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恒流源电阻变换电路、恒流源负载电路及电子设备的制作方法

2022-02-20 16:40:04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属于电子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恒流源电阻变换电路、恒流源负载电路及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2.在负载电路中,为了适应负载元件不同的电流需求,常需要对已经焊接好的电路板成品作更换电阻操作,而由于不同电阻的尺寸规格不一定相同,现场未必能找到相适配的、可用于替换的电阻,且随着电路板尺寸的日益小型化,更换过程对操作水平有一定要求,当更换人员为非专业人员时,更换后易出现接触不良或误短接等情况,从而给电子产品的品质带来隐患。


技术实现要素:

3.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缺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恒流源电阻变换电路,旨在解决现有的电路板成品中电阻的更换受现场物料储备、更换人员素质等因素的制约,从而导致更换过程困难且难以保证更换后的电路板质量的技术问题。
4.本实用新型为达到其目的,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5.一种恒流源电阻变换电路,所述恒流源电阻变换电路包括多个焊盘以及多个并联设置的电阻,每一所述焊盘与每一所述电阻一一对应设置;其中,
6.每一所述焊盘包括可相互焊接的第一焊接端和第二焊接端,每一所述电阻的一端用于连接负载元件,每一所述电阻的另一端与对应的所述第一焊接端相连接,每一所述第二焊接端均用于接地。
7.进一步地,所述焊盘的数量包括五个。
8.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焊接端的材质为镀锡。
9.进一步地,所述第二焊接端的材质为镀锡。
10.对应地,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恒流源负载电路,所述恒流源负载电路包括电源端、负载元件以及如前述的恒流源电阻变换电路;其中,
11.每一所述电阻的一端通过所述负载元件与所述电源端电连接,每一所述第二焊接端均接地。
12.进一步地,所述恒流源负载电路还包括控制电路、开关元件、电感、二极管和储能电容;其中,
13.所述电感的一端与所述电源端电连接,所述电感的另一端分别与所述开关元件的第一端、所述二极管的正极电连接,所述二极管的负极分别与所述储能电容的一端、所述负载元件的正极电连接,所述储能电容的另一端接地;
14.所述控制电路的输出端与所述开关元件的控制端电连接,所述开关元件的第二端接地;
15.所述控制电路用于输出开启信号或关闭信号至所述开关元件,所述开关元件用于
当接收到所述开启信号时导通、以及用于当接收到所述关闭信号时截止。
16.进一步地,所述控制电路的输入端与所述负载元件的负极电连接;
17.所述控制电路用于当所述负载元件的输出电压达到第一预设阈值时,输出所述开启信号至所述开关元件;且所述控制电路用于当所述负载元件的输出电压达到第二预设阈值时,输出所述关闭信号至所述开关元件。
18.进一步地,所述恒流源负载电路还包括滤波电容,所述滤波电容并联于所述储能电容的两端。
19.进一步地,所述开关元件为场效应管,所述场效应管的栅极为所述开关元件的控制端,所述场效应管的漏极为所述开关元件的第一端,所述场效应管的源极为所述开关元件的第二端。
20.进一步地,所述开关元件为三极管,所述三极管的基极为所述开关元件的控制端,所述三极管的集电极为所述开关元件的第一端,所述三极管的发射极为所述开关元件的第二端。
21.对应地,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电子设备,所述电子设备包括如前述的恒流源负载电路。
2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23.本实用新型提出的恒流源电阻变换电路,设置有多个相互并联且具有第一焊接端和第二焊接端的焊盘、以及多个与焊盘一一对应串联设置的电阻,通过锡焊使目标焊盘的第一焊接端与第二焊接端之间电连通,从而控制目标焊盘所在的电阻支路导通,以及通过除锡的方式使已电连通的第一焊接端与第二焊接端之间断开,从而控制目标焊盘所在的电阻支路截止,如此,通过不同电阻支路导通或截止的排列组合,在无需更换电阻的情况下实现了多种阻值的变换,使负载元件可获得不同的电流值,从而避免了更换电阻的麻烦,保证了产品质量。
附图说明
24.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25.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恒流源电阻变换电路的电路结构图;
26.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恒流源负载电路的电路结构图。
27.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28.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9.参照图1,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一种恒流源电阻变换电路,该恒流源电阻变换
电路包括多个焊盘以及多个并联设置的电阻,每一焊盘与每一电阻一一对应设置;其中,
30.每一焊盘包括可相互焊接的第一焊接端和第二焊接端,每一电阻的一端用于连接负载元件,每一电阻的另一端与对应的第一焊接端相连接,每一第二焊接端均用于接地。
31.在本实施例中,焊盘及电阻的数量可根据实际需要设置,图示性地,本实施例基于焊盘数量为五个(t1~t5)时的情况对具体实施过程进行说明,对应地,电阻数量亦设置为五个(r1~r5)。在具体实施过程中,第一焊接端与第二焊接端在初始状态下呈间隔设置,工作人员可利用电烙铁等焊接工具,通过锡焊的方式将目标焊盘的第一焊接端与第二焊接端焊接起来(即使得第一焊接端与第二焊接端短路),从而使目标焊盘所在的支路由截止变为导通,如此,总路便可获得与导通的所有支路上的电阻阻值等效的电阻值。具体地,若只令焊盘t1的第一焊接端与第二焊接端短路,此时只有电阻r1所在的支路导通,故总路的电阻值为电阻r1的电阻值;若令焊盘t2、焊盘t5的第一焊接端与第二焊接端短路,此时电阻r2、电阻r5所在的支路导通,故总路的电阻值为电阻r2与电阻r5并联后的等效电阻值;若令焊盘t2、焊盘t3、焊盘t4的第一焊接端与第二焊接端短路,此时电阻r2、电阻r3、电阻r4所在的支路导通,故总路的电阻值为电阻r2、电阻r3、电阻r4并联后的等效电阻值。在具体操作时,电阻r1~r5的阻值可根据需要设置,当电阻r1~r5的阻值均不相同时,总路可获得的等效电阻值数量可达到最大(31种)。而若要断开已焊接上的第一焊接端与第二焊接端,只需使用吸锡工具将连接部分的焊锡吸除、或使用电烙铁等焊接工具将连接部分划开即可。
32.当然,在另一些实施例中,第一焊接端与第二焊接端在初始状态下亦可呈短路状态设置(即已焊接在一起),工作人员可根据需要将目标焊盘的第一焊接端与第二焊接端断开从而使得该支路截止,具体操作方法可参见上述说明,此处不再赘述。
33.由此可见,本实施例提供的恒流源电阻变换电路,设置有多个相互并联且具有第一焊接端和第二焊接端的焊盘、以及多个与焊盘一一对应串联设置的电阻,通过锡焊使目标焊盘的第一焊接端与第二焊接端之间电连通,从而控制目标焊盘所在的电阻支路导通,以及通过除锡的方式使已电连通的第一焊接端与第二焊接端之间断开,从而控制目标焊盘所在的电阻支路截止,如此,通过不同电阻支路导通或截止的排列组合,在无需更换电阻的情况下实现了多种阻值的变换,使负载元件可获得不同的电流值,从而避免了更换电阻的麻烦,保证了产品质量。
34.进一步地,在一个示例性的实施例中,第一焊接端的材质为镀锡。
35.进一步地,在一个示例性的实施例中,第二焊接端的材质为镀锡。
36.在上述两个实施例中,镀锡以涂层形式附着于第一焊接端及第二焊接端上,焊接时可利用电烙铁等焊接工具熔化镀锡层来直接进行焊接而无需借助焊锡,从而在简化了焊接流程的同时降低了焊接操作难度。
37.对应地,参照图1和图2,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恒流源负载电路,该恒流源负载电路包括电源端vcc、负载元件以及上述任一实施例中的恒流源电阻变换电路;其中,
38.每一电阻的一端通过负载元件与电源端vcc电连接,每一第二焊接端均接地。
39.在本实施例中,得益于上述实施例所提供的恒流源电阻变换电路的改进,本实施例所提供的恒流源负载电路具有与上述恒流源电阻变换电路相同的技术效果(通过控制目标焊盘的第一焊接端与第二焊接端的连通或断开,进而控制目标焊盘所在的电阻支路导通或截止,从而在无需更换电阻的情况下实现了多种阻值的变换,使电源端vcc输出到负载元
件的电流值可根据实际需要控制),其中,负载元件可包括led驱动器等。对于具体实施过程的说明可参见上述实施例,此处不再赘述。
40.进一步地,参照图2,在一个示例性的实施例中,恒流源负载电路还包括控制电路u1、开关元件q1、电感l1、二极管d1和储能电容c6;其中,
41.电感l1的一端与电源端vcc电连接,电感l1的另一端分别与开关元件q1的第一端、二极管d1的正极电连接,二极管d1的负极分别与储能电容c6的一端、负载元件q1的正极电连接,储能电容c6的另一端接地;
42.控制电路u1的输出端out与开关元件q1的控制端电连接,开关元件q1的第二端接地;
43.控制电路u1用于输出开启信号或关闭信号至开关元件q1,开关元件q1用于当接收到开启信号时导通、以及用于当接收到关闭信号时截止。
44.在本实施例中,开关元件q1、电感l1、二极管d1和储能电容c6构成完整的boost升压电路,该升压电路分为充电和放电两种工作状态。在充电过程中,开关元件q1导通,则电源端vcc经过开关元件q1至接地端的支路导通,电源端vcc的输入电压流过电感l1,使得电感l1上的电流以一定的比率线性增加,此时通过已存储有一定电能的储能电容c6的放电来为负载元件供电,其中,二极管d1可防止储能电容c6对地放电,而随着电感l1电流的增加,电感l1里逐渐储存了一些能量;当电感l1里储存的能量达到预定要求时,使开关元件q1截止,此时升压电路切换为放电状态,由于电感l1的电流保持特性,流经电感l1的电流缓慢地由充电完毕时的值变为零,电感l1两端产生一个反向电动势,该反向电动势与电源端vcc的输入电压叠加,为负载元件供电并对储能电容c6进行充电,由于叠加后的电压已经高于电源端vcc的输入电压,因此升压完毕。其中,控制电路u1可为包括自动控制芯片等控制元件的硬件电路,开启信号及关闭信号的输出可由人工控制亦可通过预设的程序自动控制,只需达到通过信号传输控制开关元件q1的通断的效果即可,在此不作具体限定。
45.由此可见,本实施例提供的升压电路,可通过升压作用提高输出到负载元件两端的电压,从而更好地满足负载元件的电压需要。
46.进一步地,参照图2,在一个示例性的实施例中,控制电路的输入端inn与负载元件的负极电连接;
47.控制电路u1用于当负载元件的输出电压达到第一预设阈值时,输出开启信号至开关元件q1;且控制电路u1用于当负载元件的输出电压达到第二预设阈值时,输出关闭信号至开关元件q1。
48.在本实施例中,控制电路u1对负载元件的输出电压进行采样,并通过采样电压与第一预设阈值、第二预设阈值的比对控制开关元件q1的开启时间,进而控制电感l1的储能及其输出至储能电容c6的能量,经过开关元件q1的多次开闭调整后,电路将处于一个动态平衡状态,从而实现了恒流作用。
49.进一步地,参照图2,在一个示例性的实施例中,恒流源负载电路还包括滤波电容c8,滤波电容c8并联于储能电容c6的两端。
50.在本实施例中,图示性地,电源端vcc输出的电信号在通过二极管d1后,首先经过滤波电容c8以滤除其中的部分高频信号,然后到储能电容c6进行电能储存,从而达到了滤波效果。
51.进一步地,参照图2,在一个示例性的实施例中,开关元件q1为场效应管,场效应管的栅极为开关元件q1的控制端,场效应管的漏极为开关元件q1的第一端,场效应管的源极为开关元件q1的第二端。
52.在本实施例中,场效应管可选为一种mos管,具体地,当控制电路u1输出高电平至mos管的栅极时,mos管基于其特性而处于导通状态,此时电源端vcc经mos管至接地端的支路导通;当控制电路u1输出低电平至mos管的栅极时,mos管基于其特性而处于截止状态,此时电源端vcc经mos管至接地端的支路不导通。
53.进一步地,在一个示例性的实施例中,开关元件q1为三极管,三极管的基极为开关元件q1的控制端,三极管的集电极为开关元件q1的第一端,三极管的发射极为开关元件q1的第二端。
54.在本实施例中,具体地,当控制电路u1输出高电平至三极管的基极时,三极管的发射极和集电极处于正向偏置状态,此时三极管相当于一个处于闭合状态的开关,电源端vcc经三极管至接地端的支路导通;而当控制电路u1输出低电平至三极管的基极时,三极管的发射极和集电极处于反向偏置状态,此时三极管相当于一个处于断开状态的开关,电源端vcc经三极管至接地端的支路不导通。
55.对应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电子设备,该电子设备包括上述任一实施例中的恒流源负载电路。
56.在本实施例中,得益于上述实施例所提供的恒流源负载电路的改进,本实施例的电子设备具有与上述恒流源负载电路相同的技术效果,此处不再赘述。
57.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公开的恒流源电阻变换电路、恒流源负载电路及电子设备的其它内容可参见现有技术,在此不再赘述。
58.另外,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用新型中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59.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可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实用新型的构思下,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