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热气流灌注式放射治疗基板的制作方法

2022-02-20 13:18:35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发明属于医疗器械,涉及一种热气流灌注式放射治疗基板,是放射治疗中头部/体部固定架辅助加热的恒温装置,适用于对放射治疗机房中现有头部/体部固定架恒温加热以及病人求助信息的发送,是一种辅助的放疗设备。


背景技术:

2.临床放射治疗中的体位固定是整个放疗的基础,现有的固定技术有:平板和热塑体膜固定技术,平板和真空泡沫垫托衬技术等等。在使用这两种技术时病人被要求赤裸上身,特别是在胸部和体部的放疗中。放射治疗机房中大型设备通风、恒温(20℃~25℃)的要求,病人普遍体感寒冷。一些年老体弱的病人放疗时特别需要注意保暖问题。我们现有的保暖方法是:加快固定操作的速度,待固定和对线(定位线重合)完成后及时给病人盖上被子。
3.目前放射治疗的房间常规组成是治疗室和控制室。病人治疗时仅病人一人允许在治疗室内并关闭铅质屏蔽门(防止射线穿透),医生家属等其他人员只能留在隔壁的控制室内。医生可以通过视频监控实时查看治疗室内病人的状态。病人在治疗室内治疗时,需要病人的病灶部位保持相对的固定,例如鼻咽癌患者戴一个可拆卸的体膜并固定在治疗床上,肺癌患者需要戴固定体罩连接治疗床上等等。当病人出现不适或者要求停止治疗时,由于体位受限,距离较远等,病人的示警信号(喊叫、动作受限等)无法有效传递。我们就想在不改变现有技术条件、不影响射线传递、安全可靠的基础上,做一个病人示警信号传递的装置
4.放疗专用的恒温加热板的要求:(1)加热板不能阻挡射线:包含底板结构和材料设计,射线能够完全穿透;(2)加热结构不能对射线有衰减作用;(3)加热板能够适用于现有的固定底板。基于现有的不足和要求我们设计了一款放疗的恒温加热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发明的目的是解决传统放疗中病人体感寒冷的问题,提供一种热气流灌注式放射治疗基板,由加热板组件、报警组件和声光组件共同组成。三个组件配合使用。各个组件的构成和相互关系见后面描述。
6.加热板组件是承载固定架的基板,起到恒温加热作用。加热板组件由插座边,右温控线,右温探,档杆组件,形感器,尾边,左温探,形感线,左温控线,控制盒,电源盒,弧边,插座,隔板,进气嘴,热流组件,盛板,凹边组件(共15套),延长边(共两套),板孔(共56套),导流板(共8片),热板,磁凸(共两套),流孔边,溢流孔(共三套),进气边和头边构成。
7.加热板组件整体可以分为上层结构和下两层结构。加热板组件的下层结构由弧边、插座边、进气边和流孔边构成的长方形的框架结构(称为下框架结构)。插座边、进气边和流孔边为碳纤维材质的长方形条状结构。弧边为90度圆弧柱结构,弧边具有一个底面、直角侧面和弧面,其中弧边的直角侧面构成下框架结构四边形的内侧面,弧边的弧形面呈游离。弧边、插座边、进气边和流孔板的底面齐平。插座边、进气边和流孔边的顶面齐平,弧边的顶面高出其他三边。热板为碳纤维材质的板状结构。热板镶嵌在长方形框架结构的内侧
(构成下框架结构的底),热板的底面与下框架结构四边的底面齐平。热板的顶面低于下框架结构的四边顶面。隔板头、尾端分别连接进气边和插座边的内侧面,隔板的底面接热板的上表面并将热板表面分为热板前仓和热板后仓,其中热板前仓空间大,热板后仓空间小。导流板为碳纤维材质的长方形的片状结构粘接在热板的表面,其中导流板的首、尾两端游离,板孔为导流板的侧面的贯通孔。板孔共有7个等距分布在导流板的侧面。导流板共有8片,8片导流板左右等距分布在热板前仓。电源盒和控制盒位于热板后仓并与热板表面相接。电源盒和控制盒之间有导线相接。控制盒顶面向上发出导线自进气边依次为右温控线、形感线和左温控线。插座镶嵌在插座边尾端的外侧面。插座向热板后仓内发出导线并与电源盒相接。进气嘴为镶嵌在进气边侧面的管道结构,进气嘴的一端开口于热板前仓内并游离,进气嘴的另一端开口于进气边的外侧面并连接热流组件。热流组件发出导线穿越进气边后与控制盒相接。热板前仓可以通过进气嘴与外部进行气流沟通。磁凸镶嵌在流孔边端侧的外侧面,磁凸为长方形结构并凸出流孔边的外侧表面。磁凸共有两套分别位于流孔边的近端侧的外侧面,磁凸由铁磁性材料制成并具有磁性。溢流孔为贯穿流孔边内外侧的孔状结构,3个溢流孔等距分布在流孔边28侧面的中央位置。热板前仓也可以通过3个溢流孔与外部进行气流沟通。其中热流组件由气泵、加热环、泵管和减震胶管构成的。气泵为方形结构,气泵的底面与进气边的底面齐平。“l”型的泵管一端接气泵的侧面,泵管的另一端接减震胶管,减震胶管另一端接进气嘴的外侧端。加热环套接在泵管上(近气泵端)。
8.加热板组件的上层结构是长方形的框架结构(称为上框架结构),延长边、十五套凹边组件首尾相接构成了四边形框架结构的左侧长边。其中延长边一端与第一个凹边组件的首端相接,延长边的另一端侧面与头边相接,且延长边的端面与头边的外侧面齐平。十五套凹边组件的末个凹边组件尾端的内侧面与尾边相接,且末个凹边组件尾端的内侧面与尾边的外侧面齐平。延长边、凹边组件、头边和尾边都是由碳纤维材质构成。上框架结构的右侧长边结构和左侧一致。盛板为碳纤维材质的板状结构,盛板镶嵌在长方形框架结构的内侧面(构成上框架结构的底),盛板的底面和上框架结构四边的底面齐平,盛板的表面低于上框架结构四边的表面。右温探镶嵌在盛板顶面上靠近尾边的一端,左温探镶嵌在盛板顶面上靠近尾边的另一端,形感器镶嵌在盛板的顶面靠近尾边的中央。右温探底部接右温控线,形感器底部接形感线,左温探底部接左温控线。凹边组件由凹座、锥凹、扣沿和锁边构成。锁边呈长方体,锁边的一端面接凹座。凹座的顶面、底面和左侧面与锁边相应面齐平。凹座的右侧面短于锁边的右侧面。其中凹座的顶面中央有锥凹,锥凹为圆锥体的凹陷,锥凹的顶部圆口比底部圆口大。扣沿为片状结构,扣沿的片状结构厚度低于凹座的厚度。扣沿的左侧长边接凹座的右侧面,扣沿的两侧短边、顶面与凹座对应面齐平。扣沿的右侧长边呈半圆弧形,其中扣沿的半圆弧形最外点与锁边的右侧面齐平。上框架结构中单条长边由套凹边组件和一条延长边构成,其中第1套凹边组件的凹座的端面将于延长边的端面相接,第15套凹边组件的锁边端的侧面与尾边端面相接。第2~14套凹边组件的凹座端面与锁边的端面相接。
9.加热板组件的上、下框架结构外围尺寸一致并上下叠放粘接成一体。
10.档杆组件由左扣组件、连接杆、档杆和右扣组件构成。档杆为长方体结构,档杆的顶面接连接杆,档杆的长度、宽度与连接杆的一致,档杆的厚度大于连接杆的厚度。档杆的两个端面游离。连接杆的两个端面分别接左扣组件和右扣组件。档杆的长度与加热板组件
的上层框架结构内侧面宽度一致。
11.右扣组件由扳片、爪轴、扳轴、锥凸、凸座、扣连、扳轴套、右爪组件、扳座、扳轴孔和左爪组件构成。为了描述方便,首先描述右爪组件。右爪组件由扳孔、爪孔、轴封和扣爪构成。爪孔为圈状结构。扣爪呈“j”型,扣爪一端接在转孔的圈状外沿上,扣爪的另一端面游离。轴封呈圈形结构,轴封的中央开圆孔。扳孔呈类似圈形结构,扳孔的顶面呈水平状,扳孔的中央开圆孔。左爪组件结构与右爪组件一致。凸座为片状结构,凸座的厚度和宽度与连接杆一致。凸座一端端面接连接杆的端面,凸座的另一端游离。凸座的前后两个侧面、顶面分别与连接杆的对应面齐平。凸座的上表面中央近前后侧面处向上发出2个扳座,两个扳座的外侧面与凸座的外侧面齐平。两个扳座呈相对平行位置。两个扳座上各自开有贯通圆孔为扳轴孔,两个扳轴孔平行相对。扳轴穿行在两个扳轴孔内。扳轴套为中空的圆柱结构,扳轴套处在两个扳座之间的扳轴上,扳轴套套在扳轴上并可以围绕扳轴转动。扳片为长方形的片状结构,扳片一端接扳轴套外弧面,扳片的另一端游离。扳片的宽度和扳轴套纵轴长度一致(即:扳片的左右侧面与扳轴套的圆侧面齐平)。两个扳孔分别接在扳片底面近侧面边沿处,扳孔的外侧面与扳片的侧沿齐平。爪轴穿行两个扳孔。爪轴可以在两个扳孔内自由转动。爪轴两端超出两个扳孔的外侧面,两个爪孔套在爪轴的两端,两个爪孔分别位于各自扳孔的外侧面。两个爪孔可以在爪轴上自由转动。在爪轴的两端末各套有轴封。轴封与爪轴连接为一体。扣连为条状结构,扣连的端末侧面接左右两个扣爪,扣连的两个端面与左右两个扣爪的侧面齐平。锥凸为圆锥体结构,锥凸接在凸座的底面中央位置。其中锥凸尺寸与锥凹相匹配。
12.左扣组件构成结构与右扣组件一致。
13.报警组件是声灯作为预警信号的触发装置,该装置是采用无线控制的形式,为病人手握的控制器。报警组件是由手握组件、d环和手绳构成的。各部分组成和相互关系见后述。
14.手握组件是整个报警手环的主要部分。手握组件由弹力仓筒、触点仓筒、设备仓筒、两颗固定螺丝、钮柱、弹盖、钮沿、弹簧、下钮孔、上触导线、导线孔、触盖、下触导线、电池盒、底盖、灯信号发射盒、发射天线、下触点、上触点、弹座和上纽孔共同构成的。其中弹力仓筒为圆筒状结构。弹力仓筒顶端接弹盖,弹盖为圆环状结构,弹盖的圆环外沿和弹力仓筒的外沿齐平。弹盖中间镂空为圆形的上钮孔。弹力仓筒的下端接弹座,弹座为圆环状结构,弹座的圆环外沿和弹力仓筒的外沿齐平。弹座中间镂空为圆形的下纽孔。下纽孔的直径和上纽孔的直径相同。圆柱形的钮柱穿行在上钮孔和下纽孔中,其中钮柱的顶端超出上钮孔,钮柱的底端超出下纽孔。钮沿为套在钮柱上的一圈结构,钮沿和钮柱通过粘接成为一体。弹力仓筒内径>钮沿的直径>上钮孔直径,钮沿会被弹盖抵挡(即:钮沿运行在弹力仓筒中)。弹簧套在钮柱上并运行在钮沿和弹座之间。弹力仓筒内径>钮沿的直径>弹簧的直径>钮柱的直径,所以弹簧将会在钮沿和弹座之间发生形变。弹簧将会提供始终向两端的弹性势能(即:弹簧向钮沿提供始终向上的力量)。触点仓筒为圆筒状结构,触点仓筒的内壁直径与弹力仓筒的内壁直径一致。触点仓筒的上端接弹座的底面,触点仓筒的外沿与弹座的外沿齐平。触点仓筒的底端接触盖。触盖的外沿与触点仓筒的外沿齐平。圆饼形的上触点粘接并凸出在钮柱底面的中央,上触点为金属材质制作。上触点引出导线到钮柱底面的边沿与上触导线相接。触盖的上表面中央开一个贯穿孔并镶嵌圆柱形的下触点,下触点上端凸出触盖
的上表面,下触点下端凸出触盖的下表面。其中下触点的圆饼直径和上触点的圆饼直径一致。上触点和下触点非接通状态时是间隔有一定距离l1,随着钮柱突破弹簧的弹力而向下移动时,上触点和下触点会互相碰撞,导通电路。钮柱超出弹盖上表面的距离为l2>上触点和下触点非接通状态时间隔的距离l1。触盖的偏心位置上开圆形的贯穿孔导线孔,导线孔垂直正对着上触导线下垂的位置。导线孔内走行有上触导线。设备仓筒为圆筒状结构,设备仓筒的内壁直径与触点仓筒的内壁直径一致。设备仓筒顶端接触盖底面,设备仓筒的外沿与触盖的外沿齐平。设备仓筒的底端接底盖的上表面,设备仓筒的外沿与底盖的外沿齐平。长方形的灯信号发射盒和电池盒粘接在底盖上表面。灯信号发射盒和电池盒之间通过导线相连接。上触导线穿过导线孔下端连接在电池盒的内部。下触导线上端接下触点,下触导线下端接电池盒的内部。灯信号发射盒顶部中央发出发射天线。上触导线和下触导线为具有延展弹性的金属网带材质,可以曲折和恢复。底盖和设备仓筒底部的连接通过两颗固定螺丝来实现,便于更换电池和检修。设备仓筒的底部壁层和底盖的对应位置上也开有螺丝孔,两颗固定螺丝将与螺丝孔配套以便实现固定的目的。底盖的底面中央位置粘接有“d”形的环为d环,d环中央开贯穿孔。手绳穿过d环的贯穿孔。手绳为尼龙纤维材质制作的闭合绳环,质地柔软。
15.声光组件为报警信号发生装置。声光组件由led灯,圆形喇叭,声灯控制盒,磁凹,充电孔和接收天线构成。声灯控制盒为正方体结构,其中一个侧面中央有长方体形的凹陷形成为磁凹,磁凹由铁磁性物质构成,磁凹将与磁凸配对结合成为一体。充电孔和接收天线接于声灯控制盒相邻的侧面。圆形喇叭接于声灯控制盒的顶面中央。led灯呈半球形,led灯的底面接圆形喇叭的顶面,其中led灯的底面直径与圆形喇叭的直径一致。
16.本发明为解决放疗病人放疗时体感寒冷的一种全新装备,配合目前放疗固定架使用,可以实现加热和预警等诸多功能。1.热气流加热的原理可以实现对固定架的加热,开创了放疗固定架加热的先河;2.温度感应器的设置可以设置和调节以便实现恒温功能;3.形变感应器的设置可以实现“人在加热人离断电”的安全模式;4.弧边16的设计可以使整个装置与治疗床过渡和衔接更加的温柔;5.定位横杆组件的设计可以实现对体部固定架的下沿的水平线的设定,方便体部固定架的对位效率。6.整体骨架和热气流加热的设计避免了对射线穿透性的影响,有金属等高原子序数的材质的导线、控制盒等都是位于整个装置的两端,治疗区域将集中于中部。从而有效保证了射线穿透路径的洁净度。7.声灯组件设计既保证了灯光警示信号的传递,同时也可以触发声音报警信号,起到提醒医生的同时也可以安慰病人(报警装置运行中)。8.声灯组件设计成可以左右互换的磁性结合方式,简洁大方且方便(醒目)安装;9.报警手环采用无线激发的设计,可以有效避免有线激发带来的线束束缚和对射野中射线穿透造成的影响;10.手环和握持的设计,可以有效避免病人误操作和丢失的发生。本发明设计合理、操作方便、安全,环保,实用性和通用性都较强。
附图说明
17.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18.图2是加热板组件1的结构示意图。
19.图3是加热板组件1右后面观结构示意图。
20.图4是加热板组件1左后面观结构示意图。
21.图5是加热板组件1下层结构示意图。
22.图6是热流组件20结构示意图。
23.图7是凹边组件22结构示意图。
24.图8是凹边组件22底下观结构示意图。
25.图9是加热板组件1上层结构示意图。
26.图10是加热板组件1上层结构和下层结构整合后结构示意图。
27.图11是档杆组件8结构示意图。
28.图12是右扣组件67的结构示意图。
29.图13是左爪组件90的结构示意图。
30.图14是右扣组件67右面观结构示意图。
31.图15是右扣组件67俯视观结构示意图。
32.图16是右扣组件67底面观结构示意图。
33.图17是锥凸71和锥凹32的分离结构示意图。
34.图18是右扣组件67搭扣原理(扣爪81释放阶段)结构示意图。
35.图19是右扣组件67搭扣原理(扣爪81渐紧阶段)结构示意图。
36.图20是右扣组件67搭扣原理(扣爪81压紧力量最大)结构示意图。
37.图21是右扣组件67搭扣原理(扣爪81锁定状态)结构示意图。
38.图22是报警组件2的结构示意图。
39.图23是手握组件39冠状面内部剖视结构示意图。
40.图24是手握组件39冠状面内部剖视触点仓筒41内局部结构示意图。
41.图25是手握组件39冠状面内部剖视设备仓筒42内局部结构示意图。
42.图26是手握组件39底部结构示意图。
43.图27是报警组件2顶部观结构示意图。
44.图28是声灯组件3结构示意图。
45.图29是声灯组件3和磁凸27分离结构示意图。
46.图30是使用该发明与体部固定架88的分离结构示意图。
47.图31是使用该发明与体部固定架88结合结构示意图。
48.图32是报警组件2无线发射电路和声灯组件3接收电路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49.本发明结合附图作进一步的说明。
50.实施例1一种热气流灌注式放射治疗基板
51.参照图1,本发明一种热气流灌注式放射治疗基板由加热板组件1、报警组件2和声光组件3共同组成。三个组件配合使用。各个组件的构成和相互关系见后面描述。
52.参照图2,加热板组件1是承载各式固定架的基板,该组件是起到恒温加热作用的主要载体。加热板组件1由插座边5,右温控线6,右温探7,档杆组件8,形感器9,尾边10,左温探11,形感线12,左温控线13,控制盒14,电源盒15,弧边16,插座17,隔板18,进气嘴19,热流组件20,盛板21,凹边组件22(共15套),延长边23(共两套),板孔24(共56套),导流板25(共8套),热板26,磁凸27(共两套),流孔边28,溢流孔29(共三套),进气边30和头边31构成。加热
板组件1整体可以分为上层结构和下层结构。参照图3和图4,加热板组件1下层结构由弧边16、插座边5、进气边30和流孔边28构成的长方形的框架结构(称为下框架结构)。插座边5、进气边30和流孔边28为碳纤维材质的长方形条状结构。弧边16为90度圆弧柱结构,弧边16具有一个底面、直角侧面和弧面,其中弧边16的直角侧面构成下框架结构四边形的内侧面,弧边16的弧面呈游离。弧边16、插座边5、进气边30和流孔板28的底面齐平。插座边5、进气边30和流孔边28的顶面齐平,弧边16的顶面高出其他三边。热板26为碳纤维材质的板状结构。热板26镶嵌在长方形框架结构的内侧(构成下框架结构的底),热板26的底面与下框架结构四边的底面齐平。热板26的表面低于下框架结构的四边表面。隔板18头、尾端分别连接进气边30和插座边5的内侧面,隔板18的底面接热板26的表面并将热板26表面分为热板26前仓和热板26后仓,其中热板26前仓空间大,热板26后仓空间小。导流板25为长方形的片状结构粘接在热板26的表面,其中导流板25的首、尾两端游离,板孔24为导流板25的侧面的贯通孔,板孔24共有7个并等距分布在导流板25的侧面。板孔24目的是让气流贯穿各个导流板25之间。导流板25共有8片,8片导流板25左右等距分布在热板26前仓的表面。电源盒15和控制盒14位于热板26后仓并与热板26的表面相接。电源盒25和控制盒14之间有导线相接。控制盒14顶面向上发出导线从进气边30开始依次为右温控线6、形感线12和左温控线13。插座17镶嵌在插座边5尾端的外侧面。插座17向热板26后仓内发出导线并与电源盒15相接。进气嘴19为镶嵌在进气边30侧面的管道结构,进气嘴19一端开口于热板26前仓内并游离,进气嘴19的另一端开口于进气边30的外侧面并连接热流组件20。热流组件20发出导线穿越进气边30后与控制盒14相接。热板26前仓可以通过进气嘴19与外部进行气流沟通。参照图5,磁凸27镶嵌在流孔边28两端的外侧面,磁凸27为长方形结构并凸出流孔边28的外侧表面。磁凸27共有两套分别位于流孔边28两端的外侧面,磁凸27由铁磁性材料制成并具有磁性。溢流孔29为贯穿流孔边28内外侧的孔状结构,3个溢流孔29等距分布在流孔边28外侧面的中央位置。热板26前仓也可以通过3个溢流孔29与外部进行气流沟通。参照图6,其中热流组件20由气泵33、加热环34、泵管35和减震胶管36构成的。气泵33为方形结构,气泵33的底面与进气边30的底面齐平。“l”型的泵管35一端接气泵33,泵管35的另一端接减震胶管36,减震胶管另一端接进气嘴19的外侧端。减震胶管36由硅胶材质制成,整体柔软,可以起到将气泵33工作时产生的振动滤除的作用,避免了气泵33的震动对进气边30等整体结构机械振动的干扰。加热环34套接在泵管35上(靠近与气泵33的连接端)。气泵33工作时产生气流,加热环34可以对流经套内的气流进行加热,气流通过进气嘴19进入热板26前仓空间。加热的气流将会灌注8片导流板25之间所有空腔,气流最终从三个溢流孔29中流出。持续灌注的热气流将热量传导到包裹热板26前仓周围的所有结构部件。
53.参照图2,加热板组件1的上层结构是长方形的框架结构(称为上框架结构),其中延长边23、十五套凹边组件22首尾相接构成了四边形框架结构的左侧长边,其中延长边23一端与第一个凹边组件22的首端相接,延长边23的另一端侧面与头边31相接,且延长边23的端面与头边31的外侧面齐平。十五套凹边组件22的末个凹边组件22尾端的内侧面与尾边10相接,且末个凹边组件22尾端面与尾边10的外侧面齐平。延长边23、凹边组件22、头边31和尾边10都是由碳纤维材质构成。上框架结构的右侧组成结构和左侧一致。盛板21为碳纤维材质的板状结构,盛板21镶嵌在长方形框架结构的内侧面(构成上框架结构的底),盛板21的底面和上框架结构四边的底面齐平,盛板21的表面低于上框架结构四边的表面。右温
探7镶嵌在盛板21表面上靠近尾边10的一端,左温探11镶嵌在盛板21表面上靠近尾边10的另一端,形感器9镶嵌在盛板21的表面靠近尾边10的中央。右温探7底部接右温控线6,形感器9底部接形感线12,左温探11底部接左温控线13。参照图7和图8,凹边组件22由凹座4、锥凹32、扣沿37和锁边38构成。锁边38呈长方体,锁边38的一端面接凹座4。凹座4的顶面、底面和左侧面与锁边38相应面齐平。凹座4的右侧面短于锁边38的右侧面。其中凹座4的顶面中央有锥凹32,锥凹32为圆锥体的凹陷,锥凹32的顶部圆口比底部圆口大。扣沿37为片状结构,扣沿37的片状结构厚度低于凹座4的厚度。扣沿37的左侧长边接凹座4的右侧面,扣沿37的两侧短边、顶面与凹座4对应面齐平。扣沿37的右侧长边呈半圆弧形,其中扣沿37的半圆弧形最外点与锁边38的右侧面齐平。参照图9,上框架结构中单条长边由15套凹边组件22和一条延长边23构成,其中第1套凹边组件22的凹座4的端面将于延长边23的端面相接,第15套凹边组件22的锁边38端侧面与尾边10端面相接。第2~14套凹边组件22的凹座4端面与锁边38的端面相接。
54.参照图10,加热板组件1的上、下框架结构外围尺寸一致并上下叠放粘接成一体。其中尾边10的表面和弧边16的顶边齐平,弧边16的弧形设计,让整个装置与机器治疗床的过渡圆润平缓,病人感觉舒适。
55.参照图11,档杆组件8由左扣组件64、连接杆65、档杆66和右扣组件67构成。档杆66为长方体结构,档杆66的顶面接连接杆65,档杆66的长度、宽度与连接杆65的一致,档杆66的厚度大于连接杆65的厚度。档杆66的两个端面游离。连接杆65的两个端面分别接左扣组件64和右扣组件67。档杆66的长度与加热板组件1的上层框架结构内侧面宽度一致(即:两个相对的凹座4的内侧面的距离)。安装时档杆66刚好嵌入到上框架结构和盛板21围成的“凹”中。
56.参照图12,右扣组件67由扳片68、爪轴69、扳轴70、锥凸71、凸座72、扣连73、扳轴套74、右爪组件75、扳座79、扳轴孔80和左爪组件90构成。参照图13,为了描述方便,首先描述右爪组件75。右爪组件75由扳孔76、爪孔77、轴封78和扣爪81构成。爪孔77为圈状结构。扣爪81呈“j”型,扣爪81一端接在转孔77的圈状外沿上,扣爪81的另一端面游离。轴封78呈圈形结构,轴封78的中央开圆孔。扳孔76呈类似圈形结构,扳孔76的顶面呈水平状,扳孔76的中央开圆孔。左爪组件90结构与右爪组件75一致。参照图14和图15,凸座72为片状结构,凸座72的厚度和宽度与连接杆65一致。凸座72一端面接连接杆65的端面,凸座72的另一端游离。凸座72的前后两个侧面、顶面分别与连接杆65对应面齐平。凸座72的上表面中央近前后侧面处向上发出2个扳座79,2个扳座79的外沿与凸座72的外侧面齐平。两个扳座79呈相对平行位置。两个扳座79上各自开有贯通圆孔为扳轴孔80,两个扳轴孔80平行相对。扳轴70穿行在两个扳轴孔80内。扳轴套74为中空的圆柱结构,扳轴套74处在两个扳座79之间的扳轴70上,扳轴套74套在扳轴70上并可以围绕扳轴70上转动。扳片68为长方形的片状结构,扳片68一端接扳轴套74外弧面,扳片68的另一端游离。扳片68的宽度和扳轴套74纵轴长度一致(即:扳片68的左右侧面与扳轴套74的圆侧面齐平)。两个扳孔76分别接在扳片68底面近侧沿处,扳孔76的外侧面与扳片68的侧沿齐平。爪轴69穿行两个扳孔76。爪轴69可以在两个扳孔76内自由转动。爪轴69两端超出两个扳孔76的外侧面,两个爪孔77套在爪轴69的两端,两个爪孔77分别位于各自扳孔76的外侧面。两个爪孔77可以在爪轴69上自由转动。在爪轴69的两端末各套有轴封78,轴封78与爪轴69连接为一体。两个轴封78的作用是防止爪轴69发
生左右滑脱。扣连73为条状结构,扣连73的端末侧面接左右两个扣爪81,扣连73的两个端面与左右两个扣爪81的侧面齐平。参照图16和图17,锥凸71为圆锥体结构,锥凸71接在凸座72的底面中央位置。其中锥凸71尺寸与锥凹32相匹配。锥凸71与锥凹32为锥台楔榫结构,随着往下按压越紧,锥凸71与锥凹32相互结合越紧密。连接杆65两侧的锥凸71同时落入对应的锥凹32后,连接杆65在前后方向上将会相对固定。为了防止锥凸71从锥凹32中脱出,此时需要扣爪81给锥凸71施加一个向下的力量(促使锥凸71与锥凹32紧密结合一起)。左扣组件64构成结构与右扣组件67一致。
57.右扣组件67搭扣原理:
58.第一步扣爪81释放阶段:参照图18,向右转动扳片68,扳片38围绕扳轴70向右(顺时针)转动,此时爪轴69也将会围绕扳轴70向右移动。当爪轴69向右移动到足够扣爪81最前端(扣连73)搭碰到扣沿37的下方。
59.第二步扣爪81渐紧阶段:参照图19,此时扣连73已经到达扣沿37的下方,此时凸座72、扣沿37一起被扣爪81(或扣连73)包绕在一起。扳片68向左(逆时针)转动,爪轴69将会带动扣爪81向左移动,此时扣连73将会沿着扣沿37的底面向左移动,扣爪81的最外侧距离扳轴70的距离将渐渐缩短。扣爪81的“j”的下端的钩形呈弧形,凸座72和扣沿37两者的最外沿将会渐渐靠近扣爪81的弧形部分,弧形的扣爪81将会向凸座72和扣沿37两者最外沿施加压力,而扣爪81的弧形受力面将会将这个压力分解为互相压紧的和向右的弹力,所以凸座72和扣沿37两者将会随着扣爪81的向左移动逐渐贴合紧密,锥凸71和锥凹32相互会楔榫愈加紧密。此时扳片68处于不稳定状态,扳片68有一个反方向(向右)转动的趋势。
60.第三步扣爪81压紧力量最大:参照图20,当扳片68向左(逆时针)转动到水平时,扣爪81的最外侧距离扳轴70的距离最短。此时扣爪81对于凸座72和扣沿37两者的压迫力量最大。扳片68处于不稳定状态,扳片68存在向左或向右转动的趋势。
61.第四步扣爪81锁定状态:参照图21,当扳片68继续向左(逆时针方向)转动过了水平位置时,扣爪81的最外侧距离扳轴70的距离慢慢开始加大。此时扳片68处于不稳定状态,扳片68存在向右转动的趋势。当扳片68继续向左(逆时针)转动,会遇到连接杆65的上表面受到阻挡,扳片68将会停止向左(逆时针)转动。此时扳片68存在向右转动的趋势和连接杆65上表面的阻挡会达到一个平衡(静止)状态。此时扣爪81完成对凸座72和扣沿37两者锁止工作。
62.参照图22,报警组件2是控制声灯组件2作为预警信号的装置,该装置是采用无线控制的形式,为病人手握的控制器。报警组件2是由手握组件39、d环44和手绳45构成的。各部分组成和相互关系见后述。
63.参照图23,手握组件39是整个报警手环5的主要部分。手握组件39由弹力仓筒40、触点仓筒41、设备仓筒42、两颗固定螺丝43、钮柱46、弹盖47、钮沿48、弹簧49、下钮孔50、上触导线51、导线孔52、触盖53、下触导线54、电池盒55、底盖56、灯信号发射盒57、发射天线58、下触点59、上触点60、弹座62和上纽孔63共同构成的。弹力仓筒40为圆筒状结构。弹力仓筒40顶端接弹盖47,弹盖47为圆环状结构,弹盖47的圆环外沿和弹力仓筒40的外沿齐平。弹盖47中间镂空为圆形的上钮孔63。弹力仓筒40的下端接弹座62,弹座62为圆环状结构,弹座62的圆环外沿和弹力仓筒40的外沿齐平。弹座62中间镂空为圆形的下纽孔50。下纽孔50的直径和上纽孔63的直径相同。圆柱形的钮柱46穿行在上钮孔63和下纽孔50中,其中钮柱46
的顶端超出上钮孔63,钮柱46的底端超出下纽孔50。钮沿48为套在钮柱46上的一圈结构,钮沿48和钮柱46通过粘接成为一体。弹力仓筒40内径>钮沿48的直径>上钮孔63直径,钮沿48会被弹盖47抵挡(即:钮沿48运行在弹力仓筒40中)。弹簧49套在钮柱46上并运行在钮沿48和弹座62之间。弹力仓筒40内径>钮沿48的直径>弹簧49的直径>钮柱46的直径,所以弹簧49将会在钮沿48和弹座62之间发生形变。弹簧49将会提供始终向两端的弹性势能(即:弹簧49向钮沿48提供始终向上的力量)。触点仓筒41为圆筒状结构,触点仓筒41的内壁直径与弹力仓筒40的内壁直径一致。参照图24,触点仓筒41的上端接弹座62的底面,触点仓筒41的外沿与弹座62的外沿齐平。触点仓筒41的底端接触盖53。触盖53的外沿与触点仓筒41的外沿齐平。圆饼形的上触点60粘接并凸出在钮柱46底面的中央,上触点60为金属材质制作。上触点60引出导线到钮柱46底面的边沿与上触导线51相接。触盖53的上表面中央开一个贯穿孔并镶嵌圆柱形的下触点59,下触点59上端凸出触盖53的上表面,下触点59下端凸出触盖53的下表面。其中下触点59的圆饼直径和上触点60的圆饼直径一致。上触点60和下触点59非接通状态时是间隔有一定距离l1,当按压钮柱46,钮柱46突破弹簧49的弹力而向下移动,上触点60和下触点59会互相碰撞,导通电路。钮柱46超出弹盖47上表面的距离为l2>上触点60和下触点59非接通状态时间隔的距离l1。这样的设计是l2露出足够长避免钮柱46顶端过于陷入弹盖47而触发失败。触盖53的偏心位置上开圆形的贯穿孔导线孔52,导线孔52垂直正对着上触导线51下垂的位置。导线孔52内走行有上触导线51。参照图25,设备仓筒42为圆筒状结构,设备仓筒42的内壁直径与触点仓筒41的内壁直径一致。设备仓筒42顶端接触盖53底面,设备仓筒42的外沿与触盖53的外沿齐平。设备仓筒42的底端接底盖56的上表面,设备仓筒42的外沿与底盖56的外沿齐平。长方形的灯信号发射盒57和电池盒55粘接在底盖56上表面。灯信号发射盒57和电池盒55之间通过导线相连接。上触导线51穿过导线孔52,上触导线51的下端连接在电池盒55的内部。下触导线54上端接下触点59,下触导线54下端接电池盒55的内部。灯信号发射盒57顶部中央发出发射天线58。上触导线51和下触导线54为具有延展弹性的金属网带材质,可以曲折和恢复。参照图26,底盖56和设备仓筒42底部的连接通过两颗固定螺丝43来实现,便于更换电池和检修。设备仓筒42的底部壁层和底盖56的对应位置上也开有螺丝孔,两颗固定螺丝43将与螺丝孔配套以便实现固定的目的。底盖56的底面中央位置粘接有“d”形的环为d环,d环中央开贯穿孔。手绳45穿过d环的贯穿孔。手绳45为尼龙纤维材质制作的闭合绳环,质地柔软。参照图27,使用时,病人将会在手腕上套入手绳45,四指和手掌紧握手握组件39,拇指扣在钮柱46的顶端。当按压钮柱46,钮柱46突破弹簧49的弹力而向下移动,上触点60和下触点59会互相碰撞而导通电路。灯信号发射盒57将会发射激发信号并通过发射天线58传递。
64.参照图28,声光组件3为报警信号发生装置。声光组件3由led灯82,圆形喇叭83,声灯控制盒84,磁凹85,充电孔86和接收天线87构成。声灯控制盒84为正方体结构,其中一个侧面中央有长方体形的凹陷形成为磁凹85。参照图29,磁凹85由铁磁性物质构成,磁凹85将与磁凸27配对结合成为一体。充电孔86和接收天线87接于声灯控制盒84相邻的侧面。圆形喇叭83接于声灯控制盒84的顶面中央。led灯82呈半球形,led灯82的底面接圆形喇叭83的顶面,其中led灯的底面直径与圆形喇叭83的直径一致。使用时,接收天线87将会收到激发信号并将信号传到声灯控制盒84,声灯控制盒84将会将同时导通led灯82和圆形喇叭83的电路,led灯82发光和圆形喇叭83发声,最终实现报警功能。报警组件2采用无线激发的设
计,可以有效避免有线激发带来的线束束缚和对射野中射线穿透造成的影响。手绳45和手握组件39的人体工学的设计方便病患握持和按压。
65.实施例2使用该发明(体部固定架为例)
66.第一步准备工作:参照图30,将整个装置放置在放射治疗机器的治疗床上,治疗床上也有相应的固定机构固定整个装置。插座17接上电源。参照图17,将档杆组件8中的两端的锥凸71放入锥凹32中,转动扳片68促使两个扣爪81紧紧搭扣住扣沿37,参照图21,回转扳片68到下止点,完成锥凸71和锥凹32的楔合。最终实现档杆组件8制动(不会上下滑动)。参照图31,将体部固定架88放在盛板21的正中央,确保体部固定架88的下边沿紧贴档杆66。
67.第二步佩戴报警组件2以及培训:参照图27,将手绳45环套在病人的右(或左)手腕部,四指和手掌紧握手握组件39,拇指扣在钮柱46的顶端。为了确认设备运行是否完好以及培训病人使用注意事项,在治疗前可以试按体验报警功能。参照图23,当拇指按压钮柱46,钮柱46突破弹簧49的弹力而向下移动,上触点60和下触点59会互相碰撞而导通电路。灯信号发射盒57将会发射激发信号并通过发射天线58传递。参照28和图32,接收天线87将会收到激发信号,并将信号传到声灯控制盒84,声灯控制盒84将会将同时导通led灯82和圆形喇叭83的电路,led灯82发光和圆形喇叭83发声,最终实现报警功能。告知病人以下情况下可以按压钮柱46:体感加热异常、气喘难受、增敏剂过敏等需紧急终止治疗情况下。
68.第三步病人躺上固定架88:参照图30,当体部固定架88放置在盛板21上时,体部固定架88的重量不足以触发形变感应器9,所以此时热流组件20的电路没接通。当病人躺上体部固定架88的那一刻起,病人的重量将会足以使形变感应器9感应到并持续触发,从而开启加热模式。参照图2,右温探7和左温探11底部有导线引出连接于控制盒14,右温探7和左温探11是检测盛板21上表面温度的装置,控制盒14的温度可以预设和调节加热温度,热流组件20将会向热板26前仓中灌注热气流,热气流将热量传递到盛板21的上表面,右温探7和左温探11将会检测到盛板21上表面的温度,当达到设定温度时,右温探7和左温探11将会持续触发并暂停加热;热流组件20暂停加热,盛板21的表面温度将会下降,当下降幅度达3度(下降阈值可以设定)时,右温探7和左温探11将会探测到并触发持续加热信号,热流组件20继续往热板26前仓中灌注热气流,直到达到设定温度为止,周而复始。
69.第四步固定(病人)体膜89。参照图31,病人躺妥后,把体膜89罩在病人体部,对齐骨性标志后通过体部固定扣91将病人固定在体部固定架88上。再次确认体部固定架88的下边沿紧贴连接杆65。然后进行对激光线、对位等后续操作。
70.第五步放疗开始:再次确认病人状态,并告知放射治疗即将开始。
71.第六步治疗结束:参照图30,解开体膜89,病人起身并离开体部固定架88,形感器9触发消失,从而断开加热模式。形感器9可以实现“人在加热人离断电”的安全模式。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