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钢筋连接用灌浆套筒的制作方法

2022-02-20 09:05:48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混凝土构件施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钢筋连接用灌浆套筒。


背景技术:

2.套筒灌浆连接是预制装配式混凝土结构体系中构件接头连接的重要连接方式之一。构件接头受力钢筋的连接效果直接影响着装配式建筑整体的安全性。
3.按钢筋与连接套筒相连接方式的不同,分为全灌浆和半灌浆两种接头。全灌浆接头是一种传统的灌浆连接形式,连接套筒与两端的钢筋均采用灌浆连接方式,两端的钢筋均须为带肋钢筋;半灌浆接头是一种较新的灌浆连接形式,连接套筒与一端钢筋采用灌浆连接方式连接,而另一端采用机械连接方式连接,已有应用的机械连接方式是直螺纹连接和锥螺纹连接。不管是哪种类型的灌浆套筒,在非机械连接部分的基本原理都是相同,即:连接钢筋插入套筒后,将专用灌浆料灌入套筒,充满套筒与钢筋之间的间隙,灌浆料硬化后与钢筋横肋和套筒内壁形成紧密啮合,并在钢筋和套筒之间有效传力,即将两根钢筋连接在一起。在轴向力作用下,由于钢筋的锥楔作用,钢筋会产生法向力,对灌浆料产生径向压力,灌浆料中的压力通过接触界面传递给套筒,套筒和套筒外的混凝土为灌浆料提供有效的侧向约束力,可以增强材料接触面的黏结锚固作用,确保接头的传力能力。
4.内部含有剪力键构造是目前套筒的主流形式。剪力键的构造特征有所不同,主要包括内部同断面完整环向凸起,或者内部同断面非连续环向凸起。而内部同断面完整环向凸起的套筒在对应位置的外壁上就是同断面完整环向凹槽;内部同断面非连续环向凸起的套筒在对应位置的外壁上就是同断面非连续环向凹坑。
5.从工程应用实践来看,目前的灌浆套筒普遍存在的问题有套筒要连接的钢筋在套筒内部偏位(需要连接的钢筋轴线与套筒轴线不在一条直线上)和灌浆不密实(灌浆过程中排气不充分,有气体留存在套筒中影响了灌浆效果)两个主要问题。钢筋偏位和灌浆不密实都会造成加注的浆液不能对钢筋形成均匀和致密的握裹层,影响钢筋的传力效果和能力,进而影响工程的质量。
6.因此,有必要开发一种新式的钢筋连接用灌浆套筒来解决上述两个主要问题,改善套筒灌浆施工效果,乃至相关工程质量。


技术实现要素:

7.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而提供一种钢筋连接用灌浆套筒,改善套筒灌浆施工效果。
8.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钢筋连接用灌浆套筒,包括筒体和设置在筒体两端侧壁的进浆孔和排气孔,所述的筒体内壁上设有呈螺旋状分布的剪力键,所述的剪力键形成的螺旋线呈断续状,且位于进浆孔和排气孔之间。
9.优选地,所述的剪力键在筒体的横断面投影为断续圆环,剪力键在筒体内壁均匀分布。
10.进一步优选地,每个所述的剪力键的圆心内角为45
°

11.优选地,所述的剪力键的向圆心面与要连接的钢筋表面之间的距离不大于5mm。
12.优选地,所述的筒体两端设有封堵区,所述的进浆孔和排气孔设置在两端的封堵区之间。
13.进一步优选地,所述的封堵区包括设置在筒体两端的端口收缩孔和筒体两端内壁的隔离肋,所述的端口收缩孔通过封堵帽封堵。
14.更进一步优选地,所述的封堵帽包括相互垂直的封堵部和支撑部,所述的封堵部紧贴筒体端部且中间开设有与要连接的钢筋相匹配的圆孔,所述的支撑部一端连接封堵部,另一端穿过端口收缩孔抵接在隔离肋上。
15.进一步地,所述的隔离肋中部设有内部收缩孔,端口收缩孔、内部收缩孔、封堵部上开设的圆孔和筒体的中轴线在一条直线上。
16.优选地,所述的进浆孔和排气孔均开设在筒体外壁同侧设置的两个凸台内,直通筒体内部,所述的进浆孔的直径小于排气孔的直径。
17.优选地,所述的剪力形成的螺旋线从进浆孔侧开始,到排气孔侧结束。
18.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
19.1.本实用新型中的螺旋型非连续剪力键能够提供灌浆过程中的浆液和气体的导流作用,不会造成压气而影响灌浆的充实度效果,且可以提高灌浆内腔混凝土与套筒之间的摩擦力,提升套筒的抗拉力强度并增强筒体的强度;
20.2.本实用新型中的剪力键高度尽可能贴近需要连接的钢筋,能够对钢筋起到定位作用,尽可能使需要连接的两段钢筋的轴线与筒体轴线重合,从而起到更好的钢筋轴力传递效果;
21.3.本实用新型通过封堵区的结构设置,使得钢筋的安装固定方便,且灌浆过程稳定可靠;
22.4.本实用新型可解决钢筋偏位和灌浆不密实等问题,加注的浆液可以在钢筋外形成均匀和致密的握裹层,提高钢筋的传力效果和能力,进而提高工程的质量。
附图说明
23.图1为本实用新型灌浆套筒的外部正视图;
24.图2为本实用新型灌浆套筒的外部俯视图;
25.图3为本实用新型灌浆套筒不含钢筋a-a剖面图;
26.图4为本实用新型灌浆套筒含钢筋a-a剖面图;
27.图5为本实用新型灌浆套筒含钢筋b-b剖面图;
28.图6为本实用新型灌浆套筒不含钢筋c-c方向视图;
29.图中:1-筒体,2-进浆孔,3-排气孔,4-剪力键,5-钢筋,6-封堵区,61-端口收缩孔,62-隔离肋,63-封堵帽,631-封堵部,632-支撑部,64-内部收缩孔。
具体实施方式
30.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以下实施例在以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为前提下进行实施,给出了详细的实施方式和具体的操作过程,但本实用新
型的保护范围不限于下述的实施例。
31.实施例1
32.一种钢筋连接用灌浆套筒,内壁带有螺旋状断续凸起,如图1~6所示,该灌浆套筒筒体1为具有一定长度的钢筒,钢筒整体外表面呈圆柱形。在筒体1外表面两端距离端头一定长度的位置分别有一定高度的凸台,凸台外表面呈圆柱体,圆柱体内部有圆柱形中空直到筒体1内部。内部中空较小的圆柱体凸台为进浆孔2,内部中空较大的圆柱体凸台为排气孔3。筒体1两端口向内收缩,形成端口收缩孔61。内部距离端口一定距离的位置向内凸起形成内部隔离肋62,隔离肋62中部有内部收缩孔64。端口收缩孔61和内部收缩孔64之间形成封堵区6。端口收缩孔61和内部收缩孔64轴线在一条直线上。在端口收缩孔61用封堵帽63封堵,可在筒体1两端将筒体1内部空间与两端隔离。在筒体1内部的两端隔离肋62之间,是螺旋状剪力键4。剪力键4在从距离进浆孔2一定距离的位置上开始,沿着筒体1内部侧壁呈螺旋状到达排气孔3位置的筒体1内壁。剪力键4到达的位置距离排气孔3端部隔离肋62一定的距离。剪力键4的螺旋线呈非连续状,在筒体1横断面投影为断续圆环,每个剪力键4的圆心内角为45
°
,在筒体1内壁均匀分布,剪力键4向圆心面与要连接的钢筋5表面之间的距离不大于5mm。
33.本实施例钢筋连接用灌浆套筒的使用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34.(1)将封堵帽63套在适用直径的钢筋5上;
35.(2)将两根适用直径的钢筋5从两端分别插入筒体1中,插入长度不大于筒体1总长的1/2;
36.(3)将注灌浆孔的进浆孔插入本灌浆套筒的进浆孔2开始灌浆;
37.(4)灌浆结束。
38.本实用新型通过重新设计套筒内部剪力键的分布方式形成了具有螺旋型非连续剪力键为典型的特征的灌浆套筒,操作简单易行,改善了套筒连接钢筋后的力学性能。
39.实施例2
40.一种钢筋连接用灌浆套筒,用于连接φ20mm的钢筋5。筒体1为钢筒,全长为370mm,直径52mm,壁厚3mm。排气孔3中心线到就近的筒体1端部为32.5mm,进浆孔2中心线到就近的筒体1端部为28mm。排气孔3内径22mm,外径25mm;进浆孔2内径13mm,外径16mm。端口收缩孔61直径40mm。隔离肋62厚度3mm,内壁距离就近端头20mm。隔离肋62上的内部收缩孔64直径24mm。内部螺旋形剪力键4的起始点距离进浆孔2端头46.5mm,剪力键4厚度为9mm,相同经线位置(沿着筒体1长度方向的母线)相邻剪力键4之间距离为44mm。剪力键4的圆心内角为45
°
,在筒体1内壁均匀分布,剪力键4向圆心面与要连接的钢筋5表面之间的距离不大于5mm。
41.实施例3
42.一种钢筋连接用灌浆套筒,包括圆柱形筒体1,在筒体1两端的侧壁上设有进浆孔2和排气孔3,进浆孔2和排气孔3均开设在筒体1外壁同侧设置的两个凸台上,进浆孔2和排气孔3直通筒体1内部且进浆孔2的直径小于排气孔3的直径。在进浆孔2和排气孔3之间的筒体1内壁上呈螺旋状分布有多个剪力键4,剪力键4形成的螺旋线从进浆孔2侧开始,到排气孔3侧结束,呈非连续状,能提供灌浆过程中的浆液和气体的导流作用,不会造成压气而影响灌浆的充实度效果。剪力键4向圆心面与要连接的钢筋5表面之间的距离不大于5mm,尽可能贴
近需要连接的钢筋5,能够对钢筋5起到定位作用,尽可能使需要连接的两段钢筋5的轴线与筒体1轴线重合,从而起到更好的钢筋轴力传递效果。
43.在筒体1的两端设有封堵区6,包括设置在筒体1两端的端口收缩孔61和筒体1两端内壁的隔离肋62,隔离肋62中部设有内部收缩孔64,端口收缩孔61通过封堵帽63封堵,封堵帽63包括相互垂直连接的封堵部631和支撑部632,封堵部631紧贴筒体1端部且中间开设有圆孔,支撑部632穿过端口收缩孔61抵在隔离肋62上,且支撑部632的外侧紧贴端口收缩孔61。所有的端口收缩孔61、内部收缩孔64、圆孔和筒体1的中轴线在一条直线上。
44.上述的对实施例的描述是为便于该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能理解和使用本实用新型。熟悉本领域技术的人员显然可以容易地对这些实施例做出各种修改,并把在此说明的一般原理应用到其他实施例中而不必经过创造性的劳动。因此,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揭示,不脱离本实用新型范畴所做出的改进和修改都应该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