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神经内科用下肢恢复训练装置的制作方法

2022-02-20 08:44:41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神经内科用下肢恢复训练装置。


背景技术:

2.神经内科疾病往往会引发多种其他症状,其中下肢麻木无力是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如果病情严重甚至会引起瘫痪,为了恢复下肢的功能,避免出现肌肉萎缩等状况,自神经内科疾病治疗之后的护理过程中,下肢恢复训练护理即为重要。
3.目前,患者在进行下肢恢复训练时,主要通过模拟行走、爬楼梯等运动方式进行下肢恢复,中途配合按摩、针灸以提高恢复的速度,但是患者在进行训练运动时往往需要医务人员陪同,一方面对医务人员的需求量较大,另一方面加大了医务人员的工作强度,同时训练过程的时长受患者自身影响,常常无法达到完成训练的计划时长,恢复的速度较慢。为此,需要设计一种新的技术方案给予解决。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神经内科用下肢恢复训练装置,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患者在进行下肢训练时对医务人员造成较大的工作负担同时患者对主动训练的恢复速度较慢的问题。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神经内科用下肢恢复训练装置,包括固定架、坐垫、转轮、曲轴、固定套筒以及电动机,所述固定架的上端固定连接有坐垫,所述坐垫的两侧分别固定连接有扶手,所述固定架的表面设有转动连接的曲轴,所述曲轴位于坐垫的斜下方且端部固定连接有转轮,所述转轮的边缘处固定连接有圈齿,所述固定架的下方规定连接与电动机,所述电动机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驱动齿轮,所述驱动齿轮与圈齿啮合连接,所述固定套筒的套接连接在曲轴的表面且与曲轴转动连接。
6.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固定套筒包括底板、弧形板以及固定束带,所述弧形板位于底板的上表面边缘处且与底板焊接连接,所述弧形板的边缘处固定连接有若干固定束带。
7.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底板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连接座,所述连接座的中心开设有转动孔,所述转动孔内嵌入连接有轴承。
8.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坐垫的下端固定连接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的表面开设有定位孔,所述连接杆与固定架的连接出设有定位筒,所述定位筒的侧壁设有贯穿连接的定位插销。
9.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转轮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防护罩,所述防护罩呈弧形且内侧固定连接有支架,所述支架与固定架固定连接。
1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11.1、本实用新型使用电动机带动转轮转动,利用转轮表面的偏心轴带动固定套筒进行运动,从而带动患者的下肢进行运动,辅助患者对下肢的恢复训练,促进下肢的血液循
环,提高恢复的速度,同时减小医务人员的工作量。
12.2、本实用新型通过采用开放式固定套筒,并利用固定刷带患者的下肢进行固定,方便患者对固定套筒的穿戴,提高训练装置使用的方便性,通过在坐垫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可调节的连接杆,提高训练装置使用的通用性,配合坐垫边缘处的扶手,提高患者使用训练装置的安全性。
附图说明
13.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神经内科用下肢恢复训练装置侧视结构示意图;
14.图2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神经内科用下肢恢复训练装置俯视结构示意图。
15.图中:固定架-1,坐垫-2,转轮-3,曲轴-4,固定套筒-5,电动机-6,扶手-7,圈齿-8,驱动齿轮-9,底板-10,弧形板-11,固定束带-12,连接座-13,转动孔-14,轴承15,连接杆-16,定位孔-17,定位筒-18,定位插销-19,防护罩-20,支架-21。
具体实施方式
16.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17.请参阅图1-2,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神经内科用下肢恢复训练装置,包括固定架1、坐垫2、转轮3、曲轴4、固定套筒5以及电动机6,所述固定架1的上端固定连接有坐垫2,所述坐垫2的两侧分别固定连接有扶手7,所述固定架1的表面设有转动连接的曲轴4,所述曲轴4位于坐垫2的斜下方且端部固定连接有转轮3,所述转轮3的边缘处固定连接有圈齿8,所述固定架1的下方规定连接与电动机6,所述电动机6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驱动齿轮9,所述驱动齿轮9与圈齿8啮合连接,所述固定套筒5的套接连接在曲轴4的表面且与曲轴4转动连接。
18.进一步改进地,所述固定套筒5包括底板10、弧形板11以及固定束带12,所述弧形板11位于底板10的上表面边缘处且与底板10焊接连接,所述弧形板11的边缘处固定连接有若干固定束带12,通过采用底板10、弧形板11以及固定束带12组成固定套筒5,方便患者进行穿戴,降低患者的使用难度。
19.进一步改进地,所述底板10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连接座13,所述连接座13的中心开设有转动孔14,所述转动孔14内嵌入连接有轴承15,通过在底板10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带轴承15的连接座13,提高连接座13与曲轴4连接的顺畅度以及稳定性,减小固定套筒5与曲轴4之间连接的摩擦力。
20.进一步改进地,所述坐垫2的下端固定连接有连接杆16,所述连接杆16的表面开设有定位孔17,所述连接杆16与固定架1的连接出设有定位筒18,所述定位筒18的侧壁设有贯穿连接的定位插销19,通过在坐垫2的下端固定连接有连接杆16,配合带有定位插销19的定位筒18,方便对坐垫2的高度进行调节,提高不同患者使用的方便性。
21.具体改进地,所述转轮3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防护罩20,所述防护罩20呈弧形且内侧固定连接有支架21,所述支架21与固定架1固定连接,通过在转轮3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防护罩20,方便对转轮3表面的圈齿8进行隔离,提高训练装置使用的安全性。
22.本实用新型的固定架-1、坐垫-2、转轮-3、曲轴-4、固定套筒-5、电动机-6、扶手-7、
圈齿-8、驱动齿轮-9、底板-10、弧形板-11、固定束带-12、连接座-13、转动孔-14、轴承15、连接杆-16、定位孔-17、定位筒-18、定位插销-19、防护罩-20、支架-21,部件均为通用标准件或本领域技术人员知晓的部件、其结构和原理都为本技术人员均可通过技术手册得知或通过常规实验方法获知,本实用新型使用电动机6带动转轮3转动,利用转轮3表面的曲轴4带动固定套筒5进行运动,从而带动患者的下肢进行运动,辅助患者对下肢的恢复训练,促进下肢的血液循环,提高恢复的速度,同时减小医务人员的工作量。
23.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根据患者的身高,调节坐垫2的高度,调节连接杆16插入定位筒18内的深度,并使用定位小贯穿连接杆16和定位筒18,完成对坐垫2高度的调节,患者坐于坐垫2的表面,双手扶住扶手7,医务人员将患者的下肢放置在固定套筒5的表面,并使用固定束带12进行简单的固定,电动机6通电后带动转轮3同步转动,转轮3中心的曲轴4带动固定套筒5进行上下运动,模拟骑车运动,从而对患者的下肢进行训练,加速患者的恢复。
24.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实用新型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25.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