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利用红薯与黑麦草的物种组合替代控制坡耕地外来入侵植物薇甘菊的方法与流程

2022-02-20 12:37:21 来源:中国专利 TAG:

技术特征:
1.一种利用红薯与黑麦草的物种组合替代控制坡耕地外来入侵植物薇甘菊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遭受薇甘菊入侵危害的坡耕地,按照坡耕地的处理、替代组合物种的相间密植、田间管理以及交错采收的步骤,实现对坡耕地外来入侵植物薇甘菊的持久控制。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利用红薯和黑麦草的物种组合替代控制坡耕地外来入侵植物薇甘菊的方法,其具体实施步骤如下:a坡耕地的处理:在定植替代组合物种前,先应用20%氯氟吡氧乙酸乳油按1500ml/hm2剂量兑水600l对坡耕地薇甘菊植株实施茎叶喷雾,药后15天采用机械翻耕深翻20cm,并清除薇甘菊植株残体与根系,后将表层土块打碎、整平;b替代组合物种的相间密植:所述的替代组合物种为红薯与黑麦草物种组合;所述的相间密植为在经步骤a整理的坡耕地上,采用垄播方式按1行黑麦草间作1行红薯的田间布局定植黑麦草和红薯;其中垄高3-5cm,垄宽15-20cm,垄间距45-75cm;黑麦草按种子量4.5-7.5kg/亩均匀播于垄面,播种后覆土厚度0.5-1cm;红薯按幼苗数6000-9000株/亩移栽至垄中央定植,移栽的红薯幼苗株高8-12cm,且生长健壮;c田间管理:所述的田间管理指替代组合物种红薯与黑麦草定植后的施肥与浇水管理;其中施肥管理采用定向分期施肥的方式,具体为第一次施肥时期为在组合物种定植前按30kg/亩施于垄底,后期施肥时期分别为每次在红薯收获后移栽前按15kg/亩施于其垄底,黑麦草在收割后5天按15kg/亩施施于其根部;所述的浇水为黑麦草播种和红薯定植后的15天内,每天浇1次水,至黑麦草幼苗株高约10cm,红薯完全返青成活;后期根据土壤湿度和降雨情况适时浇水;d交错采收技术:黑麦草于播种后120天,进行第一次艾割,后每隔90天收割一次,每次留茬高度10-20cm;红薯移栽后150天收获,红薯收获前30天不再收割黑麦草,红薯收获后一周内移栽红薯幼苗,红薯栽种后60天内不再收割黑麦草。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利用红薯和黑麦草的物种组合替代控制坡耕地外来入侵植物薇甘菊的方法,所述坡耕地位于云南省热带和亚热带地区,遭受或易于遭受薇甘菊入侵危害的山坡耕地。

技术总结
一种利用红薯与黑麦草的物种组合替代控制坡耕地外来入侵植物薇甘菊的方法,在遭受薇甘菊入侵危害的坡耕地,按照坡耕地的处理、替代组合物种的相间密植、田间管理以及交错采收的步骤,实现对坡耕地外来入侵植物薇甘菊的持久控制。本发明将6000-9000株/亩的红薯和种子量为4.5-7.5kg/亩黑麦草,通过特定的步骤相间密植,当年即可实现对薇甘菊的生物量防效长期维持在90%以上,且防控地的经济收入超过4000元


技术研发人员:徐高峰 申时才 张付斗 杨韶松 温丽娜 陶琼 张国云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云南省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资源研究所
技术研发日:2021.01.18
技术公布日:2022/1/13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