第一连通管的末端上设置有排水阀。
6.可选的,所述空气泵的水平位置高于所述鱼池本体的水平面的水平位置。
7.可选的,在所述鱼池本体的底部上铺设有找坡层;所述找坡层靠近所述第四连通管的一侧的水平高度低于所述找坡层远离所述第四连通管的一侧的水平高度。
8.可选的,在所述第一连通管内设置有曝气头。
9.可选的,还包括增氧机;在所述第三连通管上开设有开口;所述增氧机与所述开口相连通。
10.可选的,还包括第五连通管;所述第五连通管与所述第一连通管的中后段相连通;在所述第五连通管上开设有溢流口;所述空气泵的水平位置高于所述溢流口的水平位置。
11.可选的,在所述第二连通管与所述鱼池本体相连通的一端开口上设置有地漏。
12.可选的,还包括第六连通管;所述第六连通管的一端与所述第一连通管的中前段相连通,另一端与所述鱼池本体相连通,且所述第六连通管与鱼池本体相连通的一端朝向所述第四连通管;所述第六连通管的水平高度高于所述高于所述溢流口的水平位置。
13.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第六连通管结合紫外线uv灯以达到高效且节约另置投入成本的作用。(2)本技术的用于吊水鱼高密度吊养的鱼池可单独循环水使用,也可并入外部新鲜的水体使用。
附图说明
14.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连接关系示意图;
15.图2是图1中a的放大示意图。
16.图中:1、鱼池本体;2、第一连通管;3、第二连通管;4、第三连通管;5、第四连通管;6、水气溶合装置;7、空气泵;8、紫外线uv灯;9、变频泵;10、排水阀;11、找坡层;12、曝气头;13、增氧机;14、第五连通管;141、溢流口;15、地漏;16、六连通管。
具体实施方式
17.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附图中给出了本实用新型的若干实施例。但是,本实用新型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
18.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
19.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上”、“下”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20.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描述。
21.请参阅图1,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用于吊水鱼高密度吊养的鱼池,其包括鱼池本体1、第一连通管2、第二连通管3、第三连通管4、第四连通管5、水气溶合装置6和空气泵7。所述第二连通管3的一端与所述第一连通管2的中间段相连通,另一端与所述鱼池本体1的底部相连通,使鱼池本体1内的水沿着第二连通管3流入到第一连通管2中。空气泵7与所述第一连通管2的首端相连通,在所述第一连通管2内设置有紫外线uv灯8,空气泵7将气体泵入至第一连通管2内,使从鱼池本体1流入第一连通管2的水与空气泵7泵入的空气相混合,以增加第一连通管2内水体的含氧量,并且将水中不需要的气体和挥发性物质放逐到空气中,并使经过第一连通管2的水体均受到紫外线uv灯8的作用,达到对水体高效杀灭病菌和寄生
虫的作用。所述第三连通管4的一端与所述第一连通管2的中后段相连通,另一端与所述水气溶合装置6相连通。在所述第一连通管的末端2上设置有排水阀10;所述空气泵7、第二连通管3和排水阀10依次设置在所述第一连通管2上,使得第一连通管2上的水体可以从第三连通管4流出,也可以从第一连通管2的输出端流出,而本技术通过排水阀10控制水体是从第一连通管2的输出端流出还是进入第三连通管4。在所述第三连通管4上设置有变频泵9。所述第四连通管5的一端与所述水气溶合装置6相连通,另一端与所述鱼池本体1相连通。变频泵9将第四连通管5的水抽象水气溶合装置6,通过水气溶合装置6使第四内的水和空气混合更加充分,然后再重新进入到鱼池本体1内。
22.另外,还可以通过控制排水阀10的排水量,使部分水体沿着第一连通管2的输出端流出,而部分水体进入第三连通管4,在外部设置一进水管不断往鱼池本体1内供水,使本技术的鱼池本体1可以不断补充入新鲜的水体。
23.本技术中采用的水气溶合装置6采用现有的用于将氧气和水体充分混合的装置。
24.在实际应用中,第一连通管2呈7字形设置,其包括竖管和横管,竖管贴合鱼池本体1的外侧面,横管贴合鱼池本体1的底面,而空气泵7设置在竖管上。第二连通管3贯穿鱼池本体1的底面,而第二连通管3与横管连通,使鱼池本体1内的水依靠重力从第二连通管3进入到横管内,并且水体进入横管后会沿横管的输出端流向,但会有部分的水流向竖管的方向。
25.进一步地设置,本技术在所述第一连通管2内设置有曝气头12,曝气头12位于空气泵7与第二连通管3之间。曝气头12满足好氧微生物所需要的氧量以及污水与活性污泥充分接触的混合条件,使第一连通管2内未被氧化的物质也会被吸附在一起沉淀下来。
26.为了避免大块杂质从第二连通管3进入第一连通管2内,本技术在所述第二连通管3与所述鱼池本体1相连通的一端开口上设置有地漏15,地漏15起到阻隔大块杂质的作用,同时起到供小块杂质通过的作用。
27.具体地,空气泵7的水平位置高于所述鱼池本体1的水平面的水平位置,以避免鱼池本体1内的水体回流进入空气泵7,造成空气泵7的损坏损坏。
28.在一可选的实施例中,本技术在所述鱼池本体1的底部上铺设有找坡层11;所述找坡层11靠近所述第四连通管5的一侧的水平高度低于所述找坡层11远离所述第四连通管5的一侧的水平高度。找坡层11是指按照所设计的排水方向垒出一定的缓坡,使鱼池本体1内的杂质和水体可以顺延找坡的方向流下,以使杂质和水体进入第二连通管3内。
29.在一可选的实施例中,本技术还包括增氧机13,在所述第三连通管4上开设有开口,所述增氧机13与所述开口相连通,增氧机13可以有效增加进入水气溶合装置6内的水体的氧气含量,可以使得鱼类更加活跃。
30.进一步地设置,本技术还包括第五连通管14,所述第五连通管14与所述第一连通管2的中后端相连通,在所述第五连通管14上开设有溢流口141,所述空气泵7的水平位置高于所述溢流口141的水平位置。空气泵7、第二连通管3、第五连通管14、排水阀10依次设置在所述第一连通管2上,第五连通管14的设置是为了保护空气泵7,当水体超过溢流口141的位置时,水体会从溢流口141排出第五连通管14外,则第一连通管2内的水则不会超过溢流口141的高度,而将空气泵7的水平位置设置得高于溢流口141的水平位置,使即使本技术的鱼池整体损坏,水体也无法回涌至空气泵7,造成空气泵7的损坏。
31.进一步地设置,本技术还包括第六连通管16,所述第六连通管16的一端与所述第
一连通管2的中前段相连通,另一端与所述鱼池本体1相连通,且所述第六连通管16与鱼池本体1相连通的一端朝向所述第四连通管5,并且第六连通管16设置在空气泵7和曝气头12之间,从而空气泵7泵入的空气可以通过第六连通管16直接进入到鱼池本体1内,使可以迅速增加鱼池本体1内的氧气含量。所述第六连通管16的水平高度高于所述高于所述溢流口141的水平位置,同时也避免没有经过杀菌消毒的水直接重新进入到鱼池本体1内。
32.工作原理:水体从鱼池本体1内经第二连通管3进入第一连通管2内,空气泵7将空气泵7入第一连通管2内,空气与水体经过紫外线uv灯8的杀菌消毒。当排水阀10打开时,鱼池本体1处于换水阶段,大部分水体从第一连通管2流出外部,以实现换水。当排水阀10关闭时,鱼池本体1处于循环水阶段,水体从第一连通管2流入第三连通管4内,然后经变频泵9进入水气溶合装置6内,水体从水气溶合装置6流出后重新进入到鱼池本体1内。
33.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实用新型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