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预测轴承钢棒材表面发纹形成原因的方法与流程

2022-02-20 14:42:28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发明涉及钢铁生产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预测轴承钢棒材表面发纹形成原因的方法。


背景技术:

2.表面发纹是轴承钢棒材表面缺陷中最常见的一种,为清除这些缺陷,往往不得不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甚至严重影响企业的正常生产和经济效益。在铁路、航空、航天等对棒材产品质量完整性、可靠性要求很高,因此发纹缺陷的确定和控制越来越受到关注。轴承钢棒材是由热连轧工艺生产的,广泛用于机械加工、建筑、家电等行业,其热连轧常采用的孔型系统为箱-椭圆-圆。
3.发纹是钢材表面宏观缺陷之一,通常表现在钢的表面有发状细纹,比裂纹浅而短,沿轧制方向分散或成簇分布。钢表面发纹缺陷的存在会极大影响钢材的力学性能,特别是疲劳强度等。钢材表面发纹会极大降低钢的塑性和韧性,严重的甚至可引起开裂,严重缩短材料的使用寿命。发纹缺陷常见的危害除了促进裂纹萌生外,还体现在引发无损检测伪裂纹显示、形成不可接受表面缺陷、导致密封结构泄漏失效等诸多方面。通过对发纹缺陷不同的表现形式进行研究总结,能更为准确地判断发纹成因,针对性地提出预防措施和检验评价方法,有助于提高产品的质量和可靠性。
4.目前,钢坯加热时温度应力、钢坯轧制时压量和限制宽展、轧材冷却时温度应力和组织应力、钢坯氧化铁皮是发纹的主要形成原因。由于诸多因素影响发纹的形成,并未具体提出某一因素对轴承钢棒材表面发纹的影响。因此,为了有效分析预测轴承钢表面发纹的形成,提出初始轧制温度参数的影响,并规范其它工艺参数,对轴承钢棒材轧制过程进行有限元数值模拟,表征分析其对轴承钢棒材表面发纹的影响。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发明针对上述技术问题,克服现有技术的缺点,提供一种预测轴承钢棒材表面发纹形成原因的方法,包括:一、建立数值模拟系统,采用cad软件建立轧辊和轧件的几何模型;二、在msc.marc的前处理器中依据轧辊与轧件的材料特性,设置部件之间的相互作用,设置分析步和载荷;在轴承钢棒材轧制过程中设定轧件属性为塑性、轧辊为刚性;然后对摩擦因素进行定义,选择剪切摩擦,设定轧辊与轧件间接触换热,由于轧件与轧辊呈现出对称性的特点,研究对象可选用1/4轧件和1/2轧辊,并以此建立有限元轧制模型;三、根据实际轧制条件向数值模拟系统输入边界条件、材料参数、工艺参数;在轧制过程中,由于金属产生塑性变形使得轧件温度升高,热功的换热系数0.9,轧件在轧制过程中会与轧辊接触,从而产生摩擦生成热,将该部分热量平均分至轧件和轧辊接触体上接触;四、进行网格划分,利用msc.marc有限元软件中默认的网格类型进行网格划分,网
格类型为八节点六面体;五、根据不同初始轧制温度参数,对轴承钢棒材轧制过程进行有限元数值模拟,获得轴承钢的应力、应变分布规律,温度场和轧制力分布规律,对轴承钢棒材表面发纹形成原因进行分析。
6.本发明进一步限定的技术方案是:前所述的一种预测轴承钢棒材表面发纹形成原因的方法,步骤一,将初始横截面尺寸为250mm
×
300mm的坯料,五架次轧机按平(h)—立(v)模式交替布置,采用箱形-椭圆-圆孔型系统。
7.前所述的一种预测轴承钢棒材表面发纹形成原因的方法,步骤二,轧件与轧辊的摩擦系数设为0.7,等效换热系数9.5kw/m2·
℃。
8.前所述的一种预测轴承钢棒材表面发纹形成原因的方法,步骤三,设置轧辊温度250℃、环境温度25℃。
9.前所述的一种预测轴承钢棒材表面发纹形成原因的方法,步骤三,模拟实验工艺参数如下:道次1:辊缝30mm,轧制线速度0.264m/s,延伸系数1.13,轧辊直径950mm;道次2:辊缝30mm,轧制线速度0.303m/s,延伸系数1.21,轧辊直径870mm;道次3:辊缝30mm,轧制线速度0.352m/s,延伸系数1.18,轧辊直径900mm;道次4:辊缝25mm,轧制线速度0.456m/s,延伸系数1.33,轧辊直径800mm;道次5:辊缝25mm,轧制线速度0.600m/s,延伸系数1.32,轧辊直径800mm。
10.前所述的一种预测轴承钢棒材表面发纹形成原因的方法,步骤四,设置坯料长度为3500mm,划分33600个单元。
11.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可通过有限元数值模拟,分析轴承钢棒材轧制过程中轧件可能出现的发纹缺陷和产生原因,优化工艺参数,提高轧件表面质量和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
附图说明
12.图1为轧制工艺示意图;图2为棒材粗连轧有限元模型;图3为模拟1050五个道次轧制轧件表面情况;图4为模拟1075五个道次轧制轧件表面情况;图5为模拟1100五个道次轧制轧件表面情况。
具体实施方式
13.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预测轴承钢棒材表面发纹形成原因的方法,轧制工艺如图1,包括:一、建立数值模拟系统,采用cad软件建立轧辊和轧件的几何模型,将初始横截面尺寸为250mm
×
300mm的坯料,五架次轧机按平(h)—立(v)模式交替布置,采用箱形-椭圆-圆孔型系统;二、在msc.marc的前处理器中依据轧辊与轧件的材料特性,设置部件之间的相互
作用,设置分析步和载荷;在轴承钢棒材轧制过程中设定轧件属性为塑性、轧辊为刚性;然后对摩擦因素进行定义,选择剪切摩擦,轧件与轧辊的摩擦系数设为0.7,设定轧辊与轧件间接触换热时,等效换热系数9.5kw/m2·
℃,由于轧件与轧辊呈现出对称性的特点,研究对象可选用1/4轧件和1/2轧辊,并以此建立有限元轧制模型,如图2;三、根据实际轧制条件向数值模拟系统输入边界条件、材料参数、工艺参数;设置轧辊温度250℃、环境温度25℃;在轧制过程中,由于金属产生塑性变形使得轧件温度升高,热功的换热系数0.9,轧件在轧制过程中会与轧辊接触,从而产生摩擦生成热,将该部分热量平均分至轧件和轧辊接触体上接触,具体模拟工艺参数如表1所示:表1 模拟实验工艺参数道次辊缝/mm轧制线速度m/s延伸系数轧辊直径/mm1300.2641.139502300.3031.218703300.3521.189004250.4561.338005250.6001.32800;四、进行网格划分,利用msc.marc有限元软件中默认的网格类型进行网格划分,网格类型为八节点六面体,设置坯料长度为3500mm,划分33600个单元;五、根据不同初始轧制温度参数,对轴承钢棒材轧制过程进行有限元数值模拟,获得轴承钢的应力、应变分布规律,温度场和轧制力分布规律,对轴承钢棒材表面发纹形成原因进行分析。
14.具体应用过程:初始轧制温度可能是引起轴承钢棒材表面发纹的一种关键因素,故设计了不同初始轧制温度的情况。当设计初始轧制温度为1050时,经过五道次轧制后轧件表面情况如图3(a)、(b)、(c)、(d)、(e)所示。从图中可以看出,坯料能顺利经过现有孔型的轧制。在第五道次轧件末端表面出现少量凸起现象。
15.在建模主要分析轧制温度对轴承钢棒材表面发纹的影响,进一步设计初始轧制温度为1075时,经过五道次轧制后轧件表面情况如图4(a)、(b)、(c)、(d)、(e)所示。从图中可以看出,坯料能顺利经过现有孔型的轧制。轧件在第二道次开始表面出现少量凸起,并在轧件末端出现翘起现象,在经过第四道次轧制后轧件表面凸起现象加重。轧件在第三道次和第五道次辊缝处出现明显的耳子,已严重影响了棒材的产品质量。
16.进一步设计初始轧制温度为1100时,经过五道次轧制后轧件表面情况如图5(a)、(b)、(c)、(d)、(e)所示。从图中可以看出,坯料能顺利经过现有孔型的轧制。轧件在第三道次表面出现少量凸起现象,在第四道次轧件表面出现大量的凸起现象。在第五道次辊缝处出现明显的耳子,已严重影响了棒材的产品质量。棒材生产中表面缺陷是影响产品质量最为重要的因素,因此在轧制棒材时应该严格控制表面质量。
17.除上述实施例外,本发明还可以有其他实施方式。凡采用等同替换或等效变换形成的技术方案,均落在本发明要求的保护范围。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