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电子学生证及学生的定位系统的制作方法

2022-02-20 09:14:56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通信技术,尤其涉及一种电子学生证及学生的定位系统。


背景技术:

2.随着电子科技的发展,校园也逐渐朝向信息化的方向发展。电子学生证是校园信息化的一大体现。
3.电子学生证具备全球定位系统(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gps)、北斗、基站和wifi(无线通信技术)定位的功能。家长通过gps、北斗、基站和wifi综合定位,能够了解学生的到校情况。通常情况下,根据gps和北斗信号能够对学生进行定位。而在教室等一些封闭环境或者信号较差的环境中,若接收不到gps和北斗信号,就会采用wifi或基站定位对学生进行定位。
4.然而,基站或wifi定位误差较大,对于学生到校或离校的识别准确度较低,例如,学生已进入校园而基站或wifi的定位指示学生在学校外。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子学生证及学生的定位系统,用以解决基站或wifi定位误差较大,对于学生到校或离校的识别准确度较低的问题。
6.第一方面,本技术提供一种电子学生证,包括壳体和设置在壳体内部的考勤模块、定位单元和第一通信单元;所述考勤模块包括第一射频识别单元和第二通信单元,所述第一射频识别单元与所述第二通信单元连接;所述第一射频识别单元,分别与第一触发器和第二触发器通信连接,用于在所述电子学生证位于所述第一触发器或所述第二触发器的读卡范围内的情况下,读取所述电子学生证的标识并发送至所述第二通信单元;所述第一触发器和所述第二触发器中的其中一个设置在学校内部靠近校门的位置,另外一个设置在学校外部靠近校门的位置;所述第二通信单元,与云平台通信连接,用于接收所述电子学生证的标识,并发送至所述云平台,以及在所述电子学生证位于所述第一触发器或所述第二触发器的读卡范围内的情况下,获取所述第一触发器或所述第二触发器的标识,并发送至所述云平台;所述定位单元,与所述第一通信单元连接,用于采集所述电子学生证对应的学生的定位,并发送至所述第一通信单元;所述第一通信单元,与所述云平台通信连接,用于接收所述电子学生证对应的学生的定位并转发至所述云平台。
7.可选的,所述考勤模块还包括:微控制器;所以微控制器分别与所述第一射频识别单元和所述第二通信单元连接;所述第一射频识别单元,用于在位于所述第一触发器或所述第二触发器的读卡范围内的情况下,向所述微控制器发送唤醒信号;所述微控制器,用于在接收到所述第一射频识别单元发送的唤醒信号的情况下,根据所述唤醒信号唤醒所述第二通信单元,以使所述第二通信单元将所述电子学生证的标识,所述第一触发器或所述第二触发器的标识发送至所述云平台。
8.可选的,所述第一射频识别单元的工作频率为125khz,所述第二通信单元的工作
频率为2.4ghz。
9.可选的,所述考勤模块还包括:第二射频识别单元;所述第二射频识别单元,与设置在外部的刷卡单元通信连接,用于进行身份识别或者接收所述刷卡单元的交易指令,根据所述交易指令读取所述电子学生证的用于交易的数据,并返回至所述刷卡单元。
10.可选的,所述电子学生证还包括加速度传感器和主控制器;所述加速度传感器,与所述主控制器连接,用于采集所述电子学生证对应的学生的加速度数据,并发送至主控制器;所述主控制器,与所述云平台通信连接,用于接收所述加速度数据,并根据所述加速度数据确定所述电子学生证对应的学生的步数,以及将所述电子学生证对应的学生的步数发送至所述云平台。
11.可选的,所述电子学生证还包括音频输入模块、音频输出模块和主控制器;所述音频输入模块,与所述主控制器连接,用于采集所述电子学生证对应的学生的音频,并发送至所述主控制器;所述主控制器,与所述第一通信单元通信连接,用于接收所述电子学生证对应的学生的音频,并通过所述第一通信单元转发至所述学生家长的终端设备,以及接收所述学生家长的终端设备发送的音频;所述音频输出模块,与所述主控制器连接,用于接收所述主控制器转发的学生家长的终端设备发送的音频,并进行播放。
12.可选的,所述壳体上还设置有拨号按键;所述主控制器,与所述拨号按键连接,用于接收所述拨号按键发送的按键信号,并根据所述按键信号,与所述学生家长的终端设备进行通信连接,以使所述学生与所述学生家长进行即时通话。
13.可选的,所述定位单元包括gps定位子单元、北斗定位子单元、wifi定位子单元和基站定位子单元;所述gps定位子单元、北斗定位子单元、wifi定位子单元和基站定位子单元中的每个定位子单元均与所述第一通信单元连接。
14.第二方面,本技术提供一种学生的定位系统,包括:
15.第一方面所述的电子学生证;
16.触发器,设置在学校门口的内侧和外侧,用于在识别到电子学生证位于触发器的读卡范围内的情况下,将所述触发器的标识发送至所述电子学生证;
17.阅读器,与所述电子学生证通信连接,用于读取所述电子学生证的标识和接收所述触发器的标识,并发送至云平台;
18.云平台,用于根据接收到的所述电子学生证的标识和接收所述触发器的标识,确定所述电子学生证对应的学生在校园内或者在校园外,以及在所述校园内或者所述校园外的定位。
19.可选的,所述触发器包括:第一触发器和第二触发器,所述阅读器包括第一阅读器和第二阅读器;所述第一触发器和所述第一阅读器均设置在学校门口的内侧,所述第一触发器和所述第二阅读器均设置在学校门口的外侧。
20.本技术提供的电子学生证及学生的定位系统,通过在电子学生证当中设置考勤模块、定位单元和第一通信单元,以及在学校大门的内侧和外侧分别设置触发器,从而在学生佩戴电子学生证经过学校大门时,能够通过触发器确定学生是到校还是离校,即:若位于学校大门内侧的触发器早于位于学校大门外侧的触发器被触发,则识别为学生是离校;若位于学校大门外侧的触发器早于位于学校大门内侧的触发器被触发,则识别为学生是到校。而结合电子学生证内部的定位单元,能够提高对学生到校或离校的识别准确度,以及在到
校或离校之后的精确位置。
21.除了上面所描述的本技术实施例解决的技术问题、构成技术方案的技术特征以及由这些技术方案的技术特征所带来的有益效果外,本技术提供的电子学生证及学生的定位系统所能解决的其他技术问题、技术方案中包含的其他技术特征以及这些技术特征带来的有益效果,将在具体实施方式中作出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附图说明
22.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技术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技术的原理。
23.图1为适用于本技术的应用场景图;
24.图2为现有技术的电子学生证的结构示意图;
25.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学生的定位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26.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图3中电子学生证的结构示意图一;
27.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图3中电子学生证的结构示意图二;
28.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图3中电子学生证的结构示意图三。
29.通过上述附图,已示出本技术明确的实施例,后文中将有更详细的描述。这些附图和文字描述并不是为了通过任何方式限制本技术构思的范围,而是通过参考特定实施例为本领域技术人员说明本技术的概念。
具体实施方式
30.这里将详细地对示例性实施例进行说明,其示例表示在附图中。下面的描述涉及附图时,除非另有表示,不同附图中的相同数字表示相同或相似的要素。以下示例性实施例中所描述的实施方式并不代表与本技术相一致的所有实施方式。相反,它们仅是与如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详述的、本技术的一些方面相一致的装置和方法的例子。
31.首先,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的是,这些实施方式仅仅用于解释本技术的技术原理,并非旨在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需要对其作出调整,以便适应具体的应用场合。
32.其次,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技术的描述中,术语“内”、“外”等指示的方向或位置关系的术语是基于附图所示的方向或位置关系,这仅仅是为了便于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装置或构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33.此外,还需要说明的是,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意性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公开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34.图1为适用于本技术的应用场景图。如图1所示,该应用场景包括:电子学生证1、云平台2和家长端3;其中,电子学生证1与云平台2通信连接,云平台2与家长端3通信连接。
35.云平台2,也称为云计算平台,是指基于硬件资源和软件资源的服务,能够提供计
算、网络和存储能力。可以理解为,云平台是存在于云数据中心服务器集群上的各种类型的资源集合。这些资源集合包括硬件资源和软件资源,硬件资源包括服务器、存储器和中央处理器(central processing unit,cpu)等,软件资源包括应用软件和集成开发环境等。
36.家长端3是指家长持有的终端设备。具体的,可以是具有通话功能和显示功能的终端设备,例如手机、智能手表等。
37.在图1的基础上,图2为现有技术的电子学生证的结构示意图。如图2所示,该电子学生证包括:壳体21和设置在壳体21内部的定位单元22。
38.定位单元22采集学生的位置,并上传至云平台2,云平台2根据学生的位置确定学生是否到校,并将学生的到校情况反馈至家长端3。另外,家长端3也可以登录云平台2查看学生的实时位置,以了解学生的动态。
39.其中,该定位单元22包括gps定位子单元、北斗定位子单元、wifi定位子单元和基站定位子单元。
40.应当理解,定位单元22设置在壳体21内部,从外部是无法看到的,图2中为了方便理解,示出了定位单元22。
41.通常情况下,gps定位子单元、北斗定位子单元、wifi定位子单元和基站定位子单元分别采集学生的位置,并发送至云平台,云平台根据gps定位子单元和北斗定位子单元采集的学生位置对学生进行定位。但是在一些高楼遮挡或者教室信号差的情况下,就会出现无法接收到gps定位子单元、北斗定位子单元的信号的情况。此时,云平台会根据wifi定位子单元或基站定位子单元采集的学生位置对学生进行定位。然而,基站或wifi定位存在漂移,可能有500-1000m的误差,导致定位不准确。于是就会出现家长在查看学生的定位信息的时候,学生在校园内但是却显示学生是在学校外,从而给学校到校管理带来不便;或者学生在校园外,却显示学生是在学校内。因此,基站或wifi定位的方式,对于学生到校或离校的识别准确度较低。这对家长而言,家长端在查看学生定位的时候,使用体验也较差。
42.针对上述定位准确度低的问题,本技术实施例提出一种电子学生证及学生定位系统,通过在学校大门的内侧和外侧分别设置低频电路的触发器,以在学生佩戴电子学生证进入学校大门或走出学校大门时,能够通过触发器确定学生是到校还是离校,即:若位于学校大门内侧的触发器早于位于学校大门外侧的触发器读卡,则识别为学生是离校;若位于学校大门外侧的触发器早于位于学校大门内侧的触发器读卡,则识别为学生是到校。而结合电子学生证内部的定位单元,能够提高对学生到校或离校的识别准确度,以及在到校或离校之后的精确位置。
43.下面以具体地实施例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以及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何解决上述技术问题进行详细说明。下面这几个具体的实施例可以相互结合,对于相同或相似的概念或过程可能在某些实施例中不再赘述。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实施例进行描述。
44.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学生的定位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如图3所示,学生的定位系统包括:电子学生证31、第一触发器321、第二触发器322、第一阅读器331、第二阅读器332、通信网关34和云平台35。
45.其中,第一触发器321和第二触发器322,分别设置在学校内部靠近校门的位置和学校外部靠近校门的位置,用于在识别到电子学生证位于触发器(第一触发器321或第二触发器322)的触发范围内的情况下,将自身的标识发送至电子学生证。可选的,第一触发器
321和第二触发器322可以埋设在学校门口的地面中或者设置在学校门口的围墙上。
46.第一阅读器331、第二阅读器332,分别与电子学生证通信连接,用于读取电子学生证的标识,触发器(第一触发器321或第二触发器322)的标识,并发送至云平台。其中,第一阅读器331和第二阅读器332分别设置在学校内部靠近校门的位置和学校外部靠近校门的位置,第一阅读器能够获取第一触发器的标识,第二阅读器能够获取第二触发器的标识。
47.其中,每个阅读器的工作频率为2.4ghz,其读卡范围为50至100m。每个阅读器与通信网关34通过rs485线通信连接,通信网关34与云平台35通过以太网通信连接。
48.云平台35,用于根据接收到的电子学生证的标识和触发器(第一触发器321或第二触发器322)的标识,确定电子学生证对应的学生在校园内或者在校园外。
49.本实施例中,第一阅读器331可以通过通信网关34传输电子学生证的标识和第一触发器321的标识至云平台35。第二阅读器332可以通过通信网关34传输电子学生证的标识和第二触发器322的标识至云平台35。
50.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图3中电子学生证的结构示意图一。如图4所示,该电子学生证包括壳体41和设置在壳体41内部的考勤模块42、定位单元43和第一通信单元44。
51.其中,考勤模块42包括第一射频识别单元421、微控制器422和第二通信单元423,第一射频识别单元421和第二通信单元423均与微控制器422连接。
52.第一射频识别单元421,分别与第一触发器321和第二触发器322通信连接,用于在电子学生证位于第一触发器321或第二触发器322的读卡范围内的情况下,读取电子学生证的标识并发送至第二通信单元423。
53.第二通信单元423,依次与阅读器(第一阅读器和第二阅读器)、通信网关34和云平台35通信连接,用于接收电子学生证的标识,并发送至云平台,以及在电子学生证位于第一触发器或第二触发器的读卡范围内的情况下,获取第一触发器或第二触发器的标识,并发送至云平台。具体的,当电子学生证位于第一触发器或第二触发器的读卡范围内时,第一触发器或第二触发器会将自身的标识发送至电子学生证进行存储。当第一阅读器或第二阅读器对电子学生证进行读卡时,就会读取电子学生证的标识并发送至云平台,以及获取第一触发器或第二触发器的标识并发送至云平台。
54.定位单元43,与第一通信单元44连接,用于采集电子学生证对应的学生的定位,并发送至第一通信单元44。
55.第一通信单元44,与云平台35通信连接,用于接收电子学生证对应的学生的定位并转发至云平台35。
56.进一步地,第一射频识别单元,用于在位于第一触发器或第二触发器的读卡范围内的情况下,向微控制器发送唤醒信号,微控制器在接收到第一射频识别单元发送的唤醒信号的情况下,根据唤醒信号唤醒第二通信单元,以使第二通信单元将电子学生证的标识,第一触发器或第二触发器的标识发送至云平台。
57.其中,定位单元43,包括gps定位子单元431、北斗定位子单元432、wifi定位子单元433和基站定位子单元434;gps定位子单元431、北斗定位子单元432、wifi定位子单元433和基站定位子单元434中的每个定位子单元均与第一通信单元连接。其中,gps定位子单元431采集gps定位,并通过第一通信单元发送至云平台;北斗定位子单元432采集北斗定位,并通过第一通信单元发送至云平台;wifi定位子单元433采集wifi定位,并通过第一通信单元发
送至云平台;基站定位子单元434采集基站定位,并通过第一通信单元发送至云平台。云平台根据gps定位、北斗定位、wifi定位和基站定位能够确定学生的定位。
58.其中,第一触发器321和第二触发器322的读卡范围为2-4m。为了避免第一触发器321和第二触发器322相互干扰,可以将第一触发器321和第二触发器322之间的距离设置为大于4m。
59.另外,第一触发器321和第二触发器322的数量没有限制,第一触发器321的数量以第一触发器321的读卡范围能够覆盖整个学校大门的长度为准。同样地,第二触发器322的数量以第二触发器322的读卡范围能够覆盖整个学校大门的长度为准。
60.可选的,第一射频识别单元的工作频率为125khz,第一触发器和第二触发器均发射125khz的射频信号。
61.可选的,第二通信单元的工作频率为2.4ghz,第一阅读器和第二阅读器的工作频率均为2.4ghz。
62.可选的,第一通信单元可以是4g模组或5g模组。
63.可选的,电子学生证的标识可以是电子学生证的卡号,第一触发器的标识可以是第一触发器的卡号,第二触发器的标识可以是第二触发器的卡号。
64.下面将对电子学生证的工作原理进行详细介绍,为了方便读者阅读,将以第一触发器321设置在学校内部靠近校门的位置,将第二触发器322设置在学校外部靠近校门的位置为例进行介绍。
65.其中,gps定位子单元431、北斗定位子单元432、wifi定位子单元433和基站定位子单元434一直处于工作状态,并且gps定位子单元431、北斗定位子单元432、wifi定位子单元433和基站定位子单元434分别且实时地采集学生定位,并通过第一通信单元44发送至云平台35。
66.本实施例中,第一触发器321和第二触发器322持续向外发射射频信号,且电子学生证中的第一射频识别单元421一直为工作状态,第二通信单元处于休眠状态。
67.在一些场景中,当学生佩戴电子学生证进入校园,首先学生会经过第一触发器321,则当电子学生证位于第一触发器321的读卡范围内时,第一射频识别单元421发送唤醒信号至微控制器422。微控制器422接收到第一射频识别单元发送的唤醒信号的情况下,根据唤醒信号唤醒第二通信单元。同时,第一触发器321将自身的标识,例如身份标识号(identity document,id)存储在电子学生证中。之后,第二通信单元获取电子学生证的标识、第一触发器321的id和当前时间,并依次通过设置在学校门口外侧的第一阅读器331、通信网关34发送至云平台35。
68.紧接着,学生会经过第二触发器322,则当电子学生证位于第二触发器322的读卡范围内时,第二触发器322将自身的身份标识号(identity document,id)存储在电子学生证中。之后,第二通信单元获取电子学生证的标识、第二触发器322的id和当前时间,并依次通过设置在学校门口外侧的第二阅读器332、通信网关34发送至云平台35。
69.云平台35接收到上述数据,由于首先接收到第一触发器的标识,因此可以确定学生是进入校园。
70.进一步地,云平台35还可以向家长端发送学生已到校的信息。或者,家长端也可以登录云平台查看学生的到校情况。
71.如此,就可以解决定位单元漂移过大(100-1000m)而出现定位位置与实际位置不相符,导致根据定位单元的定位数据判断的学生位置存在定位误差,例如定位结果表明学生是在校园外,实际学生已在校园内,影响学校到校管理和家长端使用体验的问题。
72.在另一些场景中,当学生佩戴电子学生证离开校园,首先学生会经过第二触发器322,则当电子学生证位于第二触发器322的读卡范围内时,第一射频识别单元421发送唤醒信号至微控制器422。微控制器422接收到第一射频识别单元发送的唤醒信号的情况下,根据唤醒信号唤醒第二通信单元。同时,第二触发器322将自身的标识,例如身份标识号(identity document,id)存储在电子学生证中。之后,第二通信单元获取电子学生证的标识、第二触发器322的id和当前时间,并依次通过设置在学校门口外侧的第二阅读器332、通信网关34发送至云平台35。
73.紧接着,学生会经过第一触发器321,则当电子学生证位于第一触发器321的读卡范围内时,第一触发器321将自身的身份标识号(identity document,id)存储在电子学生证中。之后,第二通信单元获取电子学生证的标识、第一触发器321的id和当前时间,并依次通过设置在学校门口外侧的第一阅读器331、通信网关34发送至云平台35。
74.云平台35接收到上述数据,由于首先接收到第二触发器的标识,因此可以确定学生是离开校园。
75.进一步地,云平台35还可以向家长端发送学生已离校的信息。或者,家长端也可以登录云平台查看学生的位置。
76.如此,就可以解决定位单元漂移过大(100-1000m)而出现定位位置与实际位置不相符,导致根据定位单元的定位数据判断的学生位置存在定位误差,例如定位结果表明学生是在校园内,实际学生已在校园外,影响学校对学生的管理和家长端使用体验的问题。
77.本实施例中,通常情况下,为了节省电量,第二通信单元处于休眠状态,当感应到学生进入校园或出去校园时,将第二通信单元激活,使其工作。
78.应当理解,图3中通信网关设置在校内为示例性说明,并不对通信网关的位置进行限制。实际使用时,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设置通信网关的位置。而阅读器的位置也不必须设置在门卫室,只要保证阅读器能够对电子学生证进行读卡即可。
79.本实施例中,若根据第一触发器、第二触发器的读卡数据确定学生在校园内,且根据定位单元的定位也确定学生在校园内,则确定学生是在校园内。
80.若根据第一触发器、第二触发器的读卡数据确定学生已到校,而根据定位单元的定位确定学生在校园外,则确定学生已到校。
81.若根据第一触发器、第二触发器的读卡数据确定学生在校园外,且根据定位单元的定位也确定学生在校园外,则确定学生是在校园外。
82.若根据第一触发器、第二触发器的读卡数据确定学生已离校,而根据定位单元的定位确定学生在校园内,则确定学生已离校。
83.若未接收到第一触发器或第二触发器的读卡数据,则以定位单元的定位作为学生的定位。
84.另外,结合定位单元的定位能够给出学生进入校园或离开校园之后的精确位置。
85.举例来说,若根据第一触发器、第二触发器的读卡数据确定学生位于校园内,且定位单元的定位指示学生位于校园内的某一位置,例如教室,则云平台记录该学生的到校情
况为:已到校,当前在教室内。
86.同样地,若根据第一触发器、第二触发器的读卡数据确定学生位于校园外的某一位置,例如a商场,则云平台记录该学生的到校情况为:已离校,当前在a商场。
87.在一些可选的实施方式中,通信网关34还可以集成在第一阅读器当中,以及集成在第二阅读器当中,从而减少阅读器与通信网关的外设接线。
88.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图3中电子学生证的结构示意图二。如图5所示,该电子学生证中考勤模块42还包括:第二射频识别单元424;
89.第二射频识别单元424,与设置在外部的刷卡单元通信连接,用于进行身份识别,或者接收刷卡单元的交易指令,根据交易指令读取电子学生证的用于交易的数据,并返回至刷卡单元。
90.例如,在图书馆、学生宿舍用于可以通过刷卡进行身份识别从而进入图书馆或者学生宿舍,而在学校食堂等场所可以通过刷卡进行近场支付。
91.进一步地,电子学生证还包括加速度传感器45和主控制器46;加速度传感器45与主控制器46通过i2c总线连接。
92.加速度传感器45,与主控制器46连接,用于采集电子学生证对应的学生的加速度数据,并发送至主控制器46;
93.主控制器46,与云平台35通信连接,用于接收加速度数据,并根据加速度数据确定电子学生证对应的学生的步数,以及将电子学生证对应的学生的步数发送至云平台。
94.进一步地,电子学生证还可以包括显示屏,则主控制器46还可以将学生的步数通过显示屏进行显示。
95.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考勤模块与主控制器也可以通过串口方式通信,主控制器对考勤模块进行控制。
96.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图3中电子学生证的结构示意图三。如图5和图6所示,电子学生证还包括音频输入模块47、音频输出模块48和主控制器46;音频输入模块47,与主控制器46连接,用于采集电子学生证对应的学生的音频,并发送至主控制器;主控制器46,与第一通信单元通信连接,用于接收电子学生证对应的学生的音频,并通过第一通信单元转发至学生家长的终端设备,以及接收学生家长的终端设备发送的音频;音频输出模块48,与主控制器连接,用于接收主控制器转发的学生家长的终端设备发送的音频,并进行播放。
97.进一步地,壳体上还设置有拨号按键49;主控制器46,与拨号按键49连接,用于接收拨号按键发送的按键信号,并根据按键信号,与学生家长的终端设备进行即时通信连接,以使学生与学生家长进行即时通话。
98.其中,音频输入模块47、音频输出模块48和拨号按键49与主控制器46可以通过i2c总线或者通用输入/输出接口(general-purpose input/output,gpio)通信。
99.例如,学生在学校时需要联系家长,可以通过拨号按键49、音频输入模块47和音频输出模块48,实现与家长的即时通话。
100.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拨号按键可以是一个或多个,若拨号按键为多个,则多个拨号按键中每个拨号按键分别对应一个学生家长。例如,拨号按键1能够与父亲进行即时通信,拨号按键2能够与母亲进行即时通信,拨号按键3能够与爷爷进行即时通信,拨号按键4能够与奶奶进行即时通信。
101.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