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微胶囊制备方法和蓄冷剂与流程

2022-02-20 12:36:40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技术涉及相变材料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微胶囊制备方法和蓄冷剂。


背景技术:

2.相变材料(pcm-phase change material)是一种利用相变潜热吸收、存储和释放热能的材料,其在物相变化过程中吸收和放出的热量成为相变潜热,同时自身的温度保持不变,相变材料已经广泛的应用于能量存储和温度控制领域。
3.在生鲜物流包装中,通常以相变材料为主要成分制成蓄冷剂如冰袋、冰盒等以控制包装内的环境温度,从而达到对生鲜产品保质的效果。但现有的蓄冷剂的使用过程中,常常会出现过冷现象。蓄冷剂的过冷现象会造成能源的浪费和蓄冷功能的延迟等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4.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微胶囊制备方法及蓄冷剂,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下的微胶囊制备过程中发生粘粘,微胶囊壁材过厚,影响芯材释放的问题。
5.第一方面,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微胶囊制备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制备酸性乳化剂溶液;
6.制备预聚体溶液;
7.按照预设体积比例,将所述预聚体溶液滴入所述乳化剂溶液中,使得所述预聚体溶液与所述乳化剂溶液反应预设时长,得到第一反应液;
8.调节所述第一反应液的酸碱度为碱性,得到微胶囊溶液;
9.对所述微胶囊溶液进行浓缩处理,得到所述微胶囊。
10.进一步的,所述制备酸性乳化剂溶液,包括:
11.将预设乳化剂和去离子水按照第一预设比例混合,得到第二反应液;
12.将达到纳米分散的预设相变材料加入到所述第二反应液中,得到第三反应液;
13.对所述第三反应液进行剪切乳化,得到第四反应液;
14.调节所述第四反应液为酸性,得到所述酸性乳化剂溶液。
15.进一步的,所述预设乳化剂为复合乳化剂,所述复合乳化剂包括多种不同的乳化剂。
16.进一步的,所述将达到纳米分散的预设相变材料加入到所述第二反应液中,包括:
17.对所述预设相变材料进行超声震荡,得到达到纳米分散的预设相变材料;
18.将达到纳米分散的所述预设相变材料滴入所述第二反应液中。
19.进一步的,所述调节所述第四反应液为酸性,包括:
20.在所述第四反应液中加入醋酸溶液,以调节所述第四反应液的ph值至3-5。
21.进一步的,所述制备预聚体溶液,包括:
22.将三聚氰胺、甲醛溶液和去离子水按照第二预设比例混合,得到第五反应液;
23.调节所述第五反应液为碱性,使得所述三聚氰胺和所述甲醛溶液在碱性环境中进
行预聚体反应,得到第六反应液;
24.搅拌所述第六反应液,直至所述第六反应液透明。
25.进一步的,所述调节所述第五反应液为碱性,包括:
26.在所述第五反应液中加入三乙醇胺溶液,使得所述第六反应液的ph值为7.5-9。
27.进一步的,所述按照预设体积比例,将所述预聚体溶液滴入所述乳化剂溶液中,使得所述预聚体溶液与所述乳化剂溶液反应预设时长,得到第一反应液,包括:
28.按照预设体积比例,将所述预聚体溶液按照预设速度滴入所述乳化剂溶液中,使得所述预聚体溶液与所述乳化剂反应预设时长,并在滴入过程中按照预设搅拌速度搅拌所述乳化剂溶液,得到第一反应液。
29.进一步的,所述对所述微胶囊溶液进行浓缩处理,得到所述微胶囊,包括:
30.在真空条件下,利用水和酒精对所述微胶囊溶液进行多次清洗,并过滤得到所述微胶囊的颗粒过滤物;
31.将所述微胶囊的颗粒过滤物在40℃-50℃条件下干燥11h-13h,得到所述微胶囊。
32.第二方面,本技术还提供一种蓄冷剂,所述蓄冷剂包括如上任一项所述微胶囊制备方法得到的微胶囊。
33.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微胶囊制备方法和蓄冷剂,通过制备酸性乳化剂溶液,且将预聚体溶液滴入酸性乳化剂溶液,经过发明人测试,由于乳化剂溶液为酸性,当预聚体溶液滴入酸性乳化剂溶液中时,预聚体溶液和酸性乳化剂溶液充分接触,发生反应的速率更快,反应更充分。且通过控制预聚体溶液的滴入速度来控制反应的速度,同时可以避免生成的微胶囊发生粘粘,壁材过厚,影响被壁材包裹的芯材的释放。由本技术提供的微胶囊制备方法制备得到的微胶囊,根据微胶囊制备得到蓄冷剂后,经过试验验证发现可以有效的降低蓄冷剂的过冷度,冰冻效率提高,节约能源。
附图说明
34.下面结合附图,通过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详细描述,将使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及其它有益效果显而易见。
35.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微胶囊制备方法一实施例流程示意图;
36.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制备酸性乳化剂溶液一实施例流程示意图;
37.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制备预聚体溶液一实施例流程示意图;
38.图4为本技术提供的对微胶囊进行浓缩处理的一实施例流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39.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40.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
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所述特征。在本技术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41.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或可以相互通讯;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42.在本技术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43.下文的公开提供了许多不同的实施方式或例子用来实现本技术的不同结构。为了简化本技术的公开,下文中对特定例子的部件和设置进行描述。当然,它们仅仅为示例,并且目的不在于限制本技术。此外,本技术可以在不同例子中重复参考数字和/或参考字母,这种重复是为了简化和清楚的目的,其本身不指示所讨论各种实施方式和/或设置之间的关系。此外,本技术提供了的各种特定的工艺和材料的例子,但是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意识到其他工艺的应用和/或其他材料的使用。
44.材料在固态、液态、气态中发生转变的过程叫做相变;而材料在发生相变的过程中,会吸热或者放热,而由相变材料制成的物体会维持恒温。在生鲜物流包装领域,通常以相变材料为主要成分作为蓄冷剂如冰袋、冰盒等,用于控制包装内的环境温度从而达到对生鲜产品保质的效果。
45.当相变材料在发生相变的过程中,相变材料的实际结晶温度低于理论结晶温度的现象称为过冷现象;实际结晶温度和理论结晶温度之间的温度差称为过冷度,利用相变材料之后才能的蓄冷剂在实际使用的过程中会出现很多问题。例如:在蓄冷剂冰冻过程中,当环境温度达到相变点时,蓄冷剂仍让无法结冰,需要持续降温并保持一段时间直到打破过冷状态,相变材料才开始结晶,造成能源浪费。再比如,当环境温度达到蓄冷剂的相变点时,由于过冷度的存在导致蓄冷剂的相变延迟,造成防冻效果延迟从而防冻失效。
46.微胶囊是一种具有聚合物或无机物壁的微型容器或包装物,在相变材料的实际使用过程中,是将相变材料制成微胶囊来使用的。相变材料制成的微胶囊,可以降低相变材料的挥发性,提高相变材料的稳定性,同时还可以控制相变材料的释放速度。微胶囊的结构一般包括芯材和壁材,利用相变材料制成的微胶囊中,芯材一般为相变材料,而壁材包裹芯材形成在芯材的外侧,芯材物质能够从微胶囊中释放出来。因此可以选择相变材料制备微胶囊,达到控温保鲜的作用。然而,现有技术下的微胶囊制备方法制备得到的微胶囊,由于壁材厚,会影响壁材包裹的芯材的释放,从而影响控温保鲜的效果。
47.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微胶囊制备方法,如图1所示,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微胶囊制备方法一实施例流程示意图,该微胶囊制备方法包括:
48.11、制备酸性乳化剂溶液。
49.12、制备预聚体溶液。
50.13、按照预设体积比例,将预聚体溶液滴入乳化剂溶液中,使得预聚体溶液与乳化剂溶液反应预设时长,得到第一反应液。
51.14、调节第一反应液的酸碱度为碱性,得到微胶囊溶液。
52.15、对微胶囊溶液进行浓缩处理,得到微胶囊。
53.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微胶囊制备方法,制备酸性乳化剂溶液,且将预聚体溶液滴入酸性乳化剂溶液,经过发明人测试,由于乳化剂溶液为酸性,当预聚体溶液滴入酸性乳化剂溶液中时,预聚体溶液和酸性乳化剂溶液充分接触,发生反应的速率更快,反应更充分。且通过控制预聚体溶液的滴入速度来控制反应的速度,同时可以避免生成的微胶囊发生粘粘,壁材过厚,影响被壁材包裹的芯材的释放。由本技术提供的微胶囊制备方法制备得到的微胶囊,根据微胶囊制备得到蓄冷剂后,经过试验验证发现可以有效的降低蓄冷剂的过冷度,冰冻效率提高,节约能源。
54.其中,在本技术的实施例中,可以利用原位聚合法来制备微胶囊。原位聚合法是将反应性单体(或是其可溶性预聚体)与催化剂全部加入分散相(或连续相)中,而芯材物质为分散相。由于单体(或预聚体)在单一相中是科荣的,而其聚合物在整个混合体系中是不可溶的,所有聚合反应在分散相芯材上发生。当反应开始后,单体预聚,预聚体聚合,当预聚体聚合尺寸逐渐增大后,沉积在芯材物质的表面。
55.在本技术的实施例中,需要分别制备微胶囊的芯材和壁材,即分别制备包括芯材的溶液和包括壁材的溶液。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需要制备酸性乳化剂溶液,而芯材物质溶解在酸性乳化剂溶液中。
56.具体的,如图2所示,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制备酸性乳化剂溶液一实施例流程示意图,制备包括芯材物质的酸性乳化剂溶液可以包括:
57.21、将预设乳化剂和去离子水按照第一预设比例混合,得到第二反应液。
58.22、将达到纳米分散的预设相变材料加入到第二反应液中,得到第三反应液。
59.23、对第三反应液进行剪切乳化,得到第四反应液。
60.24、调剂第四反应液为酸性,得到酸性乳化剂溶液。
61.在本技术的实施例中,制备乳化剂溶液是为了让芯材物质溶解在乳化剂中,形成球形且分散的小颗粒物质。而制备得到的乳化剂溶液为酸性,是为了避免包裹在芯材外侧的壁材过厚,影响芯材的释放。
62.具体的,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可以将预设的乳化剂材料与去离子水按照第一预设比例混合,得到第二反应液。其中,乳化剂可以使两种或两种以上的互不相溶的组分的混合液体形成未定的乳状液的一类化合物。在本技术的实施例中,乳化剂可以使得芯材物质(即相变材料)与去离子水进行融合,得到稳定的混合溶液。
63.首先,需要将预设的乳化剂与去离子水按照第一预设比例进行混合,得到第二反应液;再将预设的相变材料加入到第二反应液中,得到第三反应液。
64.在本技术的实施例中,预设的乳化剂可以为复合乳化剂,即与去离子水混合的乳
化剂是多种乳化剂的混合物。其中,乳化剂可以为曲拉通与烷基苯磺酸的混合物。而烷基苯磺酸是一类分子,具有如r-c6h4(苯环)-so3h的通式,其中r一般为10-20的烃类,可以为直链,也可以为支链。在本技术的实施例中,可以选择十二烷基苯磺酸作为乳化剂,即选择曲拉通和十二烷基苯磺酸的混合物作为乳化剂和去离子水混合;且曲拉通和十二烷基苯磺酸的体积比可以为1:1。
65.而在本技术的实施例中,第一预设比例可以为1:200,即混合乳化剂和去离子水的体积比为1:200。
66.当混合乳化剂和去离子水进行混合后,还需要在一定的条件下进行反应,得到第二反应液。具体的,可以当混合乳化剂和去离子水混合后,将混合溶液在45℃-55℃的条件下进行搅拌,使得乳化剂更好的分散在去离子水中。具体的,可以将混合溶液在50℃的温度下,搅拌15min,得到第二反应液。
67.在本技术的实施例中,不同的乳化剂都可以在去离子水中得到分散,经过试验证明,复合乳化剂溶液的分散效果更好,因此本技术的实施例中可以选择多种乳化剂混合得到的乳化剂。同时,对于不同的乳化剂来说,在与去离子水混合后,进行反应的温度,以及搅拌的时间均可以不同,只需要使得乳化剂均匀分散在去离子水中即可。
68.在制备得到了第二反应液后,还需要将预设的相变材料分散到第二反应液中。在本技术的实施例中,可以先对预设的相变材料进行超声震荡,使得预设相变材料得到纳米级别的分散;再将达到纳米分散的预设相变材料和第二反应液混合,使得相变材料可以更加均匀的分散在第二反应液中,便于后续制备微胶囊。
69.在本技术的实施例中,可以根据不同的温控需求选择不同的相变材料。常见的相变材料可以为水,水在固态和液态之间变换的过程中,会吸热或者放热,且会持续一段时间,而不是达到相变点后,状态就会随之变化。
70.在本技术的实施例中,可以选择水作为预设的相变材料;同时可以使得去离子水与水的体积比达到4:1。而对预设相变材料进行超声震荡即为对水溶液进行超声震荡,使得水分子达到纳米分散。同时,在将达到纳米分散的预设相变材料即水加入到第二反应液,得到第三反应液后,还需要对第三反应液进行剪切乳化,得到第四反应液。
71.具体的,在得到第三反应液后,在一定的反应条件下对第三反应液进行剪切乳化,这样可以使得相变材料和乳化剂可以更好的形成均匀的溶液。剪切乳化就是在高速旋转下产生的高切线速度和高频机械效应带来的动能,使得各种物料在定、转子狭窄的间隙中受到强烈的机械及液力剪切、离心挤压、液层摩擦、撞击撕裂和湍流等综合作用,从而使不相溶的固相、液相、气相在相应成熟工艺和适量添加剂的共同作用下,瞬间均匀精细地分散乳化,经过高频的循环往复,最终得到稳定分散的产品。
72.在本技术的实施例中,由于高温会使得溶液中的分子更加的活跃,更容易分离,因此可以在60-75℃的条件下,对第三反应液进行高速剪切乳化,且转速可以为5000-8000rpm/min,进一步减小第三反应液中的乳化剂和相变材料颗粒直径,使之达到纳米级。具体的,可以在70℃的条件下,按照6000rpm/min的速度对第三反应液进行剪切乳化,得到第四反应液。
73.同理,温度也可以选择为60、65℃、75℃等,而转速可以选择为5500rpm/min、7000rpm/min、8000rpm/min等。温度和转速的选择,可以根据实际的需求以及原材料的选择
进行改变,此处不做任何限定。
74.在制备得到第四反应液,需要调节第四反应液为酸性,得到酸性乳化剂溶液。在本技术的实施例中,可以在第四反应液中加入醋酸溶液,用以调节第四反应液的ph值为3-5。其中,在上述实施例中,醋酸溶液的浓度可以为10%。
75.在本技术的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选择其他不同浓度的不同酸性溶液,来调节第四反应液的ph值,不论选择什么溶液,只需调节后得到的乳化剂溶液为酸性即可。同时,加入的酸性溶液,不能与第四反应液发生反应,这样会影响第四反应液中的成分。
76.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技术的实施例中,由于酸性溶液会挥发,因此需要先对第三反应液进行剪切乳化,得到第四反应液后,再调节第四反应液为酸性。
77.制备得到包含了相变材料的乳化剂溶液后,还需要制备预聚体溶液,预聚体溶液在一定条件下会发生固化,形成微胶囊的壁材。如图3所示,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制备预聚体溶液一实施例流程示意图,制备预聚体溶液可以包括:
78.31、将三聚氰胺、甲醛溶液和去离子水按照第二预设比例混合,得到第五反应液。
79.32、调节第五反应液为碱性,使得三聚氰胺和甲醛溶液在碱性环境中进行预聚体反应,得到第六反应液。
80.33、搅拌第六反应液至第六反应液透明。
81.在本技术的实施例中,选择三聚氰胺、甲醛溶液和去离子水来制备第五反应液。具体的,将三聚氰胺、甲醛溶液和去离子水按照第二预设比例混合,得到第五反应液。由于三聚氰胺在常温下是固态,因此在本技术的实施例中,需要将三聚氰胺溶解,得到三聚氰胺溶液后,再进行混合。
82.而进行混合的三聚氰胺溶液、甲醛溶液和去离子水的体积之比可以为1:1.5-2.5:2-3;三者的比例可以人为的进行选择,不同的比例会影响第五反应液的稳定性以及预聚体溶液成型形成的壁材的稳定性。在本技术的一个具体实施例中,三聚氰胺溶液、甲醛溶液和去离子水溶液三者的比例可以为7:13:14。同时,在本技术的实施例中,甲醛溶液的浓度可以为35%-45%。具体的,甲醛溶液的浓度可以为37%。
83.而在得到第五反应液后,还需要调节第五反应液为碱性,使得三聚氰胺溶液和甲醛溶液在碱性环境中进行预聚体反应,得到第六反应液。在本技术的实施例中,调节第五反应液为碱性,使得三聚氰胺溶液和甲醛溶液在碱性环境中进行预聚体反应,可以包括:在第五反应液中加入三乙醇胺溶液,使得第五反应液变为碱性溶液,且第五反应液中的三聚氰胺和甲醛在碱性环境中发生预聚体反应。预聚体是一类高分子聚合物,加入三乙醇胺溶液不仅是为了提高三聚氰胺和甲醛发生反应的环境;同时两者反应后得到的预聚体在碱性环境中才能稳定存在,三乙醇胺是有机碱,加入到反应体系中可以维持第五反应液为碱性环境,保证生成的预聚体保持稳定。
84.在得到第六反应液后,由于三聚氰胺和甲醛反应得到的预聚体为可溶性物质,因此还需要对第六反应液进行搅拌并静止沉淀,直至第六反应液达到透明。
85.在分别制备得到了乳化剂溶液和预聚体溶液后,可以利用乳化剂溶液和预聚体溶液制备得到微胶囊溶液。在本技术的实施例中,制备微胶囊溶液可以包括:按照预设体积比例,将预聚体溶液滴入乳化剂溶液中,使得预聚体溶液和乳化剂溶液反应预设时长,得到第一反应液。在第一反应液中,已经形成了微胶囊,但是还需要调节第一反应液为碱性,以终
止预聚体溶液和乳化剂溶液的反应,最终得到微胶囊溶液。
86.具体的,在本技术的实施例中,制备微胶囊时,需要将预聚体溶液滴入乳化剂溶液中。由于乳化剂溶液为酸性,而预聚体溶液为碱性,而两者需要在酸性条件下才会发生反应,因此需要将碱性的预聚体溶液加入到酸性的乳化剂溶液中,而不是将乳化剂溶液加入到预聚体溶液中,或是简单的将两者混合。同时,在预聚体溶液滴入乳化剂溶液的过程中,由于乳化剂溶液为酸性,因此加入的预聚体溶液会持续的与乳化剂溶液发生反应,得到微胶囊。
87.在本技术的实施例中,不仅需要将碱性的预聚体溶液滴入酸性的乳化剂溶液中,在滴入的过程中还需要不断的搅拌乳化剂溶液,使得两者充分接触并发生反应。在本技术的实施例中,可以按照500rpm/min-750rpm/min的速度搅拌乳化剂溶液。搅拌的速度对微胶囊产品的成型影响较大,搅拌的速度也与设备装置有关,在实际的生产过程中,搅拌速度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调整。
88.由于乳化剂溶液和预聚体溶液的反应是在酸性条件下进行的,所以在乳化剂溶液和预聚体溶液反应预设时间后,还需要向反应后的混合溶液中加入碱性溶液来调节混合溶液的酸碱度为碱性,以结束整个反应。
89.具体的,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当反应持续70-100min后,可以向乳化剂溶液和预聚体溶液反应后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三乙醇胺溶液,调节乳化剂溶液和预聚体溶液反应后的混合溶液的ph为8.5-9.5,使得反应终止。
90.在上述实施例中,在加入三乙醇胺溶液后,还需要让乳化剂溶液和预聚体溶液继续反应一定的时间,使得乳化剂溶液和预聚体溶液能够充分且完全的发生反应,得到最终的微胶囊溶液。
91.在本技术的一个具体实施例中,可以将预聚体溶液和酸性乳化剂溶液设为1:1的体积比例,将预聚体溶液按照0.3-0.6ml/min的速度缓慢滴入乳化剂溶液中,并在预聚体溶液的滴入过程中按照600rpm/min的速度搅拌乳化剂溶液。当反应进行90min后,在反应后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三乙醇胺溶液,调节混合溶液的ph为9.5,继续反应30min,使得预聚体溶液和乳化剂溶液充分且完全反应。如果混合溶液一直为酸性溶液,预聚体溶液和乳化剂溶液会一直保持反应,使得生成的微胶囊发生粘粘,微胶囊的壁材过厚。
92.在本技术的实施例中,由于是将碱性的预聚体溶液滴入酸性的乳化剂溶液,因此,同时预聚体溶液和乳化剂溶液需要在酸性条件下进行反应,因此可以通过控制预聚体溶液的滴入速度,进而控制反应速度。同时,预聚体溶液和乳化剂溶液发生的反应是,预聚体溶液中的预聚体沉积在相变材料的表面,成为微胶囊的壁材,而相变材料为微胶囊的芯材;因此在控制反应速度后,可以控制预聚体沉积在相变材料表面的厚度;即可以通过控制预聚体溶液的滴入速度,进而控制微胶囊壁材的厚度,进一步影响微胶囊在使用时芯材的释放,避免壁材过厚影响芯材的释放。
93.需要说明的是,在制备预聚体溶液和微胶囊溶液时,均加入了三乙醇胺溶液来调节溶液的酸碱度,两次加入的三乙醇胺溶液的浓度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只需要调节混合溶液的酸碱度达到所需要求即可。在实际应用中,通常使用同样浓度的三乙醇胺溶液。
94.在得到微胶囊溶液后,还需要对微胶囊溶液进行浓缩处理,得到微胶囊。具体的,如图4所示,为本技术提供的对微胶囊进行浓缩处理的一实施例流程示意图;在本技术的一
些实施例中,对微胶囊进行浓缩处理,得到微胶囊可以包括:
95.41、在真空条件下利用水和酒精对微胶囊溶液进行多次清洗,得到微胶囊的颗粒过滤物。
96.42、将微胶囊的颗粒过滤物在40℃-50℃条件下干燥11h-13h,得到微胶囊。
97.在本技术的一个具体实施例中,对微胶囊溶液进行浓缩处理,得到微胶囊,可以包括:在真空装置中,利用水和酒精对微胶囊溶液进行多次冲洗,得到微胶囊的颗粒过滤物;将微胶囊的颗粒过滤物放入45℃的烘箱干燥12h,得到本技术实施例中的微胶囊。
98.需要说明的是,若无特别说明,在本技术实施例中描述的各种物质的状态均为常温下的状态。例如混合乳化剂在常温下为液体,而混合乳化剂中多种乳化剂的比例为体积比。而对于例如三聚氰胺这类常温下为固体的物质,则是获取三聚氰胺溶液,再进行体积的配比。
99.本技术还提供一种蓄冷剂,该蓄冷剂包括利用如上任一项的微胶囊制备方法,制备得到的微胶囊。
100.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利用前述微胶囊制备方法制备得到微胶囊后,还需要利用微胶囊来制备蓄冷剂。具体的,可以根据不同的温控需求选择不同的相变材料,同时将相变材料、水、吸水树脂等材料按照比例混合,同时加入按照本技术的微胶囊制备方法制备得到的相变微胶囊,得到蓄冷剂。
101.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技术的实施例中,蓄冷剂中的相变材料、水、吸水树脂等的比例可以根据实际使用情况更改,此处不做限定。
102.经过发明人员实验可以发现,加入利用本技术的微胶囊制备方法制备得到的相变微胶囊后得到的蓄冷剂,降温的速率加快。在实际使用过程中,蓄冷剂降温结晶的时间缩短,冰冻效率提高,能够有效的节约能源,减缓蓄冷剂的过冷现象。
103.在上述实施例中,对各个实施例的描述都各有侧重,某个实施例中没有详述的部分,可以参见其他实施例的相关描述。
104.以上对本技术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微胶囊制备方法和微胶囊,以及利用该微胶囊制备得到的蓄冷剂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技术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及其核心思想;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技术各实施例的技术方案的范围。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