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轨道式床床转移装置的制作方法

2022-02-20 16:24:01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发明属于用于提升病人或残疾人的装置的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轨道式床床转移装置。


背景技术:

2.目前临床卧床患者或危重患者床床转移多采用多人徒手合力搬运的方式。在搬运过程中,由于被搬运者体重不同,各种管路和仪器的使用,搬运工作对搬运者的体力、技能和人员数量都有一定要求,有时难以满足,给临床工作带来一定困难。除此,在搬运过程中容易给被搬运者造成二次损伤。针对这些问题,现有一些相关装置设计存在,但因为结构复杂,辅助电器设备等需求,限制了其在临床应用的范围和程度。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发明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其目的是提供一种轨道式床床转移装置。
4.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5.一种轨道式床床转移装置,包括担架,还包括轨道提升装置;
6.所述担架包括病人躺卧的担架正侧以及设置有第一提升装置的担架背侧,所述第一提升装置用于调整担架与病床床面之间的距离,以将轨道提升装置插入到担架与病床床面之间;
7.所述轨道提升装置包括用于提升担架高度的第二提升装置、与第二提升装置转动连接的轨道板以及设置于轨道板上的滑轨。
8.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二提升装置包括底座和设置于底座上的提升支架,所述提升支架包括支撑框以及连接支撑框和底座的升降杆。
9.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轨道板朝向担架背侧的一侧为正侧,轨道板的正侧设置有轨道槽,所述轨道板的背侧设置有与支撑框转动连接的中心轴,所述中心轴的末端设置有限位凸缘。
10.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滑轨包括与轨道槽相连接的固定板、一组设置于固定板上的固定轨、一组或多组滑动轨以及设置于固定轨或滑动轨顶部的滑轮,所述滑动轨与固定轨滑动连接,所述滑动轨的末端与抽拉把手相连。
11.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底座与滑轨平行的两侧设置有辅助平衡支撑板,所述辅助平衡支撑板的顶端设有辅助滑轨,所述底座与滑轨垂直的两侧设置有限位支撑板。
12.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升降杆为气弹簧,所述气弹簧包括设置于支撑框的四角的支撑气弹簧,所述支撑气弹簧一端与底座内侧相固定另一端与设置于支撑框背侧的万向接头相连接。
13.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升降杆为设置有气弹簧的剪叉机构,所述剪叉机构一侧的两支分别与支撑框的背侧和底座的内侧相铰接,另一侧的两支与分别设置于支撑框和底
座上的滑道滑动连接。
14.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提升装置为若干个气囊,所述气囊与担架围成供轨道提升装置通过的转移通道,所述转移通道包括横向转移通道与纵向转移通道中的一种或两种。
15.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担架背侧设置有气囊凹槽以安装气囊,所述气囊未充气时没入气囊凹槽。
16.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担架上相对设置有把手,所述把手包括纵向把手与横向把手中的一种或两种,所述纵向把手相对的设置于病人躺卧时头脚的两侧,所述横向把手相对的设置于病人躺卧时身体的两侧。
17.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8.1.本发明通过分体式的担架以及轨道提升装置的组合应用,从而实现病人的床床间转移。整体构造简洁,易于组装操作,2-3人即可完成病人的床床转移;可实现各种高度差的床床转移;也可以满足多种角度的对接的床床转移需求,不受转移空间大小的限制;整体装置简便,可配合平车携带移动,实现患者连续多次的床床转移。
19.2.本发明结构简便、易于拆卸,可操作性强;整体装置体积适中,便于存放和移动使用;使用此装置对病人的床床转移需要的人力可减少;床床转移更平稳,降低可能发生的二次损伤的风险;可以满足各种大小空间床床转移,为医疗条件有限的单位提供了一种可用的床床转移工具。
20.3.本发明整体体积适中,便于存放和移动,拆卸、组装、使用方便,可操作性强。未来做产品转化,其生产、使用、维护成本相对低廉,适用于多种经济水平的医疗机构使用。可满足于卧床重症或危重患者的使用,大大节省病人床床转移的人员需求,实用性强,可推广性强。
附图说明
21.图1是本发明中一种实施方式中的担架和轨道提升装置的组合示意图;
22.图2是本发明中轨道提升装置的外观示意图;
23.图3是本发明中轨道提升装置的正视示意图;
24.图4是本发明中a处局部放大示意图;
25.图5是本发明中三节式滑轨展开时的轨道提升装置的外观示意图;
26.图6是本发明中轨道提升装置的一种实施方式的轨道提升装置的爆炸示意图;
27.图7是本发明中轨道提升装置的另一种实施方式的提升支架和底座的结构示意图;
28.图8是本发明中轨道提升装置的另一种实施方式的提升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29.图9是本发明中的轨道板的仰视视角示意图;
30.图10是本发明中轨道提升装置的另一种实施方式的使用外观示意图;
31.图11是本发明中担架的另一种实施方式俯视视角示意图;
32.图12是本发明中担架背侧的气囊设置的一种实施方式的仰视示意图;
33.图13是本发明中担架背侧的气囊设置的另一种实施方式的仰视示意图。
34.其中:
35.1.担架,101.担架正侧,
36.102.第一提升装置,103.担架背侧,
37.104.气囊凹槽,105.横向转移通道,
38.106.纵向转移通道,107.把手,
39.1071.纵向把手,1072.横向把手,
40.2.轨道提升装置,3.第二提升装置,
41.4.轨道板,401.轨道槽,
42.5.滑轨,6.底座,
43.601.辅助平衡支撑板,602.辅助滑轨,
44.603.限位支撑板,7.提升支架,
45.701.支撑框,702.升降杆,
46.7021.内剪叉臂,7022.外剪叉臂,
47.7023.轴,7024.活动气弹簧,
48.7025.支撑杆,703.轴承,
49.704.万向接头,8.中心轴,
50.801.限位凸沿,9.固定板,
51.901.水平固定板,902.垂直固定板,
52.10.固定轨,11.滑动轨,
53.1101.第一滑动外轨,1102.第二固定外轨,
54.1103.第二滑动轨,1104.第二滑动内轨,
55.1105.第二滑动外轨,12.滑轮,
56.13.连接平台,14.抽拉把手,
57.15.滑道。
具体实施方式
58.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发明技术方案,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
59.实施例1:
60.一种轨道式床床转移装置,包括担架1以及轨道提升装置2;所述担架1包括病人躺卧的担架正侧101以及设置有第一提升装置102的担架背侧103,所述第一提升装置102用于调整担架1与病床床面之间的距离,使该距离与轨道提升装置2的厚度相匹配,便于将轨道提升装置2插入担架1与病床床面之间;所述轨道提升装置2包括用于提升担架1高度的第二提升装置3、与第二提升装置3转动连接的轨道板4以及设置于轨道板4上的滑轨5,床床转移的过程中担架1设置于滑轨5上,使用第二提升装置3使担架1高度与要转移至的病床的床面相适应,沿滑轨5的方向推动担架1即可平稳的将病人转移到目标床面。
61.所述第二提升装置3包括底座6和设置于底座6上的提升支架7,所述提升支架7包括支撑框701以及连接支撑框701和底座6的升降杆702。所述轨道板4朝向担架背侧103的一侧为正侧,轨道板4的正侧设置有轨道槽401,如图9所示,为了进一步减轻轨道提升装置2的重量,轨道板4去掉了除支撑板和轨道槽401之外的材料;所述轨道板4的背侧设置有中心轴
8,所述中心轴8的末端设置有限位凸缘801。所述中心轴8为中空的,所述中心轴8与支撑框701之间设有轴承703。当轨道提升装置2将担架1顶升起来后,所述轨道板4可以相对底座6旋转,调整轨道板4的方向可以便于在成角度的两病床之间进行病人转移。
62.本发明分体式的担架1和轨道提升装置2相配合可以解决因为场地所限无法并排排放的病床间进行病人床床转移的问题以及不同高度之间的病床之间的转移问题。
63.实施例2:
64.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进一步考虑使滑轨5可拉伸,以延长滑轨的长度使其能适应更多的床床转移场景,所述滑轨5可以选用市面上能够买到的且承重合适的抽拉轨。所述滑轨5包括固定板9、一组固定轨10、一组或多组滑动轨11以及设置于固定轨10或滑动轨11顶部的滑轮12,所述固定板9包括与轨道板4的正侧连接的水平固定板901以及与轨道槽401连接的垂直固定板902,所述固定轨10连接于垂直固定板902上,所述滑动轨11与固定轨10滑动连接。
65.所述固定轨10包括相对设置的固定内轨,所述滑动轨11包括第一滑动外轨1101,所述固定内轨与第一滑动外轨1101相匹配,所述第一滑动外轨1101的顶部设有连接平台13,所述连接平台13上连接有若干个滑轮12。如图2-图6所示为滑轮12的一种设置方式,另外还可以同一列或多列的滑轮排列于同一滑轮座内。
66.如图3-图5所示,进一步的当抽拉滑轨为三节式滑轨时,所述滑动轨11还包括第二固定外轨1102以及第二滑动轨1103,所述第二滑动轨1103包括背侧相连的第二滑动内轨1104与第二滑动外轨1105,所述第二固定外轨1103与第一滑动外轨1101相固定,所述第二滑动内轨1104与第二固定外轨滑动连接。所述滑动轨11的末端与抽拉把手14相连,使用时握住把手14将滑动轨11从固定轨10中抽出所需的长度即可。
67.同理,当滑动轨11为一组时,所述第一滑动外轨1101与固定内轨滑动连接,第一滑动外轨1101向外抽出即可形成两节式滑轨;当滑动轨11为多组时参照滑动轨11为两组时的连接方式。
68.所述第二固定外轨1102、第一滑动外轨1101以及第二滑动外轨1105中均设有滚珠使滑动轨11更方便稳定的从固定轨10中抽拉出来。
69.所述底座6与滑轨5平行的两侧设置有辅助平衡支撑板601,所述辅助平衡支撑板601的顶端设有辅助滑轨602,所述底座6与滑轨5垂直的两侧设置有限位支撑板603。所述限位支撑板603用于防止第二提升装置3与从底座6内脱出,并给与滑动轨11一定的支撑。
70.实施例3:
71.在实施例2的基础上,所述升降杆702为气弹簧,所述气弹簧包括设置于支撑框701的四角的支撑气弹簧。所述支撑气弹簧一端与底座6内侧相固定另一端与设置于支撑框701背侧的万向接头704相连接。所述支撑气弹簧为自锁式气弹簧或自由式气弹簧。
72.或者,所述气弹簧还包括两端与支撑框701与底座6通过万向接头连接的辅助气弹簧,图中未示出,所述辅助气弹簧为自由式气弹簧。
73.当地面不平的特殊情况下,需要调整担架的角度以维持病人在床床转移中的水平状态,可以分别对四角的支撑气弹簧进行调整,以使担架抬起适应角度。
74.实施例4:
75.在实施例2的基础上所述升降杆702还可以为剪叉机构,所述剪叉机构一侧的两支
分别与支撑框701的背侧和底座6的内侧相铰接,另一侧的两支与分别设置于支撑框701和底座6上的滑道15滑动连接。
76.所述剪叉机构包括两组相对设置于支撑框701两侧的的相交叉的内剪叉臂7021、外剪叉臂7022,所述内剪叉臂7021和外剪叉臂7022间设置有轴7023,所述两组外剪叉臂7022间设置有支撑杆7025,所述支撑杆7025上设置有活动气弹簧7024,所述活动气弹簧7024另一端与内剪叉臂7021相连接。
77.使用时打开活动气弹簧7024的阀门,然后对支撑框701施加外力,即可对升降杆702的高度进行调整。
78.实施例5:
79.在以上实施例的基础上,所述第一提升装置102为若干个气囊,所述担架上设有气囊凹槽104以安装气囊,当所述气囊未充气状态时,所述气囊没入于气囊凹槽104内,当所述气囊充入气体时,所述气囊与担架围成供轨道提升装置通过的转移通道,所述转移通道包括横向转移通道105与纵向转移通道106中的一种或两种。
80.优选的是如图12所示所述气囊位于担架1的四角,所述气囊和担架1围成横向转移通道105和纵向转移通道106,当因为场地所限病床只能纵向排放的时候,可以从横向转移通道105将第二提升装置3插入担架1和病床之间,然后通过操作第二提升装置3将担架提升以达到能够越过床尾栏杆的高度,通过纵向转移通道106进行纵向方向床床转移;横向转移时从横向转移通道105将第二提升装置3插入担架1和病床之间后通过横向转移通道105进行纵向方向床床转移使用。
81.进一步根据病床和要转移的病人和与病人相连接的其他物品、器械的重量,可以考虑设置多个纵向转移通道106或横向转移通道105,使用若干个轨道提升装置2配合使用。如图13为纵向转移通道106为一个、横向转移通道105为两个时的气囊设置示意图,此时担架1与图1所示的担架结构相同,轨道提升装置2的形状和大小根据需要进行调整即可。
82.实施例6:
83.在以上实施例的基础上,如图1所示,所述担架1的正侧上相对设置有把手107,所述把手107包括纵向把手1071与横向把手1072中的一种或两种,所述纵向把手1071相对的设置于病人躺卧时头脚的两侧,所述横向把手1072相对的设置于病人躺卧时身体的两侧。这样方便医护人员根据现场条件选择纵向把手1051或横向把手1072用力推动担架进行床床转移。
84.优选的,担架1的每一侧均设置有两个相对设置于两端的纵向把手1071或横向把手1072,所述纵向把手1071和横向把手1072包括开设于担架上相对应侧上贯穿担架正侧102和担架背侧103的贯穿孔,医护人员可以将手插入贯穿孔推动或者配合穿过贯穿孔的拉带拉动担架1。
85.进一步考虑,所述担架1为如图1所示双层中空的结构以减轻担架的重量,担架正侧101为平面;或者如图11所示所述担架1为单层,所述气囊凹槽103的底部从担架1的正侧凸起,这样使担架正侧更贴近床面方便病人转移至担架上。
86.本发明进行相关改造,通过分体式的担架以及轨道提升装置的组合应用,从而实现病人的床床间转移。整体构造简洁,易于组装操作,2-3人即可完成病人的床床转移;可实现各种高度差的床床转移;也可以满足多种角度的对接的床床转移需求,不受转移空间大
小的限制;整体装置简便,可配合平车携带移动,实现患者连续多次的床床转移。
87.同时,本发明结构简便、易于拆卸,可操作性强;整体装置体积适中,便于存放和移动使用;使用此装置对病人的床床转移需要的人力可减少;床床转移更平稳,降低可能发生的二次损伤的风险;可以满足各种大小空间床床转移,为医疗条件有限的单位提供了一种可用的床床转移工具。
88.进一步的,本发明整体体积适中,便于存放和移动,拆卸、组装、使用方便,可操作性强。未来做产品转化,其生产、使用、维护成本相对低廉,适用于多种经济水平的医疗机构使用。可满足于卧床重症或危重患者的使用,大大节省病人床床转移的人员需求,实用性强,可推广性强。
89.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发明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90.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等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91.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通过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92.申请人声明,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明了,任何属于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均落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和公开范围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