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阻尼减振块及空调器的制作方法

2022-02-20 16:15:40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空调制造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阻尼减振块及空调器。


背景技术:

2.目前空调管路减振常用阻尼块或橡胶减振圈。
3.其中,在管路上包裹阻尼块减振,但是,阻尼块遇高温容易融化,因此不能用在过热的管路上,使得阻尼块使用管路位置受到一定限制,同时阻尼块容易老化脱落。
4.另一种管路减振方法采用橡胶减振圈,减振圈完全采用橡胶材质,虽然能够起到一定配重平衡作用,但减振效果不佳。


技术实现要素:

5.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旨在提出一种阻尼减振块及空调器,以提高减振块的减振效果和连接稳定性。
6.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7.一种阻尼减振块,包括:
8.减振外层、减振内层和阻尼夹层形成的减振本体,在所述减振外层与所述减振内层之间靠近中间的位置设置有连接部,所述阻尼夹层由填充的阻尼材料形成,所述阻尼材料填充在所述连接部的上方和/或下方。
9.本实用所述的阻尼减振块,通过在减振外层、减振内层之间设置阻尼夹层,将现有的减振圈和阻尼块相结合,提出一种相对于减振圈而言阻尼效果更好、相对于阻尼块而言适应范围更广的新型减振圈,而通过连接部的设置,能够更好地将减振本体固定在管路上。
10.进一步的,在所述减振本体上设置贯穿孔,所述贯穿孔形成在所述减振内层的内侧,在所述减振本体上设置有切口,所述切口一侧与所述贯穿孔连通,所述切口的另一侧延伸至所述减振本体的外边缘,所述贯穿孔以及所述切口贯穿所述减振本体的两端。
11.该设置便于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阻尼减振块卡接至管路上进行装配,结构合理,易于装配。
12.进一步的,在所述减振本体的外表面设置凹槽,在所述凹槽内设置束紧装置,所述束紧装置用于对所述减振本体的切口处紧固。
13.将束紧装置放置于该凹槽内用于对减振本体的切口进行束紧,以对阻尼减振块进行紧固,防止阻尼减振块因管路振动而脱落
14.进一步的,所述凹槽设置在所述连接部所在位置。
15.该设置提高束紧装置安装位置结构的抗变形强度,以免凹槽变形导致束紧装置脱落,进一步提高了阻尼减振块装配在管路连接的可靠性
16.进一步的,所述凹槽的直径小于所述束紧装置的直径,所述束紧装置能够卡接在所述凹槽内。
17.该设置保证束紧装置卡接稳定,固定牢固。
18.进一步的,所述连接部与所述减振外层和/或所述减振内层一体成型。
19.通过一体成型的加工工艺,提高了本实用新型所述阻尼减振块的生产效率,所述连接部与所述减振外层和/或所述减振内层采用相同的材质加工成型,保证本实用所述的阻尼减振块的产品性能稳定性。
20.进一步的,所述束紧装置为卡箍,包括卡箍本体,所述卡箍本体呈一端开口的弧形设置,在所述卡箍本体的开口端的至少一端设置卡箍耳片,所述卡箍耳片呈外翻的弧形设置。
21.该设置便于束紧装置的安装和拆除,操作简单、快捷、可靠。
22.进一步的,所述贯穿孔的直径小于管路的直径。
23.该设置使得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阻尼减振块卡接至管路后,经过束紧装置卡接至凹槽内时,卡箍牢固,不易脱落。
24.进一步的,在所述减振本体的上端部设置减振上层,在所述减振本体的下端部设置减振下层,所述减振上层、减振外层、减振内层以及减振下层之间形成中空的腔室,在该腔室内设置实心的连接部,所述阻尼夹层形成在连接部上方的腔室内和所述连接部上方的腔室内。
25.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阻尼减振块具有以下优势:
26.(1)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阻尼减振块,通过采用夹层设计方式,将表层以及与管路配合一侧采用橡胶材质,使得表层和内层不易融化、老化,稳定可靠,在橡胶内层与表层之间填充阻尼材料,相当于将现有减振圈内部掏空,填充阻尼材料,使得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阻尼减振块相对于减振圈而言阻尼效果更好、相对于阻尼块而言适应范围更广,而通过在减振本体中间设有实心橡胶部,用于固定卡箍。
27.(2)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阻尼减振块,由于中间设有一圈实心橡胶部,使得减振块安装更为牢固,可达到更好的阻尼减振效果。
28.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出一种空调器,包括管路系统和如上述所述的阻尼减振块,所述阻尼减振块套设在所述管路系统中的管路上。
29.所述空调器与上述阻尼减振块相对于现有技术所具有的优势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附图说明
30.构成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31.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阻尼减振块的结构示意图;
32.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阻尼减振块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33.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阻尼减振块的正视结构示意图;
34.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阻尼减振块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35.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阻尼减振块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36.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束紧装置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37.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减振本体的正视结构示意图;
38.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减振本体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39.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阻尼减振块与管路装配在一起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40.附图标记说明:
41.100-阻尼减振块,1-减振本体,101-减振外层,102-减振内层,103-连接部,104-减振上层,105-减振下层,106-阻尼夹层,107-阻尼材料,108-凹槽,2-贯穿孔,3-切口,4-束紧装置,401-卡箍本体,402-卡箍耳片,5-管路。
具体实施方式
42.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手段及达到目的与功效易于理解,下面结合具体图示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
43.实施例1
44.如图1~9所示,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阻尼减振块,包括:
45.减振本体1,包括减振外层101、减振内层102和阻尼夹层106,在所述减振外层101与所述减振内层102之间设置有连接部103,所述阻尼夹层106由填充的阻尼材料107形成,所述阻尼材料107填充在所述连接部103的上方和/或下方。
46.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阻尼减振块,采用夹层的设计方式,通过在减振外层101、减振内层102设置阻尼夹层106,使得靠近管路5的内表层及外表层采用减振材料,如橡胶材料,中间填充阻尼材料,起到减振缓冲作用,而通过在减振外层101、减振内层102之间设置与所述减振外层101和/或所述减振内层102相同的材料的连接部103,保证本实用新型所述阻尼减振块的抗变形强度,且由于阻尼材料较软,且减振块安装在管路上时,振动频次高、时间长,极易容易产生松脱,而通过连接部103的设置,能够将本技术所述的阻尼减振块更好的固定在管路5上。
47.本实用所述的阻尼减振块,通过在减振外层101、减振内层102之间设置阻尼夹层106,将现有的减振圈和阻尼块相结合,提出一种相对于减振圈而言阻尼效果更好、相对于阻尼块而言适应范围更广的新型减振圈,而通过连接部103的设置,能够更好地将减振本体1固定在管路5上。
48.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较佳示例,所述减振本体1呈圆柱体状,在所述减振本体1上设置贯穿孔2,所述贯穿孔2形成在所述减振内层102的内侧,在所述减振本体1上设置有切口3,所述切口3一侧与所述贯穿孔2连通,所述切口3的另一侧延伸至所述减振本体1的外边缘,所述贯穿孔2以及所述切口3贯穿所述减振本体1的两端。
49.该设置便于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阻尼减振块卡接至管路5上进行装配,在使用时,通过打开切口3,使得阻尼减振块的切口3卡接至管路5上,直至将管路5卡入贯穿孔2内,实现的阻尼减振块与管路5的装配,结构合理,易于装配。
50.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较佳示例,在所述减振本体1的外表面设置凹槽108,在所述凹槽108内设置束紧装置4,所述束紧装置4用于对所述减振本体1的切口3处紧固。
51.作为本实用新型的示例,所述凹槽108可以沿所述减振外层101的外周面周向设置,包括通圆周长或者部分圆形周长设置的凹槽,例如半圆型的凹槽108或者扇形角大于90
°
弧长的凹槽108;所述凹槽108可以沿所述减振外层101的外周螺旋设置,该螺旋结构的螺旋角度可以为90
°
~360
°
之间任意数值,该部分圆形或者螺旋形的周长覆盖所述切口3,
将束紧装置4放置于该凹槽108内用于对减振本体1的切口3进行束紧,以对阻尼减振块100进行紧固,防止阻尼减振块因管路5振动而脱落。
52.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较佳示例,所述凹槽108设置在所述连接部103所在位置。
53.由于阻尼材料107较软,将凹槽108设置在所述连接部103所在位置,提高束紧装置4安装位置结构的抗变形强度,以免凹槽108变形导致束紧装置4脱落,进一步提高了阻尼减振块装配在管路5连接的可靠性。
54.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较佳示例,所述凹槽108的直径小于所述束紧装置4的直径,所述束紧装置4能够卡接在所述凹槽108内。
55.该设置保证束紧装置4卡接稳定,固定牢固。
56.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较佳示例,所述束紧装置4为卡箍,包括卡箍本体401,所述卡箍本体401呈一端开口的弧形设置,在所述卡箍本体401的开口端的至少一端设置卡箍耳片402,所述卡箍耳片402呈外翻的弧形设置。
57.该设置便于束紧装置4的安装和拆除,操作简单、快捷、可靠。
58.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较佳示例,所述连接部103与所述减振外层101和/或所述减振内层102一体成型。
59.通过一体成型的加工工艺,提高了本实用新型所述阻尼减振块的生产效率,其中,所述连接部103与所述减振外层101和/或所述减振内层102采用相同的材质加工成型,例如橡胶。
60.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较佳示例,所述贯穿孔2的直径略小于管路5的直径。
61.该设置使得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阻尼减振块卡接至管路5后,经过束紧装置4卡接至凹槽108内时,才能卡箍牢固,不易脱落。
62.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较佳示例,在所述减振本体1的上端部设置减振上层104,在所述减振本体1的下端部设置减振下层105。
63.该设置使得所述减振上层104、减振外层101、减振内层102以及减振下层105之间形成中空的腔室,在该腔室内设置实心的连接部103,所述阻尼夹层106形成在连接部103上方的腔室内和所述连接部103上方的腔室内,便于阻尼材料107的填充,同时使得阻尼减振块设有夹层并填充阻尼材料的前提下,能够可靠的固定在管路5上。
64.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阻尼减振块,通过采用夹层设计方式,将表层以及与管路配合一侧采用橡胶材质,使得表层和内层不易融化、老化,稳定可靠,在橡胶内层与表层之间填充阻尼材料,相当于将现有减振圈内部掏空,填充阻尼材料,使得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阻尼减振块相对于减振圈而言阻尼效果更好、相对于阻尼块而言适应范围更广,而通过在减振本体中间设有实心橡胶部,用于固定卡箍。
65.改进后的阻尼减振块安装在管路中,可达到更好的阻尼减振效果,由于中间设有一圈实心橡胶部,使得减振块安装更为牢固。
66.实施例2
67.本实用新型还公开了一种空调器,包括管路系统和实施例1中所述的阻尼减振块,所述阻尼减振块套设在所述管路系统中的管路上。
68.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
的保护范围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