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蒸煮两用茶漏的制作方法

2022-02-20 11:43:04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茶漏的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蒸煮两用茶漏。


背景技术:

2.茶斗又称茶漏,汉族茶艺的主要茶具之一,常用在小壶冲泡乌龙茶时,放置于壶口,便于置放茶叶,以免茶叶外泄。现有茶漏结构比较简单,导致功能比较单一,较难进行蒸茶,而现有的煮茶漏为方便对蒸茶漏固定,腰部设置有向内凸起的支撑面,使得煮茶漏内部死角较多,影响清洗,导致实用性较差,因此需要对现有的茶漏进行改善。


技术实现要素:

3.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将茶叶放入至煮茶漏的内部,再将煮茶漏放入至茶壶等煮茶器皿中,通过加热,使煮茶器皿中的水温升高,同时通过煮茶漏上的多组通槽,使热水流入至煮茶漏的内部,对煮茶漏内的茶叶进行煮制,之后进行蒸茶时,将蒸茶漏放入至煮茶漏的内部,使引流管的顶端伸入至空心圆球支撑架中,并通过扁形圆球支撑件托住蒸茶漏的底端,对蒸茶漏进行限位,再将茶叶放入至蒸茶漏的内部,通过加热,使蒸汽通过引流管上的多组通槽和空心圆球支撑架上的多组透气孔进入至蒸茶漏的内部,使茶叶均匀受热,完成蒸茶,从而提高茶漏的实用性的蒸煮两用茶漏。
4.本实用新型的蒸煮两用茶漏,包括煮茶漏、引流管、蒸茶漏和空心圆球支撑架,煮茶漏的底端设置有预留口,煮茶漏的顶端设置有支撑面,引流管的底端与煮茶漏的预留口的顶端相连接,并且引流管的中部设置有扁形圆球支撑件,蒸茶漏的底端设置有排气口,空心圆球支撑架的底端与蒸茶漏的排气口的顶端相连接,并且空心圆球支撑架上设置有多组透气孔,煮茶漏和蒸茶漏的底部均设置有多组通槽。
5.本实用新型的蒸煮两用茶漏,所述煮茶漏、引流管、蒸茶漏和空心圆球支撑架均由透明玻璃制成。
6.本实用新型的蒸煮两用茶漏,所述支撑面的直径大于煮茶漏的直径。
7.本实用新型的蒸煮两用茶漏,所述煮茶漏的底端向上凸起,并且凸起为圆锥形。
8.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将茶叶放入至煮茶漏的内部,再将煮茶漏放入至茶壶等煮茶器皿中,通过加热,使煮茶器皿中的水温升高,同时通过煮茶漏上的多组通槽,使热水流入至煮茶漏的内部,对煮茶漏内的茶叶进行煮制,之后进行蒸茶时,将蒸茶漏放入至煮茶漏的内部,使引流管的顶端伸入至空心圆球支撑架中,并通过扁形圆球支撑件托住蒸茶漏的底端,对蒸茶漏进行限位,再将茶叶放入至蒸茶漏的内部,通过加热,使蒸汽通过引流管上的多组通槽和空心圆球支撑架上的多组透气孔进入至蒸茶漏的内部,使茶叶均匀受热,完成蒸茶,从而提高茶漏的实用性。
附图说明
9.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局部剖面结构示意图;
10.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轴侧结构示意图;
11.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正视结构示意图;
12.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正视剖面结构示意图;
13.图5是本实用新型煮茶漏的轴测结构示意图;
14.图6是本实用新型煮茶漏的正视剖面结构示意图;
15.图7是本实用新型蒸茶漏的轴测结构示意图;
16.图8是本实用新型的蒸茶漏的正视剖面结构示意图;
17.附图中标记:1、煮茶漏;2、引流管;3、扁形圆球支撑件;4、蒸茶漏;5、空心圆球支撑件;6、透气孔;7、通槽;8、支撑面。
具体实施方式
18.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但不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19.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术语“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向或位置关系的术语是基于附图所示的方向或位置关系,这仅仅是为了便于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述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20.如图1至图8所示,本实用新型的蒸煮两用茶漏,包括煮茶漏1、引流管2、蒸茶漏4和空心圆球支撑架5,煮茶漏1的底端设置有预留口,煮茶漏1的顶端设置有支撑面8,引流管2的底端与煮茶漏1的预留口的顶端相连接,并且引流管2的中部设置有扁形圆球支撑件3,蒸茶漏4的底端设置有排气口,空心圆球支撑架5的底端与蒸茶漏4的排气口的顶端相连接,并且空心圆球支撑架5上设置有多组透气孔6,煮茶漏1和蒸茶漏4的底部均设置有多组通槽7;将茶叶放入至煮茶漏1的内部,再将煮茶漏1放入至茶壶等煮茶器皿中,通过加热,使煮茶器皿中的水温升高,同时通过煮茶漏1上的多组通槽7,使热水流入至煮茶漏1的内部,对煮茶漏1内的茶叶进行煮制,之后进行蒸茶时,将蒸茶漏4放入至煮茶漏1的内部,使引流管2的顶端伸入至空心圆球支撑架5中,并通过扁形圆球支撑件3托住蒸茶漏4的底端,对蒸茶漏4进行限位,再将茶叶放入至蒸茶漏4的内部,通过加热,使蒸汽通过引流管2上的多组通槽7和空心圆球支撑架5上的多组透气孔6进入至蒸茶漏4的内部,使茶叶均匀受热,完成蒸茶,从而提高茶漏的实用性。
21.本实用新型的蒸煮两用茶漏,所述煮茶漏1、引流管2、蒸茶漏4和空心圆球支撑架5均由透明玻璃制成;方便人们对煮茶漏1和蒸茶漏4的内部进行观察,提高蒸煮茶时的观赏性。
22.本实用新型的蒸煮两用茶漏,所述支撑面8的直径大于煮茶漏1的直径;方便将煮茶漏1架于茶壶等煮茶器皿中,从而提高煮茶漏1的稳定性。
23.本实用新型的蒸煮两用茶漏,所述煮茶漏1的底端向上凸起,并且凸起为圆锥形;方便蒸汽进入至引流管2,再通过空心圆球支撑架5上的多组透气孔6排入至蒸茶漏4的内部,从而提高茶漏的实用性。
24.本实用新型的蒸煮两用茶漏,其在工作时,首先将茶叶放入至煮茶漏1的内部,再将煮茶漏1放入至茶壶等煮茶器皿中,通过加热,使煮茶器皿中的水温升高,同时通过煮茶
漏1上的多组通槽7,使热水流入至煮茶漏1的内部,对煮茶漏1内的茶叶进行煮制,之后进行蒸茶时,将蒸茶漏4放入至煮茶漏1的内部,使引流管2的顶端伸入至空心圆球支撑架5中,并通过扁形圆球支撑件3托住蒸茶漏4的底端,对蒸茶漏4进行限位,再将茶叶放入至蒸茶漏4的内部,通过加热,使蒸汽通过引流管2上的多组通槽7和空心圆球支撑架5上的多组透气孔6进入至蒸茶漏4的内部,使茶叶均匀受热,完成蒸茶即可。
25.本实用新型的蒸煮两用茶漏,其安装方式、连接方式或设置方式均为常见机械方式,只要能够达成其有益效果的均可进行实施,本行业内技术人员只需按照其附带的使用说明书进行安装和操作即可。
26.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变型,这些改进和变型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技术特征:
1.蒸煮两用茶漏,其特征在于,包括煮茶漏(1)、引流管(2)、蒸茶漏(4)和空心圆球支撑架(5),煮茶漏(1)的底端设置有预留口,煮茶漏(1)的顶端设置有支撑面(8),引流管(2)的底端与煮茶漏(1)的预留口的顶端相连接,并且引流管(2)的中部设置有扁形圆球支撑件(3),蒸茶漏(4)的底端设置有排气口,空心圆球支撑架(5)的底端与蒸茶漏(4)的排气口的顶端相连接,并且空心圆球支撑架(5)上设置有多组透气孔(6),煮茶漏(1)和蒸茶漏(4)的底部均设置有多组通槽(7)。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蒸煮两用茶漏,其特征在于,所述煮茶漏(1)、引流管(2)、蒸茶漏(4)和空心圆球支撑架(5)均由透明玻璃制成。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蒸煮两用茶漏,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面(8)的直径大于煮茶漏(1)的直径。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蒸煮两用茶漏,其特征在于,所述煮茶漏(1)的底端向上凸起,并且凸起为圆锥形。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涉及茶漏的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蒸煮两用茶漏,其将茶叶放入至煮茶漏的内部,再将煮茶漏放入至茶壶等煮茶器皿中,通过加热,使煮茶器皿中的水温升高,同时通过煮茶漏上的多组通槽,使热水流入至煮茶漏的内部,对煮茶漏内的茶叶进行煮制,之后进行蒸茶时,将蒸茶漏放入至煮茶漏的内部,使引流管的顶端伸入至空心圆球支撑架中,并通过扁形圆球支撑件托住蒸茶漏的底端,对蒸茶漏进行限位,再将茶叶放入至蒸茶漏的内部,通过加热,使蒸汽通过引流管上的多组通槽和空心圆球支撑架上的多组透气孔进入至蒸茶漏的内部,使茶叶均匀受热,完成蒸茶,从而提高茶漏的实用性;包括煮茶漏、引流管、蒸茶漏和空心圆球支撑架。蒸茶漏和空心圆球支撑架。蒸茶漏和空心圆球支撑架。


技术研发人员:张运增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张运增
技术研发日:2021.08.30
技术公布日:2022/1/11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